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南征北战

剧情片大陆1974

主演:王尚信,张连伏,鲁非,张勇手,田宝富,白志迪,侯冠群,徐建福,冯恩鹤,刘乃鹏,胡鹏,俞平,曹翠芬,王培,葛存壮,邵华

导演:成荫,王炎

 剧照

南征北战 剧照 NO.1南征北战 剧照 NO.2南征北战 剧照 NO.3南征北战 剧照 NO.4南征北战 剧照 NO.5南征北战 剧照 NO.6南征北战 剧照 NO.13南征北战 剧照 NO.14南征北战 剧照 NO.15南征北战 剧照 NO.16南征北战 剧照 NO.17南征北战 剧照 NO.18南征北战 剧照 NO.19南征北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8 20:20

详细剧情

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起初,有些战士想不通。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部转移到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老乡们对后撤也有意见。  为安定战士与老乡的情绪,高营长与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作战意图作了解释说明。这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敌方以为我军败退,集中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我军合围,意欲决战。  我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六个昼夜,然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已被我军围困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高营长奉命在摩天岭狙击前来增援的敌张军长部队。凤凰山一战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先锋。  敌军退守大沙河以南负隅顽抗,高营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敌人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水来阻止我军。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了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索,保全了水坝。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敌人,敌张军长及其参谋长均被生擒。

 长篇影评

 1 ) 顶

读小学的时候看过的电影,那时候纯粹是为了看电影而看,高兴,盼望,热闹,现在重温,感觉这个才是最接近真实的战争题材电影,无论年份,演员演技,环境,服装,等等一系列效果都是最真实的,没有小鲜肉的浮夸吹捧,没有这个时代的商业化炒作,老一辈革命先烈坚信的革命信仰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一点造作,👍🏻!

 2 ) 电影《南征北战》教你怎样炒股票

电影《南征北战》教你怎样炒股票
我一生中看过的中外影片,属《南征北战》看过的次数最多。我总认为不看《南征北战》当不好一个合格的注册分析师,更不会成为一个优秀股民。
《南征北战》的精华就是
“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并消灭敌人。”
“为了消灭敌人,有时我们必须大踏步的向后撤退。大踏步的向后撤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向前进。”
“为了消灭敌人,不要在意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敌人打碎了,不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
“又喝到家乡的水啦”。

股指暴跌二三百点,我在暴跌前就大踏步地向后撤退了。
撤退也是一种运动,有目的的撤退不是溃败,而是在寻找战机。今天我又买入了股票,当天买入当天就赚钱了,证明了昨天的撤退是为了今天大踏步地进攻。
今天买股票,不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在意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敌人打碎了,看准了就要买进,而不要贪心再便宜一点再买。
在股市里解决赚钱的问题,不能全靠政策,全靠股评家,不拿着人民币冲上去猛敲回车键,什么钱都赚不到。
今天买股票今天赚钱了,上个月月底买的基金分红了,钱已打进帐户里了,“又喝到家乡的水啦”。
一个股民若是没看过《南征北战》,我实在想不出他有炒股的理由。
一个注册分析师没看过《南征北战》,他能分析个屁出来。

 3 ) 刚抗美援朝回来的队伍演的片子

这个片子两大价值:一是讲了什么是真实的竞争。一是讲了怎么赢得竞争。真实是因为刚抗美援朝回来的队伍演的片子,很多情节都是咨询过当时的国共两边的元帅、将军的。赢得竞争的方法,比如说著名的运动战。

不过已经快被现在的假战争片洗脑洗成脑残了,承认这个有价值还真是需要勇气。

参见:
拍《南征北战》的队伍是从朝鲜下来的,还穿着棉衣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661502

 4 ) 《南征北战》影评

《南征北战》是一部由成荫、汤晓丹导演,陈戈、冯喆、汤化达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电影。

这部影片的配乐,自始自终,都能听到的是一段熟悉的旋律《沂蒙山小调》在反复变奏,优美而抒情,并且带有一种自豪感,令人神往。

《南征北战》是我童年的记忆中看的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他的精华是:“为了消灭敌人 有时我们必须大踏步往后撤退,大踏步的向后撤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向前进”,“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并消灭敌人”。它的人物众多,并在银幕上第一次出现敌我双方的高级指挥员。它的场面巨大 敌我双方行军场面、战斗场面,其磅礴的气势是前所未有的。它以强烈的悬念、紧张的情节和内涵的精神力量而赢得广大观众浓厚的观赏兴趣。

