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世界

动作片美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英国2015

主演:布丽特·罗伯森,乔治·克鲁尼,拉菲·卡西迪,休·劳瑞,托马斯·罗宾逊,皮尔斯·加格农,蒂姆·麦格罗,朱迪·格雷尔,凯瑟琳·哈恩,科甘-迈克尔·凯,洛奇林·莫罗,阿莉娅·奥伯里恩,达伦·萨赫拉维,迈克尔·罗,克里斯·鲍尔,莫妮卡·甘德顿,保罗·麦克吉莱恩,艾米·伊斯特尔,杰迪代亚·古达克,马库斯·罗斯纳,马修·麦考尔,克林特·卡尔顿

导演:布拉德·伯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明日世界 剧照 NO.1明日世界 剧照 NO.2明日世界 剧照 NO.3明日世界 剧照 NO.4明日世界 剧照 NO.5明日世界 剧照 NO.6明日世界 剧照 NO.13明日世界 剧照 NO.14明日世界 剧照 NO.15明日世界 剧照 NO.16明日世界 剧照 NO.17明日世界 剧照 NO.18明日世界 剧照 NO.19明日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6

详细剧情

中年男子弗兰克·沃克(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和身边的女孩凯茜·牛顿(布丽特·罗伯森 Britt Robertson 饰)大吐苦水,他慨叹现代社会充斥了战争、饥饿、灾难以及种种不公,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经历。当年小小的弗兰克(托马斯?罗宾逊 Thomas Robinson 饰)带着自己的得意发明来到某主题公园,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而美丽的少女雅典娜(拉菲?卡西迪 Raffey Cassidy 饰)偷偷伸出援手,让他见识了令人咋舌的未来世界。与之相对,凯茜则是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阳光女孩,她渴望有朝一日遨游太空。心怀梦想的她甚至私闯NASA,为此惹了不小的麻烦,不过却由此得到一枚神秘的徽章从而结识了弗兰克。   这一老一少的命运相逢,让充满幻想的未来世界不再遥远……

 长篇影评

 1 ) 明日世界:写给古老科幻的情书

如果不是因为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可能我也会放弃去影院观看《明日世界》(Tomorrowland),想想从《钢铁巨人》到《超人总动员》,布拉德·伯德的一系列科幻电影一直备受好评,哪怕是接手碟中谍系列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然而这部电影有着鸡肋一样的评分,让人难以释怀。

《明日世界》从电影讲述的故事,叙事手法,故事核心,人物设置完完全全都是新浪潮之前的科幻模板,其故事核心探讨的是一个多数科幻作品必然涉及到的话题:我们的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

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二战之后形成了所谓垮掉的一代,他们和中国魏晋时期的文人一样放浪形骸,在迷茫中思考人性。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科幻作家也掀起了所谓的科幻新浪潮,其中最典型的外在表现就是科幻的天空似乎一下变的灰暗了。从前的科幻作品中,未来多以乌托邦的形式出现,科技总是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在那里人们丰衣足食过着童话般的幸福的生活,正如电影中男主人公沃克在20世界60年代初刚接触到明日世界所看到的那样,各种嶙峋古怪的高科技,人们以发明为乐,单纯地相信科学的光明前景。

但是这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特别是原子弹。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哪一项武器在现实中能有原子弹那样的破坏力,也没有哪一项技术像原子弹一样深深的影响了数代人,整个世界的图景都为之改变。一个必然的后果不仅仅是反思科技本身,也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这一余波一直影响至今,并且又经历了所谓现代和后现代的洗礼,乃至在当今的科幻界,只要写的是反乌托邦或者反抗政府机器的现实主义作品,都能引起读者一阵阵兴奋的勃起(特别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这当然是某种现实的反映与映射,却也成为一种偷懒取巧的路径,不少人总以为社会强暴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自慰与意淫,实际上本片比大多数YA反乌托邦好太多了。所以当新世纪的女主人公牛顿看到自己所读的都是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1984》《美丽新世界》)或者《华氏451》时,她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所以呢,我们不应该解决它吗?”

这个名字取自近代伟大科学家的女孩,是一个从小就仰望星空的奇才。她的父亲是NASA的工程师,众所周知,近来NASA不断削减太空探索的经费,SETI(外星文明探索计划)也一度中止,电影里他的父亲也面临平台关闭被辞退的苦境。也正是在试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抗NASA拯救父亲的过程中,她也进入了明日世界。

正如我们由于核恐慌设立末日倒计时一样,此时的明日世界对于未来的看法也是一片灰暗,沃克被驱逐,失去了雄心与希望。牛顿要做的就是给予他这种希望,并随便俗不可耐地拯救一下世界。前者才是本片的主旨所在,对古老科幻的重新包装与致敬,不然你以为随处可见多到数不过来的科幻梗仅仅是彩蛋吗?

美国在冷战时期有诸多匪夷所思的计划,比如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而正是在60年代国防部提出了所谓感知控制(perception management)的计划,意在通过向受众传递或阻断特定的信息,以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行为,从而预测乃至操控民众的思想与行动。这一计划在新世纪夸张又阴谋论的版本是美国通过文化侵略腐蚀中国年轻人,让他们愚昧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以达到削弱乃至灭亡中国的目的。在影片中,这个计划则体现在超光子机器上,这个能预测未来的机器让人看到了自己悲观的未来,从而达到自我暗示和反馈的作用,使心理循环变成时间线的逻辑循环。所以影片中不断有这样的提问:“假设能预见你确定性的未来,知道你的死亡,你愿意吗?”当然这个“不该建造”的机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原子弹的影射,正是因为原子弹才导致人类对未来的充满了悲观。

这是本片最为出彩的设定与想象,这意味着未来的预见性其实是一个幻象,继承传统而反传统,本质上它是反科幻的。因为科幻一直标榜和宣传的自己可以帮助人类预言未来,乃至在科幻作品中各种时光机器和预言机器层出不想,当然每个机器背后的原理和动机不尽相同。实际上,科幻的作用从来不是预言未来,人类用连连看的方式将现实中的图景和科幻作品中的幻想联系起来,以为两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那么的明确,然而现实是那么的复杂,虽然并不排除有些作品的确直接创造了一个科学想法的可能性,但很难想象科幻的预言直接促使了梦想变成现实,何况那些想法的实现科幻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这种“科幻中心主义”做法和李约瑟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寻找领先世界多少年的发明创造一样毫无意义,任何其他领域也能找到无数看似预言的神话,只要你愿意的话。

但是本片也绝非单纯的回到凡尔纳的时代,让人们单纯地对科技充满乐观。经历了诸多思潮的人们对科学的思考显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影片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模样,为什么要告诉孩子们我们的未来那么的灰暗;科技带来的后果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怀着怎么样的心态是能够左右的,从心理学角度说怀着悲观或者乐观的心态是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的。正如影片所质疑的那样是不是因为世界末日我们就有了松懈不努力的借口,即便未来是槽糕透顶的,造成那样未来的不正是今日的我们吗,我们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吗。咒骂未来其实是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所谓的明日世界其实正是此时此刻,此地此身啊。

