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者2008

犯罪片韩国2008

主演:河正宇,金允石,徐英姬,金裕贞,郑仁基,朴孝朱

导演:罗泓轸

播放地址

 剧照

追击者2008 剧照 NO.1追击者2008 剧照 NO.2追击者2008 剧照 NO.3追击者2008 剧照 NO.4追击者2008 剧照 NO.5追击者2008 剧照 NO.6追击者2008 剧照 NO.13追击者2008 剧照 NO.14追击者2008 剧照 NO.15追击者2008 剧照 NO.16追击者2008 剧照 NO.17追击者2008 剧照 NO.18追击者2008 剧照 NO.19追击者200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0 22:59

详细剧情

深夜的首尔街头,出租车上频频被插上写有电话的应召女郎的卡片。前刑警忠浩(金允石 Yun-seok Kim 饰)手下就有着一批应召女郎,表面粗暴野蛮的他,对姐妹们貌似毫不讲理。最近忠浩手下的姐妹频频发生失踪事件,他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她们拐卖。暴跳如雷的他猛翻登记簿寻找蛛丝 马迹,最后确定了一个嫌疑电话尾数为4885。正好这个电话这时呼入需要应召女郎。忠浩让美珍(徐英姬 Yeong-hie Seo 饰)前去。   正在家里发烧卧床的美珍想拒绝,无奈拗不过忠浩,留下七岁女儿在家后还是出门了。忠浩让她记住对方的地址并且用短信告诉他,叮嘱她别搞砸。忠浩亦同时尾随而去,想揪出这个拐卖贩子。美珍跟着4885池英民(河正宇 Jung-woo Ha 饰)进入房间时发觉一切已经太迟,在这个毫无信号的地方,池英民要将她残忍杀害……   失去美珍联系的忠浩开始四处寻找,偶遇到池英民后...

 长篇影评

 1 ) 痛心疾首又让人揪心

惊悚犯罪重口片,根据轰动韩国历代最残忍的杀人魔柳永哲真实个案改编,主人公英民和为了拯救一个女人追击他的唯一一名追击者忠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希望比绝望更令人感到寒冷!

看完后非常令人难忘!又一部片子讽刺警察,杀人回忆也是这么讽刺的。之前看小姐里河正宇演公爵,这部应该是他比较早的作品了。一部让人痛心疾首的影片,痛恨无能腐朽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反而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

本以为美珍会得救,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变态杀手。影片看到最后还是很揪心的,就差一点啊,尤其是小卖部老板娘,看着真着急。血腥暴力场面很多,气氛渲染好。

 2 ) 希望比绝望更寒冷

老实说,多少有些被韩国人的这部《追击者》震到了。
起先是把海报上的人误当成了崔岷植才买来的,发现弄错了之后还后悔不迭来着,完全没想到竟然好到这个程度。

据说,这部电影源起于:一个叫做罗宏镇的韩国人,某个夜晚,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街,偶然间看到一位步行女子,忽然想到:若是这位女子凭空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没有任何目击者,那该如何寻找到她呢?就是这样一个偶发的想法,促使他后来导演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追击者》。
所谓“处女作”哦,但却绝对手段老辣,画面凌厉紧迫、节奏感出类拔萃。那倒也罢了,一部以连环杀人犯为题材的电影,貌似做到那样并不难。好莱坞可以,香港也可以,也就我们大陆的电影人常常做不到而已。《追击者》真正玩得巧妙的地方在于,完全的反类型化,不按常理出牌,毫无悬念地开场不久就亮出凶手身份,但却在后来的推进中不断出现出人意料的起伏,不断给你希望,然后又不断浇灭你的希望,就这样把你推往一个明知结局却无力避免的绝望境地。影片高潮那段,发生在小卖部里的情节,怕是足以让所有观影者,崩溃。

