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

剧情片大陆2000

主演:张国立,刘蓓,徐帆,傅彪,李诚儒,吴旭,修宗迪,高明,徐秀林,李文玲,王小柱,马军骧,赵毅维,王庆元

导演:冯小刚

播放地址

 剧照

一声叹息 剧照 NO.1一声叹息 剧照 NO.2一声叹息 剧照 NO.3一声叹息 剧照 NO.4一声叹息 剧照 NO.5一声叹息 剧照 NO.6一声叹息 剧照 NO.13一声叹息 剧照 NO.14一声叹息 剧照 NO.15一声叹息 剧照 NO.16一声叹息 剧照 NO.17一声叹息 剧照 NO.18一声叹息 剧照 NO.19一声叹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20

详细剧情

  梁亚洲(张国立 饰)掉进了一个关系里。一方面他是宋晓英(徐帆 饰)的丈夫,一个可爱女儿的父亲;而另一方面,他却是李小丹(刘蓓 饰)的男朋友——他们在海南有一段浪漫的回忆。  当宋晓英知道了丈夫竟有婚外情,绝然离婚。然而顾念女儿年幼,两人决定先分居。梁亚洲觉得悲伤,因为他失 去了一个熟悉的亲人,然而他却也放不下另一边的柔情。  事情从宋晓英摔伤开始有了变化。梁亚洲那段时间一直留在家里服侍妻子,照顾女儿,经历过这些日子,他才切身体会到了当妻子的不容易。他和李小丹的来往也少了,而有一天,当宋晓英跟对面的李小丹平静谈起自己和丈夫多年的生活时,李小丹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转身离去。这个家庭似乎又找回了幸福的时光。然而,一个电话却使一切都变得可疑……

 长篇影评

 1 ) 情欲与肉夹馍

看完第四遍还是第五遍《一声叹息》,记不得了。

早晨出门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很想吃肉夹馍,点了外卖,没有很好吃。我一直在想,起个什么题目,从什么角度去写写我至今的想法。肉夹馍很好,它所代表的现实生活,普通厚实。但它再好吃,你对它的需要,也就是想起来想吃的“那一阵子”。日常生活不能靠肉夹馍就能填饱,同样,情欲也是有时效的。

距2012年末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已经快十年了。这之中看这部电影的心态好像一直都没变过,这是部真正的好电影,有他值得称为好电影的一切形式,当然,还有内容。这十年间,唯一在不断变化的就是我看《一声叹息》的理解。好的电影是越看越想再看的,太美了,他的唯一不可替代性在你第一次看过后心里便大体有数他值不值得再看第二次,直至落笔成文的漫长过程,个中还要有不敢写怕写的不好对不起之类的找补拖延了时间。

很多事情,很多话都没法说。男人需要的是什么,女人需要的是什么,行走在万丈红尘里男男女女需要的又是什么。有人说,xingyu 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平息;而爱过,却要无数个日夜,才能忘记。那么,由xy到情欲的迁移,是升华还是降格了呢?可能,我们为了xy的延展,制造了情欲的谎言,并沿着这条路径走向人性的晦暗与幽深,因为那些原本附着在身体之上的灵魂,经过生活的折射,只会变得令人理智与失语。无论男人,无论女人。无论“你可千万别走到我这一步,她就是个仙女,你也给我忍了..哪有那么多仙女儿啊?”、“你是我的亲人,她是我爱的人。摸着你的手就像摸着我自己的手,但是要让我把这手锯掉,疼。”、”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我挺不要脸的?我还真是觉得我挺不要脸的。”还是在以对方为一面镜子看到自己的过程中,那些渐行渐远的最初的感受,在电影里,英子和李晓丹常以“他者凝视”来矫正自己对待“伴侣”这一符号的行动,雌竞也在暗处;而“爱人”的本身,已然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只是构成象征,那么我们苦苦追求的又是为何,却不能说 那没有意义,或许,没有执着,何谈超脱。

