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2021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

导演:郭子健

播放地址

 剧照

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2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3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4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5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6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3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4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5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6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7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8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19古董局中局20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7 20:26

详细剧情

来自日本的木户小姐即将向中国归还一尊唐代武则天明堂佛头,却指明要文物界权威组织“五脉”旗下白字门许家后人出面接收。 而许家后人——许愿,虽有一身鉴古天赋,却胸无大志。佛头的出现打乱了他的生活,五脉掌门孙女黄烟烟的委托、父亲的离奇死亡、五脉天才药不然的逼迫、祖父故交付贵的追随与神秘人老朝奉的追击,许愿必须在各方势力的纠缠之下,查明佛头真相……

 长篇影评

 1 ) 啥时候,编剧强了,咱中国电影就强了

1、中国电影,演着演着就开始不要脑子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确实智商有问题。 2、到电影结束,我都一直以为女主是咱公安系统派到古玩界的卧底,直到彩蛋出来,才知道她不是。 3、葛优葛大叔没看出来有多菩萨心肠,侠肝义胆,到最后死之前还非要整一段莫名其妙的煽情,我有点懵。 4、既然真佛头藏在假佛头里,一起送给了日本人,那算不算出卖国宝呢? 5、既然真佛头藏在假佛头里面,那底座是不是早就应该露馅了吧!真佛头从佛像真身上敲下来的,底部肯定凹凸不平,底座部分怎么包裹呢?怎么跟真身拼接呢?编剧,出来走两步。 6、男二要想坐上会长位置,有一万种轻松的方法搞定会长,比如直接去有关部门举报会长给赝品背书发证之类的,为啥非要这样莫名其妙差点把自己命搭上的方式来大闹一场呢?这个也太金庸风格了吧。 7、古墓塌陷那一场戏,都已经开始塌了,眼看自己的小命都不保了,小喽啰们还拿着枪玩枪战,不就是想体现一下葛大爷侠肝义胆的光辉形象吗,这么搞,太扯了。导演和编剧脑子里是屎吗? 8、一群人在中国的地盘上拿着刀枪大规模火拼,死了那么多人,男二居然还能够提个古董文物轻松回来,大摇大摆参加公众活动,导演编剧你把咱公安大哥警察叔叔当吃干饭的了?!你要拍玄幻居就不要标明具体年代国别这些信息好不好。

9、古墓塌了,男主女主慌不择路的跑出来,随随便便停在一个地方,居然就有标识,居然就是老爹留下来的逃生出口,导演和编剧脑子果然被屎糊了。

……

哎,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吐槽三天三夜都吐不完,中国电影的路,还长着呢?还是那话,啥时候编剧强了,咱中国电影就强了。

 2 ) 寻宝+鉴宝,期待另一类中国电影?

如果说功夫片是真正独属于中国的电影类型——武侠片还算不上,毕竟日本先有的武士电影——那么鉴宝题材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亚类型电影。这不仅基于中国数千年历史遗留下大量文物,国人高超的造假能力和利用赝品牟取巨额利益的动机,导致中国大地“古玩”横行;同时也由此,发展出了独居特色的“鉴宝”行业。这种品鉴文物真伪的能力,就像中国功夫那样,能够作为一种“国粹”得到发扬。

《古董局中局》借用一个寻宝的叙事模板,毫不稀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将“鉴宝”有效地融入寻宝中,将西方式的寻宝电影转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鉴宝电影。正如上所述,鉴宝有如功夫,需要专业能力加持,是只有那些“大师”才有的绝技。《古董局中局》的副线便是许愿与药不然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那场鉴赏文物的比赛足以被当作功夫大师的对决看待。

寻宝中加入“鉴宝”,使得《古董局中局》可以将历史、政治、文化等知识有机地嵌入叙事织体,将无脑的冒险电影变成“烧脑”的破案电影,这是功夫片一类电影做不到的。功夫片只能通过功夫大师的武打创造可看的爽感,《古董局中局》此类电影除此之外,还能通过设局与解谜,让观众体验到类似于玩益智游戏的快感。

以此角度看,《古董局中局》在各方面都做到位了。降低要求和期待的话,《古董局中局》尚可一看。最大的败笔,无疑是一副毫无聪明相的李现,在一众专业演员面前“班门弄斧”,用他那做作的表演制造被无情碾压的喜剧效果。当然,电影如果能更深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鉴宝”元素挖掘出深意,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3 ) 都是设局人,也都是局中人

许一城枪毙的时候许和平在人群里,我们看到了他还是个孩子。同样,许和平失踪的时候,许愿也还是个孩子。所以许家代代相传的鉴宝能力,看来并不需要经年累月的教导和联系,估计是如超能力一般是胎里带的。

五脉究竟是多有势力的组织,能把这么多古董拿出来给两人进行比赛。而许愿醉醉醺醺,吊儿郎当的样子能和精英状的药不然打个平手,这个开局捧得有点高了。再加上去地下市场轻而易举的捡漏,这就让他混的一塌糊涂的现状有些不太可信。

烟烟对于许愿的信任太过预设,几乎是看见就结成伙伴。她和爷爷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展开说明,或许是时间不够吧。

许和平是否真有不让许愿参与进来的想法,他把铜镜给付贵的时候说,儿子会来,你就给他。而且从家到目的地,一路留下线索。这分明还是想要许家来了解此事,还自己家族的清白。

说到清白,就更令人不解了。不管你怎么包,依然是真佛头给了日本人。电影里既没有表达出当时国内环境对佛头更危险,也没有表现出许家和户部有私交,确定他一定会归还。你是不能要求所有观众都去读原著补足电影没有的情节的。而且,你如果和户部关系真的很好,确定他一定会还,为什么还要把真佛头包上一层假装假的呢。为了骗五脉和老朝奉?难道你交给日本人前需要他们先过手么,谁会知道你给的是真是假。所以只能是为了骗日本人,你怕给了他真的,他就不还了。可假的就一定会还么。还是想当然。

