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叶硕,周楚濋,杨骏,聂礎一,谢宇朦,董浩然

导演:贺泉

播放地址

 剧照

远山淡影 剧照 NO.1远山淡影 剧照 NO.2远山淡影 剧照 NO.3远山淡影 剧照 NO.4远山淡影 剧照 NO.5远山淡影 剧照 NO.6远山淡影 剧照 NO.13远山淡影 剧照 NO.14远山淡影 剧照 NO.15远山淡影 剧照 NO.16远山淡影 剧照 NO.17远山淡影 剧照 NO.18远山淡影 剧照 NO.19远山淡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6:22

详细剧情

90年代,中国中部沿江小县淮川的一起凶杀案,模拟画像师章欣奉命前往画出嫌疑人。却意外画出了一个已经死去了十多年的女人,是原来县文工团的一个舞蹈演员严华。当全部人都觉得章欣画错时,案子却又诡谲的和80年代的一起连环谋杀案关联在了一起。章欣为了证明自己,一步步走向这迷雾之中......

 长篇影评

 1 ) 文艺片也得情节合理,您说呢

其实对我来说,本片题材不错,氛围营造还行,两段叙事也穿插有序,属于看得过的片。

但看完之后总感觉憋着一股劲,没个释放点。

想来,除了人物塑造并不抓心讨喜之外,大概就是逻辑问题稍多了些。

评论中有些朋友说这是文艺片,不必太计较BUG。但我觉得,对于一个故事来说,悬疑也好,文艺也好,即便是无厘头,在剧情上也要以“合理”为第一原则,否则其他全部免谈。

提几个我眼中的问题吧。

1,日记本

作为案件侦破的重要线索,以及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我实在不理解这个日记本为什么会出现在案发现场。如果凶手是为了与昨天告别,那一把火烧掉日记本不是更符合传统习惯吗?而且也更安全。像这样故意给警方留下重大线索,还不如直接去自首。

另外,日记里边记录的是严华和林音之间真挚的情感,让如此珍贵圣洁的东西和一个BT杀人魔埋在一起,这几个意思?

2,沈队和章欣的关系

从一开始,沈队就对这个文弱新面孔感到不爽,这很像《杀人回忆》的人物关系,大城市来的新技术派年轻警察,和小县城的老炮,天生八字不和。

但在《杀人回忆》中,两位刑警大概是同等的地位,彼此对立并不违和。而本片中,章欣只是个辅助画师,即便沈队心里不吊他,但真的没必要每次见面都甩脸子,不吼就不会说话。毕竟人家是大城市来的同行,又是来帮你的,面子上的客气都不要了?

而在后边,沈队对章欣的指责也是自相矛盾,有时会冲章欣嚷嚷一句“你很闲吗?”,有时又指责他太过积极(越权办案),也就是说,章欣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之后,在章欣帮助下,沈队查清了陈默是BT杀人犯的事,了解了当年一桩悬案,按说两人的关系应该缓和了,但却依旧针锋相对。

这种对立关系的刻意放大,我觉得有些生硬。

3,目击者老石

章欣跟目击者谈话时,客客气气的叫了一声“老先生”,然后老先生横了吧唧的回了一句:“什么老先生,叫我老石。”

我擦,这是跟警察说话的语气?我以为来了一个有个性的硬角色,马上要有一场激烈的对抗了。结果老石马上变脸,规规矩矩描述情况,一边介绍还一边哆嗦,吓死宝宝了……

……!!那开始你横那一下是啥意思?

然后,老石又介绍了一个重要线索,他当时看到的是个“女鬼”。

而之前,老石说他已经多次和警方介绍过凶手的大概情况,然而,警方竟一直不知道凶手可能是女的(至少警情大会上没提过,章欣作为参案人员也不知道)?那之前警方问那么多遍,都问什么了?

4,准到离谱的画像

这个问题可已经被广泛讨论了。技术方面我不懂,但我是真不明白,章欣是如何通过老石“没看清面貌”的描述,就把已经毁容的凶手给复原的,而且还是她十七年前的样子。

神奇。

5,严华申请入队

严华竟然在队长训练队员的时候,闯进来提申请,这时间点卡得令人摸不着头脑。咱就不能等领导下了班,不忙且没人的时候再去说么?尤其是这种“要进一个必须出一个”的敏感申请,真的要当着其他所有队员的面说出来吗?