看了很多民风未开下,抹除一切人类情感纽带的交易,不禁让我对人们之间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是啊,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建立信念感的呢?法无定法,渡有缘人。我们总要找到一些来慰藉自己的原则,人们把它定义为“关系”。《一声叹息》中,将女性在一段关系中的“多面孔”展现毕至,而那只凭一张纸来锁定。(记于2022.2.22至23。dddd)

《一声叹息》中的时间也令我深深着迷。岁月流逝,不变的又是什么?唯有时间在奔腾不息。人之个性的养成也离不开时间、经历(纵向维度)与身边的人与所处环境(横向维度)。正如电影开头部分的旁白“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二十余年前的北京,鳞次栉比的高楼遍地而起,肯德基的热牛奶,咖啡馆的下午茶,落地窗旁一个年轻的人端详着一个中年的人有些出离地思考,何尝不是坐标现在望回当年?那些镜头的角度都特别美,美好的年轻的身体谁又能不为之所动呢?将流动哲思注入行走的身体,李晓丹的身上,凝刻着时代的悸动。只是在当时看来的,或者说当时的反应和态度,已然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每个时代注定是在笼罩着一代人关于爱欲的态度,习以为常。时代情绪,与个人共鸣,当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与毁灭,我们还能堂而皇之地奉(其)以“当代文明”吗?只,一声叹息。

我忘不了情欲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与撼动,我也常常会想念一份正宗脆皮潼关肉夹馍肥瘦相间的适口与温暖。无论怎样,都是我们割裂却不可割舍的,人生。

 2 ) 喜新不厌旧 害人不利己

 冯小刚上个世纪最后的一部贺岁片。和冯式贺岁片的前几部后几部都不一样,这是一部很深刻的决不会刺激欢笑神经的文艺片。看完了让人楞半天神儿,然后咕嘟咕嘟喝牛奶解渴。导演冯小刚的幽默和编剧王朔的诙谐,以灰色做了另一种展示。你说冯小刚长得那样儿,演土匪和造反派不用化妆,整天有人说他贫,结果人家还就在世纪末悄悄地深刻一把,还整的贼到位,不服不行~

     婚外情题材,小孩儿看不懂,代沟——心里上生理上,后者是前者的根源,前者是后者的表象;成年的夫妇不该看,生事儿——虚的实的,实实虚虚,假作真时真亦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也就是我们这些夹在中间的不好归类,得一空,钻社会主义墙脚。

     其实说起婚姻阿,那真是一人物儿!对人物的评说是最难的,那里都一样,肖像画难吧,人物传记难吧,做人难处人难找个人过日子更难!结了婚之后阿,你不光是和你爱人过日子,更是个一个叫婚姻的人或日子。对了,电影里有一句挺逗,一个民警这样回答张国立:对不起,爱人这个词在法律上没有界定。看来中国知识分子们整天爱人爱人的叫着,其实是整体法律素质不高的表现,我老爹老娘也这么在外面叫,说起来多不好,执法犯法的。

      说起婚姻不得不提另一个片子,也算是给我上了关于婚后生活百味的深刻一课——徐静蕾的那部《我爱你》。阿呦呵阿,别看徐静蕾给品牌"黑眼睛"做形象代言人时那纯的滴水的劲儿,在影片里吵起架来那叫一绝,弄得我现在看见她的模样儿就头疼!别笑,这是人家演技好啊,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呵呵,只是希望她BF别看这部片子,上帝保佑他。

     跟您说您别笑,那会儿我租来碟和我老爸一起在家看的,当时我爸就说好,这个丫头演得好,当年我和你妈刚结婚时就是这么吵的,这女同志要是耍起性子来了就那样儿,你愣拿她没辙,还把你气的半死。。。。。。这以后我爸就成徐静蕾的FANS了,我被迫移情李小冉了,这是后话,不提先。

      第三者,原配妻女,花心的丈夫;三角关系、三个视角、三笔账。

      你说丈夫坏,可谁都说他是个好人,但他自己也说,良心全没了也就罢了,偏偏被人切去了大半没切干净,还剩着一小块儿,想用也用不够,不想用还忘不掉——苦啊。再说那个第三者,要是个风骚妩媚的狐狸精也就罢了,黑锅让她一人背着,道德法律观众的情感一起瞄准了谴责,可又偏偏是一个好姑娘,你说人家整天打游击,没名没份的还那么爱他,倒是图个啥,又是为了啥?老婆孩子似乎是最无辜的受害者,那可不,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和还有一个爱的结晶夹在中间粘糊,要说分,那是人做的事吗你说?

