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

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余华,苏童,西川,房琪,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

导演:未知

 剧照

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2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3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4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5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6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3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4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5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6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7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8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9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6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邀请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作为主要嘉宾,共同前往一座远离喧嚣的岛屿。在这里,他们生活、相处、读书、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节目用有意思、接地气的内容,将好的书目、好的阅读方式以及嘉宾关于读书写作有意义的思考呈现给观众和用户,拉近普通人与“阅读”的距离。

 长篇影评

 1 ) 我不在岛屿,但我在读书

一个可以给到满分的,金牌作家们的读书分享会。对于所有爱读书,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12期,期期都是精神盛宴,过年了。

最后的两期舍不得看,攒了又攒,今天终于还是看完了。12期抻着看了将近两个月,期间读完了昨日的世界,生吞,三体地球往事,老人与海,秋园,伤心咖啡馆之歌,目前在读蒙田随笔。豆瓣上标记了长长的书单和影单,即便是还有那么多待看的,已经开始感到精神世界在一点点变得富足。

读书是一种相遇,书无所谓好坏,只在于你跟它遇见的时间是否正确。可以在见识,阅历,心境都相匹配的时间跟一本书相遇是一件奢侈又幸福的事,对于读者和书都是。所以好的阅读是在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相应的图书相遇。人一生的时间和经历都太有限了,每个人能接触到的圈子都小之又小,但阅读可以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接触到遥远的意识和思想,看到远方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觉得作家就应该躲在作品背后,只靠着文字跟读者交流。好的作家带着沉淀半生的见识和阅历,随便把哪一段见闻翻出来讲一讲都是一段让人入迷的故事。看余华老师的三十年前的照片眼神里就带着英气,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苏童老师像老顽童,西川老师被海风吹散头发的画面完美的对应我脑海中一直没有具象的四个字--流浪诗人。

看的时候跟身边的人说,这几个老家伙啥都不干,就坐这干聊,我可以一看看一天,认真的。

身边的人跟我说,把我扔到分界洲岛,给我个分界书屋,还有这里这条狗,没收我的手机电脑一切通讯,我可以一呆呆一年。

肖全老师来的那期,把一帮人大半夜约到海边,投影到崖壁上看电影。真的是,搞艺术的把浪漫玩儿得明明白白啊。那个画面美到我不愿意形容,任何形容词都是对它的亵渎,只可看,不可说。

希望这个节目还有第二季,希望分界书屋一直有向往它的读者拜访,千万别沦落为网红打卡圣地,摆个pose合个影,发条朋友圈到此一游。希望全民阅读一直有所推进,希望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充实富足的精神世界。

 2 ) 你还有一些“影子哥们儿”

一些没止住眼泪的点:

1 凉风习习。同坐一桌吃饭时,余华说“我真是太愚蠢了,信件烧了”。

2 惊涛拍岸。

余华、西川、苏童、肖全、黄蓓佳他们在拍照时,余华说“铁生没了”,脑子里就跳出了那句“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高一学《我与地坛》,一位同学读完说“他好苦”。

3 岩石,海风旁。

西川嚎出“坡翁诫我也”,天边起了风。灰白的发想起了杜甫“卷我屋上三重茅“。苏轼、李白、杜甫、韩偓、西尔维亚·普拉斯,感受到了世界线交汇时的浑涵光芒。

苏童《雨和瓦》“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 ;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4 你还有一些“影子哥们儿”。