我并不认为《明日世界》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相反这部电影里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和父亲。想一想影片中父亲给牛顿讲的两只狼的故事,一只代表黑暗与绝望,一只代表光明与希望,小时候父亲教给我们的是这取决于我们喂的是哪一只,但是长大了反而需要我们再讲给父亲,这正是经历了新浪潮的孩子长大后对新浪潮的反思,新浪潮和垮掉的一代不正是前人不负责任导致后人产生的心理阴影吗,如果说硬要给这部儿童片一个中心思想,它其实是想告诉大人和家长们我们不应该让这种阴影在孩子心中继续流传下去。而作为一部迪斯尼电影,科幻元素如同公园里的玩具一样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但其本质是一部老科幻,就好像今天的年轻人看《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公主新娘》每一幕都有心理预期但每一幕都是那么完美,却再也不会有父母在床边讲述这样老套的故事了,一关关的冒险是那么单调又耐人寻味,几乎用上了所有传统冒险幻想的梗只因为as your wish!)已经很不适应一样。《明日世界》虽然还没有那么完美,但仍如同情书一般用心精致。已成中年大叔的沃克与机器人萝莉的告白固然有迎合现代审美的考量,其实是一个小男孩变成老男孩后面对始终不变幻想文学的真情告白,是对那个黄金时代的缅怀,而机器人的死去也象征着那个憧憬美好未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原载于科幻星云网:http://www.wcsfa.com/scfbox.php?id=3421

 2 ) 价值两亿的主题乐园广告----《明日世界》的前世今生

影评的视频版经过昼夜奋战也出来了!!不想看文字的小伙伴可以点击:http://v.qq.com/cover/y/ybhao8kiz8ecvrz.html?vid=y0154cqozrk

这部《明日世界》在大片扎堆的暑期档显得有些特别,看看在它前后上映的影片吧 复仇者联盟2 速度与激情7 一看就知道是续集电影 侏罗纪世界 疯狂的麦克斯 终结者创世纪等虽然扭扭捏捏不敢把阿拉伯数字直接印在片名上, 可实际已经是系列电影的第四,五部续集了。在拍摄成本日渐上涨的好莱坞,想让电影公司为大成本拍摄开绿灯, 不是成功商业片的续集,就是是改编自知名漫画小说,总之,没有超强力IP做后盾,再有钱的电影公司也没有余粮给艺术家导演们愉快玩耍。在如此大势之下,迪斯尼居然投资近两亿拍摄一部看似不知从哪疙瘩来的《明日世界》,如此之举,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
 
该片的导演布拉德伯德每次访谈也都大打“情怀牌”,多次强调影片最初的构思来自于沃尔特迪士尼本人,提到老迪斯尼遗物中有个神秘手提箱,其中从未公开的私密文件给了导演极大的灵感,这怎么看都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桥段啊。有了门派开山祖师的武功秘籍, 这部电影看似替天行道名正言顺,似乎志在给续集泛滥的暑期影市吹来一股清新的原创之风。
 
可是“情怀”背后的事实是,迪斯尼公司早已不是老迪斯尼时代的艺术家工作坊,而是市值超过千亿美元上市股份公司,让股东利益最大化才是公司压倒一切的使命。老迪斯尼所构想的是乌托邦式的未来之城,是个集科技,生活,娱乐为一体的革命性社区 (Experimental Prototype Community of Tomorrow, )明日实验性原型社区,靠,还能再高达上点吗?如今在美国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当初老迪斯尼买下那块地皮就是要实现自己这 创世纪般的梦想。可惜,老迪斯尼在实现这一宏愿之前就与世长辞。接手的资本家们本着“怎么赚钱怎么来”的宗旨, 把 老迪斯尼的伟大构思缩水再缩水,压缩成迪斯尼乐园的一部分,一个单纯靠新奇设施奇技淫巧吸引小孩的游乐项目,而老迪斯尼那个高大上的名字也被简化成了TOMORROWLAND。
 
各位看官现在大概猜到怎么回事儿了吧,不管导演有没有做老迪斯尼精神传人的意思,在资本家股东眼里,这部电影只是同名主题乐园的一个巨大广告。迪斯尼作为横跨几乎所有娱乐行业的巨头,最为擅长的就是这种“迂回包抄围而歼之”的策略,例如2003年的票房大卖的《加勒比海盗》便是改编自迪斯尼乐园的同名主题游乐项目,借助影片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热销,主题乐园的设施内容也不断升级,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电影的氛围。至于《加勒比海盗》的成人AV版是不是迪斯尼的本意,就不得而知啦,影片番号和下载地址是:**河蟹河蟹**
 
此外,迪斯尼每年都会推出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片,譬如去年的百万金臂,今年的麦克法兰,这类雄性荷尔蒙狂飙的题材看似和迪斯尼的传统形象牛头不对马嘴,可是如果你知道全美最大的体育频道ESPN的幕后老板就是迪斯尼的话,你就明白米老鼠下的棋有多大了。
 
正因为有着庞大的利益渠道,《明日世界》电影本身对于迪斯尼根本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豪赌,如果拍的好则可以发展成下一个《加勒比海盗》,就算票房不利就权当给自己的乐园做了个超大的广告,所以,没有超级IP的劣势,高达两亿美元的成本,对于财大气粗的米老鼠也就“天空飘来五个字 那都不是事儿啦”
 
但是,就影片的实际表现来看,最让人疑惑的是这两亿美元究竟花在那里了?预告片中惊鸿一瞥的明日世界景象的确光彩炫目让人心驰神往,可看完后才知道,整部影片里出现的明日世界画面不比预告片里的多到哪儿去。前不久《疯狂的麦克斯》的预告片被誉为良心预告片,因为预告片里的镜头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已经全部出现,后面的都是耳目一新出人意料的大场面。《明日世界》可倒好,预告片里的精彩画面也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出完了,可影片的全部精彩也就这么多,剩下的不是更加炫目的好戏,而是60分钟的大叔萝莉中二女组成的公路片,注意!是发生在现实美国的公路片!说好的未来世界呢?他们开的是雪福兰破皮卡!说好的狂拽炫酷叼炸天的高科技装备呢?!
三人组中的中二女是本片的第一主角,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热爱科学的纯美女高中生。看着稍微有点脸熟,仔细一瞧是前不久上映的《最长的旅程》的女主角,在那部爱情片里她和肌肉男主角激情场面不断,从浴室到马厩,各种体位试了个遍(据说拍摄的时候真的全裸哦),然后马上到这个片子里突然欲女变玉女,演起了懵懂高中生?我看片少,你也不能这样骗我啊!真以为穿上衣服观众就认不出来了?
 
萝莉的演技实在不错,和其他电影中小孩一哭二闹三卖萌不同,这位萝莉居然是主角队伍里武力值最高的,确实惊人。好奇之下,查了查她的资料,发现她之前居然演过白雪公主,好吧,这张脸,白雪公主,白雪公主,白雪公主
 
至于大叔乔治克鲁尼,表现还算中规中矩,只是很难想象为啥德高望重的他会在这样一部面向儿童的爆米花影片里演一个配角,可能是迪斯尼给的片酬很高?如果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影片的特效场面捉襟见肘了,敢情是钱全给了克鲁尼了!
 
