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摇滚

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侯牧人

导演:侯祖辛

播放地址

 剧照

老摇滚 剧照 NO.1老摇滚 剧照 NO.2老摇滚 剧照 NO.3老摇滚 剧照 NO.4老摇滚 剧照 NO.5老摇滚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10 18:26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中国早期摇滚人侯牧人的女儿侯祖辛,带着导演身份诚挚纪录中国摇滚人三十年来的沉浮与坚持。是父亲也是主角的侯牧人身患脑梗,这种病会反复发作,使肢体瘫痪或眩晕,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昏迷,甚至死亡!可怀揣着摇滚音乐人的执着和热血,侯牧人奇迹般的坚持了下来。  影片结尾时,侯牧人唱起他在脑梗后写的第一首歌《像个傻逼一样的活着》时,台下观众泪流满面,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张楚也流下了泪水。当老炮们听到那些音乐,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重燃心中的情怀,正应了片尾的那句话:“老去的只是身体,而非灵魂”。

 长篇影评

 1 ) 摇滚精神,就是永不妥协!

其实没有侯祖辛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更能打动我,那时我在地铁上,看到侯祖辛说起她小时候,张楚何勇到他们家里找老侯,说那时候的他们,心里面有火,眼里面有光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长流,在地铁上难掩尴尬。

这个片子,以老侯从脑梗恢复过程的自述为主线,讲述了抗争和活着是老摇滚的基础精神的思考故事。融入了很多老摇滚人对8-90年代摇滚黄金时代的回忆和一些理解。应该说,这么好的题材和资源,可以做得更深入更有力量和锋利一些。可惜都还流于表面了。没有把摇滚与当时和当下时代的短兵相接的精神交锋给挖掘出来。摇滚乐是与时代脉搏最为贴切和抵触的音乐形式,老摇滚时代,摇滚几乎成为那几代年轻人的精神信仰,为什么?因为摇滚不仅有力量,更有叛逆和自我表达的英雄情结。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几只摇滚乐队在工体演出,一个北大的学生举着打火机,一边哭一边不断大喊:“不要让我们失望!不要让我们失望!”而今想起那个著名镜头,依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大概没有哪一代年轻人能像我们那时候一样,从摇滚乐里感受到那么强烈浓郁的精神助攻的力量,让人慷慨,自负,悲情而热爱。可惜在这部片子里,侯祖辛没有更深入地去挖掘和表现。

摇滚是什么,相信每个热爱他的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也不需要共识。但他的精神内核,一定是不服,是喧泄,是愤怒,就是永不妥协。不向权贵妥协,不向庸俗妥协,哪怕没有具体的敌人,也要对着世界说不,我就是不爽你!这就是摇滚。

像SB一样活着,是这种精神内核最后的自嘲和尊严。

他当然是摇滚的,是属于老炮们的体面和愤怒。

本片文本上没能更扎得深入,既没能探讨更深刻的与时代的关系,也没能从老侯的视角对蜿蜒而来迤逦而去的摇滚精神做历史性的梳理和总结。而仅仅是流于缅怀情绪,然后总结,皈依到坚强活下去就是摇滚的终极结论。当然,说的不错,只是那不仅是摇滚的奥义,那是所有人的终极奥义。

摇滚的精神,应该是超拔于其上的。

2022年5月18日

 2 ) 老摇滚侯牧人——像傻X一样活着,你敢吗?

新一季的奇葩大会, “音乐乌托邦” 下长大的侯祖辛来了,中国第一代摇滚音乐家侯牧人的女儿。

“他当年留着长头发,是非常热血的摇滚青年。你现在小区里遇到慢悠悠散步的他,完全想象不到这是当年长发飘飘,写歌、在台上玩摇滚的一个人。但他还是有那个劲头,那个精神,他说他还要继续做音乐。” 这是侯祖辛眼中的父亲。

