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修女

剧情片美国2017

主演:迪安娜·阿格隆,朱丽安妮·尼科尔森,玛格丽特·库里,丽亚娜·莱伯拉托,摩根·塞勒,伊琳·珀威尔,梅丽莎·里奥,麦蒂·哈森,丹尼斯·欧哈拉,克里斯·泽尔卡,阿什丽·贝尔,丽贝卡·达扬,切尔西·洛佩兹,马科·圣约翰,莱西·哈特塞尔

导演:玛格丽特·贝茨

 剧照

见习修女 剧照 NO.1见习修女 剧照 NO.2见习修女 剧照 NO.3见习修女 剧照 NO.4见习修女 剧照 NO.5见习修女 剧照 NO.6见习修女 剧照 NO.13见习修女 剧照 NO.14见习修女 剧照 NO.15见习修女 剧照 NO.16见习修女 剧照 NO.17见习修女 剧照 NO.18见习修女 剧照 NO.19见习修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8

详细剧情

  美国导演玛格丽特·贝茨首部剧情长片《爱的见习生》,找来曾与名导斯派克·琼斯合拍广告而声名大噪的星二代玛格丽特·库里,饰演一名出生在无神论家庭的少女,为了成为修女而前往修道院见习,展开自我信仰的辩证,却也在压抑训诫中发觉内心骚动的欲望。玛格丽特·库里充满灵性的亮眼表现,不逊于同台飙戏的奥斯卡得主梅丽莎·里奥。影片大胆触碰宗教和同志议题,呈现超越性别的信仰与爱的真理,更赢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的赞扬。

 长篇影评

 1 ) 一段普通的抒发感情的...

女主渴望的是爱,所以她才渴望上帝,想要上帝能够给她、满足她,让她得到爱。也许是因为父母间的感情矛盾和之后离婚让女主缺爱,这才导致女主才在学校与她心中的“上帝”培养出了感情。年少时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是单纯的。

所以女主才决定当修女,她觉得自己对上帝的爱,很长很远,不会消散。也许她考虑过上帝是否爱她,是否能够给她回应,也许她没有,爱情是冲动的,令人失去理智的,她无可自拔的陷入了一段与“上帝”的恋爱当中。

这才让女主能够如此虔诚的,或者是专一的,爱着他。但当我们长大,开始拥有了欲望,便不再单纯的仅仅想要一份不求收获的爱,她知道了性,她渴望被拥抱。

经历过一次尝试之后,压抑了许久的欲望就打破了牢笼,开始令她“饥渴”,所以她才想要用饥饿等方式来惩罚自己或者说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直到,一个眼神、一个触碰令她心中的火苗,被煽起,无法被熄灭,所以她开始渴求。

而被狠狠满足之后,膨胀的欲望被浇灭了,理智又回来了,开始忏悔,忏悔能让她知道自己“正确”的方向是什么,但心中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即最后的What do you seek,让女主直面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盼望的东西,是很好想的,因为口嗨很简单,但直面自己真正寻求的东西却没那么容易,所以她犹豫了,但好在,她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冲破了枷锁。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是说她有什么内涵啊什么大道理,仅仅是女主渴求慰藉那段让我感觉很美。毕竟欲望得到满足.......是爽的呀😳

 2 ) 我们在寻找什么?

