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凯莉·霍威,乔什·奥康纳,米洛·帕克,卡勒姆·伍德豪斯,亚历克斯·吉奥古利斯,桥格斯·卡拉米霍斯,安娜·萨瓦,露西·布莱克,乌尔里希·冯·德尔·泽特,莱斯莉·卡伦,杰里米·斯威夫特,麦斯米兰·贝佛特,詹姆斯·科兹莫

导演:斯蒂夫·巴伦,罗杰·戈比

 剧照

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2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3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4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5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6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3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4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5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6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7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8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19德雷尔一家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8:33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路易斯(凯莉·霍威 Keeley Hawes 饰)的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了四个孩子格兰特(米罗·帕克 Milo Parker 饰)、劳伦斯(乔什·奥康纳 Josh O'Connor 饰)、莱斯利(卡伦·伍德豪斯 Callum Woodhouse 饰)、玛格(黛西·沃特斯通 Daisy Waterstone 饰),以及一笔遗产。如今,这笔遗产已经被花的差不多了,孩子们亦在渐渐长大,问题日益凸显,使路易斯感到力不从心。

 长篇影评

 1 ) 小记录

第一季

第一集,一家人搬家。没描写太多在英国的生活,但几个细节铺垫就让大家很感同身受,孩子的教育,邻居的素质,阴沉的天气,高昂的物价与阴暗拥挤的居住环境。

很有趣的是女儿来到岛上被禁比基尼晒太阳,促进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据说真实人物长大后真的非常独立自由。小儿子真是来到了梦中的地方。这集还有Larry想着给妈妈找男朋友,以及陷入爱河的二儿子。

第二集

女儿陷入爱河和失恋为主线,伴随着二儿子的热恋。妈妈一直想着让家人去安慰。大儿子射击掉下山坡又可怜又搞笑,但写作也受到了认可,可爱的话唠大哥,撒花🎉 在水里吃饭太经典了,画面美到爆。