此外付贵的死太过刻意,谁会在已经佛头到手,而且地洞正在塌陷的时候,还进行枪战的,不是先逃命么。另外我一直想知道,拿走一个物件,就能让整个建筑瞬间土崩瓦解的机关是怎么实现的。

不过小说改编的确能让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是目前国内原创剧本普遍缺失的。

 4 ) 这电影讲的是老北京水有多深啊

老北京的水很深。搁清末民初,你往胡同里的那些店铺里走一圈,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千万别装行家砸场子,这些铺子指不定就能通天。拿古玩行来说,背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抚台衙门,都有可能在这些店铺后头。而单清末的琉璃厂,就足足开了一百多家古玩铺。

为什么呢?为什么是古玩行?

正逢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改编电影热映,不妨借着这部电影,聊一聊古玩行。

电影是一部娱乐爽片。每隔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切换一个地图、更换一次人物关系,在每个观众快要疲劳时产生新事件,一次次的困难升级也给了观众以代入主角打怪升级的愉悦感。

一部看似需要背景知识的电影,其实并没有门槛。每次你觉得完了要掉书袋了,节奏点都会破一下,来个新事件,是一部很燃很炸的贺岁片。

当然,如果你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会觉得更有意思。电影确实还埋了一条暗线:古玩行背后深不见底的那张网。

这才是一个更真实的局中局。

先聊电影。

影片开始,八十年代,主角在一个类似琉璃厂的地方鉴宝。这是民间鉴宝场所,已经失去了过往文人墨客齐聚此地的盛况。但很快主角就被带去了半官方性质的海外文物接手大会,在一个大礼堂里,台上坐的是业内公会的主席。这些人是鉴宝世家,在建国后被改编成了文物业,成为专业人士。

这很有意思,这是在新中国才会出现的产物。这些古玩行历经了各自为战勾心斗角、成立行会勉力维持,一直到建国后才正式成立了外贸文物业公会。

事实上,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是文物归文物,交际归交际。虽然影片里还是提到了这些人员有家传,但很显然,无论是鉴别技术,还是他们的社会关系,都已经脱去了私人化,开始了面向国家的文物专业化。

为什么说老北京水深?因为建国前的这些古玩行,本质上并不是鉴别和保护文物的。

是彰显身份和地位的,是交换彼此信息与资源的。

我们来聊一聊北京琉璃厂。这地方以前是明代的窑厂,专门为皇家烧制琉璃瓦的,因此从明代开始,就有许多退隐的官员和赶考的士人在这里。但这里毕竟是皇家场所,主要的古玩业还是零零散散分布在慈仁寺附近,不成气候。

等到了清朝,因为清朝不允许汉人住在内城,于是大量北京人都被赶往了南城住下。一下子,位于南城的琉璃厂就成为了最受瞩目的地方。

清廷一方面要笼络住这些汉人士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给他们足够高的地位。换言之,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再是铁饭碗了。

他们需要寻找新的能够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

于是大量文人聚集在琉璃厂就再自然不过了。朝廷不给你颁发地位的象征,那什么才能更说明你是有文化的?

鉴宝。

包括玉石、金石、书画等许多不同的门当。

从清初开始,这里就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人。

比如吴伟业,写《圆圆曲》的那位,原来在明朝的翰林院,清朝建立后在清廷担任秘书院侍讲,主要工作就是给皇帝写诗作画。从一个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变成了山水画家,最终在琉璃厂被众人捧上了天。

又比如查慎行。这位在琉璃厂住了十来年,是康熙年权臣明珠的门客,同时也是东南诗坛领袖。几百年后他还有一个后代叫查良镛,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金庸。

由此可见,这群人事实上一边是被朝廷排挤的边缘文人,另一边又是朝廷用来笼络士人的象征,二重身份下,最能体现他们身份又不引起朝廷反对的就是吟诗作对、把玩古物了。

过去的金石学,古董学(以前叫骨董学)、文玩学,虽然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但都是单打独斗的,许多文人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社会地位。

但明清以来,随着科举的兴盛,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不事生产的文人。把这些人不闻不问肯定不是个事,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统战起来。

如果统战不了会怎么样?

我们拿电影说话。

电影的背景是什么呢?是主角(雷佳音饰演)的祖父当年把珍贵文物佛头给了日本人,背负了骂名,主角一脉也被赶出了五脉。

而就在这个海外文物接手大会上,主角发现当年的那个佛头是假的。但这个大会的会长却不同意这一点,因为如果佛头是假的,那意味着他身为五脉领导,要么故意视而不见,要么鉴别能力不足,所以他坚持佛头是真的。

于是主角许愿和另一个主角药不然(李现饰演)分别带着不同的目的开始寻找佛头。

主角许愿的目的是给爷爷平反,为了给家族正名,洗平冤屈。

另一个主角药不然的目的是在五脉内部把会长赶下台,恢复该有的秩序。

这两个人都是五脉之后,但一个被除名,一个被扶持,都无法真正获得话语权。关于他们的分析,我们下文会提。

于是他们奔去了鬼市,循着线索找到了一个叫沈爷的人。这个角色是影片原创,但我们之所以特地拿出来说,是因为通过沈爷,电影实际上勾画了整个不受监管的古玩行是什么样的形态。

沈爷,在鬼市开了一家古董拍卖行,以及拍卖行外一整条街的古玩铺。

我们不妨来把玩一下。

一条街都是古玩,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只是一家两家,那这是糊口的。但现在这是一条街,这意味着这些古玩铺子是受保护的,虽然影片没有明说,但很明显保护费得交给沈爷。

沈爷是这个地下交易所的主人。

所以在这条街的深处,是沈爷的拍卖行。

影片很直接,通过主角表明这些拍卖行的拍卖价格有水分。有水分又如何,进了这条街就是挨宰的命。

外围是无数小铺围成的保护壳,核心是沈爷自己的拍卖行。不管你是在外面小本小利,还是在拍卖行一掷千金,到头来都得进沈爷的腰包。

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下,要想见沈爷,你要么掀桌子,要么深谙规则。

主角的玩法就是掀桌子,他把真货全挑了出来,把沈爷的场子给砸了。最后虽然见到了沈爷,但小命也差点没了。

另一个主角(李现饰演),由五脉培养的精英,他直接给了沈爷货真价实的重磅文物。

为什么沈爷最后其实认了他俩?

