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杀手

动作片美国,墨西哥,中国香港2015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乔什·布洛林,维克多·加博,乔·博恩瑟,丹尼尔·卡卢亚,杰弗里·多诺万,劳尔·特鲁希洛,胡里奥·赛迪罗,汉克·罗杰森,马克斯米利亚诺·赫尔南德斯,艾伦·D·柏温,迪兰·科宁,马修·佩奇,约翰·彼得·贝尔纳多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播放地址

 剧照

边境杀手 剧照 NO.1边境杀手 剧照 NO.2边境杀手 剧照 NO.3边境杀手 剧照 NO.4边境杀手 剧照 NO.5边境杀手 剧照 NO.6边境杀手 剧照 NO.13边境杀手 剧照 NO.14边境杀手 剧照 NO.15边境杀手 剧照 NO.16边境杀手 剧照 NO.17边境杀手 剧照 NO.18边境杀手 剧照 NO.19边境杀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20

详细剧情

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有一块灰色地带,那里是毒贩和杀手们的天堂,他们在此交易火并,完全视法律为无物。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心里怀揣着惩奸除恶的正义理想,她来到此地,加入了联邦政府特种部队,成为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部下。   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是曾经卧底在毒枭身边的前任特工,马特找到了他,希望经验丰富的他能够成为行动小组的战略顾问,然而亲历过地狱的亚历桑德罗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他的所作所为时常刺激着凯特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随着调查的深入,死亡的气息笼罩着行动组内的每一个人,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凯特的三观开始发生动摇。

 长篇影评

 1 ) 边境杀手:黑社会以和为贵

有一个朋友,上海人,有次她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那天她独自一人走在一条小街上,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丢了,忘记她说的是手机还是钱包,赶紧前后看看,因为是小街道嘛人比较少,于是认定是刚才从身边走过的一位新疆人干的,便迅速上前扭住了他,并报警。警察接警赶到后,一看是钱包手机这等小事,又不在那名新疆人的身上,就像懒政,劝这姐妹算了,说先回家等吧,等警察找到了会打电话通知云云,明星敷衍不想干事的稀泥派头。不过警察叔叔这等哄小孩子的话,一般人都会很无奈然后听话回家了,不过我朋友是个很认真的人,更是看不惯警察的不作为,加上认定了就是这名新疆人,一时不肯甘休。急了时就飚了几句上海话,警察叔叔一看是土著啊,发现遇上硬茬不好打发,那就带警局吧。到了警局,警察跟新疆人讲,你是那谁的人吧,然后一个电话过去,又问清楚了朋友丢的物品的颜色型号啥的,再然后过了不到半小时,丢失的物品就神奇地原封不动地被送了上来。

其实,朋友讲丢东西本来也没啥,自己都觉得不大可能要回来了,不过当她看到警察糊弄人的意思,并且有严重的地域歧视时,才变得越来越较真的,没想到这一较真还真把物品较回来了,顺便还见证了奇迹发生的全过程,一个电话而已就轻松搞掂,这办案的效率让人啧啧称奇,这才是让人真正吃惊之处。在等钱包的过程中,与警察叔叔闲聊,加上之后的思考,总结发现警察与当地的贼头是相互相生的。

