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情片英国2017

主演:道格拉斯·布斯,罗伯特·古拉奇克,埃莉诺·汤姆林森,杰罗姆·弗林,西尔莎·罗南,海伦·麦克洛瑞,克里斯·奥多德,约翰·塞森斯,艾丹·特纳,詹姆斯·格林尼,比尔·托马斯,马丁·赫德曼,理查德·班克斯,霍莉·厄尔

导演:多洛塔·科别拉,休·韦尔什曼

 剧照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2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3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4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5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6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3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4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5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6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7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8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19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3 16:20

详细剧情

  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抽丝剥茧地发现隐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概念伟大情感充沛的算计之作

在三星和四星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凭深厚的感情来对它严格要求,还是三星。

概念伟大,完成度3.8星,故事二星。在概念伟大的强烈情感共鸣下,看到太多电影技术上不足:

1.影片很明显能看出是由三种技术制作的:手绘油画、真实拍摄加后期油画效果处理、前两者结合(背景是真实油画、前景是人物实拍抠像加油画效果处理)。这种技术首先没什么问题,不算偷懒,但由于三种风格呈现出来的差别太过明显,导致观影上的割裂感受很强,以下几条详述。

2. 油画模仿原作部分,笔触豪放不羁,神还原梵高原作,画面动起来的时候令人目眩神迷,基本全是风景画,也是预告片用得最多的镜头。而当人物和叙事出现的时候,绘画风格就变了,笔触细小了很多、光晕变化风格完全不同,能看出很明显演员表演、“油画效果滤镜”既视感。这个在所有黑白和彩色的叙事画面上都能看出来,黑白画面尤为明显。第一条所说的第三种手法,明显能看出背景来自真实手绘、前景人物来自实拍抠像,非常出戏。人类对自身面部表情和身体肌肉的观察度就很敏锐,我和一起看电影的朋友都从“油画效果滤镜”里认出了认识的演员,观影过程中不断在说“这一看就是谁谁谁演的”。

3. 再说这三种风格制作,有几个共同的小毛病。根据影片整体处理不难看出主创想表达的梵高式油画风格是贯穿全片的,不是油画和木炭画、别的画相结合,也不是油画和真实拍摄相结合。那么在这个极高的概念和极伟大的致敬下,对油画风格的艺术处理就显得不够精致严谨。我看到了不统一的笔触、太过随意没有标准的笔触运动规律、最抓眼球的光点闪烁运动运用得太过随意,甚至还看到了多次人物抠像的周围一圈油画背景上有明显的处理痕迹。经常在同一个布光的场景下,人物或物体身上的笔触运动时有时无、时冷时暖、时粗时细、时动时静、抠像痕迹时隐时现,有很多美丽的变化不是因为布光的运动或人物动态造成的,而是纯粹的“为了动而动”,在我一个视觉工作者的职业病眼里简直是不能忍的乱动!这与梵高作品的伟大 — 目眩的抽象中蕴含着真实的具象 — 大相径庭。

4. 限于要将真实拍摄转换成油画质感的概念,为了能达到“整一帧都像一幅画”的效果,导致叙事画面里的景别非常有限,这让90分钟的叙事显得单调无力,尤其这故事看得出来还有探秘、探案、悬疑的诉求。每当有人物出现的时候,本来就是对白推动剧情了,景别却又只有两、三个,令观众看得十分疲劳无聊。影片后半部尤为明显,人物对白一出现景别就变成了情景剧式的三机位,而对白本身却又不够精彩抓人,让被影片带动着而期待层层剥茧找到真相的观众开始昏昏欲睡。

5. 上面一条的“疲劳感”看到很多短评都提到了。其实叙事的孱弱、技术的纰漏、滤镜效果的穿帮这些都不是一个伟大艺术概念的绊脚石,但却是一部完整电影的完成度丢分项。试想一下,如果主创大胆放弃“完整电影”的大野心和小算计,把它制作成30分钟内的短片,我们看到的作品该有多惊艳!浓缩了真实油画的冲击,减少了滤镜式效果的割裂和絮叨,叙事紧凑、欲说还休、结局开放!想想就非常激动。

6. 剧情的拖拉和对于悬疑手法的不合理运用很多影评都提过了,我不够专业也不赘述了,综合到上一条里,一切迎刃而解。

7. 站在梵高作品的高度,他不需要世人的怜悯和追思。当后世人对他致敬时,创意的大胆和表现手法的颠覆,远比现在模仿的画风和好奇宝宝走访探案的剧情来得更珍贵、更“梵高”。

故作严格地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在影片结尾Vincent响起的时候也流泪了。作为美术出身的电影爱好者,情感的敏感和充沛让我深刻理解梵高、也愿意严肃对待艺术类作品。

 2 ) 梵高电影宇宙指南 —— “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67年时间,25位扮演者,29部电影,78部纪录片,带观众穿越无数个:梵高平行宇宙。

2017.12.07更新说明:由于此前部分公众号转载本文时蓄意删除文中介绍、链接、致谢等内容,自12月08日起禁止微信公众号转载本文,发现欢迎直接举报。8日之后已授权可以转载的公众号:film-douban、后浪、 金逸影城光美西安澳堡店 。

而且现在篇幅长度已累计到足以考验你阅读耐力了~

梵高扩展宇宙(Van Gogh Extended Universe,简称VGEU)是全体人类与梵高家族联合出品的一系列改编自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人生经历的各种类型片和文艺作品所构建的混乱无序世界观。

2017版《至爱梵高》观影后观众常见的疑问: 这部电影的历史还原度如何? 为何在所有已知电影中,只有这部最新版本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梵高“非自杀”论? 总在回忆杀里出现的那个戴牛仔帽的痞少年是电影虚构人物吗? 真正梵高身边人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到一个半世纪之前的原初宇宙。

一. 原初宇宙 0号地球

图中依次为画家梵高的父母和按出生顺序的6个子女

祖父 文森特.梵高:同名祖父是神职人员,死于精神病。没有留下许多和画家梵高的记录。 父亲 提奥德洛斯.梵高:在十一个子女中排行第七(12.04更正,之前有误),唯一继承为神职人员的。为不成器的长子花海了钱,操碎了心,最后完全失望,直至中风去世。死前正在和文森特进行家庭冷战。 母亲 安娜.柯妮丽娅.卡本克斯:有业余美术爱好,启蒙所有孩子学习绘画,现存遗作可在网上找到。曾非常溺爱童年时的长子。丈夫死后对文森特冷淡处理,一生从未承认他的画作,从未原谅他。所有儿子都先于她去世。

梵高母亲的画

鬼魂大哥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就死去的鬼魂哥哥也许并不像各路传记猜测的那样像阴影一样笼罩同名弟弟的一生。梵高家族就像《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一样循环起名,每一代人中都有一个文森特一个提奥,文森特和同时代伯伯侄子都是重名,祖上也有一堆文森特,而他的父亲和二弟,叔叔和三弟,又是完全重名。实际上很多欧洲大家族都有这个习俗,至今梵高博物馆代表家族的负责人还是文森特威廉梵高,而提奥的曾孙导演提奥2004年被敏感词捅死在街头(具体自己搜,不要问)。 二弟 提奥德洛斯.梵高:除了经常吵架,几度差点反目,画商提奥和衍生传奇宇宙中的版本基本一致。这位必须加长介绍。 作为15岁入行逐渐爬上部门主管的画商,提奥对美术有足够独立见解,经常遭受文森特的各种安利要他也去当画家,这确实是他的早年愿望,有一次几乎被安利成功,那么历史上可能出现另一个没名气的画家梵高。(由于母亲鼓励,梵高家所有子女都会画画这种“上等人”业余休闲。)文森特的博里纳日宗教工作大失败之后进入自虐的人生低谷,无奈父母曾经想送大哥进精神病院算了,提奥觉得那会让家族蒙羞,于是提出让大哥学画去,他现在工资超高,供得起。于是他不幸开启了此后长达十年当弟又当爹的纠缠一生,奶出了史上最强啃弟族。 提奥曾想去美国发展,遭文森特极力劝阻,因为那等于给他断奶,所以未能实现。一直想脱离古皮尔公司,展开独立事业,文森特对此无脑点赞,但提奥自己不敢冒险,所以也一直未能实现。多次企图断绝文森特对其经济依赖,还是未能实现(亲爱的提奥,敢给我断奶我就作死给你看)。总的来说这货心太软太好欺负了,偏偏职业属性还是画商,文森特可以名正言顺地求奶(亲爱的提奥,我告诉别人我是你的签约画家了所以每月拿你薪水画画买掉收入都归你,才不是被你施舍过日子呢,敢否认我还要作死给你看)。画渣赖到这种壕弟,简直像开了金币挂,足以引起后世所有妄图复制梵高路线的装疯艺术家们的羡慕嫉妒恨。 文森特死后,提奥疯狂纪念亡兄,采访旧友/策划传记/出画册/办展览,行为举止变得和文森特越来越像,没几个月就从公司辞职,健康迅速恶化住进精神病院,半年后的1891年1月末,死于梅毒晚期引发的麻痹性痴呆,清空血槽为梵高神话的诞生补上了最后一波强力助攻。 《至爱梵高》中按剧情需要给其他有pov的人物加戏,提奥死了没pov所以存在感弱化,片中形象也出错了。实际梵高死时身边只有提奥一个人。

片中错误使用了早期照片为形象参考

当时提奥是这样的:

提奥.梵高 1890

弟媳 乔安娜.梵高.邦格:提奥妻子。与文森特实际接触仅5天,分别为:文森特从圣雷米精神病院返回巴黎,在提奥家中见面3天,后全家去奥维尔镇探望文森特一次,文森特回巴黎参与他们夫妻经济问题争执一次。丈夫死后继承了全部不值钱的绘画遗产,接盘为梵高神话无限期补蓝。1901年改嫁荷兰画家约翰.古斯塔夫.科恩,1912年再度守寡,1914年整理出版梵高书信集,同年从乌得勒支迁移丈夫遗体到奥维尔与文森特合葬。1925年去世。

弟媳乔安娜 侄子文森特 1890

侄子 文森特.威廉.梵高 理论上见过叔叔两次,至少被吓哭一次。早年极力想摆脱自己名字的阴影,从未学习了解艺术,1914年毕业成为机械工程师。晚年促成梵高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有四个子女。1978年去世。推广梵高绘画的家庭接力赛的第一代真正受益人,和荷兰政府签订了能让梵高家族永久受益的建馆协议。

图中依次:提奥儿子文森特、母亲乔安娜、继父古斯塔夫

大妹 安娜.柯妮丽娅.梵高:失望,鄙视,谴责。 二妹 伊丽莎白(利兹).休伯塔.梵高 多愁善感情绪化,对文森特的态度时好时坏,经常感到遗憾,但没有完全放弃。 三妹 威廉明娜(惠尔).雅库布.梵高:除了二弟,她是弟妹中与文森特通信最多的妹妹,也勉强可以欣赏他的垃圾画作,相对关系较亲密。她也是这一代人中活得最久的,在三弟死后不久,她患上失语症,住进精神病院直到去世。 三弟 柯尼利斯(科尔).梵高:比文森特小14岁的科尔是家中老幺,没能留下多少和大哥相关的记录,他成年后去了南非金矿工作,后来参加抗英战争,32岁热病去世,传言为开枪自杀。

文森特.威廉.梵高(森特伯伯)

森特伯伯 文森特.威廉.梵高是画家文森特的父亲提奥德洛斯的哥哥……看晕了吗?说了他们家族总是循环起名。 没有子女的壕画商森特伯伯曾经想让同名的大侄儿继承他的事业和财富,在文森特的成长和择业过程中多次动用关系倾囊相助,最后彻底失望与之绝交。他死后把遗产分给了除文森特以外的其他所有侄子侄女,点名文森特不得继承,一个子都不给。但是提奥拿了遗产就投资给文森特的南方画室计划,请来了高更。

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 传奇宇宙的好基友。原初宇宙和其它多数和文森特有交情的知名画家一样,高更为了提奥的资金与其奇葩哥哥交往,为了钱来阿尔和文森特同住了三个月,从生活品味到艺术水平全方位多角度碾压文森特,矛盾不断升级,最后掀翻虚构的友谊小船离开。

埃米尔•贝尔纳

埃米尔•贝尔纳 文森特友情套餐排名第二,天资聪慧,礼貌待人,同为了提升和画商提奥的关系而和文森特交往。肯吃苦,甘心装小弟,不惧“恩师”单方信件轰炸,偶尔回信,留下大量书信足够在1911年出了一本书叫《亲爱的贝尔纳》(有中文版),比《亲爱的提奥》出得还早。文森特死后依然为其打call,成为公认的文森特最好的朋友。其原创分离主义画风被大他20岁的好朋友高更剽jie窃jian走并发扬光大,成名无望后,新世纪从印象派转职回到学院派。

安东.凡.拉帕德

安东.凡.拉帕德 文森特前期时代的画友,贵族子弟,性情随和,同样因为能忍受文森特喋喋不休热情轰炸而加入文森特友情套餐,曾多次一同出游采风。此人实在是个耿直boy,从专业技术角度无情指出《吃土豆的人》简直就是一坨翔,之后,船翻了。

凯.沃斯.斯特里克

凯.沃斯.斯特里克 “表姐,嫁给我好吗?”“滚!” 当时的荷兰皇室正是表亲通婚,所以文森特的求婚从伦理道德上并不像今天那么离谱,文森特比她小7岁大概也不是主要问题,没钱没工作才是百年不变的悲剧核心。

克拉西娜.玛利亚.霍尼克(西恩) 速写像

西恩 克拉西娜.玛利亚.霍尼克。裁缝兼站街女,表姐替代品,外貌符合文森特审美观,只比他大三岁。她对文森特保持着纯朴劳动人民最简单质朴的思想感情:给钱给钱快给钱!最后由无情大资本家提奥出面强行拆散了这对一点都不萌的CP。文森特后来回到海牙时曾再次看望过她。1904年西恩跳河自杀,从时间上大家能看出这事与梵高家族真的无关。

玛高特.贝格曼

玛高特.贝格曼 邻家老姑娘玛高特那年43岁,比文森特大12岁,家有11个兄弟姐妹,是3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中最年轻的,正是无药可救的姐控文森特最喜欢的类型,也是唯一和文森特进入相互热恋模式的女人。这段恋情被她其他嫁不出去的的大姐们搅黄了。玛高特感情真挚强烈,贯彻一哭二闹三上吊精神,服毒自杀但是药量没吃够,让文森特抱医生那里救回来了。后来被家庭遣送外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在1907年去世。 小鸽子 瑞秋 这个人物可能并不存在。当年那家妓院登记记录中唯一被查出同名的是一名女清洁工,不是鸡。 时间旅行者 玛雅 出门左转传奇梵高宇宙。

约瑟夫•鲁林早期照片 及阿尔时代画像

邮差鲁林 约瑟夫•鲁林对文森特一直很好,收费地帮了很多忙。因为他一月工资才130法郎却要养活全家,而那个画画的荷兰人有个土豪弟弟,每月寄150法郎给他随便糟蹋,鲁林作为送钱的邮差最清楚了。所以他给文森特做模特每次都收钱,让文森特画了他们全家。除了女儿,女儿不给画。

阿尔芒.鲁林 画像 《至爱梵高》男一号

阿尔芒.鲁林 鲁林的儿子是《至爱梵高》的牵线主角,他有两张文森特给做的画像,对比第二张你会发现前一张只是碰巧被画得符合现代人审美了。阿尔芒并未留下和梵高的交往记录,当然电影原创的“送信”故事也并不真的存在。

朱利安.唐吉 画像 1886

《至爱梵高》版

唐吉老爹 朱利安.唐吉是一名巴黎画材商铺的老板,认识当时巴黎几乎所有印象派画家,和文森特关系很好(和所有人都很好),经常允许文森特赊账(当然知道他弟弟是古彼尔公司的画商),在店铺橱窗里摆了文森特的“第一次画展”(当然没卖出去),最后也真的赶去参加了文森特的葬礼。

保罗.加歇

《至爱梵高》版

保罗.加歇 传奇宇宙中经常被标签为良师益友。庸医加歇兼职美术爱好者,特别喜欢招揽画家来治病,因此留下了好多不同画家给他画的相,现在依然可以被搜到。他的治疗方案叫做顺势疗法,具体操作工序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他害死过两个画家,梵高是第二个。他对梵高很提防,不许和他女儿多交往。后来他和一名当地兽医为文森特中弹伤口采取了最佳的保守治疗方案:条件不允许,所以什么都不做,子弹留在里面。

玛格丽特.加歇

《至爱梵高》版

玛格丽特.加歇 虽然文森特很吓人,但玛格丽特被烦了一个月之后还是容忍给他做了一次弹钢琴模特,幸亏老爸也很提防这个家伙,所以就没有第二次了。其实我们都能看出她外貌根本不是文森特喜欢的类型。

艾德琳.拉乌

《至爱梵高》版

艾德琳.拉乌 拉乌客栈店老板的大女儿,文森特死她家楼上的那年,她只有13岁。因为当年太小,她成年后的提供信息多数是转述父母的话,长大后自修戏精学院全套课程,把文森特和店老板的友情故事越讲越长,每次版本都根据时势更新,与时俱进,后人整理发现她在不同时期的采访记录自相矛盾。由于和加歇家的说法口径不一,两家开启互黑模式,争相比谁家才是和画家最亲密关系的人,她家旅馆已经经营成了百年老店,曾有一段时间直接在墙外挂了梵高大名,不过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客栈又恢复当年原貌了。去过二楼的游客都说:原来这屋子这么小。

雷内.萨克里顿 在《至爱梵高》中的形象

雷内.萨克里顿 2012版《梵高传》中推测可能是杀死梵高的人。

被推测可能是雷内的速写图

来乡村度假的富家子弟,喜爱Cosplay“水牛比尔”(一个马戏团老板,传奇化自己经历开世界巡回嘉年华的,最早一代美国超级英雄,有古早漫画连载。),角色特征为西部牛仔帽加左轮枪。当时其兄加斯顿和文森特关系不错,因此认识了这个怪画家。 尽管雷内的纪录在1957年就出现,但《至爱梵高》是他在梵高影史中首次出场。晚年承认对梵高很不好,但也请他喝酒,送他H书,给他共享约来的“巴黎小鸡”(并没有)。他在死前一年留下的采访记录成为了梵高非自杀死因的唯一突破口。

配图插画作者Bob Boze Bell 原出处 truewestmagazine.com 无授权侵删 趣物安利:原作者是一位西部历史题材画家,看了《van gogh:the life》后制造了一个非常不科学的同人宇宙“枪侠梵高”,雷内都出人设了。请前往原博客观看:blog.truewestmagazine.com(在2015年左右)