第三集

小儿子和囚犯的友谊,妈妈的处理方式很细腻有爱。一起补鱼的场景好美丽。伴随着Margo找工作,一集换了三个了,hhh。

 2 ) 我们不一样

“德雷尔一家”,第一季看完,最后一集某处猝不及防,吓得我连手机带耳机慌不迭扯下来抛在沙发上,老汤一看就知,画面一定出现了什么鬼,笑我:你还晓得把手机往沙发上甩,没往地上丢。我要有个把家里变成动物园的孩子,我绝壁打死他。 快结尾时,金句频出,我一会进房去记一句在我的笔记本上:But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go. 动物迷的小儿子打算把他收集的动物们放归野外,他祝他的动物们:thrive,and have fun, if lucky, multiply. 天,简直就是替我在讲心声! 大儿子劝妈妈:When you fall off a horse, get back on again quickly. 这韧劲,就对了。还给在科孚岛第一次择偶失败单身妈妈希望, 我把他的句子改了,改成我要的:Somewhere in the world, there's someone for you. 还有一句说到我心坎里:You know, I just dream of the day, when you find happiness and fulfiment,and love. 人活一生,fulfiment是很重要的,多少人临终的床边,不甘的都是这个,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我本可以。我还没到deathbed,这痛苦和遗憾都终日啃啮我心。 英美剧都喜欢一季一季往后拍,而不是干脆一次拍个120集,我觉得这样好有风险,你咋能保证演员们都安然无恙,无病无事随叫随到,但他们好像都做到了,那个什么“辛普森一家”,据说拍了几十年。 总共没看几部英美剧,我的结论都已经下了:还是英剧适合我,文雅,温暖,幽默。美剧感觉吵,乱,一开口不离fuck,fuck! 德雷尔一家,中年单身老母带着四个孩子,靠一点抚恤金过活,大儿子当个要死不活的房产经纪,不知对家里经济有没有点贴补?小儿子在学校被霸凌,不肯去上课,被校长用棍子打了,硬核妈妈冲到校长室,对着校长一通咆哮,还折断了打人凶器,带走了老幺,撂下一句:我们不来上学了。唯一的女儿笨头笨脑,学习困难,老二更是讨人嫌,成天拿把枪,几次差点出事。 一家子肩扛手提几件行李,从英格兰搬到希腊的科孚岛,也是好命,一到科孚岛,就碰到活雷锋般的出租司机,暴躁大叔人头熟,吼嚷几嗓子,住处立刻搞定,还顺便雇了个便宜女佣,司机之后就常在他家进进出出,成天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大叔对妈妈的态度真像韩剧里的默默奉献型暗恋者,到第二季从台词里才确认司机真的结婚了,那咋对女主那么好?大概是导演叫的。看了昨天那一集,发现司机大叔身上真是闪耀人性光辉,连骗子被戳穿,下雨天从德雷尔家跑路,他都要追出去送,说毕竟是岛上的客人。 弹幕里把四个孩子骂死,基本也帮我出了气,照我们喜欢听话孩子的观点,这当妈的太惯着孩子了,家里百废待兴,儿女们个个又蠢又自私,啥忙也不帮,一穷二白,哪来的底气都在家里玩,生计呢?小儿子忙着把各种动物弄回家,不管人都没口吃的;女儿尽忙着好感她哥带回的某个对她无意的男生;二儿子还是端着枪这里砰砰砰,那里砰砰砰,进号子,上法庭,各种闹腾。 可往后看,几个熊孩子越看我越接受。老大吵着要当作家,居然随便一写寄回英国就发了一篇,然后又出了一本书,家里急等钱用那当口,还是靠他的稿费解了点困,他那台打字机真好玩的说,我都想要,好像边打字边把白纸放进去,哒哒哒,作品渐渐出炉;老二第二季再也不拿枪惹事了,跟妈妈一起上市场做生意,忙着开拓商机,发展新爱好给人拍照,逢人就推销;老三越看越纯真可爱,脸上长了痘痘,烦恼不已,只好在帽子下面弄块黑纱遮面,走路样子一看这妹子就实在。还是那么酷爱动物的老幺,现在忙着人工繁殖水獭,妈妈也偶尔帮着遛他的鹈鹕(画面真逗),但担心他一直run wild,给他找了个家教老师,他套路老头每节课扯闲篇,最后借口比试摔跤推老头一把,成功把老师气撂挑子。 希腊景色真美啊,剧中场景随便一截都足以当电脑桌面,特别是楼上老大的房间,窗外就是一整面碧蓝海水,amazing!希腊以前大概也属于欧洲穷地方,台词里调侃:去抢银行,银行也是空的。德雷尔一家住独栋别墅(虽然一开始屋子破得像鬼,天花板都掉一大块下来,灰尘落几寸厚),门前就是大海,美得不可方物的大海,还特别peaceful, 似乎永远不会发脾气。家门口就是树林,摇落橄榄,捡起榨油,金桔酿酒…… 最让我感慨和受教育的当然又是parenting. 是因为发生在一九三几年的欧洲,文凭不重要? 除了老大已成年,吵着要当作家,另外三个都不上学,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读书怎么找工作?怎么在社会立足呢? 就是被那些定势思维禁锢,其实今时的做法才大错特错,一刻不停地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在无数个群里因为过量的信息焦虑攀比,结果是教出的孩子不爱他人,不爱劳动,不会生活,按部就班地同大多数人一样,不快乐地过完平庸的一生。 上学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生活!生活需要什么?会觅食,会与人打交道,会爱就够了,兴致勃勃,心理有弹性,找到所爱的人,事,物,这才是essential. 小儿子虽然不上学,九九乘法都不会,但他热爱动物,饲养研究动物,那么早就找到一生挚爱的事业,比起大多数人起码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据说这电视剧是后来成了生物学家的小儿子写的剧本。 他家三姑娘,傻乎乎的,那么大了,提示弟弟回答妈妈7乘8等于54,我却觉得她的人生完全不用担心,初来乍到,她跑到海边日光浴,冲出个一身黑袍的僧侣对她大喊大叫,过两次再去,她晓得买包专供僧人抽的烟试着拉关系,几次之后,她居然跟那僧人成了朋友;给伯爵夫人做伴读,还治好了那位心肠不错的夫人的幽闭症。她会爱,虽然热衷求偶,有点花痴。 最要学习的是妈妈,先不说欧美中年大妈比我们行情好,拖着四个拖油瓶,还不断有人来flirt,妈妈无论境遇多么糟糕,再忙累也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老大要写作,不挣钱养家,写吧;老二那阵子不是派出所就是法庭,妈妈见了总是先熊抱表达爱,从不大光其火,骂一顿解恨,当了结婚戒指也要救他;姑娘笨头笨脑,也从没见她数落嫌弃;老四野出去没在家睡,她惊觉出去找的时候,黑泥猴回了,中国父母都是一顿打骂,德雷尔夫人又是先抱了再说,再回想开头,孩子被霸凌被校长打,妈妈那么强硬地卫护他,站在他一边,这样孩子不可能心理崩坏。 我学到的不止尊重个性,果然欧美的教育是把人当人看,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都擅长PUA, 他们心里都有预设好的条条框框,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做样板,你符合了才有笑脸,才乖,你不符合,他们最常见的就是批评,否定,表扬都不好好表扬,披着痞的外衣。代代相传。