答案还是身份。

沈爷需要维持自己的身份。所以一个来砸场子的,必须吃苦头;一个拜山门的,必须送大礼。当然沈爷也会有回馈,因为来的两个人也是有身份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免思考一个问题:沈爷之所以是沈爷,靠的是什么?

一、沈爷有古玩鉴定渠道。这是五脉和沈爷的秘密关系。

二、沈爷有古玩流通渠道。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古玩是怎么出现在市面上的。

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表现了好几种不同搞古玩的,通过主角走不同地图,撞见了各种不同的古玩生态。

那么还有吗?

沈爷能盘下一条街,在这里直接收保护费搞垄断,难道就没人管吗?沈爷这么多产业,地租交给谁?要纳税吗?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人管,沈爷才只能干这个营生。在北京的鬼市,意味着什么,点到为止。

想明白这一层,现在让我们回到大清朝。

琉璃厂的这些不事生产的文人多了,怎么办?必须被统战起来。到了乾隆年间,就有了编《四库全书》的想法。

《四库全书》是用来做什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文人对朝廷的向心力。

于是乾隆朝大量征集民间书目。一下子各地文人都与有荣焉,前来献书。那么这群人住在哪呢?

南城会馆,琉璃厂附近。

一时之间,琉璃厂其实成为了明清无法通过科举的士人阶层心中的耶路撒冷。

不只是中国人,在朝鲜人写的《燕行录》里也都有写这群使臣来到中国时,是如何在琉璃厂买书买古玩的。

至于《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大名鼎鼎的纪晓岚,他家更是距离琉璃厂只有八百米,今天还在。我走过,十分钟步行就能到。

所以你会看到,影片一开头,主角就在类似这样一个地方登场,而他住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别墅,又或者什么破烂不堪的茅屋,而是最典型的南城胡同。

北京城的南北城胡同是不一样的。

北边主要是王公贵族,留下来的大多是院落,门院深深,大红门,一道坎,进去还有影壁。

南边主要是普通居民和尚未登堂入室的文人,因此胡同杂乱零散,门面也矮小破旧。

影片里主角要是登场在北边的胡同,那立刻就不对味了。而看到主角的背景时,立马就能抓到许多信息。

还有什么信息?

主角家在建国后没有发迹。

于是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什么样的古玩人家,是会发迹的?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回到琉璃厂。

既然这是一个朝廷笼络士人的地方,既然这个地方有着大量的文人聚集。那么全中国上下谁最关心这里?

答案自然是朝廷。是朝廷的上上下下。

清朝官员、王爷是不能直接经商的,但他们放着琉璃厂这么一个可以和全天下交换信息的地方不用,可能吗?

所以最终这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从最初边缘士人维持自身身份地位的场所象征,变成了上下默认的清朝望北楼。

比如笔彩斋是郑王府出资开的,郑王是清初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之后,在同治年间让王府总管挂名东家,取丰富多彩的笔墨丹青之意,开了这家铺子。

又比如赏奇斋,是1901年开的,经理人拿了摄政王载沣的九千两银子,直接打着旗号开了这家店铺。载沣是谁?光绪的弟弟,溥仪的父亲。而赏奇斋的匾额是谁题的呢?当时的巡警部尚书、后来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徐世昌。

所以从这个角度,自然就能理解下面的一些事了:

一、为什么传统古玩行有这么多行话切口?

答案很简单。这是门槛,是获取入场券的身份牌。你不懂这些话术,你也能鉴定得了文物,但你就是进不去这个圈子。什么串货、砸浆、打眼,说出来都很浅显,但就是不这么说。

影片里也很明显。

主角一开始就是不鸟那些专家们,表现得跟个外行人似的,但当他一句句的行话蹦出来时,外人听不懂,内行人立马就知道他懂不懂了。

但观众虽然听不懂,却也能明白他懂。

说来就是这么回事,在传统古玩行,重要的不是文物,而是圈子。

二、为什么传统古玩行几乎不标价,也不讲价钱?

跟今天我们对文物的估价不同。之前这些古玩行有一个规定,议价时袖内拉手,保持机密,不得公开标价,看准多少,买定离手。买对了卖错了都自认。

说白了,对于这群人来说,钱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名声,是脸面,是这个人有没有资格继续交往。

毕竟官员和王爷们不能经商,都得靠总管或者小厮在外经营,最后线索都汇集在南城。从徽班到会馆,从茶馆到棋社,背后大都是一家家的产业,产业赚多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

我们经常可以从清末文人的笔记文集里看到,今天去琉璃厂见了谁谁谁,明天要去这里拜访谁谁谁。

比如林则徐,他在日记里就写得明明白白,宣南诗社时期,他在这里与魏源、龚自珍等人大谈天下大事,交换了各路人马对禁烟的态度,最终确立了一定要硝烟的决心。

又比如谭嗣同,作为晚清时期对全国各方力量(洋务派、维新派、光复会、湖广本土力量)最有动员力的那个人,他在来北京没多久就和康有为、梁启超搭上了线,就是因为他住在这一带的浏阳会馆,与这些人住的地方仅有几百米。