雷内并未真的承认自己杀了梵高,2012版《梵高传》书中也没有确凿认定,而是在附录中单独加了一章讨论死因,到最后都只是推定一种可能的假设,不予认定。因此在《至爱梵高》中雷内只出来串场,展示了他本人访谈中所述的行为。这个疑案放在今日可能不到一周就轻易破案,文森特的枪伤可能立马送急救中心手术取子弹输血打抗生素顺便治愈梅毒,不到一月出院生龙活虎再活三十七年。然而因为时间过去太久了,已经不可能再获知关键证据,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迷雾里,难以重置。 假设你已经看过《至爱梵高》,并对片中暗示真相的详解有一定兴趣,请搜索2012版《梵高传》附录“关于文森特致命伤之说明”(网上有附录全文,不必非要买书。)那里有电影灵感的全部来源。(12.18增补:对该附录的优质配图加量详解 梵高之死 作者:十也 传送门://movie.douban.com/review/8982606/ ) 我们再从逻辑上多讨论一圈“雷内口述记录”的真实程度: 猜测a:雷内受到采访时已经是有身份地位的大佬,且半条腿踏进坟墓,没有意义去恶意中伤梵高顺便毁了自己名声。然而他描述的梵高还是从神话人物直跌成了小树林撸管的黄图哥。所以他说的是真实历史。 猜测b:老人雷内也清楚,如果他承认是他杀死了梵高,而不是梵高自杀,那么梵高传奇将从基础位置崩塌。出于某种愧疚或成全虚构传奇的必要,他一生为自己而保密,可能死前也习惯性地不能承认这一点。 猜测c:但还有另一个无法确证但却不可忽视的通常情况:不仅雷内本人描述内容的真实程度,且说八十岁老年人来追忆六十年前一段不超过三个月的记忆里的某个人——这个人的死亡很可能与他有关——这个人在他的人生听闻中逐年逐渐成名成神,那么他的这段记忆,其实已经被自己无意识篡改到什么程度了? 没有时光机,真相无法确认。 ---

---

Van Gogh: The Life 中文版

以上内容主要根据2012版《梵高传》(van gogh:the life)归纳,该版本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相的梵高传记,如有异议请自助前往灯塔国殴打原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里高里•怀特•史密斯以及其他8位没署名的助理作者。本鲨只看过7部中文版梵高传记,阅读量不足难免有误欢迎干货打脸批评指正。“和我幻想中的梵高不一样所以我不接受”这种萌萌哒就免了。

梵高割耳的正确姿势

需指出,2012版梵高传虽说被称为目前最接近真相的传记版本,也同样难免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补充,也不是百分百盖棺定论不可动摇。2015年民间研究者重新发现了当年为梵高处理割耳伤口的主治医生菲利克斯.雷在多年后给欧文.斯通画下的一个图样,证实梵高割耳确实是割下整只耳朵,只留一片耳垂,而不是后期传言中正相反的只割掉一片耳垂。该图样真实性已经获得梵高博物馆认可,上墙展出了。而2012年是不可能获知这一信息的,所以这本《梵高传》描写了错误的割耳垂版本。

文森特.威廉.梵高 13岁

那么最后,在这部“最接近真相”的2012版《梵高传》中,为读者所展示的”真正的文森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눈_눈是这样的一个人: 无耻混蛋 自私鬼 万人烦 无赖 骗子 败家子 啃老/弟族 神经病兼精神病 极品 废柴 渣男 屌丝 逗比 脑残 丑男 死宅 自嗨狂 家里蹲 日常哭穷 花钱如流水 城乡结合 自命不凡 拒绝工作 辣鸡画功 技能树全点歪……

据说好多自称“梵高粉”的人看完这书都崩溃了,或者假装这书不存在没读过。

但也许,如果你读完这个更接近真相的原初宇宙梵高的一生,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偶像崩塌了,却能发现神话背后另一重更深刻的寂寞和悲伤。洗去时光的滤镜,一切都变回真实和冷漠,忽然发现19世纪末和现今也没有什么不同。127年前真的曾经生活过那样一个神经病,他出生,他梦想,他绘画,他失落,他死亡。麦田里一片金黄,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可是那片麦田里没有梵高。

补充:附上豆瓣读书《梵高传》页面链接,可以去围观评论区各种集体崩溃记录。

我能怎么办,没有干货反驳,我也很绝望呀 ⁄(⁄ ⁄•⁄ω⁄•⁄ ⁄)⁄


2018.05.13更新 干货打脸2012《梵高传》的新书出现啦!

请看阿鲨给2015版《梵高的耳朵》的新书评: 寻找小鸽子 //book.douban.com/review/9361168/

二. 衍生宇宙

1.传奇梵高 主宇宙

1934年31岁的青年作家欧文.斯通出版了根据梵高生平改编的传记体小说《渴望生活》,一炮走红。这书只写了一年就完成了。后来他又写了一共25部各种不同类型名人的传记小说,但只有《渴望生活》最著名。

3个目前常见的《渴望生活》中文版

《渴望生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虚构小说,作者认真深入研究了梵高生平时间线/当时出版的梵高书信集/社会传言中的各类资料,提取原初宇宙的碎片,将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名重新加工,塑造出各类栩栩如生的文学人物,还把梵高书信中的句子巧妙融入人物对话,看过梵高书信集之后再读这本小说,简直到处是彩蛋。 在此书的末尾作者宣称:“除了这些写作技巧上的自由之外,本书是完全真实的。” 这句自己作大死的话成了现代所有深入了解梵高生平的读者集体鄙视欧文.斯通的理由。 因为成书太早,时代所限,这部小说包含大量史误。(甚至从小说第二句话开始就出错了。那个真正的房东家妹子不叫厄休拉。厄休拉是她老妈的名字。)实际上这本小说除了基础时间线没错,其他内容全部是根据梵高书信集脑补拓展的,部分时期被一略而过,其中巴黎部分出错最离谱只是因为当时文森特和提奥住一起,没有信件留下。 作者另一最具创意的设定是在“阿尔时期”引入了克苏鲁神话元素。阿尔地区被设定为被旧日支配者诅咒之地,“地球上最最疯狂的地方”,光鲜靓丽外表下隐藏着不可名状的恐怖诡异,阳光和西北风都含有魔法攻击成分,长期居住这里的人都会极具降san并最终精神失常。梵高刚抵达阿尔就遇到一名自称巴黎记者的调查员,直接用对话铺垫了以上设定。 以《渴望生活》为代表,开启了梵高故事被异化/传奇化/理想化/妖魔化……的各种传奇宇宙。

传奇级梵高再也不是那个天天做梦都想赚钱成名的精神障碍者,而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即文青眼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无法理解的超然孤独圣徒,简直浪漫得不像话。原初宇宙文森特在7月10日完成的《麦田乌鸦》变成了传奇宇宙梵高7月27日画完就自杀的绝笔神作,艺术砖家纷纷告诉我们这张画应该如何解读出痛苦/绝望/恐怖/压抑/继续编,直到发现了书信描述这张画的具体绘制日期来打脸。

原初宇宙文森特在信中告诉提奥那张太刻意强化风格的《星夜》被自己认为是失败之作,但是许多网民还是喜欢说自己从星夜中找到了精神病患者眼中严重炫目扭曲异化的神奇视觉是如何影响了观众的心灵所以我能欣赏他显得我真是好厉害逼格好高呀吼吼吼赶紧去买一张大芬村复制品或者来个画面被砍掉两边的手机壳彰显我的不凡艺术品味。才没人愿意考虑梵高的神经病是颞叶癫痫,癫痫患者在发病时根本不能握住笔拿住调色盘连续数小时工作。 虽然小说多半内容为杜撰的,但笔者不像最初得知被骗的时候那样反感它了。要想到古今中外很多传奇人物都是这么被人工制造出来的,真实的世界总是那么平凡,大众需要传奇,需要树立偶像,如果不存在,那就造一个。

欧文斯通的这部作品不是传奇之源,它只是梵高成神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真正把梵高变成神话的,是全体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着的企图补偿一场极品人生悲剧的温存和怜悯。

只要这种疯浪子不是真的生活在自己周围。 1956 Lust for Life 根据小说改编同名电影。由于影片时长有限,电影版删除了许多原著剧情,也删除了原著中最伟大和神奇的魔幻现实主义时刻:时间旅行者玛雅与梵高野战。

