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名字第二季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陈辰,严屹宽,俞灏明,宋轶

导演:内详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8-10 17:40

详细剧情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是东方卫视打造的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将于2019年8月13日起每周二晚21:30在东方卫视播出,整季共10期。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是一次跨形态节目的综合创新制作走访纪实+影视化演绎。每期透过真实寻访、场景再现、人物再现的形式,立体讲述一位时代英雄的故 事,致敬英雄。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  “英雄探寻者”陈辰将和“英雄演绎者”严屹宽、俞灏明、宋轶等影视演员,通过真实寻访和明星化身英雄场景重现的方式,共同讲述一位英雄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演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闪亮名字背后的故事,从而满怀敬畏之心,传播正能量。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通过一堂最别致的“课”,让更多当代青年人承接英雄文化、铭记闪亮的英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建国70周年。

 长篇影评

 1 ) 马兰之花

初识林俊德院士应该是大二的时候看《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一季,里面讲原子弹那一集的末尾,伴随着那首追梦赤子心的bgm,我看到是一位老人浑身插满了管子带着氧气面罩在电脑桌前工作。我当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谁,既然讲的是原子弹,想必也是一位两弹元勋,眼里噙着泪水的我在弹幕中看到了一个名字,林俊德。 每一位科研人员可以说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但是看了这期,我才知道林俊德院士牺牲的更多。照顾自己的儿女是人之常情,但是林俊德院士的儿女也许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父亲的爱,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父亲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神秘客。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奉献给国家,国士无双的情怀,在林俊德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林俊德院士最后的愿望是讲自己葬在马兰,是啊,那是他醉心一生,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那里有他最惦记的东西,他最为心爱的“孩子”。马兰花盛开的时候,最灿烂的那一朵,应该就是林俊德院士的英灵在注视着他曾经挂念的土地吧。

 2 ) 致历史以温情和敬意,《闪亮的名字》抗美援朝特辑奏响“英雄儿女”的青春之歌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时值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面对巍然耸立的血肉丰碑,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们应该用怎样的讲述,带领观众无限接近历史现场,进而与历史中的英雄真诚地对话呢?

今晚20:30,东方卫视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闪亮的名字》推出抗美援朝特辑。节目制片人、主持人陈辰邀请当年抗美援朝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他们的亲友,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特殊讲述,纪念所有在战火中永存的“闪亮的名字”。

烽烟远去,青山永存。如今的观众,已经很难想象战争的艰辛和残酷了。因为英雄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可以在这么和平的环境、年代当中成长和生活。重温历史,其实是为了重拾初心和信念,让精神之火常明,照亮砥砺前行的路。

在《闪亮的名字》抗美援朝特辑里,四段英雄的记忆逐一被激活、被致敬、被铭记,观众仿佛在时光里溯流而上,回到了天寒地冻、炮火连天、被英雄环绕的朝鲜战场,看见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一段段鲜活的青春,并从中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精神推力——以前我们以“钢少气多”敌“钢多气少”,今天我们“钢多了气更要多”,继续“雄赳赳,气昂昂”,方才不负岁月与牺牲。

从青春视角出发,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

一部抗美援朝史,也是一部青春奋斗史。

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牺牲了197653名战士,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超过30岁。

《闪亮的名字》抗美援朝特辑既是在奏响一曲致敬英雄儿女的颂歌,也试图引领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对战争几无感知的年轻一代去体认70年前的青春往事,感受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体会他们笑泪与爱恨,理解他们的信仰与抉择。

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精心选择了四个时间节点,依次讲述了胡乾秀、韩德彩、王清珍、胡修道四位英雄的闪亮瞬间。

从陆地到天空,从前方阵地到后勤补给,从铮铮男儿到巾帼英雄,从对家的眷恋到对国的忠诚……穿过历史的烟尘,当记忆被重新擦拭,观众无不血脉贲张,情绪激荡。

在冰天雪地的刺骨严寒里,1万多人的部队血洒长津湖,只剩400多人了,他们依然进攻和坚守黄草岭。一位年轻的父亲义无反顾亲临前线,成为第一个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级将领。

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战争结束后一家人在一起过上和平的生活,什么时候能够好好地睡上觉,他就觉得很满意了。

“他们打过德国人,打过苏联人,但是没见识过我们。中国军人到战场上,就凭着我们心里峁着这股劲儿,把这天,给它夺回来!”