有小偷,警察才有政绩可以抓;而有警察,小偷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做稳固生意。对于大上海一个方圆几公里的辖区来说,其上日夜活跃着数十万人并不罕见,那么这些人之中就必须分为少数富人与多数平民以及部分穷人,有挣钱者也会有寄生者,还会有各种职业,其中乞丐和小偷就是不可或缺的两种职业。数千年来,只从人类有了社会之后,小偷、乞丐、妓女这些职业就从来没有消失过,虽经一时打压,一旦放松机会顽固地复活起来。无论对他们有多讨厌,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就像永远灭不完的老鼠一样,不让公开存在就会转入地下。西方社会甘于接受这一事实,于是将妓女合法化,统一管理起来,乞丐也可以自由活动,只做消极性的防御性管理。而天朝是社会主义,号称社会制度现金,不存在黄赌毒,于是对于这些肮脏的职业,不停打击,采取的是主动治理模式,然后通过新闻联播告诉大家社会有多么的和谐多么的美好,警察叔叔完成了多少多少任务,抓获了多少多少不法分子。反正总是好的,也不想想为啥任务总是有,为啥总是抓不完?实际上,还是警察叔叔自己最清楚,上海的这名警察就很明白,知道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小偷不可禁绝,抓了这个总会新来一个,反正这一社区之上,配置的警力就那么几条枪,无论怎么抓都抓不干净的,抓不胜抓,怎么办?智慧的警察就无师自通地与贼首建成了一个松散的生态联盟关系。在这个地盘上,我默许你的存在,但你得保证不要给我捅大篓子,而且关键时期你得收手,让我的活好干一点,对上可以交差,然后呢这个共同的地盘如果有入侵者,来了其他小偷,那么你可以举报给我,做我的线人,我可以狠抓狠打,忙你清除竞争对上。这样,一个攻守联盟就和谐地成立了,只是我朋友遇到的恰好是一个新疆帮而已,其他辖区的可能是东北帮,也可能是河南帮,或者云南帮等等。对于警察来说,这是成本最低的治理方式,因为有什么事,我只要给贼首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了,贼首帮自己把辖区里的秩序管理了起来,一年下来基本能够保证整个地区最低化的和平与安宁。这种治理方式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从经济学上看却是最符合博弈论,因为天下无贼的理想社会毕竟不存在,即最优选择不可行,那么只能在综合考量之下进行次优选择,博弈的结果就是警察与小偷都收益,社会也享受整体的安宁,多方受益的情况下,牺牲保持在最小程度之下,那些被小偷瞄上的倒霉蛋就只好怪自己太粗心大意了。从管理学的角度,这也是最节省人力资源最节省税收资源的理想管理模式,而且充满了人性化。在这种方式下,警察只需要看守住贼首就可以,凡事就一个电话,连出警的汽油钱都省了,而且在想要大政绩时,还可以牺牲掉贼首,当做自己的垫脚石。如果没有这个匪帮,那么就凭区区几杆枪,压根就无法看守住整个社区的人,没有贼帮,你也压根无法分辨究竟有多少贼,究竟谁才是新来的小偷,而抓了一个下一个是谁更是不知道,也不知道小偷们什么时候是好人什么是会犯案。

警察与匪帮的生态联盟下,甚至警察会帮助匪徒,最终的结果又是为了达到警察想要的效果。我们常人很难理解这种警匪勾结,也很难接受,觉得很黑,是腐败的一种形式。很黑吧?是很黑,但追求的效果却是和,以和为贵,而且有效。黑社会以和为贵,加上书名号的话,就是《黑社会·以和为贵》,杜琪峰执导的热血黑帮片。它讲诉的故事就是我大陆与香港黑帮之间如何勾连如何用最低成本治理香港平民社会的狗血故事,看完老杜的故事,才发现黑社会不是最黑的,最黑的是幕后的我朝政府。

嗯,扯了那么多,从我所知道的现实,到杜琪峰的《黑社会·以和为贵》,都是在为《边境杀手》做铺垫。尤其是《黑社会·以和为贵》,它讲诉的是香港黑社会内部争权夺利,以及天朝与香港黑社会之间的干涉与交易。因为香港实习半自主的资本主义管理模式,大陆不能手脚直插进去管理,但香港又源源不断向大陆输送毒品、淫秽品等,这让大陆很头疼。如何与这些贩黑成员打交道,如何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老杜尽力挖掘的故事。于是,他用以尤勇为代表的大陆官员对以古天乐为代表的香港黑社会新势力的暗中相助,就是这种红与黑的勾连与角力。