中间的这段公路戏我终于还是忍下来了,因为我知道一般影片的预算都是按照40 20 40的比列分配,开头花掉总预算的40%需要抓住观众,中间20%就当滥竽充数,结尾花掉40%需要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当剧情进展到结尾高潮时,我期待着像开头三十分钟那样的影像奇观.
WHAT
A
DISAPPOINTMENT !
 
第三幕不仅视觉效果乏善可陈,剧情更是烂出了新水准,反派的作案动机和主角的解决方案既复杂晦涩又幼稚可笑。而且正反双方一律得了“哈姆雷特综合症”,似乎不对人类命运长篇大论一番就下不来台。嘴炮打完开始动手时就更是惨不忍睹,乔治克鲁尼和休劳瑞,一个来自《急诊室故事》,一个是《豪斯医生》,两代医疗剧男神的对垒,本该是穿越时空来揍你,结果确实证明隔行如隔山,两位大夫们的攻击力简直不忍直视, 连导演都看不下去了只能给些远景,结果远远看去实在分不清扭打一团的两人是打架还是搞基。
说到结尾,唉,怎么说呢,最好的部分是,它终于结束了。
 
作为一部电影,应该要有精彩的故事,没有精彩的故事,你起码要有有趣的人物吧,没有有趣的人物起码特效能亮瞎眼吧,
结果就未来世界的画面就出现几分钟你糊弄鬼呢吧!这也再次提醒了我们世上比广告更能忽悠的就是预告啦!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刘判官在此,和我一起讨论电影。。。

 3 ) 不了解平行宇宙你怎么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明日世界》的票房这么惨我没想到,评分这么低我更没想到。大概是最近一年都在研究平行宇宙的原因,布拉德·伯德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作啊!它用最通俗的方法讲了有关平行宇宙的一切,真是连去年引发硬科幻大讨论的《星际穿越》都没能做到的事。我查了一下《云图》还有8分呢,《明日世界》大概是输在没有大场面以及不够装B吧。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或者之后,我都推荐去读加来道雄的《平行宇宙》一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17464/,写的非常好,我已经看了两遍了,证明文科生也能读懂。
然后说回到电影,《明日世界》一句话概括讲的是少年拯救地球的故事——谁叫导演以前拍动画片的呢。故事我就不累述了,看电影的过程中脑子里浮现的是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264967/ ,而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关于平行宇宙的一切。小说讲另一个宇宙因为能源枯竭跟地球交换资源,明知即将导致地球毁灭而在所不惜的阴谋。这本书写的早,对平行宇宙的研究成果还不到今天这个程度,所以另一个宇宙看上去似乎也就是一个穿越了虫洞和我们联系的外星球而已,3P的外星人与人类形象也相去甚远。但在《明日世界》里,平行宇宙里的人在生理上跟我们没什么两样,只是他们的科技更发达,但他们确确定定是人类,是“明天的人”!
ok,你是否要问,既然他们是“明天的人”,为什么对地球毁灭的事情漠不关心?他们又是怎么跳出世界末日这个时间结点的。我想答案应该是:这个明日世界,已经与当下脱干系了。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提出的膨胀理论认为宇宙的膨胀是持续和永恒的,宇宙大爆炸始终在发生,一些宇宙从其他宇宙萌生出来,创建了多元宇宙。这就像孩童时期玩吹泡泡的游戏一样,假设每一个泡泡就是一个宇宙,他们每分每秒都在诞生不同的平行宇宙,时间有先后,但是发展却有各自的方向。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像泡泡一样漂浮在无边无际的泡沫宇宙之海中。有的“泡泡”相遇了,产生交集,可能会互相影响,我们不确定,因为我们的历史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记录,但人类从有思想开始就想象着看到“明日世界”的那一刻,这在各国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都有迹可循。比如耶稣和杜丽娘都死而复生,但丁和唐明皇都游过地府,中国喜欢用做梦解决平行宇宙的问题,黄粱一梦、南柯一梦,好多种宗教都有一个不同的天庭。特洛伊之战,希腊和特洛伊打的昏天黑地,两边的“诸神”也在另一个世界为他们出人出力,封神榜也是这样的故事。复活节岛的雕塑、埃及金字塔,那些世界上数不清的未解之谜,那些人类文明极度落后年代产生的超时代的纪念碑,以前我们说是外星人的礼物,宗教则说那是上帝的神迹,但把上帝说成是平行世界里未来的人也未尝不可。所以看到埃菲尔铁塔上那场戏时我觉得简直太赞了,埃菲尔、爱迪生、凡尔纳、特斯拉“当然”都是去过“明日世界”的梦想家!为什么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总有天才英雄横空出世,改变世界,他们很可能就是真的见过“明日世界“又不肯说的守秘人。所以,小时候的男主角说,当你看到一个小孩从你头顶上飞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霍金最近在澳洲举办的一场讲座上也说过同样的话。有学生问他,“单向乐队(One Direction)的成员Zayn离队让全球无数少女心碎不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宇宙效应呢?”霍金机智的回答: “对于那些个心碎神伤的女孩子们,我的建议是,一门心思扑到理论物理上,因为也许某天多重宇宙就被证明真的存在了。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Zayn仍然是One Direction的一份子。而且在另一个宇宙,也许心碎的女孩跟Zayn还能结为夫妻呢。”
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我说要拍一部有关时间轮回的电影,比如《回到未来》那种,探讨一个人怎么回到过去和自己妈妈产生爱情却又必须让自己妈妈和爸爸结婚最后不得不斩断情丝的故事,又或者《终结者》那种未来人回到过去杀死救世主以求统治未来,我都会觉得他太蠢了。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终结》里已经告诉我们,时间悖论不会存在,你对过去产生的影响不会波及未来,因为产生影响的那一刻,宇宙已经分裂出去,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成为不同的宇宙。薛定谔的猫,另一部小成本科幻神作《彗星来的那一夜》讲的就是这个理论。
《明日世界》也好,《星际穿越》也好,大致都代表着科幻片的最先进方向。一个细节:电影里所有人都在高谈阔论,温室效应、环境问题,但小女孩举手提问解决方案时,没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回答。虽然如何拯救人类的主题依然没有改变,但在科学界基本都明白了宇宙大坍缩不可避免,宇宙终结必将到来的结果之后,人们似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平行宇宙上。《星际穿越》的最后,未来人通过五维空间传递信息拯救地球,类似的故事还有科幻作家格列格·拜耳的《Eon》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29106/,似乎平行宇宙就是最后的希望。所以电影里我们的男主角问女主角,如果你知道你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会死,你会做什么?就个体而言,当然是想法设法的拯救自己、改变命运最重要了。但如果全世界都知道了世界末日呢?很多科幻电影和小说都告诉我们那样的结果非常糟糕,世界会疯狂,人性会毁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性最丑恶的一面都会暴露出了并互相影响。所以女主角提出了摧毁时空观测塔不让地球接收末日思想的方案,最终他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拯救了地球。未来人也再次收留了他们,重启梦想家的招募行动,用先进文明去推动落后文明的发展。这当然只是编剧写的故事,道德拯救世界,好莱坞电影卖钱的不二法宝(有一本编剧书就叫《故事的道德前提》),但如果有一天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智慧生命的延续恐怕不会是这么简单(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烂尾我也可以理解)。好在,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办法看见未来!
最后我只想骂导演一句:为什么还不派人来丢徽章给我呢!!!

