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战争

战争片美国2018

主演:裴淳华,詹米·多南,汤姆·霍兰德,斯坦利·图齐,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费伊·马赛

导演:马修·海涅曼

播放地址

 剧照

私人战争 剧照 NO.1私人战争 剧照 NO.2私人战争 剧照 NO.3私人战争 剧照 NO.4私人战争 剧照 NO.5私人战争 剧照 NO.6私人战争 剧照 NO.13私人战争 剧照 NO.14私人战争 剧照 NO.15私人战争 剧照 NO.16私人战争 剧照 NO.17私人战争 剧照 NO.18私人战争 剧照 NO.19私人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9 15:20

详细剧情

  杰米·多南加盟裴淳华、塔伦·艾格顿主演传记新片《私人战争》,马修·海涅曼(《贩毒之地》《幽灵城》)执导,阿拉什·阿梅尔(《摩纳哥王妃》)操刀剧本,将基于《名利场》撰写的科尔文生平事迹文章进行创作,查理兹·塞隆担任制片人。裴淳华饰演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艾格顿饰演一名有军事背景的记者,跟随科尔文前往战区报道。11月开拍。  科尔文曾奔赴科索沃、车臣、 东帝汶、中东、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战争前线,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严重受伤失去了一只眼睛,还报道了“阿拉伯之春”反政府运动,2012年在叙利亚战争爆发时于胡姆斯遭火箭袭击身亡。

 长篇影评

 1 ) 作为一名曾在那里报道过的媒体人

依稀记得12年2月的一天我打开媒资库,看到了这条cnn的电话连线片段,当时还在想这个独眼女记者是谁;后来才知道她是玛丽·科尔文,她的职业生涯几乎报道了1990年代以来的每一次冲突和战争,波斯尼亚、斯里兰卡内战、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今天看了关于她的传记电影,几乎真实还原了她生命最后的经历。到今天还记得当时Andersen cooper和她的对话,“玛丽,你报道过那么多冲突和战争,这次(叙利亚)和之前的经历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是最糟糕的一场战争……这里炮火、狙击手无处不在,无辜无助的人们躲在屋檐下,他们能做的就是祈祷这次不要被击中。真的非常、非常艰难,无法让人面对。” 在这段(2月21日)采访播出10几个小时后玛丽·科尔文在霍姆斯遭轰炸身亡。我本人和同行们感触更深,我自己曾于2013年、2015年2次在伊拉克报道拍摄、一次进入叙利亚北部科巴尼、Tell Brak前线进行过拍摄采访的媒体工作人员来说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部电影。虽然已经回来4年了而且也转行拍摄娱乐类的纪实节目,但是那段经历始终抹不去。就是tmd永远不要打仗,那种黑暗永远不要发生。

 2 ) 信仰,没有的人永不明白(这不是影评)

这不是影评,算个人观后感


玛丽科尔文的故事改编,她于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霍姆斯市中弹身亡。一个女人,放下舒适的生活,在全球各地寻找痛苦的故事去报道。而人类世界中最痛苦的故事可能就是战争了。

电影剧情就不聊了。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呢?这背后没有点真东西,我们会这样去让自己冒险吗??所以如果说“信仰”,这才是“信仰”这二字的代表。

豆瓣上有些观众在写政治正确的问题。而这部电影人家本身就在谈这个战地女记者的故事。所以名字才叫做“私人战争”,这不是某个国的问题,而是这位女记者自己对它所不容忍的事情的战争。她战争的方式就是报道真相,跑到枪林弹雨的地方报道她所见的东西,并在那里遇难。

有些人的确有自己无法放弃的东西,可以叫信仰,也可以叫使命感。《绝命海拔》里(也是真实故事改编),杰克吉伦哈尔,就为了摸一摸珠穆朗玛峰自高的按个石头尖(也就是地球最高的地方),最后他成功了,但也遇难在山上了。他不是说去了一次就碰上这件事,他失败了,但还要去摸。

没有这种信仰或者使命感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一个破石头尖,为啥冒着搭上性命的风险去摸????这种信仰能让我那个人承担的东西,可能是超越我们想象的。这位战地女记者,为什么那么在意那些受苦之人的感受?她为什么能感同身受?这些问题仿佛就像《大话西游》里的那句台词:爱需要理由吗?

