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

战争片荷兰,德国,英国,比利时2006

主演:卡里斯·范·侯登,塞巴斯蒂安·科赫,汤姆·霍夫曼,哈里纳·雷金,瓦尔德马·科布斯,德雷克·德·林特,克里斯蒂安·贝克尔,多尔夫·德弗里斯,彼得·勃洛克,米希尔·赫伊斯曼,弗兰克·拉默斯,马提亚斯·修奈尔,约翰尼·德·摩尔

导演:保罗·范霍文

 剧照

黑皮书 剧照 NO.1黑皮书 剧照 NO.2黑皮书 剧照 NO.3黑皮书 剧照 NO.4黑皮书 剧照 NO.5黑皮书 剧照 NO.6黑皮书 剧照 NO.13黑皮书 剧照 NO.14黑皮书 剧照 NO.15黑皮书 剧照 NO.16黑皮书 剧照 NO.17黑皮书 剧照 NO.18黑皮书 剧照 NO.19黑皮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1 01:30

详细剧情

二战末期,荷兰的犹太姑娘雷切尔(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 饰)和她家人刚刚逃过死神关口,来不及喘息又遭到德国军船的扫射,只幸存下雷切尔一人。躲避在暗处的雷切尔把叛徒的样子牢牢记在心上,她的一生都为寻找这个人而孤注一掷。  她为了隐藏身份,当了一名歌手,然而阴差阳错竟让她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游击队队长让雷切尔混进德国阵营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儿子。于是,美丽的雷切尔成功俘获了德国军官的心。一切都好像进展顺利,但雷切尔的一个机密任务,却让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况。  复仇的决心还在雷切尔心中熊熊燃烧,叛徒还在某个阴暗的角落……

 长篇影评

 1 ) 正义并没有胜利

电影刚刚看完,趁心里还热乎着,赶紧来凑一篇影评。 这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我归纳的能力不强,但有一个念头盘在脑际:“正义并没有胜利”。 在纳粹统治期间,Ellis活得相当体面,至少表面如此,反而是战争结束后,不仅被“正义”的流氓拷打,而且还被“正义”地淋了大粪。即使全家被害,心中万分悲痛,她基本上还是从容镇定的,但是得到门茨的死讯后,她却是哭得浑身颤抖,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她的敌人不单单是纳粹,而是无处不在的邪恶,这种邪恶看不见摸不着,永远无法战胜。导演还算大发慈悲,让巧克力救了Ellis一命,好让她报复医生,但我心里明白得很,现实中医生这样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给Ellis淋大粪的流氓,无论是否纳粹当道,他们都能安然无恙地当他们的流氓。将军对门茨的个人仇恨,超越意识形态,即使是代表正义的占领军也必须遵守这种游戏规则。哈耶克说:“在极权社会里,总是最坏的人爬上权力的巅峰”(大意如此),我看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这句话都错不了。二战的胜利者不是正义,而是以美苏代表的超级大国;同样的,中国内战的胜利者也不是正义,而是XX。总而言之,正义从来也没有取得过胜利,真正胜利者,用吴思的话来说,是一种“潜规则”。 又胡说八道了一堆跟电影无关的东西,欢迎拍砖。

 2 ) 俏皮的Carice van Houten

这部片子成全了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俏皮的美女,她的表演真好。从她让那个荷兰帅哥水手亲她的面颊,她却突然把嘴凑上去了,呵呵,这一幕无比自然美丽,诱人。

访谈的时候问卡里斯,为什么会选她作女主角,她说,她猜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 是需要一个有神秘感的女人,隐秘型的,不光只是袒胸露乳,大胸部,而且她的胸部不大……

她说在准备演这部片子的时候,她要做的,是赋予这个角色女性的力量,不要矫揉造作,不光是个英雄或者什么的,而是一个女性,而且是让观众喜欢的女性,如果观众不喜欢,那可倒霉了,因为片子长两个半小时……