一位出生在安徽的放牛娃血气方刚,第一次空战,就一个人撵着四架飞机打。

1953年4月7日,年仅19岁的他,击落了号称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战机。如今问他当年怕不怕,他回答:“哪有怕的道理?”

一位年仅17岁的女卫生员,在阴暗拥挤的坑道里不分昼夜照顾伤员。漫天硝烟里,她的身影娇小而坚定。

她不畏难、不怕臊帮助伤员排尿,解除战友痛苦:“战场上分什么男女呀”“我真的不怕,我就是怕没能多救一个人”……

她的柔情和歌声,仿佛黑暗中的光,“同志,坚持住!终有一天,我们会回到遍地庄稼和牛羊的家乡!”

炮弹呼啸的上甘岭战役中,一个年轻的战士歼敌280多人,击退敌人进攻40余次,被彭德怀总司令称为“孤胆英雄”。

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面对死亡,他说,“我有信心,我要当好中国人,要给中国人争光!我就是这样不服,你把我打一个滚,我翻起来还要抱你的腿,我要把你摔倒,绝对不服!”

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有情有义的深切回忆,让无数观众泪流不止。

“不怕”是是英雄们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以前,很多人不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决绝,让一群英雄的儿女视死如归,可是因为这期节目,大家理解了为什么战场上的中国军人会表现出超越自我、超越人性的价值抉择。

答案,浓缩在陈辰深情诵读的一首诗里,那是上海籍战士宋安毛生前所写:“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穿越“时空隧道”,极力抵达历史的深处

从早年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到正在热映中的《金刚川》,从大众耳熟能详的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到魏巍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70年前的“立国之战”活在国人的共同记忆里,它伟岸、坚毅、悲壮。无数的牵挂、温情、期盼,却被淹没在了时间的洪流之中。

有人说,炮火隔了岸,就如同在看烟花。若想让不在场的观众极力靠近现场,进而获得更加直观、真实、深刻的生命体验,这非常考验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功力。

抗美援朝特辑延续了《闪亮的名字》集艺术演绎和纪实访谈于一体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模式:一方面,通过独幕剧的演绎,对相关真实历史节点、人物、场景进行还原,重构再现英雄的闪光瞬间;一方面,通过亲历者和见证人的亲口讲述,让观众更近距离地触摸英雄的真实过往。

为了让主题更凝练、视角更立体,节目将四个英雄人物的表演和访谈浓缩于同一个空间,四个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坐落分布在一条长路的两旁,仿佛一条“时空隧道”。庄重、肃穆,一股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节目分别邀请到胡乾秀之子胡晓平、胡乾秀战友之子毛战海,抗美援朝空军战斗英雄韩德彩、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华强,王清珍之孙刘航,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一师文工团队员任红举、胡修道之子胡陈刚,同时还视频连线采访了84岁高龄的王清珍奶奶,他们作为“历史的在场人”,拿出珍藏的书信、照片,用坏了也舍不得丢的外观早已斑驳的水壶……细致描述着他们亲见过的英雄岁月。

王清珍奶奶口中所提及的她为他整理过遗体的四川战士,就是英雄黄继光,“手榴弹用光了,他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眼,这样血和肉都在一块儿了,几个女同志把他打湿,腿、手打弯,解冻,使他身上软起来,好穿志愿军的衣服……”

这些细节,比许多电影和书籍中所提及的更惨烈、更悲痛,更震撼。催人泪下的讲述,在节目中比比皆是。

从头到尾,陈辰的眼睛数次湿润,尤其是在听到任红举老先生的诉说时,她的泪水几乎无法自已。

那时,漫天的红光,炮弹就在身边呼啸,任红举在坑道里用香烟纸写下英雄的故事,“当时我流血,我还是要写,我要写英雄!”

时隔多年,他依然情绪激昂:“满地的人脑子,血淋淋的都是牺牲者,这就是朝鲜当年的情形,围绕着英雄周围的都是英雄。所以我老讲,勋章就是烈士临死前的眼泪擦洗过,鲜血擦洗过,它永远不会生锈!”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如此气吞山河的民族史诗,怎能忘记,怎会忘记,怎敢忘记?不少观众瞬间泪奔:“这期节目我要隆重推荐,一定要让更多人记住他们,永远不忘!”

