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动作片美国2014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斯坦利·图齐,凯尔希·格兰莫,妮可拉·佩尔茨,杰克·莱诺,提图斯·维里沃,索菲娅·迈尔斯,李冰冰,T·J·米勒,彼特·库伦,约翰·迪·马吉欧,罗伯特·福克沃斯,约翰·古德曼,马克·瑞安,渡边谦,弗兰克·维尔克,雷诺·维尔森,阿比盖尔·克莱恩,托马斯·列农,韩庚,巫刚,吕良伟,王敏德,纪培慧,邹市明

导演:迈克尔·贝

播放地址

 剧照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2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3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4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5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6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3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4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5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6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7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8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19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5

详细剧情

当年那场惨烈的芝加哥大战,汽车人虽然成功击退了霸天虎的入侵,却也让地球人对他们失去了应有的信任与尊重。由美国中情局组建的“墓风”部队对所有的变形金刚进行无差别的猎杀,一时间汽车人和霸天虎全都在地球不见了踪影。某天,居住在得州的落魄机械发明家凯德·伊格(马克·沃尔伯格 Marky Mark 饰)买回来一辆破旧的卡车车头,谁知那竟是处在休眠中的汽车人首领擎天柱。嗅到气息的墓风部队蜂拥而至,苏醒后的擎天柱救走了凯德一家,也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汽车人相继取得联系。另一方面,疯狂的人类科学家从变形金刚的残骸中获知了他们变形的秘密,并企图借此制造出人造金刚,而脱胎自威震天的惊破天正是他们的得意作品以及催命死神。  新一轮的危机卷土而来,地球面临更大的灾难……

 长篇影评

 1 ) 可能是假的侏罗纪公园

没前几部好看,特效也不怎么完美,全程都是炸来炸去,口碑是一部更比一部差,时间又那么长!
就一开始擎天柱回来的时候看的挺激动,特效很赞,打斗场面也够酷炫!加入许多中国元素。不过感觉故事内容到后来感觉都是瞎编,感觉自己是在看。人类妄想发明机器人取代变形金刚,变形金刚暴走,男主无力申辩:人类都会犯错!可美国的官僚们貌似除了犯错,没干什么正事啊!一个梗玩多少年才够?

 2 )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全纪录

第一部,汽车人和霸天虎打起来了。
第二部,汽车人和霸天虎打起来了。
第三部,汽车人和霸天虎打起来了。
第四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好不打了结果又打起来了。
第五部,汽车人和霸天虎因为导演的安排又打起来了。
第六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舍不得我们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七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粉丝舍不得我们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八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舍不得粉丝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九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除了让我们打起来以外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十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新拍的别的片又搞砸了,被公司骂了一顿,为缓解资金压力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十一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粉丝打了转而泄愤所以我们只好又打起来了。
第十二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生病了,本来没要我们打,但我们觉得不打过意不去,所以就自发的又打起来了。
第十三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我们在中国度假,导演过来问有事吗?我们实在找不到有事的理由,所以我们就地又打起来了。
第十四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自己累了,就在片场睡着了,编剧也睡着了,只有摄影还在干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打起来了。
第十五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含泪说自己慢慢开始老了,以后就不能常看我们打架了……我们被他这么一矫情,只好又回到片场打起来了。
第十六部,汽车人和霸天虎说导演说自己最近走路喘的厉害,身体也不太舒服,再拍不了几部就要退休了,听了他的话,我们将信将疑的又打起来了。
.
.
.
.
.
.
第二十一部,导演说他真的不拍了,但我们又打起来了。
第二十二部,导演说他真的不拍了,但我们又打起来了。
第二十三部,导演说他真的不拍了,但我们又打起来了。
第二十四部,导演说他真的真的真的真的……不拍了,但汽车人和霸天虎对他已经无语了,所以这部戏连台词都省了。
第二十五部,导演又拍了,结果在片场被卡梅隆追着打了半天。
第二十六部,因为受不了导演,汽车人和霸天虎也联合起来把他打了一顿,结果导演住院了。
第二十七部,变形金刚终于超越了007从而成为影史上最长的系列电影迈克尔贝也以250亿美元的总票房超越阿凡达10的导演卡梅隆成为历史第一不过他也老死了为了纪念他所以汽车人和霸天虎又打起来了。
.
.
.
.
.
.
一百年后,中国某小学数学课堂。
老师问小明:迈克尔·贝拍了一部变形金刚,然后又拍了一部,最后说再拍一部就不拍了,请问一共会有几部变形金刚?
小明:至少二十部。
老师:你压根不懂数学。
小明:你压根不懂迈克尔·贝。