《老摇滚》是她献给父亲的一份礼物,记录着中国摇滚最初的那段 “阳光灿烂的日子”,描述着父亲与脑梗进行顽强斗争的点点滴滴,一部承载着爱与敬的纪录片。

八十年代的侯牧人,用高晓松的话来形容是“大嗨腕儿”的。当年侯老爷子去工体看足球,4比2的胜利结果使得全场情绪沸腾,但当耳边传来《大海航行靠舵手》 《东方红》 旋律的时候,他说,“ 艹他妈,中国的作曲家都死绝了吗?我要找一种音乐,在广场里,在这种时候能唱。我不知道这样的音乐叫什么,世界上肯定有,有一种东西在我心里开始冒了,后来我知道,这个是摇滚。

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语句: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业者是这样,艺术家也是这样,他们都是有能力把零变成一的人。

当年的侯牧人和他的兄弟们对于摇滚乐是什么,并不清楚。但内心有股坚定的信念,中国是时候该拥有一种颠覆性的音乐了,一种能带给民众力量与燃情的东西。

那个时候的摇滚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热情与理想是唯一的明灯。燃情的岁月里充斥着烟味与脏话,但更多的是一股“我就不信我做不出”的笃定劲儿。录影棚是肉体的家,摇滚是心里的港。他们在尝试中失败,在失败中继续,在继续中寻找,在寻找中看到出路。

90年代初的后来,一张叫《红色摇滚》的专辑诞生了,传统的革命歌曲被附上了摇滚元素。纪录片中,当一头长发在舞台演出的侯牧人,与台下几万观众一起高歌 “我爱你,中国” 的时候,他知道,当年他在天安门摆下的誓言,实现了。

2009年,侯老爷子脑梗,丧失了很多基本的生活能力,连最简单的数数都不再简单。对于一个习惯逆天而行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他说 “住院的时候,医院心理医生来看我,我当时说,我想死,我的一切都归零了,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但我妈从小教育我,我们不信命,要相信奇迹,想起她的教导,我就要活下去,哪怕像个傻子一样地说话。

后来他开始健身,开始学数数,开始学写字。脑梗的恢复是漫长且无望的,但侯老爷子却坚持了下来。好友黄纪苏说:“侯牧人在病床上背bpmf(拼音)的时候,太摇滚了!

“ 我得了脑梗,还有更多的人,得了不治之症。生活把我们抛弃了,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认命吧。我们不认命,我们不服;像个傻X一样的活着,活着多好啊,你们就大声说吧,我的兄弟姐妹,活着有多好啊。没有希望也要活,没有前途也要活,相信奇迹就在身边,活着有多好啊 ”

这是侯老爷子在脑梗后写的第一首歌,取名为《像傻X一样活着》,同时也是《老摇滚》的片尾曲。影片结束时,当年的老炮们听着这首曲子,回忆着过去,心中的情怀被再次点燃。

纪录片有一幕,当问及是什么让侯老爷子能一路坚持下来时,他说是:“ 活着。摇滚,就是活着。”

是的,“老去的只是身体,而非灵魂”。

是的,“活着。摇滚,就是活着。”

 3 ) 像傻逼一样活着

知道老摇滚是因为侯祖辛参加了奇葩大会,起底了80年代的摇滚大爷大叔,让我知道老摇滚不只只有崔健一个人,还有一批这样的人,具有摇滚精神的人。

侯牧人,心里有着摇滚精神的人。年轻时,看见流氓在船上打架把人扔进海里,我以为他会说他经历了生与死,没想到,这件事会激起他的肾上腺素。听着侯老的音乐热泪盈眶,"我爱你中国",还有很多感觉听了会使人向上的词和音乐的律动,这些可能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更让人向上的生活。

侯老前些年得了脑梗了,曾想放弃,可是他不能,他还有着深爱他的家人。他从bpmf开始,他从简单的加减法和背小九九开始,他从慢慢的恢复身体开始,心里有着极其强大的坚持的力量。现在他说话很慢,像不会说普通话的香港人在讲普通话,他现在行动也不是那么特别灵活,甚至有人说他像傻逼那样活着。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身体还好,但有时候何其不是像傻逼一样活着,可能被领导,被同事看不上这看不上那,可是我们还是要像傻逼一样活着,像傻逼那样善良,开心快乐,像一棵树根扎在地下枝干拼命的向上生长。