近百年前的某个夜晚,北京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里,据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场对话:
一个人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另一个人则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前一个人被后一个人说服了。所以他后来写了一篇叫做《狂人日记》的小说,开始了自己的“呐喊”生涯。这个“呐喊”的人,后来倒是被“钦定”为上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了,只是,百年之后再来看那场对话,他当时是否该“呐喊”,却似乎仍然是一个疑问。
因为,他的“呐喊”貌似是真的惊醒了一些人的,可是,铁屋子似乎至今仍然还没有被“破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当时的想法是,“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可是,“所谓可有”,如果被证明,结果到底还是没有,那么,何如当时就不要“呐喊”?要知道,绝望固然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在绝望的时候给人希望,然后终究还是绝望,那绝对是更大的痛苦,委实是对不住那些从熟睡中被惊醒的人的。
《追击者》的手段和效果,某种程度上说,大致也就类似于那个伟大作家如此那般的“呐喊”。

事实上,一度飞速崛起的韩国电影,近年来已经走出了曾经的神话,滥作迭出,难免让人疑心:或者是毕竟根底浅、情怀低的缘故,已无东山再起的能力。可是,这部《追击者》的出现,却多少证明,韩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到底不可低估。
或曰:我们的大陆电影,何时才能这样持续不断哪怕是隔三岔五也好地拍出如此高水准的影片呢?这个疑问,就跟中国的球迷们常常发出的“国足何时才能不恐韩”的浩叹,貌似是一样一样的。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百年前那场对话中所谓的“铁屋子”真的“破毁”的时候。或者如村上春树前不久在耶路撒冷的演说里所说,大家都愿意站到“蛋”这一边、而不是体制那一边的时候。问题只是在于,那个“铁屋子”,真的有“破毁”的可能么?如何才能“破毁”呢?有多少人愿意站到“蛋”这一边、而不是体制那一边呢?

 3 ) 请别在文明的世界里面谈其他

  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它是文明的,秩序的,大家的,即使你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变态杀人狂,你也不会孤独,你大可以找一间偏远的无人的住宅,或者有人,将他杀掉就可以了,然后叫一个应召女郎过来,干她,然后杀死她,或者直接杀死她。
  你要放心,警察法院检察院绝对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生,他们只是秩序的管理者,他们甚至会帮你阻止那些想要为死去的人报仇的人。这个世界早就没有快意恩仇了,这是一个文明的世界,公权考虑的不是公平,而是管理,怎样方便管理就有怎样的法律。如果你只想杀个把人,那么你杀完人去自首吧,自首会让你逃脱死亡的报复,为什么要有自首这样的规定?仿佛自首可以让那个死去的人复生成为一个植物人一样。只因为这是一种管理上的鼓励,唯一的好处是免除了警察日夜追捕你的辛劳。
  杀人者偿命的江湖已经过去了,再也没有人鼓励你孤独的苦练十年武功去割下仇人的头颅,即便仇人亲口对你描述了如何杀死你的父亲,你还需要证据,需要与大量的公共机构打交道,然后还要需要期盼他即便进去了,也不要有重大立功表现,如果他靠什么自首,揭发获得了减刑,几十年后,他就用这几十年的时光换取了你父亲的性命。
  你要知道,国家并不憎恨杀人,不然便没有如此多的战斗英雄,即便在最最文明民主的美利坚,国家也不吝啬于不经审判就点杀一个拉登。国家只是憎恨秩序的破坏者,这就是为什么连环杀人犯在通缉令上的排名总是比杀人犯更高,或者恋童癖也会排到杀人犯前面,或者就像《追击者》里一样,往市长脸上扔一泡屎的事件会比连环杀人更引人注目。
  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大家努力维系的并不是正义,某些地方,讲究的是档的利益,有些国家,讲究的是法的完整,有些地方,讲究的是胖子的尊严,终归起来,努力的方向都是更加有效的维护文明世界的秩序。当然,努力程度的不一样,使得必然有一些看上去比另一些文明许多。
   《追击者》里美珍是幸运的,在公权失效的时候,至少有一个人拼命的想要拯救她,至少有一个人在一瞬间会举起榔头为她报仇,但是没有超人会带着面罩去杀掉那个从法院里面谈笑风生走出来的辛普森。可惜那个榔头始终没有敲下去,因为从进入文明社会开始,公权便已经代位了我们报仇的权力。
  在追击者的结尾,代表着公权和文明的市长面对孤身抓获连环杀人犯的鸡头忠浩落荒而逃,多么讽刺,只因为忠浩也是一个赤裸裸的秩序反叛者,甚至在明知道池映民是罪犯的时候,公权却做出了释放池映民并逮捕唯一一个池映民的追击者忠浩的决定。美珍带着希望和残破的头颅逃回社会时,又被文明社会无情的放到了池映民的锤下。
  当满身伤痕的忠浩来到医院握住美珍遗孤的手时,窗外万家灯火。这是一个文明的井然有序的世界,它用漠然森严的秩序告诉大家,请不要在文明世界里面谈论正义,孤独或者其他。