相比之下,第二次找主任提申请的场景就合理得多。但这次被主任乘机那啥,我觉得有些无趣。为艺术献身有点……太俗套了。而且失身事件对于剧情推动并不起决定作用,林音本来就不能跳了,另外这件事对于严华思想的变化也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有种为了暗黑而暗黑的感觉。

6,发现尸体

警方估计死亡两三周,实际死者已经死亡一个月,但我想,即便是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至于分辨不出容貌吧?芭蕾队的队长和队员可就在旁边看着呢。

7,时间错误

王宝介绍案情时说,严华于1980年11月7日失踪(实际是死亡),但根据老李的查案记录和墓碑上的日期来看,严华是死于1981年的。这是个硬伤。

8,报纸细节

如果确定严华死于1981年,再根据章欣找梅莉时说的这句“十七年前”可以推断,当前是1998年。

而前边章欣准备回上海时,有一个镜头细节,他在码头看报纸。

在杀人案的上边,是叶利钦访华的新闻。叶利钦当总统时一共四次访华,分别是1992, 1996, 1997, 1999,单单是1998年,他宅在家里没过来。

这张报纸,做的不严谨。

9,拜访老李

章欣拜访刑警老李,当时,老李在吃饭,章欣坐在他的对面,顿了顿之后,他开口说道:“老李同志,有个案子想请你协助一下。”

这个???章欣进门之前就没说过来意么?老李不问清楚就让他进来看自己吃饭?

10,沈队推断林音已死

沈队从广州找到的资料显示,五年前广州一场大火,烧毁了林音(其实是严华)住的酒店,造成6人死亡,141人受伤。于是,沈队认为,林音很可能死于那场大火。

但如果查阅当年的案底,应该很容易核实死亡名单,至少酒店也会有人员记录。而且沈队自己也说,林音是“很可能”死于那场大火,后边还专门对章欣补了一句:你要找的人,或许早就死了。

林音这么重要的线索,却用“可能”和“或许”来草草对待,实属费解。

11,脚后跟认人

无论后来章欣如何解释,反正他通过脚后跟就锁定嫌犯,然后开枪射击,这点我是不能信服的。

12,季节问题

淮川应该是虚构在湖北的某个县城。

根据王宝介绍,林音(其实是严华)是去年6月份回的淮川,而根据严华自己的口述,她是回淮川半年后来到了照相馆,也就是12月。那天下着大雨。

但湖北的12月,会下暴雨吗?至少我在湖北的那几年,冬天是没见过的。

13,一双绣花鞋

巧合,是在以逻辑为主的悬疑推理片当中,应竭力去避免的。

而此时,严华之所以发现陈默就是当年的杀人凶手,恰恰是因为碰巧那天陈默在鼓捣那双绣花鞋。

一个离开了十多年的人,回来后偶然来到照相馆,又偶然看到老板拿着当年的那双鞋,这得多大的缘分呀。

倒不是说故事中不能有巧合,但在重要的节点上,靠一个巧合来推动进展,这是很拉分的。

另外,她仅仅因为这双鞋就断定陈默是凶手,其武断程度不亚于沈队认为林音已经被火烧死。

14,陈默智商堪忧

根据严华供述,她计划了好几个月,然后约陈默到芦苇荡。

陈默来了以后说:我来了,你是谁呀?

他居然连约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那自然更不知道要去干嘛。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去了?而且是去他的作案现场!

再者,前边严华在照相馆看到绣花鞋之后,反应那么大,陈默竟然一点警觉都没有!作为一个连环杀手,显然他很不合格。

15,尴尬的礼物

前芭蕾队员梅莉曾让章欣帮她画一张像,然后章欣画了,临走前送给了她,但是梅莉说:你留着吧,做个纪念。

我擦!我给你画的,专门送过来,然后你让我自己留着,还做个纪念?