     我男性,就单说张国立演的这个丈夫。他丫,说白了,就是人品不好:喜新不厌旧。这是男人品性中最恶劣的一种,害人不利己,非常不利于安全生产!把一切的开始归罪于冲动和偶然那是非常苍白的,偶然的失足源自于品性里的必然。犯了错误,有没有足够的魄力——继续坏下去,或是跳船上岸——那样不需要魄力?没了魄力只好在油锅里这么耗着,失去了最开始的唯一的求生的机会,他的生活变得开始不适宜于人类生活:他一直希望能够里外都照应上,结果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是里外不是人!那组张国立发自肺腑的给朋友说无论如何也不要把婚姻把生活弄到这步田地的镜头,真是应该拿来做婚前的教育片,配上字幕或是旁白:"珍爱生活,远离婚外情"

     曾经有人这样为处在感情纠葛中的男人们辩解:两头都安抚的好的就是好男人,有一头不好就是坏男人。在这种定义下的好男人可真是难度大大的。记住我那句老话:安全第一!

http://rapheal.bokee.com/722879.html

 3 ) 由《一声叹息》看冯小刚的高度

《一声叹息》是2000年拍的,算是老片了。看完不由得赞叹一句,还真挺不错的。关键这是冯小刚大叔拍的。冯导有一次给大学生做报告,一脸诚恳地说,我知道你们来,就是为了乐呵乐呵。学生会心地一阵哄笑。我看冯导的电影,目的也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乐呵乐呵”。但这部片子,不仅有乐呵的地方,还会让人别生感触,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好象到买东西时买一赠一,而赠品又非常实用的那种心情。
  
  老艺术家张艺谋同志曾经感慨过,一个导演,蹦多高是有限度的。你给他再多的钱,他也超不出这个高度。《一声叹息》,是我目前看到的,冯导能蹦的最高水准。其他电影基本上都是商业上的成功,而凭这一蹦,冯导也可以挤入老艺术家的行列,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前辈煮酒论英雄了。冯导是不是可以蹦得更高,我不知道。他头脑活络,个性鲜明,加之对艺术和金钱有执着的追求,以后鼓捣出个火星电影,也是说不准的事。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当给他更多的钱的时候,冯导没有超出《一声叹息》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不仅没蹦过去,反而狠狠摔了一下。当然我指的是艺术方面,至于商业上是否成功,我并不关心。毕竟,赚再多的钱,一个子也落不到我的口袋里。
  
  一提到冯氏电影,我就会想到姜文的那句批评冯小刚的话:你的电影只是葡萄,还没酿成酒。我对这个比喻印象深刻,一是因为这句评论一针见血,另一方面是说得很形象。葡萄酸酸甜甜的,吃着爽快可口,只是没太多回味。姜文资历不见得比冯小刚老,可他有资格批评冯小刚。《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优秀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一开瓶盖就闻得到酒香。《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无不酝酿多年。而冯的电影,更注重市场元素,往往是社会热点构成拼盘。拍得热热闹闹,看得轻松愉快,有人甚至用小品集锦来形容。小品的特点,是其他差一些没关系,但必须有包袱。冯的电影,很多是看完记住几句好玩的台词,逗人一乐,过后就再没什么印象了。
  
  好的电影,应该是象车轱辘一样,在观众的胃肠里压过一遍,看完了还翻肠倒肚地回味。不过好的电影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对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如此。首先应该有个好剧本,慢慢打磨,等人物,故事逐渐鲜活,丰满,电影画面和镜头呼之欲出,清晰如在眼前的时候,应该是才可以拍了。导演不一定要求是个好编剧,但必须有能力将剧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找投资方,联系演员。拍摄,放映,最后再考虑票房。电影终归是导演的艺术,导演的积累越深,对电影的整体感觉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现在似乎过程完全反过来了。先根据市场行情定题材,定演员。再往剧本里填充内容。电影拍得象空中楼阁。国产大片多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笑话说,今天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要结婚,也生孩子,只不过其顺序是倒过来的。这句话评论现在的电影创作也是挺合适的。
  