卡里斯说她认为最难受的几个镜头,是进棺材(她有些迷信,很在乎这个)。还有一个是切鱼头,还有在水里被蚂蟥咬了,再有就是最后那场“大粪”浇下来的戏。她说她没想到这么难适应,到了片场的时候她还很乐观,然后她发现在小拖车里放着几朵花,还有一张保罗·范霍文太太给她的卡,上面写着:“祝你今天好运”。当时卡里斯就想,完蛋了,要是她这么说,就是真要出事了。而且是很糟糕的事。淋“大粪”的时候她还对保罗·范霍文说这个你也要自己来试试,一会儿我拍完了你就来……结果最后拍完她给忘了……回到家哆嗦了一晚上,缓不过来,太难受了。

卡里斯还透露她是戏剧学校毕业的,所以她不太怵唱歌。12到18岁的时候学过6年的德语,希伯来语是现学的。

她说荷兰1600万人,这部片子的观众有100万这在荷兰已经是很成功了。当被问到,她想不想去好莱坞,她说,还没有星探给她打电话,然后她开玩笑的说,至少伍迪艾伦没有给她打电话,伍迪艾伦有斯嘉丽了,呵呵。


采访保罗·范霍文的时候,他说他这次回到荷兰就是叶落归根,想要拍非商业化的电影,要做一件很困难事。片子的剧本他和编剧一起研究了很多年。在荷兰的历史上,那个年代的很多事都被刻意回避了,没有人谈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很多人都有一个盲区,他们的经验都来自一些正统的电影情节,是非黑白似乎阵营分得很清楚,但是实际并非如此。

保罗·范霍文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并不是带来了什么问题,只是让大家接受一些事实。比起以前,他更看重电影幕后的故事,他也希望这样的一个片子,能够让观众多思考。

 3 )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

什么时候,胜利的消息却会让你心神不宁呢?

爱丽丝和蒙茨躲在船上听到收音机中传来德军宣布投降的消息,这长久企盼的时刻的到来本应是欢欣鼓舞的,但却突然变得凝重,爱丽丝脱口而出: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我们可否能够想象这样一个时刻?

在这一刻,我们开始产生了荒诞感,在这一刻,对、错开始变得模糊,在这一刻,我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一刻,电影不再只是电影。

对导演来说,这本来只是部电影,娱乐片。电影天生就被分类,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简单来说,商业片注重桥段和高潮的设计,注重情节,而艺术片恰恰要淡化情节、刻意隐藏高潮,把关注点集于人的内心。商业片要调动你的情绪,而艺术片要打动你的心。两种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目的决定了内容也决定了形式。同一个导演不是不能二者兼修,斯皮尔伯格拍圣战奇兵和大白鲨,再叫座也只是成功的商业大导,而辛德勒的名单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拍法。但不是每个导演都有这个能力,或者说都愿意这样去做。范霍文在本片中较为收敛但举手投足依然是自己的套路,所以对于本片不必评价过高。是不错的娱乐片。

网上一迭声的称赞编剧,贬抑导演,其实细看下来,情节老套、悬念不足,前半部是色戒,后半部是无间道。而当那个老律师一脸喜色的拿出德军指挥部建筑图时,我分明看到了越狱中的迈克尔在偷笑。整部片子印象较深的是二战时敌占区那种气氛的营造,在这一点上本片较为成功,而且风格比较统一,这应该是导演的功力。至于演员,不妨多赞一个,她/他们值得。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得出来创作人员的良苦用心。导演显然不只想讲一个好故事,他还想要反思。影片中不时出现的荷兰人对犹太人的不屑;那一句振聋发聩的“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那个堪称黑色幽默的对蒙茨行刑的场面;战争胜利后充塞各处的暴徒与对待奸细的残暴,隐隐与德军治下的秩序、优雅形成对照(当然德军在优雅中残酷,在秩序中暴虐);结尾处爱丽丝与家人步入农庄,封闭的庄园戒备森严,武装人员四处巡视,远处传来隐约的战斗警报声,大门缓缓关闭;甚至直接借爱丽丝之口说出“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这些只言片语很快淹没在了情节和场景之中。