对于“不在场”的文艺工作者来说,讲好历史英雄的故事并不容易,但这份责任和使命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重大,它需要精神的接力,需要无比的真诚和敬畏。在《闪亮的名字》抗美援朝特辑里,我们看到了东方卫视这份继往开来的决心和实力。

2020年是“英雄之年”,从献礼战疫英雄的《在一起》,到《闪亮的名字》浓情致敬抗美援朝英雄,东方卫视持续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既把今天讲给明天,也把昨天说给今天,倾注着肉眼可见的温情与敬意,让我们头顶的星辰永远明亮。

其实啊,那些会讲故事的人,本身就是闪闪发光的。

 3 ) 先生的名字

我刚看这期节目的时候,看到两弹一星元勋,第一反应就是1964年的原子弹事业,我没有猜错这个名字背后的伟大,却猜错了这个名字的主人,确实第一眼看到郭永怀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比较陌生,相比于他的同事钱学森院士,他的名字对我来说还不是很熟悉,后来看到了失事的飞机,我突然明白了,他早已为原子弹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有幸还可以通过这个节目认识郭永怀先生,但我们不幸,没办法认识并记住每一个为了核武器事业献身的无名英雄。 郭永怀先生也是从美国归来,作为力学研究家名扬海内外,在哪里都能过的衣食无忧,可是他却在接到钱学森院士的的来信后,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回来之前还烧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防美国如同对待钱学森院士般严防死守,不许他回国。他回来是为了核武器事业,可是他做的却不只是这些,他还推动了我国的力学实验的发展,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做过的太多太多,可是被人们知道的太少太少,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核武器研究是当时中国最重要也是保密等级最高的一件事,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只知道回来的时候又黑又瘦,他的家人担心他,可郭先生什么都不能说,也不愿说。他太知道他在做一件多重要的事情了。他默默地接受了家人的担心与询问,却一个字也不说。 如果不是郭先生和那些如郭先生一般毅然决然放下一切为国家奋斗的人,我们怎么能有今天的太平盛世呢?原子弹对中国的意义,太重太重。他们比原子弹对国家更重,可是到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们的名字。

 4 ) 国士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2019年于震老师在《闪亮的名字》里以郭永怀先生的名义说的一句话,但是在1956年,郭永怀先生用更为朴实地语句说出了他的心声“母亲不强大,母亲被人嘲笑,这是儿子的无能。”他的祖国就是他的母亲,无论他身在何处,他都永远记得他的祖国,记得他要回到她身边,让他的母亲强大起来。因为这个理由,他紧跟着钱学森的脚步回到了祖国。 1956年11月,他回到了他饱经沧桑的母亲的身边,放下了自己在美国富足的生活,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回家了。可是他没能在她们的身边呆太久,就因为一纸绝密文件,和他的同事学生们一起,带着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和学识智慧,来到了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为了他亲爱的母亲,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人,那是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最后为她献出生命时,怀里还紧紧地抱着绝密的文件包,那是他和他的同事们豁出一切,举毕生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核武器资料。 我不知道1968年,郭先生随飞机一起坠落的时候是怎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护住试验资料的,也无法想象在二二一厂的大漠戈壁上,郭永怀先生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去接受一次次的失败,然后再次重头再来的。那个连吃饭都只有土豆和白菜汤的时代,得是多么大的信念才能支撑他们走到1964年10月16号下午三点的那一刻。他们真的相信那个贫穷弱小的祖国在没有苏联的支持下可以造出自己的核武器吗?没人知道,但是他们做出来了。 一群要依靠事实数据说话的人,仅凭着信念,完成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奇迹,他们才是新中国的奇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5 ) 国之重器