 3 ) 被广告强行插入的166分钟

《变形金刚》有多火,看看排队的人就清楚了。

停车,排队,用了半包烟的时间吸尾气和让别人吸尾气,我带着濒临崩溃的膀胱挤进了影院厕所。

厕所,排队,小便池的下水赶不上肾功能的排水,我一边抖着一边思考小学水池放水的数学题。

取票,排队,很多情侣绝望的看着屏幕上爆满的座位,售票员坏笑着把苦命鸳鸯拆成第一排1号和10号。

好不容易坐稳,身边一个妈妈正在教育熊孩子,“不要乱坐,今天都是人。”

嗯,从这一点上还要感谢《变形金刚》,中国人看电影的一大毛病就是没有契约精神,看到没人的中间空位就坐,然后一边看一边祈祷座位本来的主人家里着火或者车子抛锚在路上。可惜,大多数情况下座位的主人只是没有时间观念而已。于是,看电影的一大灾难出现了,黑暗中摇曳若干剪影,穿(踩)过狭窄过道寻找设计体验为零的座位号,你在一大片屁股的阴影下听不到电影对白,看不到影片字幕,你唯一能感觉的就是一拨人让位给迟到者们后座椅此起彼伏的撞击声。

《变形金刚》火到让人们自觉的偏安一隅,不管是第一排还是最后一排,能有个位置就不错了。悲伤的是,另一大灾难——人多意味嘴杂,特别是暑期大片《变形金刚》,家长带着从零到十八岁的孩子,彷佛走进菜市场。小白们通过卖萌聊天刷新智商底线,二刷三刷党通过剧透刷新道德底线,熊孩子们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模拟汽车人唧唧咔咔的变形音效刷新中国家庭教育底线。

这时的我好希望用包里掏出一把仿六四,对天鸣枪,然后把闹的最凶的那个熊孩子踩着脚下向全场怒吼:“都他妈给我闭嘴!”

当然,这都是我的妄想,哪里来的手枪,而且我也很喜欢小孩子。我只是蜷缩在六排最右侧温柔地注视着这些攒动的脑袋,然后在他们的后脑勺上一笔一划地用目光写下F、U、C、K。

好在迈克尔贝很快用行动证明了电影的魅力,在荧幕敲出“变形金刚4”五个烫金大字之后的半个小时后,熊孩子们的声浪消失了。坐在我左侧,被一对年轻夫妇包围的幼稚园小朋友带着甜甜的笑容顶着硕大的3D眼镜瘫软在座位上。年轻夫妇脸上露出“终于睡着了”的满意和放松,他们掏出手机点亮屏幕查看电影留给他们二人世界的剩余时间。

记得看七年前第一部《变形金刚》的时候,零点首映场。当大黄蜂矗立在废墟之上,用胸口的手电筒照向高空层层叠叠的乌云密布时,电影院里的男人们纷纷起立鼓掌欢呼,泪花在我唇中化为甘美的回忆,一句“汽车人,出发”让人回到童年梦想的起点。

然而随后的续集让这个梦想摔得粉碎,鸡血偷梁换柱变成了狗血,《变3》在情节上的失败一度让我怀疑导演手里的剧本只有五个字:打,打就行了。

说好不再拍续集,结果重(出)新(而)回(反)归(尔)的迈克尔贝在《变4:绝境逢生》里让我确认了在剧本上的怀疑,同时不忘在原本已经粉碎的梦想上补上一脚。

在这部讲述“人民都很善良、跨国公司都很坏、国家政府总有蛀虫、汽车人是人类朋友、威震天又复活了”的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简陋到一言以蔽之的电影为何要苦撑两个半小时——

为了广告。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好莱坞开始渐渐拼不过有线电视网的这两年,一部《独行侠》上亿美元打水漂直接撂倒了迪斯尼等一众公司。美国人不干了,只有中国金主还在源源不断输送资本,迈克尔贝作为打工仔,他的使命不是塑造擎天柱,而是塑造擎天柱出现在广告场景中——也就是俗称的“植入”。

