鹿鼎记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83

主演:汪禹,谷峰,刘家辉,楚湘云,秦煌,龙天翔

导演:华山

播放地址

 剧照

鹿鼎记 剧照 NO.1鹿鼎记 剧照 NO.2鹿鼎记 剧照 NO.3鹿鼎记 剧照 NO.4鹿鼎记 剧照 NO.5鹿鼎记 剧照 NO.6鹿鼎记 剧照 NO.13鹿鼎记 剧照 NO.14鹿鼎记 剧照 NO.15鹿鼎记 剧照 NO.16鹿鼎记 剧照 NO.17鹿鼎记 剧照 NO.18鹿鼎记 剧照 NO.19鹿鼎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0 23:06

详细剧情

街市无赖韦小宝(汪禹 饰)阴差阳错进了宫,意外还和康熙皇帝(刘家辉 饰)打成一片,成了死党。随后,他更成了康熙的忠臣,帮康熙出谋划策,除掉了心腹大患鳌拜,一时官至极品,曾经的街市无赖终于出人头地。小宝也并非事事顺利,因其曾受天地会舵主陈近南所救,拜了陈近南为师傅,所以他在宫内的一大任务就是帮助天地会取得太后那里的四十二章经。由于四十二章经关系重大,除了天地会、神龙教,甚至康熙都想查出其下落,小宝就在各方势力下鬼马周旋,最后更凭借其聪明才智成功脱身。

 长篇影评

 1 ) 论笼络不同女人的方法

女人很难和男人讲义气,很难肝胆相照,小事情上肯定要和男人动心眼。男人英雄救美,女人虽然会动心,但是不会服气的,过一段时间就得动心眼了。

男人的金钱权势智慧,会让女人羡慕,女人会因此委身于男人,但是委身于之后,她们就会觉得那些金钱财富也是自己的,也有自己的一份,对这个男人的态度,也就和穷夫妻之间差不多,要借口健康,借口什么的来管束男人,给男人立下规矩,让男人围着自己转,给自己跑腿办事。诸如此类。而她自己有机会还要交接其他的男人,多一些人脉,也多一些后路。

方怡是个狡猾倔强的女孩,韦小宝救了她,她好像没什么感激之情,当然韦小宝也趁机提条件要挟她,让她讨厌。她一会靠着沐王府,一会靠着神龙教,没什么政治节操,却总是一副一本正经严肃庄重的样子。韦小宝对付她比较难,直到最后,沐王府断了联系,刘一舟不见了。神龙教垮了,红夫人都跟了韦小宝,她才表现出顺从的样子,当然也不见得是真的。

韦小宝被她骗到神龙岛一段,仿佛是别人代替写的,那么精虫上脑,迷迷糊糊地,和他后来对付女孩的狡猾精明不是一个人。仿佛方怡是他这辈子动过真情的女孩一样,和实际情况不符。

方怡成了韦小宝的一个难题,他用对付阿珂的方法对付,肯定不行,方怡不会那么简单就死心塌地跟着他。而且方怡神出鬼没,韦小宝想找的时候找不到,不想的时候又出现了。

所以在计谋方面方怡似乎和韦小宝一样,机灵狡猾,全是小聪明,不讲原则,说变就变,这两个人算是棋逢对手。韦小宝的有些小聪明就是女人样的。

韦小宝对付方怡的方法是顺便解决的,所有的靠山都到了,所有的联系都断了,红夫人都投靠了韦小宝,方怡也明白大势已去。

女孩里唯一一个像男人一样对韦小宝肝胆相照的是双儿,虽然金庸爱写她温柔恬静,顺从忍耐的特点,其实她是忠心耿耿,生死不渝的性格。连吴六七都觉得这样的女孩很难得。没有很多女人的小心机,温柔哪个女孩都会做出来,没有心机可太难了。

但是双儿在暗中保护韦小宝的时候还是有心计的,比如从冯手下救韦小宝,比如在大床上点红夫人的穴道。比如对付俄罗斯人,她都有些心机。在尼布楚韦小宝和她开玩笑说双儿是她的公主,双儿还说了一句,你的公主在北京呢,吃了点淡淡的醋。从少林寺到云南,双儿一直暗地跟随韦小宝,却担心韦小宝官大了看不起她,一直不露面,直到危机时候才挺身而出,也是有心计的。

基本上双儿是个尽职的保镖和秘书,温柔顺从什么的是后按上去的。她是性格使然呢,还是讲职业操守呢。

当然双儿从小无父无母,家里惨遭不幸,只能依靠庄家少奶奶,后来也只能跟着韦小宝。

而且双儿有一个底线,从来不靠自己的武功帮助韦小宝去抢或者威胁其他的女孩。帮助韦小宝打其他男人可以,打女人就不管。

红夫人被韦小宝笼络就更典型了,政治斗争,成王败寇,失败的要么做寇,要么投靠其他主子做手下,这是她必然的选择。能给韦小宝怀孕生了一个儿子,还是她的功劳呢。

她也是,依靠的神龙教垮了,红教主死了,自己谋划了多年,被韦小宝摘了桃子,只能顺从,在韦小宝周围还能表现出自己武功高,见识远,足智多谋的本事呢。

红夫人有政治见识,和韦小宝的婚姻算政治婚姻,自然也就没什么女孩心思什么的。

阿珂不同,虽然她是个政治牺牲品,政治筹码,但是她对政治对大事一窍不通,不感兴趣。女孩的反复无常,死不认账,脸厚心黑,她可都有。

韦小宝的资源,人脉,她一点也看不出来,只看到郑克爽出身名门,英俊潇洒,其他就都不管了。韦小宝怎么让郑克爽出丑,她也不在乎,韦小宝怎么表现自己能耐比郑克爽大,她也不动心,韦小宝怎么对她好,她也不当回事。整个一个刀枪不入,油盐不进。闹得韦小宝只好用强逼迫。