无语,又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

林音因脚伤而不能再跳舞这件事,舞蹈队早就知道的,但这个消息居然是在抓到凶手之后,才由梅莉传到警方这里。那之前警方的都调查什么了?再假如,章欣走之前不来找梅莉,那影片就提前结束了?

这样看来,倒是可以理解为什么梅莉不要那张画了,因为画本身不重要,趁机向观众透露重大讯息才是目的。

16,严华埋尸

严华发现林音的尸体后,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埋尸,然后化身林音,这肯定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也是被广泛讨论过的,其心理动机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从事件逻辑来说,林音从走出化妆间到后门,再跟随陈默去芦苇荡,然后在那里被杀,这需要多少时间?

严华怎么来到芦苇荡的?又怎么发现林音尸体的?

发现之后,她难过了好一阵子,又花掉了很多时间。

然后她要徒手挖一个大坑,这又要多少时间?

她还要给两人换衣服,要知道,给死人换衣服,又是个花时间的活。

然后还要一点一点把尸体埋好,又是时间。

所以,严华能准时回到剧院登台,我认为这是个奇迹。

17,不透明的透明面纱

最后在舞台上,严华仅仅因为蒙上一块透明面纱,就骗过了所有队员和队长。

要知道,这些都是朝夕相处的人,一丁点异常和变化都会引起注意,但他们就这样盯着看,竟没能发现这是个赝品?!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另外,虽然说了故事中的一些问题,但不影响本文开篇的评价,这片子还看得过。希望国产悬疑片越做越精,瑕疵越来越少。

 2 ) 拼命换来的,风一吹就没了

小成本的制作,没有自带流量的演员,没有震撼的三维特技,没有崇高的英雄主义,也可以带来非常不错的艺术和观感,这句话是说给别的某些看了也不想评论的电影听的。

影片的服化道普通又简单,通过光线、构图与后期,细致入微的再现了那个似乎已经很遥远的八九十年代的真实质感。

即使有一些剧情细思也许不合理,但也不影响影片的真实与唯美。

我曾有那么十几分钟在质疑,谁的人生被替换了,而亲戚朋友都没有一个知晓的?

严华已“死”,或许亲友就断了念想。

而“林音”却是“活着”的,不应该像一阵烟就消失了,她的同学、玩伴、父母、姐妹、师长、朋友,以及警察,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她被别人替换了?

看着看着,就释然了。

电影故事能触动你内心的,有时候就是那么极致到偏执的东西。

变态连环杀手,因为被母亲和女友抛弃,就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

那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热爱舞蹈的年轻女孩,付出一切去争取实现梦想,在唯一一个对自己好的朋友被害的时候,勇敢的踏上舞台,埋葬自己,继续别人的人生呢?

观众,看的虽然是剧中人的悲伤故事,其实哪一个故事,不是来源于真实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生呢。

就像我,年少时喜欢画画,但并没有真正的去热爱画画,奔波中的空闲时间,多半用在看漫画、看电影、看小说,或者吃好吃的。

现在喜欢写字,可是大纲还没写完,就停笔好久了。

不够拼尽全力的喜爱,谈不上热爱,也不配有梦想,多么的悲哀。

那么拼尽全力去热爱,就不会悲哀了吗?

影片中的刑侦队长,在与画像师临别时,说出了几句肺腑之言。

他年轻时逞能,拼命做英雄,守护一方平安,多年后回头看,却似乎什么都没有做。

他说,拼命换来的,风一吹就没了。

可是,无论多么悲哀的结局,我想总有一天回头看,拼过命的人生,一定更值得。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影片只有6.6分,不应该这么低,特此5星。

 3 ) 刑警看《远山淡影》

她来自警察世家,特意邀请了家中的刑警长辈们一同观影,从专业的刑侦角度评价了《远山淡影》。

在我看完《远山淡影》之后,那种隐藏在唯美气息背后的隐喻与哲学反思让我无法平静,我将这部片子安利给了很多朋友,尤其是年长的、有过深刻阅历的朋友们,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诸多共鸣。让我惊喜的是,昨天收到了一位刑警朋友的回复,她来自警察世家,还特意邀请了家中的刑警长辈们一同观影,从专业的刑侦角度做了评价,给了一份别具一格的“影评”——