但是由于剑南春和盘古大观的中国味太浓,导演想破脑袋也无法让它们亲切自然地在德州土地上飘扬。所以,变形金刚必须去中国,北京广州一日游,随便敲打一下香港破败的筒子楼,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点喊出“中央一定全力支持香港”的主旋律口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于是,红牛来了,怡宝矿泉水来了,舒化奶又来了,冰箱打开全是伊利的奶瓶,电梯打开还有邹市明。

大屏幕照耀着人们的头顶,小屏幕照亮着人们的眼睛,在智能大屏机陆续发出“电量不足10%”的警告时,擎天柱飞出了地球,留下一句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还会回来的”。

在和众人一起扶着墙蹒跚在出口的时候,我大致构思出续集的剧本。

为了照顾更多的中国广告商,续集必须全程放在中国北上广,故事可以这么设计:造物种子无意流落民间(别问我原因,男女猪脚都可以随便消失,道具何足挂齿),放到网上交易,擎天柱重返地球,结果被惊破天抢先接入淘宝数据库,获知卖家秘密(哇,和第一部好像)。双方从杭州淘宝城一路打到北京五道口,街头混战遇到正在购物的女主角奶茶妹妹,擎天柱受伤不治,女主角总动用京东强大物流和售后修好汽车人首领。霸天虎破坏移动4G基站企图切断汽车人之间的联系,危难间擎天柱找到小米科技,通过拥有超强信号的小米3挫败惊天阴谋……所有广告全部实现本土化,移动雷军马云强东笑哈哈。

片名我也想好了,就叫《Transformers 5:Made In China》,翻译过来就是《变形金刚5:妈的,硬插啊!》

 4 ) 多场酣畅淋漓的打斗画面

在影片开始, 因为人类意识到了自身的渺小和处境的危险,决定将博派和狂派一网打尽。芝加哥大战四年后,由于大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汽车人与人类之间的联盟。在变形金刚三十周年之际,《变形金刚4》回归经典G1动画的时间线,把拥有极高人气的“机器恐龙”首度搬上大银幕,而他们也正是本集副片名“绝迹重生”所指。本集中,车型和装备升级的“擎天柱”、“大黄蜂”将继续领军汽车人,“十字线”、“漂移”等新的角色将成为主力。霸天虎的头领则将由“威震天”脱胎换骨为“惊破天”,还有名为“禁闭”的强力角色登场。这一季中,最具悬念的还有“人造变形金刚”的加入。整体给人非常紧张的作战氛围,硝烟四起霸天虎几乎占据全部画面虎视眈眈。多场酣畅淋漓的打斗画面,军用卡车变形的重磅“探长”、机器恐龙首领钢锁喷火、双头翼龙扫射等全新酷炫镜头也在激战中震撼登场。,军用卡车变形的重磅“探长”、机器恐龙首领钢锁喷火、双头翼龙扫射等全新酷炫镜头也在激战中震撼登场。

 5 ) 究竟怎样你才满意? ——浅谈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变迁

文/ 五乔


***本文其实与这个电影没啥关系,就是因为此片引起的一点点思考。借此地发表一下而已,爱咋咋地。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的《文学报》,如需商用转载请私信作者,拜托啦。


说起美国,大家脑子里常常蹦出诸如“平等”啊,“自由”啊,“民主”啊之类高大上的词儿。近几年白宫网站开放了个什么请愿功能,简直快被全世界的怨民们当做青天大老爷的办事处了,似乎只有美国才能主持天下正义。其实啊,很多事儿,就好像徐才厚喊反腐,你听听就得了。美国的人权现状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拿种族问题举例,黑人平权运动也就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当年那些种族歧视的人,现在还有一大批人仍然健在,只是他们迫于现在的社会舆论压力而不敢跳出来说出真实想法而已。过去几个月里,在美国就有两起搞得全国轰动的名人批斗事件,一个是电视名人,拥有自己的连锁饭店和烹饪节目的红人Paula Deen,一个是NBA洛杉矶快船队的老板Donald Sterling,都因为曾经发表过歧视黑人的言论,被拖到全国新闻媒体面前进行了一场批斗大会。在美国,种族歧视这根红线岂止不能触碰,甚至最好五米之内都不要近身。

