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朱岳,俞国林,范晔,朱利伟,小隐,杨早,蔡皋,熊亮,粲然,吴雅慧,陈晓维,蜗牛和lulu,宁成春,何浩,薄英

导演:罗颖鸾,杨骊珠,王悦阳,郑苏杭,刘倩瑜,彭欣宇,林宸西

 剧照

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2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3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4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5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6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3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4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5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6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7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8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19但是还有书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20

详细剧情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和故事,点燃观众对于书的热爱,为人们提供一份在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里的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在BiliBili独家播放,共五集,每集25-30分钟, 12月11日(昨晚)开始播放,每周三晚19:00, 由哔哩哔哩和北京小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但是还有书籍》出处:

前几期预感篇,在蘑菇酱朋友圈看到有布衣书局胡同老师的经典答谢词:感谢感谢,感谢花钱哈哈。 一·《书海编舟记》 今晚在贵阳站看了一半,K739检票,上车,继续看,纪录片大概讲了三人,俩编辑一译者,后浪文学编辑朱岳,中华书局编辑俞国林,《百年孤独》译者范晔。 每个人都值得做一个深度挖掘文,但是由于时间或精力关系,个人算是以报书名的形式试图贯穿他们的脉络。 (一) 朱岳,作家,编辑,豆瓣秃头会会长等多个头衔。 作为作家的他,作品有《蒙着眼睛旅行》《睡觉大师》《说部之乱》。 误打误撞应聘公司法务变身为编辑,作为编辑的他,多年后推出后浪·华语原创文学丛书,其中黄锦树《雨》,袁哲生《寂寞的游戏》多部作品入选前几届单向街文学奖年度好书/新京报年度好书榜,今年第五届单向街文学奖亦有《度外》《王考》获得提名。 更多详情可阅读做书公号关注朱岳豆瓣号文章:我们分到了土地。 (二) 长得像明星王迅的俞国林觉得,成为一名好编辑,除了需要有渊博的知识,甘于做冷板凳的耐心,还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 《西南联大郑天挺日记》的出版,俞国林的功不可没,从十多年前看到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偶遇一页北大教务长郑天挺日记,便开启了一场寻日记之旅,每年都去南开大学与郑天挺儿子郑克成聊天,几经波折才促成了该书的出版,该书在西南联大史,学术史上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俞国林亦参与策划陈寅恪,顾颉刚,陈梦家,容庚等近代学人书籍的出版 (三) 与《后汉书》同名的范晔,《百年孤独》译者,还是高中生的他,考入北大后,因为翻译家晓振江的一句话:拉美文学大有可为,便笃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幸运偶遇并翻译了马尔克斯大师的《百年孤独》。哪怕多年后,范晔翻译波拉尼奥(《未知大学》)等人的作品,为大众所熟悉的标签依然是《百年孤独》译者范晔。在视频里,我们还可以看见早年他翻译科塔萨尔的《万火归一》。 范晔还有一个身份成为北大西葡语系系主任,在课堂上他寓教于乐的创意课程也是学生们最爱的课程。 Ps: (1)视频出现过的书店,豆瓣书店,三联书店三里屯书店,中华书局伯鸿书店,倘若如有疏落,请补充,谢谢。 (2)老派编辑的办公桌真的好整齐,新编辑人的办公桌基本上都是各种乱中有序哈哈。 二·二手书的奇幻漂流 鄙人目力所能及之书影 (一)台北旧香居书店吴雅慧视频出现的书影 片头:《给小川的札记》?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 《半生缘》《怨女》《秧歌》《惘然记》《流言》《余韵》《同学少年都不贱》《对照记》《红楼梦魇》《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赤地之恋》《易经》《小团圆》等 以上皆是张爱玲作品 胡兰成《山河岁月》 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货币史》《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清代考选制度》,三毛《雨季不再来》,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超人》《西方文明史》《国菓图鉴》《宋诗纪事续补》《南京大屠杀》《督政丛谭》《西行日记》《尖端恐惧》《八月炮火》《俄罗斯鼠尾草》《雨中的3分58秒》《当教授变成学生》《名侦探柯南》《风语》《四库丛刊初编缩本》《大戴礼记》《广韵》《大唐西域记》《曾文正公诗文集》《话匣子》《剪影集》《爱眉小札》《春天的信号》《平民千字课》《春水》《茅盾散文集》《水经注研究史料汇编》《李济考古学论文集》《顾廷林先生遗书》《养吉斋丛录》《助字辨略等六种》《杨惺吾先生年谱》《孔府内宅轶事》等 (二)陈晓维视频出现的书影 周作人《苦竹杂记》,鲁迅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唐弢《晦庵书话》,《剑桥中华民国史》《江浙访书记》《清籍琐议》《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著名目录学家考略》《书林琐记》《晚清文艺报刊述略》《晚清戏曲小说目》《籍海拾珍》《赵定宇书目》《周子美学述》《嘉业堂抄校本目录 天一阁藏书经见录》《新订清人诗学目录》《书前书后》《中国藏书票史话》《著砚楼读书记》《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书城琐记》《旧书笔谭》《萨伯森文史丛谈》《知寒轩谭荟》《鲁迅回忆录》《呐喊》《史家陈寅恪传》《生死场》《猛虎集》《前驱者》《湘行散记》《沈从文子集》《沈?