2.科幻宇宙 时间旅行/穿越

阿鲨已知共有6部涉及时间旅行的梵高作品,4部真人,1部儿童动画。 在魔幻现实小说《渴望生活》中,神秘的时间旅行者玛雅多次穿越到梵高作画地点暗中观察,最终成功表白,并向画家剧透了他的作品将会大热,未来每个人都会爱他,完全不担心蝴蝶效应。野战之后玛雅返回未来消失,留下文森特继续发疯去死。假设玛雅如她所言真心爱着文森特,为什么没有尝试改写历史呢?那么可以假设“渴望生活”是一个封闭的单线程宇宙,穿越者无法改写历史进程,外祖父悖论不存在,一切都已经注定。什么你居然一本正经地把以上胡扯看完了?!不过作者没考虑到梵高是姐控,喜欢黑衣黑发老相,金发碧眼丰韵型美妞更适合作者所在的20世纪30年代审美,原初宇宙的梵高恐怕对玛雅妹子看不上眼。 1985 Besuch bei Van Gogh 第一部正式涉及时间旅行题材的德国梵高电影 本片穿越时间的初始目的堪称简单粗暴:买梵高的画回来赚差价!于是俩未来妹子就穿上19世纪服装来穿越了。 第一次,穿越到梵高死后的时间点,乔安娜不卖。第二次,穿越到画吃土豆的人的时间点,梵高发挥主角威能让女主开始爱上他。买到画了回来变壕。第三次,穿越到阿尔时代,梵高活得不开森,男女主开始谈恋爱。继续买画。未来那边出问题了,这些画因为太新,被鉴定为赝品。但是女主已经被主角威能征服,爱上了梵高。第四次,穿越到奥维尔时代,阻止梵高自杀失败。女主决定留在19世纪,不回未来。 可能剧情猜测有误,因为鲨鱼不懂德语。剧情全靠瞎猜。

1990 Vincent et moi 在这部儿童电影里,灵魂画师妹子的随笔画被一个长得很像庸医加歇的赝品画商低价收购当梵高童年作品去骗钱,正义感爆棚的小主角们决定揭穿骗局。结尾部分妹子通过5毛特效魂穿见到了真正的梵高。这部电影曾经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

1999 Starry Night 梵高喝药穿越到现代,并企图把自己的画全偷回来,泡妞成功后还是莫名其妙跳海自杀了。(imdb 4.2分渣片预警)需要指出,原初宇宙的文森特认为最佳自杀方式就是跳海溺死自己,他根本不会用枪。但我并不认为这部烂片get到了那个点。

2010 Doctor Who: Vincent and the Doctor 这是新世纪以来知名度最高最成功的梵高题材影视剧,虽说从头到尾充满历史bug,不过毕竟主打儿童观众,科幻剧集就不要那么严格要求了,贴吧已经有其他人(以渴望生活宇宙为标杆)盘点过本集设定和“真实”历史的差异。 这集知名度和讨论度实在太高了,应该大部分人都看过,所以鲨鱼在此有点懒得介绍,它真的很不错,本鲨第一次看时它也被小小感动了一发呢。 唯一令人不爽的是:星云妹子甚至没有口头企图尝试再改写一下梵高自杀结局。这和1985版的德国穿越妹子人品差距就拉大了。 鲨没有追看胡医生系列,所以今年初开始查梵高资料才得知有这么个了不起的S05E10,看完之后首先想到居然是:哦,我的小说开头大概会让DW剧迷觉得是:梵高变成了一个超低配置且失忆的逗比时间领主跑到战国时期(﹁"﹁)……幸亏后期设定不撞车。

2003 Les Tres Bessones I Vincent Van Gogh 这是一部三个人设只有衣服颜色区别的小姑凉和某魔法老奶奶随地到处乱穿越的儿童启蒙动画。文森特高更提奥都和谐到了人畜无害水平,为小观众演出一场好盆友闹别扭然后发现友谊就是魔法的正能量故事,最后谁都没死皆大欢喜。

3. 异界宇宙

1980 Gauguin the Savage 高更电影宇宙通常会略过阿尔三个月,为了主角的正面形象。唯独这部电视电影例外:霸气总裁高更寝取小鸽子瑞秋,气疯屌丝梵高。

1991 Van Gogh 文森特和玛格丽特联袂出演“洛丽塔”。并麦田野战。

1990 Vincent & Theo 这部配乐无比闹心、主角只会发癫的电影唯一被豆瓣热评的截图是梵高基吻高更。

1990 Yume 梵高割耳朵是因为不会画耳朵。

2010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本尼の“天才collection系列”之梵高自杀是为了让作品快速走红。

(顺便说一句这片把提奥的童年照片当成文森特的展示出来,可能是谷歌一下会死星人制片的。)

再顺便谁去把影人那页的提奥照片换回文森特的吼不吼啊

2016 Au Revoir, Sorcier 这部日漫改编的舞台剧发生在最遥远的异界。在传奇宇宙基础上,漫画原著《再见了魔法师》作者进行了二次魔改:文森特是个白傻甜,渴望生活的故事根本不存在,全是一个自带眼线的妖娆提奥商业炒作出来的。

4. 其他宇宙

还有许多梵高电影,没有那么多要被盘点的奇怪亮点,但它们也许更值得你观看。

延伸阅读 戏剧宇宙 梵高题材的舞台剧超多,特别多……以下介绍三部,因为它们可以在网络找到的录影版。 2005 The Eyes of Van Gogh 这是一部特别奇怪的独立梵高电影,连海报都low得不像话,超低成本,手机画质,自导自演,表演过猛。看起来中国观众都不喜欢这部片,说把梵高拍成了恐怖片了,但本鲨觉得这部像喜剧片,多次难以抑制笑场。

此片选择表现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中不断癫痫发作的妄想,串联了他的失败一生。本片最大特色是……主演的演技实在太过火了,怎么形容呢,就像梵高画画,别人蘸颜料,他把颜料成坨糊在画布上,嗯,就是那种感觉,用力过猛。 我查了一下,原来这曾经是一部梵高舞台剧的主演,舞台剧版本叫Stranger on the Earth。

舞台剧版 Stranger on the Earth

可以说这部草台班子一样的实景舞台剧是部特别真诚的梵高电影,真诚得像梵高自己一样充满犀利的疯癫气质。尽管加入了很多虚构设想,尽管有明显的编剧(兼导演兼主演)的主观意识,但它至少态度是诚挚的,值得一看,就看你受不受得了。

史上最魂淡“高更”乃本片一大亮点

1981 Vincent

这是一部舞台独角剧的现场录影版,在网络上有点难找(因为名字太普通),是介绍的三部戏剧中演技最佳的。主角不是文森特而是弟弟提奥,扮演者是以《星际迷航》“斯波克”知名的Leonard Nimoy。

剧情设置在文森特葬礼后提奥的追忆哥哥一生的独白。只从截图看一般人肯定觉得没意思,其实不枯燥,特别假如你已经了解了梵高生平,真心会看得有笑有泪。提奥在剧情追忆里不断扮演文森特对观众讲话,实际相当于一人饰两角,现场BGM自带观众笑声和鼓掌。

燃烧的梵高 国产梵高话剧。大概也属于小成本制作,4个演员强行演出了8个角色真不容易。演员很认真,不过剧本是用《渴望生活》简化来的,人物也被严重符号化了。

有趣的是,鲨鱼看过所有的梵高片里,只在这部国产中见到了——时间旅行者玛雅!(。・`ω´・)……可惜被设定成梵高精分出的人物了( ̄へ ̄)而且刚表白完就瞬间变绿茶(°□°;) 不尊重原著嘛(╯-_-)╯╧╧ 本片现场录影版可以在B站搜到,看起来被上传好几年一直冷得没人看。

5. 遗失的宇宙

许多梵高题材电影至今却没能在网络留下任何痕迹,除了一条名称记录:http://www.imdb.com/character/ch0034681/ (11.25 补充)imdb站今天宣布要在12月6日关闭All Character pages功能,我勒个去,想收全的赶紧去把目前的梵高Character 列表复制过来。我都做备份了。

(12.06)imdb (Character)备份共享://www.douban.com/note/646493759/(个人日志链接)

Vincent Van Gogh (Character)

--- 有一部曾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而今却完全从网络绝迹的1990版电视电影,经常在中国网络上被提及,但却谁也找不到资源。

该片出自1990梵高电影井喷年(逝世百年祭),同年各国拍摄出6部梵高片撞车上映。而这部片名太平常了:Van Gogh (1990),中文网络通常被称为“BBC电视版凡高传”。阿鲨同样错过了本片,从各路线索上看,它剧情设置其实是非常精彩甚至可说有趣的,网络求片留言摘录: -- 恳求一部梵高电影 在电影《梵高传》中,童年凡高离家上寄宿学校前的一段对白预示了他艰难的一生。 童年凡高:“要呆多少时间?” 预言家:“大概三年吧。” “然后呢?” “你会去巴黎、英格兰,在那里卖画,你还会恋爱,遭到拒绝,丢掉工作后,在一个煤矿当传教士,被解雇,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和一个妓女结合,画了800幅画,在普若旺斯变疯,在医院住上一年,37岁时自杀。” “我的画能卖出去吗?” “一幅!” 电影最后,一穿西服拿皮包的日本人在乡间追上凡高..... “凡高先生,把这幅卖给我们吧,我们出X千万美元。” “放在哪里?” “我们公司董事会。” “你们那有多少人?” “六个。” “不卖。” --

求这部电影的各种遗迹已经在网络横尸多年,至今无人填坑。时至今日连伟大的搜索狂魔阿鲨都搜不到它,中国应该不可能有人能找到它了。不信你看下面留言里有谁敢挑战。(・ω・。) 还有一部叫做La veillée (1990)的比利时电影,讲述梵高自杀后家人的追忆故事,同样淹没在1990井喷年的迷雾中,网络现存仅有3张剧照,本片显然包含了文森特的童年经历,但再也没人能找到资源,连dvd都从未发售过。