等下,我说“种族歧视”是红线吗?错了,准确地说只有针对黑人的歧视,在美国才是绝对的禁忌。但是针对其他族裔,比如亚裔、拉丁裔、印度裔等,可就没那么严格了,偶尔开开玩笑无伤大雅。而其中,亚裔的环境更是糟糕(中国人尤甚),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美国人现在简直拿中国人当日本鬼子看待。你别一听说美国人叫我们东方巨龙就心里美滋滋的,在西方文明里“龙”一直是与魔鬼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人实际是在说我们是邪恶的化身呢。

如果你比较一下美国与欧洲的电影,就会发现美国的文化其实是非常保守的,甚至包括对性的态度,美国人也远没有欧洲人那么开放。而好莱坞,其实是美国最固执、最未开化的地区。你没听错,就是好莱坞,这个不断向全世界输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人权问题十分严重的地方。不信你数一数,电影圈里有名的女导演有几位?每年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有多少?在好莱坞电影圈(电视圈情况稍好一些),男性沙文主义就是不能说的秘密。再回到种族问题,好莱坞最热衷的电影大片,以超级英雄电影为例,有几个主角是有色人种?除了威尔史密斯(《黑衣人》系列)和哈利百瑞(《猫女》)等少数几位黑人演员,剩下的超级英雄们一水儿是白人。然而为了避免惹上种族歧视的官司,这些电影中,却往往不忘给英雄搭档一位皮肤带色的助手,钢铁侠的好友是黑人,蝙蝠侠里拉来摩根弗里曼(老牌黑人明星)当配角,你以为这都是随机事件吗?你难道认为这些演员都是根据演技选出来的?

然而在有色人种里,黑人在好莱坞还算是混得越来越好的,拉丁裔也因为地缘上的优势打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圈,印度裔面孔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大小屏幕上,甚至出现了以印度裔为主演的当红电视节目(《明迪烦事多》)。据笔者观察,在今日好莱坞最不受待见的,当属华裔演员,而华裔男又要比华裔女惨上加惨。

其实早在一百年前,中国人角色就已经出现在美国电影中了,然而却没有华裔演员。这怎么回事儿?没有华人演员那怎么演?答案很简单,让白人把脸涂成黄色饰演华人。这种最低级的种族歧视行为,在当时却不算什么。时至今日,把脸涂成黑色饰演黑人是绝对的禁忌,然而把脸涂成黄色依然是好莱坞常用的化妆术之一,前几年的电影《云图》中就用到了这样的化妆技巧。早期电影中的华人角色大多是为了讽刺嘲笑华人而创作的,正是这些形象进一步形成了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形象。其中针对亚裔最著名的两个刻板印象,一个是傅满洲——邪恶、聪明、老谋深算的罪犯,另一个就是蝴蝶夫人——神秘、富于东方魅力、专供白人玩弄的爱情对象。这两个印象深深影响了美国人的思维,甚至延续至所谓种族平等的今天,你以为那些白人富翁为什么那么喜欢找个东方小老婆?

很多电影学者认为史上第一位华裔美国影星是出生于1905年的黄柳霜,她也是第一位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华裔影星。然而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逐渐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出演美国人刻板印象中被称作“龙夫人”的恶妇形象。对她打击最大的一次事件,发生在1935年,好莱坞制片厂宁可找一位白人演员出演根据赛珍珠名作《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也不愿意将中国女孩阿兰的角色交给黄柳霜,终于她一气之下出走欧洲,并在那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就是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的生存状态:不仅要忍受社会上普遍的歧视,甚至需要从白人演员中争取那些本应该属于华人的角色,而这些角色还往往是对华人的误读。黄柳霜在上海旅行时,中国记者曾经非难她,说她出演的那些角色加深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然而笔者认为,多亏了这些华人面孔的出现,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才或多或少改变了美国人的态度。由华人饰演华人难道不比白人来刻意挖苦华人好得多吗?