 3 ) 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和谐

一个战地记者,深入浅出的进行各种报道,然后真相的结果却是像是一个烙饼,抹了什么酱就是什么味的。 其他的 真是无法再去编下去了安静的那算了加拿大今年大家啊考虑到卡抵扣拉手看到垃圾点开链接ZASk的结阿斯利康的结阿斯利康的骄傲了深刻的记录卡时间段里卡时间段 家建档立卡时间到了卡机的垃圾大家来看大家啊空间大家的卡拉建档立卡就立刻打开了 阿斯利康大家来看是讲道理卡机的垃圾哦对了大佬啊建档立卡建档立卡建档立卡时间段里看书几点按揭贷款将埃里克的骄傲了肯定加拉克的捡垃圾抵扣拉手建档立卡是肯德基熬了科技大厦进度款拉丝机大佬 爱上了简单快乐俺家大家圣诞节阿里肯德基阿斯利康大家按时间段卡里打卢克时加的熬枯受淡记录卡建档立卡时间到了卡即将公布,美女师傅

 4 ) #电光幻影# 《私人战争》,一个人可以为一生做出的选择,恐怕永远是无怨无悔的。

#电光幻影# 《私人战争》,一个人可以为一生做出的选择,恐怕永远是无怨无悔的。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演影片,战地记者的传记电影。裴淳华饰演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影片是根据《名利场》撰写的科尔文生平事迹文章进行创作的。科尔文曾奔赴科索沃、车臣、 东帝汶、中东、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战争前线,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严重受伤失去了一只眼睛,还报道了“阿拉伯之春”反政府运动,2012年在叙利亚战争爆发时于胡姆斯遭火箭袭击身亡。

这个题材和内容,以及女主演,其实都是相当吸引我的,所以电影节出了排片,立刻放在了愿望清单里。但是电影的实际观感并不理想,可以说能够深深的给我带来懊悔,感觉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在一部支离破碎的影片之上。

如果要说本片的优点,我想到了一句“情而不色”,女主演有暴露的镜头,但是没有什么让人不舒服的,也没有情的欲望感,居然很平淡很叙事,也不知道是影片正气太足,还是女主角魅力缺失,反正就是有一种干涸的感觉,整部影片都无法让人激动起来。按说惊心动魄的人生应该配上煽情或者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么好的题材到了影片最后我都觉得无动于衷,甚至感觉女主各种作,花样作死,大概真正的遗憾,只有她死去那一刻吧。

我内心是极度喜欢这个人物和生平的,但是我觉得,电影太多笔墨在零碎的枝节上,也许导演感觉枝节可以架起这个人物的细腻和热忱,但是我觉得主线被切割,过于分散,叙述太平淡,而平淡是直铺的,甚至没有欺负,人物塑造起来比较苍白,感受不到澎湃,也没有感动,甚至无法有一种被触动,我整个人都很郁闷。

最后说一句,人生呀,信仰是个很了不起的东西。不一定要信奉具体的什么,而是追求追逐的一个方向,选择的一条道路,决定的一种生活方式,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

有些人,永远在路上莫名寻找,有些人,却早已在终点,热泪盈眶。

作者:小佛搞特

 5 ) 表演大于内容的真人传记电影

这又是一部表演大于内容的真人传记改编电影,裴淳华的表演很赞,但叙事很散,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做到有效针砭时弊,力度不够。裴姐的伟大表演算是一首献给战地记者的赞歌,歌颂了作为孤勇者的坚强女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主角在遭受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下的坚忍与挣扎,抽烟酗酒,满脸沧桑,创伤后应激反应综合症,在最美的年华下守身如玉,在年老色衰、皮肤松弛时却勇于献身,这种为艺术牺牲的敬业精神确实对得起专业肯定。可惜电影的整体质量实属一般,支离破碎的叙事节奏没有把残酷的现实及丑陋的政治有效地进行水煮火烤,真正的愤怒没能完全暴露出来。

 6 ) 《私人战争》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讲的是著名的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的小传。玛丽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曾多次深入战火纷飞的热点地区采访,在斯里兰卡被炸瞎一只眼睛。于是就有了“独眼女侠”的绰号。她还曾奔赴科索沃、车臣、 东帝汶、中东、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战争前线。报道了“阿拉伯之春”反政府运动,2012年在叙利亚战争爆发时于胡姆斯遭火箭袭击身亡。

