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

爱情片美国2018

主演:基努·里维斯,维罗尼卡·费瑞尔,帕沙·D.林奇尼科夫,达伦·罗斯,詹姆斯·亚历山大,安娜·乌拉鲁,阿莱克斯·潘诺维奇,莫利·林沃德,纳扎利·德姆克维奇,布拉德利·索茨基,尤金·里皮斯基,维塔利·马卡罗夫

导演:马修·M·罗斯

播放地址

 剧照

西伯利亚 剧照 NO.1西伯利亚 剧照 NO.2西伯利亚 剧照 NO.3西伯利亚 剧照 NO.4西伯利亚 剧照 NO.5西伯利亚 剧照 NO.6西伯利亚 剧照 NO.13西伯利亚 剧照 NO.14西伯利亚 剧照 NO.15西伯利亚 剧照 NO.16西伯利亚 剧照 NO.17西伯利亚 剧照 NO.18西伯利亚 剧照 NO.19西伯利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5

详细剧情

故事讲述美国钻石商卢卡斯(基努饰)去西伯利亚做生意时,与咖啡馆店主卡佳(安娜·乌拉鲁饰)坠入情网,然而事态却步入危险。

 长篇影评

 1 ) 灵魂的转向

辞职,远离家人,走进西伯利亚森林深处,不问归期。 沉重的脚步一踏上贝加尔湖的冰面,即刻变得轻盈自在,自由舒展。 混沌的眼睛里顿时涌入大片澄澈。 这白茫茫覆盖着的森林,这空寂而辽阔的贝加尔湖畔,奔跑,滑翔,呼唤,仰躺,俯瞰……浩瀚苍穹,沧海一粟。 从欲望都市里走出来需要强大的魄力,让生命整个彻底的,完全的转向,去重新发现灵魂里潜藏的珍贵。 当那头饥饿的熊近在咫尺,当遭遇暴风雪时命悬一线,当与藏身在山林十多年的的逃犯不期而遇…… 他一步步逼近自己,激活,唤醒生命里最原始的本能。 艰辛,节制,正义——完成了他灵魂的转向,也实现了我对隐居生活的所有向往。 离开贝加尔湖的那刻,他的内心注满了真实的平静与快乐。

 2 ) 遗世而独立

这个端午陆陆续续终于看完了《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被B站upNANAaaaaa_的一个短视频打动,标题叫“希望我们都有孤独且自由的灵魂”。

一直没找到机会看来源的这部电影,这次端午因病宅在上海,屋外下着停不下来的梅雨,终于找出它看完了。

电影改编自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的2010年在贝加尔湖畔独自住了半年之后的同名日记集。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豆瓣

书写得颇有点当代《瓦尔登湖》的意思,表达出了一种远离尘嚣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但电影和书很不同,男主角从法国来到冬天的贝加尔湖畔小木屋,从一开始的挣脱枷锁后兴奋地在荒原吹着小号、对着旷野呐喊、在贝加尔湖冰面滑来滑去,到之后遭遇种种险境的窘迫,还杜撰了一个书中根本没有出现的人物来点醒男主。

书所展现的是一个厌恶喧嚣的人最终在大自然中得到平静,而电影似乎在说一个人想脱离社会去大自然里寻找自由并不会真正得到自由,他最终是还是要靠另一个人来拯救。

比较起来,偏爱书一点。

毕竟,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日常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流,社交网络的兴盛更是让我们迷失在各种主义和表面社交之下,丧失了探寻灵魂的能力。

摘录了几句书中的句子,和大家共享:

要杀死某个时刻的醇厚感,最佳方法是感到应该为它拍张照片。—— 引自第153页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引自第18页我更喜欢那些类似于冰冻湖泊的人性,而非类似于沼泽的人性。前者表面上坚硬冰冷,底下却深沉、翻腾、生动。后者外表温和轻软,深处却呆滞、无法渗透。—— 引自第40页孤独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引自章节:二月 森林《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对于西伯利亚我是一直有执念的,如果没有西伯利亚,很难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还能不能成为陀翁。