其他有政治谋略的女孩,看到大势已去就会投靠韦小宝,阿珂这个脑袋单纯的物质女,看不到这些。只要有郑克爽就行。其他都是浮云。

她的师父骗了他,不要她,她的妈妈没法在一起,爸爸是谁也说不清,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有郑克爽就行,阿珂虽然草包,但是草包有草包的好,男人想用才华痴情来打动这样的物质女是做梦的。她只看见了郑克爽身上的物质,其他的都看不见。韦小宝没法笼络她,也没法要挟她,也没法打动她,只能死拉活拽,把一个草包物质女硬拉过来。

采取的手法就是强迫怀孕,阿珂知道自己计谋不如韦小宝,能力也不如,但是她不承认,不过她对于怀孕的事情还是认命的。只好跟了韦小宝罢了。虽然后来她对韦小宝的态度还是觉得自己是被韦小宝抢来的,还是没多少感情,不过后来她也明白了,跟着韦小宝比跟着郑克爽安全多了。

曾柔也简单,看到韦小宝有胆量有本事,还在赌桌上给了自己一个小面子,让自己把师兄们的性命赢走了。不过从此之后,她一直没什么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魅力,她可能知道自己能力不强,长得不漂亮,在韦小宝的女人中最不起眼,所以就躲着韦小宝,不让他看轻自己,就得在其他场合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气节,脾气什么的。比如韦小宝在扬州逼迫阿珂的时候,她昂着头往外走,斥责了韦小宝一顿,给韦小宝一个重要印象,在其他女孩心里大概也留下了不好惹的印象。后来一看事情闹得要无法收拾,又立刻温柔地给韦小宝赔罪。

逃出京城被洪教主抓住的时候,洪教主把韦小宝揍了一个跟头,别人都吓坏了,曾柔虽然害怕还是扶起了韦小宝,也显出自己的胆量来了。

虽然她被韦小宝笼络也是因为没了依靠,但是她一直端着架子挺着,不让韦小宝看轻自己。阿珂是真不知道这些事,曾柔是知道不能承认。

当然说到靠山,说到政治依靠,这些女孩的要求还是高的,得是有本事的人物,得是叫得响的大江湖团体,如果随便找到一个草包男人,就觉得自己有依靠了,很了不起了。那韦小宝也没法笼络了。

如此草包的也只有阿珂和建宁公主了,不过阿珂的身份也算尊贵,对韦小宝的出身来说也很对得起他了。

说到建宁公主,她的情况是自己作出来的,太任性的结果。她倒是不喜欢帅哥,只喜欢韦小宝这样的小无赖,小奴才。又可以被她揍,又可以揍她。和这种人结婚过日子,当然好不到哪去。

她的任性自然是缺乏管教,郁闷出来的。她以为自己是皇家公主,靠山硬,哥哥是皇帝,妈妈是太后,韦小宝得靠着她。但是实际韦小宝知道她的真实身世之后,当然就知道她什么都没有。

本来她还有一个靠山是丈夫吴应熊,她又那么对待他,当然就没什么夫妻情感了。除了女儿和韦小宝,她其实一无所有,只能投靠过来,但是她自己一直不知道,一直狂妄自大地以为自己在帮助韦小宝,就这么可笑地和韦小宝凑在一起了。

 2 ) 巨喜欢看小春版的韦小宝

小春版抹去了《鹿鼎记》书中很多具有讽刺和揭露特色的部分,取而代之以搞笑搞怪,所以看起来倍感轻松。该剧胜在出色的改编。这版对原著的改动相当大,从第一集开始就把双儿提到扬州和韦小宝青梅竹马,更增加海大富为追查董鄂妃死因上扬州找寻失踪太监的情节,之后的每集几乎都有小改动,但改编后的内容完整而顺滑。

编剧用到了各个人物来为改编服务,每个情节都设有笑料,可是却也让原著中的人物全都变了个样,原著中康熙不会被刺客吓得爬桌子,小宝也不会揭穿建宁的身份等等。

陈小春对“韦小宝”的刻画已到达了一个顶峰。超自然的演出使得陈氏“韦小宝”成了一个不可超越的品牌形象。

 3 ) 头顶一片天:小玄子的心声

《头顶一片天》是陈小春版《鹿鼎记》片尾曲,主唱马浚伟在剧中扮演康熙(小玄子)。

歌词:
头顶一片天
无限快意到目前   
微笑看看今朝 天也从人愿   
年轻的野心   
尝试战胜自然   
随意试试身手
接受挑战   
但跃上了顶峰
心境已渐变   
从前无愁是我
不似今年   
独惜今天
难觅你再对面前   
赢尽了世界一切 你却不见   
但跃上了顶峰   
心境已渐变   
从前无愁是我   
不似今年   
独惜今天
难觅你再对面前   
赢尽了世界一切 你却不见   
谁为我再献真心不断

10几年前,对着电视等着鹿鼎记播出,看着一开始熟悉的片头曲镜头出现皇帝上朝的场景、龙脉、四十二章经,心里涌出的喜悦记忆犹新。那是一种开心到发抖而说不出话的情形,随着年龄的增长,次数越来越少,近几年,这种感觉已经销声匿迹。唯有重温鹿鼎记,才能重温记忆中的旧时光。

从前喜欢看各种小桂子的搞笑片段,各种心理演绎,各种谎话连篇,明知有违道德标准,却总是忍俊不禁。如今重温,却越发地怜惜起小桂子与小玄子之间的友情,最后两人扬州咫尺之间不能相见,心理的苦涩难以言明。那是回不去的少年时光吗?