冬如蕤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阿丽思中国游》《旅店及其他》《蜜柑》,创作文库《边城》《旧书笑贩录》《买书记历》《好书之徒》《我的老虎尾巴书房》《书衣百影》郑振铎《藏书日记》《聂鲁达诗文集》《偷生》《刘荣恩诗集》《黎锦熙?破垒集》等 (三)乐开书店蜗牛和lulu视频出现的书影 《古今图书集成96》《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戏剧集》《西游记》《封神榜》《儒林外史》《蔬菜切雕艺术》《巨人三传》《狂人日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血刺》《吾国教育病理》《褚时健?》《寻路中国》《喧嚣与骚动》《我城》《海德格尔与布洛赫曼通信集》《生命的跃生》《梵高手稿》《毒木圣经》《毛姆传》《水云在:英若诚传》《我可以咬一口吗》《小王子》《说谎》《带孩子旅行》《自然农法》《俺爹俺娘》《疑问集》《追忆似水年华》《救救水八仙》《云雀叫了一整天》《爱书的小狗》《陈映真小说选》…… 期待更多补充…… 三·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目击所能及之绘本书 (一)蔡皋图影片段 《一蔸雨水一蔸禾》《荒园狐精》《宝儿》《百鸟羽衣》《孟姜女》《花木兰》《晒龙袍的六月六》《月亮粑粑》《月亮走我也走》《桃花源的故事》《小房子的书》等 (二)熊亮图影片段 《寻暗集》《小石狮》《兔儿爷》《灶王爷》《悟空传》《二十四节气》《变形计》《饥饿艺术家》《月亮上的筵席》《和风一起散步》《梅雨怪》《大鸟的自行车房》《一园青菜成了精》《武松打虎》《我们要第一》《点点点》《屠龙族》《京剧》“我们的故事系列”,《游侠小木客》《湘州记》《管子·水地》等 (三)粲然图影片段 《小夜熊》《中国神怪》《米米遇见书》《腊八节》《莫里斯·桑达克的艺术世界》《骑鲸之旅》《中国的运河》《中国的街市》《物理大爆炸》《儿童太空大百科》《了不起的世界名人》《妹妹的大南瓜》《水下》《小白兔和苹果树》《我家是动物园》《你好安东医生》《海盗男孩》《给给和拿拿》《茶壶小弟的桌上奇遇》《柠檬不是红色的》《你6岁啦》《小小消防员》《蓝色时间》《哭了》《123!冠军动物》《我换了一颗牙》《圣诞前夜》《魔法公主》《在森林里》《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野兽国》《小黑鱼》《石头汤》《我有多爱你》《永远永远爱你》等 四·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目力所能及之图书 (一)书籍设计师宁成春视频图书 北三联御用书籍装帧设计师 《根》《傅山的世界》《人在欧洲》《纵情之痛》《一洗澡》《源氏物语》《书和人和我》《好文章:工农兵学哲学讲用选》《城记》《吴宓日记》《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章程》《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辛亥革命时期的期刊》《谍海求生记》《苏联当代小说选》《交城晨曦》《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桑戈尔诗选》《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论集》《莲池》《阿Q正传》《神枪镇恶魔》《拖拉机手》《砸碎铁锁举红旗》(宁成春设计的第一本书)《跨国公司剖析》《南昌起义资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神雕侠侣》《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锦灰堆》《古代的中国与日本》《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内幕》《自珍集》《柳如是别传》《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美源》《我的藏书票之旅》《中国纪行》《明式家具研究》《将门男女》…… (二)独立设计师何浩视频图书 《徐冰版画》《戴汉志的宝丽来照片》《六里屯》《感伤之旅》《堕落园》《苦命天子》…… (三)薄英(张充和学生) 《桃花鱼》《夜的华章》《鸟的精神》《靠近他们终将想通之处》《地平线的片段》《蛎鹬和珍珠色羽毛》《栖居》《植普兰飞蛾》《恒心之星》…… Ps: 范用 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 杉浦康平 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 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 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五·快时代阅读指南 目击耳听能及之书 (一)朱利伟视频段图书 《我讨厌女孩儿》《宇宙之?》《权力与影响力》《童年与社会》《美的曙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洛克菲勒自传》《少年读史记》《叫魂》《资治通鉴》《韩国语语法》《汉语语法的认知与功能探索》《中国心理学年鉴》《耶路撒冷三千年》《上帝掷骰子了吗》《图解时间简史》《人类简史》《巴黎圣母院》 更多图书详情可以浏览豆瓣《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 (二)小影视频段图书 《莎士比亚全集》《浪漫主义的根源》《巴黎评论系列集》《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孤独》《孤独的?》《战争的文化》《变量》《小说药丸》《奥威尔传》《轻舔丝绒》《西方政治传统》《漫长的告别》《猎魔人》《死神的遗言》《思维的形状》《天生幸存者》《铁浆》《》 作者系列:以赛亚·伯林,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威尔,赛博? 图书书系:新知文库…… 更多图书请看小隐up视频 (三)杨早视频段 《醉里挑灯看红楼》《繁花》《作家水手士兵间谍》《骆驼祥子》…… Ps: 图书书系:理想国M译丛 公众号:早茶夜读 请眼尖的书友尽情拍砖勘误补充,感谢《但是还有书籍》,期待第二季……