 4 ) 硬核科幻的“巧克力”,嚼出了“鸡汤”味

如果一部电影,聚焦夜色撩人的巴黎,将埃菲尔铁塔变形、拆解,一部火箭从地底升起,飞向浩瀚的银河,或许会成为电影史上值得定格的画面之一。
要是进一步强调,这部火箭由爱迪生、特斯拉、凡尔纳和埃菲尔四人商定、设计,背后还蕴藏着时空穿梭的宏伟规划,相信会更引人入胜。
可惜,关切乌托邦和穿越时空两大主题的《明日世界》,却在高潮之后急转直下,沦为一碗“科幻鸡汤”。如果还要给这碗鸡汤加一句描述的话,我觉得是:迪士尼定制。
影片起始玩起简单的时间线跳跃的小花招。两位主角弗兰克•沃克和凯西•牛顿相继口述,并引领了各自视角的叙事。
1964年,童年的弗兰克怀揣发明的液氮加速器,前往纽约世博会。阴差阳错之下,他见证了一个明日世界(tomorrow land)。这个世界,由当时世间最聪慧的大脑打造,群策群力,暗藏在地球深处,却有极高的文明程度。
时光流转至今,向往外太空的天才少女凯西无意间获得了一枚纽约世博会纪念徽章。只要触摸徽章,就能亲见明日世界的种种景象。
明日世界不仅有流水线上生产、服务的机器人,沿轨道而上的航天飞机,还有在空中穿梭的飞船、列车。由于技术的发展,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如是场景,在《第五元素》等较早的科幻电影中已有呈现。形似主题乐园的摩天高楼,也像极了圣埃利亚在20世纪前20年所作的未来主义城市设计。
因为招募管雅典娜的慧眼,弗兰克在明日世界逗留了一段时间,却因为建造了时空监测塔而遭到放逐。原因无他,时空监测塔能够接受“超光子”,明日世界能够洞悉过去与未来。
可监测到的未来,却昭示着人类难以逃避的灭亡: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暴力斗争、河道污染……凡此种种,都令明日世界的执政官大卫•尼克斯心生退意。
当此危局,曾经招募弗兰克的雅典娜再次深入寻常世界,遍寻拯救世界的人选。这一回,她找到了凯西。两位主角的线索,得以汇拢。
照理说,如是设定理应延展出穿越时空、挽狂澜于既倒的硬核科幻故事。可在漫长的打打杀杀动作片之后,影片的结尾却倒向了说理与煽情。时空监测塔不仅洞见未来,还制造了世界灭亡的消极预言,令世人放弃努力。而唤醒众生的途径,则是将时空监测塔粗暴地炸毁。
由于事先携带的炸弹未能派上用场,最终,依靠雅典娜的自爆,才达成了目的。这又让草率的结尾蒙上了一丝吊诡的喜感。弗兰克借液氮喷射器回到地面,也像是穿越到隔壁放映厅,看起了《哆啦A梦:伴我同行》。
影片的最后,弗兰克和凯西面对一群孩子,分发新制作的徽章。这些孩子象征“人类的希望”,而未来,“需要的是梦想家”。为此,画家、建筑师、园艺师、农民,各种肤色、种族,竞相收到了象征明日世界入场券的徽章。乍一看,还误以为是新一届世博会的主题宣传片。
此时再想想埃菲尔铁塔,“牺牲”了这么多,简直是白瞎了。原来,迪士尼大费周章,不过是想借科幻的壳,拍摄一部主题公园和周边的广告片。
科幻题材之所以动人,在于超越此在现实,探讨地球和宇宙、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广泛联系。因为征途是星辰大海,眼见的美好与丑恶、和谐或龃龉,置于更恢廓的时空,才能拉伸出更深层的人性与思辨。
遗憾的是,多数的科幻电影,却绕开了玄理难以诉诸镜头语言的困扰,专攻画面、特效以及商业衍生的可能性。当情节的高度遭到刻意的松弛乃至矮化,虎头蛇尾的问题便几成共性。
《明日世界》称不上烂片,但可看的前半部接续力不从心的下半程,却叫人唏嘘。至于人物性格的扁平、情感的稀薄,或许和基调的寡淡出于同样的缘由。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正是佳作和流俗最大的差别所在。

 5 ) 《明日世界》:美国人赢了冷战,迪士尼赢了未来

从植入效果来看,《明日世界》跟《加勒比海盗》一样,主要是对迪士尼乐园里实景游乐项目的强势推销,捎带手才跟《星际穿越》一样同情了一把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迪士尼制片人从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留下的一个“时间胶囊”式的纸板箱里得来的灵感,紧扣这个主题编织故事,迪士尼才会掏钱。

从坐火箭发射到太空然后进行穿越的情节来看,还是很像《星际穿越》;而来自未来(“明日世界”)的正邪两派机器人(“虚拟仿真人”)互殴,则是《终结者》里的经典设定;至于作为城市地标的某个建筑物其实是个航天发射装置,则让我们很自然的想起《黑衣人》。

不过最直观的类比,却来自于前苏联1985年摄制的一部5集迷你剧《她来自未来》,此剧讲述一个小男孩经由一个传送门不小心来到了未来世界,认识了未来世界的女孩,然后跟这个女孩一起保护读心机,并跟宇宙海盗斗智斗勇的故事——《明日世界》里的男主角乔治•克鲁尼的那条叙事线索,几乎跟《她来自未来》如出一辙,长着雀斑的未来小姑娘、以及画面中带有浓厚“复古”意味的未来场景,二者都十分相似(当然《明日世界》里的视觉特效要好得多)。

乔治•克鲁尼在宣传《明日世界》时对记者直言:“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都感觉地球会毁于核战争,可事实不是如此。”可谓一语中的,贯穿《明日世界》全片的,正是那种对于未来的昂扬乐观主义精神——科技的发展在片中乃是此一乐观主义精神的绝佳注脚,所以,高扬着乌托邦旗帜的《明日世界》在剧情中指名道姓的反诘着《美丽新世界》、《华氏451》以及《1984》这几本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代表作;而从《弗兰肯斯坦》以来的科幻作品中对于科技发展的反思,在《明日世界》的主设定里也完全反其意而用之。

当然,《明日世界》没有洒狗血式的一味铺陈美好未来,而是用倒叙和“倒数计时”的方式营造出基本的戏剧矛盾——核战争所带来的“世界末日”还是作为最可怕的后果成为主人公的救世动力,在小萝莉的帮助下,到过那个乌托邦式“美丽新世界”的克鲁尼大叔浴血奋战,最终消灭了未来世界里的邪恶官僚,从而让我们的世界回到了美妙的发展“正轨”上。

如果给《明日世界》拍续集的话,几乎就是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笔下的“正午世界”了,前苏联科幻小说家笔下共产主义式的未来畅想,却与来自“美帝”迪士尼的《明日世界》吊诡的异曲同工了——再联想到《她来自未来》里的镜像对照,不由得让人陡生唏嘘:苏美两霸斗了半个世纪,让全世界在核战争的边缘战战兢兢过日子,而他们给自家孩子们许下的未来,却几乎是一模一样!