三. 漫画宇宙

Vincent et Van Gogh 梵高的画是一只叫文森特的猫代笔的,各种无节操嬉笑怒骂之后,结局的真相却忽然令人内牛满面。 作者Gradimir Smudja,创作的三个恶搞演绎历史画家的主系列分别为:Vincent et Van Gogh(梵高主角,共2册);Le Cabaret des muses(劳德雷克主角,梵高和其他所有巴黎画家配角,共4册);Au Fil de l'Art (梵高部分仅4页,共2册,已有中文版,名为《疯狂艺术史》)。 三个系列的人设相同,但世界观不同。 其中Vincent et Van Gogh和Le Cabaret des muses处于相邻宇宙,大同小异,甚至出现过一次crossover。 Au Fil de l'Art则是独立宇宙,由Vincent et Van Gogh 02中出场的原创红发妹子角色作为牵线主角访问整个美术史名家。

我的精分好友曾经在欧美漫画贴吧给这部漫画写了个长介绍,传送门:tieba.baidu.com/p/5100190623

11.23补充:今天搜索发现这个漫画12月也要出中文版了。本鲨才没给它打广告呢<(`^´)> 画功真心超NB(´▽`)ノ♪

12.03补充:今日有幸成为第一批获得中文版的读者 (`・ω・´) 这回鲨真的要来安利了。介绍这部漫画宇宙的长评将在近期更新,先丢上个豆链。

book 1 长评已更://book.douban.com/review/8986547/

Gauguin en Van Gogh 梵高是一名自我认知障碍基佬,暗恋高更。仿佛看到一群基腐爱好者赶紧去搜资源。秋田犬.jpg

Grandes pintores - Van Gogh 又一部出现萨克里顿兄弟角色的作品,全不留情面地展示梵高日常。这部画风人设都如此清奇的漫画明显是在2012版传记基础上继续演化,直接图像化了雷内折腾梵高的梗:咖啡拌盐,麻辣笔头,画箱藏蛇,不过梵高之死被设定为体验濒死感受,之后两个孩子夺枪走火。

还有很多梵高漫画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比较可惜:

感谢 深入荷兰 (荷兰书虫) 为漫画宇宙补充了新的清单: //www.douban.com/note/243129120/ 特别推荐他的个人主页有一个梵高专区://www.douban.com/doulist/3482514/ 好多有价值的信息汇总,你真不想去看看吗 (。-`ω´-)

这部由荷兰画家Barbara Stok绘制的简笔画风格Vincent很早就听说过特别感人,豆评也不少呢,但是似乎只在博物馆有售……羡慕哭。

甚至还有这种一页完结的……

四. 展望未来,依然在膨胀中的梵高宇宙

早期海报/最终海报

《至爱梵高》最初雏形计划为短片,最初海报和最终海报区别巨大。梵高本人可能并不会出场,其他人物演员也和现今版本不同。也许,这部从未问世的短片中展现的是另一个有些许不同的故事。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观众多数抱着看梵高本人的预期走进影院,而实际影片中,编剧把重点放在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解读“自杀还是他杀”疑云,忽视了通常情况下的观众诉求,文森特本人几乎都出现在黑白回忆杀片段里,预告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回眸”镜头甚至没在正片出现,和观影预期差距太大恐怕是导致后期中评增多的原因。而2012版传记的中文版两年前才出,在国内毫无普及度,所以多数梵高粉还停留在渴望生活的传奇宇宙,也就难怪会误认为本片是在虚构戏说了。其实这么贵重的制作形式居然配上一个缺乏足够浪漫主义虚构结局宣泄情感的剧本,鲨鱼看完也觉得很_(:з」∠)_

(12.03更新)今天有幸参加了 豆瓣观影club 组织的超前观影活动,特别感谢豆友 @吴汉拿(weirdoToC)的赠票邀请 ✪ω✪ 原先是靠渣听力看完电影的,欣赏过官方中文字幕的诠释,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又大大不同,阿鲨当时就决定回头把4星改成5星!就从诠释“非自杀”的目标角度看,这部片的剧本实在太用心了,自我装逼为深度梵高粉的鲨鱼在此表示,剧中真的基本没有多余废话,几乎每句台词都暗藏信息or引用历史真实人物对话,全片信息量超巨大!可是也知道没体验过新版梵高传的恐怖力量的路人粉,恐怕真的很难感受到这部电影编剧的良苦用心,所以出现了辣么多看睡了的评价( ̄﹏ ̄) 有趣的是,片中爆出最炸裂案情分析时却选择了喜剧表达,成为全片唯一笑场不断的场景。

BTW. 不知是否是因为活动时间关系,传闻的字幕后出现“梵高回首”彩蛋没见到。

---

12.20 看了这些片场照,居然想再看一遍本片的无“滤镜”版本...另一种感觉。

---

(2017.12.20)乌鸦偷食这段剧情安排并不是只是展示孤独,却另藏编剧的玄机暗示:拉乌客栈的艾德琳长大后曾经这样解释梵高先生为何要借了客栈老板的手枪:驱逐干扰他画画的乌鸦。(当时她能得知的主流自杀版本是“麦田乌鸦”版)然而事实却是文森特从小喜欢上树掏鸟窝,他根本不怕乌鸦,反而认为是一种代表幸运的鸟。

另外还很欢乐地看到,有些评论居然用片中玛格丽特.加歇的台词“你这么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那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企图打脸编剧(跑偏电影主题不给他们展示他们想看的故事),然而这句台词显然是编剧借角色之口打脸整个主流社会的,豆评区许多事实也证明了超过一半观众依然在走“自我感动”套路流程,感叹一下完事走人(比直接看睡的已经很好了),依旧没几个人真的研究一下他是怎么活的。

每个人都那么忙,每个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火,学业职场房价婚姻父母子女投资理财医疗社保……谁会真的关心冒烟的别人究竟烧着怎样的燃料?符号偶像就是各种安慰剂,许许多多虚构的灵魂导师们,抚慰着各取所需的平凡人生╮(╯▽╰)╭

---

此处最后再安利一部荷兰本土出品的4集TV电影:Van Gogh; een huis voor Vincent。

本片分双线发展,传统的画家梵高时间线,侄子“工程师”梵高的时间线,各占一半。在这部片中你可以听到最纯正的梵“高”发音。不过荷兰演员是不是太少了,以至于提奥西恩都是胖胖的,高更像个墨西哥人 (°□°;)

这部2013年TV是鲨鱼所知的第一部暗示非自杀的梵高片。在这个宇宙的事件起因是雷内同学(剧情中并未说这是雷内)打了他的画,但这位文森特的武力值比较高,甚至成功完成夺枪反杀!然而历史归位的力量实在太强大,镜头转到森林远景,给出一声枪响,梵高必死宿命再次在这个宇宙完成(╯-_-)╯╧╧

 3 ) 致Vincent

他被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

——波德莱尔

文森特疯了,大多数下午 他的画笔陷入一种色彩的迷乱之中 阿尔的早晨在他的眼里 五次是彩色的,一次是黑白的 以致他常常发现自己一个人 坐在星空下面浸入巨大的灰蓝中 你知道吗?七岁的文森特 躺在他的床上咳嗽了两次 并且也还淘气,像嘴一样瘪着哭泣 他找不到那朵种在梦里的葵花

夏天的最后日子,黑猫最后一次 来过杜比尼花园,只留下了 一块温暖的赤色污垢,又是谁的脚步 整夜在露湿的阳台下簇簇作响 文森特,这么快,血再次 从你割伤的右耳处渗了出来 在你刚刚粉刷了的黄色小屋子里 看,他没有注意到你,也没有人 注意到你,耳朵霎那失去的重量 你再一次失去了他们,在最后的一天

“尽管我们很多年以后能用 绝对数不清的美元去衡量麦田里 每一株麦穗的重量,但是我们 再也找不到你粗糙面孔上 熟悉的羞怯的笑,尽管我们再也 不能走进画上那座黄色的桥 或者单桅船上的孤独风帆…… 乌鸦再一次从冰冷的城市上空 飞过,或者我们仍不明白最后 仅仅只是一只遥遥欲灭的蜡烛,”

而另一只早已熄灭。”文森特在 一个同样沉闷的下午醒来,他想起 七岁以前说过并非真的有意的事 “然后呢?”“你会去英格兰,巴黎, 在那里卖画,你还会恋爱,遭到拒绝, 丢掉工作后,在一个煤矿当传教士, 被解雇,再恋爱,再遭到拒绝, 成为艺术家,和一个妓女结合,画了800幅画, 在普若旺斯变疯,在医院住上一年,37岁时自杀。” “我的画能卖出去吗?”