一部号称筹备了近二十年的电影,我们姑且相信其诚意。即便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反思、略显牵强的说辞,我们还是能看出其整体思想倾向,他们反思的是战争本身,反思的是人性本身,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化,人在战争中命运的卑微与无常。对交战方来说战争有胜负,对人来说战争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战争是开往墓地的灵车。

反观国内,这才是最悲哀的。面对战争,我们除了愤怒、自强、宽恕之外还剩下什么呢?不知如何反思的结果就是价值观的混乱和信仰的迷失。也许,可悲的不是不会反思,毕竟,我们有《鬼子来了》,可悲的也许是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反思。是官方不容忍还是民众不接受呢?后者更令人绝望。

想起多年前看韦君宜晚年回忆录《思痛录》中的一段话:入党之后,却发现常常要在做党员和做一个好人之间挣扎。这个世界有善恶,有是非,但往往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许只有神才能判断,但神只是默默注视,什么也不说。

让我们回到人间,永远记住那个场景:帅小伙载爱丽丝去见律师,坐在后车座上穿街而过,荷枪实弹的党卫军吹起了口哨,爱丽丝撩起裙摆,……那一刻世界回归了正常,人重新变回为人,那一刹那我们理解了上帝为何要造人世。

 4 ) 黑皮书:二战的壳

人物命运的多舛总是与时代分不开的,太平盛世没有英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看了这部影片,不仅想起了《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是谁将玛多娜推到了风尖之上,是战争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生存,于是女人应该远离战争,这是古训,依然有着它灿烂的光茫所在。
此片是关于一个犹太女孩蕾切尔的故事,由于身份的原因,在德国人的面前,她只能一味的逃跑,直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死绝了的时候,她投身到了革命中。
我很奇怪,对于这么一个商业性的影片,导演为什么将蕾切尔的前史不遗余力地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而不尽快地进入到故事的主题部分,难道仅仅是为了突出女主人公心中的那份仇恨吗?不错的,对于这么一个犹太女孩来说,其实是没有大义可言,只有仇恨,仇恨才是她能够投身革命的唯一动力,也是最强有力的动力。这时候,我们可以认定,对德国人有着切齿之恨的蕾切尔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叛徒,所以,影片后面随着剧情的发展,蕾切尔所背负的叛徒身份便显得有些可笑了,但这更是可悲之处!
另外一点,影片在女主人公逃难一节上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也基本做足了文章,尤其是仇家是谁的问题,那个胖肚子的中尉,这个人将是蕾切尔的梦魇,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这个家伙的确令人感到恐惧。
抛开了二战的背景,这就是一个关于仇恨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这个复仇的主人便是蕾切尔。
于是,蕾切尔化名爱丽丝以肉体勾引了上尉。
上尉这个角色很特殊,扮演者是在《窃听风暴》中当了一回作家的塞巴斯蒂安•考奇。大概也如中国人的审美一般,这个面部线条刚毅的演员注定要担负起极具人性的纳粹分子的阐述,从而更消解了本片中真正的二战的含义,法西斯的嘴脸集中在那个挺着生殖器无耻到了尽头的中尉身上便已足矣了。
本片中只有三个德国人的戏,分别是上尉,中尉和将军。而上尉持反战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将军基本上算是军法的执行者,虽然最后的确由于他的存在而使上尉极其荒诞的被枪毙,但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主角。只有一个中尉站立在了蕾切尔以及地下党的对面,于是,这部二战的影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将反法西斯的那种爱国主义避免掉了。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此片只是披着一层二战的壳,作为一种叙事上的包装,更主要的却是对反法西斯这群人的一个描述,无论是蕾切尔本人,还是两个叛徒,还有如玛多娜一样卖身求活的女人,以及那群真正的反法西斯地下党,这所有的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群相,与德国人数形成了极大的差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将不是一个高歌颂德的反法西斯电影,更多的则是一个对自我民众的反思,于是,结合一下导演保罗的身份,我们自然不难看出这种反思的急迫性。
回到故事的讲述中,蕾切尔很好的完成了安装窃听器的任务,但她也发现了那个可恶的德国中尉,更令她惊喜的是,窃听器令她发现了那个曾经害过她全家的叛徒。于是,关于一场是否拯救犹太人的争论便开始了。
