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亮

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原田知世,谷原章介,八千草薫

导演:堀場正仁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月亮 剧照 NO.1三个月亮 剧照 NO.2三个月亮 剧照 NO.3三个月亮 剧照 NO.4三个月亮 剧照 NO.5三个月亮 剧照 NO.6三个月亮 剧照 NO.13三个月亮 剧照 NO.14三个月亮 剧照 NO.15三个月亮 剧照 NO.16三个月亮 剧照 NO.17三个月亮 剧照 NO.18三个月亮 剧照 NO.19三个月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5

详细剧情

  一个美丽的山间小镇里  在和平时别无二致的山明水秀之中  发生在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主角身上的意外的恋爱故事

 长篇影评

 1 ) 一年十三个月

据说,在有着十三个新月的月亮年里,那些因着感情而生的敏感的人们,会遭受成倍的痛苦。1978年,法兰克福的一个薄雾的清晨,命运正宣告着一个人5天后的死亡,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在一边冷冽的应和着,飘在水上,象是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埃而维拉死了,一个敏感而脆弱的,只为了爱而存在的灵魂消失了。在最后的几天里,曾经带给他生存的喜悦与热情的东西被一点点抽空了,事实上,他早就越来越像一个浮肿的躯壳,伤痕累累,疲惫不堪。而这仅剩的一点生命的能量,也在一次次的遗弃与失望中消耗殆尽了,在面对了最后一次的拒绝后,他选择了死亡。

死亡与绝望,一向是法斯宾德用来报复这个世界方式。他一直躲在破裂的镜子的背后,带着痛楚冷眼看着那些碎片如何戳入人们的肉体、器官,将人割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好像屠宰场里那些倒悬的牛,睁眼目睹自己如何流干最后一滴血,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带着诅咒和悲悯看着那些奇特而丑陋的生命:

“没有了救赎,在这个世界,谁又比谁更高贵一些?”

埃而维拉凄厉的呓语透着彻骨的悲凉,为何人们宁可选择听而不闻?如果你愿意走近一些,就可以听到他孤独惶恐的悲泣;如果你愿意走近一些,就可以触到他柔软纯真的心灵;如果你愿意走近些,你就可以知道,直到他死前,眼神里流露的并不是绝望,而是绵远的悲伤。

“为什么这个该死的世界是如此的空洞绝望,好像层层的阶梯,永远走不到头?”

这一次,法斯宾德近乎失控的倾泻着自己的感情,带着自我保护的冷漠,却没有刻意的隔膜。曾经以为法斯宾德是不相信爱的,我想我错了。只有热烈的爱过的人,当失望来临时,才会痛得这么彻骨。悲观与绝望,无不源自于对生活的希翼和期盼。他选择愤恨与报复,只是因为他爱的深沉。他让我知道,爱如何可能。或许,我们都应该相信,生命中永远都有爱的可能。

 2 ) 《一年十三個月》— 法斯賓德的鏡子

如果一年當中有十三個月,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問我的話我一定答不出,因爲自從1992年之後,我真的不知道哪一年還是十三個月,或者說,這些都是法斯賓德根我開的玩笑?《一年十三個月》是他1978年的作品,影片開幕語中就說到,1978年后就是1992年,人類在這年將會過得非常痛苦,這個世界也是如此。病態的思維,頽廢的人生,這就是法斯賓德對於愛情的自白。

主角埃卡是一個變性人,爲了愛人他動了手術,但現實世界是接受不了一個不男不女的人,因爲在法斯賓德的眼中,這個社會是冷漠的,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可能只有短短幾天,甚至是幾個小時。“我發了一個夢,夢到身在一墓地中,裏面有很多墳墓,奇怪的是,墓碑上的時間只有幾天甚至是同一天就結束了。儅我迷惑的時候,我見到一個老邁的守墓者,他說,上面的時間是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相識的時間。”開始的這個夢為整個故事奠定了一個沉重的背景。埃卡愛上了一個不應該愛的人,安東跟埃卡說如果你是女人我會愛你,就因爲這句話,埃卡就去做手術了,但他是否有想清楚,安東要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内心象埃卡的女人,而不是樣貌身材是埃卡的人。在愛情面前,埃卡永遠都是一個妥協者,爲了取悅所有他愛的男人,他甘願做任何的事情,而結果呢?說的謊多了,連這個世界也開始騙自己,他分不清真實與夢幻,疲倦的心再加上朋友的背叛,想回到家人的渴望受到遺棄,看來只有一死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此,埃卡死了,法斯賓德也死了。

