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面解码

剧情片法国2001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吉约姆·卡内,依蕾·莎丝特,安德烈·杜索里埃,爱迪丝·斯考博,Moussa,Maaskri,Elsa,Kikoïne

导演:皮托夫

 剧照

夺面解码 剧照 NO.1夺面解码 剧照 NO.2夺面解码 剧照 NO.3夺面解码 剧照 NO.4夺面解码 剧照 NO.5夺面解码 剧照 NO.6夺面解码 剧照 NO.13夺面解码 剧照 NO.14夺面解码 剧照 NO.15夺面解码 剧照 NO.16夺面解码 剧照 NO.17夺面解码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0

详细剧情

《夺面解码》根据十八世纪法国传奇人物神探维托真人真事改编,拍摄费用耗资逾一亿五千万法郎,更荣获西班牙电影节五项大奖。  法国神探维托(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突然失踪,更盛传被一个戴镜子面具的魔人杀死,传闻镜子面具拥有吸去人类灵魂的诡异力量,牵涉整个巴黎多宗神秘谋杀案,顿然引起一阵恐慌。青年新闻记者波艾伦(吉约姆·卡内 Guillaume Canet 饰)遂展开追查,更联同神探维托拍档尼马及一神秘女子,逐一查访多位证人,怎知期间陆续发生多宗“电击杀人案”,不少贵族陆续被离奇闪电轰毙,而曾被追访过的目击证人亦相继被人割喉而死,波艾伦更查出此事与城中大批处女突然失踪有关,令剧情更趋向高潮。每个线索都可改变故事发展,最后关键却在维托自己身上…

 长篇影评

 1 ) Vidocq

故事内容根据十八世纪法国传奇人物神探维托真人真事改篇。描述法国影帝谢勒迪柏度饰演的神探维托突然失踪,更盛传被一个戴镜子面具的魔人杀死,传闻镜子面具拥有吸去人类灵魂的诡异力量,牵涉整个巴黎多宗神秘谋杀案,顿然引起一阵恐慌。青年新闻记者波艾伦(格廉加纳饰演)遂展开追查,更联同神探维托拍档尼马及一神秘女子(安娜莎达饰演),逐一查访多位证人,怎知期间陆续发生多宗“电击杀人案”,不少贵族陆续被离奇闪电轰毙,而曾被追访过的目击证人亦相继被人割喉而死,波艾伦更查出此事与城中大批处女突然失踪有关,令剧情更趋向高潮。每个线索都可改变故事发展,最后关键却在维托自己身上……

 2 ) 就是爱那画面,那调调

俺就爱那画面,实在太美,每一瞬间每一个画面都唯美得让人吃惊。

情节因为本人记性一向奇差,忘得七七八八,倒是那几个变态佬在花园看花被雷劈、舞女华丽舞裙在草地上找到解开的口==那一系列画面让我毕生难忘。

——美,其他不重要。

 3 ) 情节出人意料,非常不错的电影。

2001年的电影,没想到特效拍的这么好,那个记者一直都在找维托,原来戴面具的人就是他本人,一直以为维托已经死了,原来没死,情节挺出入意料的,而且节奏很快,不拖沓,人物和画面一直都在动,摄影机调度的非常不错,德帕迪约和那个记者的演技都非常自然,到位,除了好莱坞,应该就是法国电影了。

 4 ) 传说中的现实阴影

已是第二次看,第一次是十年前。体验和感触更深了,除了场景视效、叙事方式可圈可点,我又发现了很多隐喻层面的内涵,值得玩味。

影片气氛渲染不错,有历史场景的再现感,能复现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氛围,尤其是像红灯区、市民街等巴黎黝黯的不见光的生活面,很逼真,得到完整保护的巴黎古城无疑是故事展现的当仁不让的场域,渲染着闪亮登场人物群像,它们对于塑造历史韵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狭窄的街道、黝黯的灯光,马车过后鬼影幢幢的夜行人……场景、道具、人物的个性表演,都天衣无缝,都在返照着一段历史。好像走进巴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牵引出一段故事来。

除了历史氛围逼真,影片更吸引人的地方是运用了不可靠的叙述。情节是以所谓的记者波艾伦调查侦探维托的死亡为线索来推进的,由波艾伦带进,让观众不得不认同于他这样一个文弱瘦小记者的主观视点,观影时难免会为他涉险捏把汗,摄影机运用到了当事人调查案件的一些主观镜头,攥紧观众对他的认同感。正因为这样,结局揭示得才出人意料——叙述者其实就是罪犯炼金术士。影片告诫观众,人不可貌相,文弱瘦小并不意味没有能量,其实他更具欺骗性——人往往在同情时会失去相对超脱的判断力——所以,他可以利用别人的同情来麻痹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疑点早就伏下,波艾伦以写维托传记为借口,每到一处寻访有关维托调查蒙面人案件的知情证人后,多数证人均为蒙面人所杀,他却偏能独活,这已经说明一些问题。或许,你会以为,凶犯也在顺藤摸瓜,借波艾伦在铲除于己不利的证据,但到波艾伦居然能逃脱警察对他的拘捕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而善良的观众还是会希望自己认同的视点人物能化险为夷。何况,观众怎么也难以将一个旁人(包括维托的拍档)看来不堪案件调查任务的文弱书生与一个身手矫健、幽灵般出没的凶手挂起钩来,二者反差实在太大。