我是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不是很懂"摇滚"这两个字的意思,但看了老摇滚有所感悟。老摇滚的摇滚乐真的很好听,希望老摇滚乐可以像那些复古的布料或复古的衣服一样,可以再次的就行起来,激起人们像侯老活着的那股劲儿。

向老摇滚家致敬~

 4 ) 活着,去追寻你想要的

听老侯 唱 我们都要活着的时候,咽喉哽咽,感觉血管喷张,感觉整个世界正在给我开一条路,让我爆发,进阶,可是我不是摇滚儿,我是一名设计人员,当我在加班画图的,手里的键盘就像你指尖的琴弦,横扫着,狂躁着,喷发着,我会被摇滚感染,摇滚是什么?就是活着?设计和艺术是什么?就是生活,生动的活着!加油

 5 ) 摇滚在血液里,你一调动它就蠢蠢欲动

相信很多人是看了《奇葩大会第二季》才知道这么个片,导演侯祖辛是国内第一代摇滚人侯牧人的后代,借身份的优势,打小就是跟摇滚音乐和摇滚人混在一起的经历,让大家重新了解侯牧人其人晚年生活,和他对摇滚的理解。

其实这短片没什么太多可说,更多的是对某种根源的追忆,在崔健、张楚、何勇之前,国内的摇滚是如何萌发和生长。侯牧人说的没错,摇滚不仅仅是音乐,这个大家都明白,独立和反叛的精神是摇滚的种子,老爷子用晚年的精神头儿,诠释了一个老年朋克,到底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那就是活着就该活出个样来。

片子整体拍的中规中矩,相对缺乏一些有力的事件和表达,而且遗憾的是,圈中好友的发言也比较不疼不痒,可能这是对侯牧人的音乐本身的某种理论和观念的缺失,也可能是素材采集或留存的过少。

片长较短,希望还能有更长的版本。另外导演说过,她最想做的还是剧情片,这个作品想必更多的是一块敲门砖吧。

 6 ) 这就是摇滚?!

穿过生活的荆棘,还坚韧谦卑温和的对待万恶的一切,是对生活复杂的理解...这看上去的摇滚可能有时只是一种年轻的心对反抗的一种形式,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时的情绪,而非真正的思考以及尽管有限的行动....有多少人是乐于参与张扬的表达,愤怒的宣泄,而其中又有多少人如同他们向往的那样哪怕为自己得人生做出一些改变?!我不怎么听摇滚,偶尔为有才有俊俏的脸庞而心动。只是随大流的知道一些有名气的名字,但是我能在“别人”威胁我和我深爱的在乎的人时,勇敢的,走心的面对那些狰狞的恶,想办法解决,我要让我自己和“他们”知道,你种下的因,无论怎样祈祷,你必须面对和承受相对的果!这确实是命理!

 短评

片子拍的一般,但老侯的样子才是摇滚老炮儿该有的精气神啊

6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流畅自然,生来不安分。在强大的人脉关系下,拍的依然有条不紊,那股摇滚的精神气透着银幕块也能感受的到。

8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推荐

摇滚已死。看完更觉得摇滚已死,后继无人。因为年轻人找到了新的信仰:money。日渐式微的摇滚呼声稀薄,还夹杂着所谓的嘻哈。近五年来认识的新歌手,怕是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反复在听的除了影视原声,只有老歌。看到一些人老去,默默的酸楚。

13分钟前
  • 不醉无归爱谁谁
  • 力荐

30分钟的短纪录片,《老摇滚》更像是导演对父亲的致敬,一个「脑梗」老人的逆天而行。采访中的前辈们应该是想表达更多的,但导演有点用力过度。

18分钟前
  • 山久久
  • 推荐

老头说话是真有劲,但是纪录片的质量只能供家庭内部传阅

21分钟前
  • 银河求生手册
  • 较差

摇滚乐就是就算脑梗了也不影响骂人。

25分钟前
  • 朴映春一号
  • 推荐

硬。摇滚乐来诠释。

26分钟前
  • 力荐

生命不止,摇滚不死。我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的。想起年轻时,如陷无物之阵中,那时披着头也要到处走,一路走到黑便歇,写诗,写歌,找活路,痛饮酒,酒杯里浮出星星和月亮。那时只知道释放,宣泄,嘶咬,嚎叫,如此云云。后来才知道:秉着内心,自由呼吸,即使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活着有多好噢。

