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与世界

动画片巴西2013

主演:阿莱·阿布鲁,马尔科·奥雷利奥·坎波斯,维尼修斯·加西亚,卢·奥尔塔,费利佩·齐尔泽

导演:阿莱·阿布鲁

 剧照

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3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4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5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3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4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5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7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8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9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1 01:28

详细剧情

荣获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穷苦却过得快乐。然而为求谋生,父亲只得离乡出外谋生。小男孩不忍母亲伤心,踏上寻父的大冒险旅程。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城乡风景,媒体,贪婪嘴脸的美国老板与压榨扁瘦得劳动者,美丽又悲伤的世界景象。

 长篇影评

 1 ) 男孩与鲜艳又悲惨的世界

电影一开始会觉得是这个小孩离家出走后在异国他乡遇到了各种人和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青年时候就背井离乡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一直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小时候生长在乡下,父亲离家远走打工,再也没回来过。长大后为了追寻父亲的踪迹,来到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从此日复一日在纺织厂干着机械的工作,每天拖着一身疲惫爬上回家的台阶,吃两口速食食品就毫无生气的在电视前打起了瞌睡。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进军,越来越多的乡下人前来打工,修铁路也好盖楼房也罢,每个人都长着父亲的模样。被迫下岗后去了棉花种植基地,年老后由于身体不够好又被迫下岗。

看到实景拍摄那段时,即使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片段,还是被震到了,想到同样的事情在巴西以外好多地方都有发生,还是觉得哎,人的欲望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啊。吃掉树木的机器被设计成蝗虫的形状也简直妙的很。

最后再回到长大的地方,即便物非人非事事休了,只要还有以前的美丽回忆,就会感觉一切还好吧。

 2 ) 用极简展现《百年孤独》般的魔幻 [猫]