  说了这么多,再不提《一声叹息》,跑题就跑得太远了。其实是想有个比较。冯导的这部片子,与他的通常的拍片模式相比,有明显高出一筹的地方,让人刮目相看。他后来的那部《手机》,也是在婚外情上做文章。电影的切入点很妙。用手机这样的简单而时尚的道具,串联起一个伦理道德故事。这个结构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日本经典电影《情书》。不过《手机》对生活和人物的描述显得浮光掠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更象是侃出来的一部电影,这一点远不如《一声叹息》。
  
  《一声叹息》的底蕴更厚,剧本打磨得更好,演员的表演也是亮点,这些都是让电影增色的地方。
  但它的前半部很一般,不痛不痒,看得我直打哈欠。好在我坚持了下去。后半部渐入佳境,几段戏让人眼前一亮,个别镜头堪称经典。有几个前后映衬的情节设计得很巧妙。比如两个女主角都有摔伤一场戏。不过两种性格,两种演绎方式,品起来很有味道。那个精灵可爱的女儿,在爸爸要走的时候,偷偷藏起了鞋子。在爸爸的情人来访的时候,则倒了一杯浓盐水。男主角与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接一个电话两人大闹别扭。与老婆在海边嬉戏,接到一个无人答话的电话,略带惊慌地回头张望——这也是电影的收尾镜头,处理得真不错,余味无穷。没有了以前在台词上话痨的毛病,而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观众不知不觉就入戏了。电影里其实也有一些冯氏风格的台词,让人过耳不忘。不过台词的处理不是张扬说出,而是充分融入角色。比如“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这句妙语。
  
  《一声叹息》的基本情节是妻子和情人的故事二水分流,最后汇聚成一块,激起了一朵浪花。也形成了电影的高潮。丈夫、妻子、情人尴尬又无可回避地撞到一起。三个人第一次在同一镜头里出现。对于妻子是主动的,似乎一切在盘算之中。对于情人来说是意外,有些张皇地跟进了屋。接下来的镜头只可用精彩无限。妻子与情人各坐沙发的一边,穿着亮色的衣服,还未说话,已有剑拔弩张的气氛。丈夫无奈地站在中间,灰色的身影,似乎若有若无。妻子大概对于这个场景早有预料,从头到尾掌控着局势,悠长而不动声色的语气,回忆往事。情人只有听的份。刚要解释也被打断。妻子语气平和而又旁敲侧击,不战而屈人之兵,深得兵法的奥妙。情人虽然故做平静,但最终更象是仓皇逃出家门。这一局棋,毫无疑问是妻子完胜。而本已搬出的丈夫,自此以后留在了家中,再也没见过情人。这个结果说明了一切。
  
  演员方面,张国立的丈夫挖掘得最透彻。张国立的形象与个性都不是那种有鲜明棱角的类型。他的角色往往不能在初见时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张国立的分寸感很好。电影里乍看平淡无奇,但每一场戏都很扎实。将中年男人的那种游离两边的疲惫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点细密经营,水滴石穿的意思。这个片子应该是他演绎得最出色的一部了。徐帆的妻子也很出彩,特别是两段戏让人难忘。一个是离婚时向丈夫哭诉的那段,另外是见到丈夫的情人的时候明枪暗箭一番话的那场戏。我记得徐帆刚出道的时候,可是很青春靓丽的。有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她的照片,从脸到胳膊腿都是红扑扑的,象段火腿肠。与冯小刚结婚后真是改变了许多。似乎挺适合演有点泼,带点娇嗔这样的角色的。演女儿的小姑娘也相当不错,出场不多,但犹如水中之盐,不可或缺,点缀得有滋有味。当年开罗电影节,《一声叹息》获得五项大奖。正好是这三个人得了表演奖。王朔曾戏称是乡镇企业奖,不过要说评委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冯导一直被目为商业片导演。学院派人士对他往往瞧不上眼,常用“缺乏张力”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他的作品。不过有了《一声叹息》,我想冯小刚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他可以请这些人吃一顿饭,饭后就放这部电影。再与他们切磋一下什么叫张力。话虽这么说,但冯导不能太得意。毕竟《一声叹息》离经典还有不小距离。电影的精彩之处主要集中在几段戏上,整体不够平衡,并且还缺乏一点厚重。
  
