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

悬疑片法国/意大利/伊朗2013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塔哈·拉希姆,阿里·莫沙法,宝琳·布雷特,艾丽叶·阿吉斯,珍妮·简丝汀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播放地址

 剧照

过往 剧照 NO.1过往 剧照 NO.2过往 剧照 NO.3过往 剧照 NO.4过往 剧照 NO.5过往 剧照 NO.6过往 剧照 NO.13过往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12-07 16:23

详细剧情

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Ahmad(阿里·莫沙法AliMosaffa饰)在法国妻子Marie(贝热尼丝·贝乔BéréniceBejo饰)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从短暂的巴黎之行...

 长篇影评

 1 ) 男人总是留守过去,女人总是面向未来?

在柏林的映后采访中,一个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男人总是承受、感性、饱含爱的那一方,而女人则冷静、选择活在当下、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是对一直以来男女固定印象的倒转——似乎更多时候,男方才是那个走向更大世界的人,而女人则对感情更加不舍、迟疑。

女主演Greta Lee觉得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电影魅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个剧本起初最吸引她的地方,那就是女主Nora自始至终最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梦想、事业,都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对自我的探寻和实现,而不是其他浪漫爱情剧中那些在爱里迷失、总在感情里打转的女性角色。Nora在这样一个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满意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意外与刘台午饰演的男主Hae Sung重逢,才让这个故事更加强烈、合理、又令人心碎。

是这样的,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男女主自始至终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也是两种文化,两种人生追求。但这些不同正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根源。女主留恋的正是那个带有所有Korean男人特质的Hae Sung——他正如他自己所说,普通的工作普通的薪水,犹豫不决,沉默寡言,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说,即使把表白的话语输入在邮件里,也因为没有魄力为女主飞去纽约而又默默删掉。而男主迷恋的也正是那个总是拥有最高的梦想,从诺贝尔到普利策到托尼,争强好胜,考第二名会哭鼻子,想要做到一切,想要拥有一切的,自主又坚决的女孩。Nora留恋Hae Sung所代表的被自己抛在身后的那个Korea的故土,她对他的感情更多是一种乡愁和移民身份认同的源泉。而Hae Sung对她的感情也是对自己无法达到、不能适应的那个远方世界的向往,对似乎触手可及却早已远去的那个背影的遥望——他总说自己ordinary,这份感情于他来说无疑是extraordinary。他一直都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即使二十年后异国重逢,Nora看起来过得并不光鲜也不成功,她为了绿卡早早结婚,住在拥挤的公寓里,还没有写出理想的作品,但他还是执着地问她现在想要获得什么奖,在他眼里她不会放弃对更卓越人生的追求。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终于带着泪眼对她说,我知道你就是注定离开的那种人,你要去更大的世界,但我爱的就是这样的你。

可能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吧,或者刘台午比高司令更吸引我哈哈哈,总之,最后他在酒吧对Nora说来了纽约见到你之后我莫名其妙开始幻想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我12年前毅然来了纽约找你,如果你没有离开韩国,我们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们是不是也会恋爱、分手、结婚、有小孩?也许是刘台午说这段话时那个抹去眼泪的神态,让我觉得这一段比La La Land最后的蒙太奇更打动我。当他们每次望向彼此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那个自己本可能拥有但却没有选择的人生。所以我说,爱就是固执地残存在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人之间才好看。

对于开篇这个问题,刘台午也给了自己的答案,他特别提到“总是”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状况。这里他可能误解了记者的意思,记者其实就是在说这部电影中女人总是在向前走,而男人总是抱着感情沉默地留在原地。但其实这个“总是”也并不完全错误,因为在很多经典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确是这样的。比如《飘》,斯佳丽就总是坚韧又充满活力地面向着未来,自始至终说着tomorrow is another day,而艾希礼明显留守在过去,梅兰妮其实就代表了他对过去世界的那个幻梦,她的去世当然也带走了他的一切。艾希礼当然会被斯佳丽所吸引,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结合在一起。比如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就是那个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人,而永尾完治则对故土小镇爱媛念念不忘,也总是放不下青梅竹马的里美,始终无法与莉香同频。再比如韩国电影《男与女》,最后的结局,孔刘的角色留在了原地,他还是无法离开原本的生活,而全度妍的角色则从感情中获得勇气走向了新生。就算是现实世界,《再见爱人》里,章贺也明显总是纠结在过去,固执地想要寻求一个答案,而郭柯宇只想往前走,觉得答案早已经不重要。就像我在《再见爱人》的评论里写的,可能是既成的秩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围绕男性而建立,所以他们似乎自然而然在那个过去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舒适、习惯,以至于很少有动力去探寻、建立新的生活。而女人,因为传统的主流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的确处处都是枷锁,所以挣脱出来寻找新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加可以想象,也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去。但女人温柔的地方就在于,即使她已经坚决离开去往新的世界,但她还是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男人对closure的固执寻求,来给彼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告别。

