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

犯罪片英国1996

主演:尤恩·麦克格雷格,凯文·麦克基德,凯莉·麦克唐纳,约翰尼·李·米勒,艾文·布莱纳,罗伯特·卡莱尔,彼得·穆兰,詹姆斯·卡沙莫

导演:丹尼·鲍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猜火车 剧照 NO.1猜火车 剧照 NO.2猜火车 剧照 NO.3猜火车 剧照 NO.4猜火车 剧照 NO.5猜火车 剧照 NO.6猜火车 剧照 NO.13猜火车 剧照 NO.14猜火车 剧照 NO.15猜火车 剧照 NO.16猜火车 剧照 NO.17猜火车 剧照 NO.18猜火车 剧照 NO.19猜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2 00:28

详细剧情

本片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n马克.瑞登(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是一个十足的颓废青年,和一群狐朋狗友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们坑蒙拐骗、吸毒,共同养着一个父不详的婴儿,荒唐、堕落。\n某次吸毒的意外,婴儿死了,对马克带来很大的震撼;马克和好友土豆抢劫被抓,土豆坐牢,马克勒令戒毒。\n戒毒成功的马克成为房地产经济,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马克并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以前的朋友再次找到他,扰乱了他的生活,这使他不胜其烦,他决定彻底摆脱他们……

 长篇影评

 1 ) 如果维他命C是非法的,我们也会注射维他命C

当我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以为这只是一场闹剧。结束后却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有荒唐的那一段岁月,我们标榜叛逆,标榜不屑,然而最终还不是与这世界上的行尸走肉一模一样?“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


正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的写了我平生写得最长的一篇文字《在路上》:“吸毒的本质并不是关于堕落。而是关于挣脱。”

“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有再执着的个性,再狂热的梦想,最终我们都将放弃,变得跟这个世界上所有死去的活人们一模一样。人生的这条路上,不管我们是横着走,退着走,其实我们始终都跟其它的人走在同一个方向。生活就像自己站在悬崖边上,我们的选择从来不是跳或不跳,而是掉下去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2 ) 《迷幻列车》——英伦摇滚纪念册

如果一部耗时仅45天的电影,就能奇迹般地和英伦音乐的精髓乳交,实属不易。这样说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剂很high的迷幻药,那么它的原声音乐就是将这剂药缓缓送入你血液里的针管。

 

1.《Lust For Life》——Iggy Pop

 

片头狂奔的Mark Renton念叨着:

 

我干嘛要做选择?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同时Iggy Pop也在歌里吼道: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With my torture film

Drive a GTO

Wear a uniform

On a government loan.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Yeah, I'm through with sleeping on the sidewalk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With liquor and drugs

With liquor and drugs.

 

这首歌选自punk老祖Iggy Pop在1977年发行的《Lust For Life》。70年代正是以Sex Pistol为代表的punk流最为嚣张的时期。但是来自美国的Iggy Pop则比同时期的Sex Pistol等英国punk来的温和的多。如果把Sex Pistol比作70年代的South Park,那Iggy Pop就是和它同年Monty Python了。

 

 

2.《Deep Blue Day》——Brian Eno

 

眼看着苏格兰最脏的厕所活活的被嗑成了瓦尔登湖,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猥琐到收集塑料袋和502了。。。

 

 

3.《Transpotting》——Primal Scream

 

一看见这个乐队名字,就总是触发性的联想到惊声尖叫。。。。话说Primal Scream这只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乐队,“主要是以电声和舞曲风格为主,并在将这些元素成功的引入Britpop方面功不可没”,当然这都是专栏老师们说的,不管我事。不过他们开创的这种风格的影响力,从其独霸EA的模拟城市系列的背景音乐这点,也可见一斑。

 

 

4.《Atomic》——Sleeper

 

提起90年代的英伦帮,估计9成的同学第一反应就是Suede,Oasis,Coldpaly,blur,Pulp,Muse,Echobelly…

 

但其中往往不会涉及到一个的异数。说其异数,主要是因为圈内对其评价一直非常之高,但唱片销量却一直不太理想。《Atomic》这首歌曾被收入到了《GTA VC》里的电台原声中。出现在游戏中一个广播电台里,为一个名为“love first”的乐队演唱,效果非常之惊艳。

把这首歌放在描述Mark第一次戒毒成功后性能力恢复时出现,估计是想暗示着此时的精力旺盛的Mark就像一颗锁定了目标的核弹一样蓄势待发吧,可见博伊尔老师也是用心良苦啊呵呵。