我从前只会听片头曲陈小春的《叱咤红人》,而从来没注意片尾曲马浚伟的《头顶一片天》,道尽了少年天子心中的寂寥,与对从前发小的不舍与留恋,只是那是回不去的日子:“赢尽了世界一切 你却不见”

那是从前还没有腐女的年代,单纯的年纪,单纯的情感,只是回不去了。

回归我花痴本性:马浚伟真的好帅好帅好帅啊!!!帅帅帅帅!!

 4 ) 陈小春版无比经典的原因

                   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改编成影视作品共有五个版本:1984年香港梁朝伟版、同年台湾中视李小飞版、1992年香港周星驰电影版、1998年香港陈小春版、2000年香港张卫健版。
  
  笔者认为,陈版《鹿鼎记》编剧对原著的每一处改编皆有深意,他是在准确判断观众喜恶的基础之上的改编,使这部通俗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更加贴合现今观众的口味。陈版《鹿鼎记》是金庸的,同时也是大众的。这里所说的大众化并不是指影视作品表层的故事本体,而是指影视作品故事的内涵,应该是具有人性深度的、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的、与大众情感同频共振,并且能对大众情感世界产生强大召唤力量的深度模式。欲了解这一模式,首先可从该剧的角色塑造分析起。
  
  虽然诸多版本中饰演韦小宝的演员皆为成年人,但陈小春出演之时已过而立之年,年龄差异之大导致众多观众一时难以接受,认为此版小宝太“老”;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正是由于生活的历练,陈小春虽是极尽滑头之能事,但一颦一笑间已然流露沧桑感,使得该剧中的小宝从一开始就以成熟态出场。金庸原著中刻画的小宝,聪明伶俐滑头自始自终未变,但在生活污水的浸染中,“小宝那流氓无产阶级的习性,已逐渐变本加厉。他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已更多地有讽刺意义。”而陈版小宝,出场便是一组大快人心的镜头:他眼见恶人欺负孩子,心中不平,和朋友倒水光合计作弄恶人,自己又狠赚一笔。这一人物形象以此定下聪明机智、利人又利己的基调,并贯穿该剧小宝一生。他不再是原著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孩子,而是一出场就熟谙世故人情的个中高手,他告知双儿 “此时得教一教你做人的道理”正是此点最好的体现。正是由于该剧中小宝以成熟态出场,之后的性格较易保持统一。他之后的官场权术不过是自然而然地举一反三,并未对其人生观造成根本性转变,于是他出场时表现出的“嫉恶扬善”的性格,也就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他的经历不再是一则由天真孩童成长为世故成人的令人喟叹的寓言故事,他自始自终保持世故与本真的完美统一;他不再是原著中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的小滑头、小无赖,而是以聪明才智“利人利己”的“好人”,只是比其他任何好人都要懂得生活。
 
  为了塑造这一矛盾的“好人”形象,编剧大大削弱了原著中的辛辣效果:一是如上述所说淡化了小宝的心理成长历程,二是削减了贪图口舌之便的长篇对话。原著中小宝的流氓无赖形象多是由外在体现,言语粗俗不堪,这样的小宝哪怕心机何等深不可测,开口便是流氓。由于影视作品中的对话语言不可太过粗俗之故,该剧保留了大量原著中展示小宝聪明才智的对话,而大大削减了脏话、贫舌之言,在尽量不损伤小宝油嘴滑舌的本性的前提上,使这一人物的言语不再如原著中这般恶毒。言语恶毒,绝非原著中小宝惹人喜爱之处,反令人生厌,这一处理,无疑大大增强了小宝的可爱感。而第三个方面,就是调整了小宝周围众人对他的看法。无论是观众还是读者,受众对人物的喜恶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品中人物对此人的评价。原著中众人虽是对小宝心生敬意,但是始终因他言行举止的不堪对其有着根深蒂固的轻蔑与不屑。无论金庸字里行间对小宝流露出多少喜爱之情,作品中人物的一句“流氓”、“无赖”便对读者认知韦小宝这个人物产生极大的影响。于是,原著中小宝的本质被定位于流氓无赖,尽管他时常会有好汉之举。然而,该剧有意淡化甚至在后期完全消除了周围众人对小宝的轻蔑,朝廷众人把他敬若天神,天地会开口一个 “深不可测”,吴三桂一眼看出他“绝对不简单”,以此大大抬高了小宝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于是该剧中的小宝只能说有无赖气而已,是一种外在的气质而非本质,他的流氓气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众人视作“深不可测”的外壳。
  
  以受众心理来看,虽然大多数人会喜欢小人物,但是没有人真正愿意去喜欢一个流氓无赖;每个人都欣赏聪明机灵、逢凶化吉之人,但是没有人甘愿爱上一个口舌恶毒的小人。所以很多人无法接受原著中小宝的形象,却对陈版小宝始终恨不起来。编剧这一改动,无疑巧妙地抓住了受众的心理。
  