31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看到張楚了,何勇了,崔健了,可惜沒有竇唯……

35分钟前
  • 刘振华
  • 力荐

很棒

36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力荐

侯牧人身上所独具的摇滚生命力仍在,但可能是纪录片选取的段落,或者是表现形式,甚至是素材的局限,导致影片先声夺人之后,中间部分温水一般。尤其是雷声配合空镜那一段,剪辑有些突兀,稍显青涩。结尾音乐起来,也显吃力。不如奇葩大会上面,导演讲的那么生动。

39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还行

让我觉得我对摇滚有一种误解,不是声嘶力竭,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对于人的本质的追寻和坚持,是老一辈摇滚人最值得珍惜的地方。

42分钟前
  • 灵溪
  • 推荐

今晚看奇葩大会了解到《老摇滚》,然后在爱奇艺上看了这个纪录片,很赞,从女儿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中国摇滚青年老去后的样子和生活态度。我思考了一下摇滚是什么?应该不是耳膜振荡,而是热血沸腾。应该不是生命放纵,而是理想永恒。感谢音乐上的摇滚人和生活上的摇滚人!摇滚不死!不屈!不将就!

44分钟前
  • anninguniverse
  • 推荐

其实没有侯祖辛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更能打动我,那时我在地铁上,看到侯祖辛说起她小时候,张楚何勇到他们家里找老侯,说那时候的他们,心里面有火,眼里面有光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长流,在地铁上难掩尴尬。这个片子,以老侯从脑梗恢复过程的自述为主线,讲述了抗争和活着是老摇滚的基础精神的思考故事。融入了很多老摇滚人对8-90年代摇滚黄金时代的回忆和一些理解。应该说,这么好的题材和资源,可以做得更深入更有力量和锋利一些。可惜都还流于表面了。没有把摇滚与当时和当下时代的短兵相接的精神交锋给挖掘出来。摇滚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也不需要共识。但他的精神内核,是不服,是喧泄,是愤怒。像SB一样活着,是这种内核最后的自嘲和尊严。本片文本上没能更扎得深入。流于缅怀情绪,皈依到坚强活下去的终极结论,那不只是摇滚的奥义

49分钟前
  • 嗦罗蜜
  • 推荐

脑梗之后的候牧人像一个孩子,所有的生活技能都要重新拾起,此时他的摇滚是一种真诚的表达。

54分钟前
  • Sanguine
  • 较差

像傻逼一样活着。硬气。

55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力荐

这短片就很摇滚;片头那句:“x他妈”,也很摇滚;“像个傻比一样活着”很摇滚。什么是摇滚?--活着。这是侯牧人通过摇滚的所得。从小听摇滚,爱摇滚,到现在看了这片子突然觉得摇滚也没什么,也没有什么独特的nb,只是一种生命表达的途径:反叛的、坚韧的、愤怒的、不妥协的、坦率的、诚恳的……

56分钟前
  • 特立独行的猫
  • 推荐

以满怀期待的心情看了此片。两星给侯老先生的精神和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仅此而已。导演拍的真是太烂。剪辑混乱,内容表述不清。色调也难看且不统一。丝毫不能让人感动。而且,导演入境时尴尬又做作。崔健、张楚、何勇、丁武出场时本能很激动,可真是白瞎这些人了。

57分钟前
  • Seddie
  • 较差

一个如此有血性又有趣的摇滚老头。

1小时前
  • 五角飞碟
  • 力荐

感觉少了一点特别尖锐的东西,让人看完并不感动,也没有态度。

1小时前
  • 在吃大苹果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