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电影了,这个周末两天连着看了两遍,下周末还想去看。身处两个世界的人想要凭借爱意跨越彼此之间的雪山,却注定失败,如何处理这种失败,在思索、和解的过程中感情也愈发凸显,这样的故事似乎尤其打动我吧。

 2 )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原载于《环球银幕》

90年代的韩国,青梅竹马的同学二人,这本应是一段佳话的开始。可是青春期暧昧含蓄却又炙烈真挚的情感却因女方家庭突然的移民加拿大戛然而止。十二年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来到纽约当剧作家的诺拉(葛丽泰·李饰演)从社交网络上找到了依然在韩国的童年初恋海岭(刘台午饰)。两人虽然身处地球两端,但依旧被彼此所吸引,通过视频通话续上了前缘,隔着电脑屏幕知无不言地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直到某一天,诺拉认清了这段情愫的虚无缥缈,选择中断了与海岭的联系。又一个十二年过去了。诺拉已经在纽约成家立业,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然而就在此时,她又偶遇到了来纽约出差的海岭,这次偶遇让她平静和谐的生活又泛起了涟漪.......

看了这段介绍,美籍韩裔导演席琳·宋的自编自导处女作《过往人生》很容易让人想起理查德·林克雷特经典的《爱在》三部曲,因为两个作品都是讲述一对男女每隔十年的一次重逢,从此折射出这十年间两人关系的演变和自身的变化。不过尽管有着明显的相似点,宋的作品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杰西与席琳一见如故的热情似火不同,两小无猜的诺拉和海岭从未真正的相互表白过,暧昧情愫在两人之间不言自明,而地理位置已经生活轨迹的巨大差异也让双方从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份情感的留白让这份错过的真情更加令人惋惜而怅然若失,也让结尾两人开诚布公的一段谈话愈发动人。

而作为移民导演,席琳·宋也把这份东方美学当作影片的主打特色。片名《过往人生》便指的是“前世”,而佛教中的“因缘”概念也成了影片的的核心。片中诺拉引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句话来说明自己和海岭的一次次重逢必然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席慕容的这句话可能会勾起00年的非主流回忆,但对于西方观众而言,神秘而浪漫的“因缘”则可以完美的满足他们对于隐而不言的东方恋情的想象。

不过《过往人生》真正的优点不是故弄玄虚的东方色彩,而是处理复杂人物情感的成熟和理性。诺拉很爱她的丈夫亚瑟,但她也珍惜和海岭之间的情谊。海岭仍然喜欢着诺拉,但知道自己情感注定会无疾而终。于此同时,在知道诺拉和海岭历史后的亚瑟,也会羡慕而嫉妒两人之间的联结从而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不安。三个人之间暗流涌动,却又保持着互相之间的尊重和礼节。而这股贯穿全片的暗流终于在结尾诺拉的一番独白中得以宣泄释放,让角色和观众都可以和解。

这样的设计,其实和另一部A24出品的小成本文艺爆款《晒后假日》很像。两部作品都是带着复古色彩的“近年代片”,都有一丝压抑的伤感情绪缠绕全片,而主角的情感都在结尾高潮处才得以袒露。这份内敛的收与放和以往不煽情不罢休的圣丹斯系文艺片大相径庭,却在A24的力捧下成为影评人热赞的新贵。已经在圣丹斯和柏林大放异彩的《过往人生》是否能像《晒后假日》一样年底冲奥成功有待时间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内敛含蓄的“小清新”电影能取代大撒狗血的圣丹斯文艺片,也算是A24的功德一件。