换言之。古玩是虚,真假是虚,价格是虚,琉璃厂是虚;身份是实,地位是实,圈子是实,关系网是实。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啥电影里看起来几个人小屋子里的讨论,主角出了门,消息立刻飞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为什么主角的父亲能够打听到那么多消息,而与此同时还有人能一直盯着他。

为什么主角走到哪都有人跟着,并且大家都在等着黄雀在后。

看起来是主角一行四人在寻宝,其实是好几张覆盖着的关系网来回交替传着情报。

这才是影片实际上要表现的地下世界。

所以即便主角这群人来到了山里,没用,无论这个地方宗族有多强盛,消息都会雷打不动地满天飞。

是的,宗族。

有些东西,交给外人不如交给自家人放心,交给儿子不如交给父亲放心。只要存在一条利益链,不管传送的是资源还是金钱,那最终都会以家族为基本单元。

如果说上面我们已经聊了民间零零散散的店铺、被编入正轨的明面上的五脉、城市里的地下买卖沈爷,那这里事实上就是最后那一环。

乡村里的宗族。

影片通过主角的视角从老北京民间到大礼堂,再到城市小巷,最后到小村子,事实上把上上下下串了一遍。

有趣的是,不同于北京,也不同于沈爷,这里的村民们不认五脉。

于是人物关系又发生了变化。

在整个产业链里,他们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但也因此他们是最实际接触第一手文物的。而且在以宗族为天然坞堡的乡村,外人等闲进不来: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进?

所以别管你是不是五脉,别管你有没有钱,在这都不管用。主角一行人在这差不多是处处受制于人。

他们不看重身份,不看重圈子,他们只有自己的身份(郑家村的老小)、自己的圈子(郑国渠他家那老太太满脑子就是生养)。因为外界的秩序影响不了他们。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话,无论如何盗墓都是对文物最严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犯罪。

但我们上面说了,古玩行在建国后发生了变化。这个指的是沈爷及沈爷以上的这帮人,毕竟以前古玩行买卖的不是钱。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古玩行兴起的几个条件:

一、朝廷不需要大量无法通过科举的文人。因为朝廷就这么多位置,而封建王朝又不会发展社会生产,所以只能想办法养着他们。

二、朝廷要养着这些文人,单靠钱是不够的,要给他们身份地位。只要你考上生员就能在文庙拿吃的,但他们要的是地位。所以朝廷必须要想办法笼络和维持他们内心的自我期许,哪怕穷困潦倒,身份得在。

三、朝廷不能明面上插手,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我给你地位。这事得委婉。更何况朝廷也没能力插手,北京南城往往是安徽一块、江苏一块、江西一块、山西一块、陕西一块,各路人马都齐聚于此。

在这些基础上,古玩行必然能够兴盛起来。因为它在北京城。

再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琉璃厂著名的崇古斋,是由一个叫陈衍庶的安徽人开的。他早年考中科举,当了新民府知府,还收编了著名响马张作霖。后来他就找了一个人,在沈阳和北京各开了一家崇古斋。因为他大哥早死,他把大哥的儿子过继了过来。这个孩子后来来了北京,就在崇古斋住过,再后来当了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还创办了《新青年》。是的,就是陈独秀。

又比如提到的张作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张作霖还没入关,就已经让人在琉璃厂开了鉴光阁。著名的文物专家刘光启就在这当过学徒。

当然,还有曹锟的仆人、靳云鹏的好友,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很显然的是,由于民国以来,尤其是护国战争以来,政治中心一分为几,北京不再是全国的集中地,所以民国时期琉璃厂的萧条也成了必然。

于是我们看到,在民国时期,因为北京失去了其特殊地位,文物一下子就不被人当回事了。那些人看重的是文物,还是文物背后的社会关系?不言而喻。

当背后的力量褪去,文物才真正成为文物。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民国时期经常会有文物丢失的事情。无论是孙殿英炸陵,还是故宫盗宝案(这事还牵扯到了萧子升),都是这一时期的体现。

影片其实就是从这个大背景开始讲起的。当失去了背后的力量保护文物时,日本人就来插手了,于是主角的祖辈背负了把武则天明堂佛头出卖给日本人的骂名。

故事从这里开始。

上文说了,琉璃厂古玩行在清末民初之所以兴盛,归根结底是为了身份、地位、圈子、关系。

作为一个已经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古玩行业,影片里还是有一些有趣的细节的。

一,主角虽然是古玩世家,但主角死了爹。这意味着主角不是在一个所谓的家族家学下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祖辈留下的经验,但他不会因此死学经验。

他的学校是社会。虽然比那些只需要通过祖辈认证就能成功的人来说更痛苦,但这也意味着他骨子里是不服从那些所谓的封建传承规矩的。

社会教育成本远大于家族传承成本。所以他比那些精英厉害,当然他付出的也更多。这不是反智主义,恰恰是学得越多、会得越多。很多人只是忽略了社会本身作为教育成本,而将其视作沉没成本了。

二,主角即便本领强,但他能够成为主角,可不只是单打独斗。如果影片里这些老头子们心齐,那主角怎么可能翻得了案?