“一幅!” 在他们的世界里, 经常有这样的幻觉出现: 哭泣的,抱着头的女人 播种者,割草的少年,吃马铃薯的人 那些在黄昏最后的光亮里慢慢消失的老人 太多被盐深深渍透的面孔…… 在那一片葵花被犁过的田野上 文森特捡出了最初的七朵或是十三朵 在他可能拥有的神话里,像海一样 像泪水刚刚涌满潮湿的眼眶一样

葵花数完了。这记忆中的盐池 如此多的咸涩使一个男人在夜晚以前 发抖地用双手抓住最后一支画笔 明天每一朵葵花将回到自己的家里 它们乌鸦似的长脚将在地下 伸展开来,这些冻得发抖的葵花啊 在阿尔一间倾斜的小屋子里 一朵朵葵花挤进同一个深深瞳孔 我看见金黄色的花瓣成片剥落 文森特手捧花束,他又看见什么

就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后的一声 枪响,而所有的乌鸦惊叫着 从麦田上空消失,最后的秘密 还在乌鸦的飞翔里继续繁殖 “我想说,我不是什么怪人……” 他在我们的黄昏里最后说到: “别让上帝遗弃我们……”“是的, 死亡一直都在,文森特,你会 穿着黑衣,坐着明天的四轮马车离开 一同坠入大西洋黑暗的海底……”

在七月,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 都会爱上一个死去的男人 静静聆听地狱深处最真切的歌唱 在此期间,每晚我 都被干渴和失眠困扰着 像是一个不停寻找住处的情人 在她们的面前就像是个小孩 我都会不顾一切地首先想到你 文森特文森特,但是不久 你便随着我的身体腐烂了

 4 ) 梵高的星空

本来没觉得自己要写影评,但是当我在香港看了提前场后发现已有置顶的几篇影评打着科普贴的旗号但是错误百出后,突然很想写一写自己的“梵高情结”,或者说自己的“星空情结”。【标注,现在那几篇已经被更好的科普贴取代了;anyway,我既不是来叙述梵高生平的,也不是来介绍梵高的画的。。。我只是讲一些自己眼中的“梵高与星空”】 -----------------Part 1) 一个伪梵高迷【此节与电影无关,可跳过】------------------- 我是梵高迷吗?说实话,我不是。不过我是《星空》迷。《星空》或者翻译成《星夜》是我最喜欢的画,没有之一(我喜欢用《星空》这个名字,不过更多人用的是《星夜》)。我有一系列关于星空的周边,我的人生理想是去纽约现代博物馆去看一下星空的实体(对不起,我还没看过,可能我是个伪迷)。。。。不过梵高不是我最喜欢的画家。 我是喜欢印象派的,我记得曾经有个朋友说过,不懂艺术的就喜欢说自己喜欢印象派,好吧,我是不懂艺术的,我不惮承认这点。印象派的画家里,最喜欢莫奈,可是要问我最喜欢他的哪一幅,我却说不出,我就是喜欢莫奈近视眼视角下的色彩和朦胧。然而梵高,我却可以细数出好几幅喜欢的作品,除了《星夜》,同类型的《罗纳河的星夜》(1888),《向日葵》中1890年的十二朵向日葵,《鸢尾花》(1890)、《盛开的杏花》(1890)。。。我几乎喜欢他所有颜色鲜明又不失细节的作品。想来自己也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门口排了整整一上午的队才挤进去,然后出来抱了一堆周边纪念品出来;而当年在英国各大大小小美术馆里驻足最久的也是梵高的画。。。。所以这么说起来,对于梵高作品的喜爱是鲜明的,这也是因为我可以读出梵高作品里的情绪,站在他的作品前,我会感觉到画家的心情。所以梵高的传记我读过三本,虽然也就薄薄三本而已,不过我还真没怎么读过其他画家的传记(回想了一下,一本特纳,一本毕加索而已)。。。哎,这么说来,我还是个文盲级爱好者。。。。 关于梵高的生平,此处附上另一个写的极好的科普贴:《梵高电影宇宙指南 —— “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Part 2) 电影中的星空------------------- 电影以《星夜》为画面开始,以《罗纳河的星夜》为结尾。电影里也提到,梵高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晚期作品里明亮的星星也是他自己的精神追求。早年他是那么的相信上帝,他真心去做一个传教者,在工人与农民之中传教,但是却看见了生活的残忍,生活的打击让他怀疑上帝(电影里那个女管家也说了梵高渎神),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在追求神圣。 其实很多人都会用星空来致敬梵高,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曲“Starry Starry Night”,其实这首歌叫《Vincent》,收录在 Don McLean 1971年的专辑《American Pie》里,不过由于被很多人翻唱过后,大家更记得歌词,而不是原名。果不其然,这首歌成为了电影的结尾曲。 回到电影,电影的主题,用我的话来说,其实是“梵高的星空”。

Starry Night (1890)
罗纳河的星夜(1888)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画于1888年9月,现存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我非常有幸地看过实物:) -----------------Part 3) 梵高的死-------------------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梵高写给弟弟的信 现实中的梵高住进精神病院后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自己最近越来越喜欢画柏树(比如星空里的那团黑色火焰),梵高笔下的柏树就像生命之火一样直指天空,这是他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写照。

梵高笔下的柏树 (1889 )
梵高笔下的柏树(1890)

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 (1890) 如此向往美好的梵高为什么会自杀?也许有人要这么问,这也是电影的故事线, 以至于电影硬生生把故事做成了悬疑电影,一直在拼凑不同版本的线索推断梵高的死因(而且非常奇怪的是,我看过的三个不同版本的传记里面都没有涉及到梵高与自己的心理医生之间的瓜葛,更没有提到心理医生的女儿与梵高的恋情)。。。。。 但是对于我来说,至少在读传记的时候,梵高的死是非常顺其自然的。如此孤独的艺术家,在艺术中找寻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找到了让自己的精神解脱的方式——死亡。当然,如果非要用自己的专业来解读,我会说梵高具有典型的双相抑郁(又叫躁郁症,时而狂躁时而抑郁)以及一定程度的自闭症。传记里会说梵高母亲的家族里是有神经病(癫痫)史的,因而梵高也会癫痫发作。。。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梵高的母系家族有精神病历史,毕竟当时的心理学还没有萌芽,心理疾病总是被归为某些生理上的疾病。。从他母亲一直深陷于自己第一个孩子早夭的阴影中而影响了自己去关爱梵高来看,她的精神多少是存在问题的。。。。而梵高的悲剧可能是从出生就注定了:梵高的生日与第一个孩子的周年忌日是同一天,因而梵高继承了第一个孩子的名字“文森特(Vincent)”,成为了第一个Vincent的替代品。。。就是这样“被”成为了别人的影子的梵高,不断想要获得认可,不被母亲接受甚至无视,又不断的进行自我否认。完全构成了弗洛伊德式诊断中的“童年的阴影”。。。 但是抛开心理学那些理论,我常常在想,死亡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虽然死亡一定会带来亲人的痛苦,但是有一些人来说,死亡意味着肉体的超越,特别是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所以我尊重每一个自杀的人,一定有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让他们跨过了对疼痛的恐惧。。。。。这个想法,我曾经在一个心理学专家200多人的公开课上分享过,结果被专家狠批了一顿,他觉得这种想法很“危险”,我却在下面暗自好笑——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可能不需要别人理解。 -----------------Part 4) 注定孤独------------------- 电影里的主角,那个黄衣服的年轻人,是邮递员Joseph Roulin的儿子 Armand Roulin(抱歉我要用英文名,因为我看的是港版,实在不想引用港版奇奇怪怪的翻译)。

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 1889
Portrait of Armand Roulin 1888

独居的梵高,除了画画,另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就是写信,尤其是写信给自己的弟弟,提奥("Theo",Theodorus van Gogh),弟弟不单一直是梵高的精神后盾,也一直是(也几乎是唯一的)经济后盾。 由于梵高经常写信的缘故,邮递员Joseph成为梵高生命最后几年唯一的朋友。 就那么一些人,一些物,他反复地画,反复模仿自己的画……这就成了在法国南部小镇上阿尔勒生活的全部。这里与充满诱惑的巴黎不同,梵高在巴黎期间虽然认识了很多名画家,可是他在一味模仿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自己的风格。而在阿尔勒,他终于认可了自己的风格,不断涌现灵感,后世高价的拍卖品大部分也都是在这期间集中诞生的。 梵高非常喜欢这个小镇,他曾多次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黄色房间居住。自己偶像兼好友高更也曾来访住过一段时间,不过终因为两个人对艺术的分歧,以及梵高资金来源问题的争论,在梵高割下耳朵后,两人的友谊彻底结束了。

The Yellow House 1888
The Bedroom (1888) 此图为第一版
Cafe Terrace at Night 1890
咖啡馆的室内

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 1888 艺术家必须孤独,就像科学家追求真的时候不允许社会舆论的插足一样,艺术家追求的的美也不需要迎合他人的审美。梵高的孤独成就了他的作品。他的灵魂在作品中永存,看画的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孤独与他的不孤独。。。所以凝视他的画的时候,会哭泣,因为你看见了他的灵魂和自己的灵魂。 凝视着他的画的你知道,你也不孤独。这也是我自己常常安慰自己的话。随着读书越来越多,也发现了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社交,自然也丧失了社交的技巧。。。但是如果我真的想成为科学家的话,我必须习惯并喜欢这种孤独。。。to be alone, but not lonly..... -----------------!福利時間!------------------- 最后,很多预告片说这个电影是裸眼3D, Excuse Me?!这个宣传是说梵高的画都是裸眼3D吗? 在此奉上我收藏的 移轴后的梵高的画,来看看什么才是裸眼3D!