  但这一改动的代价,就是原著中讽刺意味的削弱,而这讽刺所在,正是原著最深刻的内涵。原著中历来为人评说的“中国人,向来这样”,轻描淡写一句,却给了中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剧中已然不见;神龙教的造神运动与阿谀奉承对现实的影射亦是点到为止;澄观墨守陈规、死搬教条的深刻教训被嘻嘻哈哈一带而过。原著的讽刺之处皆数淡化,甚至基本不见,于是对大多数观众来说,《鹿鼎记》成了彻底快乐的故事,不需承载太多思想理念与深刻内涵。所以陈版《鹿鼎记》从思想价值上来说,远不如原著。
  
  但是,现今的观众越来越以审美的眼光而非思想价值取向的视角去观照“娱乐片”,心态的调整使观众越来越用较为纯粹的审美心理去看这些影视作品,故而该剧思想价值的大打折扣并未对观众的喜恶产生根本影响,甚至正是由于它轻松活泼的基调抓住了更多观众的眼球。
  
  更何况,该剧绝非毫无思想内涵的庸俗之作。它的思想价值时常被观众忽略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核心思想独一“真情”二字。
  
  原著中的人情,更多是人情的面具而非真情,金庸意在展示中国人社会的原生态,于是在原著畅快淋漓的大笑下,读者往往会被此原生态的真相惊得一身冷汗。而该剧虽然也是描绘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却更多把真情刻画作为主线,世态炎凉一词,断然用不上。原著中的情,是利益层层交叠之下沉淀的真情,而该剧是真情与利益始终交织,同时浮上水面。而达到这一改编效果的基本方法是使原著中浓重政治色彩的淡化。这就必须谈到《鹿鼎记》中另一位男主角——康熙形象的塑造。
  
  正如陈版小宝已不再是原著中的小宝,马浚伟版康熙也不再是原著中的康熙。小宝以利人利己的形象出场,康熙一出场便慨叹“自古称为君难,苍生为重”,一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明君形象呈现荧屏,于是与小宝一样,第一幕便定下了该剧中康熙的基调,亦贯穿始终。陈墨先生曾经在《众生之相金庸小说人物谈》中批评原著中康熙形象的过度美化神化,其实这一形象的缺失不在美化神化与否,他最大的缺点在于理念化。长篇累牍的道德教化经由康熙之口道出,于是此形象更多成为金庸理想的寄托而非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而且无论金庸耗费多少笔墨淋漓尽致描绘康熙人性化的一面,他对亲情友情的渴求,都被深邃如海的心机城府淡化。金庸既要这一形象完美深不可测,又要他真实平易近人,既要他对韦小宝真诚相待,又要他处处提防保持警惕,于是这份真情中多了利益的趋势、权谋的纷争,康熙多次派小宝勉为其难只身犯险,能说这不是利之所加焉?于是这段原著中最大看点的情谊时常感人肺腑,又时常令人心寒。也许这正是金庸用意所在,但是在现今的受众看来,这份感情还不够深,不够感人。
  
  于是马版康熙在“情”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该剧中的康熙尽量尊重历史和原著,在事业上不可谓不成功,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但在感情上,却成了一位令人感怀的悲情人物。而迈出真情的第一步,就是把康熙拉下神坛,成为彻彻底底的人。该剧中的康熙少了原著中的冷静自持,多了一份属于人类的胆小无措,被刺客吓到爬桌子,实在大大有损皇帝形象。可以说,这一康熙在远离金庸原著的同时亦远离了历史,他不再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圣祖皇帝,而只是一个英明的仁君。圣君与明君,其实相差远矣。不过受众大多喜欢明君远胜于圣君,因为前者更贴近真实,更亲切可感。然而,该剧在淡化康熙个人胆识城府的同时,丝毫不减其作为皇帝的英明神武,用实写的手法讲述原著中所没有的力保汤若望、狱探苏克萨哈、夜闯鳌拜府等桥段,使康熙这一形象在剧情伊始就与政治紧密联系,删除大篇幅的道德教化,一切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该剧临近结尾时,小宝在皇城闲逛,面对繁华街景颇有感触道:“其实这样……挺好的啊……”一个“好”字,在观众心中荡起的波澜远比原著中长篇累牍的“仁政爱民”大得多,因为康熙对待百姓如何,单看街景即可。康熙的人性化,在与韦小宝的友情中最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编剧亦是大力刻画。原著中康熙的确喜欢小宝,而且识人,他“知道小宝虽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疏懒无赖,其实有举足轻重的本事”,但视为弄臣之心始终存在。在康熙心目中,一直颇为瞧不起这个不学无术的小丑;他用他,但又坚信他永远不如自己;虽然他深知朋友君臣之间不可侮辱,但若存轻视之心,与侮辱又有和差别?而马版康熙,对小宝的喜欢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前提是该剧抬高了小宝的形象,降低了康熙的形象,于是使两者间距离拉近,使平等对话成为了可能。剧中小宝逃脱鳌拜魔爪之后,康熙笑道“小桂子你真厉害”,这是发自内心的最高肯定,在他眼中,小宝的胡言乱语是高超的应变能力,他不但没有鄙视,反视作值得学习嘉奖的谋生手段。也就是说,康熙从未否定过小宝的生存方式,是建立在欣赏基础之上的尊重与认同,他虽是时常撮着小宝的额头催他念书,也是朋友间的亲昵言行。比较一个细节,小宝从罗刹国归来之后,原著中康熙真情流露道:“咱们君臣两个有恩有义,有始有终。”而剧中却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一“恩”,一“情”,相差远矣。
  
