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

犯罪片法国2007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杰拉尔·德帕迪约,西尔薇·泰斯图德,克洛蒂尔·蔻洛,艾玛纽尔·塞尼耶

导演:奥利维耶·达昂

播放地址

 剧照

玫瑰人生 剧照 NO.1玫瑰人生 剧照 NO.2玫瑰人生 剧照 NO.3玫瑰人生 剧照 NO.4玫瑰人生 剧照 NO.5玫瑰人生 剧照 NO.6玫瑰人生 剧照 NO.13玫瑰人生 剧照 NO.14玫瑰人生 剧照 NO.15玫瑰人生 剧照 NO.16玫瑰人生 剧照 NO.17玫瑰人生 剧照 NO.18玫瑰人生 剧照 NO.19玫瑰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2 12:22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描写法国著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传记片。琵雅芙,出生于1915年,本名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杂技演员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儿,童年家境贫寒,由街头卖唱起家,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成为一代香颂女王——法国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总会老板从道街角落里发现了这名音乐奇才,并为其改名为拉·莫姆·琵雅芙(意为小云雀),琵雅芙是将多愁善感、幽默和严酷的现实主义极好地结合起来,她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影片再现昔日巴黎对手风琴的痴迷和当时杯盘狼藉的夜总会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占主导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满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也有一系列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La Môme

抵达影城的时候,原价60的电影票,黄牛都叫到了100元一张。
鉴于此,写此片未免俗了一点,不过谁让此片把我弄得很开心,而且几句话又说不清楚为什么,所以特别写以下一贴。
其实之前关于女主角marion cotillard的溢美之词已经看得太多,那么事实上她的确演得很好也很卖力,不过海报上看她那么像edith piaf本人,到了电影里却又不怎么像了。至于众人埋怨的打乱时间顺序的叙事,我想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名人传记片这一招似乎特别流行,而且dahan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情绪,还配了字幕说明年份,只要认真看并不乱。还有某些人指出情节交待不清什么的,我也觉得并没有此必要,即便不晓得她的生平,也完全可以跟得上电影的叙事阿。只不过这样安排故事并没有特别吸引我,打乱顺序的部分似乎也没有明显的必要性,即便说配合音乐,似乎也不那么说得过去。这方面稍微有点拗造型,我并不欣赏。
 
此片让我最开心的显然是摄影——中田哲夫到了法国之后第一部真正响亮的作品,太出色了。
尤其想提一句的是edith幻想marcel(其实坠机了)来到她床边的戏,巨长的一个镜头,4/5扇门,4/5间房间,7个人,来回穿梭,从幸福到焦虑到紧张到震惊到痛苦,独自推开又一扇门,却通向舞台…………太美太有想象力了。这个长镜头让电影突然出现了超现实的5分钟,如此不真实的把戏,却让edith的幻想真实得一塌糊涂,相对的,之后的痛苦也就更深。
第二个要提一笔的地方归功于导MV出身的导演dahan,edith的music hall首演,一番心理斗争终于站在台上,一开口,环境声却突然消失,主题音乐响起,直到歌唱完。我想此处导演太明白无声胜有声的道理了。我们已经听了太多edith piaf美丽的声音,原来没有歌声也这样动人。
如果此两处的水准能更长时间的保持到全片,个么这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音乐传记电影啦。
 
看完了片子之后,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此片在法国上映时名字非得改作la mome(小麻雀,另一个翻译似乎更好,小鸟歌后),只有傻乎乎的美国人才会把这电影定名为《玫瑰人生》,就因为人人都知道这首歌么?回来等车,发现不少人嘴上都哼着《爱之颂》,某BTR甚至msn名直接改作《爱之颂》……嗯,毕竟是一部音乐片啊。票这么好卖,想必都是来听歌的吧。

 2 ) 《玫瑰人生》:传奇人生里的不老歌声

如果不晓得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是谁,那或许知道《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即便记不得歌名,对不上号,肯定也在哪听过这歌―――在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里,在《天使爱美丽》、《两小无猜》里,甚至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里―――片头那首歌,正是小野丽莎翻唱的《玫瑰人生》。