 

 

5.《Temptation》——New Order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And I've never seen anyone quite like you before

 

这首歌在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Mark被Diane赶到了过道上睡觉,Diane在屋里唱的。第二次是Mark二次戒毒时,出现了Diane坐在床上唱这首歌的幻觉。正如歌名,每次出现都伴随着一种诱惑——性和药。

 

如果一支乐队若缺少了灵魂人物,那么几乎就决定它以后必将无所作为了,但是New Order这支神奇的乐队却是个例外。它的前身便是著名的后朋克乐队Joy Division ,当1980年乐队灵魂人物主唱 Ian Curtis 自杀身亡后,剩下的成员又组成了现在的New Order。并成功的把风格由Post-Punk(后朋克)转为Synth Pop(合成器流行乐)。如果对JD有兴趣,可以找下《Control》这部关于他们的传记影片。

 

 

6.《Nightclubbing》——Iggy Pop

 

这首歌出现在Mark戒毒失败,重嗑旧药之时。把音乐做的猥琐,傻逼也能。但能把音乐做的如此猥琐,不牛逼绝对不能。Iggy Pop的这首《Nightclubbing》就是这么牛逼。当然这就有同学会问啦,到底要猥琐到啥程度才算牛逼呢?简单点这样说吧,就是猥琐到唱小调都能和像背语录一样能吐音成药。

 

 

7.《Sing》——Blur

 

到了影片的半截腰处,又切回到了片头Mark在街头狂奔的镜头。不过背景音乐由Iggy Pop的《Lust For Life》换成了Blur的《Sing》。
 

“I can't feel

Cos I am numb

So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呃,领导发话了,关于此歌,有两点值得注意地方:

1.尾部那段如《Queen Jean Approximitely》里那坨尖锐了人民群众的划玻璃声。

2.齐老师关于本段的那句:“通过强迫意志的价值虚无化复兴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伟大艺术作品。”又一个颇具娱乐性的悖论般无意识崇拜的小段子新鲜出炉。。。
 

 

8.《Perfect Day》——Lou Reed

主题一旦涉及到那根长达20公分的上翘型疑似大香蕉。。。不多说了,由Lou Reed为各位带来红遍西洋的《夕阳红》~

 

 

 

9.《Mile End》——Pulp

 

词如其名,确实很俗。单身公寓里宅男的平静生活,波澜不惊。。。

 

 

10.《2-1》——Elastica

 

Elastica乐队女主唱Justine原来是Suede的吉他手,还和Suede主唱Brett好过一阵。然后借着个名声独立了出去,别以为她是单纯的傍名人,当初可是Brett主动示好的。

 

正如片中Diane所说:药在变,乐在变,世界也在变。融合了复兴朋克和电子风格的Elastica之崛,也算起给英伦摇滚界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气吧。CCAV6一把吧:音乐风格的转变,也暗示了Mark片尾的背叛伙计们的结局。

 

 

11.《A Final Hit》

 

这是片子后期Mark搞到货后,决定给自己来的最后一针,但事实往往是,每一针都曾是或将是所谓的“最后一针”,因此逻辑一下,还是《Every Final Hit》显得比较严谨。话说回来,要是音响环绕效果好,曲子还是很有迷幻效果的。

 

 

12.《Born Slippy》——Underground

 

没药无聊,嗑药;嗑药无聊,戒药——如果把剧本交给蒙蒂派松,真不知会不会出现一大坨垃青宅在pub里边吹瓶边打针边聚众研讨如何通过合理应用边际效应理论,去有效的延长每个嗑药周期中所获得快感的惊天动地哭鬼泣神的壮观场面。


这里还要恭喜从这首《Born Slippy》(生来势利)里成功的解构出本片中那深藏不露的所谓工业时代焦虑和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等重口味限制级内容的同学们,你们的滑稽无论怎样量化都将得到比此更多的幽默。
 

 


Diane说的没错,音乐在变,世界也在变。在这个整日浸淫在合成器和磨胶碟拼凑出的愚蠢节奏里的、芭乐充斥的傻逼时代,谨以此文借花献佛的纪念一下那些如疾走在泰晤士河桥上的Mark一般,逐渐模糊,渐行渐远的英伦摇滚吧。So,lookin ahead to the day I die。

 3 ) 我们就这样长大

昨天又看了一遍《猜火车》,难以释怀。

虽然已经过了愤青的年纪,可是开头的一段话,又让我回到了曾经反叛的时候,摇晃追赶的镜头,配合Iggy Pop《Lust For Life》: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这段话说得太他妈的爽了。