  前者是施恩于臣,等级森严;后者是真情待友,平等相知。剧中不惜加进大量小宝与政治之周旋,如一开始的智斗鳌拜,成为得罪鳌拜却又从他手中逃脱的第一人;再如在鳌拜府随机应变,化解康熙一行人的性命危机;还如原著中所没有的在京城戏弄吴三桂一段,让吴心服口服承认“真不简单”。该剧的小宝在政治上远比原著中还要厉害老练得多,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不再是个全靠运气逗康熙高兴的小滑头,而是真正有谋略有手段、敢于和老奸巨猾之人抗衡的人才。在小宝与政治拉近的过程中,也与康熙更一步走进,康熙欣赏他,也信赖他,甚至可以与之共商国家大事,而非把他全然割裂于正事之外。他们作为朋友平等相待,作为君臣排忧解难、相互扶持,小宝于公于私都在康熙生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编剧在两者友情上的刻画上,运用两条线同时进行的手法。一条线是韦小宝外出公干、遇险后绝处逢生;另一条线是朝廷上康熙忧心如焚、大力找寻。康熙对小宝的真情关怀,多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不直接刻画两者相处时的点滴,而是通过小宝遇险后康熙的龙颜震怒来体现。原著中的康熙是彻底王道的君王,性格中有孤傲的一面,心高高在上,与任何人保持距离的底线;而剧中的康熙,孤傲不再,哪怕外在何等雷厉风行,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无比渴求关爱的少年,小宝是他刹那光华间的温暖,只有在这个人面前才能尽情哭笑,每每伤心之时有人陪伴,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小宝被真情打动,也愈发对康熙情谊深重。这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投桃报李,再无利益的掺杂,此等真情,“真”得让观众折服。
  
  而且,不仅是主角,该剧在配角的塑造上亦是大大强调了“真情”。
  
  比如原著中韦小宝初见陈近南,见他“目光如电,直射过来,不由得吃了一惊,双膝一曲,便即拜倒”,不怒自威的领袖形象跃然纸上,而且他多次严厉向小宝道出自己对他为人“实在并不喜欢”,一股凛然之气迎面袭来。而在剧中,陈近南的威严降低到最低点,他更像一名和蔼可亲的长辈而非天地会的总舵主,他对小宝的态度也远比原著中来得亲切,更有坦城相对的真挚。这一改编在大大弱化陈近南作为领袖形象的同时,也使小宝对陈近南的亲近之情更加顺理成章。他不再是折服于陈近南的领袖威严,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被其作为长辈的关怀深深打动,他们之间的师徒之情,亦不掺杂任何政治色彩,皆是真情所致。
  
  此处另有一点值得注意:原著中的陈近南本已迂腐之极,仅是空有领袖气质而已;到了该剧,连领袖气质也烟消云散。这绝非编剧的失算,而是有意为之。在剧中,为突出韦小宝、康熙两位主角的鹤立鸡群,以陈近南为代表的全部配角皆数弱化。
  
  天地会不再如原著中人物众多、声势浩大,剧中多次露面的只有徐天川、玄贞道人、风际中、钱老本、高彦超五人,而其中着重刻画的只有徐天川一人。原著中戏份不多的老人在剧中被塑造成脑筋不灵、傻气十足的喜剧角色,他死搬教条,一腔热血却空有口号,他完全不解韦小宝诸多心机所在,于是被小宝一次次玩弄于股掌而只有大叹“韦香主你真是深不可测”。这一形象,正是该剧中天地会的缩影,他们善良正直却又毫无作为,胸怀大志却又愚钝鲁莽,他们被韦小宝信任却又被他玩弄,他们对韦小宝无奈却又深深敬重。正是他们的笨凸显了小宝的绝世智慧;亦是他们的笨,使天地会众人淡化了原著中强烈的政治反讽意味,单纯如一个个可爱的长辈。
  
  天地会的表现手法亦运用在其他角色上,王公大臣莫不如此。由于皇宫戏远比天地会戏份重得多,皇宫中人的形象也远比天地会众人具体、有个性。索额图的察言观色,康亲王的老奸巨猾,明珠的吹嘘拍马,多隆的正直憨厚,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之御前侍卫张康年、赵齐贤的插科打诨,使他们既具备官场中人的弊端与丑陋,却又在更大程度上强调了他们可爱滑稽之处。于是原著中对官场虚伪奸诈的无情揭露在剧中成了无关痛痒的笑料,所有原本具备社会批判性的人物在剧中成为可爱可笑、有缺点但无伤大雅的漫画式人物。讽刺色彩淡化在一片欢笑之下。
  
  张子恩认为:“创作应该把好看放在第一位。好看只是一个包装,不是实质。实质还是你的思想。”陈版《鹿鼎记》是由一群好看的人物推动的好看的剧情,它缺失的是人性及社会的批判性。但是正如笔者之前所言,它并非毫无内涵可言,它的思想沉淀在轻松搞笑的外包装之下。但与原著大相径庭的是,它的中心思想是“真情”,这是与强烈的人性和社会批判全然不同的另一种深度。而且总体看来,该剧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极为明确与厚重,由于剧情丰富,不可一一分析,现以最能体现编剧独具匠心的结尾来分析。
  