 2 ) 可改进空间还是挺大的

这类题材我是很喜欢,也很希望以后有更多。但这里要泼一泼冷水,要看清总的来说与一流纪录片是有明显差距,看完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导演对着力点有点把不准,该用力展现闪光点的地方一笔带过,尿点却随处可见。目前看完首集,我不知导演到底是在说书还是说人?我知道导演想展示这些书都是靠编辑的努力而面世,但焦点偏了,这样拍题目就要改为《但是还有编辑》😂

 3 ) 豆瓣9.2,这国产新片被吹爆,绝不仅仅因为胡歌

《奇葩说》辩手杨奇函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今天的你又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平心而论,敢于向自己发出这样的疑问,不是装X,而是一种底气。 大多数的我们,恐怕连这样自省的勇气都没有。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必不可少的生存工作之余,大都留给了娱乐消遣。 那到底,生活的本质,只剩下娱乐了吗? 最近新出的一部国产片,正在试图解决这个困扰——

但是还有书籍

导演:罗颖鸾/杨骊珠/王悦阳/郑苏杭/刘倩瑜/彭欣宇/林宸西 编剧:罗颖鸾 首播:2019-12-11(中国大陆) 集数:5 单集片长:30分钟

豆瓣评分9.2,接近7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B站出品,大家的“男神”胡歌担任配音。

截至目前,总播放量达578万,追剧人数达41.8万。 绝对称得上是纪录片中的“网红”。

但与通常纪录片中聚焦的宇宙、自然有所区别,这部纪录片所围绕的主人公,是「书籍」。 书籍,也是一种存在着的“生命体”。 书里所呈现的文字,通过作者的文思泉涌,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当文字汇编成册,经过「编辑」的整理、校正,「设计」的精心策划,借助各类渠道的宣传推广,最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书籍的命运,不仅掌握在写书人的手中,还离不开那些与书密切关联着的人们。

朱岳,豆瓣秃顶会会长。 白天是出版社文学主编,到了黑夜便化身为“野生作家”。

朱岳自画像

人到中年,生活艰难,脱发也成为了自然。 朱岳总是调侃自己的秃顶,但作为图书编辑的他,确实也常常为书籍而愁到头秃。 别人以为图书编辑的生活充满生机,殊不知,朱岳的日常过得死气沉沉。 进门打卡,刷刷豆瓣,看会儿稿,再看看邮箱。 正如他穿的T恤上印的四个大字,“精神恍惚”,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在朱岳看来,写小说是做上帝,做编辑是当杂役。 比起编书,他更立志于写小说,编辑这份工作不过只是为了糊口而已。 如此消极的日子,持续了十余年,直到一本书的出现—— 《寂寞的游戏》。 作者袁哲生,台湾作家,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另一位作家为黄国峻,代表作《留白》,32岁自缢身亡。)