幸好摄影机不可能完全用主观镜头叙事(一般叙事电影大都是全知视点),我们得以跳出叙述者的主观视角, 得以窥见作案者的破绽。由知情证人和维托笔记所提供的维托破案进展,逐渐把焦点引入到了炼金术士的黑暗地窖里,那里有着罪恶的交易下的处女买卖,供货者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断供,他们满足不了炼金术士的贪婪,而这些曾经的供货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一样为了获得神奇的驻颜术而愿和魔鬼做交易,把贫穷的处女交与炼金术士来做实验,炼金术士得以从她们恐惧的血液中提取非凡的魔力,以至于其动辄像鬼魂一样,腾挪跳跃,不可战胜。影片可贵的是没有渲染残酷肢解人体的暴力镜头,只是呈现了魔窟的血淋淋挂着人皮的惨烈场景,伴着铁窗后少女恐惧的嚎叫。作为最阴暗的地方,魔窟复活了一个远古的玻璃面魔的传说,似乎传说从来都是有着对应的现实。

心理阴影或更深的文化阴影一直对青春和生命活力进行着吞噬,而滋养自身的我执之魔,就像这个不断贪婪的炼金术士,他通过提炼人性纯真中太把现实当回事的负面恐惧来榨干人的灵性,使之成为不得解脱的奴隶。涉世未深的孩子,刚刚打开的是一个自以为实相的世界,但父母的贪婪和贫乏会把他们推向深渊,人类的所有坑洞都是在需要关爱的早年成长期留下的,因为恐惧被隔离、被抛弃,所以他们为社会的期待所塑造,而失去与本体万物的联结,失去成长的潜能。

为何镜面总是在向外汲取能量,吞噬人的灵魂?自我人格不是常常通过投射外部来满足欲望、填补内在坑洞的吗?不是把自我包裹得严严实实,全力护持自己的欲望、将自己合理化而从不去自我反思吗?这个阴影最大的恐惧是不满足的贪婪。他总在映照别人,汲取别人的能量,来填补内心的坑洞,从来不返照自己。

维托制服这个黑暗炼金术士的方法,正是以其之道还治其身。他以其窥见炼金术士的真实脸面为诱饵,引其进入到事先布好的镜面之阵中。通过镜面不留任何死角的返照,终于制服了这个魔鬼。反观自照,是人走出心魔的方式,觉察,不给心理阴影留下任何余地。

将影片原名Vidocq翻译成“夺面解码”,很切合情节寓意。剧情上,阴暗的炼金术士披着合法伪装的记者的文弱假面,招摇过市,欺骗局中人和作为观众的我们上当;象征层面,炼金术士还要带上玻璃面罩,以所谓诱人的交易来汲取人的灵魂。维托解码破案,也是昭示一个灵魂觉醒的过程,勇者须正视这个黝黯的阴影,从无明中走出来。

当然,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我们不从隐喻层面去理解,影片所揭示的传说故事,仍有着与现实相对应的存在佐证。黑魔法一直存在,至今西方社会上层精英仍存在着通过性侵儿童和处女来提取黑暗养生能量的方式,库布里克在《大开眼戒》中的一些揭秘的镜头(有25分钟)被剪去,而且导演本人在不久后莫名死亡,让人觉得诡异,荷兰银行家揭秘性侵儿童事件,更将黑幕揭开了一个大口子,说明我们所谓的文明社会其实是有着见不得人的罪恶阴影的。古老的黑暗传说还活着,这并非空穴来风,影子政府和阴谋论的说法也一直有所披露,人类至今仍未摆脱被奴役状态。一部电影能起到多大的讽喻效果?人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码其中的寓意内涵?我不知道,但影片至少为我们的文明揭开了假面,让我们看到内里的丑恶面貌。

 5 ) CSI Paris

1834年9月15日,经雨果引荐,巴尔扎克去拜见了一个名叫Eugene Francois Vidocq的传奇人物,此人后来成为《高老头》中伏脱冷的原型。

Vidocq年轻时当过强盗、苦役犯,曾多次越狱,后自愿投靠警厅,充当卧底密探,1809年成为保安警察队长,1827年辞职经营纸厂,后因盗窃罪再度越狱,1828年写了一本自传成为畅销书,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私家侦探社,被后人称为犯罪学之父。

他为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提供了不少生活素材。《悲惨世界》的冉阿让也能看到他的影子。

1835年,他对犯罪侦查的独到经验传到大洋彼岸,被一个美国人奉为圣经,此人便是推理小说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