这是剧情中极其浓重的一笔,地下党的领导人不同意拯救犹太人,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荷兰战俘的巨大的伤亡,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于是,导演在这个时候将自省的意识提了出来,所谓的国际主义,所谓的反法西斯,在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全部显得苍白无力了,同样是一种消解的做法,导演再次淡化了二战的针对性,而将矛头直指自己的国民。
医生做出了决定,但根据后来的情节我们知道,这个决定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杀死一个替罪羊而将罪恶掩藏起来。这与地下党领导人那种自私则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用卑鄙来形容。
而此时,真正站出来阻止杀戮的竟然是德国上尉。好象是一个反讽,但实际上,这种反讽并不成立,而仅仅是上尉对死人还是活人的理解,战争,就是要死人的,这似乎绝不是一个军人的说法,当上尉对蕾切尔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上尉从一个德国军官回归为一名普通的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战争的主导者。导演再一次削弱了二战的内核。
但由于叛徒的原因,上尉没有能够帮助犹太人将那个丑陋的大肚子中尉绳之于法,而且由于私下里与革命党相谈有关停战的协议而不得不被关进了牢笼了。一个德国军官由于试图帮助荷兰人以及犹太人而被捕,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反讽。但最大的讽刺莫过于那场营救行动的失败。当地下党领导人热切地希望儿子能够归来的时候,叛徒直接送上了一份死亡的名单,而蕾切尔却因此也成为荷兰人与德国人共同的敌人。于是,蕾切尔这个被联军一方抛弃的人不得不与上尉这个被法西斯抛弃的人共同亡命。
还好,那是战争的末期,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蕾切尔与上尉一起走了出来。是的,此时他们要证明自己,同时也要对那个真正的叛徒实行裁决。但极其可惜,荷兰人将帮助过自己的德国人送到了德国人的枪口之下,这件事即便从叛徒的口中说出来,也是相当的滑稽相当的荒谬。更为荒谬的是,解放后的荷兰人肆意地污辱着曾经为德国人服务过的人们,这同样是一种仇恨,但只是嫁接了,这一点与《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玛丽娜的处境十分相仿,但这种污辱绝不能代表这些人的正义,于是真正的叛徒医生被奉为了英雄。蕾切尔从医生那里逃跑的一场戏绝对是经典之作,当叛徒被奉为英雄的时候,叛徒反而无力进行再一次地杀戮,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蕾切尔消失在人群之外。难道是人民拯救了蕾切尔吗?当然不是,而是愚昧本身拯救了蕾切尔,这与愚昧本身将三陪女肆意污辱将叛徒奉为英雄是一个道理的。
医生终于不再动弹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平静,伴随着他的钱财,伴随着他的罪恶。地下党的领导人却问道那笔钱属于谁的?平静之后,没有了任何战争的创伤,只剩下了财产,这是可笑的,只有蕾切尔说到死去的人还有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时候,战争的阴影才真正地被提起来,曾有的复仇的确发生过。
在影片最后,中东,还是战争,蕾切尔处于新的环境中。对于蕾切尔来说,她其实也想平静下去,但看来似乎是不可能了。她的复仇从对德国人的复仇变成了对荷兰叛徒的复仇。而身为犹太人的她在中东又将会对谁复仇呢?影片最后提出了一种现代无法消解的质疑,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那里的局势就从来没有安宁过。而一直操纵着中东格局的图际强权们,他们在二战时曾扮演过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呢?看过此片的人便不难理解了。而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导演的祖国!
影片中最值得一书的是那个律师,可以说他的存在几乎是维护了整个世界的平和,他扮演的律师是一种公正审视与公正评判的象征,他不但帮助犹太人掌管着钱财,而且作为和平代表与战争的双方会谈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死在了叛徒的枪下,虽然他的黑皮书可以为蕾切尔洗清罪名,但他却拯救不了贪婪的劣等的人民,而最终被这些人出卖,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于是,复仇的含义也在缺失公正的情形下变得可笑了!
保罗是一名地道的商业导演,他知道怎么用色情怎么用暴力镜头等多种手段来让自己的影片好看,但却没有多少观众会为这样一个导演的良苦用心而去思索,从而忽略了《本能》中的女与男的战斗,忽略了《星际战队》中的黩武强权,同样也忽略了本片在消解战争的同时,对战争背后人性的思索以及那些打着正义旗号肆意敛财的大国的真实嘴脸。叛徒是很喜欢战争这件外衣的。