  在冯小刚的众多作品中,《一声叹息》无疑是特出的一部。我猜想,这已经达到了冯导的极限高度。冯导当然有理由在艺术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不过在中国,搞艺术片的人已经够多了。前有第五代,后有第六代,个个虎视眈眈。这碗饭并不好吃。我内心的想法,与其说期盼冯小刚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如说希望他的电影有更大的宽度——多拍一些好玩的电影,就足够了。
  

 4 ) 一声叹息

一个中年男子跟一个年轻的女的在一块,更多的是想找回自己年轻的感觉吧,接受不了自己已经老了的现实,。梁亚洲其实是个朴实的中年男人,长得很老实,成就也不大,然而到了中年还是没有把控住。梁亚洲跟李小丹在一块是有激情的,只是在这样不健康的关系下,所有的看似平静只不过是隐忍不发而已。我想那一段婚外遇对他来说应该更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吧。

 5 ) 一个小三的职业修养

像李晓丹这样的小三儿好稀有啊——纯情小三(不图钱不图房的,就是一心跟着梁亚州,被前男友暴打,失去工作,跟爹妈反目,被骂不要脸,最终耗费两年青春),但她还是不够大气,没上层次,真正的极品小三应该是:我和你上床,但我不留宿你;我爱你这个“坏男人”,但我让你回家做“好男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擦一擦下身,不带走一粒精子和银子——这就是高层次。人是占有欲最强的动物,这是人性最大弱点,但人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是人有理性、有自制力,没这点素质就别玩劈腿,所以不论男女,当你决定投身“小三”事业时,请一定想清楚你图得是啥,如果是为了钱,那恭喜你,你的身份明确了——家禽类小三;如果是为了“情”,那你上了一个层次——纯情类小三,如果还想更进步——极品类小三,那就先在思想上做个“结扎”——我不需要“老婆”或“老公”的名分,再在肉体上做个“结扎”——我们不要生孩子。最后还要强调一条工作纪律:嘿咻现场严禁拍照、拍摄!

 6 ) 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这是一部中年男人婚外情的故事,王朔编剧的很犀利。以下是部分台词。

对于一个在1957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的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年龄大了有贼心贼胆了,贼没了。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你想我吗?我想杀了你。

那些天,小丹往返于城里和香山之间的路上,每天下了班都要做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我这里来,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既不真实又很沉醉的日子,我甚至产生了某种幻觉,以为时光倒流,以为自己没有结婚。

死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更别说和你王八蛋离婚了?

紧躲慢躲还是爱上了有妇之夫。

良心被狗吃了,还没全吃了,还剩了一点儿。

女儿含泪的目光烙在我的心上,无论白天黑夜,这双眼睛总是望着我,使我的全部勇气都化为乌有。我以为我是在奔向新生活,实际上是走上了一条绝路。我无法拒绝女儿的要求,没有和妻子离婚,但我们分居了。

五星(酒店)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家人和情人眼里,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女儿面前我是个父亲,但在李小丹那里我更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难以想象,我对她身体里蕴含的母性有多么的迷恋。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我们都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牙长歪了能治,心长歪了就没得治了。

听我说句话,肺腑之言,千万千万别走到我这步,她就是一仙女儿,你也得忍了。再说哪有仙女儿啊。

 短评

兴许是个好编剧,但不是个好演员,梁亚洲的谎明白人都能识破,挺佩服英子守城的本事,外表没事,内里翻腾,先是使着狠劲儿花钱,可套不着这人,于是刷漆摔倒,让良心过不去的亚洲疲于照顾,接着打开城门好一番暗暗地表达强势,女人厉害起来吓人。