 6 ) 《夺面解码》:油画般的视觉盛宴

英国人有福尔摩斯,法国人也有自己的神探--Vidocq。

探秘+冒险+动作,已成为侦探片的必然步骤,无非就是不同国家的不同人物,再带上不同的文化。比如把《福尔摩斯》里的探案故事放到美国去,或者把本片的剧情放在西班牙,都是可以成立的。只要那些基本要素不丢,总是能吸引到相当的关注,毕竟有悬念的影片总比温吞水要好看吧。

这部影片最大的观感,就是如诗般的画面,视觉效果非常的赞。片中长镜头运用的很多,不断在各个场景之间延伸,并且随时关照细节。翻了资料,才知道这部十年前的片子,已经率先运用数码技术来拍摄,无怪乎画面之精美,每个布景都像是油画一般。

应该说影片的悬念保持了相当好,俺是没有猜到这个答案,直到最后面具人的真相被揭开,才豁然大悟。往后看,你会发觉更像是奇幻片,那个面具不是普通遮脸用的,而且摄取灵魂的工具。当然,再强大的恶人,也终究会被制服,至于结局么影片交代了很清楚了。

有些遗憾,没有更早的观赏到本片,在各种影像技术发达的今天,无法突出它的特色了。想想当年影片所造成的轰动,甚至在别国也大肆拿奖,可见惊叹程度有多高。不过总的来说,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假日里不错的选择。

 短评

就剩画面了

6分钟前
  • 八荒
  • 还行

画面精美 手法新颖 演员到位

8分钟前
  • 又让你森七七
  • 推荐

記得當初上映的時候是打著首部數位拍攝電影(即非傳統胶卷),而在電影院觀賞的視覺效果也確實相當的棒

9分钟前
  • 红王
  • 推荐

以前在央视上看的,感觉非常之诡异,对那个大反派印象很深

12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推荐

以前看过,当时觉得拍得挺好的,画面镜头非常好看。

14分钟前
  • jessiestone
  • 推荐

剧情还不错,不过有点18禁,特别对当时还是个初中生的我来说,恩,因该其实是16禁吧。。。

16分钟前
  • L. 0704
  • 还行

悬乎的来

21分钟前
  • 提恩恩恩
  • 还行

电影唯一优点是画面别具风格,或者说较为怪异。而电影本身存在常识错误和逻辑漏洞,看到中间基本上可以将凶手列为怀疑对象,所以真相揭晓并不觉得意外。最严重的是,看到后面才发现这部悬疑侦探剧竟然是奇幻魔法类,真是荒谬至极。

23分钟前
  • 慕容白
  • 较差

画面很漂亮。。。结局太失望,连最起码的杀人动机都搞不清楚

27分钟前
  • 人民私仆凹凸曼
  • 还行

侦探所,城堡,舞女,神秘仪式,炼金术,皇室,神探,舞女,妓院...跟随凶手的旅行。画面色调与众不同,像油画一样炫丽,犯人的设定也不错,结局实在没想到。

32分钟前
  • 冰与火之歌
  • 还行

色调晦暗阴沉,掺杂绚丽陆离,类似魔术师那种视觉风格。故事普通,但显得拖沓,没太多耐性看其慢慢展开。一半后拖进。看其他评价也不高,称赞是在画面上,批评是在剧情上,认为开始貌似认真破案后来却归结于神怪外力。给中评。

36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一场由炼金术士的处女情结引发的血案。

37分钟前
  • DANTE
  • 还行

镜头处理很有特色,故事魔幻色彩重过推理。

38分钟前
  • © 自由过客
  • 还行

中上水准的侦探片,节奏还算明快气氛烘托也不错。结局遵循了“最不可能的角色是凶手”惯例,算是无功过。出场角色上除了那个始终喜欢拿了块手帕擦口水的探员感觉故弄玄虚外其他人也基本没有浪费。

42分钟前
  • 大海马别这样
  • 推荐

那个画面着实绚丽啊。

45分钟前
  • 孙此方
  • 推荐

悬疑,法国做的也不错

49分钟前
  • hildgard
  • 推荐

极致的视觉体验,如梦如幻,仿佛穿行于欧洲古典成人童话的世界里,被诡异的色彩和故事覆盖。

52分钟前
  • 坐等1900
  • 力荐

重温了一下这部收过dvd的经典,导演特别喜欢特写镜头,表现运动中的人物面部表情,无形中制造出镜头模糊带来的油画般的笔触感,为了将天空调成高饱和度的颜色,全部是后期合成,另外场景美术太棒了,尤其是那个囚禁少女的地牢,可能是表现18世纪里最棒的场景,群演的人物构图也是十足的德拉克洛瓦味道,同年吉尔莫·德尔·托罗拍出了鬼童院,千禧年前后杰作辈出。

55分钟前
  • Adarkwalker
  • 推荐

情节很紧凑,但似乎过于紧凑,显得马不停蹄

59分钟前
  • 看什么烟花
  • 推荐

第一部全程數位化攝影的電影,還沒到里程碑的程度,但的確蠻是特殊的作品,拍攝手法前所未見,懸疑片一枚,還算可以

1小时前
  • 21ma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