2023.1.16最后一课“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盼来年。

 3 ) 记录

看《我在岛屿读书》好羡慕啊。谈起北大时光,七八十年代的纯粹,嗜书如命。“有书可读”,全班同学连夜排队通宵排队去买书,全是经典。黄蓓佳55年的快70岁了还那么年轻,谈起儿童小说,脸上洋溢着对孩子的爱,还有梦想激情希望。 “好的影像应该展现人的精神性。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这样一张照片。” 聊起三十年间的变与不变。余华小老头的一句“铁生已经不在了”。 余华和苏童去钓鱼,小老头钓不上来变调侃“像圣地亚哥的生活一样,每天空手而归”。一个作家嘴里的梗,我为什么会对这个瞬间流泪。“钓了很多海水上来。”“船在海上像房子盖在大地上。”贪婪地记录着这些灵感,满足我的饥肠辘辘,享受着许多这样的瞬间,那些泪目是多少欲望和梦想,被勾起,浮现,来势汹汹又回归现实。 在浪花、悬崖面前,投影在岩石上欣赏和讨论电影。天上有明月,身边是朋友,已经可以开始幻想了🥺 “希望椅子像飞毯一样,升在半空。让我可以与明月更近,与世俗和人间更远。” 圣地亚哥,卡夫卡,福克纳! 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费里尼,莱昂内! 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分界书屋,海岛日常,像是一个文学圣殿。看着专业课上背来背去的名字如此鲜活地出现在屏幕里,谈着电影与文学,嘴里满是那些我无数次与幻想中的精神挚友分享的内容,很向往了。 以及有没有可能邀请一下王安忆、迟子建、林白,这些女作家,中国当代那么多优秀女作家。还有能不能让我去当主持人啊,我很会遛狗🥺🥺

 4 ) 去阅读,然后被治愈

晚上窝在沙发上,看了三期《我在岛屿读书》,时间变得慢,世界变得静,听他们聊文学,聊过去,好像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热爱。

质朴、热烈、赤诚、且鲜活。

这份热爱营造的氛围治愈了我,真实地治愈了我。以至于在2022岁终的时候写到:“不过好在有文学,让我得以慰藉,就像是溺了很久的水,甚至空寂感已然袭来之时,被人托举起来一样,我大口喘息。”毕竟,我本以为2022年是充满遗憾的一年。

时代的每一粒灰,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山。现实总是残酷的,带着痛,压得人喘不过来气。重压之下,5秒内的瞬时流量刺激神经,我们获取不计成本的低级快乐,殊不知正越陷越深,恍惚过来却指责到社会越来越浮躁。然而,娱乐至死。所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是为了抵御孤独,是为了避免被浮躁的周遭麻痹,是为了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是理想中最为普通也最自由的宣泄。

西川老师话不多,但秀口一吐便是诗意。他说海浪跟海水一天到晚泡在一起,他说海浪打在石头上形成相见,他说它们就是这样没完没了的相遇,他说,在海边,每一块石头都是大地的尽头。

余华老师说,阅读就是旅游,去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地方。苏童老师说,如果你一生读了好多书,老了不会后悔,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现实中摸爬滚打,总有一瞬恍然大悟,阅读就是一场相遇,遇到同频,然后被感动,然后去回味,去铭记。终其一生,不留遗憾。毕竟我们总是靠阅历褪去后留下的痕迹来感悟,带着感悟重新经历。

疫情三年来我无数次翻开《鼠疫》,百读不厌的《百年孤独》我依然愿意重读。

好像就是内心世界的无限需求。

 5 ) 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去岛屿读书

最近刷b站的时候经常看到余华的段子,一茬一茬的,哈哈一茬一茬的不是说他们是韭菜啊。在这些短视频里面他谈笑风生接受各大记者媒体的采访,带着欢喜又嫉妒的感觉说道莫言的书妈的写的这么牛逼,诸如此类。出于余华的作品《活着》这本书是让我喜欢看小说的前几本书,于是找来了今日头条上的这档节目来看看。这档节目的名字取得很不错,叫我在岛屿读书,言下之意,各位观众你们在哪里读书,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前些年有一本红色封皮的的畅销书叫《岛上书店》,我就是因为这个名字买的这本书。节目请来了几位文坛上的巨人,包括三大诗人之一的西川和作协副主席苏童和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杂志《当代》的编辑陈永新。节目介绍了一些书店和作家的书房的西川在岛屿上乘船当场作诗,让人向往,更让记忆深刻的是的苏童在里面脱口而出托尔斯泰来到这就像一束光。听到这话隐隐约约脊背发凉颅内有一把锐利的刀划过。里面的广告做得隐晦,这不像隔壁《吐槽大会》《奇葩说》直接大喊某某某赞助方是我们的甲方爸爸,大家OMG买它,这总归是一档综艺节目不要求太苛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去岛屿读书。

 6 ) 《我在岛屿读书》:余华苏童西川这些大作家们在综艺上会聊什么

作家上综艺已经屡见不鲜了,刘震云在《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甚至上了热搜,让人感觉文化人就是会说话;但是他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表现又产生了争议。作家上综艺本身就是一个有热度的话题。

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办的这款读书类慢综艺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平时读书,看到的都是小说中的作家,但是小说背后的作家是什么样的?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吗?他们在电视上、在综艺节目里能够谈论什么样的话题?是取悦观众,还是关注自己内心的输出?