韩兮
2007-5-10于通州

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稿!

 5 ) 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是随着我的直觉下载并观看这部片子的

由于看时并不知道是保罗·范霍文的片子,没有戴上“眼镜”[保罗·范霍文是电影大师,情欲片能手],这样我在无意识的退去电影外在光环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不再谈纳粹分子近距离对一船人疯狂扫射的血腥场面,
不再谈女主角为了乔装成金发美女对着镜子为阴毛染色的镜头,
全文的高潮出现在当Ellis听说那位已经悔改和她相爱的德国军官被杀死时,激动地抽搐不已,最后痛苦的说出:“什么时候是个头?”

是啊,看看战争给她带来了什么?一家人被出卖残杀;她投身荷兰革命出卖肉体;被人诬陷至使德军方面与荷兰抵抗组织都把她视为敌人;好容易熬到解放却被昔日战友追杀;而她在战后作为卖国贼被裸体鞭打,身浇大粪受尽凌辱。

这些她依旧承受下来了,因为这些对于全家人被当面杀死的她来说不算什么。

可是一切并没有结束。她唯一的亲人[德国军官男友]战前没有因叛国[德国]罪被枪杀,却在战后因占领荷兰的加拿大军官和德国人签署的一项愚蠢可笑的条约,被德国人杀害。一下子失去了最后一线在这个战火纷飞年代中活下去的意义!

上帝若是公平的怎么会有劣等的民族!
上帝若是公平的怎么会有这样可悲的年代!

什么时候是个头?对于ellis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吗?
有的,当然有。找去幕后黑手,手刃仇人。

都到最后了我们慈爱的上帝还开了一个玩笑。人民心中解放国家的大英雄,荷兰抵抗组织里的精英原来就是那只黑手。那只黑手为了钱财出卖国家,出卖战友,出卖不相干的痛苦无助的犹太籍难民,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兄弟。可怜的ELLIS并未察觉,依然放心的让他救治自己。直到从昏睡中醒来那只黑手给她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并去掉伪装后她才明白过来。

如果不是“黑手”以为万无一失,去接受无知民众对他的膜拜;
如果不是ELLIS有丰富的知识果断的做出判断;
如果不是那块巧克力的话,她一定死掉。

最后一切都宁静了,罪名洗脱,该死的终于死掉,一个过于悲惨的完美结局。


影片最后ellis回忆结束,警报声响起,ellis和一个男人两个孩子回到了一个全副武装简陋的居民点,战火声又在不远处响起。

 6 ) 精彩令人吃惊

选择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当的随意,只是在那里不停地寻找,最终抱着无所谓看什么的态度选择这部《黑皮书》,尽管其实最开始选择的时候并不看好。