 3 ) 柏林电影节 坐在主演后排看的全片

开篇先说结论: 这片不行。虽然内容上能勾起大家的共感,毕竟每个人基本都有错过的感情。但这片是新生代导演第一部片,能好到哪去? 没任何亮点。 两个主演也只是不温不火的美籍韩裔,点不了太大的火。最后,这片也如我所料,没拿任何一个奖。就算电影频道免费放,也绝对排不到周末的黄金时间去放。

刚好在柏林,刚好有该片的首映。本来我是没打算能进去看的,票全卖光了。因为是周六场,而且是下午黄金时间,而且是在柏林电影宫主场,所以,根本就没奢望过。周六的下午16:30有这片的首映。 但早就卖光了票。

但是!听说首映场开场前,会有一些座位空出来, 有可能会再放出一批票。 我当时也只是听说而已,也没觉得很可能。但还是就跑过去berlinale palast-电影宫, 站在场外,刷着手机,希望能刷到这片的票。没想到! 居然真刷到了, 18欧一张的票。 马上冲进去了。

也是我第一次进Berlinale Palast, 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影院。 后来,一切就很完美。 场地比预想的要小很多!上下两层而已。 全是红色座椅和内饰。

进来的时候,都没几个人。后来人才慢慢多起来。剧场其实非常小。很难想象,这就是世界三大电影节的主场。 比国内的乡镇影院还小。不过,在欧州算很不错的地方了。

票的位置很好,楼下后排,场正中。 我都没想到我位置这么好,因为主演就坐我前面。

开场之前,主演进场,就坐我前几排而已。

我特别喜欢女主角。她应该也是该剧最大的咖。之前还演过apple tv出品的早间新闻第二季。 很有辨识度的脸。Greta Lee!

虽然也不是她的粉丝,但我就很莫名其妙的激动。还跟旁边的德国大妈介绍,这女演员很有名。 旁边大妈也不认识她,但也跟着我一起鼓掌。 😄

说实话,该片是一位年轻导演的第一次片吧,经验不足,也是鼓足了所有气力。很明白她要表达什么。这片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片,若是我是评委,这片拿不了任何奖。因为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实话实说。拍得既没有韩剧的感觉,也没有美国电影的感觉,四不像。其中有一些台词还蛮犀利,有伍迪艾伦的影子,但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慢节奏的叙事,所以,很四不像的感觉。导演太年轻,没有自己的风格。女主不愧是演了很多年的美剧,能很轻松地演出那种味道。算是唯一的亮点。

很多人说,看完了还挺感动。 我觉得,说实话,情节没有特别大起大落的地方。 有点像小品剧。就是一段简单真挚的情感。但也有一些遗憾。

剧终后,结尾的曲子很长,大概放了快3分钟的字幕和曲子。当时已经走了不少观众。而我就一直在下面等着,总想着,不可能主演坐那,啥也不干吧。 最后,终于,灯亮了,主持人邀请导演和主演上台。

右边那个女的就是导演,非常年轻的韩国导演。 也没干什么,导演感谢了演员。就匆匆结束了。本以为会来个Q&A, 互动一下。结果,就结束了。

人生中第一场柏林电影节电影就结束了。 😄

整体来说,大量韩语对白,剧里很多文化背景,真的需要韩国人才懂。 韩裔美国人的移民故事,很难引起太多人的共鸣。

结束后,我还特意问了旁边的德国大妈,你觉得这片怎么样。大妈两手一摊,说,不好说。很慢节奏,很懂她的心情。 就没有了。 还问我是不是韩国人。我说,我是中国人,是棒子的祖宗!不是韩国人。 但也懂这些韩国人的心情。 😂 心想,毕竟韩国人算老几呢,啥都想偷拿咱文化。一方面,又觉得咱泱泱大国,确实很多地方不如棒子。文化自豪感欠缺。

众所周知,韩国人创造了全宇宙,是全世界人类的祖先。继上次拿走了中国的传统的端午节,龙舟,等文化遗产,这部电影里,当女主角说出,“韩国人有个词叫姻缘”,老夫差点当场吐在电影院里。按当时这个恶心的程度,完全可以把在场的全体演员挨个喷一脸! 极度恶心不要脸的文化民族!

