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2012)

科幻片俄罗斯2012

主演: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尤里·库琴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叶戈尔·别洛耶夫,亚历山大·奥列什科,阿列克塞·古斯科夫,谢尔盖·加扎罗夫,阿纳托利·比利,莉迪娅·韦列热娃

导演:贾尼克·法伊济耶夫

播放地址

 剧照

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7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8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9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0 23:21

详细剧情

  一场毫无征兆的现代战争一触即发,无数大兵、先进武器聚集一地,战事愈演愈烈,导弹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子弹像雨点般的肆意飞散,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战争火线,而这道火线恰好阻隔了一对母子。年轻貌美的母亲不顾一切、试图只身穿越火线,救出年幼的儿子,但无奈于敌方火力封锁严密,而且她心中的机器怪物也是万般阻隔,这个冒险之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幸有一队勇敢的大兵舍身保护,但她能否克服千难万险,打败心魔,营救出儿子……

 长篇影评

 1 ) 十年前的战争片

首先,有必要提一下原名《八月八日》,和前前前*n热门网游做一个区分_(:з」∠)_

此片讲的是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时间正好在奥运会期间,此时全世界的目光多数被吸引到奥运会而非这场战争上了,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度自然低了不少(不得不说普京心里还是有点小九九的)。关于战争定性,俄罗斯和西方各执一词,但是普京对南奥塞梯的果断出兵还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既稳定了大后方,也凭借强硬态度为他获得了更高支持率。

回到影片上,八月八日作为战争片,还是有不少亮点的。本片延续了苏俄战争片的写实风格,军事装备、战术考究到位,如T-72自动装填机的固定运作时间、巷战(有点回到两次车臣战争的即视感)等等,苏俄军军迷们不容错过。

片中的机器人是涉世未深的小男孩对各种战争机器的认识的具象表现,以此在片中穿插,虽然导演想法很好,但是看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丢丢说不出的违和。

至于本片的感情线,我看到吐槽的比较多,其原因大致能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观众习惯了好莱坞式的感情线,另一方面是本片人物关系稍乱加上电影还想要表达的战争、人性内涵与之杂糅,使得人物感情线有些许混乱羸弱。