相信李安是看过这部《黑皮书》的,因为《色戒》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其实,《色戒》就是《黑皮书》的中国版(《色戒》上映年代及开拍年代均晚于《黑皮书》),只不过剧情更加简单,床戏更多,故事讲述更加苍白而已。记得有两个人对《色戒》的影评写得很好“看着汤唯从始至终暧昧的表情,就像她对王力宏表达第一次本可以给你时的遗憾一样,让人觉得滑稽 ”“实现了找准了卖点的定向包装——卖给外国人的是老上海风情,卖给台湾人的是重庆政府的旧日艰险和荣光,卖给大陆人的是张爱玲和床戏”,嗯,真是极其的精辟。

好了,不谈李安及其《色戒》,黑皮书讲述了一个犹太女子在1944年——二战胜利前夕,历经了逃亡——出卖——逃亡——抵抗——打入敌人内部——出卖——逃亡——复仇——想平静的生活——面临战争这样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看完了电影,眼前晃动着是那么几幕
1. “女主角向律师借钱,律师给了她几叠钞票和一把钻石,让她打了借条。女主角准备签字,律师问她你都不数一数?女主角说不用了我信任您。律师则说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时代变了”。
2. “为了接近德国人,她在去之前对着镜子为阴毛染色”。
3. “当女主角安好窃听器回到抵抗组织总部时,争论该不该杀死叛徒的时候,抵抗组织领袖说到‘不能为了犹太人而使高贵的荷兰人丧命’”。
3. “当女主角听到她爱上的德军上尉被处死的时候,浑身颤抖、眼泪——那种痛苦、绝望、恐惧……痛苦的说出‘什么时候是个头?’”
4. “影片最后女主角回忆结束,警报声响起,回到了一个全副武装简陋的居民点,战火声又在不远处响起”。

这部电影并没有像通常的二战电影一样,非黑即白,总是极力占线二战德国法西斯的罪恶,被占领国人民的悲惨,盟国的伟大……如果站在一个很宏观的角度,这无疑是正确的。正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长久的痛苦。然而,战争也是由人来完成,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的,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和人性。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着力刻画描写的地方。

像女主角,一个犹太人,一个当时在任何一个基督教天主教国家都被歧视被侮辱的民族的儿女,影片展示了她的苦难,但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反而刻画了她的坚强她的乐观甚至是她的七情六欲她的悲愁犹豫苦苦挣扎。因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然的人。

而对于迫害的一方——德国人,影片描述了三个人,将军、上尉和中尉。 将军代表了德国法西斯的上层意志,冷酷、刻板、自大、高傲,正是他们,发动了这场战争,带来了灾难。中尉则代表了德国法西斯意志的继承者和执行者,正是他们,才有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和大屠杀。而上尉,很显然,是一个反战者,特别是当他的妻女都在盟军的空袭中丧生之后,这点在他不同意中尉处死那三个抵抗分子表现无疑。当然,对于上尉之前在战争中的态度我们无从考证,很可能之前的上尉也是一个好战的狂热分子,不过这个情有可原,毕竟一战后带给德国的耻辱实在过于深重,而希特勒正好带给德国人民一个脱去耻辱帽子的希望,所以战争初期德国全民对于战争的支持程度空前高涨。但是无论如何,随着战争的发展,上尉个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逐步显露,从迷惑到质疑,一步步发展。

而对于抵抗组织——荷兰人,又有不同。像影片开始救下女主角的那个水手,就是一个单纯的善良的荷兰人,没有因为女主角是犹太人而歧视她,也没有索取任何报酬,单纯的出于善良救助了她。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是极大的风险。德国人对于这类帮助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而且由于宗教的关系,普通民众对于犹太人不说是深恶痛绝,但也绝对是鄙视(这点可详见相关历史)。另外的荷兰人,同样是开始女主角藏身的那个荷兰家庭,很明显就有宗教信仰上的歧视,例如不背基督祈祷文就不给饭吃(没有盘子,背出后才让小女儿拿给女主角,而后来女主角对那个水手小伙子也说过)。当然,荷兰人典型的代表还体现在当女主角安好窃听器回到抵抗组织总部时,争论该不该杀死叛徒的时候,抵抗组织领袖说到‘不能为了犹太人而使高贵的荷兰人丧命’。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犹太人并不只是只有纳粹才讨厌。