影片在敌方人物的描绘上有所突破,没有脸谱化,影片在电影表现手段运用上,也达到了当时的高水平。例如:电影开始我军撤退的场面,全景中,近处有主力部队在行进,稍远有民工队伍在行进,再远还有一支队伍在行进 ,呈现一种全线后腿的情景,安排的层次分明,很有生活真实感。

影片的成功,在于创造者们对当年的战斗生活的熟悉,得益于他们饱满的创造热情和朴实的感情。

 5 ) 重看《南征北战》 细节中有文章

重看《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是小时候常看的打仗片,现在的孩子恐怕很少看了,我也是差不多三十年没再看了。前几天看了一段关于演员张瑞芳的文章(张瑞芳在此片中饰演根据地的一名村长兼民兵队长),从那段文章了解到这部电影有很不一般的背景。

第一,这部片子拍于1952年,新中国成立仅三年,也许是新中国制作的第一部反映人民军队作战的大制作大场面的战争故事片。多处大场面,在90年底的《大决战》中都能看到被模仿的痕迹。另外,当时应该是人们对国家最有认同的时期,可以一窥当年军民的真实心态。

第二,这部片子中有很多从部队中挑选的战士参演,这些战士有不少都是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可谓自己演自己。还是真实性强

第三,这部片子的军事戏都有部队的军事专家指导和把关,甚至林彪也参与了指导,演员在部队进行了训练,故而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解放军的各方面特点和优点。张瑞芳此前主要演的都是城市女性,在片子里首次演农民女战士,并且能完全融入角色,孙道临只有一句台词。

之后就有了重新看一下《南征北战》的兴趣,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地方如何呈现。这一重看,果然比当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说实在的当年看这片子是比较腻的,当年打仗片多,作为小孩的欣赏水平就是看热闹,而结果无非都是解放军冲锋胜利,敌人不堪一击,所以并没品出《南征北战》真正的滋味。如今经历了不少事,看到了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再看了近年来新拍的众多历史题材电影,再品《南征北战》就有了很多新发现,也许也是那些电影主创当年想要尽力传达而我们观众却很少注意的发现。列举如下: 1、开篇讲解放军向北退却,蒋军追击。着重表现了敌我双方对待士兵的态度差别。我方侧重表现战士思想扰动,连长感觉队伍不好带,也有情绪,营长虽然更加相信上级,但也有焦虑,行军中仔细观察士兵的状态,一方面督促连长执行命令,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战士情绪,另方面让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减少群众情绪对战士的影响。而国民党军的军官不在乎士兵的感受如何,把士兵简单的当棋子来使用。可见当时的共产党虽然缺乏知识,但是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路线走的好,尊重群众,重视群众的力量。反之,蒋军以及当年的知识精英们,虽然有知识,但是瞧不起群众。如今这种情形重新抬头了。如何对待群众应该是内战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现在的党政领导真应该想一想,国民党抱美国和列强大腿那一套能救中国吗?

2、交待民心相背。解放军士兵战斗目的明确,为了保卫土地房产,所以能顽强地在大沙河阻击了5天。国民党士兵要保自己性命,所以不会真的拼命作战,只要形势稍有不利就要为自己打算,所以攻不能攻,守不能守。比如争夺摩天岭时,解放军士兵争先恐后的向山上爬,干部拉着战士上。国民党兵则是在军官的催促下向羊群一样的上山。民兵后来破坏蒋军炸水坝时也有句台词,除了说配合解放军作战外,还喊出了“保护我们的庄稼地”,一语道破民众支持解放军的原因。这也是近年来的历史题材中绝迹的台词,近年来历史虚无得把解放战争的意义都模糊抹没了。

3、军官领导方式的差别。蒋军只相信美国人的武器和技术,张军长显然是那种深得老蒋器重的精英,很反动顽固也很狂妄,但他一直坐在吉普车里,看都不看那些要上阵玩命为他攒军功的士兵一眼,他只是指挥304、305那几个数字,即使陷入困境也是坐在屋子里纸上谈兵而不去前线看具体情况,而解放军的师长会在现场指挥,并且可以直接和营级干部交流情况。1营在大沙河阻击5天后,师长亲自到前线视察,了解部队状态,对一线战士进行鼓励(看到这就豁然开朗般的发现《集结号》虚无历史针对的目标就是此片,时间也是1947年,也是华东一场阻击战,结局完全相反)。片中,师首长到一线出现了多次。蒋军的军长到了一线则是讲足了排场,这让我联想起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因此,解放军士兵即明白自己的作战目的,也明白作战的意义,一个营可以击败蒋军一个团。