片中埃卡的童年也是法斯賓德對自己童年的一次簡單的敍述和幻想,法斯賓德因童年時期得不到父母的愛所以他的内心是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家庭代替自己的父母,但法律的約束讓這夢想破滅了,這件事最後用埃卡的童年遭遇來表達。埃卡被自己的母親放在孤兒院,有一對夫婦很喜歡埃卡,打算收養他,但原來埃卡的母親和父親根本沒有離婚,在法律上是不可能接受其他人領養埃卡的,他成爲一個邊緣孩子,父母不愛他但又不肯放開他,有人愛他但不能夠把愛給他。一個沒有愛的世界,還能夠留下什麽渴望和希望呢?

這片讓我覺得比《R先生爲什麽要自殺》來得還要絕望,可能因爲我在看的過程中腦海一直把男主角想象成法斯賓德了。“女巫施了詛咒給兄妹倆,哥哥變成一只蘑菇,妹妹便成一只蝸牛。妹妹跟哥哥說我餓了,哥哥說那麽你咬我一口吧。哎喲,你吃了我的一只耳朵,妹妹覺得很内疚,但是過了不久,妹妹還是覺得很餓,哥哥說你再咬我一口吧。哎呀,你吃了我的一只腳。”吃這個字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種動作更多的是對愛的一種表現。把我吃了,永遠留在你身體内吧。

 3 ) 刻意

做作的大楼自杀
这一切的悲哀都是导演一手造成的
也可以这么说

变性人与
他的家庭
爱人
总的来说在德国的变性人应该比中国好
矛盾的设计

如果大多数是变性人的社会是怎样

刻意的痛苦
刻意的片子
刻意的你我

 4 ) 生与死的随想——《一年十三个月亮》

 
     一口气看了两遍,感觉有很多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艾尔维拉的孤独与绝望,通篇弥漫的死亡气息,让这部电影散发出透骨的寒意与冷峻的凄美。
     “违反生命就是生命本身。”变性是严重违反生命规则的行为,为了同性恋人安东的一句话:“如果你是女的,我就爱你”,那个叫做艾尔文的男孩变成了艾尔维拉,为寻求生命中的真爱,可怜的艾尔维拉一错再错(一挫再挫)。当一个人不再有呼吸,而没有一个人觉察到这点的时候,这个人,生或死,又有什么分别?这世界,谁又在关心谁到底有没有呼吸?!
     或许,情人的自杀对导演法斯宾德触动很大,引发他对死亡、对生存意义的重新思索与自我思辨。大量的电影对白,自言自语式的滔滔不绝,更像是导演对自我灵魂的不断拷问。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法斯宾德表达了内心对情人死亡的歉疚,另一个方面,又通过自我辩解,来求得心灵的自我救赎。我们不能阻止逝者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的生命的意愿,作为生者,依然要寻找生命的幸福。这便是生活。
     借用被人为打碎的多个细碎的镜面,矛盾着、分离着的人物性格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果对爱抚和拥抱的渴望也算错,艾尔维拉的确错得太离谱、错得太远!身为男儿身为了得到安东的爱而去变性,变性为女人,为了得到男人的爱抚又时常装扮成男人去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寻找男人,终遭现在的男友克里斯多夫唾弃。一个因爱而迷失的灵魂,混乱的生活,逐渐丧失的人格意志,终逃不出沦为爱情乞丐的命运,遭人践踏。
     这世界有很多扇门,重门深锁,将我们远远地隔离在各种各样的世界之外;而另一方面,走进哪一扇门,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全在于你的选择!
     通过探访孤儿院里的老修女,法斯宾德既是对艾尔维拉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深层解析,也是对自己悲苦童年的痛苦回忆。童年爱的缺失,是造成艾尔维拉性格悲剧的直接诱因,但同时,我们又在修女的述说中,明显地感受到对艾尔维拉的批评,因为母亲的自私而不能被收养,竟至绝望的小艾尔文,终于“学会了不在地狱里沉沦而是毫无恐惧的享受”。或许,借修女之口,法斯宾德在心底悄悄让自己良心上的歉疚释怀了。
     如戏剧舞台般的布景,忽明忽暗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刻意地宣扬着死亡的美丽。一个濒死的人,意乎平静地欣赏着另一个绝望的生命在眼前消失。即使没有屠宰场的淋淋鲜血,阴森的气息更加恐怖诡异。
     当失望、悲惨、绝望、死亡袭来,个体体认的痛苦是相同的,在这个层面上,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平。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一旦个体难以承受,开始否定生活的快乐,否定自己的生存意愿,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意愿的一种强烈肯定呢?潜意识里,我们都想逃离原来的自己,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如果梦想幻灭,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死,也是与自己很好的一种和解,正所谓一了百了。
     生活没有了愁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真实?更加悲伤?
     我们在寻找幸福,这寻找的本身很动人,但不是我们寻找的结果——幸福,幸福不会很动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依然活着的我们,是真正地活着,还是死了,还是半死不活地活着呢?