今年国庆阅兵,当装备方阵从天安门前一列列走过的时候,主持人的解说之中无不透露着骄傲与自豪。对于我和家里人来说,看着一个个国之重器从眼前经过,也是无比的自豪的,尤其是家里的老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激动更是溢于言表。 最近又在看闪亮的名字,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虽然这一辆辆车、一枚枚导弹看起来如此震撼,但是它们从最初的设计、组装、运输到最后呈现在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面前,都是经过人之手实现的。尤其是最初的设计,尽管现在看到的已经是中国最新式的武器,但是它们的研制与设计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是前辈们和当今的科研工作者们努力,才有了这一切。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国之重器,并不是这些武器装备,而是为这些武器装备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当初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彻底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在我们头上的“手术刀”威胁,这一切归根彻底并不是原子弹本身有多么震慑,是原子弹所代表的背后的这群人,因为这样的人可以创造出无数和原子弹等同的威慑武器。说到底,国之重器,是人啊。

 6 ) 我们正在走向更强大的道路

最近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国庆气氛。是呀70周年了,时间很快,我们都长大了,各自用自己的经历见证祖国的繁荣时刻,但在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却有一点难过,那些革命烈士先辈们却不能亲眼见证。他们有的人默默无闻一辈子;有的献出生命;有的舍弃自己的小家只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闪亮的名字这个节目,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让我知道了现在我们的安稳社会离不开他们。其实在这么多集中最令我难过的是柯占军同志的视频,大家都知道缉毒警察多么的危险,也指导他们有多么不容易,那天上网看到有人说我们在十一的早晨准时看阅兵仪式,那么多的军官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人民走去,而那些缉毒警察却不能露面,看到这我眼泪唰的就下来了,他们做着最危险的工作,冲在最前线却不能露面,祖国最伟大最令人振奋的时刻都不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得多么难过啊。恨不得那些吸毒贩毒的人都死光光,我们国家致力维护的人民安全就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让那么多缉毒警察牺牲,太气愤了。 希望各位年轻人都能知道我们现在拥有的安稳平静的社会是千千万万个英雄先辈警察们拼命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努力奋斗,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

 短评

169人的连队 仅剩几人幸存 再次回到鸭绿江:“69年 我没有一刻忘记你们”

5分钟前
  • 莫斯利安
  • 力荐

加油

10分钟前
  • 惯三si
  • 推荐

厉害了我的国

14分钟前
  • 冷静冷静
  • 力荐

墙裂推荐。特别是90、00后观看。

15分钟前
  • 柏岑
  • 力荐

或重于泰山

19分钟前
  • 汨罗水质检测员
  • 力荐

去掉主持人会更真实、动人。主持人用做作的播音腔告诉观众信息,太过刻意和呆板。刚开始动情,主持人就讲话,立马出戏。总体还可以。

20分钟前
  • 咸鱼耶耶
  • 还行

有点像《远方的家》,里面的场景演绎很新颖,推荐!

25分钟前
  • yoyo
  • 力荐

很好看 很写实的纪录片

26分钟前
  • 猫猫桑
  • 力荐

看了一半左右,剩余内容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缺少一些吸引人的地方,总觉得有些地方很假大空.

30分钟前
  • 神蒜子
  • 还行

弃。9'完,没兴趣。

32分钟前
  • 鱼的泪
  • 还行

吸毒贩毒罪该万死啊啊啊啊啊啊别再祸害缉毒警察了,人家也是有感情的啊!

36分钟前
  • 想吃大闸蟹了
  • 推荐

偶然在b站看到的,真的不错

39分钟前
  • Hypnotic
  • 力荐

看到黄阿姨抹着泪说没能照顾好林先生那一段我不行了,没有埋冤反倒自责,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啊。

42分钟前
  • 猫语者
  • 推荐

当行的路我已行,当信的道我已守

43分钟前
  • 愤怒的芭蕉
  • 力荐

英雄需要被铭记

45分钟前
  • 番茄炒蛋好吃
  • 力荐

没有刻意煽情,就是听每一位见证人讲关于同一个人的故事

49分钟前
  • 音卡
  • 力荐

苟利国家生死以

50分钟前
  • wowo
  • 力荐

如果偶像崇拜是精神必需,那么,去崇拜真正的英雄吧!

51分钟前
  • sprite
  • 力荐

可能真的是成长了(年纪大了笑),我愿意铭记历史长河中这些最可爱最闪亮的英雄们。很骄傲能认识你们

52分钟前
  • 软软
  • 力荐

江姐那集真的哭死

55分钟前
  • 人家不是猴哥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