很长一段时间里,好莱坞华人影星的成就可说是乏善可陈,涂黄脸的白人倒是一直堂而皇之的存在着。直至李小龙的出现,结结实实地给华人在好莱坞乃至全美国争了脸。他不仅打破了传统西方印象中柔弱的东方人形象,而且使香港风格的武打电影以及武术在西方一下子流行了起来。可以说时至今日,美国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仍然是李小龙展示的样子。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上映后,很多美国人大呼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人还可以说飞起来就飞起来啊!在国内路人皆知的轻功,美国人却没见识过,他们认识的武功只有李小龙那一种。然而李小龙引起的武打风潮是一把双刃剑,他同时固化了华裔演员的发展道路。李小龙的后继者们,从成龙、李连杰,到杨紫琼,刘玉玲,武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华裔演员在好莱坞唯一的生存之道。

然而所有这些华人演员们,即使作为电影主角,仍然有一道看不见的墙难以突破,那就是,他们仍然饰演的是明显为中国人刻画的人物角色。很多人可能要问,一个华人不演华人那演什么?然而,假如美国真是种族平等的国家,就应该对所有的种族一视同仁,那么就应该在屏幕上看到完全不受种族背景约束的人物角色。比如一个华裔美国演员曾经感慨,为什么我不能演连环杀人犯?难道中国人就不会有连环杀人犯吗?不是,而是美国人刻板印象中,连环杀人犯都是白人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好莱坞是一个虚伪且唯利是图的地方。这里我们有必要区分下什么才是所谓的“好莱坞电影”。总的说来,美国电影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大制片厂出品的票房大片,比如《变形金刚1234》这才是真正所谓“大片“;一类是小成本艺术片,这些影片多数是独立制作。简单来讲,大片的目的就是赚钱,所以票房大片不仅要迎合社会的审美品位和平均智商,还要附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前平权运动”时代,好莱坞肆无忌惮的讽刺少数族裔,塑造并加强刻板印象;在“后平权时代”,好莱坞夹起尾巴,宣扬普世价值。票房大片对于推动社会风尚,从来也没有起过多大作用。你以为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多加入中国元素?那仅仅是由于中国的票房市场太诱人而已。

但是另一方面,艺术电影的作用应该是站在舆论导向的风口浪尖,一方面反思,一方面推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看看美国的艺术电影市场,关于华人的影片少之又少。除了少数几位华裔导演,如王颖(《喜福会》)、李安(《推手》)曾经拍过描写在美华人生存状态的几部电影,即使是当今活跃在好莱坞的华裔影人,也很少有人涉足这一话题。这就是好莱坞对待华裔的态度:一方面商业大片依然延续着对华人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肤浅的添加一些他们眼中的中国元素,借以取悦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没有电影人在拍关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电影,美国人的观念就得不到改变。

然而反观美国影人及艺术家们对待黑人种族问题的态度,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猜猜谁来吃晚餐》《为黛西小姐开车》到近几年的《撞车》《相助》《为奴十二年》,如果你留心一下近年来奥斯卡榜单,会发现几乎每年都有一部关于黑人种族问题的电影上榜。美国的白人祖宗们对黑人犯下的那些丑事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被甩在美国大众的脸上,才导致了现在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种族问题总是如履薄冰。电影里的黑人形象当然也是越来越高大了,不信你留心看看,美国大片很少安排黑人作为幕后黑手,也是害怕踩了种族歧视的地雷。

美国电影都不乐意宣传中国文化,但是这事儿你能怪人家美国人吗?你让人在自己的国家,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你当美国人都是白求恩啊?关键问题是,我们自己的电影实在是不给力,毫无国际影响力啊!印度有他们的宝莱坞,依然以全球第二的产量生产着独具印度风味的电影。日本历来是电影大国,尤其是艺术电影,提起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大名,恐怕没有好莱坞电影人不知道的。韩国电影发展迅猛,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电影产业,而且制作水准已经和国际接轨,甚至韩国的电影近年来还频频被好莱坞翻拍(如《老男孩》)。但看看中国电影业,近几年都火了哪些电影呢?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泰囧》,就是一部照搬好莱坞类型片的二流制作,笔者看来连《小兵张嘎》都不如;吸引无数脑残的《小时代》听说是一部毫无水准的幻灯片风格的劣质电影,北美总票房才两万美元......中国的电影人们,似乎早已失掉了文化风骨,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唯利是图的风气席卷中国社会,国民欣赏品味低下,国内艺术电影也没有生存空间。种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影持续输出文化垃圾,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始终无法提升。