奥黛丽赫本曾经演过一部叫《修女传》的电影。电影里的盖布瑞尔修女从见习修女一路走到正式修女,她的同学当中有人中途退出,记得那个退出的女生和她说,如果我心里有一丝犹豫的话,我不能欺骗上帝。盖布瑞尔修女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了一名修女。但是在二战期间,她因自己父亲的离世以及她看到在战争期间修女们的不作为,最终让她决定不再成为修女。记得影片的最后,她拿着自己仅有的行李箱慢慢地走出了修道院,外面阳光灿烂,她停驻在街头。 记得当年拜访希腊的迈泰奥拉,以为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到了之后才知道,那里已经变成了旅游胜地,一车一车拉来的是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其中一间修道院是只有修女住的。离开时,热情旅店老板用车载我去火车站。一路上他和我唠唠叨叨,你知道吗没我都不知道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去做修女,我认识一个人的女儿,上了大学,读了博士,然后决定回来这里的修道院做修女。 如果用原生家庭来解释女主角行为的话,你可以看到她有一个缺爱的家庭,从小父亲离开家,你可以说因为父亲角色在家庭里的缺失,造成了她对爱的渴望。所以,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可以献身给“爱”,做“爱”的新娘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她自己选择成为修女的过程中,她也渐渐地发现了她自己。和她同时进修道院的那些花季般的女生们,她们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受训成为修女。她们和正常的少女们一样,有对爱情的渴望,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有些女孩子离开,有些女孩子留下。离开与留下,其实都是她们成长道路上对自我的发现。电影里的女孩子在和修道院院长忏悔时诉说自己心中对信仰的疑惑,那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在自己信仰里的挣扎,是个人对生命本质的质问,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而也就是在这种真实的挣扎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 如果不是对基督教或天主教有些了解的话,也许并不能了解影片的主题。本片又让我想起了《修女埃达》和《无辜者》。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的,女主角的最后一句话是,What do I seek? I seek more. 我们都在寻找什么? What do we seek?

 3 ) SEEKING SOMETHING MORE

So many people settle for love that doesn't really ask anything of them
that they don't have to make any sacrifices for.
I don't want that.
I want an ideal love that I have to give everything to.

我把《见习修女》看作一个寻找爱的故事。

一切故事都有源头,一切寻找都源于缺乏。Catherine是缺少爱的女孩。关于她的童年,影片呈现的只是饭桌上的一次争吵,这也足够展现Catherine父母婚姻里不可缝补的深邃裂痕。充满怨憎的家庭关系对任何一个小孩都是致命的。Catherine在争吵时捂住耳朵,暗示了一种逃避型的人格。她不会像《亢奋》里的男男女女一样,用毒品、性爱和party来麻痹自己;她要掩耳盗铃,捂住耳朵为自己创造天堂。

天主教学校,宿命般的转折点。老师在黑板上书写“love & sacrifice”; 修女带她看晃动的烛光,告诉她“这是上帝,我是上帝的新娘”。她脸上露出了只有热恋的女子才会拥有的纯真甜蜜的微笑——这对Catherine来说实在是难以抵抗的诱惑。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爱,高贵的爱,纯洁的爱,永恒的爱,牺牲的爱。

上帝的爱。

木心说,“人类既具有如此美好的情操,却不献给自己,而是献给上帝。” 我说,爱自己便失却了爱的本质。爱的本质是奉献,是牺牲,是对利己的动物本能的超越。爱是有神性的。如果爱的对象拘囿于自身,便不再成为爱。人总是要把一部分的自己奉献出去,才会懂得真正的爱。

既然爱只能奉献给他人,那么,为什么不献给上帝?因为他只是我们的幻想?可是,现实本就无甚可爱。在无神论的国度,女孩们为人造的偶像歇斯底里,她们爱的是造星运动堆砌出来的符号混合物,是幻想;分分合合的情感故事中,人们轻而易举地将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又在幻想破灭之后悻悻而去。人们偏爱幻想,因为幻想是完美的,永远不会令我们失望。我们以残缺之身追寻完美和永恒,完美和永恒的爱。

Catherine和所有名为rose的女孩,她们是以身殉道者,殉这场无望的爱。

世间所有宗教都刻意制造身心的对立,我将其理解为神性和动物性的对立。身体在动物性的此端,灵魂在神性的彼端。压抑肉体,消灭本我,消灭自我,继而抵达超我。这种超越有多么痛苦,就有多么快乐。

一个天衣无缝的圈套——既然动物性和神性都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摒弃本我的斗争就永远不会停止,于是还会有许多少女抱着殉情的壮烈之心前来寻找爱,在冰冷的教堂里寻找生命之火,在黑白裙衫里寻找幻梦光彩。

但是,年轻的心会甘心如此吗?当Catherine从梦中醒来,只有凄冷的月光为伴,她的丈夫、永远的爱人——耶稣基督并无丝毫的体恤和怜悯。她第一次产生大逆不道的念头——他真的存在吗?上帝存在吗?如果他不存在,那我又算什么?当她触碰到Sister Emenuel的手,真实的温度、真实的触感,超越了她在苦思玄想中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她终于知道什么是爱。她爱Emenuel超越了上帝。