传记电影《玫瑰人生》讲述的,正是歌曲原唱者、法国国宝级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传奇一生。她的艺名“Piaf”是巴黎人称呼“麻雀”的俚语,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她性格爽朗,有副好嗓子,更是因为她身高仅有146厘米。在本片导演奥利维埃・达昂(Olivier Dahan)之前,克劳德・勒鲁什(Claude Lelouch)在1983年就拍过关于皮雅芙的电影,名为《莫忘今生》(Edith and Marcel),讲的是皮雅芙和拳击手马塞尔的爱情际遇。在《玫瑰人生》里,这段情殇也成为影片关键章节。

《玫瑰人生》长达140分钟,完整地再现了皮雅芙颠沛流离的童年,从街头初啼、酒吧卖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况愈下的晚年,再到弥留之际。达昂成功地打乱皮雅芙人生的各个阶段,一会还在懵懂困惑的孩时,一会就跳到肢体僵硬的老年,营造转瞬即逝的人生悲喜。为了不至于让观众觉得含糊不清,导演用文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只要细心留意,前后故事还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从法国到美国的人生轨迹。作为线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时期的歌曲,有特殊意义的、偶然抓住的,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

皮雅芙仅在人世间驻留48个年头,这一大半可能由于她无节制地注射吗啡、醉酒纵情,挥霍健康导致生命透支。但皮雅芙之所以为皮雅芙,就在于她不可复制的偏执,或者如评论家所言,是一种“法国的基因”。幸运的是,在《玫瑰人生》外,她还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这部电影里,你还将听到《爱的礼赞》、《我无怨无悔》等名曲。

片中,皮雅芙遇见传奇女星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激动得有些失措。事实上她和电影的交集还有不少,比如法兰西奇才让・考克托(Jean Cocteau)是她的好朋友,为她编过戏剧。更叫人感慨的是,在听闻好友去世消息后,考克托在同一天离去。

作为2007年柏林电影节开幕电影,《玫瑰人生》在法国上映后取得惊人票房。这也许是在1963年皮雅芙的国葬―――成千上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她送行―――之后,人们再一次用行动怀念这位“小麻雀”,还有她不老的歌声。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587208/

 3 ) 苦水玫瑰,狂醉人生

电影结尾,从琵雅芙的最后一天那一段起开始哭,大哭,在黑暗中尽情的,卖力的,流泪。
一直到字幕走完。
我的眼泪,电影和书最好骗。

老早就下了《玫瑰人生》,却一直没空打开,它跟其他同样没空打开的电影一起,在我的E盘里,蒙上虚拟的灰尘。薄薄的一层。
而一旦打开,就香气四溢,教人惊艳。

这是关于一个法国香颂女王的故事,关于一个街头卖艺者变身卡耐基音乐厅上宾的故事,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她不漂亮,哪怕是在最辉煌的时刻,最浪漫的时刻,她都是以惊惶的病人似的眼睛,古怪的发型,僵硬的不协调的肢体,在一个个舞台上,仿佛站错了队伍的小学生一样,扭捏而不知所措。

这不像她的身份。但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的人生,大抵也就是这般狼狈。你不觉得,只是没感觉到罢了。
而这个女人,就妙在她那种玩世不恭又坚定不移的复杂气质,将种种的狼狈都压倒,然后,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来。

一辈子与事故,苦难,离别,烂醉和毒品纠缠的女人。
一辈子与爱,音乐,艺术和希望纠缠的女人。
苦水里长出的玫瑰,狂醉中绚烂的人生。
我爱这个女人,哪怕在她最不堪的时刻。
就像爱上生活本身。
 