影片还透露了解放军的致胜秘密,就是强大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官兵一致的利益取向,使战士从自发作战变为自为作战,可以宁死不屈。比如一次战斗胜利,领导先会表扬慰劳战士,然后引导战士们理解上级的战略思想,上升为对毛主席党中央的信任(也就是相信组织和阶级的力量),最后强化远景目标,比如打胜仗保卫党中央,比如解放全中国,这样士气人爆表了。但有个前提,就是党和群众是利益共同体,如果说这么玩命打仗是让一小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比如就为了像国民党的张军长那样的住别墅喝红酒吃罐头,士兵必然无斗志。

4、过大沙河方法上的区别,显现主创人员的严细。虽然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但是主创人员不厌其繁,不惜笔墨。解放军第一次撤退过大沙河是全景,但能看到士兵都是挽着裤管光脚过河,后来一营要穿插敌后再过大沙河,就给了战士卷裤管的动作特写。后来解放军主力过大沙河也是很明显的光脚涉水。而蒋军过大沙河都是穿鞋趟水,这么有价值的细节好像以前从来没看人提起过。从这里看到解放军在战术细节方面更加考虑对士兵的保护,而蒋军的管理是很粗放的,可能因为官僚的体制导致没人花心思做这些事情。据说,很多解放军将领都有靠前指挥观察总结的习惯,比如林彪在东北就总结出三三制,大大减少了部队冲锋的伤亡,所以解放军越来越会打仗。而蒋军这方面没看到有何记载。

5、结尾时师长讲,未来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建设新中国,让人五味杂陈。想想近几十年,我们是在依赖着美国发展,给美国提供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来一些繁荣景象。但某种程度我们是几乎仰人鼻息,近于乞讨,洋大人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无比高大,学问是洋人的好,医疗是洋人的好,教育是洋人的好,马桶是洋人的好,菜刀大勺是洋人的好,人品是洋人的好,衣服是洋人的好,电影是洋人的好,酒肉奶都是洋人的好,外国月亮圆,洋人土地上空气甜。。。。。。可是,当年的豪情壮志我们不该忘掉啊,我们中国人如果团结一心是可以建成一个伟大国家的,可惜我们的人民如今已经丧失了自信,大家都打着利己主义的算盘过日子罢了。

6、这部电影近年来还是被致敬了许多次的。比如历史纪录片里讲到解放战争这段时,常用到一队骑兵冲上山坡的镜头就来自于这部片子的结尾处。还有《甲方乙方》里葛优有一段台词,“我为元首立过功”,模仿的是片子里张军长在车站失守后枪毙下属团长的段子。车站之战,大沙河阻击战还让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冯小刚拍《集结号》里的战争场景,总觉得哪个地方有点像,但冯小刚是把意思都拧了,在影视中黑解放军应该就是从冯小刚开始的。车站之战,最后紧要关头,指导员发出动员,带着党员往上冲。而《集结号》里小镇之战,指导员只会发脾气蛮干。《南征北战》里特意塑造了一个焦虑的连长(应该是符合部队真实情况的),但是也在努力控制发脾气,听说有战士要干地方也只是憋着气走了两圈(一定是部队里对干部有过教育),后来又表现了营长耐心找连长谈话,让他沉着冷静,联想到《洪湖赤卫队》里也有对指挥员过于莽撞的批评,说明这是解放军特别注意的事情,也应该算是解放军的一个特色和优点。但这种优点在近年的片子中都消失了,现在片子里的我军军官普遍患上焦虑证,狂躁证,而且片子中也不会有纠正这种狂躁的情节。

这部片子虽然年代久远了,但是2个多小时的片子,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演员表演特别到位,台词剧情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感动我的地方还很多,但我无法一一都写出来。作为一部电影,抛除政治因素,它在怎样带队伍,怎样得民心,怎样管理,怎样取舍,怎样胜利,都提供了一个典范样板,总之它传达出了很多永恒的价值。

 6 ) 电影院第8部红色修复之《南征北战》

第8部红色修复,1952老版《南征北战》,1974还有一版翻拍的。那个年月好多战争影片都有翻拍版,主要原因是老版不能充分体现应该体现的主旨,新版实际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想竖立新时期之下的样板戏,艺术性远远不如老版,如1975版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新版南征北战也是不如老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据说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等多名我军高级将帅参与了该片的指导。 《南征北战》是这回看的第三部汤晓丹电影,前2部是红日、南昌起义,老版南征北战是和成荫联合执导的。 拍老版南征北战那一年,冯喆31岁,张瑞芳34,仲星火28,项堃37,项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直很传神。客串了一名解放军将领的孙道临31,都曾是意气风发,都曾是黄金一啊! 有的说新版《南征北战》比老版“强在敌我双方的战略部署在影片中演绎的更清晰”,这个没看出来,有双方战略部署的场景新老完全一样,角色没变、台词没变,仅仅军事地图新版的是重绘的而已。 倒是新版的航拍确实是个很难得的改变,虽然难得,却也改变不了新版和老板整体上一样的打鸡血般的乏味,而且新版还把老版中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行头从高级呢料给换成了和士兵一样的粗布,为了政治上的生硬宣传需要,是全然不顾事实啊。 说打鸡血般的乏味,也是老K对大部分中国战争电影的看法,电影要好看,编剧就要下工夫,桥段、台词都要有匠心,同时还得精心,而一件事老K是确定的: 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即有意思又令人动容的人和事发生过。 就是说在电影艺术的再现上,中国的战争电影可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应该是很大的,但新老南征北战这样的电影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一批红色修复系列还差最后一部《上甘岭》,《金刚川》和《百团大战》可以7了。