今年评论口碑最好的动画电影,竟然是来自巴西的一部画风极其简单的《男孩和世界》,还得了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主角小男孩的四肢是四根线条,手似鸡爪,腿足似高尔夫球杆,海报上,铁轨中心他那顶着三根毛的大圆头上竖着一对眼睛,看起来就像视频被按了暂停键,就连服装、花鸟上色,也都是意思一下,蜡笔都不涂满。你若习惯了那种载歌载舞、颜色浓郁的好莱坞大制作动画,或者日本和法国那些风格赞画面精的动画,不一定忍得下这个画风,但忍下去,就会看到一个天马行空又返照现实的世界,不只是巴西的世界,还是全球的世界。 这样简约的画风,却是与表意和主旨相关的。动画开头,是小男孩在自家原野上玩耍,纯白背景下,男孩对地上一块万花筒化成的彩色石头好奇,它发出持续不变的笛子旋律,接着他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然后是水桶,大牛,森林,画面内容越来越丰富,他来到整片色彩斑斓的世界,也蹦跶到蓝天中像棉花一般的白云上……直到这种完全的自由被远处的火车烟囱打断,沿着如同之前画面倒放的顺序,孩子又回到了彩色石头旁,但是这一次有妈妈的召唤,他们要一起面对爸爸独自登上毛虫火车的远行……这段序幕,不仅是整部动画的微型预演,也是“简—繁—简”的人生预演。 爸爸离家去打工,男孩原有的世界崩塌,他在家乡不停看到臆想中爸爸的身影和他们干过的事,其中有个伏笔:爸爸爱吹笛子,吹的总是片头彩石发出的那段熟悉单调的旋律,男孩把空中的音符连同妈妈的歌声装进了小罐子,埋入地下;爸爸与妈妈还一起种了棵树。没有爸爸、困在乡间的孩子注定叛逆,他终于在一个雨夜离开家,还学模学样地提着体积和重量都很夸张的箱子和全家福照片,登上火车……导演(也是编剧)Alê Abreu没有交代这个孩子是怎么遇到棉花田老农的,只是突然改变画风,用一连串快速变幻的黑底线条画展现一路噩梦般的颠簸,醒来,男孩加入老人及其他农民整齐划一的采棉花工作,这部分画面看似优美和谐,宛如展示理想的工作环境,但气氛很快被巨型货车、飞机带来的不详气息卷走,犯咳嗽的老人瞬间被农场主开掉——你会猜测,咳嗽是棉纤维引起的支气管炎吗?又是个雨夜,孩子、老人和狗卷入大河之浪——你又会猜测,这是不是暗指巴西的亚马逊河呢?但导演又笑而不答,继续飘逸地突然将他们放到一棵红色大树下——你又要猜了,这是巴西国家词源巴西红木吗? 孩子爬上大树,看到车上疑似爸爸的男人,布厂招工广告飘落孩子手中。导演继续隐而不谈地直接把男孩送到布工厂,棉花的目的地,继续一幕幕展示城市大喧嚣,军政府的气焰,工人的孤独生活,机器化大生产逼迫工人失业,布出口到国外做了成衣又高价卖回本国,战乱,资源过度开发,树木被严重砍伐……突然切入的真实砍伐录像,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金字塔似的城市设计,也正印证了巴西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南地区,那里有圣保罗和里约,而南部也正是高原地区。环境恶化到尽头,每一个陌生人都变成爸爸的样子,寻父无望的男孩,只得回首天堂般的童年记忆。至此,导演开始不动声色地揭幕:老人,青年,孩子,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电影说的,正是关于巴西发展的寓言,全球化经济的寓言,农业文化被工业文化破坏的寓言,以及全世界打工仔一生的共同故事。这是《百年孤独》一般的魔幻现实,也是普鲁斯特式时间并行的瞬间。 故事早有伏笔:小孩、老人、青年的衣服是一样的颜色;父母种的树,在男孩青年时长成小树苗,他晚年时变成那棵红色大树;刚失业的青年工人戴着妈妈织的彩色帽子,读着棉花田招工海报……有趣的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在棉花田还是布厂,男孩始终没有丢失过纯真的心,以演奏音乐为代表的美,就是男孩对抗世界恶意的武器,也是他能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法宝,音符是彩色的,青年披上的艺人锦衣也是彩色的,从人们的歌声中升起的幸福鸟也是彩色的,幸福鸟与工业、战乱、趋同文化所变成的黑色巨鸟搏斗,即使倒下,依然能像拉撒路那般复活。 导演童心四溢的想象,变成很多飘逸的场景,比如雨天变成河上浪,比如男孩一心一意看着手里的万花筒,不经意从一块块“跳板”踏上大船,漂洋过海,串起布匹制成衣的全过程。《憨豆的黄金周》曾用这种方式展现脱线的憨豆先生如何从室内走出、踏上大小不一的车顶、最终直线到达戛纳海滩,既幽默展现憨豆的性格,又讽刺交通堵塞的现代街景,而《男孩和世界》则因为动画可以天马行空的先天条件,将同样的方式用到了内涵更深的地方。 飘逸的故事还没有终结,孑然一身的老人,戴上青年时的彩帽,穿起青年时的彩衣,最终回到了片头那枚彩石边,原来那正是他埋下的罐头,打开,他依然能听到自己珍藏的熟悉音符:爸爸的笛声,妈妈的歌声。他又能回到父母怀中,返老还童。 此文12月3日载于“澎湃”网,发表时略有删改。

---------------------------------------------------------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树屋钓月亮”。