忏悔会上,Catherine坦白了一切,Reverend Mother勃然大怒,让她跪倒在所有人面前祈求救赎资格,天主教忠诚的圣女们悲恸而疲惫。面具剥落之后,她们对宗教的虚伪早已心照不宣,促使她们继续做上帝新娘的,是无处可去的悲怆。留在这里,她们仍然拥有一日三餐、稳定的社群、牢不可破的话语体系,以及虚幻的爱、虚幻的慰藉。繁琐细碎的规则、专断的权力系统使她们像纺锤一样空转,将美好光阴白白旋转掉、浪掷掉,但是至少她们有所安身。教会困住的是那些无处可去的人。

最后的最后,Catherine穿上白纱,正式订立终身契约,做了上帝的新娘。神父用英语问:“What do you seek?”

她忘记了自己寻求的是什么。“I just seek something more.” Or anything more. 我们终其一生只是为了填满心里那个大洞,所有的谎言殊途同归,所有的斗争没有结果。我们依然祈祷爱,伸出双手,希望抓住一点东西。

 4 ) 成长,是寻找到自我。

#宗教##女性#片子似乎应该是部青春成长电影,而成长的环境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保守的修道院。女主家贫,母亲不能好的处理两性关系家里争吵不宁,而父亲也没有什么教育的心思也做不出什么榜样来给女儿提供行为的模仿对象,所以当孩子在面对人生困难或者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恐惧,或者犹豫。她的第一个伤,来自家庭。而她的年幼使得她无力选择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幼年形成价值观的时期,她只学会了母亲的忍让和卑微,看不到自我,当然更看不到自我的价值。当某日,一对修女到她家的时候,修女的温柔吸引了她。当贫困母亲听到说到那儿上学不用花钱,毫不犹豫的送了Catherin进去。这一推一就,让没有信仰的她变成后面虔诚的修女,成为了非常合理的可能。

进了教会学校,在教了一些简单的知识都同时给学生们洗脑,“no love without sacrifice”。sacrifice,意思是牺牲,或献祭。看完之后再回到这里,影片明显是在暗示,献祭的意思。学校里被排挤,没什么朋友的女主,修女主动和她交了朋友,看到修女跟母亲完全不同的温柔体贴,成为了她唯一的想要成为的样子。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修女,即便她的母亲百般反对。一个叛逆少女该有的样子,或许,也是她开始寻找她自己的起点。

严苛的修女生活,让一个个花季少女不堪忍受,有的选择离开,有的却选择折磨自己。“Chapter False”每周一次,由院长妈妈主持,探索每位修女是否有思想上的异动,比如不听她的话,或者违背她的话。她还接受举报。所有人没有例外。在这样高压的政策下,ca一直听从在修女妈妈的教导,努力做到完美。但是似乎从某晚开始,她做不到完美了。某夜的性高潮,让女主不知所措,她选择了饥饿惩罚来“赎罪”,就像女院长妈妈平时教导她们的一样。但饥饿没有让性欲消失,而自折却加深了。修女妈妈教的怎么不管用?对修女妈妈那些训导的怀疑,开始出现在Ca的脑子里。

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来修道院看ca,骨瘦如柴的ca举止生疏,对父亲的去世毫无反应。生气的母亲冲着修女妈妈大发脾气,怀疑她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她的女儿,并威胁女院长若下次见到ca的时候还是这样就要她好看。

这段争吵是整片重要的转折。

妈妈对ca的关心似乎点醒了ca,她明白了她心里的欲望是希望与人交流,而修女严苛的生活让人与人的距离非常远,而这就是她们宣扬的love and sacrifice吗?她需要爱,她需要别人的安慰,爱拂,亲密关系,她非常需要,而她周围什么都没有。当她母亲跟女院长妈妈吵过之前,修女妈妈非常的固着在她的思维里,即便是她收到了梵蒂冈要求教会改革的信件,即便是大主教都闻讯亲自前来劝修女妈妈实行改革,一手遮天的院长妈妈,非常不情愿地宣布了改革政策。