一部《变形金刚4》再次引出了国人的无数吐槽,其实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期待从美国的电影里看到什么形象的中国人呢?如果你是种族平等的簇拥,你希望看到的,应该是一个仅剩下亚裔脸孔却完全陌生的美国人形象。可这真是国人想看到的吗?其实说白了,中国人一方面期望美国人高看自己一眼,在电影里把自己美图秀秀一下,一方面却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毫不夸张的说,90%的中国人都是种族歧视者。虽说官话说中国有56个民族大团结云云,其实中国大部分地区,不同民族间不具备区分度,中国人并不适应类似美国那样多民族混居的状态。看看近期由恐怖事件引发的的愈演愈烈的种族矛盾,不难看出,种族平等的观念从来就没有深入到国人的意识当中。在美的第一代移民,大部分也不具备种族平等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刚到美国的华人都渴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们所谓的主流社会,特别指代美国白人社会,中国人看不起除了白人外的其他有色人种,也瞧不起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其他亚裔。你对一个种族的歧视,背后隐藏着你在另一个种族面前的自卑。这才是很多国人渴望融入美国所谓主流白人社会的原因。国内崇洋媚外的丑态已经大大方方拿上了台面,甚至网站模特,都注明外国人优先,在一个几乎单民族的地区,你请个洋人当模特是闹哪样?大家都在吐槽《变形金刚4》里面大篇幅的植入广告,可商家又不傻,正是因为中国人对洋文化的迷信,才导致了他们为了在好莱坞大片中短短几秒的镜头一掷千金啊!有趣的是,相反的情况正发生在美国,美国的广告业——不同于电影——近几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原因很简单,商家们希望利用这些熟悉的亚裔面孔吸引越来越有钱的华人消费。

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轻,更深层的原因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轻自贱。近年来赴美留学工作的新移民多数是理工科出身,本身的文化素养已经比较薄弱,他们的后代,又往往会成为“香蕉人”:外面是黄皮肤,但是中国的文化已经丢失殆尽了。然而反观别的少数族裔,笔者在美国这几年,很少见到不会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即使是第二第三代移民;美国黑人有自己的文化偏好,比如爵士乐等等,甚至所用的英语都是一种叫做“非裔美式英语”的变种,有不同于美语的语法和发音。中国移民,却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完全丢失了文化本源,连中国人自己都疏远了自己的文化,你又指望谁来宣传?

国内对自己文明的蔑视在电影圈尤为严重。中国电影人似乎总是痴迷于通过国际电影节来打响自己的名声,痴迷于国际奖项,这背后同样反映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轻视。赵丽蓉老太太说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统、纯正的民族文化才对外国人有吸引力。李安的成功,是因为他的电影中带来了东方视角以及东方传统文化耐人寻味的韵味,这恰恰是好莱坞需要的。《卧虎藏龙》的成功引来了国内电影人的争相模仿,之后几年古装戏接连不断,说白了,这只能说是没有文化骨气的表现,东施效颦,不得其法。

言而总之:你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好莱坞怎样刻画中国人呢?《变形金刚4》里李冰冰到底有没有台词,你咋那么在意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个拥有深远、厚重如醇香古酒般文化的古老国度,要不断地摒弃自身的文化传统呢?如果中国的电影可以发展起来,中国的电影可以更好看,更有深度,可以让全世界痴迷,那么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自然而然就会改变。

 6 ) 对变形金刚的一句话影评

刚看完变4,喷子模式就已自动启动,卖拷贝真是越快乐越堕落,原本以为变3就已经够烂的了,没想到第四部再一次的冲击了我的心理防线,几条脉络混乱不堪,结构松散根本不像一线大导的作品;军队的戏份确实减少了,可几个人类搅局的次数却只增不减,对话臃肿笑料无感;所有角色永远处于一种被追赶的危机中,而观众还往往忘记了危机感的原因;开头给机器恐龙留了个南极的伏笔,后面却在别处突然出现;后半部混乱到导演失控的局面,李冰冰莫名的从商业高管变成打女,吕良伟和韩庚都有种误入片场的感觉;卖拷贝对爆炸场面痴迷到癫狂,无处不可爆,无处不以爆炸收场;植入广告再次抢戏,也许导演还是不忘自己的广告导演出身,为拍广告顺带弄出这么大一坨电影;即使如此不让我满意,午夜场的人还是乌央乌央的,真应了那句----此地钱多人傻