袁哲生在39岁那年选择了轻生,而当时打开这本书的朱岳,正好也是39岁。

擅长以孩童般纯真的双眼,去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

书本的封页上,印着这样的一句话。 但似乎再怎么精美细致的推荐语,都无法吸引读者们的眼光。 袁哲生的名字,对于大陆读者而言,依然很是陌生。 为了能让更多人读到这样的好作品,朱岳想尽一切办法,向媒体、身边的人进行推荐。 由此还闹了一出绝交的笑话:有个铁哥们拒绝了他的推荐,生气的朱岳直接把人家拉黑了。

即便是遭人否定的意气用事,也无法阻挡朱岳作为读书人的那一股冲劲儿。 从《寂寞的游戏》开始,朱岳开始意识到,身为编辑存在的意义和前进的动力。 “编辑”这份原本只是用来糊口的工作,成为了一件正经的“事儿”。 不仅是处于边缘地带的华语文学需要推广,还有很多冉冉升起的“野生作家”,急需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业余作者的他们只能抽出空闲时间坚持写作,大部分的作品有些另类、边缘,尚不成熟。 但这些“野蛮生长”的文学新作,却也不断地在爆发着潜力,闪现光芒。

在文娱活动主宰了人们生活闲暇的大环境里,将晦涩却包含深意的文学作品推至人海中,对于所有像朱岳一样的图书编辑而言,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但不管有多难,发现好的文学作品,让这些好作品够融入商业大潮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是编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如果我发现一个《百年孤独》,那我觉得我做编辑这个职业,也值了。” 让书籍有所值,也能让人,有所值。

同样都是编辑,在中华书局埋头干了18年的俞国林,比朱岳可要“难”多了。

编辑这个行业,时间和质量是成正比的。 时间投入越长,可能质量越高。

作为“板凳一坐,一辈子冷”的古籍整理编辑,俞国林深信,“编辑一定要坐得住”。

慢工出细活,坐的时间够长,查阅的资料够多,同时更需要编辑们拥有一双“慧眼”。 俞国林经手的许多古籍,都是在大量的日常阅读中被挖掘的。 书中提及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注脚,都有可能成为这些古籍诞生的契机。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就是在偶然中,被发现的。 俞国林在阅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页郑天挺的日记。

作为西南联大的总务长,郑天挺的日记假若尚存在世,那对于西南联大历史的研究,必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俞国林立马联系了郑天挺先生的儿子。 幸运的是,先生的日记依然都保存完好,有好几十本呢。

但挡在俞国林面前的,还有一道难关。 毕竟是郑天挺的私人日记,其中涉及不少家庭隐私,家人对于公开日记内容仍有所保留。 为了说服郑天挺的后人,俞国林多次跑到天津,上门进行交涉劝说。 甚至还和郑先生的儿子郑克晟,成为了忘年交。 这一磨,便是13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俞国林终于获得了郑家人的许可,得以将郑天挺的日记整理出版。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他作为编辑的职责与使命了。 历经了长达一年枯燥、反复的整理和校对,《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终于赶在2018年出版了上下册。 图书编辑,一个在世人看来“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

在俞国林看来,并非那么地卑微与不堪。 如果说书籍是作者的结晶,那么对于编辑而言,同样也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晶。

呈现到了读者手上,应该是承载了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的文化享受。 “他们读的舒服,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在书籍到达编辑手中之前,还有一道较为特殊的关卡——文学翻译。 当海外优秀文学作品进入国内阅读市场时,为了让好作品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进行本土化翻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北大西葡语系系主任范晔,除了教书先生的身份,还是一名拉美文学翻译。

他所翻译过的作品中,最为惊动的,当属20世纪的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 所有的图书编辑,都渴望能够发掘一本《百年孤独》; 对于译者而言,最大的肯定,都不及翻译一本《百年孤独》来得隆重。 而范晔,还是《百年孤独》出版以来,首位正式授权的中文版译者。 但在一开始,范晔对于如此厚重的邀请,有过犹豫。

在正式授权之前,已经出现了多个盗版《百年孤独》的中译本。 范晔不免担心,会有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初恋情结”。 对于他自身而言,“这是一个学武之人和功夫大师过招的机会”,是一次难度重大的挑战和学习之旅。