 4 ) 看不懂的玫瑰人生

    冲着法国大片和奥斯卡影后的名声,还有各种媒体上对这部片子的赞赏,我看了《玫瑰人生》。结果,不得不说,我对这部获得众人赞美的电影不怎么感冒。

    传记式的电影,最大的资本就是这个人物的一生。所以,与其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如说我不喜欢这个法国的香颂天后。这样说的话,可能会被很多人砸砖头了。但我从电影上看到的这个法国的国宝级人物,却是一个专横、傲慢、任性的形象,甚至她的样子,也不是好看的:叉腰驼背,发线后移。整个电影里,最漂亮的,莫过于是描写她和拳击手马赛相恋的时候那个容颜和那套蓝色的衣裙。但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造型,就整一个小老太婆。成名之前的她,所唱的歌曲,跟优雅一点也扯不上边,倒不如说是一些俗套的小调罢了,感觉是类似于韦小宝唱“十八摸”之类的。成名之后,当然是有名士为她作曲,但由她自己挑选的某些歌曲,仍然逃不出那种烟花风尘的套路。她的一生,似乎就离不开酒精和毒品。要说她是因为恋人马赛的飞机失事而用上止痛药,但在那之前,她的人生似乎早有可卡因的存在。而酒,更是少不了。至于她的情史,一萝萝,其中包括为了她的演艺事业付出的两个,一个是在街头发现了她那美丽的嗓子的夜总会老板,一个是对她作出手把手的特训把她的歌唱生命从低级的夜总会提升到高雅的音乐厅的音乐人。即便如此,也不过落下了一死一解雇的下场。无数的离合中,她最爱的就是拳击手马赛,但这也是一段不能见光的情缘,因为他早已有家室。

    无疑,这样的人,有像我这样不喜欢的,但喜欢她的人也大有人在。那样的性格,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是出彩的、吸引的。而她的歌喉,即使是唱着低俗的小调的时候,也是好听的,厚气的。娇小的身躯所爆发的力量,完全的呈现在她的呐喊中。这是她的武器,她的天赋,她一生为之骄傲的能力。那首传唱多时的《玫瑰人生》,也实在是优美。不然的话,其他种种,以我之见,实在不能使她成功。

    目前来说,对于这位法国的象征,我们能够了解的,也不过就这么一部电影。偏巧这部电影又太过于蒙太奇,像我这样本来就对她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基本上对于了解她的人生没有什么帮助。至于其他的资料,网上流传的也不多,反而是我在电骡上的找到的一篇在这部电影之前就写下的对她的简介,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的一生。

    或许,在法国人的生活中,滥情等于浪漫,酗酒等于调剂,皮雅芙性格的缺陷也不过是被形容为“个性独特”,反而更突出了她一生命运的跌宕,衬托出一个悲情的人生。看来,不同文化之间还是难以调和。从以上种种看来,我身上实在找不出一个法国因子,对那个时候那个层次的法国说喜爱,恐怕我是做不到的。所以,请原谅我以上言论有一种过于卫道之士的感觉。或许,将皮雅芙换成梅艳芳的话,我的认同感会多一点。

    至于电影,哦,这可爱的法国电影,实在不是我这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看的。虽然导演已经在各处闪回插入的地方提示了时间和地点,但我仍然是看得头昏转向的,理不清各个事件的时间顺序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人物,由于皮雅芙太过于强大了,其他各个配角、打杂、跑龙套的,全都一闪而过,什么名字面貌还没看清楚记住就这样消失了。主角玛丽昂.歌迪亚的演技,的确是好的,因为可以使观众对一个人物有这样的强烈感觉的,即使是一种不喜欢的感觉,也说明了她对这个人物的表演是贴切的,灵动的。据说,皮雅芙生前的密友看了玛丽昂的演出之后,也不由得感叹:“天啊……”。不然,奥斯卡影后怎会无由来的得到呢?但我仍然最喜欢她在《两小无猜》中的那个爱得放肆的姑娘。

 5 ) 玫瑰并非粉红色

近月来上“电影市场学”课,对起外语片中文戏名多了点注意。电影《La Vie en Rose》(La Mome)在香港译作《粉红色的一生》,而没有跟台湾译成《玫瑰人生》,除了因为rose在法文可译作粉红色外,更大的原因,很可能是香港人对Edith Piaf这位法国歌后其实认识不多。仅有的认识,可能只听过陈百强唱她作曲的〈La Vie en Rose〉,广东版由郑国江填词,歌名正是〈粉红色的一生〉。

台湾译名《玫瑰人生》其实比香港的《粉红色的一生》更贴切,因为玫瑰不一定是粉红色的,更多是鲜红、血红色的。玫瑰珣烂,却容易凋谢,而且带刺,这都是Edith Piaf的特质,电影的海报也是鲜红色的,而不是Hello Kitty的粉红色。郑国江可能觉得粉红色更适合陈百强(其实他最爱紫色),但怎样也好,Edith Piaf一点都不粉红色。