结果,当然是,大家一个个逐渐离开。

修道院,在外人看来温柔无比,对恶人都能用爱去融化他的恶,的地方,却不能从内产生爱,不能从内产生宽恕或者包容,将如何去爱其他人。修道院关起来的门,关着修女们,关着年轻的思想,关着门并不能产生爱。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的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经历都会或多或少的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幼年时,跟父母学走跑跳,学遇事的第一反应,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若父母缺失,那总会跟着其他某个成年人,仿造他的样子生活一阵子。青年时期,自我反省,思考,开始脱胎于最初的模仿程序,更多自我的成份,寻求赞美,寻求认同,有了自信心。

ca在片子里,就是一个逐渐寻找到自己,寻找到自信心了。所以片尾说,I seek more。非常棒。

 5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部电影,因为很想了解其它宗教信仰者的生活与情感。

从形式上看,这部电影里面所描述的天主教修行与佛教修行很相似。

(1)皈依。依止上帝或者佛陀,相信他能带领我们走向彼岸。

(2)出离心。逐渐摆脱或解除世间俗情。

(3)对六尘的拒绝。片中有段情节要求修女走路时低下头,避免与其他人目光的接触,实际上就是在摈除外缘吧。包括对止静的要求。

(4)念念在兹。心中时时想着上帝,跟念佛法门一样的要求。

(5)忏悔。乃至小罪都能升起忏悔之心,才能远离恶业。

(6)苦修。为了摆脱对我执,或者只是对肉身的眷恋,自古以来总有苦修法门的存在,话说佛陀当年也试过,差点饿死自己。但苦修的问题,佛陀当年就讲得很清楚了;他们的改革是对的。

(7)对爱与牺牲的要求。这不就是大乘佛教里的发菩提心嘛,“where there is hatred, let me sow love; where there is injury, pardon; where there is doubt, faith; where there is despair, hope; where there is sadness, joy; where there is darkness, light; grant that I may not so much seek to be consoled to console, to be understood as to understand, to be loved as to love”,不就是“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

(8)实修。“上帝不是幻像或白日梦,它是艰苦的工作”,说得多好。

这些一点都不愚昧或荒谬,而是修行的必经之路。

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若怀着世俗之心,那即使貌似纯粹的修行也是世俗之行。

“嫁给上帝”本来应该是希望修女像对待世间婚姻一样,将自己的一生承诺给上帝,形成好比世间夫妻般深刻而亲密的关系。哪想她们真把自己看做是上帝的新娘了。所以改革是对的,要打破她们这类特权想法,去掉那些不该奢望的想法,彻底明白众生平等。看看老院长在殿前的撕心裂肺,和一位抱怨老公的弃妇有何区别,真是白修了。

相比之下,还是佛教英明,到了空性、中道,禅宗的自性皈依、无相忏悔,基本把片中所涉及的宗教问题全给解决了。

最后,这部电影是在描述宗教的没落吗?我想,或许导演的确有彰显人性解放的深意,但从宗教角度来看,人性的解放不也是上帝的旨意或者宗教教化的成果吗?

 6 )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电影拍的真好。是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影响下的一个修道院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罗马天主教会召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修法废除了很多繁文缛节,9万多名修女离开了修道院,回归到社会。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盛赞梵二会议,认为这次大公会议给天主教会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我也觉得,人类只有脱离形式主义才能更好的创造和发展。爱神不需要每天挂在脸上爱!!!

电影很多细节,让人更加了解天主教的繁文缛节。女主隔着铁网,疏离养大自己的妈妈。修女院长的对权利的看重,隐瞒事实,不愿改变,贪得面目可憎!老虔婆口口声声做一切是为了主,动不动铲除异己,自己受过的苦,就要折磨小女孩们也全部受苦。还说这是神的意思?!意你条毛!

互相寻求慰藉那里,也很真实,人类的内心需求,生理需求,不会因为做了修女就消失。

所以,我每天对自己说:“这个地球上人人平等。不看低自己,也不看低别人。不看高自己,也不看高别人。授我爱者,珍惜,教我恨者,远离。”(9.18.2022)

 短评

60/100 相比起艺术类的制作水准,本片的故事就显得没那么精致了。表演和台词偶有亮点,但是最大的失策在于没有把女主这条拷问欲望和信仰之间的关系的“素材”用好,叙事散乱,导致核心人物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打酱油的状态。

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这么美的女主,嫁给上帝我第一个反对。7

11分钟前
  • volcano
  • 推荐

2017金馬54。很流暢。情感線沒毛病。開頭部分轉場真的硬。後面引出的個人質疑和老修女們的崩潰到位。後面鏡頭漸入佳境了。很有意思的是前面信仰堅定的時候,脫衣服都不帶露的鏡頭。後面十字架一掉,哪哪都露了。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小姐姐。

15分钟前
  • 梅林十四
  • 推荐

理解了苦行...