  陈版的结尾与原著不同,理应是受到电影版启发,上演一出宝藏遇险记。仅从原著来看,大有画蛇舔足之嫌。按原著的剧情,小宝隐居通吃岛多年,再次归来物是人非,虽与康熙嬉笑仍在,但距离感与日俱增,他喜欢的是和他打架说笑的小玄子,而非这个威信日重、给自己施压的康熙皇帝。小宝的逃离,一是受到无休止的朝廷、天地会双方的纠缠,进退两难;二是感情上的逃离,两位主人公在彼此的生命中逐渐淡出,他不再是曾经的小玄子,他也不是最初的小桂子,他们之间的感情因岁月的洗礼逐渐淡化。所以原著中的小宝必定逃离,毫无悬念。
  
  而剧中的物是人非远比原著中来得彻底得多,两人见面时亲近已少,更不要说肆意谈笑,康熙已不再信任小宝,在处理国家事务之前命令他退下,再不是可以坦诚相待的朋友君臣。更重要的是,在小宝看来,康熙于公于私都不再需要自己了。正是由于他们之前比原著中来得深情,所以康熙对小宝的冷淡态度所造成的打击也远比原著中来得大得多。小宝不是给进退两难逼走的,而是被内心的失落逼走的。然而讽刺的是,在小宝全家失踪之际,康熙所担心的并非他密谋造反,而是“难道小桂子遇到了危险”,关切之情与之前一般无二。
  
  其实该剧结尾从结构上极易分析,两位主人公是在打架中相识,于是让他们在打架中结束。原著中是自然淡出,该剧是首尾照应。在洞窟塌陷的一瞬,小宝毫不犹豫脱下保命的宝衣给康熙穿上,救出众人,然后趁康熙昏迷之时携家逃离。宝藏已深埋地下,宝衣归还朝廷,留下的只有纪念意义远胜于实际价值的少量珍宝,一切归于零,飞黄腾达、挥金如土仅是黄粱一梦。最后的小宝,把义气发挥到极至,或许有拔高的嫌疑,但基本与剧中形象统一,只是唯一一次做了“利人”而不“利己” 之事。到了这里,小宝不仅是一个好人,更是响当当的好汉了。
  
  标准的大团圆结局,一笑泯恩仇,以爱化解一切,用真情把全剧包容在内,画上一个句号,却又留下一个意犹未尽的伤感的缺口。到了最后的最后,在内心深处,他还是那个小玄子,他还是那个小桂子,他们对彼此的真情并未因岁月的洗礼淡化一分一毫,他们依然关心对方至深,可是他们再不能相见。达到这一含泪微笑的效果并非全靠结尾煽情所致,而是45集慢慢酝酿沉淀的结果。若无之前两者的真情互动,断不会达到最后感人肺腑的效果;同样,若无最后点破真情,之前的一切只会让人空留遗憾。
  
  洗去一切,陈版《鹿鼎记》独存“真情”二字。这一结局,虽是与金庸原著大相径庭,却着实是神来之笔。
  
  而且,不知编剧是有意还是无意,只有这版的结局真正抓住了原著中康熙的心理。原著中小宝携天地会众人逃离皇宫之后,康熙派赵良栋、王进宝等小宝的生死之交前往追捕,很明显是有意放他一马,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康熙甘愿放走他。从康熙在多隆面前为小宝圆谎以顾全其颜面,到在圣旨中亲笔加进韦小宝亲手杀死陈近南一段,都是很明显的要把小宝抓在手中的举措。但问题在于,康熙不仅要小宝留下,还要他死心塌地并光明正大地留在自己身边,所以他才没有让小宝作为罪犯被抓捕入狱,而是劳师动众、堂堂正正地“请”他回来。韦小宝装死失踪后,康熙多次南巡找寻,亦是“不放”之体现。然而,无论是84年两版,还是92年、2000 年王晶导演的两版,结尾都处理为康熙抓捕小宝入狱,后念及彼此情谊、于心不忍放他一马。这的确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感人,但离原著中所精心刻画的康熙的微妙心理亦有了本质的差别。陈版结尾最出色之处就在于康熙到最后都是“不放”。若不是康熙在洞穴中昏迷,韦小宝断不会有机会逃离;而该剧结尾将原著中侧面阐述的康熙六下江南寻找韦小宝改编为正面刻画的场景,在突出“不放”这一心理的同时更将真情升华到极至。只此结尾一处,编剧功力可见一斑。
  
  其实,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与思想高度是任何一版影视作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19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该剧没有不自量力胆敢在思想深度上与原著一较高下,所以它另辟蹊径,它表达宣扬的是爱,最后发挥到极至的也是爱。这是人类永远的话题之一,所以它在受众心中留下的荡气回肠并不比原著逊色多少。这是一种最普通平凡的经典,却亦是永久的经典。
  
 片尾曲也很非常好的,又一次体现了康熙对小宝的友情:
  