2017年的2月份我曾经鼓起勇气一个人从北京搭火车去过一趟,也曾在贝加尔湖的蓝冰上大大踏步的前进过,当时缺少的可能就是一把能开心吹响的小号。

附上当年去西伯利亚之后写的攻略,仅供参考。

//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QwOTgxMg==&mid=2247486748&idx=2&sn=79949739d36460fbd29889d35559a761&chksm=ea5b9067dd2c1971d839ca8a5c10b94cc2667b1cf64eeaa6fb409dee31e36cd641285396d2fd&token=88567554&lang=zh_CN#rd

 3 ) 孤独的空间,丰饶的心

在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碾到快崩溃前,法国记者西尔万·泰松决定前往西伯利亚的泰加森林住上半年,他几乎没有户外生活的知识,所以难免困难重重,但在冬季的贝尔加湖边,他得到了在城市得不到的东西——辽阔与宁静。此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自传《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的这本书改编的。 不过,考虑到单纯的日常恐使观众感到沉闷,导演和泰松商量,在电影中加入了一个同伴角色。尽管这样的改编使得电影与小说在形式上不再相同,却满足了影像与文字在深度上的一致。 不明就里的媒体将他比作“现代梭罗”,但泰松其实更接近我们,而不是梭罗。这个差距在于,梭罗是带着丰沛的精神世界与坚实的生存能力融入到自然中去的,而泰松是想要通过毗邻自然而居来唤醒自己的精神世界,换言之,构建与自我的深切联系。 所以我才说电影加入同伴的改编更能契合原著,因为这个同伴能够具象化深切关系的建立。于是,当我们再去回望困扰泰松——抑或也是大多数人——的现代生活的烦恼,将发现,真正让生活变得单调无聊、让身心窒息的,是我们与所有的人、事、物都只维系着浅浅的浮于表面的关系,失却深度思考,失却有意义的关系,失却好奇与追问的心气,甚至对自己的感受和思维也失去探寻的兴趣,当然会焦虑、会厌倦。 电影开篇的自语非常打动我:“我渴望缓慢、简单,而又奇特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其实不一定非要隐居,但一定依托于一颗丰饶的心。

 4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Teddy:“Je suis venu me rapprocher de ce que je ne connaissais pas: le froid, le silence, l’espace et la solitude. En ville, les minutes, les années nous échappent. Ici, le temps se calme, je suis libre parce que mes jours le sont. ” (“我慢慢走进这对我而言十分陌生的环境:寒冷、寂静、广阔、孤独。在大城市里,时间走得飞快。但在这里,时间停下了脚步。日子闲了下来,我也自由了起来。”)
Teddy:“Ça faisait longtemps que je croyais que j'aurais le temps de fonder une famille, d'être heureux et de construire quelques chose. Un jour, je suis réveillé, je n'ai rien construit. Ma vie est ennuyeuse et vide. Un vent, je suis perdu. Mais ici, je me sent vivant.”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还有时间,有时间去组建自己的家庭,去过幸福的日子,去成就一番事业。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从这些幻象中清醒了过来。其实我一事无成,我的生活无趣且空洞。一阵风飘过,我觉得自己迷失了。但是在这里,我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每次去旅行,经过一些风景完全有别于大城市的地方,比如草原沙漠等,它们都能瞬间征服我的灵魂。

不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牵挂。

在大自然的宽广辽阔下,我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其实人生一遭,所有的感受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的关系改变着你,让你奋进也让你迷失。

很多时候会问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果逃离了这层关系,是不是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你是否能找

到一个类似于贝加尔湖畔的地方,在单纯的生活逻辑和无垠的寂静中找到自己。

这个问题困扰时常会想起。

所有这次男主带着他的也是我的问题,来到了西伯利亚。寻找答案。

电影的镜头太美太美,他把一切都变得更加理想化。

当然电影也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夸张也是把一些事务的本质更加的明显的展示在观众眼前。