Starry Night (1890)
Bridge at Arles Vincent (1888)
有马车和火车的风景

Landscape With Carriage And Train 1890

The Red Vineyard1888
Sunset Wheat Fields Near Arles
Harvest at La Crau 1888
Peasant woman binding sheaves

捆扎稻草的农妇(仿米勒)1889

Entrance to the Public Park
Olive Trees With The Alpilles
Irises (1889)
Pink Peach Tree in Blossom1888
Enclosed field with rising sun
Field with Poppies (1889)
The Sower (1988)
Branches of BlossomingAlmond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以上这些图几乎都是梵高在阿勒尔(Arles)期间(1888-1890)的作品,有一些也在電影里出現了,没写名字的是我不造名字~~~~(>_<)~~~~(伪梵高迷再现)。 此外,额外附上一个大彩蛋-->360度全景图 (这个图不是我做的,木有源文件,楼下各位留言的亲,收藏网页就好了٩(•̤̀ᵕ•̤́๑))

 5 ) 曾经的至爱吧

----多是个人感受,不算是影评

有一点浪费吧,这么好的形式,既没有做得experimental,也没有做得诗意。没有看到梵高对于艺术和生命的热爱,只有爱慕他的人对他的称颂。

这几年印象派被世人追捧得前所未有,过度消费后总有一天会被别的艺术形态取代吧。

对于他的痴迷贯穿了整个高中时代,一遍遍翻看画册,临摹《夜间咖啡屋》,第一次翻墙就是为了上维基百科打印《星空》,循环播放Don McLean的《starry starry night》,来回翻阅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意义》里写他的篇章,在10年世博会时人数寥寥无几的荷兰馆里第一次看到他的真迹,高考作文里都写到了他..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周边随处可见,很容易在博物馆或展览中看到围满观众的真迹,随便逮个人最喜欢的画家不是梵高就是莫奈,那感觉,就像是私藏的明星一炮走红,老粉丝心里欣慰又暗含醋意。

年少时对于一些事物和人的痴迷,可能终会淡去。老朋友们还会送我有他画作的周边 发给我拍到的真迹 关于他的新闻书和影,而我渐渐没有了以往的热爱。但每一次无意闯进一个有他画作的展厅时,都像是偶遇老友,熟悉又安全,远远定神看一段时间尔后离开。

几年前便看到过这部电影的宣传片,还是很有期待,但没想到开场第一幕星空流动起来时眼泪差点冲出来,虽然中途几乎睡着但又被片尾的《starry starry night》翻唱戳到了。可能像一位深爱过的前任,记忆越来越淡但在心里一直有一块地方是他吧。

 6 ) 带着粉丝滤镜看了九十分钟大型原作党同人 想和用爱发电的导演聊聊人生

* 17-12-18 修改评分 过了两个月头脑冷静下来,粉丝滤镜变薄,还是把评分修改成了二星。如果这部电影都能五星,怎么对得起今年其他真五星片。以及修改分数可以防止想找五星共鸣的路人误点进来。原本想的是“我都给五星了,真爱粉们就放过我吧” 结果发现是我太天真,大家点开五星影评就是想看盛赞啊! 还是那句话,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作为情书可以满分,但做为电影是不合格的。 以下为看完电影当晚充满粉丝滤镜和愤怒的原文: ++++++++++++++++++++ 作为每隔几个月会去Getty看鸢尾花平复心情,有机会就去check美帝各处梵高原作,去年去阿姆斯特丹朝圣了两次的梵高真爱粉,从15年第一次看到Loving Vincent的预告就恨不得每天疯狂打call,跪求快出正片。用梵高的风格去讲一个梵高的故事,全油画手绘,波兰和英国人的审美加持,天啊简直世界圆满。直到今天看到正片,我的内心是撕裂的。 与我同行的是一对情侣,男的学导演,女的学动画,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了。导演基本对梵高零了解,动画妹子和我一起去的阿姆斯特丹,但也只限于画面色彩欣赏。看完电影我们沉默地走出影院,许久,妹子幽幽地问,是我审美不太好,还是这片子真的不好看。 我和导演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真的不好看。 我能给出五星完全是因为有八米厚的粉丝滤镜,还有精彩绝伦的画面(但对于不习惯/接受这种风格的观众——比如导演君——来说,他的真实心声是:看得我头晕),以及基本每一帧都有梵高的reference。我没有数融入了梵高的多少画作,但所有人物和几乎每个场景定格都来自原作,等网上有资源了可以拉一个考据单子出来。就说一个我刚刚在芝加哥美术馆新鲜热辣朝圣过的The Drinkers,化为了酒馆的三个路人,摆了个画中的Pose, 和男主打了一架。

The Drinkers(1890) 芝加哥美术馆

就是这种路人和路边风景甚至转场都有原画支持的态度,让我不得不起立鼓掌并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份爱的电波我接受到了,导演大大你花了五年百人550万刀拍了一个95分钟的情书,梵高真爱粉头把交椅除了Theo非你莫属。但是,您也不能让爱蒙蔽了双眼,只用爱发电吧。 充满了槽点的剧情如下: Arles邮差的儿子,我们的男主角,在梵高死后一年受父之托去巴黎给Vincent之弟Theo邮递一封总被退回的画家未曾寄出的信,跑到巴黎结果发现Theo追随哥哥而去已经死了,画商朋友表示你如果想把信交给Theo遗孀,可以去Auvers-sur-Oise找和这一家都很熟的Dr.Gachet问遗孀的联络方式。小伙子就跑去Auvers-sur-Oise找医生了,医生的女管家说你想问那个evil的事那真是太可怕了,医生不在你改天再来吧,男主角问那梵高生前住哪啊,女管家指路小酒馆。

Armand Roulin的肖像(1888) 我们的男主角

到了小酒馆和女招待搭上话,了解了梵高死前的故事,女招待说梵高爱去河边,你可以去找boatman聊聊,男主角就去找boatman了。boatman说梵高常常来河边画画超级寂寞,但他有一次带了一个姑娘来两个人特别开心,那就是Dr.Gachet的女儿。于是男主角又去找女招待了解了点情况,下了“梵高和医生的女儿有点问题”的结论,就兴高采烈地去找妹子对质了“你是他情人吧你们一定有点什么吧”。妹子冷淡表示我跟他不熟,并冷嘲热讽男主角热爱八卦。男主角无功而返,当晚住在梵高的房间里,做了一个关于梵高的梦。惊醒之后出门遇到一个用石子丢他的小白痴,追了一晚上,未果。

钢琴边的Marguerite Gachet(1890) Dr

第二天男主角去梵高自杀的麦田坐了坐想想象梵高为什么自杀,因为前一天的所有人都充满感情地告诉他梵高超冷静不像精神病而且他热爱生活,又被小白痴用石子丢了。追小白痴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老头,老头跟他说梵高的死有疑点,他可以去拜访一下另一个医生。另一个医生是个疯癫癫的老头(取材sorrowing old man),和他讲从伤口判断梵高不是自杀的,是被枪杀的,btw酒馆老板有枪哦~男主角就去和女招待对质“你们是不是有枪你们是不是杀了梵高”。女招待:???我们的枪早就卖了,你他妈傻逼么。对了你工作没了,也不要在我这住了,白白了您。

Sorrowing Old Man(1890)

男主角就去找boatman喝酒,了解到一个小混混经常欺负梵高,而且这个人也有枪。男主角对着boatman怒吼:你为什么不阻止他欺负梵高!?你都不珍惜梵高的么!?Boatman:???我为什么要为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打抱不平,他不爽不会自己反击或直接走么,你他妈傻逼么,白白了您。就把男主角赶走了。男主角继续去喝闷酒,旁边桌有三个the drinkers,此时小白痴又蹿了出来,被the drinkers揍了,喝醉了的男主上前打抱不平,被警察带走了。警察是梵高死前做问话的警察,他又给他讲了一点温馨的梵高生前小故事,男主角带着郁闷和各种梵高的故事又去到了麦田,又遇到Dr.Gachet的女儿,妹子给他补完了更多梵高生前的细节。幽幽表示你们只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那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么。

麦田里的乌鸦(1890)传说中的梵高最后一幅作品,其实不是

此时男主角简直是一个行走的梵高八卦机,带着梵高的生平他终于见到了画家生前的好友,Dr.Gachet。Dr.Gachet的演员是GOT的波隆,闪耀着后世创纪录名画的光辉就出场了,娓娓道来梵高之死的真相:他是被我逼死的。男主角:???不不不不,我有充分证据表明他是被小混混杀的。Dr.Gachet:你不懂他活着有多痛苦压力有多大,他不想成为他弟弟的负担,他天才他孤独他blahblah。男主角:好吧我被说服了,谋杀案什么的我们就不管了,你能帮我把这封信给Theo的遗孀么?医生:好的,他的遗孀最近在收集他们的通信打算集结出版,作为交换我给你一封梵高刚刚开始画画时的信吧,帮你开启崭新人生!