 4 ) 无能的人

■入评理由:上半年最好的韩国片,没有之一。

■片名:《追击者》

■导演:罗宏镇

■上映日期:2008年2月14日(韩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一部打破常规,反高潮、反类型的惊悚犯罪题材影片,充满意外,黑色到底。

过去一年,中国观众对韩片的关注度陷入一个低谷,就如同这个国度再也不会出现令人拍手叫绝的好片——即便有,也不会那么快到来。讲述变态连环杀手的《追击者》,类型题材也不算罕见,有点跟经典叫劲的意思。一大堆不可能的前提条件下,它有如初生牛犊,硬生生地创造了票房奇迹。仅凭这点,影片就值得书写一笔。

推荐给不下十位朋友观赏,无论男女,入门或高级,清一色的叫好反映。评价词语基本围绕着“紧张抓人”、“刺激火爆”、“节奏感不错”几类,《追击者》的优点正在于此。影片的门槛很低,当作一般惊悚片观看也不为过,享受追捕凶手的快感更是一番乐趣。如此一来,观众也早早落入圈套。故事的核心是“追击”,但完成这一行为的不是英明警察,也不是什么见义勇为的壮士,他不过是个被手下应召女郎形容为“人渣”的家伙。至于凶手一方,一张小白脸平平无奇,不带多余表情,智商也称不上高,使用榔头等钝器下手还会出岔子。不难看出,这样的人物设定有别于多数香港和好莱坞的类型片,与《七宗罪》、《十二宫》、《杀人回忆》作比较,更能清晰地发现《追击者》的独特魅力。

既然可以没有凶手,那干脆让凶手早早现身。既然高智商罪犯作案能够天衣无缝,那干脆让警方做事错漏百出。既然原本可以家喻户晓、传达历史感,那干脆一反方向、直刺现实。《追击者》不按常人设想的故事由此展开,“人渣”发现手下的女郎接连失踪,认定有家伙在搞鬼,决定教训他们一番。刚过半小时,他就跟凶手打过照面,开始了第一轮的追击。过早的相遇、过早的制服,完全的不合常理。很快,败事的警方出现了,具体到一个警员、大到整个系统,集体无能。他们忙于解决市长遭泼粪的闹剧,两起突发事件放一起,问题就来了。总之 12小时没有证据,不能转移公众视线,“没脑子”的警方居然放走了凶手。

到这里,电影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害死美珍的不是单纯的小白脸凶手,更不是漠不关心的“人渣”,一切都是警方的无能所害。无能不仅是无所作为,规矩繁多、制度缺陷甚至那名跟踪嫌犯到便利店门口的女警察都是无能的一部分。无能的范围可以延伸到小白脸被捅出性无能的事实,良心发现的“人渣”没能挽救弱女子性命的悔恨,甚至还有观众目睹血淋淋的暴力宣泄却无可奈何。总而言之,一个无能社会下发生的人间惨剧。

《追击者》略去凶手如何走上歧途,略去“人渣”为何离开警队从事皮条客生意,略去受害人美珍与女儿之前的生活状况。叙事的省略将故事压缩在一天之内,形成强大的剧情吸引力,令观众没有多余的喘息时间。与之相对应,影片加入了“人渣”与小女孩的情感连心,对凶手的过去和丑恶情趣也稍加表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

严格说来,《追击者》的编剧漏洞不少,然而现实就充满众多荒谬的错误,也不能苛求电影做到零缺点。总有不可见的原因促使剧情走向编导所安排好的方向,《追击者》选择了常见的洗涤灵魂的雨夜。雨夜在变态连环杀手题材的影片里有着特殊意义,倒不是纯粹增加神秘感,而是凶手喜欢挑选雨夜出没,有莫名的快感。出乎意料的是,影片选择室内场景作为最后的清算地点,从而降低任何夸张表现的可能(比如被雨水冲刷的面孔),还给了凶手反扑的机会。只是走到这一步,结果不再重要。那记没有砸下的榔头,连带无声的嘶喊抗议,落在了观众心头。