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成为《明日世界》里的叙事起点,那正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年代(以航天技术为代表),这届世博会也直接促发了兴建迪士尼乐园的灵感,放在片头自然顺理成章——迪士尼当然是一桩生意,但必须承认的是,华特•迪士尼本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浸淫在迪士尼的企业文化中,并给迪士尼这桩“文化产业”赋予了强大的人格感召力。

1964年纽约世博会里的“未来女孩”把主人公引向了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那些乌托邦式的美妙景象面临着时刻化为泡影的强大威胁——这几乎就是对冷战的直接心理映射,站在美国人的角度重审那个时代,克鲁尼的那句话字字珠玑:新科技革命似乎昭示着“美国梦”的触手可及,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人类不再仅仅是“仰望星空”,这是一个“梦想家”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肇始美好未来的时代;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冷战正酣的时代,航天技术发展的另一面是太空竞赛的白热化,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还有时刻威胁着全人类生存的庞大核武库,以至于在冷战的阴影下,人们常常都忘记了未来其实可以变得很美好。

好在冷战结束了,美国人显然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者,虽然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等问题还在滋扰着胜利者们的美好生活,但心腹大患无疑已经解除,作为胜利者,他们已经可以气定神闲的在消费主义的土壤中编制一则胜利者的未来宣言,把他们曾经的梦魇重述成一部爆米花电影,并用充满童趣的口吻来告诉他们的孩子:未来可以变得很美好,而且未来真的变得很美好了。

当冷战的那一头在用“人间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来灌输给全社会时,人类却对未来的乌托邦越来越没有信心;当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理想被放弃后,人们却发现乌托邦式的未来居然可欲且可能了;而这两个斗得你死我活的对手的“奋斗目标”居然如出一辙,更是让人一声叹息。

难道,人类互相为敌,只是因为人类需要互相为敌?

(刊载于《新京报》2015年5月29日)

 6 ) 我可能还是要死,但我选择五星。

        星野我不是瞎子,电影结构的问题我早就听说,关于预算、演技、公益广告那等子事,我也累看。
        那我说什么呢?
        就说这豆瓣太不负责任了!明明说是虎头蛇尾,俺就仔细把这以上几笔烂账加起来。思量许久,决定这想必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蛇尾,乃亲自买票观赏。万万没想到在电影院白等这么久,翘首以盼的大烂尾也是并没有出现,我也只好落寞地回家伤心。
        回来想想,也许所谓盛传的烂尾不过是因为最后电影变成了打倒豪斯大叔,推塔拯救世界,然后再来一则正能量说教罢了吧。而我正好是那个完全不在意这些细节的好男人——我在意的是它烘托出的立意,谁在乎自由女神像身上到底落下过多少鸟屎,才考虑要不要感叹它的壮丽。
        好吧,这个比喻很糟糕。但是更糟糕的是,我可以想象无数和我一样的人,看完一场场电影——它们不完美、但却投射出一片巨大而震撼的世界,或者在某一瞬间闪耀出足以覆盖这电影结构本身的人文光芒——当我们被这样的时刻所感动时,我们总希望在这里诉说和表达,却发现这样脆弱的感性在恶评如潮的结构流、逼格流中完全无法存在。
        所以我知道了,原来《明日世界》中表达的概念,正好投影在我们对它的看法之中。
        世界很糟糕,是的,我们都知道——但是指出世界很糟糕是容易的事,不放弃(“Not giving up”)才是真正困难的。这电影结尾有点suck,我们很容易指出来——但真正困难的是,去掩藏我们最容易暴露的不满,而去放大它所传达的真正重要的声音——梦想和希望。
        大家都说,它只是迪士尼赚钱的广告,但我们谁不是生活在巨大的广告之中呢?多少人在相信这社会没救了,多少人在豆瓣传达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多少人在告诉那些梦想家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多少人用理性标榜自己而极力打压感性。一如电影中的时空侦测塔,正是我们自己不断地在给这个世界播放消极的广告,影响着我们自己和下一代,因此这地球才会只剩下58天的寿命。而我们并没有想过的是,广告在盈利之余所存在的意义,我们太过在意动机,以至于忘记表达和利益从来不能离开彼此。因为哪怕是一首再感人的歌曲、一本再真挚的书籍,也是离不开封面和包装的。当马丁.路德金站在演讲台上,我们都知道它的讲稿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饰,所以也许它并不是真情流露——但是这并不妨碍“I have a dream”成为1963年最震撼心灵的一句话。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让世界填满相信广告的梦想家或者多愁善感的绝对美学者,唯心和唯物、感性和理性都应该保持各自的张力。毕竟李安需要他的老婆才能成为伟大的导演,木叶需要团藏和宇智波鼬才能明媚鲜艳。有人要仰望月亮并走向远方,有人要帮梦想家去捡六便士路费;有人要背负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向至善,有人作为“里子”去帮面子上的一代宗师杀人。
       同样,在豆瓣里太多人要给《明日世界》差评,显然超出了平衡。因此我才决定,我要放大这希望,故而打了个五星不算,我还要认真写一写为什么它值得放大。


       虽说表面上逼格显然不够,但这部电影还是提出了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利用我们的想象力,假如我们知道了自己确切死亡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大也可以小,如果按照直接指代剧情中末世的情节,那么一般就只有两种答案:一是人类意识到冰山的存在,集尽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写命运,即使末日并不向今天的我们“索要任何东西”;而电影里发生的是第二种答案,即人类尽管得知了末世的景象,却仍然加速“sink the boat”,趁末日来临前掠夺更多的资源。因此,就像一个身患重症(还不是绝症)的病人是选择积极治疗还是及早行乐的问题上,人类基本上是选择了后者,因此沉船的概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豪斯大叔最讨厌的就是病人放弃治疗,顺理成章放弃了人类的世界。
       如果这个问题往大里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接受死亡态度的问题——它更像是尖锐地向整个人类提出对自我价值的反省,让我们反思在面临必然的死亡时,作为人类中的一代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讨论人类生命存在与虚无的问题,是哲学三问中“到哪里去”的问题。
       既然是哲学,迪士尼最不能忽视的两种答案显然是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以及它们的前身和衍生),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要讨论这基本的问题。而在这类问题中较为显眼的有海明威、萨特、森田正马、李耳这种逼格极高的人物,也有脍炙人口的《搏击俱乐部》、《现代启示录》、《2001太空漫游》乃至姜文等人的作品。所谓存在主义,是指我们在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是并没有什么目的的,但是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态度、行为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意义。这简直就是满满一桶正能量——尽管对于迪士尼来说仍然现代对现实的妥协,毕竟它曾经代表纯粹的浪漫主义,而不需要考虑是否大背景是虚无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唯物和唯心的交锋。因为迪士尼的概念本身就建构在一种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童话般的美感上,它是唯心主义文化有史以来建立的最有影响力的一座堡垒——数不清有多少次,迪士尼在电影中先是理性地体现现实有多么suck,然后到最后却提出只要有梦想和勇气就能改变世界;而在《明日世界》中就更直白地采用了“只要身怀伟大的梦想的主角中断传递负能量的广播(由理性概念主导的数据),世界就能得救”的情节。这相当于与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宿命派(决定论)直接宣战,就差更进一步与理性主义本身撕逼了。
       那么是否就要提出影片中的第二个问题?
       