主角能翻案,是因为有的老头子希望通过主角给他爷爷翻案这件事,打击其他老头子。

主角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说明他依旧是在这个规则里玩的。但他没有,他同时把两边老头子的脸都给打了。

他要翻案,但也不给另一边捞到好。因为他很清楚,他,名不见经传,背负骂名,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要给他一块肥肉,不用想都知道肥肉背后是有毒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他只要自己切下来的那块肥肉。

提到了这个,私心想聊一聊鲁迅先生。

但鲁迅不一样。

鲁迅是真的为了研究、保护甚至抢救文物。

鲁迅在北京居住十五年,总共去了近五百次琉璃厂,光购买的图书、碑帖就将近四千册。他买这些不只是为了收藏,他每个月起码有十分之一的工资用来购买。

在这个基础上,鲁迅开始了对《嵇康集》、《谢承后汉书》等重要文集的校订。同时花了大量功夫研究佛教经典和汉代石刻。

所以鲁迅才能编出《俟堂专文杂集》《六朝造像目录》《六朝墓志目录》《唐造像目录》《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录》《六朝墓名目录》《越中金石记目录》《各省金石目录》《各县金石录稿抄》《石刻目录》《汉画像目录》等,但遗憾的是有的仅存残余手稿。

但单凭鲁迅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拯救这一切的。


 5 ) 这改编,可以,但没必要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阿飞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个小时看下来,心情复杂。

归结下来一个感受:有功有过,功不抵过。

>>>>非原著观众能看

原著改编的电影有个难题。

一模一样地照搬吧,不现实。

文字想象诡谲多变,即便电影也不一定能实现。

稍微偏离了原著吧,容易惹原著党不高兴。

所以啊,别看原著翻拍挺多,吃力不讨好的占了大多数。

更何况,这次翻的还是马亲王的小说。

马伯庸,外号马亲王。 早起笔风亦庄亦谐,轻松有趣,长篇之后走起了“考据型悬疑”的路子。 前些年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出自他之手。

马亲王的文向来旁征博引,史料密集,再配合悬疑情节,一层层,一套套。 跌宕起伏之感,不会因篇幅之长折损半分。 恰是如此,也出了难题。 马亲王的故事,拍剧容易,拍电影难。 那些体量的素材如果框进120分钟里,必须要取舍。 可见,影版《古董局中局》这第一步就不好迈。

剧版《古董局中局》6.7分也不高

《古董局中局》原作故事翔实厚重,从武周年间的家族秘史到近代动荡的民族大义,每一个时期背后都嵌套着一个离奇故事。 期间,人物轮次登场,借鉴宝之名,鉴人、鉴事、鉴心、鉴道。 话说,古董届有一派梅花五脉,即白门、黄门、玄门、青门、红门。 白门许家主金石玉器,黄门黄家主青铜名器,玄门药家主瓷器,青门沈家主木器,红门刘家主书画。 各有所长,一直稳固着古董届。

直到民国年间,五脉掌门白门许一诚出了一桩叛事—— 他将武则天明堂玉佛头给了日本人木户有三。 佛头案疑点重重,许一城不发一言辩解,便被枪毙。 此后,白门被逐,梅花五脉也元气大伤。 多年后,木户后人决定归还宝物。 但她提了一点要求,佛头必须由许家后人接手。 此话一出,五脉矛盾骤起。 如今五脉由黄家掌门,许家归来必威胁其地位。 药家子孙药不然也想借佛头案给药家争脸。 可见,五脉之中,势力暗涌。

与此同时,许家唯一后人许愿,阴差阳错间又牵扯进了佛头案。 每每佛头问世,许家必遭殃。 谜案背后许家三代的命运走向为何? 最重要的是,这颗佛头到底是真是假?

原著故事曲折离奇,鉴宝招式极多。 电影虽然舍掉了不少,但也取用了原作里几个经典的场面。 比如,利用真假古董暗示摩斯密码。

电影还搞创新,加入了一个信息点——棋阵。 棋阵术语极多,招式皆有来头。 何为陷阱,何为出路,棋局皆可暗示。 许愿等人寻佛头的最后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取自围棋大师吴清源著名的一场棋局。

不过,棋局虽好,私心认为原作的茶阵更有意思。 茶阵取自洪门等帮派暗流,阵势多取用俚语,以及阴阳五行、天象星宿。 虽不比棋阵高深,但多些江湖气,更有趣味。

电影《帮规》

说完了电影从原作的所取之处,再来说说电影本身。 故事主线为寻宝鉴宝。 所以剧情上,这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草率。 但鉴宝过程中,术语累牍,晦涩难懂,很容易让一部商业片变成了科教片。 这时,电影的优势发挥了出来。 将鉴宝过程全部抽象视觉化。 如此一来,何为优,何为劣,在视效下让观众有了历史的震撼之感。

其次,一人鉴宝,总让人觉得装范儿。 比如,开场许愿用“悬丝诊脉,隔空断金“来鉴飞熊金印。 那段本是为了显许愿本事,但来段广播体操,就大可不必了。

可见,还是两人鉴宝,才可见真章。 影版《古董局中局》上来就安排药不然和许愿是对立两派。 初次见面,拼鉴宝奇招,20件宝物,算的明明白白。 后面寻佛头也是,见招拆招,不相上下。 时而竞争,时而合作。 一面将古物说的头头是道,一面又用竞争性的对抗带动电影节奏。 算是一个妙招。

最后,再说说电影里的角色。 大胆开个麦,配角的戏比主角好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雷佳音饰演的许愿,不太满意。 从《长安十二时辰》开始,就是一套表情动作走天下。 瘪嘴眯眼,邋遢样儿,赖赖唧唧,扶不上墙。 这一套演技《刺杀小说家》里有,《古董局中局》还是这样。

《刺杀小说家》

说来说去,还是夏雨版的更贴。 且不说嘴里的京片子溜不溜,那扮猪吃老虎的精明真是有模有样。 古董届卧虎藏龙,想要在其中求生,必然眼明心净,即便浑噩潦草,必定有些伪装的意思。

李现饰演的药不然,将就。 原著里,药不然是精英子弟不假,但多少带了点纨绔子弟的范儿,而且鲁莽之中还有些良善,正因如此,结局的反差让人大感意外。 但影版削减了角色的性格,让其魅力大失。 李现表现又没突破,成了板板正正精英人设,有些乏味。