旁边德国大妈是铁杆电影迷,一天赶了三场电影。累死了都。 还是乐呵呵的。 开场之前还问我,这片到底是韩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我说,美国片,但是都是韩国人演的。 确实完全可以以韩国片参赛。毕竟大部分对白都是韩语。

就这些。欢迎大家将来看完正片再讨论。

另外,这片还没发行上映,连盗版都没有,豆瓣居然连分都打到7.7? 确定这样的打分合适吗? 公正吗? 单凭几个看了电影节的人就可以打7.7? 不太合适吧。

 4 ) 看完哭傻了

预警!轻微剧透~

这部电影注定无法让我特别客观评价,异地恋故事非常戳我泪点。

这部电影整体的铺陈极度的克制和细腻,男女主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技,尤其在大屏幕上看,格外动人。(还隐约担心欧美观众山猪吃不了细糠,看到观影中周围人也有撒泪,我就放心了)

急着赶回家视频通话的急迫,等待接通的期待,卡顿的网络,skype的铃音,织就了无比真实的情感。从聊到天亮,到聊到睡着,到错过的电话,千言万语不过一句“如果我在在就好了”,无论是感性没有战胜理性的现实,还是爱的程度无法跨越地理的距离和时差,那都是正确的选择。

没有什么比我来看看你,并且体面的告别,更完美的结局。感谢这部电影,没有狗血。三个主角都那么好,就更让所谓的遗憾没有那么遗憾了。他很好,对你也很好,所以我们的故事就放在past life或者是next life吧。

就像李仙姬的歌唱的“这一生没完成的爱,这一生没完成的姻缘”

能把“姻缘”这个词给欧美观众讲明白,确实厉害,观影结束我们都在感叹,韩国人可真的是掌握了获奖密码啊!

🌟🌟🌟🌟🌟

节奏,人物塑造,配乐,视听语言,都很完美!夕阳里的风吹起车窗里女主的头发,拍得太美了!酒吧的告白让我泪奔,告别时摇曳的裙摆,拥抱前的犹豫,放开时坚定且洒脱,泪奔again。彻底跟Na yong告别之后,Nora有丈夫的拥抱,真好。

不继续胡言乱语了,强烈推荐!

 5 ) 过往人生

我觉得最精彩的一段是,男女主终于24年后在纽约见面后,她回到家和老公的睡前对话。一是很意外女主说英语时,对男主竟然是这些想法(“He still lives with his parents. This is so Korean.” "He looks so masculine.");更精彩的是女主老公的台词,揭露了在姻缘、过往人生这些玄之又玄的情愫之外,更多现实的考量(两人同为作家、他会给女主的写作提建议、同住在纽约、房租、绿卡等),既让人有点讨厌他的cynical和不留情面,同时他对于女主的immigration dream、梦话说韩语的疑问又很令人同情。这些复杂的层次使得电影超越childhood crush、而让很多移民都能感同身受。(看电影时,我后面的观众一直在抽泣.....)

但很可惜,比起前两段(小时候和12年后)的互动,24年后男女主在纽约的戏没有什么突破,太多在沉默中流淌的东西,都需要观众用自我经验来补足。我本来期望能呈现更多不同语言、不同对象下交流的层次感,比如男主对女主说“在军队跟普通工作差不多,也要先做老板的工作”这么有深度的话,女主转而对老公翻译就只有“你知道韩国男人要服兵役的”这种第一次见面的人的付钱对话.....唯一一段点名现实的对话是“你是个有野心的人,韩国容不下你。我也是喜欢这样的你。我喜欢了个就是会离开的人。”大多数时候,导演/编剧可能是不忍心、也可能是自恋自怜,不愿意倾注更多笔墨写女主从来没有动摇过、不可能放弃现在的生活去追求爱情(女主用英语这么说出来感觉挺残酷的).....