关于本片的暂且就评这么多,总的来说作为战争片,本片还是挺不错的,当然了,最后还是要补充一下,建议看的时候跳出好莱坞的套路,让自己有个不同的观影体验。

最后的最后,安利一下本片主题曲柳拜Любэ的Просто любовь

 2 ) 《八月八日》

8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大日子,在2008年的这一天史上最盛大的一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了。而对俄罗斯人而言,这一天的意义恐怕更深刻而且不那么美好——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南奥塞梯地区地位问题的战争。
当年的苏联,是个地地道道的坏事包!不但存在期间对内对外坏事做尽,就连解体之后还遗留了一大堆烂摊子火药桶,朝鲜、阿富汗、科索沃、高加索——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怂包,中俄之间目前应该正进行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领土争端!
苏联,全称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更像是一个国际组织而不是国家的名称。事实上所谓的苏联,是俄罗斯统治的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而且这十几个国家里有超过100个民族和多种信仰!这些国家中的多数,都是俄罗斯在沙俄和二战时期通过武力挟持加盟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挟持过程中和其后的高压统治下,“联盟”内部产生了极深的积怨。因此在苏共垮台后苏联迅速解体,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公开化,东欧及巴尔干地区成了刀兵不断的火药库。
格鲁吉亚就是与俄罗斯死不对眼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脱离苏联后,积极申请加入俄罗斯的死敌“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让俄罗斯极其不爽!而让格鲁吉亚极其不爽的是,自己境内有一个亲俄的南奥塞梯自治州——这下麻烦了,俄罗斯鼓动格鲁吉亚境内的南奥塞梯独立,而格鲁吉亚也不善,暗中支持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北奥塞梯独立,互相都想挖对方一块肉,这仗,能打不起来么!
8月7日夜,格鲁吉亚军方向南奥塞梯军方发动突然进攻,8日,俄军进入南奥塞梯……鉴于两国军力的绝对悬殊,俄军仅用5天就击败了格军,12日军事行动宣告结束。26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独立。28日,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目前,仅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5个联合国会员国和4个非会员国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
俄罗斯电影《八月八日》就是以俄格之间这场史称“五日战争”的冲突为背景,讲述一位美丽的母亲只身进入南奥塞梯,救出身陷战区的幼子的故事。
电影是精彩的——有幸生在中国这个粗制滥造的国家,我的口味着实不高——独特的切入点、精良的CG特效、儿童的奇思幻想、养眼的男女主角、激烈的巷战、如画的风光……无一不精彩!至于有些枝节略显拖沓都属瑕不掩瑜,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最震撼的镜头是俄军飞机轰炸格军坦克集群时,被炸飞的炮塔像勺子一样飞出硝烟插在公路边上,太酷了!最揪心的是担心“战场幽灵”狙击手,任何人在窗口附近我都担心他下一秒会被飞来的子弹爆头!
看完电影,有两点感触很深:
其一,俄罗斯这个让人又恨又爱的国家。
现代中国人对苏俄的感情是复杂的,无可言状的。恨它者有之,因为苏俄是近代以来坑害中国最苦的一个国家,强占数百万平方公里疆土、扶植蒙古独立、占领东北烧杀淫掠、指使中共卷入韩战……从世界范围上看,勾结德国瓜分波兰、制造卡廷惨案、肢解小国、输出马列、制造饥荒、军备竞赛……可谓恶贯满盈,是世界上第一流唯利是图、卑鄙下流的国家,恨得人牙痒!爱它者亦有之,因为“新中国”的几乎一切,政治制度、军事体系、经济体制、教育制度、文化史观、工业技术、建筑规范、科研机构、艺术创作……甚至城市的下水道,都是在苏联的直接指导下重新建立的,是苏联把中国从一个中世纪国家帮扶成一个现代国家。