现在我听起来依然心动不已,更不用说10年前的我了。

什么都看不惯,一边诅咒这个社会,一边却要靠这个社会生存;一边唾弃这样的生活,一边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唾弃;

摇滚,电影,作弊,演唱,猜火车,发条橙,北京杂种,QUEEN,GUNS & ROSE。。。。。。反正就是不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觉得我不是那样的人,那样的生活不属于我,有点像现在的人说的,我的生活我做主。叛逆的快感在那时达到了高潮。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又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在那里。

只是我比较幸运,我最后找到了,更多没有找到的,经历过反叛,迷惘,折腾,最后筋疲力尽地倒在了社会主流的大旗下,最终皈依了他们曾经反抗的体制与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如同主人公最后的归属一样: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 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 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合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 那天为止。

看到这段话,我看到了自己,听着我曾经蔑视的蔡琴的歌,和许多曾经喜欢这个电影的人而现在已经长大的人一样,发出会心的微笑,关了电脑。小子,不管你多反叛,多愤怒,多有理想志气,多坏,最终,你们还是逃不出你们所反叛的社会的,一代又一代轮回,这就是生活。


又:最终我的找到了我要的生活,虽然生活规矩了,但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依然是高傲地昂首:我没有投降。

 4 ) 这就是现实

猜火车?

    关于片名“Trainspotting”的含义有以下2种不同的说法。一则说是一句俚语:寻找胳膊上的血管以注射毒品,另一则说这是苏格兰的一种古老的游戏,年轻人或老年人没事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间及目的地, 以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
    有多少人在还不清楚片名含义的情况下看了?这不是关键,重点是看完电影后有没有感触,而且这不是看一遍就能有所感悟的片子,不是因为它有多内涵多深刻,而是在它身上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本片讲述了一群问题青年——有点疯又有点坏的马克、聪明自傲的变态男、单纯痴情的汤米、老实无辜的屎霸、暴躁狂妄的贝比面对青春和现实的经历。电影上半段的青春,残酷但令人着迷;下半段的现实,令人向往但残酷。

-----------------------------------------------------------------------------------

把人教坏的痞子片?

    有很多人说这片子容易把人教坏,就因为片中对吸食毒品后的刺激感毫无掩饰地展露吗?还是片中描绘的狂妄不羁?没错,他们吸大麻,毒品怎样一点一点融化都逼真不已,但是那又怎样?我觉得那些觉得此片会教坏人的心理原因有二,第一,有句话说得好,不是电影改变了你,而是你改变了你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目光肤浅地停留在他们吸毒的场景,那当然会觉得这赤裸裸的展现很不妥。其实导演想通过吸毒等叛逆来告诉我们背后的故事。第二,有些人似乎已经很顺理成章地认为一部青春励志片应该有说教成分,我们已经习惯“被教育”,不能感受到一丝“被教育”的片子必定是流氓痞子片,是教人学坏的,这种中国逻辑深深影响着很多观影人。

 
    中国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好孩子”,至少比起外国那些放荡不羁的少年而言,我们的青春里很少出现海洛因,酗酒,抢劫,斗殴,性等字眼,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回家晚了还要看父母颜色,偶尔离家出走,谈不上有多叛逆……因此我们的青春大多是被束缚着的,这部展现英国问题少年颓废青春的电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

迷幻的青春

    上半段着重描绘的是青春。本电影有个另外的译名是《迷幻列车》,想必就是把电影重点放在迷幻青春的角度上吧。从拍摄手法来说,这的确是部很特别的电影,上半段有三个令人迷幻的镜头。

    第一个便是马克钻进马桶找药丸的那段,他去的是苏格兰最脏的厕所,在刚进厕所前,导演用高速镜头的拍摄手法使得肮脏的、现实的场景一一掠过,而在马克钻进马桶时仿佛进入了另外的世界,安静代替了之前的嘈杂,纯净代替了之前的肮脏,配乐也变得飘渺起来。我们认为下水道是最肮脏的地方,但是片中明明展现出来的是让人迷幻的景象,好似幽静的大海,给人一种梦境般的恍惚的感觉……