而《边境杀手》,讲的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它从美国的角度,来自墨西哥的毒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让美国警察烦不胜烦,只在美国境内抓又抓不完。然后限于国际法的障碍,美国执法者又不能到墨西哥本土上去执法。怎么办?于是,警方扶持自己大致能看得住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去铲除罪大恶极者,以求最终治理结果的达成,就成为了他们执法过程中的缺少最优选择的次优选择。于是,在《边境杀手》中,美国执法者尽极大的努力,去协助一名杀手,尽可能地护送他接近美国人想要干掉的毒枭。在这个片中,毒枭不再与警方直接对峙的二元设置,不是警匪相互厮杀那种戏份,而绝大部分的戏份都集中在如何接近毒枭的过程中,它讲诉的重点不是警察抓毒枭,而是警察如何抓毒枭。

这个过程看起来更适合做纪录片。好吧,导演丹尼斯·维纶纽瓦就是以一种近似纪录片的视角切入的。他聪明地选择从一个涉世未深的新探员的视角入手,让她跟随美国执法小分队,先是进入墨西哥,去与墨西哥警方交接一名毒枭,将其从墨西哥押解到美国。开始,还以为是交接毒枭的过程中发生失手,玩一个捉放曹的游戏,之后再次抓捕这样的老梗。结果,毒枭顺利被押解回美国,首次进墨西哥,只是一个铺垫,但也释放出了美国警方为了完成任务肆意杀戮的意图。影片很悬疑地一步步推进,让执法者采取酷刑的方式从这名毒贩口中获得贩毒通道,以及如何抵达大BOSS居住地的方式。再然后小探员便再次跟随执法者进入墨西哥,去解决掉终极BOSS。在这层层推进的故事中,小探员逐渐发现团队中总是沉默不语又显得非常重要的那个家伙,其实不是美国警方人士,而是一名杀手,小分队的任务也不是去抓捕毒枭,而是帮助这名杀手,好让他接近毒枭,然后让他自己去干掉BOSS。美国执法小分队的勾当,大致就是《黑社会·以和为贵》中尤勇的角色的作用。上面说了,这看起来很符合博弈论及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但对于单纯的社会正义人士看来,则显得太过于荒诞了,于是《边境杀手》中的涉世未深的小探员就处于几近于崩溃的边缘。这种执法,以及这种对于道义的追求,是她所不能理解的,也是极难接受的。正如片中杀手所云,生活在一群狼之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活着,而你不是狼,只能选择自己离开。

艾米丽·布朗特饰演的小探员,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最后近乎崩溃边缘的表演,传神地将一个单纯的执法者的内心挣扎演绎了出来,而前大部分一直保持沉默的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则是本片中最为亮眼的存在。可以说,他才是本片的真正主角,布朗特不过是POV故事视角提供者而已。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角度,整个故事才更好讲一些,他的老婆与孩子被大毒枭虐杀,于是他奋起复仇,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BOSS,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复仇计划最终完美地执行了出来,自己还全身而退。只是,他利用的人是美国政府而已,这绝对是绝顶聪明的杀手,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家伙。他找准了美国执法者命脉与软肋,并加以利用,成为了一名犀利的狩猎者,在利息相关之下,杀手与官方暂时联合,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

其实,单纯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复仇的角度展开故事的话,这个影片的厚度就少了很多,怎么看都是一个老套的B级枪战片的模样。但导演丹尼斯·维纶纽瓦却生生将一个看似老套的故事,讲出了新意来,再加上大神一样的罗杰·迪金斯的摄影,整个影片看起来一点都不沉闷,而是悬疑丛生,视野豁达,摄人心魄。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很少地搭配了起来,成为2015年大片年中的意外惊喜之一。

如果说《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2015年最意外的发现,那么《边境杀手》可以跟随其后,成为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佳作。尤其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表演,从不显山不露水,到后来的突然爆发,其气宇及隐忍,都给人留下浓厚的印象。奥斯卡没有将他入选到最佳男配之中,绝对是一大损失。至于罗杰·迪金斯,加上本次已经13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了,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杀手》非常的耐看,可惜的是,这次依然运气有些背,估计要折在《还魂者》的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手下,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的牛气之处在于本届极有可能创造三连冠的记录。而罗杰·迪金斯,只能无奈地充当背景敌,比小李冤多了,而即便是小李,本届也要扬眉吐气了呢。

 2 ) 《Sicario》一种新的影像风格

第一次看《边境杀手》是大概在蓝光发布后不久,第一次看的感觉很拖沓,昏昏欲睡。看完就看完了,没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那时候的审美水平还不够)。