辛芷蕾饰演的黄烟烟,在原著里是个高冷美人,能打能鉴是全才,可惜出场少,描述不多。 影版的黄烟烟在寻佛头的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勇有谋,戏也足,人物丰富多了。 角色性格虽然大改,但没魔改,勉强能原谅。

主角团有些让人失望,反倒是戏里的配角,亮眼。 付贵这个角色交给葛大爷,真是做了个正确的决定。 原著里,付贵这个人物有些工具,缺少交代人物动机。 电影里,给了付贵完整的人物线。 他胆小怕事,懦弱利己,却总是忘不了恩,舍不下义。 其中纠结,一次次拉进了他与许愿的距离。

葛大爷身体力行又演绎了一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可以说,整部电影的大喜大悲全在他一人身上。

除了葛大爷之外,还有俩。 影后咏梅饰演的沈爷,创新有反差。 唯一可惜的是,戏太少。 看来咏梅也可以不用走贤妻良母路子嘛,耍起江湖狠人来也不是不可。

阿如那饰演的郑国渠,堪称最大惊喜。 他演出了土霸王骨子里的凶恶,那种纯粹嗜血的凶残。 怪不得,马伯庸专门在微博上大夸特夸了一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是部合格的商业片,不是什么无脑爽片。 工工整整,基本挑不出大错。 但如果你要真要挑。 那错可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了。 >>>>原著观众可看 说实话,看完之后,有点儿担心。 这要是较真儿的原著党看了,大概率会骂街。 整个故事只取用了原著三成的内容,和原作基本没太大关系了。 可以说,影版《古董局中局》是一次动骨大改。

动了骨,难免伤筋。 删减之下,必然会损害故事的内核。 原作内核主要在两点,家和国。 许家数代恪守忠义,守护玉佛。 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守护家国之宝。 但时代之殇成了最大变数。 许一城用包玉术就是为了以假乱真,保玉佛在动荡年代安然无恙。 可惜,奸人利用时局,害许一城丢了命。 许和平本不想踏入旧事,却不想得了秘密,遭奸人迫害,在“疯狂十年”殒命。 几代人在时代面前无可招架,但仍要守住家国大义。 相衬之下,可见情义动人。

但影版《古董局中局》,最大的问题就是历史背景全部虚化抹去。 虽言之有理,但经不起推敲。 首先许家爹妈之死分开了,母亲之死是一场大火,父亲之死是老朝奉的阴谋。 分开的目的在于生出一桩父子情,来掩盖家族志。 然后,解佛头案,父子关系缓和,最终和解。 大体上说得通,但全然没有原作里家族背志的壮烈。

还有,日本人木户有三也是一大变数。 原作借他写了中日关系的微妙,从反目到合作,几代世仇最终以一宝唤回了古董人的初心。 可惜,影版也尽数删去了。

最重要的是,电影将关键工具《素鼎录》完全删去。 原作里,它是许和平留给许愿的唯一遗物,也是许愿入古董门道的唯一法宝。 这本书起初看似毫无用处,后来才知,这本书牵扯出了许家的家族誓言,以及佛头谜案的始末。 电影删去之后,别处皆可搪塞过。 但如果没有这本书,许愿既然和父亲生了隔阂,又是怎么承袭下了白字门的功夫呢?

以上说的,都是比较明显的几处大改。 其余小处修改,囫囵而过,拼创新凑了个勉强。 原作小说本就逻辑缠绕,枝枝蔓蔓,各处陷阱。 就算电影尽最大努力地删繁就简一番,也无法得其要领。 所以,故事本身看似扎实,实则漏洞百出。 稍微一细琢磨,就能发现全是BUG。 这就好比《寻龙诀》,商业层面是达标的,内里还是一团浆糊。

《寻龙诀》改编自天下霸唱《鬼吹灯》

当然,或许这里面有无可奈何,有不得已为之。 想想,一部2019年拍完的电影,两年后才能上映。 期间,大约有难处。 但不管如何,就这电影本身而言,就是一句话: 不失望,也没惊喜。

文/阿飞

 6 ) 秉承唯物主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夺宝探险题材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首发于《中国电影报》)

自“决议”公布、电影十四五规划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电影圈内坊间热词,兴起一片深入学习领会的热潮,热得叫人不禁深究: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元素、符号、精神、价值,是来自于传统又能圆融自洽地生长于当代?如何识别哪些属于糟粕,应当摒弃,哪些属于精华,应当继承?电影如何对精华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题目起得很大,所涉问题又太深,所幸有文本分析、类型分析、文化分析工具在手,且拿《古董局中局》开刀,投石问路,抛砖引玉,还请众方家指教。

电影与古董确有相似之处:文化行当儿,鱼龙混杂,好(真)坏(假)难辨,投资风险极高,有打眼的,有砸浆的,也有鉴宝的,二者都极度重视圈层人脉。顶级佳作的待遇也都像皇冠上的明珠,归宿都是永久收藏与广泛展示——电影放映与文物展览都叫exhibition。用电影作为媒介来讲古董界的故事,确实是绝配。而这个搭配,也确已自成一派,好莱坞寻宝探险片的百宝园中,不乏《印第安纳琼斯》《国家宝藏》《古墓丽影》等系列IP珠玉在前,咱们国产电影也有质量上成的《寻龙诀》在当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杀四方。

不过,要正视一个我们特有的问题:自《神秘的大佛》《夜盗珍妃墓》以降,伴随着《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天脉传奇》《盗墓笔记》《九层妖塔》等一众夺宝探险(盗墓)片的关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的指摘。说得再直白一些:盗墓(盗宝)还能不能拍?能拍的话,怎么拍?不能拍的话,这个类型要在题材上怎么突破?