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太棒了这片,王朔太清楚了,什么都明白,但有时候又以糊涂的姿态出现。台词自不必说了,电影把整个复杂和难以描述的场景、关系、情节变化都处理得非常精妙,非常有意思。结局略有刻意,但整体上很棒。带有强烈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特征。张国立是不是在不同年龄段都演过当代的北京人?串起来看,很好

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真是男性主导下、男性凝视下的出轨,所有女人都离不开男人,而且还是因为感情上离不开而不是经济上离不开,搞得男的还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伟大,抽自己嘴巴子,“哎哟都怪自己既有地位又有魅力,偏偏还多情”。可这男主已经算是渣男里不错的了,对女儿起码是好的,搞得女儿哭着说爸爸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这种的确让父母不太离得了婚,这就是传统观念中的“为了孩子”。只可惜大部分爸爸其实压根没顾过家,如果妈妈稍微负责一点的话(不会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发疯),孩子根本当爸爸不存在。希望无论男女看到这部电影都不要当真,男的并没有那么负责,女的并没有那么感情至上。

8分钟前
  • 奋斗的大象🐘
  • 较差

摸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可是如果把你的手砍下来,就像砍我的手一样疼……

11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婚姻是以隆重开场的落寞,夫妻恩爱到后来,只有恩和债。出轨是以喜剧开始的悲剧,鱼水之欢到头来,只有悔和哀。贼心贼胆都有了,可是又不想当贼了。情分名分都占了,可惜又不是一个人。人性的拉锁链接着良心,拉的越紧心里越痛。寂寞的水杯装满了欲望,喝的越多心里越咸。纵有千言万语,只能一声叹息。这可真是冯王双煞,又狠又辣,中国婚姻里面那点事算是被他们俩给参透了。片中有一处设计十分耐人寻味,李小丹从树上摔下来,梁亚洲用手给她揉脚,而宋晓英摔伤以后,梁亚洲用嘴给她喂药,同样是疗伤场景,前者充满了暗流汹涌的鲜活欲望,后者则饱含相濡以沫的感恩之情,脚是用来走路的,嘴是用来吃饭的,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国人的情感观念里,从来都有一种许做不许说的虚伪,越是重情重义的人越不敢说,怕说出来伤人伤己,既然说不出,那就只能叹息了。

1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摸你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什么感觉都没有,可是砍下来会疼”“五星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五星”冯小刚很善于捕捉家庭内部的微妙矛盾,结尾是在致敬《四百下》么?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怎么说呢?你和孩子就像我的手一样,在的时候没感觉,砍了又觉得疼~

23分钟前
  • 崇子
  • 推荐

中年出轨男美梦变噩梦的全过程。梁亚洲是蠢怂的主,本来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没想到小三费尽心机上位,前妻更不好对付,拆东墙补西墙两头不讨好。王朔的剧本,耍贫嘴里透着接地气,真怀疑他写的是自己。傅彪那角色全是大实话,刘蓓的角色青春无敌还透着作,难以想象她和徐帆是同年生人。

25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太王朔了,把事儿看得太明白,又故意装糊涂。又是一个永远无法成熟起来的男人形象,一个字儿就是贱,但又贱得这么自然而然,这样的形象普遍而典型,很有都市感。台词太赶趟了,所有的人都演得那么舒服,真是看着太爽了。后三分之一有点泄气,总觉得可以更精彩一点。徐帆的外地人身份有点意外。

2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小三永远都是可耻的,找小三的男人才是最该骂的,什么时候洗白也是彻底的不负责任的渣。

30分钟前
  • 新桥妖妖
  • 还行

高清数字版,虽未修复胶片脏点但画质甚佳。被低估的冯氏作品。惊叹于摄影、表演、剧本的完美组合。斯坦尼康手持摄影流畅,长镜头生动鲜活有灵性。王朔和冯小刚把婚外恋的那点事儿研究得清清楚楚,将夫妻小三几方心态打磨得滴水不漏,演员举手投足处处是戏。张国立、傅彪、徐帆表演圆润通透,自然真实不留痕迹。30多岁的刘蓓更演出了20多岁女生的感觉。表演、台词细节极丰富,金句频出,甚至能够与观众产生交互,让已婚者心惊肉跳,未婚者心有戚戚。也反映世纪交错之间北京的社会风貌