第二年开始学摄影之后,知道了罗杰迪金斯,卢兹贝基,霍伊特范这些摄影指导,然后开始刷他们的电影,第二次看《边境杀手》就彻底被震撼了,这是一种全新视觉观影体验。

开头在编剧泰勒的剧本里是以kate和alejandro双视角展开,导演维伦纽瓦选择了以kate的视角带领观众进入剧情。

《sicario》故事板

导演维伦纽瓦所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这部片子的单个镜头长度都不短。运送毒贩一段使用了大量航拍镜头,13分钟的时长里跌宕起伏。

通过美洲大桥

回到基地之后katie冲着Matta发火,这里导演只用了一个镜头来表现katie在公序良俗受到冲击时的内心。

这段戏只用了一个镜头,长达一分多钟,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维伦纽瓦只用了这一个远景镜头来表现?如果给其他导演会怎么拍?可能会用大量镜头快速剪辑。这种暴风骤雨式的剪辑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并不多,维伦纽瓦是想让观众远远地看着,正所谓旁观者清,如果镜头推上去给近景特写,观众会对角色产生认同,站在katie这边的观众可能会觉得matta真是个fucking spook,站在Matta这边呢会认为katie就是来添乱的。正如Matta对katie所说:“好好吸收一下刚才看到的一切!”

本片的色彩偏暖黄色(米黄色)不同于同类型的其他影片的黑暗压抑色调。

地面 草地 墙壁 都偏向米黄色

亚历桑德罗的外套与飞机内饰

酒吧的灯和广告牌灯箱

橘红色晚霞

橘黄色的背景

这种暖黄色作为影片的主基调使得它区别于其他犯罪类型的影片。

迪金斯在处理亚历桑德罗复仇和最后厨房的场景时,把背景打亮,人物则用反光板来补光,来表现人物处于某种灰色边缘。

影片最后进入隧道这一段很有看点,按照以往的影片做法,摄影指导可能会吊起几个太空灯来模拟月光提供基本的照度,在这里他们在用了热成像摄影机,alejandro用的是黑白热成像(更高级一点),其他人则用的是普通的(绿色画面),beniciao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这么暗的环境,人都看不清,摄影机能拍到吗?”

夜视仪的第一视角的画面把观众带入角色中。

alejandro视角

 3 ) 皇帝的新衣

我就搞不明白豆瓣上的装逼犯们了。听音乐的时候对那些有着特别好的演唱技巧的歌手嗤之以鼻,说音乐的信仰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糙点都没关系。看电影的时候又因为拍摄手法和背景音乐把一部片子推崇为神作,卧槽这么小学生的故事和剧本都没关系么?拍摄和配乐是还不错,可是真的能称得上惊艳么?这到底是电影还是MV?拍摄和配乐都只能是加分项,故事和内核才是最重要的啊同学们啊!说到黑暗的内核,这片子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没意义的黑暗主题片子了,全程剧情为了黑而黑,女主的作用就是充当正义的代表全程目击,喝迷糊差点被坏人上了就是她对剧情的全部贡献了,其他时间里没有她完全不影响剧情的发展。好吧我知道导演是维伦纽瓦,可是他真的什么都没穿啊!

 4 ) 法外之地 正邪无存——美国电影《边境杀手》与禁毒战争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3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5月—9月,加拿大法裔导演德尼•维尔纳夫指导的美国电影《边境杀手》,先后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和美国公映。这部成本3000万美元的电影赢得满堂喝彩,获得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并在全球席卷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英国最畅销的电影杂志《帝国》甚至将其列入年度十佳电影。从题材与情节看,其似乎是犯罪片或动作片,实际上却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背景——美国的禁毒战争。

我为利刃 你为棋子

在历史上,美国与墨西哥不乏龃龉,亦有过战争。墨西哥政府不再“妄想”后,毒品却再次使美墨边境成为敏感地区。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禁毒战争”,重点打击拉丁美洲国家的毒枭。之所以称为“战争”,而不是简单的打击犯罪行动,不仅因为有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的直接干涉与援助,还因为其地域范围横跨国际、洲际,时间范围更是持续至今仍没有结束。