作为导演的长篇首秀,确实自传的痕迹很重:导演也是12岁跟随父母移民加拿大,父母都是艺术家、父亲是导演,目前和老公住在纽约。让我猜想电影里的一些闲笔是不是也有现实指向(比如男主去了上海,女主曾经住在Brooklyn、后来住在East Village等)。

 6 ) 改变不了的过去才是美好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看完突然有种又看了一遍不那么抓马的《巴黎一妇人》的感受,不过更加写实更加私密一些。

可以理解导演是以一个移民女性身份构建了一个心中虚妄的Past,很多细节上感受到她对这个“虚妄”的表达,如二人聊天时背后的旋转木马,她对于男主说出“野心”这一词的反馈,还有最喜欢的是电影标题Past和Lives相隔甚远的设计,能在影片结尾处感受到那种不舍,因为未曾经历的遗憾,这可能是一种细腻的表达,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更残酷的结尾,如果是女主而不是男主在对望时拦车会让我感到惊喜,另一个不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的某些部分跟我的经历有很的雷同,属于她的私密表达撞上了我的私密经历让我无法共情。

其实整段故事看似是以女性视角讲述,但是思来想去似乎是用来服务男性观众的,即使我啥也不干,我也值得如此被缅怀,呸!

视觉上整体的镜头运动很好,很多侧跟镜头和摇镜头,侧跟二人帮助构建二人与环境的关联,提高绑定感,单人摇镜头则结合构图构建单人与环境的疏离感,以第三人POV到女主直视镜头的开场非常棒,到最后略有呼应的男主在车后座的设计,就如同女主妈妈所说,一个美好的回忆。

听觉上是我不太喜欢的部分,主要是前半场的时间跨度很大,大量采用空镜或远景加速叙事节奏,但是无对白的空镜或远景搭配密度过高的配乐让我感觉到听觉疲劳。

 短评

#2023柏林# 韩国这次又又又要赢了,东西方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6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看到了导演对于移民、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的表达,但没有想象中的好。故事可预见,台词还不错,闪回转场可能故意设计成这种突兀式的吧?但我不大喜欢。网上说像after sun,但视听语言差远了。虽然理解男女主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但最后男主问女主“如果你没离开如果我们一起长大一起date”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小声和旁边的朋友说“小时候如果就在一起早就分手了,没得到过才会永远有滤镜”,被打说我冷漠。但这其实就是白月光的本质嘛,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句话梗概。

7分钟前
  • 3.141592653589
  • 还行

是很当下的移民故事。很感同身受女主内心的挣扎,好像无论东西方都无法被人真正了解最完整的自己。但她被爱着就是幸运的。更愿意相信最后离别的痛哭是因为彻底告别了一部分的自己。@73Berlinale

8分钟前
  • Scheiße
  • 推荐

纽约东村亚洲餐馆饭后敲开一个fortune cookie,抽出纸条,上面写满了Yin Yuan. 2.5

11分钟前
  • Meng
  • 较差

Bold audacious smart 最后那个沉默pause是最狠的设计 very touching但是没有touch到我 大概我就是一个讨厌太多配乐蒙太奇的snob 紧紧追踪被小心翼翼藏好的snob 启发比感受大

12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从我观影过程里不断在cue《普通人》就能意识到它本质上是coming of age的故事,而非单纯的爱情电影。和童年作别,和故乡作别,然后通过网络重遇,再学会放下。本身其实是一个比电影看起来痛苦的多的过程。优点就是导演的克制和轻巧,让故事的本身打动人,而非所谓的“煽情处理”。此外,移民元素并不觉得刻意或喧宾夺主,反而是从另一个不常见但一直被忽视的视角来解构“移民”。导演几乎剔除了所有传统的“成功学”移民叙事元素(只保留了诺贝尔普利策和托尼),完全通过女主的成长故事来重构移民本身,算是一大亮点。遗憾是除了很多不能免于俗套的情节设计之外,导演的调度也缺少个人风格,丢失了一些影像魅力。最后就是故事容量较小,层次比较扁平,外延过于狭窄,可解读性和反复观赏的价值不高。(普通人大银幕当电影连放我会爆星)

15分钟前
  • Unbeliever
  • 还行

电影前半部分会让人觉得有些俗套,直到女主12年前和男主恢复联系,却深知二人都不会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生活时,在分手的视频里说了那句,“我移民两次来到纽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想着如何坐上回首尔的航班。”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又过了十二年,她既没有像12岁的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拿到诺贝尔奖,也没有实现24岁时许下的拿普利策奖的壮志,她嫁了个美国作家,甚至为了绿卡提前结婚。命运终究让我们成为了极普通的人,在多年后意识到这一点后,会不会为曾经没有在一起过而可惜呢?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我爱你就是爱那个会奋不顾身离开的你,那个雄心壮志的你。错过的岁月并不可追,也没有未来可以期待,所以24年后和你重逢在异国,会忍不住和你畅想一下我们前世的缘分和纠缠。拍的很真挚,太共情那份固执和坚决,看到流泪。