 3 ) 谁说落井下石不是关心


海报是一家人在海里,摆了一张桌子,为了凉快将腿泡在海里吃饭。这一幕好深刻,足见他们内心深处的乐观和满足。

故事讲的是妈妈带着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在英国生活困难活不下去,举家搬迁到科夫岛。希腊小岛,白墙蓝瓦,那么干净和纯洁,一个家庭风尘仆仆到来,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自然闹出许多笑话。故事只有六集,却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生活一起,所能亲密到的最高境界了。

孩子们都很叛逆,不懂事。一个整天想着写性的作家大儿子;一个每天扛着枪在丛林里血气方刚的二儿子;一个满脑子都是嫁男人的未成年女儿;一个只对野生动物感兴趣的小儿子;只剩下一个头脑清楚,缩衣节食的寡妇妈妈,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又愤恨于眼前的糟粕。

亲情是什么?

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想要分开过日子却硬是无法独立生存;没有一句话不是尖酸刻薄,失恋了得来的安慰不是“太胖太瘦”就是讥讽“一心吊在一棵树上。”孩子们之间看似是没有亲密关系的,遇到不一样的意外事件,给予和获得的都是落井下石,只有胸怀深情的妈妈总是拥抱和等待归来。然而,堵住哥哥上厕所的门,全家陪弟弟举行小蝙蝠葬礼,主动帮小老鹰打猎喂食,尝试安慰妹妹受伤的心等,都像是我们的童年。正因为有父母的庇护,才可以不着急着长大,才可以雀跃蹦跳地回家,才可以勇于尝试,开尽各类捣蛋的玩笑。

我生长的家庭,也是一言不合要大吼大叫,司空见惯。做错事情,出现意外,常常也不指望得到正面的安慰。比如工作辛苦,得到不会是“平时要照顾好自己”这样平直的叮嘱,而一定会是“啧啧,读书那么辛苦,工作也那么辛苦,你是赚美金吗?人家一路混到工作,每天都在家睡大觉,工资还差不多!”生病好几周不见好,从医院回来也不会听到“给你炖了鱼汤,要记得喝,多喝水”,迎面送来的应该是“你也太没用了!感冒都可以拖这么多天。真是到了一定境界了。”获得某种成就,也可能会有质疑:“你是花多少钱买的驾照?”“大学给校长塞了多少红包?”开玩笑甚至都不需要底线。

看,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们互相关心的方式,是我们需要再更深层次自我剖析后慢慢咀嚼才可以感受到的善意与关心。然而,我们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已经学会去接受这种含沙射影,落井下石的交流方式。倒是震惊朋友家人间会直言“我想你了”“我爱你”“早点回家吃饭哦宝贝”。我爸每次打电话叫我回家吃饭:“干什么去!浪这么久还不回来!”