影片中真实的再现了玛丽多次违反军方的禁令,在硝烟弥漫的街区中穿行,采访战斗中的士兵,惊恐的难民和无助的儿童。她说:“我讨厌处于战争地带,但我又觉得不得不这样。当你报道一场战争时,你必须去那些你可能被杀的地方,或者其他人被杀的地方。”她一直是这样做的。多次遭遇袭击,身边保护她的士兵不停的倒下,她的同伴也为此丧命。可她仍然像她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犹如”飞蛾扑火“般的冲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其中有一个细节,玛丽的同伴在遭遇炮火死去时,和她同路的阿拉伯翻译在咕噜着《可兰经》中的章节,她的另一个同伴在悲痛的祈祷“我的上帝耶稣啊!”此时的玛丽显得有些落寞。我想,她或许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她信仰的是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永远相信的是人性,她相信用自己的力量可以唤醒人性的复苏,让更多的人去注意和谴责这种野蛮的杀戮。她所涉及的范围在许多时候已经远远超出了报社对她的要求。所以我想,在她身上除了强烈的敬业精神之外,还有她天性中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冒险的成分吧。无论如何,在她职业生涯的所有举动都是令人敬仰和钦佩的。

相比之下,咱们的媒体工作者也曾经有过这种敬业和牺牲精神,在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许多新闻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并因此献身。可惜这种精神并没有传承下来。记得在1979年的战争中,攻克越北城市谅山本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在新闻中,我只看到55军宣传处的一个干事拍下的部队在谅山街头巡逻的一张照片,更不用说一线的战斗场面了。和平是好的,不过和平时期也培养了许多怕死鬼。一个战地记者,碰到这种战斗场面,不是往前冲,而是找出各种借口往后缩。和玛丽·科尔文相比,我们这些貌似男子汉的记者们不知做何感想?

影片中,玛丽曾这样说过:“你得找到真实的历史,如果你丢失了它,那么你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一直以来,公众对于新闻的要求都是“客观真实”。可是要真正做到客观真实是很难的,恐怕连玛丽这样的优秀的记者也很难做到。她自小接受的是西方价值观的教育,头脑中对那些不合自己口味的事件预先就充满了成见。你看,玛丽所采访的组织多是西方暗中支持的,如斯里兰卡的猛虎组织、叙利亚的反对派等。玛丽在采访叙利亚反对派组织的一个小头目中有一段对话。

玛丽:你逃跑了。

头目:谁逃跑了?

玛丽:你逃离了阿萨德的部队。

头目:是的。

玛丽:为什么?

头目无语。

玛丽:你想要自由对吧?让我报道你的故事吧。

看了这段对话,感觉玛丽不像是在采访,倒像是在诱供。从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发布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头版上,可以想见对公众会有怎样的影响,舆论又是在怎样的引导公众了。这也就怪不得在西方民众眼中,中国人仍然是留着长辫子横卧在鸦片烟枪中的一伙群氓了。

好吧,即便玛丽所采访的事件都是真实的,那也只是反映了一个局部地区的真实。而历史的全貌是由无数个“真实”组合而成的。好像一副大的真实的拼图,是由无数个小的真实的碎片拼接而成的。例如玛丽在报道伊拉克被枪杀后掩埋的几百名无辜者的事件后,我们的感觉一定是:萨达姆是个恶魔。这是不错的。然而它也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当我们得知在伊拉克不仅有这样的恐怖事件,还有被美军在伊拉克实施轰炸而死去的无数民众时,我们的感觉也将发生一些微小的变化。即:萨达姆是个恶魔,布什和克林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才是对历史真实的认识。

现代战争,无论是大国直接参与或是通过代理而进行,实质上都是大国之间所各自导演的一场戏剧。在这些“导演”眼中,无辜的民众、死去的士兵都不过是这场戏剧中的群众甲和匪兵乙而已。在政客的字典里没有“人性”这个词汇。他们所看重的是那些事件中可加以利用的价值。不久前,美国以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再次轰炸叙利亚, BBC还趁此机会重推玛丽当年被杀的新闻,为部署导弹进行预热。回顾以往,看看今后,还会有许多无辜的民众和无畏的记者在战火中丧生。玛丽的一生是壮烈的,有价值的,可是一想到她或他以生命为代价所期望达到的理想,不禁有一丝悲凉。更感叹人类文明进步的迟缓。

玛丽有时候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过疑惑。她想:“我们真的能够通过报道战争改变什么吗?真正困难的是永远相信人性。”我觉得玛丽在从事战地报道的同时,也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的观念和视野。用她内心中深藏的人性和良知,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在书写自己的讣告。我们也希望有无数个玛丽·科尔文用他们那种无畏的精神向人们去展示历史的真实画面。