《边境杀手》虚构了美国禁毒战争中的片段: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突袭行动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种武器与战术部队(SWAT,亦称“霹雳”小组)的女特工“凯特•梅瑟”被上司调往美国国防部与中央情报局(CIA)特别行动组构建的特遣队,协同打击美墨边境的贩毒组织。期间,她结识了身份不明的“顾问”,实为执行暗杀任务的前墨西哥检察官“亚历杭德罗”。最终,在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参与下,特遣队捣毁了美墨边境的运毒地道。“亚历杭德罗”以刺杀行动完成了复仇,美国政府也实现了整肃边境秩序的目的。“梅瑟”却惊恐而悲哀地发现,在禁毒行动中,自己不过是政府利用的“棋子”。

CIA与FBI都是美国的情报系统。总体来说,CIA主要对外,FBI则隶属于与CIA平级的司法部,主要对内,但亦有权调查境外事务。CIA局长也是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全国13个情报机构的工作,其中包括FBI,但只能协调而无权指挥。CIA没有在美国国内的执法权,除非行动中有其他具备国内执法权机构的人员参加。在电影中,CIA不得不拉上FBI的“梅瑟”,以获得在美墨边境突袭运毒地道行动的执法权。“梅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棋子”。

对集权国家的观众来说,政府强制权力大的氛围,会让他们觉得电影中CIA的行为是一种多余。而在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当政府需要行使强制权力时,“程序正义”却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哪怕经过了变相利用,而沦为形式。

在钱德勒的突袭行动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女特工“梅瑟”,手持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潜入匪徒的巢穴。

美国车队前往墨西哥提取毒枭,墨西哥联邦警察为其护航,“福特”式警用卡车上架设有M249“米尼米”式5.56毫米通用机枪。

精锐武器 内藏杀机

缉毒作战是低烈度武装冲突,因此《边境杀手》中装备的看点也就成了各种轻武器与民用车辆。各种重型武器与车辆,例如美军M1025“悍马”式突击车、M923式军用卡车,以及加拿大制造的“灰熊”轮式通用装甲运兵车,都只以“惊鸿一瞥”的方式出现。

在电影中,男女主角似乎都更青睐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的产品。“梅瑟”的个人自卫武器是“格洛克”19式9毫米手枪,“亚历杭德罗”配备“格洛克”17式9毫米手枪。或许是为了保证一枪毙命,在杀死毒枭“福斯托•阿拉尔孔”与其一家妻小时,他改用了德国“黑克勒—科赫”Mk 23式11.43毫米手枪,并装有消音器。在片中,墨西哥贩毒武装还装备了比利时FN 57N式5.7毫米手枪、瑞士“西格绍尔”P226 DAK式9毫米手枪与意大利“贝雷塔”92FS式9毫米手枪。

在钱德勒突袭行动中,美国FBI狙击手使用“雷明顿”700 PSS式7.62狙击步枪,装备“利奥波德”Mk 4式瞄准镜。警匪冲突中常见的霰弹枪,在片中却很稀罕,只有匪徒使用过一支银色的“莫斯贝格”590式“水手”型12号泵动霰弹枪。美国执法人员、“三角洲”特种部队与墨西哥联邦警察都广泛装备美国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美军使用的型号多装备EOTech式全息瞄准具或战术握把。“梅瑟”的上司“马特•格雷弗”使用的M4A1是丹尼尔防御公司生产的特殊型号,装有Mk 18式战术导轨护手。

美国车队提取毒枭“吉列尔莫”的片段极为精彩,节奏紧张而流畅,快捷而精确。五辆黑色“雪佛兰”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如行云流水一般,车距几乎不变,仿佛绑在一起,高速往返美墨两国。负责接应与掩护的墨西哥联邦警察,装备美国M4A1与“柯尔特”Model 933式5.56毫米卡宾枪,“福特”式警用卡车上架设有M249“米尼米”式5.56毫米通用机枪。