 5 ) 纯粹的自传

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这是一部纯粹“法斯宾德”的自传。

克特•拉伯(一直担任法斯宾德电影的配乐指导)的朋友被关进监狱。一次,他与法斯宾德共进晚餐,两人在喝的酩酊大醉之后毫无顾忌地互相侮辱。法斯宾德讥嘲克特•拉伯:“要和你的朋友联络的话,你就得去拜访监狱。”克特•拉伯无情反击:“那你就得去拜访墓地。”作为一个自卑与自信的矛盾敏感体,法斯宾德对于克特•拉伯的挖苦必然会如鲠在喉。确实,法斯宾德几任同性恋人萨林、阿敏在被他抛弃后,都以自杀结束了生命。我们无从得知他内心深处真正对于逝去恋人的态度,是无法摆脱良心上的谴责,还是适度介怀后的遗忘。甚至有人认为,法斯宾德是想以《十三个月亮》这部电影证明,他并不是唯一必须负责阿敏死亡的人。

《十三个月亮》是阿敏自杀后法斯宾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电影剧本,他不仅负责编剧、导演与剪辑的职务,同时也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摄影,这是一部完全“法斯宾德”的作品。因暗恋对象安东•赛兹一句无心之语“如果你是女孩,我或许会爱上你的话”,尔文远赴卡萨布兰卡进行变性手术,迫不及待以新的女性身份伊薇拉面对安东,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无动于衷的打量与嘲笑。伊薇拉羞愧地离开了安东,拖着这个因人而起的女性身份惶惶度日。尽管找到了新的伴侣也能苟且过活,但寂寞与孤独依旧挥之不去。电影描述了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遭遇,她开始回溯过往羞赧、脆弱的人生境遇,最终,面对自己极端的购买爱情的无望尝试,伊薇拉选择永诀人世。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伊薇拉目睹了一个自杀现场。自杀的人解释“自杀不是对自己意愿的否定,而是一种对自己意愿强烈的肯定。因为否定不是对忍耐的厌恶,而是对生活快乐的厌恶。自杀是为了生存,是不满足现在生活的条件和折磨,自杀并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意愿,只是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掉的生命的意愿而已。”如此对于自杀的陈述,明明就可以看成是法斯宾德对逝去恋人的一种认同和接纳,并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认同是建立在法斯宾德对自己身份确认的完成。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其实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

伊薇拉在影片里一直保持一种寻找的姿态。首先她对于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不是完全认同的,他并非特别想当女人才变成女人,他想要的只是安东对自己新性别的体认和喜爱。同样地,法斯宾德极度崇拜女性,但也残酷地迫害它们。他像许多同性恋与双性恋男人一样,他运用为自己与朋友们取女性昵称的方式,幽默地向世人宣告他的双重性别认同。有时,他却又愤怒地排斥自己个性中的女性特质。