最黑的夜,暗淡的光。

跟许多人的事后观点一样,我当然认为《追击者》可以做得更好,例如结尾,不论砸下榔头还是撞见市长可以都收得再紧凑有力一些。但就现在呈现的精彩程度,影片也足够交差了,这只是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1971355&pgn=B&ppn=9

=======================背景篇=========================

韩片在低迷中迎来2008年,未料到四月为止,整体走势图上却不乏亮点。对比2007年,先后有两部片子创造了佳绩,迈过400万观影人次的大关。这其中,《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间》多少沾了点奥运年的光,励志的女子手球题材鼓舞人心,正对韩国人的口味。相较之下,作为黑马的《追击者》能够口碑相传,显得难能可贵。低成本的它克服了许多不利因素:如档期不利,二月到三月并非热门档期;"18禁"的分级不可避免造成观众群的流失;主创人员名气一般,导致事先没多少人对它寄以厚望,毕竟泡沫时期被埋没的韩片数量众多。
  
《追击者》的故事能让人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杀人回忆》,同样是讲述连环杀人题材,同样根据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改编,甚至它们的票房数字也是相近。但不同于《杀人回忆》没有抓获凶手、托言于历史时代之咎的非典型结局,《追击者》的凶手早早现身甚至毫无悔意。这位名叫池英民的男子是以2004年伏罪归案的柳永哲为人物原型,他犯下的滔天大罪在韩国国内轰动一时。由于自小家境不济导致心理扭曲,劣迹斑斑的他在杀害20人后被逮捕。最后一宗命案正是牵涉到他仇恨的按摩女,而举报他的人正是按摩店老板。
  
肢解毁尸、纵火灭迹,柳永哲可以说是罪不可赦,但他居然扬言如果不获死刑(此人患有精神障碍的病症记录),将杀满100人,求死之心令人不寒而栗。这起案件引发了激烈广泛的讨论,但内容大多是对他的鞭挞。《追击者》借用了事件躯壳又舍弃了闲杂枝节,凶手就是凶手,没有任何多余的补白空间。导演说,不管是以何种意图,谋杀都是不可原谅。
  
如果高度渲染血腥暴力,追求耸人听闻效果,那柳永哲事件会是韩国版的《羔羊医生》,要往主题深度上挖掘,早有《复仇在我》以及《杀人回忆》的珠玉在前。即便如此,《追击者》依然取得了不俗成功,甚至翻拍版权在第一时间就被好莱坞买下。有人会说早有多部韩片剧本在美国人手上,但附诸实践的却寥寥无几。华纳兄弟的100万美元不是打水漂,《追击者》在剧本上的成功恰恰证明依然有韩片能摆脱画地为牢的悲哀。
  
影片将重心放在人物塑造上,突出新意。凶手毫无悔意地供认杀人,警察故作姿态又无所作为,最后一个受害人的生死被置之度外。惟独按摩店老板严忠浩接过了任务,为了她的生还展开追击。为了更接近的传统警匪模式,忠浩的人物背景被设置成当过刑警,看起来是不偏不倚,填补了必要的正义感。但作为实用主义者,他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找回作为获利工具的按摩女。忠浩不是传统的平民英雄,追击行为牵涉到他的利益。这就平衡了角色设置的偏差,没有把价值天平倾斜向追逐中的任何一方。
  
整体上《追击者》的故事仍然可以划为警匪类型片,但它打破了交代来龙去脉的传统模式,将时间凝集在了惊心动魄的夜晚,贯穿全程的是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一场充满悬念、没有终点的追逐,不可或缺的天降大雨,你追我跑的巷道追逐,《追击者》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带来峰回路转的效果。这个故事里消除了警察的影响,无意中透露这样一种信息,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现代社会,普通人寄希望于警察保护他们的安危实在希望无多。然而忠浩的寻找更多时候是一种责问,有谁真正关心没些没有地位的底层受害者。
  
一旦这里泄露作为点睛之笔的结局,很多人一定会记恨我,同样关键情节也是提得越少越好。在今天,如何看待一起连环杀人案,《追击者》会提供给你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说《杀人回忆》是在类型片的天地中拓出新境,那《追击者》就是一次成功的突变。片中没有弗洛伊德学说或者社会转型的时代疼痛,有的只是从头到尾的惊心动魄。
  