我家里有四个警察,其中大伯是老刑侦,并与模拟画像师合作过许多次,中秋时一起看了这部剧。看完大家都说,这剧拍得乱七八糟,没看懂。但是大伯说片子里的办案倒是挺真实的。

章欣画出严华不是BUG

听大伯说,模拟画像基本都是通过目击者的描述还原出嫌疑人,所以画像师需要特别有想象力,毕竟不是自己亲眼看见嫌疑人。第二,模拟画像是画骨而不是画皮。可能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人的三庭五眼都是有比例的,长什么额头就有什么眼,有什么鼻子就有什么嘴。所以,章欣听老头描述完(老头并没有看清楚严华,可能只看到个面部轮廓,否则模拟画像师是不会反复去画一个嫌疑人的,还画了一整墙。因为画的越多,就越主观,就会越不准确),能画出严华并不是神话夸张,而这就是画像师的基操。并且目前模拟画像师数量很少,全国就好像就百来个人,希望看完这部剧的观众不要对这个职业有什么误解。

林音死后为什么会被认为严华,这个也不是BUG

看剧里这个片段警察是青色警服,应该是80年代初,或者更早。这个时候没有DNA技术,DNA用到刑侦是90年代之后,全国普及更是2000年后的事了。所以当时甄别受害者身份,如果没有其他线索的话,就是靠“认领”了。

另外,好像记得剧中警察说过尸体过了几周被野狗叼了出来。其实尸体白骨化的过程远比大众想象的快得多。

而在河边这种潮湿的环境下,尸体溃烂腐败得会更快。可能48小时内就会达到巨人观(尸体膨胀,气肿,开始腐败)了。所以凭外表不可能能认出受害者身份,只能靠衣物信息。

剧中靠文工团的人辨别死者身份,这个是合情合理的,不是BUG。

在公共场合下开枪,对警察来说,是严重违规的。

警械使用的管理非常严格,现实中基本不太可能会发生把自己配枪给其他人追捕逃犯的情节。而章欣用沈队的配枪击倒逃犯后回来只是写检讨,这个处罚太轻了。

其实,沈队帮章欣解释特别重要“如果不开枪,携枪逃逸”,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追责起来章欣可就惨了。

这部剧拍得其实很有意思,画面摄像很好,女演员也特别好看。但其实我没太看懂(只看懂了严华为林音报仇,杀了照相师),于是上来豆瓣看看影评解释,发现很多人不太了解警察办案,于是写点东西留下来。


以上评价来自我的刑警朋友,在此向她和她的家人们致敬,也向所有人民警察致敬。这份来自专业刑侦视角下的评论,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电影 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也看到了人生的可能性。我们人人都是林音,想把当下的美好延续下去;可谁又不是严华?虽然当下尚未拥有美好,但依然坚持向着美好努力奔去。

 4 ) 挺好的悬疑片,因为还有更深入的角度值得去探讨

偶然刷到这部片子,本来是快进过完的。觉得画面很美,有文艺片的气息,也拍出了八十年代县城的破败感,男女主都挺漂亮。

看过来目前的一些影评和人物关系解读,最大的bug在于严华当晚为什么会出现在林音死亡的现场,以及她为什么要更换身份远走他乡而不是报警、留在文工团当首席。

如果从严华的角度去考虑,她对林音是无限崇拜的,甚至精神错乱到想变成她,继续走她的人生路。

那个时候没有DNA刑侦技术,破题的题眼在那双鞋。

画面闪回的时候,照相师手里拿的是严华的鞋,严华认出来是自己鞋了,她当时换走了林音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回去参加表演。我认为是严华精神错乱之后,杀了林音并把自己当成了林音,借机离开文工团和主任的魔爪,过起了林音的生活。此后发现照相师当晚也去过现场并拿走了自己的鞋,因而有了杀他的动机,连环杀人案的逻辑形成闭环。