在这样理想的避世地,我一直在等着男主的选择,最终是选择离开,还是选择一留在这里。他的理由是什么。

等到最后,通过巨人,表达出了这个理由,他选择了离开。我也松了一口气,这份纠结,终于可以放下。 “你走了一段路了,坚强的走下去,不要害怕,你是自由的”

特别喜欢其它影评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绝对不仅仅是静态,而是无限的动态。什么东西久了,都会感到腻歪,感情,生活,习惯以及口味等
俄国大叔:“Non ici, ce n'est pas la vraie vie. Il faut que tu reviennes dans la tienne. Ici tu te caches plus que moi.” (“不,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生活。你应该回到你的世界去。你在这里不过是躲避,远远地逃开,比我这个杀人犯躲的还要远。”)

无限的动态的生活,使得你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并不会有真正的理想地。终于有一天,你也会厌。

但是其中的一段路,我们可以选择在这或在那,因为我们是自由的~

 5 ) 逃离是生命力的别名

地球是监狱,世人爱越狱。逃离是对既有生活轨迹的反抗,亦是给自己生命中被挥霍的活力与爱的补偿。

赶上了逃离北上广巴的时代热潮,巴黎媒介经理Teddy从大厂裸辞,充分利用地理套利,巴黎赚钱黎巴嫩花,谁不这样谁傻瓜,就租下了欧洲冷冻版洱海贝加尔湖旁边一套冬凉夏暖的房子。

房东为了带着家人去大城市看病决定租转售,房子只要加多9万卢布(约1000欧元)就可以买下。也就是说,只需要两个伍佰就能写出《挪威的森林》透心凉版《西伯利亚的森林》。Teddy欣然接受。

临走前,房东说:“这里很适合自杀。”

后来Teddy遇到了藏匿森林12年的逃犯Aleksei,想逃离和被迫逃离,两种人生产生交集。

不过,这么些年,Aleksei独自生活都没事,遇上巴黎人Teddy后竟然因为感冒发烧死掉了,难怪法国人不喜欢巴黎人。

再后来,Teddy找人翻译Aleksei留下的纸条时,我哭了,是真的,我当时就在现场。

从桎梏中感受自由,在死亡面前你才真正活着。水葬Aleksei之后,Teddy从西伯利亚森林的一场深度冬眠中苏醒过来。北上广或者巴黎,你可以逃离生活的囚笼,但永远无法逃脱,生命的枷锁。

逃离是深陷生活泥潭的人给生命力取的别名,类似于周迅,鲁树人。逃离不在距离,而在心境。此地逍遥不了,别处也是妄想。但,逃离或许有时候是答案,却无法一直解决你的困惑。

藏匿西伯利亚森林的逃犯,12年于他是一个人漫长一生的审判与煎熬,而在一个民族的生存中不过弹指之间。逃离巴黎的都市青年,以旅居为名寻找生命体验,围城罢了。

旅游和旅行都是为了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出口,但本质是不一样的。旅游满足浅层的吃喝玩乐的感官需求,而旅行是更深层次的探索,身在外,向内求索:离开原本的生活,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找自由、谋成长、求疗愈。

当然两者无高低之分。在昨日的茨威格的世界,巴黎只知道对立的事物可以并存,不知道什么是上等和下等。

我成长的年代,时间计量单位是80后、90后、00后。如今,疫情把时间切割成令人不安惊恐的前中后,活在2019年的人与活在2023年的人已经有了代沟。

1919年,四年战争终于结束。人们从僵化与顺服中归来,在变了样的、穷了的、被轰成碎片的世界里重新寻找曾经向往又恐惧的自由。

成长中不复清醒敏锐的感官和神经,磨平了年少的无边法力,包括创造力、生命力和活力,四时欲振乏力,四处无能为力。年轻的凯鲁亚克在路上泼洒了还没喝的酒,把年少时璀璨的极乐夏梦,悄悄换成,买一套房子,和一辆凯迪拉克。