在返程的交通堵塞中,墨西哥贩毒武装愚蠢地试图抢夺人质,却迅速遭到歼灭。“亚历杭德罗”最初使用MP5A3式9毫米冲锋枪,后来又穿帮地换成了MP5SD3。美军“三角洲”特种兵使用了德国G36C式5.56毫米突击步枪与M4 MOE CQBR(室内近战机匣)式突击步枪,后者是气枪,因而是纯粹的道具。墨西哥毒贩使用的枪械包括德国MP5A3式9毫米冲锋枪、美国M76式9毫米冲锋枪与俄制AKMSU式7.62毫米短突击步枪。其均为短小的自动枪械,适于隐藏在狭窄空间,片中在车内使用,符合战术规范。墨西哥联邦警察中的毒贩内应,使用俄制AK-103式7.62毫米突击步枪。

突袭运毒地道的战斗片段伊始,在无限的夕阳下,美军武装人员戴着装有夜视仪的头盔,手持突击步枪,以剪影的轮廓没入黑暗的地平线,一派临阵的绝美与静谧的肃杀。没有雄壮的音乐,没有激战中的大呼小叫,镜头进入夜视仪视角后,战斗只剩密集的枪声与无线电中冷静的信息传递,似乎每个人都成了精确的杀戮机器,尽显特种作战的冷峻气质。

在押送毒枭返程的交通堵塞中,美国车队遭到墨西哥贩毒集团袭击,“亚历杭德罗”手持MP5SD3式9毫米冲锋枪。实际上,这是个穿帮的镜头,因为之前他手中的武器是MP5A3。

美国中央情报局武装人员与“三角洲”特种部队准备突袭美墨边境的运毒地道,残阳似血,兵如幽灵。

“亚历杭德罗”手持装有消音器的“黑克勒—科赫”Mk 23式11.43毫米手枪,逐一射杀毒枭“阿拉尔孔”及其全家。

法有所短 杀有所长

片尾,“亚历杭德罗”打死手持俄制AKMS式7.62毫米短突击步枪的保镖,潜入了毒枭“阿拉尔孔”的庄园。他曾是墨西哥的检察官,“阿拉尔孔”曾砍掉了他妻子的头,将他女儿扔进硫酸桶。复仇之际,他毫不客气地射杀了毒枭的全家。或许有观众期待男主角“人性爆发”,放弃复仇或放过毒枭的妻小,但导演显然选择“冷酷到底”。“原谅”是权利而非义务,怀着灭门之恨,坚持复仇或放弃复仇都是人性,但要求必须放弃复仇则是没人性。

最终,男主角达成了复仇目的,美国政府除掉了无法无天的墨西哥毒枭,整肃了边境治安。同时,美国政府也扶植了新的毒枭,统一了美墨边境毒品贸易的乱象。只有怀揣着法治理想的“梅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却不得不在男主角的逼迫下签署了免责声明。她从钱德勒突袭行动归来时,观众或许还以为她已经是老练的干将,却没想到在边境的惨烈杀戮与政府的阴谋中,她只不过还是个未经污染的“白莲花”。实际上,有秩序的环境中才可能存在“法治”。美墨边境的隔离墙内才有法治,隔离墙外的法外之地,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作为女主角,“梅瑟”的形象逐渐变得天真、幼稚、脆弱与无助。因而观众中的部分女权主义者就将这部电影打上了“直男癌”的标签。这种“女权癌”式的上纲上线,完全无视现实。有人讲道理才能谈女权,在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是雄性的理性、冷酷、残忍、杀戮与嗜血,而不是白日梦般的批判与空喊。