    头顶一片天
  
    无限快意到目前
  
    微笑看看今朝天也从人愿
  
    年轻的野心
  
    尝试战胜自然
  
    随意试试身手
  
    接受挑战
  
    但跃上了顶峰心境已渐变
  
    从前无愁是我
  
    不似今年
  
    独惜今天难觅你再对面前
  
    赢尽了世界一切
  
    你却不见
  
    但跃上了顶峰
  
    心境已渐变
  
    从前无愁是我
  
    不似今年
  
    独惜今天难觅你再对面前
  
    赢尽了世界一切
  
    你却不见
  
    谁为我再献真心不断
  

 5 ) 说说几个经典的配角

  对于剧情的评论精彩的太多,我也不啰嗦了,这里想聊聊配角。几个配角的演技也是功不可没的。
海大富(演员谷峰),一直觉得邵氏旗下的老戏骨,演技已经没有挑剔了,谷峰也不例外,从《倚天屠龙记》里的殷天正到本剧里的海公公,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性格,都能演绎的淋漓尽致。本剧里的海公公比起周星驰版的吴孟达要严肃阴森的多,其实他并非是个坏人,在剧初也曾放过小宝,只是他背负的太多,一直想查明真相。等他瞎了之后,更是隐忍不发,看穿了小玄子得身份,利用小宝最终找到凶手。可见他是多么的老辣。在原著中有其在和皇后对峙时,假意引诱小宝攻击再杀掉他的桥段。 在本剧中,多次有在昏暗背景中对海公公面部的特写,加上蜡青的脸上,让人发寒。每次看原著,原著海公公的形式和谷峰的扮相完全一致。再次向老戏骨致敬。
建宁公主(演员刘玉翠),刘玉翠其实长相蛮喜感的,当年一直觉得她演的建宁比较难看,看过多个版本和原著之后,发现刘玉翠的演技功底真的很强。原著中建宁的戏份不算多,刁蛮,手辣,疯癫是她的特色,而在剧中建宁基本是从开始就伴随康熙登场了。原著中建宁虽然喜欢虐待小宝但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他的,而本剧中建宁对小宝感情更深,帮助小宝逃离皇宫那段可谓是点睛之笔。刘玉翠似乎很擅长演这种古灵精怪的角色,她演的阿紫也是这个路数。
徐天川(郑家生),本来是原著中的老者,让人没什么印象的小人物,却被郑家生演的傻傻的可爱,用他的小傻烘托小宝的“深不可测”,剧中关于他的笑点不少,但他其实也是忠义之人,最后在子母桥头只有他向小宝跪拜道歉。 这个角色的塑造真是相当成功。
张康年(邓英敏),赵齐贤(演员不知):这两个小人物实在不小,笑点也很多,座右铭有:“自从有了韦公公,生活变得好轻松”,“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 哈哈 这两句台词配上那个贱贱的表情实在让人难忘。 而在被皇帝,吴三桂吓了之后 耸着肩膀跟着小宝后面的样子,我已经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演技了,两个人将小人物贪小怕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索额图(罗浩楷),官场老滑头,书中的索额图可算是韦小宝贪污受贿的启蒙老师,传授了贪而保身的要诀,罗浩楷的老索更是将一个便宜要占而风险不担、深谙官场一套的老油条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不过在本剧中,编剧还是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比如最后那段千里共爷孙,他还是顾全了小宝的忠义,没将真相抖出。
太后(程可为),和海大富很像,程可为演的这个太后,让人第一感觉就像坏人,而且心狠手辣,有霸气有威严,很有皇太后的气势。揭了面具演毛东珠的马蹄露就没那个凶相了,演技差距可见一斑。
九难(李丽丽),李丽丽演其他tvb小人物倒没觉得什么,没想到她的九难扮相的确有种让人说不出的贵气,庄严中却也不失一点可爱,剧中当她离开小宝时,真的让人很失落。
当然像胖瘦头陀,吴之荣,洪教主,李自成,顺治,刘一舟,茅十八等等每个角色在本剧中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人过目不忘。总之此剧绝对是神剧,从剧情到主角,到每个小配角都很完美。最后还要提下此剧的配乐,有段很喜感欢快的配乐每次都会在小宝搞怪时恰到好处的
出现,还有《故乡的云》也运用自如。

 6 ) 论版本封神的重要原因:配角!!

鹿鼎记版本很多,主角出彩的版本并不少,梁朝伟,周星驰,张卫健都有神仙级别的表现。黄晓明稍弱但也没差太多,比起隔壁张一山的猴戏,仍然高出了几百个韩栋,版本如果不是阉割原因,在服化道和剧情还原度上是最高的版本了。

单论历代中一对主角小宝康熙的表现来看,春马二人就算略有优势,但绝对是形不成碾压之局的。而为什么小春版本能够跨越所有版本,最终封神?各种原因太多,除了尊重原著和恰到好处的改编剧情,音乐,台词等等等等,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也事实上被近年国剧忽视的重要因素:配角。

先上结论:本人以为,本剧其他因素,有争议的好过其他版本但并不碾压,但本剧所有配角的整体水平,无争议的碾压其他所有版本!!!

下面我们按照出场顺序单独来看几个例子

海大富,开场一段独白完美交代人物性格,背景,动机,配上他每次在场时诡异的音乐和面部特写,把原著中阴森,老辣,而又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形象展现得十分到位。张卫健和周星驰版都是吴孟达,侧重搞笑而没了阴暗,黄晓明版阴则阴了,但只让人觉得诡异可憎,少了那一份坚韧几十年查案尽忠尽职,最终功亏一篑的无奈。

双儿,笑傲江湖里的小师妹,本作把双儿改成了小宝的青梅竹马,在丽春院狂受小宝假装大爷欺负时候的委委屈屈看得让人保护欲大增,也给原著中小宝最疼双儿的设定有了更好的解释,小宝为救她才和茅十八上京的改动,给了小春重情重义人设好大的buff加成!!演技和设定均是完美,绝对的大大大大大老婆!!!