3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叶念琛的三部曲之一不是说么,一次不忠百次不容。所以挽回了丈夫的宋晓英还不是要在家门口放个钟馗,抓鬼除妖;回归往日的梁亚洲还不是会对着金鱼伤神落泪。PS:老妈怎么总是看这种片子= =

36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对于一个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通片的情绪基调还真就被开片张国立这段独白给框定住了。可问题,不就婚外恋屁大个事儿吗,还没咋地先自个煽情伤感起来?合着愤世调侃荒诞夸张的看家本领都是对着别人用的,一旦主人公的职业轮到自己头上(作/编),不直接给你拍成琼瑶剧就已经算是对得住观众了?两星半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勉强及格。刘蓓演的好哇,这片能成立,大部分的戏是担在她身上。2000年左右吧, 冯小刚电影里的广告还真够硬的(欧陆经典这盘18年10月均价七万三了),嵌在片里还是挺突兀的。有几个镜头很好,片尾刘蓓拜访张国立一家,那镜头就跟着在小屋里腾挪,像是个尴尬插入的第三者——我喜欢这种镜头处理,既拟造了一个观者的主体性让观众代入,也符合关键角色的心态——毫无疑问,这场戏的核还是刘蓓。刘蓓作为第三者耗了两三年,徐帆要死要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拖了两三年,中间夹了个玩道德游戏把自己绕进去的张国立,结婚这回事,太可怕啦,你是满足传宗接代的本能还是满足性欲本能,男人的生死抉择简直——主题要是落在这上面还不赖,可惜王朔的剧本还是透露出一些男性自恋的味道,这就不深刻啦

3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20世纪的婚外恋还有个模式,到21世纪,正经恋爱都没模式了。

40分钟前
  • 赵大宝
  • 推荐

冯小刚拍它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因为审查,关于婚外情。中国式的婚外情,夹杂着孩子、亲情、社会。黄碧云在《无爱纪》里写过一个周日午后棉花糖的比喻:“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作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差不多就这样吧,调味品。

44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两星半。刘蓓的好在于她说自己是个小三时,她的眼神里是有凄楚的,那场戏她表达了一个较好的层次,不是不承认,是承认是为了什么,脱离了剧本一直以来的情节剧系统,这个剧本写得明白,但并不算好,很多处剧情的推进是生硬的,比如服务员来说爱人的那句戳破,但徐帆很好的表现了这个角色多疑,所以她接得住这一处来情节,这是一个演员比剧本聪明的剧本,他们某种层面上不是展示和表达,是在做一个暗合观众心理的提醒,你看我们就是会发生这些,这种符合预期期待,是冯小刚许多说“人”的电影的长处,哪怕十分的故事会。电影原本有一点好,就是大婆小三不见面,不像今天这般强调互撕,可惜最后的生日戏,“剩饭”的对白写得太低级,还是落入了宫斗的俗气。

49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出轨这事儿,你不经历过永远别拍胸脯说不可能,就是身不由己,像灌了迷魂汤似的,明知道不对,还是会往上冲。和一犯过错误的男同志同看此片,是种折磨,他在我旁边,何止一声叹息,简直是要他一条老命。从此我知道,愧疚这事儿也一样,你没经历过,永远别拍着胸脯说你受得了。

51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王朔写了很多极为坦诚的典型性细节,像梁的怯懦、被责任束缚、在奔向新欢同时难以割舍家庭的处境,继而试图进行一种道德上的重新认定。在多数只是些穿着衣服的不知名生物来回游荡的无脑爱情片里,罕见地呈现了人、危机、动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2017-10-26 18:39:47

56分钟前
  • 老咪
  • 推荐

In an interview, Feng Xiaogeng has said the film originally contained a scene where the man rushes out to meet his lover but that this was cut by the censors.结构非常漂亮,记得最后海边的摄像机么?回头想想和小丹一起的那段摄像机的戏,记得那时候的化妆么?张国立是垂泪的小丑,小丹的是狸猫……

59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