三位作家的表现

《我在岛屿读书》第一期,余华、苏童、西川和旅行博主房琪4位书屋主理人,在海南分界洲岛打造了一座远离喧器的岛屿书屋,陪伴观众开启一场面朝大海的书香之旅。

就第一期的表现,在这三位作家里面,苏童最为活跃,最喜欢表达,和我想象中的那个写《红粉》《妻妾成群》的作家有很大的反差。苏童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是阴冷的,他在小说里面很残酷,《妻妾成群》里面的颂莲、梅珊结局都很凄惨悲凉,而且他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是怀旧的、颓废的、伤春悲秋的。但是在综艺中的表现,看出他有很强的表达欲,他谈阅读的意义,要年轻人多读经典;讲沈从文,说房琪是旅行博主,应该喜欢这样的《湘行散记》这样的作品;讲《白鲸》的阅读体验……看着很平和、很博学,也并没有任何作家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初上综艺的窘迫。

余华的书我阅读的最多,他所有的长篇,从《细雨与呼喊》《活着》到《第七天》《文城》一部不落,还有早期的先锋文学时候的中篇《鲜血梅花》《十八岁出门远行》,再加上他的随笔《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等等,最初余华给我的感觉也是冷酷,多么尖利的心肠才能写出那么锋利的东西,后来的余华开始平和一些,包括《兄弟》中狂欢式的叙述,和早期的小说完全不同。再加上他最近在网络上爆火,现在看着顺眼多了。但是小说创作水平也有所下降,至少和刘震云的每一部都有突破比起来稍有逊色。余华的在本期的表现就是从容,自然。他谈自己对鲁迅的阅读,讲《孔乙己》是多么精彩的小说;说自己以前读小说是为了写小说,很功利,现在就是喜欢阅读;谈史铁生;时不时还会冒出金句:你的意思是说,青春文学是“猪肉”。令人捧腹。

相比较而言,我对西川稍显陌生。他在本期的表现稍微有点融入不进去,都是靠补录的镜头来表达。但是表达是很深刻的,尤其对《全唐诗》的热爱,让人肃然起敬。

作家们谈了什么

我大致整理了一下,这期他们主要谈论了这些话题和作品:为什么阅读?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年轻人喜欢读什么书?青春读物和经典的书有什么区别?(猪肉和鱼肉的区别)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史铁生《我与地坛》,路遥《平凡的世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梅尔维尔《白鲸》,海明威《老人与海》,《全唐诗》……统计的不一定完全,但是可以看出作家们的知识储备,真正的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还在期待什么

据说后面的飞行嘉宾有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等,这些在当代文坛上响当当的名字,文字背后的作家究竟是什么样的?还会不会来刘震云、莫言、贾平凹这样的大咔。这是期待之一。

期待之二就是听他们继续谈论阅读,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看看同一部作品我们看到的和作家们看到的有什么区别,我们该读什么书,该怎样读书。

 短评

都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选房琪。应该让我来的。

9分钟前
  • 左翼富婆
  • 力荐

很好,但是有点遗憾,应该让大家再了解了解中国的女性作家,而不是选一个没有什么阅读量的女主持,导致聊得很浅。但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好了,希望再多一点这种节目。

14分钟前
  • 世后
  • 推荐

我真的很想打五分,但每次房琪一开口,我就恨不能打低分。请问这个人物设定真的是有必要的吗?几位常驻的老师,和陆续来做客的老师,都让我感受到文化对我浮躁的轻抚,我片刻安定下来。我尤其被西川吸引,他是聒噪画面里的倾听者和思考者,我喜欢这种温和的、不出头的礼貌。