通过对马尔克斯其他著作的阅读,以及对于西语原著的反复斟酌。

范晔的译文不仅传达了《百年孤独》所讲述的故事,并且也将行文流利的原著风格和精髓,以中文的语言艺术完美呈现。

《百年孤独》中译本发售之后,一度占据图书销售榜首位,成为出版业的现象级事件。

“让译书成为买书的借口”。 这句范晔自己创造的口号,真的实现了。

如果说译者的快乐,在于翻译出一本大众都喜爱的好书; 那么对于书籍设计者而言,通过设计传达出书籍文本的精髓,是专属于他们的快乐。 书中的文字固然是畅销、流行的根本,而精巧的书籍设计,势必为文字的传播锦上添花。 宁成春,55年,1500多本书,书籍设计师的一生都不断在为传达书本理念而努力着。 像是杨绛先生的《洗澡》,讲的是人的思想去“洗澡”。

宁成春便用炭笔在一个很粗的纸上画一个像有污垢一样的东西,来指代洗澡的过程。 新版的设计还采用了PVC的透明封皮,揭开之下是轧了一个凹凸的字样,像是能够洗净污垢的肥皂一般。

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过去,宁成春的工作便是手绘书封的图案和字体。 所有的一切设计,都要亲手绘制而成。 三联版《金庸作品》、《陈寅恪的最后20年》,等等都是宁成春的代表作品。

即便是最不起眼、时常被忽略的存在,历经50年风雨的宁成春,依然甘愿为书籍、为文字而默默无闻。 为传播文学经典而沉默于书本背后,坚持着这一件一生热爱的事情。

经过几大流程,书籍终于不辞万里地来到了读者的手中。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获得读者的欣赏。 进行书籍销售的书店老板们,责任重大。 为了把更多的好书带进群众的心里,来自上海的lulu和蜗牛,发起了“带着书本去旅行”的活动。

原本固定存在的书店,随着旅途的变化,成为了步履不停的移动书房。 有的时候会去到大城市里,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走进村落中。 在鲜少有读书习惯的农村道路上,lulu和路过的农妇攀谈着,聊起那些书本里有趣也有意义的人和事儿。 “书就希望它被看”,她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书籍不分高低贵贱,不分流派种类。 既然它们历经艰难来到了人间,就殷切地盼望着,能够被全世界所有的人所阅读、所拥抱。 书籍就是这样能够给所有人带来美好、幸福的存在。

而享受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同样也不分场合,没有任何空间的局限。 豆瓣相册《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就用图片记录着努力感受书籍幸福的人们。

创建这个相册的朱利伟,每天都会在拥挤的上下高峰地铁上,坚定不移地进行阅读。 有趣的是,她时不时能在地铁上发现同样坚持阅读着的小伙伴们。

面对这份迫切需要被鼓励的坚持,朱利伟在经过同意之下,用相机记录下了他们读书的那一瞬间。 在逐渐上传至豆瓣相册的过程中,这份坚持阅读的感动,也不断蔓延于冷漠的网络之间。

在手机垄断读书人精神的今天,在熙来攘往、拥挤不堪的地铁上读书,或许是最没有仪式感的阅读场景。 但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阅读都是柴米油盐,都是生活本身。

这是新京报给予这个相册“年度特别致敬阅读场景”的颁奖词。

这段颁奖词,又再度把我们拉回了一开始的困扰之中—— 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金钱、娱乐、速度。 这些关键词,一次又一次地击溃我们对于生活的向往,且又不断地麻痹着为了生存的我们拼命喘息的意志。 在《但是还是有书籍》五集的时间里,解剖了与书籍有关的五个不同的维度和方向。 有的他们,身负传播文学的使命感; 而更多的他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不断享受着书籍带来的快乐。

我不敢保证,所有的书本里,都有黄金屋和颜如玉。 但通过阅读书籍、拥抱知识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感,是其他物质无法给予的。 如果你对生活感到迷茫,对未来感到困惑,不如读读书吧。 读书没有门槛,也没有那么地难。 小说、日记,甚至绘本、图集,都在等着你去翻阅它们。 生活再苦再累,不管怎样,但是、还是有书籍啊。

*本文作者:阿呆

 4 ) 阅读教会我们独立思考的方式

午后迟夏的一杯热茶,胡歌温柔磁厚的声音,从书页声中传来的油墨纸气和知识思想。整个纪录片看下来实在是太舒服了。

绘本的力量其实不是要求孩子们征服一个王国或者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它的力量是它总是在微小的事物上面去呈现它的魔法。就像孩子们的心一样,像小草萌芽一样,只要孩子们的心灵被这样的事物润泽过,它真正的魔法才会产生,这样的魔法会支撑他们在最叛逆的时候,在心里有失败感的时候,在遇到孤单和死亡阴影的时候去支撑他们,去选择真正近乎心灵最光明事物的那一条路。”