此外,当女主角被荷兰“人民”“抓获”的时候,那个浇大粪的场景。这里要补充一点二战结束后,荷兰掀起了大规模的“荷奸”运动,将那些战争中的亲德分子,与纳粹关系密切的人……通通抓了起来,尤其是女人,往往都是将其赤裸身体,剃光头发,然后去游街,谩骂,侮辱……这段历史往往是现代荷兰所回避的,这是一种对于人权的赤裸裸的侮辱和沦丧。我们好像没见过对待汉奸这样的,即使在苏联,对待“俄奸”也基本就是处死。这个时候,究竟谁是正义?人民?不是,女主角本身就是受害者,更是为了解放人民而打入敌人内部。然而,正义在这一刻并未得到伸张和尊重。但是,对于这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而言,你又怎能说他们有多大的错呢?因为他们自然是受害者,是被压迫者,出于此,不可能要求他们去包容自己仇恨的人,这是人自然的本性,至少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本性。就我所知,好像基本没有人被人凌辱侮辱欺侮之后,很大度地说,哦,我无所谓的,我宽容你了。好像没有。所以这里无法说谁是谁非,这就是现实,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

当然,最后女主角最终实现了复仇的目的,然而正义在这一刻真的就得到了充分的伸张么?没有,女主角用她最美好的岁月,用她全部的亲人,用她的爱情,就只是为了实现复仇,实在不能说这是正义得到了充分的伸张。

影片最后,女主角终于回到以色列,犹太人的故乡,本以为可以安宁的生活,然而,战争,又是战争,接踵而来。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一个历来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犹太民族,却始终和战争、争斗、歧视搅在一起。也许有人会和我说,啊,看《圣经》上怎么怎么说,啊,是犹太人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把耶稣吊在十字架上,所以,他们应该被欺侮应该付出血的代价。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嗤之以鼻。首先,《圣经》只是一部书,确切说是一部故事书,在确切说是一部人写的故事书。好了既然是人写的,那就有可能变造虚构伪造捏造,凭什么要相信它?凭什么它就一定说的是真理?更何况它只是一部故事书,既然是故事,怎么能就依据一部故事书来给他人定罪,而且是给一个民族定罪?其次,退一步说,就算《圣经》是人写的一部准确无误的记录,那么,又是谁规定的,祖先的罪恶一定要子孙甚至全体后人来承担?又是谁规定的,部分人的错误要整个民族来承担?这本身就不合逻辑,事实上,哪个信奉基督的国家也没有遵守这个准则。唯独在针对犹太人上,大家异口同声。我看,关键的原因在于犹太人是个聪明而且勤劳的民族,他们拥有太多的财富,让广大基督徒们垂涎不已。加之犹太人一直受到排斥,比较胆小,就更让广大基督徒觉得好欺负。正好又有《圣经》来引经据典,嘿嘿,犹太人的苦难就这样练成了。

其实,我过去很讨厌以色列,并不喜欢犹太人。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我们自己,和犹太人其实很像。我们也很勤劳也很善良,华人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很有财富,于是呢,排华开始了,印尼暴乱,马来西亚的排华,俄罗斯驱赶华人商人,西班牙火烧华人鞋展……这些都是为什么?过去我们穷,即使意识形态不同,也不至于如此。但现在我们富了,我们成了世界工厂,全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于是呢,眼红了,我就要排斥你了,为的就是夺取你的财富,把你踩在脚下。管你信仰什么,于是信基督的来了,信安拉的也来了,甚至信释迦牟尼的也来了。由此可见,管你信得什么东西,利益,只有利益,才是维系一切制造一切的根本,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之间,亦如此。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越扯越远了,估计有无数信徒会众要来拍我了。随便!