《古董局中局》从选材上给了一个灵光乍现:谁说非要盗呢,鉴不行吗?盗的着眼点偏重武戏,鉴的着眼点偏重文戏。文戏里最吸引的人是哪种?无疑是悬疑。决定一部作品的深度和格局的,就是疑点的设置。

小说《古董局中局》中的五脉,就像秤杆上那定盘的星,古玩行业里的真真假假,全靠着明眼梅花扛鼎掌眼。而电影行业里的定盘之星,现阶段里最客观的,恐怕也就是票房了。毕竟,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与小众收藏不同,市场总收入是老百姓们用钱包投票选出来的结果。平心而论,电影《古董局中局》目前的票房,与这个IP的巨大影响、卡司的强大阵容相比,确实差了那么点意思。但凭心而论,这片子的成色、诚意,又相当的分量十足。问题在哪呢?就在疑点的设置。

表面上看,疑点在一个又一个古董,而实际上,疑点在一个又一个古董背后的人。与偏重夺宝、盗宝的影片相比,偏重鉴宝的《古董局中局》,实际要做的是穿越历史迷雾,找到佛头真相,为许家拨乱反正。然而从大量关于影片的讨论中可以看到,许家三代人的精神谱系,在《古董局中局》中并没有让观众获得完整清晰合理的解释。

疑点的设置与解答,本应伴随着人物动机的合理与共情,从而实现许家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但由于观众无法理解佛头为何要送给日本、父亲为何抛下孩子独自寻找佛头,也就使得许一城、许和平两个人物没有立住,到了他们的后代许愿,能说出口的,也就只剩家国大义这样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

为了搞清楚原著中的人物逻辑,笔者在看完电影后又看了马伯庸的小说,才明白这父子三人组成的家族史大概是怎么回事:

关于祖父许一城,从他生前好友付贵的评价中可知

“那家伙的性格我最了解了,生平一恨糟蹋文物,二恨洋人夺宝,经常感叹国家弱小,文物都得不到保护。当初孙殿英炸开慈禧墓,把他给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关于父亲许和平,他夫妻二人投了太平湖,但将佛头资料交予了姬云浮,因为

“他认为像我(姬云浮)这样纯粹出于兴趣才来调查的人,没有历史包袱,比他更适合保管真相。于是他倾囊所授,把几乎所有资料交托给我,并说很高兴让许一城这件悬案变成一个单纯的历史研究课题,而不是家族恩怨。”

这是一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坚守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家族,这一精神用四字概括就是“士志于道”。“道”,即他们抱持的关于社会秩序、文化理想的信仰。

许一城的年代,国破山河在,“道”是以死相抵也要设下迷局,保住国宝。许和平的年代,传统文化遭受巨大破坏,“道”是希望还历史研究以科学待遇,摒弃个人恩怨。许愿的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道”是希望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去伪存真。“五脉传承久远,掌的是整个古董行当的眼,定的是鉴宝圈的心。”明里是在讲五脉和古董圈,实则讲的是老祖宗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中华人文精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具体到《古董局中局》中,许家三代坚守的道,应是电影表达的主题;鉴宝破局的过程,则是叙事中的“器”;人物性格与事件产生的互动,可看作“变”;全片通过人物与叙事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就是“通”。小技不修,则大道不彰。如若鉴宝、寻宝、夺宝的一系列情节,没能澄清根源疑点,文戏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而又因为题材自身特质,武戏也很难生编硬造出奇幻瑰丽的场景,惊险刺激的闯关。

尽管在《古董局中局》中,寻宝片应有的要素一应俱全,神秘宝物、密码破译、地下洞穴、隐藏机关、复杂线索,还有诸多其他寻宝片中不曾见过的特色,比如对90年代民间世情那富于生猛活力的还原,但仍然不免仍显守正有余、创新不足。

最后,让我们重回《古董局中局》佛头大案那段历史时空:清末民初,中国门户大开,西方在中国进行掠夺式的古董搜集,中国军阀混战,自顾不暇,于是日本学界提出“支那已经没有资格继承中华古老文明,只有日本有责任挽救这一切。”世事变迁,转眼已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签订的RCEP协议将于明年1月1日起生效。关于中华文化继承权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关于如何传承好、弘扬好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相信在爱国主义之外,也还有更多更丰富的答案与内涵。

 短评

好久没看到这么规整、标准的商业类型片了,基本水平都在,真是全靠同行衬托……

6分钟前
  • 我模糊了
  • 还行

相比原著小说,加强了双男主的对立形象塑造,一糙汉一精致。弱化了木户加奈的存在感,年龄也给变大了。古董鉴宝的描述信息量都转化为视觉奇观来表现,降低普通观众理解门槛。男主父亲徐和平故布疑阵的次数有些多,或许是为了突出父子之情,结尾的处理也是落脚在此。葛优牺牲那段用闪回配乐煽情得稍微过度了。总体看算是挺成熟的类型片,作为看过原著小说的人也能大体上满意改编。

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所以爷爷给日本人的还是真品呀

10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很纯粹的商业娱乐片,节奏很流畅,比预期好。但好的也有限,电影比木桶而言,没有绝对的短板和长板,感觉回到大家最初去看电影图一乐的状态,挺好的。别总是那啥教育,啥议题…

1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完成度很高,不是原著党也没看过剧,在没有了解任何背景的前提下丝毫没有感到信息不对称的感觉。开场交代佛头的历史,随后带出许家与佛头的渊源,然后在多方寻找佛头下落的过程中还原真相。人物跟线索环环相扣,推理的过程也很友好,通俗易懂,让人一直跟着许愿的视角走。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候很令人感动,除了粉碎了各方小人的阴谋之外,一方面为许家洗清冤屈,另一方面又让男主和父亲达成了和解,传承了许家的精神。几十年的遗憾最后都遂了愿,这也许就是许和平给儿子取名的用意吧。

16分钟前
  • 秩秩斯干
  • 推荐

三个主角互不搭调的程度也是很难得一见了,大幅修改原作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是篇幅一方面是视听呈现),但是抽掉硬核的文物鉴赏之后,补进来的围棋谜题就比较俗了,后半段就是瞎糊弄。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这是上个世纪拍的电影吧

23分钟前
  • LoVe
  • 还行

啊越看越觉得很多疑问。假包真不也还是真的送出去了么,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相信日本鬼子送回来?辛芷蕾发型好好看。她那个角色是为什么要和她爷爷对着干?雷佳音他们从他爸房间离开的时候为啥不把那堆摩斯密码给弄乱?那个郑家村和他爸到底是什么关系?墓都快塌了,佛头也拿走了,那一堆打手不自己保命还留在那儿打他们?