       2.通过理性概念计算出的世界灭亡是否确切?
       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联想到那一类经典时空穿越中的因果问题,但其实在本片里很难说涉及太多如此艰深的问题,毕竟它是儿童电影。但是如果不真的讨论一下,仿佛又错过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在时空侦测塔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秒中之后的未来,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如前所述,这都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参数下的,但每当女主角表达勇气、梦想的时候,就会出现极小的可以改变世界阻止其灭亡的概率——而它与世界灭亡的可能性只差那么几毫秒。
       既然牵涉到概率问题,如果允许量子力学在这里横插一脚,我们就该知道有一个经典的双缝干涉实验、海森堡算不准理论、薛定谔的猫理论。我虽然不太熟悉,但记得大概的论述是:当你去计算一个粒子乃至一件事情的走向、概率的时候,你永远无法同时得知这个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或者,你无法断言一只精心装置的黑箱里一只猫的死活直到你打开箱子看到它的瞬间。当你未曾真正观察一件事物时,所有参数都呈波状在“概率云”中蔓延;但当你成为观察者并试图去计算这些事物时,波状函数就发生了坍缩,一切都变成一个固定的结果、具体的形态——用最简单的话说,当你没有看到月亮的时候,月亮是呈波状弥散在概率中的(不确切存在的);而当你转头看它时,由于它的波函数发生了坍缩,于是月亮才出现在那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学宗师王阳明)。
       现代科学产生一系列难以置信的结果,简直可以说是玄幻。乃至于《三体》里面直接解释成外星人对人类实验的恶作剧;乃至于有一部分科学家竟然接受了“意识”本身可以作用于现实世界;乃至于佛学、道教到今天从“上帝粒子”等各个量子领域乱入科学世界。物理学被唯心主义攻破早已不是新闻,而现在很多科幻电影作品也越来越跟“意识与真实”的主题挂钩,大卫.休谟和贝克莱如果活着在这个时代可以成为最神经刀的导演。但是其实,谁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一切只取决于我们所想相信的“真相”。
       迪士尼,选择了活在一个美丽的真相里——当我们计算世界灭亡时,一切理性概念发生坍缩,末日一定会到来;然而当我们不去计算而是选择意识的力量(主角所具备的)时,我们就获得了重生的概率。


       3.植入毁灭的概念本身是否成为导致恶性循环并实现该命运的原因?
       以上问题二中提出的想法,仅仅是我个人所见。毕竟同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人可以看出温柔,有人看出邪恶,就不排除有人看出一篇长达几万字的狗血小说。
       在这个问题中我想回归迪士尼在这部影片中对结局更有可能的解释:那就是从纯粹心理学角度,世界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人类在头脑中建构了这样的“idea”。你可能会联想到《盗梦空间》或者心理学上的暗示效应。因此,植入毁灭的概念本身是否成为导致恶性循环并实现该命运的原因,预言存在的事实造成了预言的实现。显然这个说法似乎比量子力学靠谱一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推塔”就可以拯救世界——正是要通过消灭这预言的存在,而阻止预言的发生。
       有一个经典的质疑是,当我们头脑中想象杀人时,我们从本质上其实已经杀人了。那么当我们头脑中长期建构了末日到来的理念,是否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迎接这种结局的一切条件呢?
       当这样一个“idea”在头脑中盘踞太久,人们的集体潜意识也就“embrace”了这样的结局,于是开始选择了不负责任地生活,泰坦尼克号因此不得不沉没。用迪士尼的口吻,那就是你们如果不相信圣诞老人,那么圣诞老人就真的没有存在过;你们都相信地狱会到来,那么就一起go to hell吧!
       而迪士尼的“英雄们”的任务,正是消灭人类心中属于撒旦的“idea”,给世界带来希望和光明的“idea”,并且时时刻刻提醒人们“giving up”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产生“ideas”——而这正好是影射的迪士尼自己,一个用童话拯救世界的存在。不仅如此,迪士尼还要招募所有这世界上“not giving up”的天才和梦想家,一起去建筑象征人类绝对美好概念的明日世界。因此到了影片最后,说它是迪士尼自己的广告也毫不为过,只是何必对这样的广告反感呢?我觉得看上去很美。
       影片的最后,阳光照耀的麦田下,一个个梦想家从田野里站起来,历经多少孤独和艰辛从人类中萌芽而出的希望和创造力,在那一刻绚烂绽放。我联想到《麦田守望者》,那个表面上愤世嫉俗的男孩在内心里却守望这一片美好的麦田,只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让他们不要走向悬崖。最困难的是,即使在认清了背后丑恶的存在,却仍然选择守护这世间的美好——如果这也是广告,那我情愿冷酷的现实中有个声音能告诉我“不要走开,广告马上回来”。
       也许,在所有人都接受走向悬崖的命运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守望者。如果我们自己无法做到,知道有迪士尼在有意无意地尝试,我也觉得欣慰。