所有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你可以不知道,可以不情愿,但客观现实是它已经溶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个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废除农奴制的国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发展神速,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建筑、科技,文学、绘画、戏剧……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世界级的杰出人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推动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丰富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回到电影来说,那是苏联导演手把手教的,拍主旋律大场景的战争片,你看过苏联的《解放》再看咱们的《大决战》就知道什么叫小儿科什么叫照猫画虎。如今拍这种新视角的现代战争片,你会郁闷的发现,TNND还是玩儿不过人家!这不仅仅是徒弟和师傅的差距,而在于俄罗斯艺术,无论是音乐、绘画、文学还是戏剧,一直以来都是以宏大、悲剧和现实主义著称,这种血脉里的大气是越来越小家子气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有人总结,如今苏俄的生猛、霸气、英才辈出,其实很像中国的汉代,我觉得蛮有道理。马克思说世界上的国家如同儿童,有的早熟,有的正常,有的晚熟。中国属于早熟的,一千多年前就过了青春期;由希腊文明发展而成的欧美文明算正常的,现在正值壮年;而俄罗斯应该就是晚熟的,现在刚到青春期,像个精力过剩混不讲理的半大小子,短时间内真拿他没辙!
其二,俄国电影的特长就是表现战争的残酷性。
在现代战争机器下人是何其的渺小脆弱,夺走或失去生命在战争中比喝凉水还要容易!怎样能使生长在和平年代,未经战火蹂躏的人们对战争产生足够的敬畏和警惕,应该是战争题材影视剧一个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一种视觉再现的艺术,影视剧可以选择把血淋淋的杀戮原封呈现,也可以选择处理的如同昙花凋谢般唯美,甚至是充满乐趣的游戏!而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苏联以及在它影响下发展至今的国产战争片,还有大量的好莱坞电影,为了追求政治和商业利益,选择的都是后两者,英雄人物永远不死,而所谓死亡也就是身上爆个血泡儿痉挛两下躺倒不动……我们从小就觉得打仗是件很过瘾很好玩儿的事!
而当你看到《八月八日》中以为很有故事的父亲、爷爷、奶奶、记者、中尉、乘客们以突然的方式“嘎呗儿一声”就死在眼前,看到一个士兵在空旷无人的废墟里拣起一个苹果还没吃到嘴就被一颗子弹击倒在地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注意到战争的无情和生命的可贵!你会不由自主的分外担心还没死的主角的安危,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死神才不管你是主演还是龙套,一切都是无常……而这,就是战争!俄罗斯另一部描写车臣战争的电影《炼狱》,更是表现了令人窒息的血腥:车臣叛军把被俘苏军的头割下来,拴在火箭弹上打回苏军阵地;为了避免叛军侮辱阵亡士兵的遗体,苏军用坦克将满院子尸体轧烂、与大地混为一体……
如实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既是态度问题也是技术问题。炸点是炸药的土石乱溅还是汽油的一股火球儿、纷飞的是刨花还是残肢断臂、真的出动飞机大炮还是模型或者盗用影视资料片段、士兵的军服装备是不是那个年代的……眼睛雪亮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得出好赖。中国有个叫冯小刚的导演想要拍出美国大片水准的《集结号》,得去韩国请烟火师!而中国,妄有个军队编制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挑不出个能把烟火做真了的来!
同为优秀的战争片的典型代表,善于写实的俄罗斯与善于煽情的美国的区别同样是一贯的,美制的东西讲究不仅实用还得漂亮,苏制的讲究不仅能用而且耐用!好莱坞出的《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的来信》等大片也很真实,但就是觉得不如俄片那么干打实凿、板板见肉。打个比方,美国大片就像加量的大汉堡,肉多油多永远一个味儿;俄国大片就像整块的烤羊腿,得用刀切,拿牙往下撕着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喜欢军事题材电影,如果你厌倦了美国大片绚丽的特技,不妨看看这些年被忽视了的俄罗斯大片,相当好看!当然,你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3 ) 一位父亲,一个孩子,几个士兵,一个喀秋莎 —— 一部平实、质朴、真实,看了让人舒服的电影