每个家庭都有特有的相处方式。德雷尔一家的温情表象上是凝聚在妈妈身上,但其实,成长在一起的每个成员都有浓烈的爱,不挂在嘴边,会意外会震惊,比如大儿子难得向二儿子询问意见;会泼冷水会揭伤疤,比如随后要拿被女友甩这件事刺激二儿子。

科夫岛真的好美,民风淳朴,有嘀笑皆非的法律,有大吼大叫解决问题的方式。看剧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喜欢野生动物的小男孩,看什么都是新鲜,心里有无限的纯真和无尽的欢乐。孩子们在悄悄的成熟和成长,物质的匮乏反而促使精神的丰满。最爱小儿子满足的笑。

爱是自由和放手吧。亲情也是,年轻的一辈总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也只有放手了,才觉得相聚的旧时光弥足珍贵。在能健康拥抱的日子里,不要吝啬独有的表达方式。

我如此爱我的家人,尽管我们依然学不会直白的表达。

 4 ) 一部无法理解的烂剧

画风和之前看过的查莉成长日记完全不同,也不太理解这里的情感。他们不太像西方人,明明几个孩子都成年人了却总是要栓在母亲身边,或者说寡妇只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教育笼络住应该长大的孩子们。不让大儿子自由地选择人生,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压力;对狗改不了吃屎的二儿子溺爱,本该进监狱吃点教训的成年人,当妈的却滥用他人的同情纵容他一次又一次的弄把破枪伤害生命;女儿就是个花痴工作不尽责,整天嘴上挂着嫁人,可当男性到来时又装作淑女性冷淡;老四看似热爱动物,只不过是满足他自己不爱与人交流的空虚,愣是把野生动物变成家养牲畜,然后把它们留置家中再不断地去抓捕新物种,等着向人们炫耀动物园。查理成长日记是在积极向上温暖中发生小摩擦,互相调侃却总是在细微处、必要时关爱扶持,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该远行就远行,到回来的时候就回来,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心力。此剧则不然,整个家庭氛围没感到快乐与融洽,家人在一起也并没有很享受只是在为了忍受而忍受,与其相互折磨叠加痛苦,不如各自生活分开独立。我认为这部剧曲解了家庭的含义,所谓的爱是畸形的,本来的美景被愚蠢的镜头刻意摆拍,有些弄巧成拙。综合来说,内容歪曲,情感空虚,形式刻板