虽然有过Edith Piaf几张精选唱片,我对她的一生其实也所知不多。看着电影,我直觉她跟我们的梅艳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在戏班长大(梅艳芳在荔园),都在龙蛇混杂的酒廊歌厅打滚过,都喜欢硬汉型男人,最后感情都没有着落,还未步入老年就病逝,很明显是年青时操劳加上放任,弄坏了身体。她们在舞台上是万人祟拜的女王,在台下则风趣豪爽、大情大性、不拘小节,有时像个顽皮小孩,有时又霸气十足。稍为不同的是,梅艳芳比较多豪爽包装,追求声色艺,Edith Piaf则完全以唱功取胜。她在美国大发脾气,认为庸俗的美国人期望她是法国艳星,不会欣赏好听不好看的她。

电影要说动人故事,难免要将主角的人生戏剧化,但我总相信,出色的艺人(或曰艺术家)把最大的心力都投入了技艺和事业,人生的其他环节就恐怕比较差劲,作为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情人,一定不好过。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我向来对名人少有幻想,也不想成为他们的朋友。欣赏偶像,买票捧场货银两讫最实惠。

电影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是兵行险着,不算非常出色,但也算合格。我在豆瓣给了电影五粒星,有超过一粒是纯粹给Edith Piaf的歌声。

一曲〈La Vie en Rose〉,代代都有名人翻唱过(新近的如有小野丽莎),Youtube就收藏了多个不同版本。其中较经典的,有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在《Sabrina》唱给堪富利保加(Humphrey Bogart)听的,有Louis Armstrong吹着小号唱的英文版,还有玛莲德烈治(MarleneDietrich)的现场版。最意外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个刘别谦(Ernst Lubitsch)爱将Maurice Chevalier上电视台节目的片段:他向美国观众介绍和献唱〈La Vie en Rose〉这首法兰西名曲。

原文(附影片及照片)刊于: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692

 6 ) 孤独


 
有人抱怨他的孤独,既害怕,又长久无法摆脱的孤独。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向我发出这样的倾诉,或者也算不得倾诉,只把我当作树洞,一种根本没期望答案的表达。或者,抱怨本身已经成了排解孤独的方法,并不见得好的方法。
 
 
最初的时候,我还诚惶诚恐,心想坏了,有心理问题得尽早疏通尽快解决,别把孩子给郁闷坏了。花了几次整天上班时间里网聊到手指抽筋的代价,循循善诱、晓以道理,还把自己平日琢磨出来自我心理疏导的想法都表达了一遍。除了得到答复说我太了解他,就是抱怨我总喋喋不休讲大道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拜托,如果我真能解决此世界性难题,还会是现在这个迷茫无助的自己么?就算不做心理医生赚翻天,也可以发明个什么孤独排解器造福人类吧。
 
 
“人生来孤独”,这句话讲到不想再讲。面对这样的事实,能做什么呢?只能靠自己。人这种生物,最强大的本领就是复原。小到细胞再生,大到民族重建。在绝望中寻找存活的动力,在乏味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算是种生存技能。“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这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解决方法。
 
 
高中时候的随笔就自说自话讨论过寂寞和孤独的区别。现在早已不记得内容,回想起来只是汗颜语文老师的忍耐力,能够看得下如此浅薄又自以为是的东西。人民教师是伟大的。
 
 
晚上看的是《玫瑰人生》。Edith Piaf显然是孤独的,一个竭尽全力燃烧生命去绚烂自己人生的人,无法不孤独。因为鲜有人有如此勇气陪她燃烧,走完全程;更因为鲜少有人有如此实力伴她燃烧,一路到底。
 
 
这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Jackie同样是个任性、尖锐、孤独、燃尽天分的艺术天才。若两者相比,我更喜欢后者。可能是前者的坚强太过骇人,而后者如孩子般的单纯脆弱却能让我原谅她的所有错误,就像她的姐姐Hilary一样。也可能是那种来自世俗底层的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张狂给我的距离感。无论现今经历了多少心理上的磨难,我仍旧不能否则自己来自温室成长于近乎真空的事实,同样也无法和解内心中“不疯魔不成活”与“安静本分”之间的长年对战。
 
 
她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天才,因为找到生命重心,因为天才得以发挥,因为生命热情得以释放。凡属已知的天才,皆是得到认可的,便是幸运。那些大多数没被发现的天才呢?那些更大多数不是天才的呢?平凡生活的重心将何处寄放?
 