 3 ) 天才的白金色与虹彩:作一首文明的童话挽歌

O Menino e o Mundo结束了个人对动画的所有幻想,她画完了所有至少我出生到现在所有想画的,对动画已经没有遗憾了,看完后想法空白了很久,因为表现语言已经转为音像,随黄条纹的追忆一样,不愿再面对一点点这黑漆漆脏乎乎的社会景观。 虽然任何奉承之言都像是给这份童趣之作批一件不合时宜的华帘,但不得不承认,《男孩与世界》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表现力的一次温婉展现,随意大面积的白色留白,任性的纯色线条与色块,把梦温暖又湿凉的剥开,用青涩童稚的笔力去组织画面,用推动黄条纹男孩的牵挂的孱弱丝线布置故事,故事简直太简单了,简单的像睡前故事去跟孩子讲一样,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孩子去找爸爸,很简单,真的是童话,一份属于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的童话。 色彩的白金样:有人讲,现代艺术(Modernist art)注重的是,能够体现艺术本质的东西,也就是 线条,形状和色彩,而一份动画的颜色构成交织同样是视觉图像的核心表现力的体现,色彩叙事是画面进行的重要配给线,每一个色块的跳跃构成的叙事配合音乐线条的进行,我们才能对画面的情感喜哀感知更敏感,而《男孩与世界》的画面构成是满是噪点而又无可挑剔的,率性而为的颜色处理,不为所谓规则的轮廓束线,尽管他在"童稚"这个风格的大框架下。跳跃的纯色线条代表了最纯粹的色彩追求,她的色彩线条像布朗库西空间中的鸟一样淳朴自在。另外重要的一点,动画里引用了大量的拼贴,真实照片的拼贴与绘制图画造成的对比让画面看起来更松动有呼吸,这种现成品构造手法使创作显得更自由。 自由,八十分钟的影像除了片首制作商logo的显映每一帧背景都是自由的色彩,可以让天空只有一个蓝色,可以让夕阳把天空画成调色板,可以让小草变成取色器的实验板,什么是色彩叙事?这就是色彩的叙事,视觉的映射反映在心理上从而配合叙事的进行,她把孩子找爸爸的童趣在画面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好的电影应有吹动树梢的风,黄条纹男孩吹的特别棒。 思想的虹彩:这是一份长大的孩子的童话,美丽的风景观赏到最后发现每一处都可以是七彩菱镜对心脏来的一次流血遮挡炫彩的刺痛。《男孩与世界》的风格让我想起了弗里德尔.迪克尔-布兰代斯Friedl Dicker-brandeis 一位毕业于包豪斯的艺术家被迫前往泰雷津的纳粹集中营教儿童画画,孩子们画的天真,而有些抽象的同样可爱,也有孩子撕下也许就记着自己名字的实验管理记录或是名单做插画的拼贴,这个拼贴画同动画的拼贴画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联想,那就是在工业重度污染的南美高原,同样作为艺术创作,这种对现实的撕扯拼贴同人类嘴脸的撕扯无疑是最心痛。愈到片尾,看起来便愈来愈"政治化",金子塔型的结构分配,商品社会景观,舍弃人文关怀的丧心病狂工业扩张,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暴力""冲突",黑鸟与象征人性光辉的七彩鸟伤痕累累可以说是对人类曲折命运的简单轮廓性描述,这是世界上每寸"现代化"土地都必经的境遇路途,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看到如此可爱的线条勾勒这这些扎眼的世界,总有人惋惜,如果这动画再纯粹些便好,变成纯纯的一维的一个点。但是什么才算是所谓高级呢?《男孩与世界》就是已然我心目中的高级式子,但我关于这问题想了好久,人类从出生下来脑子的思维方式就是为三维而长,所有的一维二维都是对三维的投影,所有算更高维度只能借用数学符号,符号的想象才是最高级的想象,是这样吗?这样是不是过分高级,我们说贾德做的极简高级,abc高级,曾经我认为对形式与意识的舍弃进而超脱就是高级,不总有人说人类个人的思想走向高原就是由人间疾苦到宇宙万象。但是有一次我的导师在一个月里上课常提政治,我便问他你以后艺术工作方向会转向嘛,因为他的成熟作品很大灵感来源都是宇宙规律,光学现象,但是他回答他一开始就在考虑这些问题,他从一开始就会考虑的生活的因素,会考虑三方关系:创作人,作品,观众,这层关系,被讨论了无数次,1958年美国作曲家巴比特曾发文《谁管你听不听》,而立马就有人起文《谁听你管不管》,但归根到底艺术都是需要"人"来感受,就连天上的孤星受到的关怀都要比你我要多。而这与过分的高级有什么关系,我想,超脱了感受就便成了过分高级,过分的高级不会引起对象的共鸣,缺失了引力。 一份有引力的艺术型才是高级。 而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充斥着悲歌,艺术从来都不曾断过对文明的思考,这也是问什么一份看似童趣的动画却背负了伤痕题材,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引力环境发生过质问,而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也许改变了一点参数相量,但却从未有能力改变引力。我想这也是动画最后让我们发现,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为什么一模一样,这种苦痛就不曾改变,也许只有用艺术做一份慰藉,拿弥足珍贵的童心做缅怀,真的只能如此嘛?我想每一个付诸行动的问号倾听着那份黄晕时都会被绚丽散发着美丽光波的菱镜深深刺痛,直到血盖住每一份光。 等下一个天才为他们做下一首挽歌。