 5 ) Valar Dohaeris

自从搬来一个没有外卖送到的地方,我就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厨房之旅。刚刚在给自己切芒果的时候想到,明明直接往嘴里塞会吃得比较快,也会少浪费,为什么自己还要一刀刀地切成漂亮的小方块放进漂亮的碗里呢?可事实上是,我收集了很多菜谱,买了很多漂亮的餐具,就是为了吃得愉悦啊!我有梦想,有很多生活之外的喜好,那么生活本身呢?这个对人本身来说不可忽视的命题似乎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忽视的。 看过《冰与火之歌》的人一定知道我的标题写的是什么。这是高等瓦雷利亚语(High Valyrian),是厄斯索斯地区的一句常用语,通常会和“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一起出现。“Valar Dohaeris”,即“凡人皆需伺奉”,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及时行乐”。 这是一个很诡妙的词,理解或许会截然不同;在我的理解,这个词简单而庄重。 英剧《The Durrells》(德雷尔一家)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糟糕的家庭,单亲母亲Louisa Durrell为了让一家人更快乐,带着四个孩子一起离开英国,来到希腊的科孚岛,这是一个甚至连电都没有的地方。四个孩子看上去都和社会格格不入,都是所谓的失败者。但是来到科孚岛,除了这个家庭本身,他们一无所有。生活一下子简单起来,每个人都投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于是看似吊儿郎当的大儿子在这个小岛写出自己可以出版的书;二儿子去经历了很多自己本没有经历和了解的事;看似双商都低的女儿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怪胎一样的小儿子,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收集自己爱的小动物,并从中体味到了更多生命的奥义。 这个家也不总是和谐,母亲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永远有吵不完的架。但是在看似矛盾重重的氛围背后,是所有人对这个家的信任和依赖。他们从不真的去打扰每一个家庭成员自己想要做的事,哪怕那看起来可笑;他们也都曾离开,但是最后还是回来了,这就是家,是生活本身。我们拼劲全力想要去获得的认同感、安全感,其实有时候就是那么近。怎么说呢,这些看似虚无的东西好像可有可无,但是有了,生活就是彩色的,没有,就是黑白。 早上和一个朋友通了很久的话,可能一年以前他还是和我一样有很多负能量的人,但是现在有个一个可以一起的人,变得就特别不一样。那些我可能永远没办法想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很自然就说出来了。可能,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与众不同,只是他少了一个生而为人的基本配置而已。就是那种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就是我手里的芒果块儿。

 6 ) 不用工作不用上学,我也想到这样的小岛上生活!

你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丧”,麻烦接踵而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幻想过,逃到一个岛上生活,就像《德雷尔一家》一样。

美景,诙谐,真挚,治愈......如同其他被称道的英剧,《德雷尔一家》第三季已经飙到9.6分,笑傲剧集链。

这虽然是一部英剧,但故事却发生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

德雷尔夫人是一个遗孀,带着她只有一笔少的可怜的抚恤金和四个孩子,生活在英国西南部的伯恩茅斯镇。

本来独自撑起一个家就很难,偏偏这四个孩子还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第一集,她就被小儿子的校长召唤到了学校。

校长召唤她的目只有一个:告状。

小儿子被告状的理由也很独特,校长说他宁愿去喂老鼠也不愿意上课。

德雷尔太太没像普通家长一样训儿子,而是指出小儿子不爱上课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但校长不仅不在乎,反而说道说小儿子不听话是因为德雷尔太太中年丧夫。

这句话惹火了德雷尔太太,于是她给儿子退了学。

回家后,其他几个孩子听说弟弟退学的消息就炸了。

他们都跟风要退学。

二儿子说,不管你同不同意,反正校服已经被我撕烂了。

三女儿也说,反正自己笨,念书不如找个人嫁掉算了。

大儿子已经成年,没学可退,但他完全不好好上班更让人火大。

还不完的账单,麻烦不断的四个孩子让德雷尔太太每晚消沉的独自饮醉。

生活艰难,也让德雷尔一家每个人都活的不开心。正如阴冷萧条的伯恩茅斯,一家人渐渐的看不到希望了。

这时候,大哥Larry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如逃离英国去希腊的科孚岛吧。

那里不仅物价便宜,生活还很简单,适合家里的每个人。自己可以去那边专心写书,岛上的动物可以陪伴小弟...