16分钟前
  • 樟树港·没头脑
  • 推荐

主持人说,读青春文学郭敬明等等不感觉羞耻,我想说,我们可以不羞耻读过郭敬明,甚至大冰,你完全可以不羞耻的说出自己读过,但是经历了真正的文学之后,接受了经典之后,接受了人生之后,你还喜欢那种东西,这就应该感觉羞耻。阅读,艺术,音乐,文学,电影,绘画,所有所有,除了我们都将经历死亡是平等的其它都不平等,都有高下。老师们说阅读没有高下之分,是因为政治正确,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有高下之分。广泛的阅读,但是不代表广泛的喜爱。博爱就是另一种没有品味,理解,接受,也不代表喜爱。

19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如果播放平台多一些就好了

22分钟前
  • 麻麻麻花辫儿
  • 力荐

要是没有房琪,并换成一些优秀的中国女性作家就更好了。我觉得女性作家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机会太少了,应该让她们出来展现不一样的视角观点,碰撞出绚烂的文学之花。

24分钟前
  • 朱迪思
  • 推荐

余华的花裤衩笑死了!但余华说他35岁和鲁迅相遇也真的棒死了!所以不要因为一朵花没开而错过整个春天,一次没有长成并不代表永远不会长成。给书店起名字那里我和余华老师想到一起去了耶~西川是这个时代的诗人,之前看过他的《跟着唐诗去旅行》,后来在b站看到一个半个小时的短片,叫《山水之上》,引导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苏童老师很话唠,思维很活跃,看到走出书本的作家,很可爱!期待后续……

29分钟前
  • 白茶
  • 力荐

第一集看完,朋友们,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啊!!!就是应该找个更有文学底蕴和节奏更好的主持人。不然聊的太浅了。

34分钟前
  • Clucy
  • 推荐

能听他们谈文学往事,真是惬意。西川话最少,苏童最实在,余华努力当段子手,又有着对世界的悲悯和洞察。唯独房琪不太合适,因为她所知道的文学知识实在是太匮乏了,只能做一个花瓶点缀作用。

35分钟前
  • bird
  • 推荐

缺少女性文学者

40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西川可能是我最喜欢的银幕诗人,我喜欢他身上的那种带点笨拙的真诚,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的。

42分钟前
  • 世界呢分钟
  • 推荐

说实话,我更期待铁凝、迟子建、舒婷等女作家的加入。

4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巴金庇荫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地级市,每个县级市都有文学刊物的,它的文学那种疆域被拓宽了,就是中国人对人的精神的方方面面的思考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点一点地探索,一点一点往前推进。”《钟山》文学双月刊,《雨花》文学月刊,《花城)文学双月刊,《萌芽》青年原创文学月刊,《读者》《故事会》《古今传奇》《故事大王》看到这里我忍不住落泪。八十年代我永远向往。

48分钟前
  • 有点上头
  • 力荐

评论区对房琪的宽容度,或许也是文学的宽容度之一斑。当然,文学抑或读书需不需要这种宽容是另外一说。又当然,上面关于宽容的话题有无讨论的必要呢?而我们的文学世界正处于锐利时代还是宽容时代?最后,如果把这节目当一部小说(诗小说),那房琪为何存在?怎样的存在?

50分钟前
  • 不寻
  • 力荐

主持人有点多余了,感觉她的作用就是打广告的,毕竟太年轻,跟这些大佬级人物根本聊不到一起。第一期说实话没啥看点,就是几个老朋友在一起回忆从前,希望后面能有点具体点的,感觉太零碎了,没有主题。

53分钟前
  • 土豆片栲栳栳
  • 还行

综艺节目的下限也许很低很低,但总有一些节目在拉高国产综艺的上限。这正是我们国家经久不衰的文化带来的最大益处。

58分钟前
  • 火火
  • 力荐

为一帮作家搞个真人秀怎么到现在才有人想起来干这事儿???

59分钟前
  • TokyoCold
  • 力荐

名字都是抄我在岛屿写作的……台湾那部纪录片影响深远,但流传不多,光学名字没用,学学人家对待作家对待文学的态度吧。。。顺便推荐下张同道的《文学的故乡》,那起码是认真做记录的态度。

1小时前
  • 微微照
  • 很差

请多制作一些这样的文化节目。而不是娱乐节目。

1小时前
  • 福福
  • 力荐

没有主持人会更好。

1小时前
  • 透明河流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