 短评

十七年电影,逐渐纳入国家意识形态宣传体系的作品,回望与礼赞伟大革命历史征程,全知全能的英雄史诗片。影片基本就是在描绘生活背景与历史过程,刻意描绘革命者的气度与风采,人物多样且脸谱化、符号化,场景舞美更是舞台样板化。

7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可能有宣传片的味道,不过战术动作堪称一流,毕竟当时刚刚经历过战争,这也是老电影的魅力。

10分钟前
  • 小妖哪里跑
  • 力荐

虚拟战争在华北打响,,,orz

11分钟前
  • lee
  • 还行

小时候的事记不得了……

1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好,喜欢!“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不是我无能,是共军太狡猾。”这些台词很有意思,挺逗的。

15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力荐

和最喜欢老战争片的老爸一起看的

20分钟前
  • 豆牙丸助
  • 还行

全在绕路

2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张军长 ——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29分钟前
  • 暮牧
  • 推荐

项堃和白穆演绝了

31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同志呀,我也想今晚就打冲锋,明天就把蒋介石几百万军队消灭,可是同志,不行呀!

35分钟前
  • kindsos
  • 力荐

最讨厌看的电影类型,一是西部片二是战争片,尤其还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影片。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果然啊。

37分钟前
  • 胖达酱
  • 还行

39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打倒反动派

41分钟前
  • windyxp
  • 还行

原来是虚构的战役……

45分钟前
  • se7en
  • 较差

难道解放军都喜欢打仗么?而且是誓与阵地共存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那种?

46分钟前
  • 只爱这片土地!
  • 还行

——“不是我们无能,那是共军太狡猾了!”

47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还行

在“哐当哐当”的列车行进声中,陈毅抽着烟,认真地读起剧本来。这部剧稿,就是后来被誉为新中国首部史诗性战争大片的《南征北战》。也就是从这天开始,陈毅开始关注《南征北站》的撰写。那时,陈毅的家位于南京市青岛路1号,是一幢西式小洋楼。一天,他沏了两杯茶,在楼下客厅里和沈默君谈《南征北战》剧稿。谈了很久,最后明确地说:“你们应该设计一个解放军团长,在大踏步后退的时候,搞不通思想,丧失了胜利信心,临阵脱逃,叛变投敌,最后在我军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又俘虏了他,使他受到军法审判。” 陈毅站起身,拍了拍沈默君的肩头,亲切地说:“同志哎,这样写矛盾冲突才有说服力,才有艺术魅力。要知道,搞通运动战思想,不是听一次报告就行了的,是要经过斗争实践才能认识的。”

48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6/10。用廉价的乐观主义情绪取代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情感,高潮围歼国军王牌七十四师的战斗,现实里极为惨烈让解放军伤亡过万,电影却只用几分钟的小战斗表现我军指挥员如何斗志高昂,敌人多么不堪一击,我军倒了几个人就结束战斗,着重步行也能追上卡车、民兵游击队地雷战创奇迹的鼓动性宣传(最神奇的是摩天岭阻击战刚刚打完捷报就印刷好发到战士们手中了)。影片中部队同志对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不理解,行军到家乡出现了看望家里的个人情绪,但唯一开小差的战士马上就被工作指导好了,思想冲突如此简单的解决方式,印证了十七年战争电影内容肤浅。

4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遵照电影指导委员会“具有史诗性的重大题材作品”意见,不以戏剧冲突见长,群像出色,被江青砍去了爱情线。蘑菇战,老三战,土法升降机,实战烟火队,为拍冬景人工把树叶拔光。整风中的精兵强将,真是当年豪华巨制了,另有北影厂74版,可惜更加掣肘。国民党将领的眉毛各具喜感!这边是汤晓丹拍的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我记得有上影厂和北影厂两个版本

53分钟前
  • YanLu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