低预算的《追击者》取得了空前成功,加上翻拍报酬制片方可是赚了一笔。不过更开心的还有河正宇,他踏上了成为票房号召力演员的道路——即便他出任的是一个反面角色。《追击者》对于河正宇的意义如同曹承佑在《马拉松》上取得的成功。斯科西斯称他具有成为马特·达蒙或迪卡普里奥的潜质,美言里是有客套成分,但他的未来真不可小视。

 5 ) 一个皮条客告诉我们的现实

我不是为什么人正名而写这些,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虽然我的一个朋友一再坚持,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也有绝对的好人,但我告诉她,没有,任何人都有善恶两面,无论你接不接受这个事实。

不用我浪费口舌,现实告诉你。

代表正义的警察、检察官总不能是坏的吧?当12名被害人接连惨死,他们在干嘛?一次又一次的因为证据不足,释放杀人恶魔。他们对待生命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有时杀了他们比杀了凶手还大快人心。

和蔼可亲的杂货店大妈总不会害人吧?一个愚蠢至极的女人,把生命的安全教给了最不该教给的人,幼稚的相信那个拿着榔头的人能为她撑起保护伞。这样一个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钞票的女人,就是她,把拼尽全命逃脱魔掌的美珍,拱手交给了杀人恶魔,两个女人最终血溅四壁。

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政客,他是什么,简直就是个笑话。一边是连环杀人案未破,一边又是政客被粪便袭击,多么可笑。但更加可笑的是影片最后,政客恐惧皮条客甩他粪便而猖狂逃窜,那时的皮条客被政客衬托得无比光辉。

这个时候,社会的现实让你捶胸顿足的痛恨。无奈。

皮条客,在这里是一个尊称,他叫忠浩,曾经的警察。

他为了找出真相,可以和警队争执、摩擦,甚至动手;他为了按摩院一个个失踪姑娘的生命,可以没日没夜的追寻;他为了将那个因为阳痿而残害无数少女的凶手绳之以法,可以不要命的与凶手搏斗。

这个时候,忠浩一个人的光芒试图拼尽全力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还有美珍留下的孩子那孤苦无助的心灵。

这一切,善与恶,竟在不言中。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6 ) 原来批判社会就要把观众当成猪来耍

这个片的剧情有扯淡呢?我复述一下结尾部分的剧情你就知道了:

警方放走凶手后,安排警察盯梢,警察盯梢的人就在10米后,犯人完全没有发觉。随后凶手进入小卖部,花了大约10分钟,杀了两个人还分尸,闹出很大动静,此时警察就在20米外等着。满身是血的犯人,拿着死者的手和头离开,返回几百米外的住处,整个过程中盯梢的警察没有任何行动,然后丢失了犯人的踪迹。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市区发生分尸案,路上没有任何目击者,警察也没有在附近查访寻找

我始终在等剧情反转,揭露盯梢的警察是犯人同伙,然而并没有。

我的天,导演,你要不要脸啊?表现警察愚蠢是靠这样完全不顾物理规律来表现的吗?你直接不安排警察盯梢不就得了么?现在这样已经根本不是什么牵强了,角色想出现就出现,想消失就消失,想看见就看见,想看不见就看不见,这不是把观众当猴耍?

我估计有人会说这片子是有现实原型的,犯人也确实逃脱过,麻烦您搜一下实际的案件资料,看看到底是怎么个过程,有没有象这片一样扯淡。要照这么说,抗战也是真实存在的啊,那我写一段情节,800里外一枪打死鬼子,行不行?