 4 ) 《男孩与世界》巴西男孩童心漂泊说尽“北漂”情,超萌蜡笔演画工业化大图景

一部看似简单的蜡笔动画,简单清晰的笛声旋律,关于男孩一生的简单快乐和无奈心事,却获得了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带着一颗童心,导演展示给你无限天马行空的快乐。也带着一份失落,寻找现代化城市里最初的心灵家园。本期麦田电影院,带你欣赏,《男孩与世界》。 童真·家园 在蜡笔画的万花筒中开始,一个只有简单线条四肢的男孩出现在画面中间。沉浸在乡间的花草牛羊,跳跃在蓝天和绿地之间绚丽色彩越发复杂,缤纷的巴西丛林,渐进的笛声和悠扬的弦乐,演奏着男孩的简单快乐。 突然的安静,男孩父母低沉的对话之后,爸爸为男孩演奏了一段笛声,便被火车带向了远方,男孩的世界从此天翻地覆。在他童年彩色的天空下,看到的每一位男子都是爸爸的模样,听到的每一段笛声、都是爸爸的声音。对爸爸的思念是空中的音符,是埋进地里的妈妈的歌声,是天旋地转男孩的心情,是妈妈在月台黄昏无尽的守望。导演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天马星空的想象,心中所思都成绚丽的实在。 追寻·迷失 终于在一个雨夜,学着爸爸的模样,男孩带着全家福,在快速变换的线条间,在噩梦一般的气氛里,男孩离开乡村,来到新的世界。男孩所见的世界始终是儿童的视角,无论是云朵一般柔软的棉花,时而响起欢乐的笛声,符号化为规则方阵的工厂,都是孩子童心的绽放。和爸爸的笛声一样,音乐是男孩的心灵家园,每一次乐队游行男孩心中都会飞起彩色的凤凰。 男孩纯真之眼所见,并不止于一个色彩和线条的世界,还有种种成人世界的现实。从第一位被解雇的老爷爷开始,男孩被卷入了城市的河流,在红尘翻滚中颠簸流离,男孩从乡村走过原料生产厂,走进纺织厂,走到大城市销售中心。工业一层层进步,色调却一层层暗淡。工业化所象征的军乐团的黑暗色彩,情绪混乱的城市生活景观,一切让男孩慌乱不已。第一次,像个大人,男孩露出了悲伤的表情。与乡村的绚丽不同,城市里满是消费的符号,男孩被迫迷失在这座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底层人民的笛声再次拯救了男孩的失落,卖艺人的万花筒带着男孩看到了城市的全貌,光怪陆离的世界却让他更加思念乡村的三口之家。 导演却执意要把乡村现代化的图景勾勒完毕,于是用集装箱把男孩拉过码头,在另一番颠沛流离中,手工业制品变得充满了电子感。男孩来到了更大的城市,消费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男孩心中的音乐只能在城市边缘狂欢。手工纺织厂被黑色的机械取代,在资本家的欢呼中,工人被迫失业,再次回到乡村做原料采集的工作。导演用男孩的眼光将现代化之路勾勒完毕,在男孩的眼里,一座座城市像金字塔一样孤独压抑,其间只有淳朴人民的音乐点亮了城市的色彩,如同彩风飞舞。然而这只彩凤最终也敌不过工业化的大炮,在哀鸣中,摇摇坠落,城市里属于男孩的最后一丝寄托成了一地碎片。 家园·轮回 世界只剩无尽的难民,无尽的机械恶魔吞噬着树木,工厂的硝烟把彩色的梦幻彻底烧毁。一段现实的影像加入,钢筋水泥疯狂攻击着城市,城市只剩下无奈的哀嚎。影片的政治隐喻显而易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给人们是家园的摧毁,阶级森严的城市带给人们是同化和压抑。然而悲剧在于,乡村人们除了城市,也无处可去。不只是巴西,所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皆是如此。 而普通人,一颗纯真的童心能带来的快乐,也终将迷失在城市的颠簸里。为了生存,踏上一辆离开家乡的火车,踏入这条红尘翻滚的河流,故国再难回首。男孩又回到最初的那颗树下,他变成了爸爸的样子,回到白发苍苍的妈妈身边。看到了深藏心中的种子长成了树,却又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爸爸的那辆火车,作为大人,再走一遭城市谋生之路。

 5 ) 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部画风唯美的动画片,那么你错了。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对世界严肃的拷问,那么我错了。

能让我连续看了三遍的电影,大概只有男孩和世界。带着后印象派气息的画风和俏皮可爱的人物形象设计让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一帧明信片,忍不住想要珍藏。简单清新的配乐也是令人耳目一新。

男孩生活在乡下,那里鸡鸭成群,牛羊自在,河水清澈见底。调皮的小男孩追赶着鸡鸭,将头埋进水里,看小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简明的线条,斑斓的色彩,农耕的父母,嬉戏的孩童,如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的几句诗词:茅檐低小,屋上青青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想起在乡野里度过的童年时光,放牛喂猪,小溪里搬开石头捉螃蟹,野地里刨个坑烤红薯,在玉米地里捉迷藏。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老远便能闻到自家做的老豆腐和腊月里炕的香肠味儿。