影片稍感不足的是故事性不强,结构松散。这也难怪,传记片本来就很难有连续的故事,像《巴顿将军》那样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同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编导重点是在写人,而不是叙事。将就看吧。

影片中玛丽·科尔文由罗莎曼德·派克饰演。将玛丽的性格,行为、表情演绎的栩栩如生。包括她的醉酒状态和神经质的表现都很到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独眼女侠”。影片中各个场景的拍摄也很好。尤其是其中有个镜头,伊拉克的原野上,远处是夕阳中的群山,近处是无尽的荒漠,在黄昏的光影下,玛丽乘坐的吉普车逆光而行。美极了!

本人评分:7.5。

 短评

这样的人物,无论怎么编剧,演员如何演绎,都比不得本人的人生。

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就是「腎上腺素成癮」罷了。改編的不怎麼樣,羅莎蒙派克在「HHhH」之後選的片子都一般。

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刺杀本.拉登》的质感,裴淳华不输劳模姐。

1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有个战地记者说过:“我像个士兵,但是重要的区别是,我没有枪。”但实际上,她/他们用自己的“长枪短炮”摧毁已经堕落且虚伪的世界,去捍卫残存的真相和人性。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人类不配。//电影一般,裴阿姨加一星。

14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推荐

60/100 主角个人私生活的故事线和战争采访故事线都完成的不够,人物内在情绪达不到共情的水平,战地相关的情节又缺乏真正一击制胜的时刻。两条线相结合也做的马马虎虎,观众只好自己寻找感悟时刻,总之几乎没有说清楚任何事情。

1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3.7

1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首先选错演员,裴的气质里浸透着白左的政治正确以及传教士的那种自我优越感。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哪件事情就更重要的列表,作为遇难的记者本人,当然是被卷入了、进而做出了某种堪称难得的实践;但作为一部取材于此的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向来,即便在延安的炕上,也有很多可怕的角落。而人在这个世界上的选择和行动是无尽的,谁更值得被记录?也许名片是一种反讽,因为这个地球上真正要消灭的正是“私人战争”。

23分钟前
  • 拾贰进壹
  • 很差

一个三脚猫编剧把一个伟大的故事讲的支离破碎,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写的苍白无力

26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还行

作为叙事而非纯记录,编剧还是太过忽略character development了。虽然最后的爆发更像某种不了了之,但所有场面的冲击力和风压都是实打实的。

27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题材护驾很难搞得糟糕,不过总觉得女主的人物塑造缺些什么,战争创伤的灵魂确实,但是内心战争对人创伤的反思却浅显了些。好在裴淳华表演实在到位(给个提名好吗),满目疮痍的场面也的确震撼人心。以及,请给我一打多南。7/10

31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裴淳华什么都能演。在战地不如在伦敦的种种不适应好看。

36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好莱坞终于在几部伊朗危机、中东战争甚至阿富汗战争后欲语还休又姗姗来迟的开始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的故事,主旋律本质上对于阿拉伯之春的肯定和倡导的民主自由

40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War is not so terrible for governments. For they are not wounded or killed like ordinary people.

43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对手戏真的很重要,多南真的让人出戏。裴淳华有几场非常不错的戏。

46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穿着高档内衣冲入战火,戴着黑色眼罩寻找真相。当伊拉克的土坑掘出上百具带布料的尸骨,伦敦的报社里却在讨论刊登在周末头版会否影响读者的心情。当阿富汗的路边横陈着因炸弹死去的男孩,英国的聚会上正在庆祝一个月戒酒会的成功。当叙利亚上万平民正在谎言里被抛弃,美国的演播厅却只能叮嘱努力平安。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令人作恶的虚伪西方视角和价值观,全片只剩演技。用电影妄图绑架政治是可笑的虚无主义。

55分钟前
  • 李风
  • 还行

个人觉得这角色太不适合裴春花了,一直印象中还是那个消失的爱人里的心机婊,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朱迪福斯特或者是夏洛特·兰普林。玛丽科尔文传奇一生远比电影丰盈一百倍,电影拍得像维基百科的年份记事表。

57分钟前
  • 安非
  • 还行

This is not a bra. This is La Perla! 裴春华这次真的是演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啊。

59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裴淳华是宝藏级的女演员,而且现在各种驾驭中东题材...作为一部很可能没办法入围学院奖的作品,裴淳华的表演可以说是今年看过的最佳

1小时前
  • 竹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