从尼克松开启“禁毒战争”以来,美国已经投入1万亿美元,将4500万涉案人员关进监狱。然而,胜利却依旧茫然,似乎比“反恐战争”更遥遥无期。归根到底,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毒品从墨西哥流入美国,枪械从美国流入墨西哥,非法进入墨西哥的枪械有90%来自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总统迪亚斯曾这样哀叹墨西哥的不幸:“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贩毒集团横行,枪杀法官、检察官、警察局局长、市长,甚至警察也参与毒品与枪械的走私,墨西哥政府束手无策。电影中,裸尸被吊在桥上的镜头绝非虚构,而是墨西哥的日常。有人天真地以为美军越境进入墨西哥消灭毒贩就能解决问题,殊不知这样唯一能造成的结果就是美军撤离后,再产生一批新的毒贩。与其陷入无边的泥潭,还不如扶植能统一局面的毒枭,再对其进行控制,反而能整肃边境的乱象。能解决这种问题的,并不是评判正邪的法治理想,而是强制力与杀戮。一如电影的片名《Sicario》,在西班牙语中,其意思为“职业杀手”。

 5 ) 美国政府对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近日,关于推进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行业良性发展的会议在亚利桑那州召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从业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拉丁美洲地区的特种药品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产品质量逐步提升,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口皆碑。但同时,一些高速扩张行业的普遍性问题也开始显现,部分从业人员不顾政治纪律,不守行业规范,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恶性竞争的问题突出。对美墨边境地区的安定和谐以及特种药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关各方应该各尽所能,积极推进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央情报局代表指出,特种药品产业的发展事关美墨关系的大局,纵观历史,毒品产业一向是美国社会的稳定器,美墨关系的压舱石,维护好,发展好种药品产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联邦政府对于特种药品产业“总体可控,结构优化”的总方针,有关部门要切实规划好,落实好相关产业政策,在行业内坚决淘汰一批影响边境和谐,恶性竞争和野蛮发展的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扶植一批绿色发展,有利于边境和谐和产业长远发展的优秀企业,做到奖惩有别,引导有序。最终达到政府放心,群众安心,边境安宁,和气生财的目标。

与会行业代表亚利桑德罗表示,特殊药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行业秩序的规范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企业背靠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毒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与联邦政府的政策关怀是分不开的,值此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拉丁美洲的所有从业人员,都有理由,有义务,更有责任积极配合联邦政府的供给侧改革的各项要求,实现边境的和谐稳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本人也将竭尽所能,努力达成此次改革的所有目标,为维护一个清朗,健康,向上的拉丁美洲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毒品报国,发展强国的理念。为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美墨关系的大局添砖加瓦。

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其他事项。

 6 ) 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

本片无论在摄影、配乐、场景的调度,以及演员的发挥上都是极度的精赞,而比这些更具优势的是本片所折射出来的内容深度。 影片虽然是警匪题材,但编导却巧妙的借助了这个平常的视角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顿时升华了片子的主题,提高了档次,显得极其不平常。几位主演均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角度对比讽刺了现实社会法律的漏洞,而由漏洞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人性善恶着实令人发指。 本片的叙述手法不愠不火,节奏推动错落有致,剧情铺垫层层深入,以无声胜有声,以静制动,看着人心惶惶,看完内心压抑,再加上艾米莉的出色发挥,更为本片加分。

 短评

第一分钟就爱上的那种电影,硬核程度难以想象,年度最佳摄影、配乐、音效跑不了

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每一帧都屏息凝神,太tm吓人了...片头墨西哥运送囚犯戏份,拍得吊炸天。不过,看完后,一直深深沉浸在本尼大叔的双眸中不能自拔,好想被他睡啊...

1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迪金斯的摄影吊炸天了,维伦纽瓦也是够硬。墨西哥边境运送囚犯那场戏稳进年度TOP3。

1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边境杀手》比较解构的地方是,或者比较像希区柯克《惊魂记》之处在于,从隧道(时空更迭,乃至人性突变)那一段以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种疯狂的状态。时间从白天变成晚上,主角从女探员凯特变成男特工亚历桑德罗。缉毒也不再是重点,复仇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22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被烂番茄92%的评分骗了,故事平淡而漫长,也并没有任何悬疑成分,动作也只是机关枪突突突,好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去看这个

23分钟前
  • Amberose
  • 还行

这片如果变成真人就是一个冷峻漂亮有气质却有点心理疾病的孤僻汉子or妹子,差不多就是艾米丽布朗特和德尔托罗的合体,摄影屌炸天,配乐也非常赞,大气到让人数次窒息,动作剪辑没话说,地道里那场夜戏太牛逼了,虽然知道不可能#戛纳电影节#获奖,但回味几次都觉得实在是喜欢。