当薄英的手指,摸过纸张。沙沙的触感袭来,橘红的色印,砰一声的瞬息,就像张充和有一枚印章刻下的“一生爱好是天然”,他会因为一朵花开而兴奋良久。

机器留在檀木上的钢印,缓慢抬起,一眼万年。

“印刷《桃花鱼》时,我只在纸上的一面印刷,并将其折叠。让这本书在视觉上显得干净并多了一种呼吸感,恰如桃花水母身体呼吸的样子。”

风格迥异,不仅形式大胆多变,材料也往往出人意料,在中国寻访古代书法碑刻的经历,让薄英对书籍的介质,形态和阅读的含义有了全新认知,他领悟到,古老的石头因刻在其上的碑文而被长久的凝视,那么木头,珍珠,陨石乃至世间的万物也都能被制作成书籍在更久远的岁月,在更广袤的空间被书写,被阅读,被领悟。

设计者的思想其实也不能全部表达,受限于出版社


最后一集快时代的阅读指南其实特别触动我,我其实也是个喜欢在地铁和公交上看书的人,因为总觉得与其耳畔喧嚣不如手上的油墨气息来的舒服惬意。小隐推荐的奥威尔让我有了下个月的书单,奇怪的是,无论去到哪个城市旅游,各式各样的书店一定是我的必经之地,很多时候是因为被外围的装修设计所吸引,但一旦走进去,最终都会陷入书籍的浩瀚魅力里无法自拔。。杨早和绿茶开办的阅读邻居读书会,在深入后的走读活动,走访那些小说故事里的场景,身临其境后,随着文字的流淌,目光也跟着流转,这吸引了我也想在我的城市开启这样的一场走读之旅,去看看你笔下的万千世界。

还有一处是谈到的自媒体阅读推荐其实是有一种强行灌入你的思维方式,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听他人的讲述之前首先应该注重的是自我的独立思考,千人千物,感知和思考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在深度思考后再去和他人交谈这才应该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在读书后去反思其实也是有点反人性的,毕竟我们在书中接受的也是作者的主观之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共读。

我们都是一颗颗渺小的星星,在阅读里寻找自己的世界,恰到好处时,你会发现另一颗星星.

这大概就是每个爱书人之间的心心相惜吧

 5 ) 书,就希望被人看。

我成立读书俱乐部,已经3年了。一开始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现在在知识星球。这三年一刻也没有停止读书,并且非常高兴找到这么多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和我一起读书。

2019年,为了更好的给粉丝输出,开始倒逼自己学习一些干货类书籍,做笔记,做思维导图,一口气做到10月份,才开始放松下来,读一读小说。

这一读,心里居然开始涌动起来,捧起小说的我,是那么的快乐。可能我这辈子一半的时间,都是躲在书里的吧,一想到这种安全舒适的感觉,就开始沉迷无法自拔。闻着书香都让我兴奋。

说到这,不得不提起最近这部超级火爆的B站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

B站出品,胡歌配音,讲述人和书籍之间的关系

豆瓣9.4分的高分,B站9.9分!

这个年代,依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啊。

一共五集,第一集是讲三个从事书籍相关工作的爱书人。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后浪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朱岳。

其实我在豆瓣上早就关注了朱岳,果然戏里戏外都一样,聪明绝顶没头发。

朱岳形容自己上班,就是枯燥的每天打卡,看书,看稿,然后一天就过去了。

感觉和我也挺像,每天不停的看电影,看书,写书评影评,推荐,日复一日。

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就是给上帝打杂的,因为作者是上帝,编辑是打杂。他的梦想,就是发现一部可以震惊世界的好书。

比如《百年孤独》这样的。

有一次,他真的发现了一本好书,台湾作家袁哲生《寂寞的游戏》,朱岳说这本书不输给任何一个西方文学大家。

可惜作者袁哲生39岁自杀了,否则可以撑起文学的江山。

朱岳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可以帮忙推广。

结果好朋友看都不看一眼,说这种书我不看,也不推。

然后朱岳直接把这个好朋友拉黑了。

其实我非常理解拉黑这个操作。所谓书,如果就只是消遣或者商业产品,那确实以销量为主。但是这个新媒体发达的年代,人们真的缺少娱乐吗?

一本看过就忘的书,和那些一闪而过的10秒小视频到底有什么区别?