 5 ) 上半年最值得看的国产悬疑剧情片

没想到,以网大身份上线的《远山淡影》竟然是印象里近几年中国内地表达最为细腻,层次最为丰富的国产悬疑剧情片。

这是一部关于时代的电影。由一起谋杀案牵扯出另一起多年前的连环杀人案,办案过程中,公安民警与涉案人员一起描绘远去的真相,打通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抽丝剥茧地揭开了时代的面纱。

纵观全片,影片并没有粗制滥造的迹象,无论影像质感、服化道年代感,还是电影完成度都在及格线以上。稍缓的故事节奏和文艺片风格也表明导演并没有向商业和观众妥协的倾向。这足以看出制作团队对作品本身的热爱和自信。当然不少的逻辑问题和过多的巧合设定等明显的剧情短板也被不少观众所诟病。

《远山淡影》是取得公映许可证(龙标)的,一定是按实实在在的院线片立项筹备的。但选择自降身份“保本”上线流媒体,正说明了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整个电影行业急速衰落的窘境。龙标已不再是院线身份的“尊贵”标识,电影人放弃某种坚持向“钱”低头,被迫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网大的标签是困境、是无奈、更是现实。正如本片深陷迷案的角色们一样,当今所有的电影人都陷入了时代的迷雾之中,光影被“疠气”阻挡,看不清远处的山。

一、90年代

中国中部沿江小县淮川发生了一起枪杀案,被害人为当地照相馆老板,男主章欣作为一名模拟画像师支援案件,却不受当地刑警队长沈张待见。

章欣通过与目击者沟通,画出嫌疑人的画像,却牵出了原县文工团女舞蹈演员严华,而严华早已死于十几年前淮川县发生的另一起连坏谋杀案,并且此案至今尚未侦破。警方将两起谋杀案并案侦查。

此时执着的章欣已深陷案件迷雾之中不能自拔,他走访案件办理人、排查资料和周边人员,逐渐把间隔十余年的两起案件背后的人与故事勾连起来。

二、80年代

严华是县文工团库管员,一直有着做芭蕾舞演员的梦想,朋友鼓励她报名舞蹈团,可惜名额已“满”。为了梦想,严华只能牺牲身体委身主任,以求名额。

舞蹈团首席演员林音从严华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经常私下教授严华舞蹈。林音自知年龄和腿伤已经不能再支撑舞蹈生涯,于是准备在谢幕演出后,离开淮川南下广州,将首席让给严华。

可演出结束当晚,林音提前离开,严华在找林音回来谢幕的路上被连环杀手残忍杀害,而林音也就此再无音信。

三、70年代

被枪杀的照相店老板独居多年,当年有一个已到谈婚论嫁的知青女朋友。但上山下乡结束时,女知青“抛弃”了他,义无反顾地离开淮川进城返乡。

照相店老板感情上受到了挫伤,精神上也受了刺激,对想要离开淮川的青年女性产生了恨意,于是十几年间犯下了多起连环凶杀案。

四、90年代

严华已死但她的日记却以另一个视角延续着,这很蹊跷。章欣查到南下的林音并不是去广东舞蹈团继续跳舞,而是沦落到酒店当服务员,在酒店火灾后她又一次不知去向。

章欣也从另外的舞蹈演员口中得知,所谓严华日记里的内容并不真实的或者说并非发生在严华身上的,比如她并没有当上首席演员等。起初的查案思路被日记误导,章欣重新思考案件。

而警方查到,有重大嫌疑的林音近期已经回到淮川,并在严华墓前抓到了她,此时的林音因火灾毁容已面目全非。

在提审过程中,章欣根据毁容的林音,又一次复原疑犯画像时,却发现画像再一次指向了死去的严华,最终真相大白。

五、80年代

照相店老板无意中得知林音即将离开淮川,因精神刺激起了杀心,准备在谢幕演出后将其杀害。

严华被团长派去找林音,却发现林音已经被杀害。她怀着复杂的心情与林音互换身份,林音代严华死去,严华“重生”代林音南下圆她们共同的芭蕾梦,可严华哪里知道广州并没有歌舞团在等她。