       电影到了最后为了努力把概念托出,在故事情节上稍显薄弱,但是闪光点仍然不少。即使在最惊艳的“埃菲尔铁塔发射”之后剧情“急转直下”的时候,我仍然能在雅典娜临告别之际,那种淡淡叙述的氛围中找到许多科幻影片令人感动的影子。仿佛又看到《终结者2》里面施瓦辛格沉入火海中前最后竖起大拇指,看到《银河护卫队》里树人最后说出“We are groot”,还有《蝴蝶效应》、《死亡幻觉》的结尾等,它们都是最美的叙述,不应该埋没在对一部电影简单的定义之中。至少我感动于迪士尼仍然努力地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机械论(programing)的终极代表——机器人身上也能找到一棵人性(personal)的稻草,即使在理性主义的功利浪潮激烈拍打下,它仍然张开双臂只为守护身后单纯的世界。
       当然,我也总是禁不住在想,如果影片能够有一个《苏菲的世界》式的结局,最后不是讲道理而是仰望星空和思考,是否会更加美好?
       影片有一度接近这个结局,那就是在推倒命运塔之后,还未交待人类的真正结局之前,两个主角在一片安静的树林下坐在树下思考。
       思考一些什么呢?。
       银幕上,我看见树上的叶子闪烁着紫色光芒,恍惚间竟感到某种禅意。其实电影从最开始的倒计时就已经提示,当面临我们的死亡时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态度。整部电影就像一个生命在轮回中的追问:当知道自己必然迎接生命、记忆的幻灭,我们在这样的生命中应该如何存在?我们是否因为见证、接受了这样的命运,而就停止修行自己的生命(或者地球的生命),只去贪图现世的享受?我们是否因理性拥抱了物质生命的虚无,就失去了让精神走在路上的勇气;是否因为轮回的现实中受到的苦难,就失去了爱这个世界的能力?
       作为被理性和感性双重折磨已久,却还是如此热爱这世界的这么一个人,我今天也做出了选择。也许我还是要死,也许生命的虚无以及命运的冷酷仍然是无法改变的参数——可我,选择给这部电影五星。
       恍惚记得,黑塞的《悉达多》之中,年轻迷惘的乔达摩.悉达多在追寻真理的路上碰到了未来的自己(佛陀)。那时的佛陀早已参透世界的真理,他就是悉达多未来的命运——这命运似乎已经是完美,悉达多只要用余生追随他就可以拥抱真相,而不需要继续在路上经受苦难和时间的折磨。可是悉达多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佛陀也没有阻止他。
       记得决定离开佛陀的时候,乔达摩似乎也坐在一棵树下,风吹过他的思绪。
       他的命运也许在这一刻,闪动了那么一下。

 7 ) 萌与梦想是世界的财富

明日世界是一部典型的迪斯尼电影,不仅在于其合家欢的轻喜剧氛围,充满幻想色彩与乐观精神的理想主义,更标志性的是......这本来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个主题乐园嘛。

作为迪斯尼公园历史悠久的一个主要景观,明日世界Tomorrowland试图向大家展示的就是未来可能的场景,更确切的说,是沃尔特迪斯尼本人心中的未来。最早创建于1955年的这个主题公园,俯仰可见各种充满了金属质感和科幻色彩的几何体组合,形形色色的怪异建筑架构于前人们对于未来世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之上。

用迪斯尼本人的话来讲:“我们设计明日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你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你能进入到我们未来的鲜活蓝图之中”。二十年前,大洋彼岸的教室里,多少孩子们也是怀着在明日世界中徜徉的心情,在书本和绘图本上畅想着未来的模样。昔时的未来成为今日,儿时遥远的梦境早就插上翅膀飞走,主题公园也不过就是公园。早就盆满钵满的迪斯尼虽然故人已去,但还是要把梦想这张牌包在怀旧的礼盒中打出,于是就有了这个关于明日世界自己的故事。

如果重拾童心,这是一个简约不失有趣的故事,有着迪斯尼童话一样的质朴纯真,又像游乐园过山车之旅一样充满惊奇与笑声,而其中关于未来世界的幻想更是闪烁着黄金时期的点点光芒。影片不出意料地拥有一个宏大的主旨,即人类对于未来的梦想与信念。在一老二少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拯救世界拯救未来的任务后,我们也仿佛看到沃尔特迪斯尼先生翘着迷人的小胡子笑着安慰我们,美好的未来就在你们手中,就如曾经阳光生动的那个午后班主任老师对我们说过的那样。

对于天才的小发明家弗兰克沃克而言,他的未来之旅从1965的纽约世博会开始。背负着火箭背包参与发明家大会被拒之门外,却因此结识了美丽的同龄少女雅典娜,并在后者指引下来到了隐秘的明日世界。几十年后,与明日世界一面之缘的女孩凯西牛顿为了寻找明日世界的所在,在雅典娜指引下找到了对未来心灰意冷的弗兰克。三人历经重重险阻,终得回到明日世界,阻止未来的恶化并成功拯救了世界。就是这样,连剧情也很迪斯尼,如假包换。

即便上面说了好话,但我仍然要表示对于电影的失望。先导的预告片造足了悬念,展示了未来蓝图的诱人一角,可惜的是,给人的惊喜仅此而已。正片部分除了来自于夸张表演和卡通片式场景设计带来的笑点之外,主线剧情和矛盾设置都过于薄弱,人物扁平化的设定也使得大牌们无处发挥,乔治克鲁尼和休劳瑞两大戏骨的风头反倒被两名小女生的青春活力压过;而作为卖点的明日世界,因为剧情设置的原因,其最炫目的存在反倒是作为一部全息宣传片,通过讽刺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宣传片/预告片仅供参考,产品以实物为准。

不知是否是经费紧张或是脑洞空间有限的原因,比起构筑与展示一个异彩纷呈的明日世界,本片的主要镜头都聚焦在了萌妹子和帅大叔去往明日世界的历险旅途上。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作为引子,主要是从凯西的视角出发,带领我们领略明日世界的惊鸿一现。不得不夸赞小女生布里特罗伯森洋溢着活泼灵动和神经质的表演,虽然与其天才科学少女的设定相比缺少了一丝Geek的气质,但其作为明日世界初次到访者所表现出的惊奇与憧憬显然会使观众更易产生代入感,她那一颦一笑一惊一乍间挥发出的青春气息则无疑与电影惊喜欢乐的气氛相得益彰。

然而明日世界免费体验版同预告片般仅持续了几分钟,被勾起好奇心的凯西决定自力更生,继续寻找线索,却落入了机器人的陷阱之中。关键时刻,万年萝莉机器人雅典娜及时赶到救出凯西,并让她寻求弗兰克沃克的帮助。在影片小半之后,帅大叔克鲁尼终于登场了。比起地心引力中淡定稳重的老宇航员,本片中的沃克则是一个受过伤害的怨念而傲娇的大男孩,虽然浪费了克鲁尼本色的风度翩翩,但出自形象反差的萌点倒是也算新鲜。

弗兰克本已对末日结局心灰意冷,但凯西到来之后世界毁灭的概率居然由100%下降到99%(可以理解为世界线的收束发生了偏转,看到那个现实倒计时数字的数码管了么?这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啊)。他意识到仍改变未来的可能性,决定回到明日世界。接受了专业美白牙齿护理的反派机器人在不痛不痒地骚扰过几次主角队伍之后安心地去领了盒饭,埃菲尔铁塔化身为飞船发射井怒打酱油,已经破落不堪的明日世界这才又一次现出真身。在影片结束前半小时,毫无存在感的大boss豪斯医生……啊,应该是尼克斯州长正式出场,然后中二模式全开,接过古往今来反派们的剧本,大发一通愚蠢的人类你们必将灭亡的高论。

在这种节奏感非典型散乱的情况下,影片的高潮来得十分仓促与做作。世界毁灭在于人类的冷漠与惰性这一点倒是很有些道理,与整个电影的逻辑也很自洽,但改造人类的想法毕竟是这样一部娱乐向电影不能承受之轻,所以全部的黑锅全部被扔给了弗兰克开发出来的未来预测机。经历了一番可有可无的打斗,负伤的萝莉机器人雅典娜也在照例的煽情之后用自爆摧毁了未来预测机,顺便砸死了好像也没那么坏的豪斯医生……尼克斯州长。最终自然是迎来了人类重拾信心共建美好未来的happy ending。