Dr.Gachet的肖像(1890) 私人收藏,1990年以

在回Arles的路上,男主角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这封信。回到了Arles,他爹收到了Theo遗孀寄来的他们转了一圈想送到的梵高的最后一封信的复制品,他们又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这封信。全剧终,出credit。 通过我流水账的复述,大家能感受到这恋爱avg一样的剧情推进。上次看到这种npc指路npc指路npc型剧情还是在午夜巴黎,而我毫不犹豫的给了它一星。电影的最大魅力是不受限制地用影像叙事的魔法,而本片可以说是在故事情节方面相当失败了。 我的两位同行者给出了很直接的反馈:情节单线程流水账,而且导演的前提是“观众对梵高的生平有相当程度的了解”,那对路人就很不友好了。“作为一个不了解梵高的人,我以为会看到梵高的生平,梵高的视角,或者导演从TA的角度去讲梵高是个怎样的人,”男性友人说,“结果花了九十分钟讲‘走近科学——梵高是怎么死的,我们走访了他生前的目击者,最后觉得这都不重要’。要不是风格惊人,我宁可去看探索频道!” 动画妹子附议,表示到后来她完全在看画面笔触,研究动画是怎么做的,情节是什么鬼她已经看不懂了。“人物一个接一个登场再退场,全都是“我很有来头哦我和梵高超有关系哦”,不介绍背景就开始感情充沛地讲故事,我follow不到啊!” 而我作为一个小小的梵高粉丝,虽然理解情节无障碍,人物都耳熟能详,基本能认出大部分reference,但这也不是我期待中的故事。 2009年我读到了《渴望生活》与他相遇,从此被这个人的痛苦与热情点燃;2013年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真迹,Getty的鸢尾花,凝视着他的笔触,被蕴含其中的信息和力量震撼得几乎泪目;2016年我加起来花了两天时间泡在梵高博物馆,仔细地看了每一幅画的说明听了讲解,爱上了叼烟的骷髅,站在麦田乌鸦前,觉得终于更加了解这个孤独而薄命,天才且真挚的灵魂。这七年间,每一次和他的痕迹偶遇都有一种心灵震颤的感觉,比如Doctor Who的梵高集结尾至今每看必哭,比如和女朋友在MOMA手拉手看到星空的浪漫心愿达成,再比如影片中最后读的那封信,我在2015年的近代艺术史课上偶然读到了相关信件的全文节选,鼻头一酸眼泪就下来了,给文献拍了照片发给朋友:

We take death to reach a star. 就像搭乘火车能去到不同城市,我们以死亡为翼,穿梭群星。 这是怎样一个孤独浪漫又热烈到几近天真的灵魂,说得出“死亡,可以让我们摸到星星”。 这是我想看到的梵高的故事,我想看到他燃烧至死的灵魂。而不是一个路人试图拼起他生前的碎片,留下一个苍白的似是而非的结论。你可以说梵高的死亡的确有很多疑点和不同推论,你可以说没人能描述出真正的梵高因为他是如此闪耀非凡,但你可以讲他的画,他的花,他的感情,他的热爱,他的痛苦,他的疾病,他的酗酒,他的伤痛,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他的家乡,他的旅途,他的过去,他的未来,他的苦艾酒,他的向日葵,他的黄房子,他的疯人院,他对艺术的态度,他数以千计的信,他一层一层堆叠的颜料,他自画像里颜色不同的眼睛,他曾经是乡村牧师看过穷人疾苦,他给小侄子出生画的一树杏花,他无人能敌的笔触和色感,他的画笔想传达出的信息,他在疯人院里看到的风景,他人生的最后六个月的100多幅画,他和同时代画家的爱恨情仇,还有,他眼中看到的星空,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些都是他曾经感动过千万人,也即将继续动人的故事。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有些被画面主导了情节。感觉导演是先确定了风格,keyframe和人物,“我要用到这些这些这些画感觉自己超屌哒”,然后看图说话编了一个故事。作为一封情书,可以打满分,但作为一部电影,我实在打不出高分。想想看这不就是梵高百年后一个真爱粉满怀热情做出的原著向大型同人视频,路人基本一脸懵逼,粉丝要么看到泪流满面“大大你好屌”,要么下场掐架“你对原作的理解有问题简直毁原作”。天下粉圈都一样,但这份爱意,值得被尊重和好好珍惜。 导演君,带着你满腔的热爱和一等一的审美,下次换个冷静的编剧吧。 最后以我最喜欢的梵高同人作品,DoctorWho第五季第十集, Vincent and the Doctor 的结尾作结: 点击观看片段,我又狂哭了一遍 The Doctor: Between you and me, in a hundred words, where do you think Van Gogh rates in the history of art? Curator: Well... um... big question, but, to me Van Gogh is the finest painter of them all. Certainly the most popular, great painter of all time. The most beloved, his command of colour most magnificent. He transformed the pain of his tormented life into ecstatic beauty. Pain is easy to portray, but to use your passion and pain to portray the ecstasy and joy and magnificence of our world, no one had ever done it before. Perhaps no one ever will again. To my mind, that strange, wild man who roamed the fields of Provence was not only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 but also one of the greatest men who ever lived. 那个陌生的,狂野的游荡在普罗旺斯田野里的男人,不仅是世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 致梵高,致Vincent. Loving Vincent.

 短评

很有创意,也足够有心意。六万多张画,组成被嫌弃的梵高的一生。身边冷漠的人对天才梵高的死,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有责任。别人笑他太疯癫,等他死后,却以认识他为荣。世人总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却不知他活的时候有多么孤独无助。看的有些莫名难过。

4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多方角度碎片式拼凑还原梵高逝前内心真相。1秒12帧,1帧1幅画,6万多幅油画,形式上够惊艳!油画卡通这是头一遭,美轮美矣,却因先拍真人后作油画,导致油画的惊艳感在观影中逐渐被真人影像感取代。不过就像导演所说,未来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的界限本就会越来越模糊,几近融为一体,我们在见证历史啊~~

5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多一星给幕后画手 明白导演想让大家通过梵高的画作来理解他 但以手绘油画作为电影 牺牲了大部分远景(甚至中景)特写的描绘又无法准确捕捉到真人演员的细微表演 确实“形式大于内容” 但内容上为了吸引观众制造的悬疑叙述 不会被片中玛格丽特“为什么要关注他的死亡,而不是他的生活”这句打脸吗

9分钟前
  • UndertheWater
  • 还行

催泪大作,心灵暴击。因为星空非常美丽,所以我先走一步,不然老了只能步履蹒跚地上去。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真人演员加持让每一帧油画都有了人间烟火气,透过颜料可以读懂西尔莎罗南的哀叹。见到了两位导演,十分荣幸。

13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以纽约MOMA《星夜》开始,到巴黎奥赛《罗纳河星夜》结束,全片参照和模仿的120多幅原作,在大银幕上呈现出画家表现主义印象派的浓烈气质。天空黄蓝翻滚的“梵高曲线”和努力向上几乎刺穿天空的柏树,会给观众当头一棒的眩晕和不适感。在工匠精神和致敬外,让画师这么团结奉献的,只能解释为真正的挚爱

1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虽然不懂艺术,也不是梵高的粉丝,但真的被电影的美工和艺术风格所感染。故事有点像悬疑片,但越往后越能让人专注,天才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在个性和形式独特的追求,电影的画面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着。梵高的画有了生命,他带着无数后人的敬仰,永远的活在自己的画作之中

1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以油墨的流光溢彩表现对光线的捕捉,视觉呈现美轮美奂;在他人的言语罗生门中展现梵高生平及临终疑点,结合经典名作,剧本虽不无单薄,但整体编排还算合格,带有悬疑色彩的追寻,其实并不能增进世人对天才的解读(孤独是恒星的命运),情感落脚点反而在于卢兰;“在她卧室挂了四十四年”泪目。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亨利.托马斯说过:“梵高相信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该是静止的,应该活动且富有生命。”用梵高的画风包装一个“罗生门”式的不同视点,创作者以第三人称视角为梵高之死的动因做出一个推论。当众人皆笑梵高疯癫时,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生无可恋、孤芳自赏的艺术家,曲高和寡即是如此。

2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每秒12幅画,也就是12帧,这简直就是电影的退步。真人表演一遍,再在真人的基础之上画成梵高风格的画作,油画本来就缺少真人表演的细节,加上帧数减半,细节损失更严重,而且用动画的形式拍一部真人已经完成的故事,毫无想象力可言,结果还不好好讲一个故事,这片子除了视觉上很美之外,就剩下蠢了。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画面表现形式新异。但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故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情怀是满满的,但情节是浮光掠影的。

29分钟前
  • 丁小云
  • 推荐

别再问梵高为什么死了。不如问,一个被全世界拒之门外的人,怎么能不死,指望什么活?在这个凉薄世间,把自己的骨头血肉燃烧殆尽换取的热量,能撑多久?说梵高式画风10分钟看厌的人,您看什么画风才不犯厌?说故事平淡无味的人,这是基于真人真事的改编,您还期待怎样的轰轰烈烈、新奇狗血、惊天翻转?

3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他从来都没有疯,只是他跑得太快了,时代在他背后气喘吁吁。

34分钟前
  • 文淇
  • 力荐

电影本身很普通 但是不阻止大家在vincent响起的时候暴哭

36分钟前
  • vesper
  • 还行

做到这个程度只能忽略情节了

39分钟前
  • 🥺
  • 推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41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画面大美,情节的着手点也很新颖,美中不足是关于梵高本人的刻画比较单薄,没有太多关于艺术的探索。结尾感人至深。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真的好美呀。能看见画家们的笔触在一帧帧变化时流淌的过程,很神奇,大概也会有点分神吧。故事本身就是个侦探揭秘类的,如果要看梵高本人更细致的描绘,皮亚拉和奥特曼的版本都更好;但这部动画自然有它的独特美,能在每个场景中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多么奇妙。罗南的脸和声音辨识度一样高!

4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s.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梵高真是温柔的人QAQ 想揉揉他的头发

49分钟前
  • 力荐

故事平庸,本来以为是纯手绘动画,原来是在真人电影的基础上进行手绘,老实说很多场景好像……通过Prisma 之类的滤镜……效果也……不会差很多?贫穷艺术家的故事再一次养活了一百个贫穷艺术家

5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狂熱地愛著梵高的筆觸,而一切都活了起來,那感覺實在是太妙了,就像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和梵高的跨時空對話,當他以特殊的方式轉身離開,黑暗中的我早已淚流滿面,那短暫的相遇,捨不得告別,他那悲情的人生,成就了他的驚世傳奇

57分钟前
  • 法蘭琪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