还是回到电影吧,出了电影本身,我发现真的很喜欢女主角的扮演者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van Houten)。有一些俏皮,有一些大胆,有一些天真,但是却又那么自然。还记得她让那个水手小伙子亲她的面颊么,她却突然把嘴凑上去了,多么自然而美丽的一幕。还有她第一次去律师家,和兔子抢胡箩卜,还有她对着镜子给自己的阴毛染色,还有她浑身颤栗痛苦万分地说出“什么时候是个头?”。

总之,借用别人影评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精彩地令人吃惊!”。

 短评

我就想推荐大家看看主角穿红裙戴红花唱歌那一段。

5分钟前
  • satan
  • 推荐

2008-6-19看毕,非常的经典,比色戒强很多倍

8分钟前
  • 左思
  • 还行

即便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充满阴谋与复仇的故事,范霍文的片子里也少不了情色与杀戮,然而他将这些元素作为陪衬,打造出一部环环相扣伏线千里的大戏;某种意义上本片有点像荷兰版色戒,但个中曲折更加虐心,几乎可称做女主角一个人的史诗;结局隐晦地点到巴以冲突让这个光明的结局又蒙上一层灰尘

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3.5,精彩归精彩,但过度戏剧化,以至于2个半小时要滴水不漏圆住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局促,更没有任何文本空间去构筑叙事之外历史和人性深度。

14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说它是外国版的《色戒》?《色戒》我还没有看,但是这个真是没什么意思,那个情报局局长一点也不像个高官,那么nice,还那么痴情种的样子。MS中国的敌我战争还老奸巨猾了一点。

17分钟前
  • 半袖
  • 较差

一开始是《辛德勒的名单》,中间是《色戒》,后半部分是《西西里美丽传说》,最后是《名侦探柯南》#好像混进来奇怪的东西了#

19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剧情紧凑。演员到位。名副其实的好片儿。

24分钟前
  • 圈圈圈
  • 推荐

正与邪,善与恶,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战争中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2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所有打三分以下的都是看的删减版嘛?其实是多美好的片!!!女主与德军上尉第一次的时候眼睛好漂亮>///<上尉大好人我的菜!。。结局在半途有点眉目,但合情合理的伏笔和对小角色剧情的适当渲染是成就了一个还算出乎意料的结局。。Carice演女主好不容易的!别再说她胸部小了其实很漂亮Q_Q

31分钟前
  • 拉子闪闪发光
  • 力荐

没法不联想到色戒,不过这部是彻头彻尾的情节片,没在文艺上纠缠。另外,女主角很好看,不单单是相貌上的~~

32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看过的最好的荷兰电影,悬疑迭起,险象环生。对于我这种剧情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极度推荐,这是了解荷兰人和荷兰历史的一扇窗,同时也是一部剧情几乎满分的电影。

3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无以伦比的棒 惊艳到极致 保罗真是个人才

38分钟前
  • 深毒
  • 力荐

绝代尤物。“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用在这里才合适。那句与其选择子弹不如投降恐怕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39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实际上,所有人都憎恶战争,除了旁观者

40分钟前
  • 大xu
  • 推荐

精彩淋漓的佳作。本片开局平平,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变得越来越是精彩,剧情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如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叙事更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且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尾一切复归于平静,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正是: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4星半,强力推荐

42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爱好邮票的魔鬼尚有一线良知,庆祝胜利的天使早已丧失尺度。法西斯与基督徒并无区别,英雄与妓女界限模糊。有的身体被千刀,有的灵魂被万剐。可以向仇人袒胸,不愿向恶人露乳。注射贪婪的胰岛素,吞下伪善的巧克力,刚被万人簇拥,转而躺进棺木。战争有结束,攻讦不结束。可以信任人,但不可信任人性。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长篇小说的质感,真是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48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每10分钟剧情就来一次大转变,这比较强

51分钟前
  • bba
  • 力荐

有些地方看到了文革的影子

5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荷兰解放后的众生相刻画给影片大大加分。

5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