16分钟前
  • DeadVolcano
  • 推荐

配乐品味出奇地好,爵士乐搭配这种看似漫不经心但精细的片子,很受用。台词好演员好,女主第一个眼神就勾人了。

17分钟前
  • 小白宁宁宁
  • 推荐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改变不了的过去才是美好。可以理解导演是以一个移民女性身份构建了一个心中虚妄的Past,很多细节上感受到她对这个“虚妄”的表达,如二人聊天时背后的旋转木马,她对于男主说出“野心”这一词的反馈,还有最喜欢的是电影标题Past和Lives相隔甚远的设计,能在影片结尾处感受到那种不舍,因为未曾经历的遗憾,这可能是一种细腻的表达,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更残酷的结尾,如果是女主而不是男主在对望时拦车会让我感到惊喜,另一个不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的某些部分跟我的经历有很的雷同,属于她的私密表达撞上了我的私密经历让我无法共情。

21分钟前
  • 较差

男主是《分手的决心》里的李主任,制片公司由《分手的决心》的韩国CJ和A24共同投资制作

22分钟前
  • 仔仔咪哭
  • 还行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Verti music hall3(应当是《前世人生》)大失所望,首尔成长的没回首尔的女性自然比《回首尔》的女孩处理起来更加容易:既然是纯纯的美国电影,只要一心融入大熔炉便可,首尔与青梅竹马的男孩都是势必留恋却必舍弃的前世美梦。尽管三个主角以Korean和American的词语组合(Korean Korean, Korean American, American American)形成的身份进行的互动在影片局部产生了微妙的反应,但一切来之过晚——片长过半仍尚未重逢,携带着绝对美国价值观的影片还没有演变为属于纽约的、展示其魅力的城市电影,已然是结构上的失败。(配乐一度魂穿巴黎恋旅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吗

24分钟前
  • Parity
  • 还行

“前世的缘”,这分明也该是我们拍得出的电影。非常“好看”,谁都能共情的那种。情感流淌自然,一个小小的切口切下去,看得到文化的交融和固守。台词好,女主角好。

26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不如契诃夫一段话

28分钟前
  • Windbell
  • 很差

慷慨、殷勤、不自命不凡。我接受没有太高技巧的情感暴击。自嘲其实是很“知识分子”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懒散的退后观察。这种钝感恰好中和了在“过量”边缘游移的“投机取巧”。没有男凝,女孩自信与智慧带来的耀眼的灵韵,是一种语言触及不到的秘密。刘台午太帅了,但对比智慧,纯洁是他的软肋。我现阶段觉得有关少数者、处于文化冲撞中的各种自我彼消此长的故事是最有意思的。很高兴看到即使今日全球化式微,这些年它在文化上造的福仍然在慢慢发芽、开花。

30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爱在》三部曲遇见《晒后假日》。a24已经把这种人淡如菊怀旧淡淡哀愁的小清新电影套路摸透了

34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推荐

胜在真实情感,在柏林主竞赛里完全是一股清流。以及看emotionally available的成年人谈恋爱真的动人。

36分钟前
  • 日王仔
  • 推荐

看见我过去九年的人生,把仅收藏给自己看的世界构建在最脆弱的关系上,在无数个瞬间里让他成为精神世界的全部。我爱你,我来见你,告别今生的有缘无份,好让我们来世重逢不再是送别。我也好想以这样的方式和你道别,我也想你。

41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这真的是一部温柔电影,感谢这被善待的前半生,它存在过。连带着你没有来过的20年,我拥有如此多,我不再恐惧未来,这是我的财富。

43分钟前
  • 李梦
  • 力荐

想想自己都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永远怀念的人,也真是有点遗憾啊

46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童年恋人在十二年后通过互联网重新认识彼此,进行了一段短暂的跨时区“陪伴”。二十四年后两人终于在美国相见。见面时,女孩已经结婚了七年,男孩刚和在中国认识的女孩分手。爱意和人都没有变,那变得是什么呢?是人对爱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吗?里面没有任何的Drama,每个人都很温柔,用着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爱意。感谢片尾字幕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让我在黑暗的影院擦干眼泪。

50分钟前
  • 分子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