 短评

收破烂儿的和破烂儿的逆袭。

5分钟前
  • 贝塔先生
  • 推荐

“中央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香港的”雷翻全场……然后听到巫刚又说“战斗机起飞了”一阵兴奋,以为要按着前几集路子来换我军力量上阵,真的从美帝主旋律变党国文宣了。又喝舒化奶不吃周黑鸭差评!感觉收党国的钱活做得糙了啊,剧情完全乱来嘛。不过鉴于我又睡过了前一个小时,加一星……

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较差

老师问大雄:迈克尔·贝拍了一部变形金刚,然后又拍了一部,最后说再拍一部就不拍了,请问一共会有几部变形金刚?大雄:至少十部。老师:你压根不懂数学。大雄:你压根不懂迈克尔·贝。

12分钟前
  • 小海
  • 还行

0点IMAX座无虚席,全场无尿点!速度与激情+哥斯拉+变形金刚的集合版!脑残粉,不解释!

13分钟前
  • Cookies4ever
  • 力荐

迈克尔·贝不入流的片子基本是臭贫戏加动作戏的组合里前者的分量过多,本片的臭贫部分主题是男主角对闺女的保守主义管理方式,而且臭贫的没什么意思,笑点基本全在一个个中文硬广的时刻,广告做成这样也太没技术了,虽然这片子不沾艺术的边儿,但作为一个产品,也需要广告商的尊重啊,不是有钱就牛逼。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太!难!看!了!又!臭!又!长!卖拷贝这个直男癌晚期到底多恨变形金刚才能把它毁成这样,头一次发现,催肾上腺素的动作片也能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快感,只有无止境的生理不适。变形金刚成了彻底的神经病,没完没了的撕逼,像一场对金钱和特效丧心病狂的家暴。中国元素没必要说,傻逼火上浇油。

1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很差

导演你何不直接让李冰冰穿着VS情趣内衣坐在盘龙大观楼顶喝舒化奶呢?

22分钟前
  • 狐神
  • 很差

感觉比123部加起来都屌。。。

23分钟前
  • 与魔鬼同行
  • 力荐

麦拷贝终于把这个系列做成了一砣屎,还是又臭又长、废话和特效齐飞的屎。拍到中国后只剩两样东西了:一是雾霾,二是广告。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C-】①特效爽快依旧,但几乎所有都是重复前三部的东西,而且是缺点加强版,逆光和仰拍镜头已经多到让人想吐了②剪辑太烂,全片被剪的混乱不堪,经常看着看着就会产生“这群人到底在干嘛?”的想法③迈克尔贝设计的任何一个笑点都比不上植入广告好笑④如果电影里所有角色都能变成哑巴,我愿意加颗星

30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还是那套模式,总之,high到下巴掉,吵到耳朵聋,炫到喷眼泪,不看imax版简直不叫看,场面是近年所有爆米花电影大集合,变形金刚版复仇者联盟。。梦龙的主题曲好听到哭,最不能忍受的是各种广告的植入,尤其是伊利舒化奶。。

3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不看这片总觉得少点什么,看了之后却发现实在是没有什么。大概很多人都以这种心情前赴后继吧。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首映场。卖拷贝终于拍到让我看见视觉效果就吐的地步了。

38分钟前
  • 软蛋黄
  • 较差

真。的。太。TM。长。了。哟。

40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憋着一泡尿,还是看完了!无尿点,但槽点蛮多。一直在找冰冰在哪里,后半段她终于出现了!整体结构和逻辑有点混乱,变形和打斗依旧精彩,3D弱,威震天涅槃重生,谁该为这场错误买单?我看着这系列一步步走来,代表的是我大学生活的印记!当影厅零点场坐满影迷,等片子结尾,我毕业了,变5快点到来吧

4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含根说了一句“我靠”然后就被淋逼吸走了。

46分钟前
  • 年糕
  • 推荐

汽车人团队为了取悦天朝狂刮中国风!

51分钟前
  • 幻觉的黎明
  • 还行

请不要再广告中插播变形金刚!!!!这种为影院而生的电影,关键就在能否让观众过瘾。完全秉承麦拷贝式的炸炸炸。大量的仰拍、过火的配乐,美国战有复联的影子,香港站机器恐龙践踏战场比较热血,BOSS依然死得无趣无味,还好不是美军打赢的。李冰冰戏份虽多,但其实角色非常鸡肋。

53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还行

卖拷贝老师已经自创了一种槽点密集式魔幻动作喜剧流派。

55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五星好评不解释!!!

60分钟前
  • 小乖乖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