在伊薇拉摇摇欲坠的生存意愿几近崩溃时,她依旧把主体认知的方式伸向外界,修女古敦和安东成为她最后的救赎出口。有趣的是,当伊薇拉拖着摇摆的自我认知渴求古敦和安东的时候,法斯宾德用摄影机提前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断裂的答案。伊薇拉看望幼时天主教孤儿院的修女古敦(该角色由法斯宾德的母亲莉萝•潘蓓饰演),对话场景里,镜头给了伊薇拉一个正常的脸部特写,而古敦的反应镜头却是一个角度刁钻的仰拍,两人的对话在画面上就被框定了一种先入为主的不平等。接着伊薇拉向古敦感叹:“我把我自己的生活给毁了”,古敦迎面走向前景回应伊薇拉的自责,她认为没人能单独毁掉自己的生活,她开始揭开关于伊薇拉童年和身世的悲剧,伊薇拉的生母为了不让丈夫发现自己因出轨而生下了伊薇拉,狠心把伊薇拉抛在孤儿院,还拒绝了伊薇拉被人收养的机会(收养已婚妇女的弃儿必须获得夫妻双方的同意)。这些细节,被法斯宾德的母亲演绎出来,更像是他对于自己童年的一次回溯。法斯宾德一直对外界宣称自己没有童年,他认为自己在幼年开始就已经是个所谓的躁郁症患者了。在法斯宾德八岁的时候,母亲染上肺结核必须在疗养院修养一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这个小孩,外婆已死,父亲不愿意照顾他,母亲将公寓分租给别人,他虽然没有挨饿受冻,却已经丧失了该年龄应有的教导。甚至,法斯宾德的母亲长久以来也一直把他的出生日期误认为1946年,直到他死后,才由伯特•凡里萧芬城的出生登记证实,他真正的出生日期为1945年5月31日。

母亲对法斯宾德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极端慷慨的小男孩,她记得法斯宾德总是迫不及待地花光所有零用钱买礼物送给她,而法斯宾德却认为这些印象是一连串徒劳无功的尝试,是一个孩子企图向一个冰冷无情的家庭购买慈爱的妥协。所以,对法斯宾德而言,拍电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透过电影,他可以将自己投射于那些服从他指令与复诵他台词的耀眼人物身上。他不眠不休地工作,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且不可自拔,他常常必须寻求他人的援助,他当然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渴望帮助他的爱人,他也可以轻易地残酷对待所有挚爱他的爱人。

 6 ) 無選擇,不反抗

  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
  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的人们,在这一年中会忍受更强烈的压抑沮丧,就像在每个月亮年里都会出现13轮新月,常常带来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
  在20世纪,这种情况出现了6次,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是1908年,1929年,1943年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份是1992年。
                             ——《13个月亮的一年》法斯宾德

  
  埃爾韋拉。他蒼白臃腫的身體,緊綳綳吊在腿上的肉色絲襪。濃妝艷抹的骨節粗壯的臉龐。中年稀鬆的棕色卷短髮。還有那顆在脖子中央突兀的上下蠕動的喉結。
  夾在男女界定之外的領地。
  他用皈依而隔離的目光看著頭頂上的鏡子。他說:我看到,我愛你。

  他對於愛如此投入。爲了一個男人的一句話就把自己從照片上那個一個溫文爾雅的具有藝術氣息令人着迷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在街道上丟人現眼的中年婦女——他敞開著廉價的風衣外套撲到愛情的車頭上,然後被一個轉彎狠狠摔倒地面上。就好像是從熟食加工廠流水綫被扔抛下來的一塊有待加工的廉價肉。
  
  他穿上男裝。是對愛情的完全絕望。
  然後他就安靜的死在愛人和與愛人剛剛做完愛的女友旁邊死去。

  象是那些在屠宰場裏被割開頭頸,鮮血噴流的牛一樣並不選擇也無力反抗。
  
  我們都在觀摩死亡。

 短评

一年十三个月亮,法斯宾德的意念情结

4分钟前
  • 戒男
  • 力荐

9.0/10。①同志男主为获得前男友的爱变性,变性后却被前男友拒绝,随后想回归妻子与家庭亦被拒绝,再加上过程中被无数人歧视冷落,于是最终自杀。②压抑冷漠的氛围的营造(基本是《恐惧吞噬灵魂》那套,但不如后者克制,配乐用的太多说教台词也太多):冷淡的色调、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叙事/剪辑/表演、大量的中全远景摄像和框中框构图、多次运用镜像丰富画面情绪、等。③屠宰场被割喉的牛们鲜血喷薄而出那段是视听上最亮点的片段之一。

8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看的很心疼。男友鄙视抛弃他,妻子只是利用他维护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旧情人的信口开河让他变性,在他穿回男装渴望被认可的时候,最后所有人都不接纳这样一个只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而渴望被爱的人物,自杀是为了生存。

13分钟前
  • 日灼
  • 力荐

永远不会看第二遍+1

15分钟前
  • 收尸中心阿姨
  • 还行

喜欢这部,法胖的层层剥离

17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法斯宾德极致理性而冷酷的将《十三个月亮》归结为不可逃避的宿命并作为未来世界的序幕。然而在这个宛如卡夫卡城堡般荒谬的世界中,他无力为那些极致感性而又脆弱的人展开辩护。只能让观众于这条斩断了后方的道路上辨认出一具异化的躯体和一颗异化的心,且循环展示着灵肉分离的过程以及各自死去的结局。