德雷尔太太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毕竟全家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有点异想天开。

但是第二天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接受大儿子的提议。

因为在海滩上,她看到身边的孤独的老人,仿佛看见了多年后的自己。如果继续这么一成不变的下去,未来已经可以预见,她会凄惨的变老,而四个孩子很可能也要重复她糟糕的生活。

于是德雷尔太太立刻卖掉房子,还清债务,带领一家登上了前去科孚岛的船。

即将面对全新的生活,四个孩子一点也不慌,全都悠闲的瘫坐在船上。

20世纪的希腊,风景美的像画。

不过,诗和远方跟想象中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还完债务后,德雷尔一家接近破产,只好住进远离村落、面朝大海的一所破房子里。

别看外表破烂不堪,屋子里面也是空无一物,而且这个破房子,随时都有变身废墟的危机。

开窗户窗户落地。

天花板也指不定什么时候砸下来给人生命造成危机。

甚至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人都只能睡在行李箱里。

即便如此,每个人对全新的环境还是感到兴奋不已。

大哥Larry拿出了自己的打字机,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二哥Leslie终于如愿以偿,苦练枪法。

女儿Margo也很适应这里,准备先晒个健康的肤色出来。

可是等到新鲜感过去后,这个家庭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孩子们不愿意工作,也不愿意去找食物,家里随时面临着,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的危险。

德雷尔太太再坚强,也敌不过四个叛逆的熊孩子。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让一家人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但熊孩子毕竟是熊孩子,就算换了地方也一样熊,经常把德雷尔太太气得抓狂。

大儿子不上班天天在家吵吵当作家不说,还喜欢给妈妈介绍满口黄段子的油腻男人。

二儿子到处搞事,他拿猎枪差点伤到人,还被污蔑打死了农户家的火鸡,多次被警察带回警局。

女儿一上岛就惹麻烦,在当年保守的希腊,她的比基尼惹来了僧侣的抗议。

开心的只有小儿子。

科孚岛对他来说就是天堂,从小爱动物爱自然的他每天都恨不得住在森林里。

不过就有一点不好,他总把喜欢的动物往家带,大到鸬鹚火烈鸟,小到蜘蛛蚂蚁,这对怕虫子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是,孩子们终究会长大的;虽然依旧蠢萌,虽然反应慢半拍,虽然天天对彼此毒舌,但是他们也开始变得体谅别人,为家庭着想。

老大也会给三妹买杯酒喝,两人平静地坐在街边看人来人往。三妹说,这就是我喜欢科孚岛的原因,人们总是不慌不忙。

老二玩枪打伤了弟弟的宠物狗,虽然嘴上不肯服软,但他会给狗狗做支架赔罪。

老四的蝙蝠死了,他很悲伤,大家就一起给蝙蝠办葬礼。哥哥吐槽,这比老爸的葬礼还隆重。

孩子们懂事了,妈妈就轻松了一些。她也可以考虑下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了。

在第一季里,妈妈的官配是全岛最帅牧羊人,斯文。真的帅掉渣,不仅有生存技能,还有文艺细胞。只可惜,妈妈和他都到结婚前夜了,才发现他是个同性恋。

那能怎么办呢,婚礼没有,但生活还要继续啊。

第二季妈妈的感情线是一个岛上的英国商人,休。天天送花,浓情蜜意。

只可惜,商人想要回英国发展,母亲选择留在这里。 两人最终和平分手。

第三季妈妈仍旧为孩子们操心,可自己已经不再期待爱情。 一直陪着她的老司机Spiro这一季还在,在妈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永远都会出现,可惜两人终究还是没有在一起。

本片根据Gerald Durrel 的希腊三部曲改变。是作者(剧中小儿子)的自传体小说,他们一家真的在科孚岛居住了几年,后来大哥成了作家,二哥是专业枪械人士,小儿子则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家,还被英国女王授予过勋章。

剧中纪录片般流畅的镜头,极致地呈现了海岛自然风光和地中海建筑优雅朴素的美。每一帧画面都优美如油画。

童话般的科夫岛为德雷尔一家提供了完美的故事背景。

有人说剧情平淡不刺激,但德雷尔太太的人生,才正是我们妈妈的平凡人生。

她不是超人,也会有各种烦恼琐事,像是心痛的余额,管不好的熊孩子。

但是就像德雷尔太太对生活的态度一样,她没有开挂,也没扭转命运,在面对麻烦的时候她都不觉得这是「丧」,永远认真乐观的对待家庭和孩子们。

她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挖掘一个孩子的天资和潜能。

她热情地拥抱受挫的孩子们。毫不追究,毫无评判。

她持续地反思家庭相处的模式。即使经济再拮据,关注的始终是快乐与否。

德雷尔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告诉了我们,怨天尤人不会解决问题,苦着脸也只能影响身边人的情绪,但反过来,你微笑对生活,生活也会微笑对你。