六、90年代

重回淮川的“林音”意外在照相馆发现“严华”当年被害的证据,于是策划买枪杀人为“自己”复仇。

严华枪杀照相馆老板后,章欣被上级以模拟画像师的身份派来淮川协助破案……

《远山淡影》的时间线在三个时代迂回穿梭,这也是电影视听语言最为精彩的地方。从上山下乡、粉碎四人帮再到改革开放,远处的迷案与近处的凶杀相映成一台悲舞,揭开了人们内心深藏的“欲望”。

电影里的人物被一个个立体地勾勒出来,被女知青“抛弃”的照相馆老板,热爱舞蹈的严华和林音,身患重病依然敬业查案的队长沈张,心思精细缜密的模拟画师章欣,为给孩子治病失足下海的前舞蹈演员,手拿名额潜规则女团员的主任……他们有的为了热爱,有的紧握权力,有的执着感情,有的严守职业操守,用自己的能力对抗着命运,却不知道命运早已毁于时代之中。

几十年间,人们逐渐从狂热的时代意识中清醒复苏,当局者留下了时代的阴影与心魔,回忆者剥去时间消逝的伪装,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看见的时代画像竟是满屏悲伤。

这片曾经热爱,因时代改变而破败的土地,是离开还是留下?谁也给不了谁一个准确的答案。

 6 ) 那些在风中消散的人们与逝去的时光

我是个画画的,所以看完这部片子特别有感触。刷了两遍后,依然被打动,不得不留下些文字。

这部电影,其实悬疑破案的地方都比较简单,第一遍看到一半时就能猜到凶手了,这对推理爱好者来说没有什么挑战。但是,我看完第二遍后,我觉得导演编剧的重心根本不在这方面,而是想去展现在理想与现实落差下人生的无奈,该何去何从。所以如果把它当成悬疑片来推理可能会很失望,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部文艺片来看,它的能量密度是极其大的。

先兵后礼,先说不足。

故事分两线,一条是90年代章欣与沈张破案过程,另一条是80年代严华和林音在文工团的破碎记忆。

90年代,章欣最大的压力是来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 “画了个死人”。而另一个主角沈队长的“没时间了”被章欣与徒弟认为他想的是升职,实际上是因为胰腺癌末期,他觉得没有时间破案了。所以,90年代的矛盾是建立在“误会”上的。章欣关心的是自身价值,沈队关心的是破案,这两人都没有对80年代那两位女性有过同情或者悲悯。这造成了两条故事线无法交汇形成更大的力量,十分可惜。

而80年代,林音为严华放弃团里位置,严华在林音死后成为她放弃自我。这个情感容易理解,但是缺乏事件的铺垫,导致整体比较抽象,浮在空中,需要脑补很多她们的生活场景才能完成共情。这是本片,我认为最可惜的地方。

我看了下其他的评论,有两个问题被提及的最多,一个是章欣根据老石画出严华。但是老石看到的应该是毁容后的严华,那章欣怎么画出来的?一个是林音被陈默杀害后,为什么不报警?

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帮助回答。模拟画像的工作应该类似于画画的默写,只不过画画的人没有见过实物,靠的是对人物面部的结构与比例的熟悉,先在心里组合出人物的印象再落于纸上。因为人的面部结构与比例是在一个范围里的,只要捉住人物特征,实现并不难。而老石在晚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看到的应该是严华的面部轮廓与比例,而没看清严华的脸被烧伤(从影片后面严华烧伤的程度来看,还是特征轮廓分明),所以章欣能画出来。这点还是符合逻辑的。

第二个问题就像有人杀人时警察为什么不及时出现一样,现实逻辑不能代替戏剧逻辑,林音就是严华自卑人生中的美梦一场,她的死也是严华的梦碎。前面林音交代了这是她的最后一场演出,严华看着林音的尸体,想到的也应该是替她完成人生的谢幕而不是去报警,而严华在舞台上与林音的幻影无声对话后才最终决定要替她活下去吧?我是这么理解的。