这部俄罗斯电影,似乎让我了解了更多俄罗斯战争电影的新形象。 看后的感觉,耳目一新,沁人心脾。 08年奥运会开幕那天,格鲁吉亚首先对俄罗斯边境进行军事打击, 俄罗斯遂对格进行还击。 -------------------------------------- 电影以一个俄罗斯年轻的母亲去边境战区寻回自己年幼的儿子这个很小的切入口为线索就此展开。(女主真心俄罗斯美女,点赞) 不若美国的战争大片, 没有特别震撼的特效, 没有描绘大国首脑军事高层深谋远略、调兵遣将的桥段, 也没有影片《珍珠港》里那样刻骨铭心的跌宕爱情, 而把刻画的重点放在了每一个亲临战场、 在一场战争中要直面死亡的人身上。 -------------------------------------- 小男孩的爸爸面对敌人的坦克, 站在炮口与自己父母坐着的吉普车之间, 从容地托了托俄军的钢盔,又扭头冲着自己的儿子微笑, 随着敌军坦克的炮响,再也不见。 这是一个儿子的坚强, 一个军人的尊严, 一个父亲的伟大。 他的微笑,不经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被德军士兵顶着枪口, 依然微笑着学机器人走过儿子藏身的邮筒的父亲。 回想起来,让人感动。 虽然这个角色在电影伊始便离开, 但回忆整部影片,这个角色很真切地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 电影中设计小男孩的片段, 多数都是在描绘他对那些让他不安的东西的幻想——邪恶的机器人。 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情节和一部严肃的战争片格格不入, 我刚打开电影的时候都怀疑是不是有人恶作剧, 传了一部科幻动画到网上。 小男孩对机器人的幻想在这部电影里的运用, 的确让我觉得似乎有些成事不足。 但看完电影再仔细一想,剧本如此一笔, 也许是想把一部战争片变得更真实: 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 自己的亲人是善良的机器人,而敌人的战车是邪恶的机器人。 他并不太懂成年人的世界,不理解怎么会有战争, 他的心里,只想有一个善良的机器人保护好自己小小的世界。 比起单纯描写战争的残酷,给儿童带来的创伤, 剧本如此设计,父亲死于战火由一个善良的机器人倒下体现, 让电影显得更温情, 虽不够融洽,但却是这部片子的亮点之一。 --------------------------------------- 小队的指挥官和士兵, 一个刻板,一直被老妈烦, 一个色色的,却有些口吃, 还有符合俄罗斯人各种“不靠谱”、“大条”等stereotype的坦克兵。 美国大兵的力挽狂澜, 风情万种,个人英雄主义, 在他们身上丝毫不见。 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兵, 有家长里短, 有七情六欲, 也会暗生情愫。 小队指挥官在受到敌人活力压制的时候还得接老妈的电话, 跟老妈说一声枪响只是自己坐下来用力过猛, 可谓幽默。 戎装在身,他也知道, 自己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向自己中意的姑娘表达爱意。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驾车护送母子二人的格鲁吉亚士兵。 本为一个民族,说着同一种语言,只因政治不得相互残杀。 “你的母亲也会为你这么做的!” 女主的一句话,让那个士兵放弃了军人的职责:服从命令。 但他担起的是,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士兵角色在这部电影中的体现,可谓真实、感人。 --------------------------------------- 女主,作为本片贯穿头尾的角色, 可谓在影片中暧昧了不少人: 和可能开始下一段婚姻的投行男吃着饭又接着前夫的电话, 和小队的指挥官、士兵含情脉脉。 虽然女主的名字叫Ксения (Kseniya),但她前夫叫她却是秋莎。 小时候喜欢上了这首叫《喀秋莎》的歌, 这首爱情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 而是感情质朴、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 这部电影亦是如此。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歌声响起时,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 漫山遍野的白色的梨花开放了, 早晨的河上还笼罩着白色的水汽, 一片静谧安详的和平景象。 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一直是俄罗斯人民心中的骄傲。 喀秋莎,俄罗斯女性常见的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 歌曲的作者将她作为自己心中爱慕的女性象征。 俄罗斯文学历来有着“圣女情结”的传统, 女性形象绝大部分是神圣美好的。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视线从家乡转到边境,人物从喀秋莎转为战士。 而另一个重要元素也出现了:祖国。 这首爱情歌曲与和平年代的、卿卿我我的爱情歌曲不同, 喀秋莎的爱情属于"战士"的前提非常明确: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而在这部电影中, 女主为了找回在战区的儿子不顾安危穿越布满狙击手的敌占区, 偷走敌人的越野车,闯过敌人军营重回俄军后方; 从一开始不屑一顾儿子对于机器人的幻想, 到最后把自己带入儿子幻想的机器人角色鼓励儿子不要昏睡过去; 从不敢在空袭下开车, 到开着吉普车冲向坦克,学着指挥官计算坦克装填炮弹的时间, 让敌军坦克干掉了自家的军车, 她是勇敢的,她也在改变,在进步。 -------------------------------------- 在投行上班的那个男人在影片开始不久变被女主抛下, 因为他不是勇敢的战士, 只能落寞地跟着电梯从荧幕中消失。 指挥官在战争胜利后找到了准备坐直升机撤离的母子, 交谈中淡淡地说:“战争结束了。我们赢了,打到了他们的首都。” 事实上,俄军在08年在推进到格鲁吉亚首都前就停下了脚步。 在军事行动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对平民的伤害。 无论他们是因为何种原因只做了点到为止, 电影希望表达的,是他们热爱和平。 电影的最后,是女主家电话的答录机。 几段投行男唯唯诺诺地的留言之后, 是指挥官的来电:“嘿秋莎,我是Egor.” 电影戛然而止,但相信剧本在暗示一段爱情的开始。 按通常的规律,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马赛曲》、《大刀进行曲》那样的鼓舞士气的铿锵有力的歌曲。 而《喀秋莎》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 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 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 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 使得抱着冰冷武器、卧在战壕里的战士们, 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同样,在这部电影中,是美丽有勇敢的女主,和勇敢的战士一道, 为电影描上了淡淡的,却又暖暖的一笔。 七十五年来,《喀秋莎》传遍了苏联,也传遍了中国。 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种族的人们喜欢这首歌, 因为它表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国、勇敢、和平和爱。 而这部贯穿着喀秋莎的电影亦是如此, 虽然有着小小的瑕疵, 虽然有几个让人觉得不合理的槽点, 但百年之后,人们回看这部电影, 相信观众感叹的必定是片中展现的人性的光辉, 而不是过度追求“女主怎么开车就传过了敌人的营地呢”。 ---------------------------------------- 这部电影的真实、质朴和平实, 让它在战争电影中脱颖而出,值得一看。