有小沮丧就会有小确幸,生活有不如意的一面,也就必定会有能让你笑出来的一面。

 7 ) “我们“与”他们“

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只能由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拥有和控制,其他人无权使用。比如说,静静花了自己的钱买了一辆车,除了她,其他人如果没有得到静静的许可就不能使用这辆车。

而排他性的前提就是分清我/我们和他/他们。我/我们可以有权支配这样物品,而他/他们则不行。群际关系心理学这样分析了这种“我们”与“他们”心理的形成原因。

1)资源:

世界上优质的资源总是很有限,所以我们才会和有相似价值观的家人/朋友/公司同事结成联盟去对抗和自己争抢资源的“他们”。《人类简史》中提到人们之间的闲话让大家分清谁是自己可以信任的,由此可以与他结成联盟,让自己团体的势力更加强大。美国现任总统川建国就是运用了这种比较极端的心理去鼓动传统且对外界世界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去相信移民会抢夺走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最终失业。川建国还会力挺美国白人极端势力,让美国的各个种族之间关系紧张。而这次“城市包围农村“的2021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则证明了现在美国的大多数对外来人口和不同种族还是持相对包容态度的。

2)归属感:

心理学上还有种观点是:人们愿意被分成不同的团体是为了有归属感,和资源多少无关。比如,我们会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其他国家的人们也会有相似的国家自豪感。如果归属于LGBTQ团体,这个人也会感觉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像他一样被传统价值观所不接受的人陪着他。团体归属感让我们感觉到被接受和认可,让我们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好像没有那么重了。

看完四季《德雷尔一家》,感觉虽然他们一直尝试和当地人一起跳舞、办活动、参加当地部门,但却总是没有被科孚岛的本地人接纳,变成“我们“。这是因为虽然穷困潦倒,德雷尔一家潜意识里还是以自己是英国人为荣的。骨子里的那种傲气不留意的时候还是会散发出来,被当地人察觉到。比如说,他们没有提前去了解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去农贸市场卖没有因地制宜改良过的英国点心让当地的希腊人腹泻不止。当房东来找自己要房租而自己没钱付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有愧疚之意。在外人面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一家再不付钱就要被房东赶走了。没有钱交房租,那他们怎么有钱去请当地保姆的?没有足够钱租这个房子,完全可以找个小一点的房子住啊。这完全是没钱还穷讲究。。。。。。

《三十而已》里漫妮那种“精致穷“也是受到了同款消费主义的鼓动,导致拼命工作赚来的钱都拿去喂饱了各种品牌,自己并没有留下多少存款。最近在看的油管频道”20岁了还没有去过星巴克“里的主角老马就带着我们去体验痛打消费主义的乐趣。虽然他的节省有点极端,但这无疑也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钱不多,也可以世界各地穷游。无产阶级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滋滋有味,没必要去借钱强撑着过”他们“那种有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分成“我们“和”他们“,这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力量。我们不应该强求去成为”他们“那样看起来更风光的人,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就去恶意中伤别人。人这一生短短几十载,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前的生活,以平和、积极的态度过好还拥有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

//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inding-new-home/201908/the-psychology-us-vs-them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weibo.com/u/3179898575

 短评

有些情节的逻辑处理得不好

6分钟前
  • 易烊万喜
  • 推荐

适合脑子不想转的时候看的轻松剧集,不过这一家子,稍稍想想看的话,我觉得每个人都超级可怕……除了最小的一个另外三个孩子都极度惹人讨厌了,我的天,有这么多可怕的孩子还能这么乐观的妈妈也是现世圣母了=_.=