27分钟前
  • 有恒
  • 还行

两星半,三星其实也ok。尽管去掉了很多支线情节,但影片前半程节奏还是很赶,根源在于原著体量太大,迷你剧的形式或许更适合这个故事。最后选择以探寻佛头的过程为主线,算是做了合理的商业性取舍。郭子健是很勤劳那类导演,很多特效场面本不一定非要拍摄,但增加之后视觉上更丰富,也更符合类型片法则。后半程节奏略显松散,为葛优设计的煽情段落有些刻意,但算不上什么大毛病。雷佳音和辛芷蕾都挺不错,尤其辛芷蕾在男人戏里完全不小家子气,很有个性,两个人演商业片很有一套。葛优戏份不算多,工具性出场几次。咏梅角色好有趣。李现意外的有进步,虽然大场面对手戏提升空间还比较大。本片的票房前景很不错。

28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一般,结局是真品其实藏在假的里面送给了日本人,这还不是等同于把真的送掉了吗……中间的转折也挺迷的,付贵想保护主角,就和沈爷联手设套敲断了主角的手,美其名曰想让他远离这些事?(所以废了手这个情节的意义在哪里)主角的老爸想保护佛头,所以在郑家村设了个陷阱,这可以理解,但看上去郑家村这个卖假货的村子和主角一家子也不熟,怎么就会同意在自家地盘搞这么多谜团?(而且引向这个陷阱的大部分线索都是主角才能明白的那种,所以他爸是故意把他往火坑里推?想发现真的非得先发现假的?这个五脉到底怎么回事,李现闹了这么大一出,最后就是为了逼会长退位……只想说何苦?

33分钟前
  • 橙文立
  • 还行

先有剧本杀电影后有密室逃脱电影 中国电影算完了

38分钟前
  • M
  • 较差

喝酒如喝水那位护奶狂魔神似李铁!美术和服化道打底,让电影有了质感,但特么全片bug,推理都是硬给,根本经不起细想,尤其结尾,夹心佛头卖给日本就不是汉奸了?男主爷爷凭什么就笃定日本人会把佛头还给中国?前紧后松,彻底泄掉,没任何值得回味的,看得让人气不打一处来。雷佳音演啥都一个逼样,李现人如其名,演技烂爆还出来丢人现眼,郭子健绝对是华语类型片里扶不起的阿斗,节奏把控差到不行,还不如去看夏雨的剧版。

42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一颗包玉术藏匿的佛头,一个古玩江湖里的迷雾生死局,一场延续五十年,惊心动魄的反转洗白路。很喜欢许愿和药不然两人斗口的时候的特效,将历史文物的来源和特质动化处理,突出二人棋逢对手的燃点和真假文物穿过历史长河的闪点。人物做加法来为情节转折做铺垫。付贵这个角色最后完成了人物弧光,他的人生观和许家人或许不同,但是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承诺和人生意义。这两年看雷佳音看好多,加上张晓敬关宁许愿身上都有着同样的内核,可以搞个忍者联盟了~

45分钟前
  • 帝九年
  • 推荐

药不然还是算了吧。

49分钟前
  • 有心人。
  • 还行

我猜导演拍到结局圆不回来打算放弃了,许一城这还不是把真的送给日本人了,守护了个啥,这要是日本人不送回来这后面咋演

53分钟前
  • 是盐是雪
  • 还行

这几年来少见的比较单纯的爆米花喜剧爽片,加上制作精良就是单纯的好看。配角比部分主角写得好,人物丰满高光之处一瞬间以为葛优是隐藏主角。情感和社会性也有但并非重点,好看在于两方打怪升级寻宝的较量,智商对决,虽然看上去是寻宝故事,但其实是个推理解谜电影,编剧设计谜面花了很大功夫,推理过程毫不敷衍,重心全在这,谜底反转效果也很好,猜到了第一层的人物身份没猜到最后,没看过原著应该很难猜,真相揭晓后有种难以言喻的酸爽。当然也可能是很久没看这种解谜爽片了,导致并不怎么在乎主线之外的情感线。整体调性很像多年以前徐克的狄仁杰系列,这个故事确实适合系列化。

57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拍得太差了 好久没有这样坐立不安 想提前离场的情况 不但没有一丝惊喜 反而连传统盗墓悬疑的套路都没拍出来 节奏转折又切的稀碎 更离谱的是没有任何视觉奇观 就这片子 真花不了俩钱 看完就明白它为什么跳档这么多次了 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1小时前
  • 低到尘埃里24
  • 较差

辛芷蕾推开会场的门说:“佛头在这。”您说的是自己的“佛像脸”吧~

1小时前
  • kakakarl
  • 还行

小毛病很多,仍是国内寻宝题材天花板的存在。一环咬着一环的线索铺陈,一局套着一局的迷局布置,有那么一点《国家宝藏》,也有那么一点《达芬奇密码》的意思。当然崩坏来的也很突然,济公庙塌了,剧情也塌了,电视剧都不敢在五分钟内塞两段回忆片段来提醒观众前面的剧情。

1小时前
  • AZWayne
  • 推荐

“雷佳音的头跟佛头一样大”

1小时前
  • 19.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