 4 ) 影片立场和细节无问题(包扩为什么女主前夫要住一晚再走)

推荐理由不说了,豆瓣影片和得分反映了一切,不赘述。
很多人(包括我老婆)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住一晚再走,简要说一下。
先说背景,这场战事是格鲁吉亚率先挑起的。南奥塞梯一直有独立倾向,民众也亲俄罗斯。战争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均在南奥塞梯驻有维和部队,南奥塞梯拥有准军事武装(非专职军人,但拥有武器,国会大厦那个男人就是准军事武装成员)。8月8日前,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有数次冲突。8月8日晚,格鲁吉亚向茨欣瓦利发射火箭弹,非常顺利的占领茨欣瓦利后,才开始攻击俄罗斯维和部队。
现在很好理解了吧?前夫去接孩子的时候茨欣瓦利正被火箭弹袭击,有流弹击中维和部队军营。当晚接到孩子了往城里走么?正被火箭弹袭击呢,白天走是正确的。不过前夫也误判了形势,认为以格鲁吉亚弱小的军力不敢动俄罗斯部队(8日前格和南的冲突均未针对维和部队),忘战必危啊!第二天白天要走时,格鲁吉亚的T72坦克来了,前夫也不慌,下车把帽子正面给坦克看(上面有MC字样),表明维和部队身份。结果被坦克打了。
后面出场的莱希等人,头盔上都没有MC,对吧?那是58集团军,不是维和部队了。
后来莱希给女主吃核桃,也是前面有交代的,他冒险在那个被狙击手瞄准的窗户那里拿的。
综合来看,立场总体客观,细节经得起推敲。

 5 ) 母爱至深,战争场面胜过好莱坞

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主线是体现母爱和亲情,其他的都是辅助。

母亲为了救儿子,不顾一切穿越火线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成功,途中大家对于这位勇敢的母亲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甚至连敌军的那个小伙子都帮她,这些都是因为看到她坚定而伟大的母爱。

很感人的一个小情节:那位战士在打仗时接到母亲的电话让他回家,还听到了枪声,战士安慰母亲说不要担心只是演戏。 世上的每位妈妈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外即使有危险但为了不让她担心都会说没事没事……

至于战争场面就不用说了,武器装备都很先进,场面异常真实,很多人说模仿好莱坞,真是眼瞎。殊不知俄罗斯人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喜欢特立独行,根本不叼米国。如果你曾经看过俄罗斯电影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战争场面都比好莱坞强。《爸爸摔跤吧》上映时好评不断,很多人说想不到印度电影这么好,真的是井底之蛙!印度的好电影非常多,阿米尔汗就有多部优秀作品,远比我们的国产电影拍的好。

再说说那些幻想的机器人情节,这是好多人吐槽的地方,我倒认为是加分项。这是一个天真爱幻想的可爱男孩,应该平时很喜欢看这类动画片,在他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就是那样。我们都经历过童年,我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就幻想自己是郭靖,有很厉害的武功,看《奥特曼》的时候又幻想自己会变身。

小结:不得不说俄罗斯人的思维比较简单直接,没有像米国电影那样卖弄和装逼。总的来说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6 ) 百炼钢化绕指柔