片子里的人蠢没问题,犯错没问题,但是这个蠢一定要有所指,故事一定要有整体性,而不是“啊这个情节连不上了,让角色智商暂时下线好了”。编剧完全不动脑子,只图省事,出场人物和警方的智商上窜下跳。前一分钟警察还拥有正常人类的智力,按常理办案,下一秒突然就因为不会脱裤子被尿憋死。看片的时候我大脑飞速运转,脑海中不断闪过看过的抗日神剧的剧情,然而始终找不出哪个片子的剧情比这片更蠢。

豆瓣的影评也是一样,所有人光说影射,就没一个人愿意提剧本的逻辑问题。说实话这种牵强的剧情手法用一次两次都可以成为一个电影抹不掉的污点,用几十次那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

啊,西巴啦,真是差点给这片气死。

 短评

世界如此荒唐……

3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我是王大锤,万万没想到最终我还是把那个女人杀了……故意让人捉急啊,懂了手法后就故意不着急,抻着看,反正可以看小河的高潮演技,他笑着说“我没卖他们,我把他们杀了啊”真是太…原来他和老金当时就交过手了。节奏太拿人,一波多折不留任何希望比杀人回忆节奏还快(视角不同)觉得没必要跟宗教扯上

5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让人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影片。影片让我双手紧握,心跳加速。痛恨整个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的无能与腐朽。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却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在追击者与犯罪者之间的多次交手之间,警察一次次的误事。本来以为追击者会救了美珍,可是,迟了一步,然而这才更现实,让人更心痛。

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设定其实很简单,但故事走向出人意料。剧本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直接把现实的各种平庸和愚蠢提炼成了大块绝望的黑色。困兽犹斗金允石,平静嗜血河正宇。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为了塑造孤单英雄的形象,而犯下犯罪片大忌——猪队友使用过度。这招真应该明文禁用的,对观众是一种伤害。

10分钟前
  • 小水
  • 还行

疯子和变态不可怕,人群之中毕竟是个别。低效率不作为的制度才可怕,因为它关系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15分钟前
  • 一小片蓝
  • 力荐

大屏幕的观感实在是过于刺激了,拳拳到肉,次次见血,几乎有生理不适感。铁钩、锤子、凿子,用工具残忍杀人,让人感觉到无边的绝望。更加绝望的是,看似逃生口就在眼前,却又重回魔窟。政府无力,警界内斗,最终靠恶民自己解决问题。而这不就是生活最残忍的真实么?慎看,内伤。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开头处理得太好了不是么,拐来拐去,一场雨干干净净,却…… 很简洁有米有。技术扎实,摄影和剪辑赞,处女作诶这品质。追逐戏。大叔和小女孩的戏。批判现实和故事结合得自然,而且直指体制(导演是有多讨厌韩国警察啊)。人渣。猪头(杰伦在日本拍完AV又跑来韩国演电影戏路真宽啊哈哈)。

20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非常好,警察无能到了一定程度,方圆走路5分钟的范围,很小了,怎么都查得到;既然知道放的人有问题,不能多派点人手跟着啊?何况凶手还是回家,不能蹲点啊?还有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碰到了什么事被打昏了?

23分钟前
  • yuanhan
  • 推荐

欲扬先抑,人渣最后变英雄,比黄海痛心,比杀人回忆亢奋。韩国这种电影最终都表达了一个主题:警察真是无能到牛逼。

25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不怕变态的杀手,就怕猪一样的小卖店老板娘。

29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杀人回忆之后,很让人难忘的韩国犯罪片

32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打死他!!打死他!!打啊!!打死他!!!!!!

35分钟前
  • 桃色饕餮
  • 力荐

被小卖部大妈气死了。。。另外,最近看了日本和韩国讽刺天朝的犯罪片,我国何时才能出现

37分钟前
  • 偏时差
  • 力荐

讲的就是一个没有性能力的压抑青年为发泄性欲接连不断的用锤子和凿子代替阳具凿进女人体内的故事 警察什么的都是陪衬

4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关键是人家的处女作啊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太拖了,要不然很好。另外,那女警察纯打酱油的?

48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十三条人命,比不上市长脸上一泡屎

51分钟前
  • null
  • 力荐

情节不拖泥带水

52分钟前
  • Frankel
  • 力荐

活在一种毫无保障的秩序缺失的世界,毫无安全感可言,警察的办事程序与对案件追查的不置可否令人震惊,是什么让变态杀手嘴角永远泛着镇定的微笑?是整个社会的冷漠。冷漠是源于怯懦与认知错误,他们不知道他们放弃去保护的,其实是自己本身以及身边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人。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一切让你知道是真的,血淋淋和杀手不可怕,是因为它是真的才可怕。它以前发生过,现在发生着,将来也不可杜绝。与之相比,《死神的精度》变得温吞而无力。

56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