那是一段最幸运而幸福,单纯而快乐的记忆。就像男孩所拥有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父亲迫于生计坐上开往城市的火车,小男孩带着一张全家福偷偷爬上火车去寻找爸爸。他路过棉花地。在作者兼导演Abreu的笔下,乡村田园辛勤劳作的男女老少和工厂里的纺织工人都是红黄蓝绿彩虹般绚烂明亮的颜色,再配上劳动最光荣的欢快曲调。

然而五颜六色被工业化的流水线和整齐划一的黑色所替代。男孩看到被废弃的纺织工厂,看到了摩天大楼,看到了集装箱里,商场里,电视里满满当当都是商品,商品,商品。火车站旁边的垃圾场停着一辆废旧的汽车,男孩坐在车上面看大屏幕里播放的战争,科技,繁荣,娱乐。转过身,是一群在垃圾堆里翻东西的小孩子。

小男孩骑着街头艺人的自行车赶到火车站,他没有找到父亲。所有下车的人看着都一个模样,就像集装箱里的被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衣。

男孩还看到那只被工业化武装的黑色大鸟借助着飞机大炮将城市上空那只有着华丽翅膀自由飞翔的五色鸟儿击毙。

男孩惊恐万分迫不及待的跑回家。

然而,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如同他的父亲,如同那位街头艺人,长大成人后的男孩背井离乡,去到了城市。

城市是一座金字塔。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最底层。那里到处是垃圾,森林被砍伐,河水已浑浊。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男孩回到家乡。带着母亲送他的条纹帽子。可是,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我想起了我的故乡。那个依山伴水的小城如今也是高楼林立,马路上堵满了汽车,大街上是玲琅满目的商品。曾经的小河被筑上高高的河坝,孩子们已不能像我儿时一样下河游泳捉鱼。去到乡下,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大片的农田没人耕种而成为荒地。只有几家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很多房宅都挂着一把大锁,院子里野草丛生。

男孩的世界在消失,而男孩也正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如同我们的世界和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我们,消失在极大丰富的商品和物质里,在及其忙碌的现代生活里,在乌烟瘴气的工厂街道上,在离开故土渐行渐远的列车中。

如果有一部电影让我们回到多彩明亮的童年,那部电影必然是男孩和世界。
如果有一部电影让我们拷问和反思这个世界将我们所带往的地方,那部电影也必然是男孩和世界。

电影里的每一个颜色和音乐,每一个线条和绘图都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饱含寓意,带着一股干净明亮的温暖和忧伤,还有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和深切关怀。

只是故乡,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回不去的梦。

 6 ) 过去

我想起了过去……小房间的窗外,从桑田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公路。不知道为什么,去往外面经过的村庄们、石子路们,一个个、一条条消失了。但这栋小房子,这个小村子,却被留了下来。突兀的,孤单的,破败的。我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住宿在干净整洁的学校,模仿着大家的装扮,附和着女孩们最新的话题。一度,你会以为你已经走出来了,从那个破败不堪,鸡鸭屎尿的村庄来到了新的真正的生活。就这样慢慢的长大着。每个周末,一个人走回家的路,从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央,一路走到夜幕降临、路灯寥寥的公路尽头。回过头,恍惚穿梭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之中。这个村庄,越来越老了。像一棵被拦腰截断的老树,你几乎能闻到它一点点腐烂的气息。它和儿时的那个让人轻快透明的小村庄,再也不一样。朦胧的路灯下,开始是抽着烟、袒着肚皮,谈天说地的男人们。渐渐的,变成了窃窃私私、煞有介事的几个妇人和一边玩闹的小毛孩。但这一刻,村子的小路中央如此安静。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不喜欢休憩,不喜欢聚在一起,早早地关窗睡下。他们休息得太久了,日复一日地休息。路灯下,只有几只飞蝇让人厌烦。再往上,光晕越来越淡。最后是什么都没有的黑色,深深的黑。沉沉地压在整个死一样寂静的村子之上。