    接下来让人感觉迷幻的是,当马克在盗窃被抓后,屎霸成了他们的替罪羔羊一个人去坐牢,马克因为出自对屎霸的内疚感和前所未有的的孤单感而给自己又来了一针大麻,随后马克倒在了红地毯上,眼神迷离,身体虚脱,被人抬着去了医院。期间“prefet day ”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对于马克来说,这是最残酷也最美好的一刻,只需沉浸在毒瘾中,任何烦恼都被抛在一边,画面也充满了迷幻感,我们也放佛和马克一起沉迷在令人着迷而残酷的青春中。

    最后一个迷幻的镜头是马克被关在房间里戒毒的那一段,汤米的颓废样、变态男和贝比的出现、戴安的歌声、死婴爬墙在配乐的烘托之下显得亦真亦假,虚实交错,体现了马克戒毒的痛苦。电影中拍了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人们吸食毒品的爽快感,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对于马克来说吸毒很迷幻,但戒毒更迷幻。

-----------------------------------------------------------------------------------

残酷的现实
  
    下半段着重描绘的是现实。马克找到了份像样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盈亏”等字眼,懂得了尔虞我诈、倒戈叛变……在他开始新生活之际,惹上麻烦的贝比和变态男找上了他,并厚颜无耻的在他家过起了寄生生活。马克好不容易设计赶走了他们,狡猾的变态男又煽动贝比揽上一笔毒品交易,并狐假虎威地逼迫马克拿出所有的积蓄作购买毒品的本钱。这次马克虽然是被逼无奈,但生意成功后带来的高额回报也使他暂时忘却了对变态男和贝比的怨愤,他甚至有点陶醉于这种久违了的兄弟情谊。但是好景不长,当马克看见贝比仍然死性不改时,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彻底摆脱他们,过新的生活。马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重友情,忠实的马克了,为他后来偷兄弟们的钱埋下了伏笔。最后他背叛了暴躁的贝比、老实的屎霸道、给他带来非法财产的变态男,甚至对可怜的汤米之死没有太多的悲哀,让我不禁开始怀念起以前的马克。

    于是在片尾马克趁兄弟们熟睡时,偷走了那一大堆非法的钱财,留给无辜的屎霸一小笔钱,最后说着那段精彩的台词,电影结束。

    据说当年苏格兰政府曾向青少年免费派发电影票,就是因为政府觉得影片的结局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但放到现实中来,我们没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我们的青春没有毒品,没有放纵……你面对不爽时顶多只能喝喝小酒抽抽烟,看看片子做做梦,我们选择为房子奋斗,我们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我们选择结婚……一切都顺理成章。想不做上述选择的人,逃离或自杀,或许有更好的方式。

    但是这点总是不变的——要么被同化,要么孤单地死去。这就是现实。

    说到底,电影中的海洛因是一个类比和象征,它代表每个人脱离烦恼和真实生活的快乐。马克勇敢地选择了新的开始,无论他的选择怎样,至少他踏出了第一步,他想改变,他正在改变。在他的问题朋友里,结局各异,贝比被警察抓了起来,屎霸拿到了马克留给他的一笔钱继续生活,变态男一分未得可能仍旧鬼混,而汤米早于先前就悲惨地死去,马克无疑是他们中过的最好的。马克的结局向我们诠释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只有这样,你才能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最有力嘲讽——这就是现实。

-------------------------------------------------------------------------------------

那些台词

本片中不乏一些经典台词,其中有三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是地球上文明世界最低贱的垃圾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妈的烂老二统治着是他妈的最衰的,最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没用。”

    当汤米女友因为录像带的失踪而毅然和汤米分手后,他们四人坐火车来到山边,马克在汤米感慨大自然的时候这样骂道。这段铁轨旁的精彩说辞简直一针见血的道出了苏格兰民族的悲哀,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却无力改变。正是这句话成了本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事后屎霸、变态男、马克做了个决定——迅速回头嗑药。本片的主角马克一次次想要戒毒,但都没能成功,他始终没有突破自己,毒品给他带来的除了爽感,还有一种安全感。之后他们到处偷钱、偷处方,卖药、掉包、伪造、复制,拿药给别人换,吸食各种治忧郁痛苦的药,生活愈发颓废,以至于一个婴儿因为他们的疏忽照顾而死去,并在后来成了马克戒毒中的幻像。马克意识到一切比原来更遭。

    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变态男是死婴的父亲,在孩子死的一刻他明白自己失去了重要的东西,这更加坚定了他“要继续混下去”的决心,于是他们开始明目张胆的抢夺,用这种方式痛上加痛,然后再烧毒品的汤勺上融化痛苦,如此反复,搞砸一切。被抓之后,影片内容急转直下,这群问题少年被分开了,屎霸坐了牢,变态男继续混,汤米仍旧自甘堕落最终成了最悲剧的角色染病而死,而主角马克由于吸毒过度被送进医院抢救,后来被关起来强制戒毒。
 