毛姆在《刀锋》中曾经写过一句话,说一个作家呕心沥血几十年的作品,就被人放在床头随意翻动两下,实在是令人心疼。

而如今,人们连翻都不翻了,身为出版界的人,【看都不看一眼】,一点机会都不给。那么以后像《百年孤独》这种奇书,怕是再难有了。

这几年来,我读书的胃口越来越大,只能去找过去的那些古书,冷门书来读,有时候饥渴难耐,求一好书而不得。

这时候,想想还在替我们筛选好书的编辑,真希望他的理想快点实现,这样我这种书虫也有得读。

第二集,讲的是一对上海的80后夫妇,蜗牛和lulu,开了一家二手书旧书店。

两个人一直都很想去旅行,但是又放不下自己的书店,于是最后做了一个决定,开着车,拉着一车的书去旅游。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真的想不到还有比拉着一车精挑细选的书去旅游更浪漫的事了。

Lulu和蜗牛一边旅游,一边在各个城市的闹市区,把书摆出来,供人挑选,阅读。

他们说,并不是人们不爱读书了,很多人是有阅读诉求的,只是可能没有碰到把阅读欲望勾起来的一个契机点。

当阅读便捷的时候,人们就会过来读书。

他们不仅在城市里,也在没什么人乡村摆摊。对那些看上去都不怎么识字的人,他们也丝毫不嫌弃。哪怕是新书,也随便翻阅。

书,就希望被人看。

他们给农民量身推荐书籍,居然还卖出去好几本。

蜗牛和lulu的移动书摊,从上海出发,经江西、四川、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跨越11个省,

他们一边把好书推荐给全中国的人,一边完成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

茫茫人海,能够找到一个和自己梦想契合的灵魂伴侣,实现大部分人想做不敢做的事,实在是又幸运又伟大。

其实,像lulu和蜗牛这样的老板,只是尘世里平凡的角色,若不是这个纪录片,也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我们何尝不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然而到最后,各自都走上了自己的平凡之路。世界也许不会被读书人改变,但读书人可以改变自己。

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那么多和我一样爱好相同的人,真的感觉到无比的温馨。

人生,也许注定会失败

我们会感空虚无意义。这个时候你要把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也许你会失败,但你和目标之间这一点小小的希望,就是你活着的动力,就是你应该做的,也是只能做到的。

活在当下,别管人生的意义什么样,别管以后什么样,你现在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躲进书里,人生哪怕不堪,但所幸还有书籍。

 6 ) 还好,还有书籍 啊

最近刚好在重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洋洋洒洒,读下来,对整个文学史好像又有了一个皮毛的认识,打算过段时间再重读。现代的我们确实是幸运的,有那么多的先驱者,那么多的先贤引路。就像木心说的:“希腊,开始认识自己: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后新的觉醒:启蒙主义,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到浪漫主义,是个性解放:到现代,才能有个人主义。走到今天,太不容易。

还好,书籍流传下来了。还好,现在仍有书籍。

第一集,讲编辑的故事。第二集,讲古书。第三集,讲绘本世界。第四集,讲图书设计师。第五集,讲现在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却又彼此相辅相成。如果一本书是一棵树,那它们就是深埋土壤的根系。 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集编辑的故事。想起电影《天才捕手》,20世纪著名文学编辑铂金斯与托马斯 沃尔夫的往事,由文及人,还未见时,铂金斯拿到厚厚一踏的手稿,第一反应是:太多了。谁知在火车上一打开,眼睛乃至整个身心都移不开,到下车,回家路上,吃饭,睡前就没停过。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铂金斯更是觉得:这人是十足的疯子,却是个了不起的天才疯子。至此,托马斯 沃尔夫才拿到人生中第一笔稿费,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天才,望故乡》。而在之后两人共同长达9个月修改完成的《时间与河流》大获成功后,沃尔夫也在怀疑:自己能成功都是因为有铂金斯,是在他的引导下大幅删改。铂金斯却只是说:”编辑并没有让一本变得更好,也许只是让它们看起来不同罢了。”还有他写给沃尔夫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重要“。虽然后来的后来,两人决裂,天才早夭。

一书一世界。一本书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精神王国。正如一首诗里言:

一粒沙中见世界

一朵花中见天国

把无限存在你的手掌上

一刹那便是永恒

如果还有续集,真的希望能出一个系列讲诉编辑的故事。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版权编辑,组稿编辑,营销编辑,策划编辑。让大家能更多了解这个行业和一本书背后的故事。

 短评

五星预订!朱岳老师、百年孤独的译者、胡歌的配音,第一集我就开心坏了!!!

5分钟前
  • 嘹亮的小号
  • 力荐

“开一辆书车,走遍中国。”浪漫的过份了吧!!!