接下来就要夸夸这部电影了。

首先是摄影。酷炫,风格化的见多了。这部电影的摄影基本上没有炫技,没有搞那种为了夺目而刻意的方式,而是把格调意境都藏在平实的叙事交代上,这点特别难得可贵。无论是一开场暗示严华失去自我的埋尸;还是章欣在画室的孤独寻找;到舞台上的严华看着林音起舞时,表达遥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这些都那么的自然,又那么的让人深入其景。

然后是音乐,第一遍时并没发觉。但是看完第二遍,我发现我被感动共情的那几个点,几乎都是音乐促动的。例如严华林音最后一次在天台对话,音乐寡淡无华,却辽阔孤寂,没有丝毫煽情却让人感受到白云苍狗,世事无常的无奈。最厉害的是,最后一次舞台上,林音刚死,氛围应该是压抑的,但是音乐从欢快圆舞曲开始,让我觉得世间那么悲伤,实际上只有自己才知道。然后严华失误,台前幕后都在诧异时,音乐开始转折,思念,悲伤的情感如溪水缓缓的流出,跟随着林音的动作慢慢汇聚成河。河中暗流奔涌,却表面却波澜不惊,使我更加能感受到严华的悲伤:她已经不在了,从此天人永隔,我无法再走近她一步。看到这里,不由为作曲的才情拍案叫绝。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这样的音乐,那高级的情感基本就出不来了。

其次是表演。男主章欣是一个柔软的人,但是我感受到的却是他的坚韧和真实。这一点不单只是建立在沈队的咆哮下,依然的坚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在章欣开枪的那段戏中,开枪前的犹豫,开枪后的紧张失措,一直回到警局写检查时仍然魂不守舍,没从开枪时回过神来。勇敢的人并不全是性格使然,而是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选择。章欣的表演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他的表演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画室里对徒弟的对话,画画的价值是由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作为画画的人的价值又是应该由什么来衡量呢?我自己画了二十多年插画,往往一个项目最后是作者获得成就,出版商获得利益,那我的价值在哪里?这时,我觉得我和章欣是同一个人了。林音,那悲伤与高雅的气质,光是站在那,都令人心碎,让人想去安慰。这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嘛。严华最多的词都是在旁白中体现的,我在看其他文艺片时,像这种华而不实的旁白,基本上都是忽略掉的,而这位演员的话速声音,苍凉沙哑,看似不带情绪又饱含经历一切的荒芜,使我一下子掉入那个时代洪流中。沈队,这是一直要被人误会的角色,一开始有多讨厌他,最后就有多感动。一个大老粗,却是无比细腻的人,这种反差效果最难的是“自然”这个度的拿捏,这位演员做到了,他那句“就此别过,来生再见”那么文的词,从他嘴里说出来,那么的让人信服。更令人佩服的是,照相馆变态杀手,他戏份不多要不是死尸要不就是日常对话,真正的表演就一场戏。而正是这一场戏,能让全片唯一的坏人立住了,还能交代出他杀人的目的与痛苦,让人去想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戏份那么少的人物,都那么认真去雕琢,这部电影实在是诚意十足了。

看完两遍,观感是复杂的,我没办法组织出更好的语言去表述出来。但是我觉得好的电影正是这样的,它不需要教我懂的了什么道理,而是让我能随着电影里的人过了一段不属于我的人生。这就够了。

这部电影,我很喜欢。谢谢。

 短评

我很喜欢这种慢吞吞的感觉,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拍这种娓娓道来的片子了

7分钟前
  • 第四声
  • 还行

很耐心地讲了一个故事,可惜人物深度不够,尤其是主角

11分钟前
  • 4eyebrows
  • 还行

服化道质感都在线,几个空镜很有感觉。探案中夹杂着一丝感性的思考,骨子里是个文艺片

12分钟前
  • kiess
  • 推荐

悬疑剧情确实不足,但是色调和镜头挺美的!就有一类刑警吧总觉得自己刑侦才是科学,其他都不是科学。这时候活该你们刑警被一个叫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人治的死死的,锁住,毫无翻身机会。