    “你不会越来越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重点是你的找到新的东西。”

    这是马克在戒毒成功后戴安对他说的话,说完之后马克立马觉得自己只有一件事可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接受现实。接下来的几分钟画面拍的有点像苏格兰的旅游介绍片,在各种美好的景象及各种正常人一晃而过之后,马克选择做了房地产的推销员穿西装、打领带,说套话、看MONTY……一切都像正常人一样。

    这也是本片最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马克坚定了改变的信心,这次改变是彻底的,正是这句话成了划分本片“迷幻的青春”和“残酷的现实”的重要标志。但每次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失去了迷幻的青春。这次改变给马克带来了什么?他为了摆脱他那些所谓的哥们,偷走了一大笔钱最后离开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可以提供上万个答案,可是全部是错误的。事实上我本来就是一个坏人,但是我会改变,我正在改变。这是我最后一次做这种事情。我已经洗心革面,继续前进, 一直向前,选择生活。我已经在期盼那样的生活了。 我将像你一样:工作,家庭,他妈的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牙医保险,抵押贷款,低价住房,休闲装,旅行包,三件套,DIY,体育节目,垃圾食品,子女,在公园散步,朝九晚五,打高尔夫,洗车,选择毛衣,家庭圣诞,养老金 免税,清理下水道。过日子,一直向前,直到死的那一天。”

    这是马克在偷完钱后,走在马路上所说的,和片头那段首尾呼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选择了片头他不屑的生活方式。当他向镜头越走越近,说着“我会像你一样”时,我突然间觉得有点可怕,因为比起片中的离经叛道,有时候更让人害怕的是揭穿我们的“被同化”,但这就是现实。
   
       片头马克信誓旦旦地说着“我选择不选择的人生”。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有时候并不代表逃避,反而是当你有了比固定选择更好的选择时,才会跳出选择这个大框而不选择任何一个。而片尾男主角作出了选择,一个似乎没能跳出选择框架之外的选择。可能好多人都为他高兴,可是我在觉得些许励志的同时多了份担忧,他只是没了更好的选择而做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有些无奈的选择,谁没有经历过呢?这就是现实。