20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看破红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21分钟前
  • SX
  • 还行

对于目前烂番茄上的满分认证不太理解。其实就是一个冲破传统与桎梏的故事,但前半段对于宗教教条般的形象刻画让人觉得有点无聊,主角对天主教的执迷演绎得也比较无趣难以令人信服,后半段的蕾丝情作为点燃矛盾的高潮来得突然,缺少前情铺垫。不过表演的话朱利安妮和嬷嬷演的不错,女主很美!

25分钟前
  • 竹和
  • 还行

说是百合不太准确啊,就是女主迷茫的时候寻求一份慰藉而已。主要讲迷茫的少女期望通过信仰上帝得到某种心灵支柱,后来可能是醒悟了待在教会并不能满足她内心的需求。虽然是个信仰值不够的女主,但没懦弱的无法直视自己内心的贪婪,也挺好的。宗教基本上还是为了束缚人心而存在的。

26分钟前
  • Ying_0111
  • 还行

题材着眼点是挺有挑战性的,但需要更丰满的故事来支撑。

27分钟前
  • live4it
  • 还行

冲着库里女神来的,这种文艺片实在没耐心看完,哥的时间很宝贵啊,所以直接拖到影片最后那惊艳一刻啊,又一个女神露了,当然要5星啦,哥就是那么粗俗~

31分钟前
  • 西瓜皮
  • 力荐

果然又是女导演。在“传说中”最“圣洁”的地方暴露人性。结合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史实,命题很宏大,导演想讲的很多。历史上每一次宗教改革都伴随着旧传统的撕裂,而这种撕裂体现在维护传统的人们身上更甚。影片有许多动情瞬间,让人思考与上帝的关系,与欲望尘世的关系。到底选择怎样的生活,跟从心。

34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影片把修女的入模过程刻画地入木三分,着实令人感慨。“信仰并不能使他们高尚了多少,他们只是换一种方式折磨自己”——我还是做我的庸俗凡人吧!

38分钟前
  • 半逗
  • 推荐

梅丽莎.里奥一人碾压众修女的表演,成为最耀眼配角。

3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I seek something more.

41分钟前
  • Nora养的白鸽
  • 推荐

也许因为题材缘故,形制上是绝对的考究美丽。当然,无处不在的圣咏包藏的不只有平静高洁,更多还是压抑与枷锁。终日将自己贬低至尘埃里,用沉默和折磨自我麻痹,却控制不了悸动的情欲。而这种情欲少了色情意味,而化为了打破精神桎梏的动机。人人皆因寻求爱与慰藉而来,却被要求封闭内心,经受折磨。上帝就连这一时欢愉都不能给予,纵有再多清规戒律阻止修女们真正发现自己,又如何能不让她们seek more呢?

43分钟前
  • AngeticalBiz
  • 推荐

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但是拍的太一般了

48分钟前
  • 薄荷绿
  • 还行

真想用“every shot is well-crafted”来概括。在纷乱的世界里寻求平静,由规训和压抑堆砌而成的遁世,信仰弥补脆弱,试图解开心结的过程中心门被开启,内心翻滚着的热情火焰混迹于忏悔与宣泄间,踪迹难觅却未曾消失,比崩塌更可怕的是迷惘,逃离取代了束缚,但,逃往何处?好少这么喜欢宗教题材片。

51分钟前
  • toska
  • 力荐

修女们都嫁给上帝,上帝也是一夫多妻咯?

52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我能秉持的,是最大的尊重。尽管不认同,但理解。梅丽莎一个人的表演秀。

5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貌似是导演的处女作,镜头语言还是很美的,可惜女主qualley无论是相貌和面瘫演技都和几年前的KS神似……

58分钟前
  • 明天就现充
  • 还行

为什么只有修女没有修男?为什么地位较高的教皇和神父永远是男性?说穿了,宗教世界本来就是另一种社会阶级,借用思想来统治人。

1小时前
  • zo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