 
羡慕那些找到生命所爱进而投入精力终有所成的人,幸运的人。昨晚又看李宗盛的《理性与感性》演唱会DVD,他说,小李是只是个写词的,平凡的人。能给自己贴上这么个身份标签,已是难得。有你我般找不到标签来给自己贴的人,还未来得及给自己找到合适的身份,便已终老一生。这样的人生,在结束之际,总该是会有遗憾的吧。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最近让自己被很多事缠上,缠得没时间细想,没时间问自己问题。又逼自己去接触陌生人,去看更多人是怎样生活。让自己神经大条,跳出自我框定的逼仄空间。缠绕在实际实在的人事物上,现世安稳,好像也是可以的。可惜呵,停下来的时候,心里总还是空落落。
 
 
手中的剑再利,也斗不过心里的孤独。
 
 
脚步再忙,也找不到让心存放的地方。
 
 

 短评

sans amour, on n`est rien.——Edith Piaf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

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说不出来的好,女主最后的采访超级感动

12分钟前
  • 卡卡卡卡卡卡卡
  • 力荐

借用评论一句话,玫瑰开在废墟上

15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演的没话说,就是拍的太乱

16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苦难再多也是人生啊,活得有滋有味吧

21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推荐

玛丽昂演得真好,难怪要得影后。电影很足味,情节紧凑。

24分钟前
  • 结球
  • 力荐

重看。她的声音即是生命本身,拒绝悔恨,拒绝沉默,拒绝死亡。aimer! aimer! aimer!

2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不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爱。比较琐碎的传记片,配角比较多,但其实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她身上就好。中间一个长镜头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真是让人心痛。那么多好听的歌原来都是“小麻雀”的原唱啊,包括盗梦的洗脑神曲...玛丽昂歌迪亚,完美的演出,女神!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白痴天才歌女。1小时46分末至1小时51钟初一个首尾超现实幻觉始终的四分多钟长镜头,展现Edith Piaf得知恋人坠机前后的情绪变化,堪称经典。

2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她老去时的那张脸像天真的小狗的一样。。这样的传记片,牛逼的主角一撑,肯定就差不了,更何况有几个镜头真的增色太多!无声还有幻觉两段绝赞,剪辑我也爱!还有那么多的场景,都是我喜欢的。

33分钟前
  • shu
  • 力荐

全片回荡着艾迪·皮雅芙歌唱生涯中最经典的一首首歌曲,故事则以非线性方式推进,零碎展现出皮雅芙这个生性桀骜好强的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她娇艳性感的嘴唇,湛蓝色的眼睛,每一个兴奋与心碎的瞬间,都在随性摇摆的镜头,生动呈现开来。

3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4分多钟的超强控制调度长镜头,美妙的歌声,传奇的人生,和了不起的女演员。

39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那个完美的长镜头真的令人心碎

4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今晚法国文化中心放映了这部电影,玛丽昂·歌迪亚的演绎真是炉火纯青,几次都忍不住落泪。她在电影中的这个扮相,让我想起了杜拉斯。

47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一直都不太喜欢这种混剪……传记片有时候就完全是看演技嘛

49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非常棒,女主角非常到位,哭了。对于所有女人的建议是,爱。

5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如果哪一天我不再喜欢音乐,那说明我已经死了。

5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女主角演绎角色的方式相当的有趣...不过配角有点多...看的有点混乱...

53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令人颤抖的演技,令人迷糊的剪辑,优缺点都是如此明显。

5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SIFF@天山电影院 我不懂,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两张电影票还在抽屉里,为什么那么多唱片爱中她的眉,又为什么PADAM PADAM曾让我心碎。只有爱着这女人,看这片子更失去大脑。ANYWAY 化妆,表演,剪辑,摄影,都有特色,音乐更不必说,为什么不给五星,是最后一段煽得太厉害 了。。这是我怀恨么?

5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