生命或是温水煮青蛙,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坐井观天,生活这口锅,你背着蹉跎,以热情燃烧的生命,煮着煮着就熟了。

在每个人的西伯利亚森林中,莎士比亚讲,这么恶劣的天气,没有一场暴风雨是不会放晴的。莎士比亚又讲,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黑塞不再将飞驰的车轮推回,默认血液中安宁的死亡。不再索求荒唐,亦是你我如今的智慧和善良。

三月,去了一次卢浮宫,又见到了阅人无数看见的手机更多的蒙娜丽莎,高高在上但给人有台阶下的胜利女神,因为断臂而无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维纳斯。

哦,还匆匆路过了《自由引导人民》,六年滚滚东逝去,霎眼二十八,Viva La Vida。

 6 ) 经典台词

人很难与过去决裂,避世和旅行只是旅行中的落脚点,而不是归属。 “小木屋不是收复失地的根据地,而是一个落脚点。 它是遁世的避风港,不是酝酿革命的平民街区。 它是一扇出口的门,而非出发点。 它是船上休息室。船长在那里喝下沉船前的最后一口朗姆酒。 它是野兽包扎伤口时的坑洞,而非磨尖利爪时所在的巢穴”

 7 ) 美尚未拯救世界,但它拯救了我的夜晚

十七点,太阳消失在山脊后面。阴影逐渐覆盖了林间空地,小木屋里暗了下来。为对付焦虑,我找到了一种即刻起效的解毒剂:在冰面上走几步。望一眼天际,我就能坚定自己的选择:这座小木屋,这种生活。不知道美能否拯救世界,但它拯救了我的夜晚。

西尔万·泰松在他的隐居日记《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这样写到。

十九点,我打开百度网盘,看完了这部根据此书拍摄而成的电影。终于有机会一睹“如同韦索斯笔下冰宫殿的天花板”的西伯利亚冬天,那些“激浪、喧闹的瀑布、鸟儿啁啾、冰块撞击声”、“躺在一片寿命达两千五百万年的液体化石上”的肆意,以及主人公Teddy在小木屋的窗前书写每日思绪的身影。

如果说,隐士的富有在于美景。那么本片“朴素的美”则堪称“奢侈”。贝加尔湖畔到底有多美?冬季,冰层厚度可达一百一十厘米。太阳向白茫茫的大地散播着自己的爱意,光束穿透云层,在雪地上投下流转的光斑。春季,天空碧蓝,每个早晨山雀都来轻啄窗畔,那嘟嘟嘟的声响成了闹铃。熊在湖岸陡坡出没。简言之,这儿是天堂。Teddy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因为寒冷,一切都变成了荷兰油画:精细而有光泽。

于是关上电影,不禁让人感叹:这是一部很美的影片。美也许尚未拯救世界,但它确实拯救了看电影的我的夜晚。

 短评

“我更喜欢那些类似于冰冻湖泊的人性,而非类似于沼泽的人性。前者表面上坚硬冰冷,底下却深沉、翻腾、生动。后者外表温和轻软,深处却呆滞、无法渗透。”

2分钟前
  • 莫怀
  • 力荐

“Terdy! Terdy! Terdy! 你已经走了一段路 不要害怕 你是自由的。”西伯利亚是什么样子 阿列喊他他时候是说再见吧 他喊阿列的时候是说有希望吧 一起活吧