14分钟前
  • 猫觅
  • 还行

又名《人工天眼》

17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摄影略好,表演后期勉强及格。其他部分就都是问题了,2小时的时长水份太多,剪掉20分钟完全没问题,无论当初目标是院线还是网络,这个时长都是很难接受的。剧情方面,看了开头,推理爱好者基本可以才出一个大概来了,但是bug实在太多。推理方面,首先是当初的尸体被被刨出来没人发现真身。老警察的录音带自己听了也不上报,夜晚遇到强奸犯也没有后续,土枪来源避而不谈了,这都是明显的问题。新老警察配的经典组合却没有用好,缺少互动交集,老警察老发火,主人公明明啥也没影响他。两个女性的交集缺少铺垫,仅仅是一点点跳舞宣传片蒙太奇就把关系推上去了完全不够。再加上调色的泛黄老调子和现实没有区分开,表演上女孩见到主任就上去动手动脚等等问题。总之创作者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18分钟前
  • ricoshi
  • 较差

中国电影人对《杀人回忆》的执念这是有多深,前赴后继地模仿和致敬……这一部其实还好,质感完全不像一部网大,尤其是摄影,非常出色。

23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比大多数电影差一些,但也比大多数中国电影好太多。

2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泛黄老旧的滤镜加持下,悬疑复古的氛围还算尚可;但是剧情而言,悬疑、文艺两手都没拍好,尤其是双线叙事下,两位女主的感情没有任何铺垫,两位男主的纠葛更是毫无缘由,莫名其妙;节奏上更是冗长拖沓,无数繁琐的独白更是降低观感

29分钟前
  • Rex
  • 较差

像杀人回忆,罪案只是幌子,真正揭开的是时代的那道疤,最后那段独舞,仿佛一百年那么遥远,可望不可及的美

3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有在用心做,但是剧情存在bug,后期悬疑力度也不大

35分钟前
  • 虎虎生刺
  • 还行

电影版《猎罪图鉴》,中国版《杀人回忆》,网大里的五星作品,无论节奏、美学、剪辑、故事、演技、氛围感都是对的,被时代伤害的弃儿,绝境中的女性互助,贫瘠土壤开出梦里花,复仇黑天鹅的金蝉脱壳,每一个元素踩在悬疑的点上。

39分钟前
  • 凸肚
  • 力荐

这是一部诚意十足的剧情片啊。在最后的舞台上,严华看着林音的感觉一切文字都无法形容,光凭这一场戏,这部电影就已经无法被时间抹去它的价值。

42分钟前
  • 回车挂扶桑
  • 力荐

起了一个片名是石黑一雄的小说,然后一味的往《杀人回忆》的风格上靠,弄得十分的文艺,絮絮叨叨两个小时,其实故事打磨得很粗燥,逻辑上的漏洞太大了,之所以给三星是因为它居然是网大,以网大来说有这种资质就算不错了。PS:三个女演员我感觉都一个模样。

45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文艺片和犯罪片的恰到好处的融合,促成了这部佳作。远山处,层峦叠嶂,只缘身在此山。待云雾散去,淡影处,山峦互为映衬,不分你我。

50分钟前
  • Y.Sir
  • 推荐

因为题目而看,结果无关,但也还不错,2倍速播放毫无影响,也不会过分在意纰漏和细节。

55分钟前
  • 天然呆の枫
  • 还行

女知青、文工团、芭蕾舞、照相馆、杀人案、画像师、悬案,这些元素被国产悬疑片翻来覆去地拍,比的就是哪个更有新意。显然本片从剧作和摄影上只能说乏善可陈,缺乏那种新意,最后的反转也没有丝毫意外。还有,和石黑一雄没有一毛钱关系……

59分钟前
  • 我不是江湖骗子
  • 还行

★★★☆☆ 导演的选景和对光与影的认识蛮好的,一看就是有摄影功底的,很多场景,慢下来截一副图就是壁纸。唯一不足的就是对案件的叙述与呈现,但是影片的完成度非常高,值得三星半。

1小时前
  • WellIgotone
  • 还行

画面与调色终于像学过摄影了,但是各路人物动机行为漏洞百出。感情牵强,悬疑不足,整体很平淡。

1小时前
  • 砹韧
  • 还行

为什么要用人石黑一雄小说的名字啊,明明一点关系都没有…

1小时前
  • 乱世浮生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