2008年8月8日,俄格战争爆发。
俄罗斯也不平静啊!车臣和格鲁吉亚也是邻居啊,干脆结成同盟得了。
比较喜欢英文版的片名,那样的话至少我还知道原来的那批人打算给电影起个什么名,什么俄文的,日文的,都不知道的,这让我对中文片名的理解会照成困惑的,真不好。网络上的在线翻译不给力啊!说什么字数超标什么的,我可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来的。
 很多戏里都会设定一个美丽而又天真的角色,所以我经常说很多女演员就安心地当个花瓶好啦,肯定不缺戏演,因为有时候后看她们为了上位都有点狰狞了,实在浪费那么赏心悦目的皮相。当一个女人是作为美女而存在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对她们有很多要求,我们都乐于看见美女们特别天真的样子,越幼稚越可爱,越纯真越招人疼。当然,蛇蝎美人也是被欣赏的。
秋莎,性感美丽的单亲妈妈。美女从小在俄格边境长大,在那种闭塞而又淳朴的小村庄,让这个美丽的姑娘小小年纪就嫁给了同村或者邻村憨厚老实的兵哥哥索尔,看得出来,她的兵哥哥非常喜欢她,即使离婚以后跟她说话都还是一直陪着小心,而她自己可能就不太满意这桩婚姻,尤其是她搬去莫斯科居住以后,怀疑她离婚是在去莫斯科以后而不是以前。美女无论在哪里都是很有销路的,即便是繁华的莫斯科,她先是不要了索尔,然后又扔掉了耶格,嘿嘿,还有莱希打电话来哦。美女就是美女啊!无论啥时候身边都不缺人。
 提姆就是本片后期制作人员的噩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这个小家伙,他老是喜欢幻想什么机器人战士一类的东西,结果让本片多了很多类似变形金刚一样的东西。本片的特效做的挺好的,细节描画的很清楚,场景也很逼真,似乎也符合儿童心理,可是,不知道哪里有着那么一点儿违和,就好像跟本片故事主题之间的联系弱了那么一点儿似的。提姆长的象妈妈,是个漂亮的小男孩,动作也象妈妈,他妈妈在他临走时挂了个小蓝熊在他裤子上,他临走时把小蓝熊挂莱希裤子上了。这孩子,太聪明了!
耶格,这个悲哀的家伙,虽然是个莫斯科的有钱人,白领吧?也许是金领。可惜,在崇尚武力的俄罗斯,他的魅力始终没有当兵的大,最悲哀的是这个家伙一直不知道这点,还想跟美女耍耍小脾气,结果,被美女无情地踹了。
 我对索尔没有当天晚上就马上离开的事情是非常的不理解啊!那是战争啊!晚一秒都可能没命啊!他竟然说休息一晚明天出发,他还是不是个兵啊?怎么一点警惕性都没有啊?虽然他是很淳朴老实,可毕竟也是当了那么多年的兵了,当战争是小孩子游戏么?还是多年没打仗脑子里的弦松懈了?他害死了自己和自己的父母,还差点害死自己的孩子。
 莱希就是传说中的热水瓶,心里热乎乎地象团火,表面冷冰冰地象石头。他让秋莎一直抓住自己的裤腰带,然后,面无表情地说,如果秋莎掉队了,他就自杀。这种警告太酷了!很多陷入爱情的女人都会说类似的话,什么你不爱我我就去死,赌的都是对方,看对方的心情喽!莱希他没有意识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女人,可是他不知道,她,也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到秋莎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不由让人微笑。硬汉,棱角分明的硬汉,碰到喜欢的女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温柔起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坦克的炮筒插入地面的镜头,好看。
出现过很多次的家乡的红苹果。
秋莎开车穿越敌军营地的那段太假了!那群当兵的是傻瓜吗?就任由她一路杀出重围?那么远的路程,怎么着也拦下来了。营地范围弄的小一点儿也许能让我感觉更真实一些。
最后一句必须留给强大的字幕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为了那一句话,实在是让我大笑了。