8分钟前
  • 代木白
  • 力荐

但是还有书籍作 者:米沃什 [波兰]但是书籍将会站在书架上,此乃真正的存在,书籍一下子出现,崭新,还有些湿润,像秋天栗子树下闪闪发亮的落果,受到触摸、爱抚,开始长时生存,尽管地平线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部落在远征途中,行星在运行。“我们永存,”书籍说,即使书页被撕扯,或者文字被呼啸的火焰舔光。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杨德友 译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米沃什

9分钟前
  • 景瑞工作室
  • 力荐

第一集打个5星不为过吧。

14分钟前
  • 河洛越河
  • 力荐

佩服像朱岳老师、俞国林老师这样的编辑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书籍才得以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还要感谢每一位用心的译者,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是了解各语种文学作品的媒介,第一期的几位都非常喜欢。

16分钟前
  • 虫虫
  • 力荐

第一期,后浪文学,中华书局,《百年孤独》译者范晔。

20分钟前
  • 吃饭坐小孩那桌
  • 力荐

选题超赞。去呈现书籍背后的挖掘者、翻译者、整理者,这种呈现本身,就在重塑大众对于书籍、对于读书的欣喜和敬畏。

2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一个纪录片,B站同时在看人数4000+,只能说胡歌牛逼!

27分钟前
  • 孤雁
  • 力荐

哔哩哔哩你倒是把购买链接放网页上呀 还可以给个哔哩哔哩礼品码在后浪打折 节目中重点出现的图书都可以获得折扣 啧啧 你们文艺人搞营销真是太不灵活惹

28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明星看书的没几个,出发点是好的,什么时候不用这些明星来代言和推广了,可能也就真做到读书细无声了。

33分钟前
  • 字母大大
  • 推荐

两句掉泪——我来是为了国王的葬礼。象寄门下临深履薄堂仓皇右使。第一句是为了那种热爱直接催生的强烈的目的性,学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第二句是为了那种使命感。深恨自己读书太少,不配称爱书人。

34分钟前
  • Yinanaa
  • 推荐

假如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干成,但看了两小时书,我就觉得这一天没有荒废

38分钟前
  • 哎呀
  • 力荐

第三集最后那段话说得太赞了:绘本的力量不是征服一个王国,不是造就一个成功的人,它总在微小的事物上呈现它的力量和魔法,就像小草萌芽一样。只要孩子的心灵被这样的事物润泽过,这样的魔法就会支撑着他们,在最叛逆的时候,在心里有失败感的时候,在遇到孤单和死亡阴影的时候,支撑着他们去选择近乎心灵的一面,选择最光明的那一条路,这是成人世界传递给孩子的最大的祝福。

40分钟前
  • 九四一方
  • 力荐

这是视频的胜利,也是书籍的胜利。

45分钟前
  • 仓廪一间
  • 力荐

坦白讲,这套片子从拍摄编导角度来讲谈不上什么水平,每一集好不好看有没有料主要取决于受访对象本身经历的深度或广度。第一集,10分;第二集,6分;第三集,8分;第四集,10分;第五集,6分。合起来,每一个参与做书(编辑、画师、设计师)的人的故事我都很喜欢,而绝大多数参与“传书”的人的故事我都觉得没劲,未必是故事本身没劲,而是编导没挖掘出味道。

4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生无可恋,幸好有书。唯有书能方便人大小解,小解为解惑,大解为解脱。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急解。如此功利浮躁的时代,阅读者心中自有一把火,那是昭路阅世指明灯。(中华书局那位干了18年的编辑,13年才编辑一本个人日记,瀚海编舟不过如此。后浪承包了我的很多专业书籍,最近又购入几本。范晔老师,本尊原来如此年轻,拜读其翻译的《百年孤独》真是享受。书店经营和旧书藏书者,一生的情怀吧。比如视频里照例是要放个购买链接或地址啥的。上海文庙那个书市,只有一家旧书店其他早就关了,现在很多手办店。面包车流浪买书那对夫妇是知识传教士。最后表白胡歌配音,润,很润。B站太让我感动。)

5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请列个书单,让我成为那万分之一哈哈~

52分钟前
  • 终日梦鱼🐟
  • 力荐

必须五星,第一位就是朱岳老师,然后是中华书局的这位,然后是范晔老师,最后是范晔老师桌上非常耀眼的霍加狓手办。书和手办都要去下单!

53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为了书籍,我推迟了死亡。

55分钟前
  • France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