18分钟前
  • Muto
  • 推荐

"one always dies too soon or too late. And yet one's whole life is complete at that moment, with a line drawn neatly under it, ready for the summing up. You are - your life, and nothing else"

23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这个主角演绎的太难以言表了。一年中的第十三个月亮,表示多余的一个,也表示特殊的一个。还表示很少出现的一个。

27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当灵魂不断地被否定和放逐的时候,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29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推荐

法斯宾德的锐利和精准展露无遗 他的注视让边缘人群在银幕上也有了声音//又华丽又痛苦又凄惨 断什么都不能断了对自我灵魂的认可 坦然接受也欣然承受//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电影即看到导演

30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4+++++++ 堕落后的固执的聪明人如何错解爱后拒绝生命的悲惨旧闻 恐怖啊! 主旋律和死亡场相当不错。

34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1.本来发现这部1978年豆瓣8.2分的冷门西德变性题材电影还挺惊喜,可惜兴致勃勃找来观影后,观感却由始至终逐渐走了下坡路,没有如预期那般喜欢上这部《十三个月亮》……2.屠宰牛的段落,仿佛在看纪录片《地球公民》……3.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着的人们,在这些年里忍受更强烈的沮丧之苦,就像在更短的时间段里,当一年里有十三个月亮那样,如果一个月亮年同时,也是有十三个月亮的一年,通常会有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发生,在二十世纪 这样危险的年合(太阳与月亮的合)出现了六次,其中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还有1908 1929 1943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合将会是1992。…… -13999

3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本片的极简达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与惊人的尺度相得映彰,如一把刀子刺杀了一个时代的边缘酷儿,让人振恐。是这几天看的法斯宾特电影里最有冷峻感觉的一部。好多戏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戏就看得出影响了后续新酷儿电影,直接的做爱以及情绪表达,屠宰场一场戏让人恶心,我恐怕看完睡觉都难。多次出现的狭迫的门框构图运用有很难让人不想到是对角色“抉择”的反应。是部观感繁复的好片。

41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法斯宾德的片子看多了以后人会一直处于一种绝望的混乱中,就好像杀牛那场戏里面一直牛到处乱撞慌乱中表达着对死亡的恐惧。有意思的是,他表现的人物好像都不太惧怕死亡,只是对生存一直抱有着一种无助和痛苦。我们又对这些人做了什么呢?坐在荧幕前的我们只能用暂停来表示绝望。

45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法斯宾德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实在是太孤独了,变性人埃尔文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拒绝她,法斯宾德聚焦于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对当时德国社会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剧中众多人物也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设计的背景和灯光营造出悲伤的效果,屠宰场酒吧等几场长镜头的戏让人印象深刻

47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他为他冲动的去变性。而后的生活就被推上了绝路,依旧保持法斯宾德以往作品的犀利,质问德国政治,性别等一切问题。相比早期作品的凶猛,这部中人类天生对爱的渴求浓郁体现。

48分钟前
  • 张宏
  • 力荐

我看的第十三部法斯宾德作品,也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大喊:“我!爱!他!”构图和机位完美得好到爆炸,没有一帧影像和一句台词是多余的,连电视广播里的声音都以一种间离的方式在提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争斗(导演在本片中的亮相是通过电视荧屏)。屠宰场和办公大楼里的自杀场景更是令人叫绝,前者直接把观众拉入主人公的内部情感,后者则以强烈的舞台感和哲学感捅破影片主旨并暗示主角的命运。修道院里展现身世的那一场戏也棒极了!法斯宾德一以贯之地以“出戏”的戏剧感及荒诞感来描摹最现实的人生。不世出的天才,无与伦比的杰作!

52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没看明白。

55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很差

第一次看法斯宾德的同志题材电影,并非我预期那样,那的确仍是苍凉绝望之感。这一部在摄影构图和配乐上下了不少力气,屠宰场,酒吧,孤儿院几场戏很棒,安东办公室那场跳舞戏有点奇怪。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描述一位變性人在男友離去後,因緣際會下開始回顧他的生命。其實鏡頭都對準了當下,配合角色喃喃自白,對照了過往歷程和現今的困境。許多畫面都有意在言外的力道,演員表演和導演關注的情感非常驚人。

1小时前
  • alfred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