 5 ) 将青春放纵,然后上路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接受着所谓健康的青春成长路线的教育,我知道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我知道了在青春时,我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所以,我应该积极向上,我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应该养成更正派的道德。终于,我认为青春就该这样,其他的青春规矩都或多或少是畸形的。而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在《猜火车》中就向我展现了一群年轻人“畸形的”,怪诞的青春,而这样的青春轨迹无疑在我这样的“好孩子”看来是很具冲击力的。
    影片的开头是几个明显的“问题青年”的奔跑镜头,然后,是主人公一段在我看来冗长而又精辟的自述,那是一场段以“选择”开头的排比“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主人公麦克将我们认为是正当的,理所当然的生活以琐碎的,无聊的片断体现,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生活,一种令人无法甘心的生活,所以麦克决定“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而他的选择却是海洛因,并说“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于是,他和他的狐朋狗友们为我们上演了一段放纵的青春。
    海洛因,酗酒,抢劫,斗殴,性,这就是他们的青春生活,他们放纵着,体会着其中的快感和痛苦。这部片子充满了迷幻色彩,尤其是麦克钻入马桶那一幕,本来我以为这样荒诞的镜头会以主人公从梦中醒来结束,但是导演让其很自然的过去了,这样的迷幻与现实的交织令人诧异。实际上,那个镜头似乎有着某种预示,麦克进入一个“苏格兰最烂厕所”,然后陷入一个肮脏无比的马桶,但是在马桶下竟然有一片迷幻甚至美丽的水下世界。或许在这个世界上许多某些人所谓肮脏的东西之下都有在另一群人看来神奇美妙的东西,对于麦克等人来说,海洛因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物品,在片中,麦克盛赞海洛因的美妙,极力体现着这白色的肮脏物给他带来的快乐。但是,影片更体现了这些白色粉末在后来给他带来的痛苦,海洛因使他没有了性欲,使他沉迷与那虚幻的快感而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海洛因使他因一次吸食过量险些丧命;沉迷与海洛因的这群男女们无暇照顾一个他们烂性产生的婴儿,而使那个婴儿死去;海洛因使其中一人患上疾病,最终痛苦的死去;海洛因使他们在抢劫中被抓,陷入监牢。所以,放纵的青春永远是短暂的,麦克几次试图戒毒,试图回到主流的生活中,但是这不是个我们中国人喜欢的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在他回家戒毒那次,他在迷幻中看到那个死去的明显有些畸形的婴儿从天花板上向他缓缓爬来,带着那令人恐惧的哭声,麦克发出的那种令人心悸的喊声似乎是一种对放浪形骸青春的影射,那放纵的青春就是一种让人嚎叫的青春。他们快乐时,肆意纵情的大叫;他们沮丧时,声嘶力竭的大叫。 渐渐的,麦克似乎走上了“正规”,他自食其力,他与那个最初昏头昏脑相识的小女生看起来要认真的恋爱。但是,如果影片就此结束,那么我只能说这又是一部烂俗的励志片。慢慢的,麦克的那些狐朋狗友们又走入了他的生活,他对此无从抗拒,他又慢慢的恢复到了故去的那种生活中,他试图消极的抵抗,但是那些昔日朋友们仿佛他昔日放纵青春的影子在他身旁挥之不去。直到最后,他们从一次毒品交易中赚到了一万六千英镑,正如麦克所说“那一刻感觉正好”。每个人在处于一种极度的亢奋之后,往往会很快陷入一种沉寂。就如麦克他们钟爱的海洛因带给他们的一样,这笔钱让麦克重新对那种放纵的青春产生了厌倦。于是,他选择了背叛,背叛了他的狐朋狗友们,背叛了他曾经热衷的放纵青春。片末,他再次做出了选择,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选择了片头他不屑的生活方式。是的,叛逆的青春总是短暂,就入当今欧美主流社会的那些中坚分子,当年也曾走上街头反战,酗酒,摇滚,乱性,而青春之后,他们还是走上了一条社会主流认可的道路,他们重新去做那些当初他们曾经厌恶的那些事情。这是不可抗拒的轮回,又几人能够放纵叛逆到底,这样的人只会被边缘化,甚至受到主流社会的惩处,他们的生活永远只能被描述成离经叛道。如果你年轻时还认为“离经叛道”很酷的化,那么或许当你人到中年后就不那么认为了,或许你也无法忍受你的孩子去离经叛道。是的,我们都要向主流的生活方式投降,即使如麦克那样选择了如吸毒这样生活方式的人也会如他最后所说,“我能改,我要改过自新”,最后是一个阳光的结尾,麦克面带阳光般的微笑行进在阳光中,他背叛了朋友,但是这是令我看来非常兴奋的背叛,或许因为我终究是一个一直受主流生活方式教育的中国人,我急切的希望看到一个跟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改过自新”。
    我的青春当然不能算是一种叛逆的,放纵的青春,我一直想当个“好孩子”,在我的青春期,我甚至没有穿过一件令我的父母暴跳如雷的衣服,没有弄一个令我的父母忧心忡忡的头式,更没有在身上打洞穿环之类,我好好学习,我天天向上,我艰难的熬到了大学,又艰难的熬到了研究生,痛苦吗?也痛苦,也快乐。没有多少人对自己的青春会是满意的,如麦克,他的青春也是充满了快乐,痛苦的紧张牵扯。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去自虐般的去探讨什么青春的意义,干脆仅仅是回忆,回忆那段青春,然后上路。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973496.html

 6 )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议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尽管电影讲述的是马克和一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混着的吸毒、抢劫的发霉的日子。但个人觉得电影的目的不会是单纯描述这些。猜火车是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这群年青人在混沌盲目的现实中迷茫,火车只会沿着轨道开,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是无助的,微薄无力的,会开来哪班车他们也不确定,只能是猜,他们的未来就像班次一样不确定,模糊不清,一片迷茫。 不过好歹最后马克有了钱,信誓旦旦地要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一样,尽管无助迷茫,也要充满希望,努力地生活。

 短评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10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12分钟前
  • Q。
  • 力荐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15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18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墮落也需要天分。

20分钟前
  • 乡村名媛狗小剩
  • 力荐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24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美味
  • 推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29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推荐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34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40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那恶心的厕所。

4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令人惊艳的马桶

50分钟前
  • 毛驴哥🔒🔒🔒🔒
  • 推荐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55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60分钟前
  • 宋阿慕
  • 还行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1小时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1小时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1小时前
  • AT
  • 推荐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