即使在细节上有着令人叫绝的奇妙设定,却仍然难掩本片老套和平庸的场景设计与剧情。人物刻画有些过于简单,女主妹子就是单纯美好的乐观派,雅典娜作为机器人更多在意的是自身的使命,反派里唯一的人类尼克斯的死硬与固执虽然与劳瑞的形象暗合,但总感觉十分牵强。

唯一有些复杂度的是发明家弗兰克大叔,但有意思的是,其最深的纠结恐怕并不在于对于未来的绝望,而是儿时对雅典娜单相思的无疾而终。被欺骗了纯真情感的小男孩因此对于明日世界产生了抵触,之后因为自己发明预示的黯淡未来更是直接导致被驱逐,纯真的梦想家从此开始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纵然是少年心不可欺,但是看到鬓染霜白的克鲁尼满脸别扭地怨念着桃花不再人面依旧时,还是忍不住笑了,大叔你么少男心又是何必呢。迪斯尼节操仍在,放诸岛国,大叔配萝莉加人机柏拉图这么有爱的画面绝对是大卖的热门。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雅典娜的形象的确是少年心中的女神,也正是少年创造未来的原动力之一。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不单单是梦想,还有萌啊。片尾,又一帮机器人小朋友沿着雅典娜的足迹踏上了梦想家招募之旅,自然机器人有着孩童般存粹的心灵,但诱拐更多的天才少男少女加入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中来也算不上欺骗吧,也许。

当大银幕上未来的幻想充斥着末日的挣扎与反乌托邦的虚无,明日世界返璞归真的设定在人性与技术的黑暗荒漠中点出一片绿地,大致可以归为反“反乌托邦”一类,多少带来一些新鲜与向上的空气。虽然电影在主题挖掘上戛然而止,但关于未来的讨论也还是会给观者些许启示。

21世纪给我们很多惊喜,但却并没有带来孩子们曾经期许的美好,比如世界和平消除疾病。而人们却越来越习惯于耸人听闻的末日预言,什么气候变暖社会固化热核大战,早就是司空见惯的影视娱乐题材。绝大多数人也的确如片中反派而言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设定罢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不了埋头沙堆听天由命。

Paypal创始人,著名创业家彼得蒂尔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们想要飞行的汽车,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这倒并不是在批评互联网科技,但短平快碎片化华尔街微商在鼓舞着无数人热血激昂之时,未免也令人产生困惑。虽然整体上我们在进步着,但是不是花费了太多精力在无意义的东西之上?有些讽刺的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这个思考居然也是由一部娱乐向的商业片传递出来的,而我们却还是希望未来也能如电影般顺利就好。

 短评

建立在儿童可接受三观基础上的科幻,所以会有点接触不良,但最失望的是未来世界本身构造的没啥吸引力,都2015年了,还是60年代的感觉。

3分钟前
  • Tianna™
  • 还行

挖坑不埋,会有报应的...

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结尾感觉像是在搞传销的邪教【

11分钟前
  • psycho DC
  • 还行

为了乔治克鲁尼看完了一个迪斯尼宣传片。大叔萝莉的感情设定真的好吗...剧情一般甚至有点简单,看到结束都不知道女主特别在哪里,倒是反派说的很有道理。最后要赞一下小萝莉的演技,相当厉害。

13分钟前
  • 小小林
  • 还行

头一次见玛丽苏沦为电灯泡,真是开眼了。克鲁尼全程咆哮帝,房子叔大段舞台剧独白让人跳戏,萝莉很亮,女主很逗,视效很电游。所以要精英主义救国...所以要用被选召的孩子...连徽章都给了,可惜谁也没进化

1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还行

想象力是最强大的治愈系。但有两个问题:1、美剧出身的女主该回家再练练演技。2、结尾太俗,尤其最后那组散镜,简直像公益广告。

20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整部影片与《星际穿越》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迷失》、《普罗米修斯》的编剧,电影前半段节奏把握、悬念营造可谓是做足了功夫,可惜后半段却落入了俗套,休·劳瑞的反派角色塑造的也并不成功。Giacchino的音乐有不少亮点但综合来看却就是差那么点东西。鸟导你还敢说你不是安兰德的粉丝?

2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小女主最后问克鲁尼:你知道为什么你从来没有让我笑过吗?克鲁尼迟疑:为什么?小女主:因为你一点也不好笑。——哈哈哈,笑死了

2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前半部分好看,剧情很勾人,后半彻底烂尾,但是我已经被眼神凌厉,身手敏捷,高冷炫酷的机器人小萝莉迷得七晕八素了。

29分钟前
  • Autumn
  • 推荐

唯一有趣的就是讲预言自我实现的理论,但真的只是在讲而已~作为儿童大片,掺杂暴力和这种复杂的理论实在是有些cult了。

31分钟前
  • 列车长&solaris
  • 还行

double大叔与double萝莉?甚至还double小正太!已把我绝杀,加上编剧是心有多大坑有多大的达蒙林德罗夫。

32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长生不老的机器人萝莉和长成大叔的童年搭档的“忘年机器人之恋”?PS:Raffey Cassidy小萝莉太灵了。George Clooney更像爸爸……

35分钟前
  • 高歌
  • 还行

我就想知道,2亿花哪了?顺便吐槽下大叔萝莉的感情设定…迪士尼你这样拍小孩子看真的好么

39分钟前
  • 鴉青。
  • 较差

近年来看过的最失败的玛丽苏电影。群众们一直给搭台说女主很special,可到头来除了求知欲异常聒噪异常我是没看出来哪special了,我都替反派冤。。。

40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同样,视觉效果非常 突出。结尾把Hugh Laurie搞死了。。。非常不满。。。

44分钟前
  • 开发者
  • 推荐

可算明白为什么要找Britt Robertson来演了!这部电影跟她出身一样,都像是从nickelodeon直接复制粘贴出来的。可惜迪士尼股价肯定还是得涨,因为今天去看电影一大帮小鲅鱼看得那叫一个乐啊。

47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抵达明日世界之前都精彩好看,不料抵达之后迅速开始崩坏急转直下。还是挺失望的。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作為廣告該給9分, 但現在只7.4分, 還是給那雀班小女孩, 她正一個小版奧黛麗赫本, 又很紫天椒, 有這樣女友夫復何求, 得另拍外傳講她們這段人機苦戀……

56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作为全新系列的开篇,采用了常见的剥茧叙事。但设定被剥开后,多少有些弱。想把恶念与希望都具象化,但失于剧情的漏洞,逻辑的牵强。此前对导演布拉德·伯德和编剧达蒙·林德洛夫的联手,还略期待,可惜感觉都没在状态。挖了个大坑,自己掉进去了。

59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同样觉得,这确实就是一个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大宣传片,甚至宣传片的功能都没有那么好。也许为了照顾儿童观众吧,剧情实在太过简单且糊弄,尤其结尾,真就是一通乱来就草草结束了。又是神选者一样的女主,又是中二反派。唯一的亮点就是那个萝莉吧,以及杂兵们的坏表情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