25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一部看到一半发现换了主角的电影。维伦纽瓦延续了他在“宿敌”和“囚徒”的作者风格,把慢条斯理的惊悚炖得恰到火候。几处高空航拍镜头和敲打心脏的配乐都很抓人,可惜女武神没有发挥余地啊...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莫怪那些裝逼文青搞不懂這片怎麼能與聶隱娘齊坐金棕梠了,全片意象隱喻於畫面的伏流之中。"暴力執法"說穿了只是劇情引子,畫面真正帶出的是女主角無所不被侷限的視覺(會議室,車窗,夜市鏡,山洞)與巨大廣角鏡(空拍,衛星圖)的對比,型塑出"視而不見才是美德"的尖銳觀點。著實厲害!

29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我和睡意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这故事的激烈程度激烈十倍

34分钟前
  • 笑点低
  • 较差

一直在等维伦纽瓦走到这一步,即搞出一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烂片,终于等到了耶~

35分钟前
  • 喷子
  • 较差

此片拥有废话最少的男主。预告有欺骗性,让你不知道谁戏份多(笑)。非常像零黑30,却缺少它的力度,在摄影和音乐加分的情况下比较奇怪。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几近白描的动作场面也是我的菜。可是总觉得哪里缺把力,可能是过场不够利落的缘故,耗节奏。

39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和导演的前作都一样,剧本上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打破了常规的观影经验,想法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位主角的角色功能性很不一样,最后电影要讲的主题也是,最有力最聪明的反而是那个看似闲笔的墨西哥家庭,剧作算计的很聪明,突破常规,能不能爽是另一回事。★★★★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Cannes2015#故事情节上非常的主流和商业化,世道艰险难辨正邪的主题实在见得有点太多了。用慢节奏拍惊悚片依然还是维伦纽瓦的风格,可惜《囚徒》慢节奏里的心理戏全都被各种过场戏代替,虽说即便是过场戏在狄金斯凛冽的低光镜头,壮阔的大俯拍与曼妙的微焦之下美到让人窒息啊!隧道一段剪辑大赞!

4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Kate这个角色的无力感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从头到尾一直云里雾里,使整片失去了流畅感...

50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正义邪恶分不清了,我们跟着女主体验了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这个本子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将女主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有些弱化女主的功能。迪金斯的摄影存在感强大,每一个画面都稳健有力,这才是大师。

52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除了剧本稍弱外,其他环节都出色的令人惊讶,尤其是摄影和音乐!导演对氛围的控制也非常出色!只需一个好剧本,他就能上天啊~~(20160416北京电影节CBD万达9号全景声厅大银幕观影,此片音乐和音效非常出色,影院观影体会尤其深刻。我发现下面的绝大数提问或疑惑,看完「电影」后其实都能明白了)

57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已经沦陷于维纶纽瓦的魅力里!镜头和BGM屌屌的!运送囚犯的过程竟然能拍得这么精彩!但是故事开头的case和后面有些脱节,想讲一男一女两个边境杀手的故事,但是关系却扭得不够紧,相比起来囚徒的剧本还是工整得多。

58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节奏和视角控制这么精准的片居然有人说剧本差?你们是不是只认识一个摄影师啊?

1小时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世界变成虎狼之地,平凡者如何生存,如何自洽。本来是奔着EB去的,以为又是那种重装女战士,但却不是,而是一个隐喻,代表着程序正义、道德、秩序。她始终在场,却无法参与,她旁观和焦虑,最终就是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无人机的各种长镜震撼。两个男配(主?)气场强大。

1小时前
  • 朗姐🌈
  • 推荐

维伦纽瓦+迪金斯,两人就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视觉和氛围上令人称道了。从美国进入墨西哥的连续航拍太厉害了,直接想到了十二宫的Harris Savides!但总体不如《囚徒》,主要是可惜Emily Blunt这个线索式关键人物没有写好,感觉她一直在问“为什么”。。。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