9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推荐

家庭小品里的相处与人心,琐碎无奈之中温情满满。剧本扎实又自信。

1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就是电视剧版的《我的家人和其他动物》嘛!大约是原作小说更具体的体现?那种南欧才有的风景和节奏真喜。有点想找原作来看了。顺便大哥我还是喜欢马修古迪啊……

17分钟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对不管死活也要和动物们亲近的小朋友最没有抵抗力,Theo最好可以一直探讨生物问题。Leslie的腿我可以看一整天

21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爱的一部分是学会放手。

25分钟前
  • 贾小年
  • 力荐

人物方面完全被妈妈这个人设性格所感染,在各种生活的艰辛几近崩溃的片段下,仍然保持着母亲最基本的仪态和尊严,并且完全尊重孩子个人性格的自然扩展,描绘给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28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看了一集,直接打五星

30分钟前
  • 八圈
  • 力荐

光线和调色超幸福,衣服好看得不得了。克兰福德和雀起乡到烛镇之后又一精神支柱,现代性的具象桃花源。签证和旅游产业化简直万恶之源..真羡慕动不动就拖上行李举家迁徙到海边啊!海边啊!天呐!

34分钟前
  • Amun
  • 力荐

感觉就是豆瓣青年放到希腊科孚岛上的日常生活,美好而琐碎

37分钟前
  • 恶鸟
  • 力荐

我当不了母亲,因为想掐死这些闹腾的娃!

41分钟前
  • 推荐

这一家可以,这很英剧。

42分钟前
  • Bleaksea
  • 力荐

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小孩没一个好东西

44分钟前
  • 无忧无虑波尔卡
  • 推荐

之前一直预想会有点闷,拖着没看。现在看完感想是:这种日常再拍五百集也愿意看。特别喜欢拉里跟母亲的关系,也喜欢母亲这种松弛的教育。这剧展现了一种多子女单亲家庭的美好样貌(更难得的是这不是编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岛上每个角落都美,大家每套衣服都美!

47分钟前
  • 张天翼
  • 力荐

又美丽又可爱,看完之后心情变好啦:)

50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一开始是冲着乔什·奥康纳才看的,结果看完第二集之后完全被吸引了,这家人的生活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虽然生活在30年代,可就是让人觉得五彩斑斓。不知道书里面是怎么写的,但是最后一集有点过于抓马了,陡然一下来个同志元素,实在有点怪。乔什·奥康纳在剧中实在太乖了,尤其是那张贱嘴超级的可爱。

55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坦白说,我觉得妈妈真是累死了,小儿子算是最省心的,三个成年的简直是麻烦制造者,而且个个自私嘴贱。不过妈妈应该反思下要不要那么溺爱孩子。

60分钟前
  • 七曜,勉之
  • 推荐

原著作者(小儿子)说:母亲就像诺亚,驾驶着一家人乘坐的小舟,在波澜起伏的生活之海里航行,虽然船员们经常不服从她的指令,虽然她知道万一小船触了礁,大家一定会怪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凭着母性直觉引导这艘船前进。

1小时前
  • 村头厕所没纸了
  • 力荐

想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真是醉了。。。放肆任性又愚蠢无知。。所以是真实和勇敢吗。。。跪了。。。看的气都气死。。。唯一就喜欢咆哮帝Spiros。。。所以这个片子大概是在讲真情打败道理的故事。。。有爱一切就会好。。。然而我还是不信的。。。

1小时前
  • ◾️Shea
  • 推荐

好暖的纪实文学,色彩明快,角色性格也很突出,大概是因为描写家人吧,感觉妈妈真的一直都要唱,“吾儿叛逆伤透我心”XDDDD

1小时前
  • 一瓶魔法药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