韦春花,所有版本里唯一一个刻画出了过气妓女气质的人物,市侩,精明,强行束腰要接客的桥段笑死个人,而小宝被追捕要分别时候的戏码,真是到位得没话说,看过几十遍的人了,每次看到这里还是看一次哭一次,害,真是

茅十八,虽然戏份不多,但依旧用心,比起其他版本随便找个人凑数的程度来说,算是最能让人记住的一个了。

张康年,赵齐贤:这两个小人物实在不小,笑点也很多,“自从有了桂公公,生活变得好轻松”,“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 这两句台词配上那个贱贱的表情实在让人难忘。 而在被皇帝,吴三桂吓了之后耸着肩膀跟着小宝后面的样子,我已经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演技了,两个人将小人物贪小怕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徐天川,原著中并不出彩,结果也被本作演成了笑料担当,拉着韦香主强行背“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随时大赞小宝深不可测,不仅有了笑料,也侧面现了原著总舵主评价天地会“脑子清楚之人甚少”的评语。

索额图,康亲王:将便宜要占而风险不担、遇事踢皮球推卸责任的熟知官场规矩老油条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鳌拜被抓以后,两人心灵感应对话的那一段堪称本作的最经典场面之一,贪污腐败时候笑得贼贱兮兮,惹怒皇帝时候怕得面如土色,这一对配角,把原著要表现的官场规则演得活灵活现,纵观所有版本绝对是无敌的存在了。

陈近南:一身正气,又老又帅,英风侠骨,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总舵主,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张卫健版本的郑伊健虽帅但少了那种焦虑感,至于黄晓明版的死胖子,真是让人一声叹息。害,总之,只有这版总舵主死的时候,我才是真的伤心。

九难:别人家的九难,要么太美没有经历灭国风霜和爱情不顺(与碧血剑袁承志)的沧桑感,要么就是随便来个中年妇女拿个拂尘,压根没有碧血剑九公主的美貌和贵气。只有本作的九难,成了二者完美的结合体。

风纪中:戏份很少的反派,为什么单拎出来说?简单,就连这么小的角色,tvb同样出了万年反派老戏骨来演,就凭这张经典反派脸,不碾压其他版本就有鬼了!!

还有岳不群演的奸诈反动分子吴三桂,绿帽子驸马吴应熊,胆小如鼠的冤大头太监温有道温有方,个性鲜明的胖瘦头陀,忍气吞声的陆高轩,天生见利忘义小人嘴脸的吴之荣,迂腐搞笑的少林和尚澄观,自带反派小白脸属性的刘一舟,忠勇守信的赵良栋,变节谄媚专家施琅,阴险的高手冯锡范,出场自带五毛天使光环的郑克爽,温柔可爱的沐剑屏,一往情深自带故乡的原风景bgm的曾柔,等等等等,不见得有多出彩,却都让人有能够记得住的印象,把角色的基本要素给完整展现了出来。除了选角和服化道的用心之外,演技和用心程度也是功不可没。纵观整部剧,哪怕是最最戏份少的太后小宫女蕊初,你把她的镜头和台词反复看很多遍以后依然挑不出任何违和感来。他们戏份不多,可没有人让你觉得敷衍。面对镜头那一刻,每个人都是主角,都很用心。

而其他版本呢?不好意思,除了几个主角,颜值高一点的几个老婆比如应采儿版阿轲,剩下的要么没有留下印象,要么就是凑数级别的群演表现,毫无性格,特色,刻画,只为了完成剧情过度的充数,早忘光了。

以上。归根结底,有点像篮球的NBA联赛,你拿超级明星和一堆垃圾球员的搭配,去挑战同样有明星,兼有一堆优质蓝领的队伍。胜负的天平当然永远是向后者倾斜的。这也是近年来国剧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看着主角还不怎么,配角一出场,马上给雷到出戏关屏幕。配角对一个戏的加成或者减分,是不能以加减法来衡量的,而是乘除法。

 短评

哈哈哈跟着爸爸看了无数次,虽然这部剧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同名剧中还是觉得这版好,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鳌拜

2分钟前
  • 尹天雪
  • 还行

小流氓,变叱咤红人。

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陈小春版的小桂子和马浚伟版的小玄子经典中的经典

8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那时候我怎么没发现马浚伟那么帅、刘玉翠其实长得很正、韦小宝的内心小剧场其实很先锋?

11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经典的音乐,经典的小春,经典的小宝

1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还是小春这版灵动活分儿~妙趣横生~最像小宝的小宝儿

16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比较经典,陈小春和马浚伟的配合挺不错的,这七个老婆一般了点

1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超喜欢这一版的鹿鼎记~

2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陈小春的痞气无赖,马浚伟的文弱康熙,真是比梁朝伟版的差不到哪去吧

25分钟前
  • 我用一生去死
  • 推荐

狠不错的韦小宝

28分钟前
  • 宇宙
  • 力荐

相比于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韦小宝我更喜欢陈小春这个超级和原著吻合的韦小宝!

32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力荐

现在看小玄子和小桂子好甜啊

3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果然翻拍经典只会让经典再火一次哈哈哈

39分钟前
  • 不自律会死星人
  • 力荐

灵鹫得经,阿弥陀你的佛!~

41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最经典韦小宝,另外韦小宝是厚黑学教授级别!

42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真真把查老的本子演活了。

46分钟前
  • süden
  • 推荐

这个太好看了,港剧经典,老婆太多问题多多,还是很和谐的在韦小宝家里。

49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力荐

蛮经典的...看过好多次了...陈小春和韦小宝的气质实在太符合了...美女挺多的...

50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最经典的鹿鼎记,陈小春演的很好

5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看过梁朝伟、刘德华版,在看过的版本里面,这部是最精彩的。陈小春和马浚伟的表演很好,就是七个老婆长相都普通了点~~

5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