过去,像炊烟一样软软地包裹着身体。印象里,每当临近傍晚,一天的撒野玩乐就该结束了。从田间的小路,一路蹦着跳着回家。路边都是小小的,不知名的野花。慢慢地走近了,村子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白米饭的香。一声两声的叫唤和催促,随着炊烟升起来,又消散。到门口和鸡呀狗呀,再闹上一会儿。跑进屋,凑到爷爷的小板凳旁,看着灶台里的最后一点火星被草木灰扑灭。灶洞里变成了一团小小的黑,暖暖的黑……

借着路灯黯淡的光,走进黑色的巷子里,悄无声息的,发冷的。打开铁门,推开玻璃门,换好鞋子,上楼,钻进被窝。

可能是我忘了关上床边的窗。梦里,一会儿是黑黑的马路轰隆隆的作响,一会儿又是绿绿的桑田透明的天。

 短评

其实是带着童真的自己成长,寻找,老去。在浮华黑暗苦涩的现实里,彩色的心渐渐被打败。根本不需要对白,简约的画风就能表现。画面 极佳,随便截图就能做壁纸,nice!

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如此简单却有力的笔画,斑斓出一整个稚嫩世界的美好,却也在照见广袤现实时,任那些政权、战争、工业、金钱、媒体,以城市化、流水化、同质化、黑化、老化来蚕食一切动人之物。想抱住,却像对着珍贵的易碎品。身无彩凤双飞翼,此时无声胜有声。真人录像略出戏。四星半。(大银幕没字幕,一开始好捉急)

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简约但绝不简单,不愧是年度动画佳作。真人纪实段落有点太过了略出戏。

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多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场梦【蜡笔、彩铅、颜料、点、线、面、几何,小清新得不行不行的 只是没想到后段那么政治

14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美丽世界的孤儿

1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简直是个半成品。

20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23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简约的画面像儿童的水笔画,每一帧都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像个干净纯真的孩子,它承载的却是一辈子那么久的成长,城乡贫富差距带来的家庭破碎和童年阴影,童真就像美丽原始的大自然被工业化和城市化吞噬,突然有一天就全都变了。短小精悍的片子,却承载了太多,从开始到结尾仿佛恍若隔世。★★★★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内核简单明了,用儿童绘本的画风展现这个被消费主义和资本全球化蚕食的世界。人衰老异化了,记忆的根还在。配乐不是想象中的类型,挺别具一格的。

3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尽管没有台词,但情节很紧凑,画面很绚烂,立意也是相当厉害了,刚开始以为是乡村小男孩寻找进城务工的爸爸的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是纺织产业链参观记,结果画风一转又开始讨论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带来的污染和伤痛,最后重排了时间线,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以孩童的视角提前回顾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31分钟前
  • Ever
  • 力荐

7.6 抛弃戏剧性,主角的存在只是为了作引出展现的作用,而移情作用则完全寄托给了观众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让这部动画电影彻底摆脱了束缚,以致于让它讨论了太多主题,展示了太多内容,承载了太多情感。

36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2014《小王子》《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父与女》的感觉…白云和棉花,像蚯蚓一样开走的火车,缤纷的万花筒,五彩斑斓的音符…整个片子整齐、有序、简洁、协调,《天书奇谭》造型乱入。生活对小孩的眷顾和残酷,通过简单而富有层次感的色彩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单纯又悲伤的童真世界。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一份天真,一份悲伤,还我一片安详。

45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画面很有童心,想象力飞扬,纯真得只适合小孩子看

49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片子很简约,但真的看到了世界,斑斓也残酷。一个异想世界包含一个梦的破碎,到头来只剩那如梦似幻的一曲悠远的歌。年度最佳创意,最佳画面,最温暖歌曲,以及最令人心碎的主题。

54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极简的画风,色块运用得尤其漂亮。把南美大陆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入到水彩动画中, 呈现的是儿童眼中怪诞而真实的世界。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讲述了一个男孩寻找离家打工的父亲,迷失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最终孩子长大,踏上了和爸爸一样的路。片子还借机控诉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掠夺。片子的色彩、艺术风格、音乐与音效都很出众。很好看。

58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农场争活干,进城务工难,山峰之城的西方大资本恶势力终于战胜了本土游行狂欢的劳工之歌。但人世间最伤感的幻梦,莫过于让儿童时憧憬未来的自己,真实看到了未来的熊样

6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主题很深刻,画面很超现实,但观赏的愉悦性较弱。如果它是绘本,我一定会买一本来收藏,但作为电影,我还是希望它再强叙事一点。

1小时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just stay this little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it could stay this simple

1小时前
  • 全声波频道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