 短评

结尾有点狗血。但标签写“科幻”有没有脑子?明明是一个男孩的幻想,渴望一个超人般的父亲形象来拯救。而一个开始略虚荣的金发母亲在历经炮火后,也变成了强有力的拯救者。总统去度假而非参加北奥,规避了俄格实战。在表现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上,没有谁比我大毛更厉害。

8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推荐

战争场面不输老美么,而且作为半脉相承的军备大国,很多武器看着还蛮亲切的,尤其坦克(T50还是T80)和疑似米格的战斗机群。相比腻腻歪歪的欧美姑娘,还是喜欢长脖子利索的俄国姑娘啊啊哈哈~

11分钟前
  • 左影²
  • 推荐

昨晚上b站刚看完。俄罗斯拍的一部有美国战争片影子的电影,很精彩!不知道为什么这片评分这么低,最起码7分+啊,是因为政治原因么?

15分钟前
  • Alec
  • 推荐

【好多中国观众的第一反应:神马!这不是腾讯拍的电影?!】必须承认,老毛子拍战争电影还是有一套的。不过,我只喜欢看其中的那段巷战场面,其他的都无感——对俄罗斯人的情感模式各种不懂。另外,本片原名《八月八日》,引进后就改为山寨土炮款的《穿越火线》,实在是买椟还珠啊。

17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CF还不错嘛

22分钟前
  • 我的鸡鸡会拐弯
  • 推荐

2012-170.战争场面尚可

26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还行

母亲救子的情节过于商业化…

28分钟前
  • 一如往昔
  • 还行

效果牛逼,剧情拖沓,线索古怪。导演是拍文艺片出身的吧。妈的一堆低端诺基亚现身连个植入都谈不拢。。

29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以南奥塞梯战争为背景,几场遭遇战和巷战戏拍得不错,有点《世界大战》和《巴尔干边界》的意思。故事以妈妈“穿越火线”寻子记和儿童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性,但儿童的幻想与现实的嵌合实际上并不怎么搭,还不如干脆利落专注走写实路线。影片和《潘神的迷宫》并非一个类型,也并非一味地隔夜鸡汤主旋律。

30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俄罗斯老大哥用1600万美元的预算狠狠地抽了好莱坞N个耳光,特效制作、场面还有镜头调度都非常具有水准的现代战争片,可惜的是影片的故事实在是太无聊了,想要用儿童视角带出战争的残酷,却使得幻想与战争两个部分完全脱节,近40分钟的铺垫冗长而没有意义,不过光看战争场面还是值回票价的。

3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战争场面很强。

36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黑鹰计划》与《变形金刚》的结合体,靓母三千里寻子记,以成人与儿童的视角审视俄格战争有新意,俄罗斯拍战争片相当猛,巷战那段场面非常给力。而幻想主线与整体之间倒是有点突兀,效果还可以。对于女主角,“我还是喜欢俄罗斯的”

4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我觉得俄罗斯人都能拍出这种片了!!!中国电影人你们弱爆了啊!!!不能再等了好么!!!

42分钟前
  • /name-?P=0/
  • 力荐

哪个二货写的剧情简介,根本就弄拧了

45分钟前
  • Dasha
  • 力荐

海报疑似俄罗斯山寨《变形金刚》,其实是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关于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对美国视角的宣传片《五日战争》,一次有力回击!战争、动作场面,亮点多多,但整体上,节奏略显拖沓。

47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前半部节奏很慢,后半部音画俱佳,总体来说不过瘾不爽快。

48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其实导演是有一颗文艺的心稍微,有些画面很细腻,但是我一遍看一遍在玩手机,完全没有代入感。

50分钟前
  • 左小煮粥
  • 较差

神马玩意。。

52分钟前
  • sugarland
  • 较差

啥玩意烂糟的……看不下去

54分钟前
  • happyfeetrun
  • 较差

战争戏很出彩(特别是巷战那段,跟黑鹰都有的一拼),文戏很粗糙。一个国家时不时打打仗有好处,哪怕像格俄战争这样,也是绝好的战争片题材。国产片就只能拍点《冲出亚马逊》之类的意淫一下,差太远了。

58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