4分钟前
  • natome
  • 力荐

自然的寂寞与我的寂寞相遇了,两种寂寞由此证实了自己的存在。有机会看看泰松的这本书。

7分钟前
  • 路过
  • 还行

比较美,而已。

8分钟前
  • vivi
  • 还行

让Teddy真正感受到alive的,不是西伯利亚的荒凉,是人,是Aleksei。

11分钟前
  • sunbean
  • 力荐

不能出去玩,看大自然的照片不如看有美景的影片。本片可以领略西伯利亚森林冰封的贝加尔湖畔,一栋小木屋里一个想避世寻找人生意义的法国男子,以真人经历为基础改编的故事,森林中隐藏十多年的凶犯是虚构的,但不妨碍主角在除了冰天雪地就是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探索。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社交,一个人该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前半段都是看男主角自己zuo,在冰面凿井洗澡,被棕熊打劫,因捕兽夹受伤;后半段看两个男人相互照顾,逃犯生病,男主角为他进城买药,两个人在户外彼此一声声呼唤对方的名字真的震撼人心。冬去春来,贝加尔湖开始融化,故事也告终,逃犯去世,男主角依从他的遗愿,将他沉入湖底,人际关系情缘血脉或许是某些人的羁绊,但是在生存之际,每个独立的个体之间产生的共鸣更有力量。

12分钟前
  • 满心
  • 推荐

我要打五星。让我怀念在贝加尔湖的日子,在悬崖边,在小木屋的窗前凝视过那片湖。只有面对过那样寂寞又蓬勃壮阔的自然之湖,才知道人生的一切没有什么大不了Don’t be Afraid,You are Free……喜欢沉湖那一段,想起直江医生。

15分钟前
  • 小西
  • 力荐

绝世却不能独立。

19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震撼的景色 少而精彩的台词 简单却也深刻的思考 觉得走进了片中 想像自己站在木屋窗前看着贝加尓湖畔 缓缓地说: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有时间,有时间去组建家庭,去过幸福的日子,去成就一番事业。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从这些幻象中清醒了过来。其实我一事无成,我的生活无趣且空洞

22分钟前
  • anewpig
  • 力荐

还是要先有一件加拿大鹅

23分钟前
  • 洒小飞
  • 推荐

我也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但终究要去远方,内心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平静和安宁,这片子看哭了。

25分钟前
  • ZXRunaway
  • 力荐

这部影片的好,大致就在于,那些内心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开始质疑,并对生命的本质开启追问的人才会有所共鸣,一种无以言说,难于用答案式的概括来叩击对人生的探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只是一个弱小的生物。人与自然的平等,并不应该来自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俯视般的口号,而应是看到了上天造物主并没有特别青睐于人类,大自然的缄默从不表示它已被人类所控制,而只是它的深沉,以及人类自身的狭隘和自大。倘若人类谦卑,人于自然便是虔诚的孩子。倘若人类继续狂妄,人便是加速自身的灭亡,令大自然加快对恶细胞的吞噬与代谢。就像有评论说,这部片子只有对到了一定年纪,经历过些事情之后,才会体悟到背后的那种深沉和震动。

27分钟前
  • 妙荔
  • 力荐

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但私心想打五星。并不是什么《瓦尔登湖》的故事,甚至也算不上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也许起初以为自己是去看自然,但最后最动人的仍然是人。

30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贝加尔湖旅游广告,西伯利亚买房置业广告,零下50度野外交友指南。劲儿太大。站在冰湖上迎着日出吹小号,冰湖解冻隆起巨大冰块的声音,还有你自己,随着片尾曲一起盘旋。

34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逃去的地方才不是家。

37分钟前
  • 无脸男
  • 力荐

一次暴风雪,几句临终寄语,从身体和精神上,阿列克谢拯救了泰迪两次。在泰加林教堂里,阿列克谢的死,让泰迪如焕新生。Don’t be afraid,you are free.逃避现实的地方,永远不是真正的家。一个失去了自由的人,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才明白活着的意义。

40分钟前
  • Joel
  • 推荐

teddy~~aleksei~~

4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中规中矩的文艺男的中年危机。

46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部分体验及感悟,必要到一定的年纪,经历了些世俗事,人群里的一些,方明白其中之七八。风景片同思考片的分水岭即在此。

50分钟前
  • 李元度
  • 推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3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