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4

主演:马修·麦康纳,伍迪·哈里森,米歇尔·莫纳汉,托利·基特尔斯,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迈克尔·波茨,麦迪逊·沃尔夫,J·D·埃弗摩尔,丹娜·格瑞尔

导演:凯瑞·福永

 剧照

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3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4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5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3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4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5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7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8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9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12:20

详细剧情

马蒂(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拉斯特(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是一对合作多年的搭档,马蒂为人开朗圆滑,在警局的同事里很吃得开,而拉斯特则恰恰相反,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然而,令马蒂感到十分钦佩的是,拉斯特拥有极为敏锐强大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疑难杂案一经他手,便能够被轻松化解。   尽管马蒂是唯一一个能够受得了拉斯特的人,但两人的合作和友谊却依然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缝,其原因要归结到1995年所发生的一起神秘古怪的宗教杀人案件之中。如今已经是2012年了,当早已不再联系的两人因为这起案件又重新走到一起之时,会有怎样的真相在等待着他们呢?

 长篇影评

 1 ) 有始有终的诚意典范(剧透注意)

一向不喜欢冷硬派,不喜欢冷硬侦探去戒酒会刷时髦值的一贯特色,也不喜欢他们唧唧歪歪的愤世嫉俗言论,这些言论能让很多人找到共鸣,但我从来不是其受众群,因为我想看破案。TD从海报到基调,再到嗜酒的Rust絮叨着的那套虚无主义,真是活脱脱的冷硬范儿,但是侦探们真的在认真破案,追寻线索的每一步都很让人信服——这点很像谋杀前两季,踏踏实实靠着每一次看似无聊或者信息寥寥的家访找到线索,线索不一定让他们离真相更近,有时甚至走了一条更迂回的路,但都奠定了下一步行动的基础,或者作为伏笔在后期出现,而最后真相的水落石出,也是靠这一块块拼图,一步步调查出的线索得出,没有偶然,一切都靠侦探的慧眼和行动力。

任何侦探作品能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有始有终了。TD的开篇给我惊喜不小,但有点担心编剧会不会玩脱或者无法自圆其说。一季破一个案,案情铺陈太大,说不定就会像谋杀第三季那样烂尾——所有的“正经”线索都没有指向答案,主角在最后一集靠一个无关线索biaji一下发现了真相。

好在HBO不但把持住了哔格,也把持住了案情走向。我们跟着主角,从被害者联想到失踪女孩,从而找到第一件重要证物——carcosa的手编藤架,调查自此进入正轨;

从被害者身份出发,找到了大农场和ex(支线:调查死者拿到的教会传单,在教堂找到神秘符号→调查教会,绿耳怪第一次被提到,在当时看来是条死路,但确实是条真线索),无收获;

主角另辟蹊径,找到了凶手的另一个受害人,调查死者身前关系,男朋友勒杜浮出水面,勒杜与DoraLange的ex曾是狱友,头号嫌犯确定;

勒杜是个cook,主角们用自己的办法突破层层关系网找到了人,两个嫌犯均死亡,案件看似告破;

7年后某犯人告诉主角,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并且说出了yellow king等细节,案件重启;

回访抛尸现场、案件关系人、失踪女孩的学校,发现更多手编藤架,教会支线变成主线,牧师提供教会学校的重要情报,首次提到思源计划;

侦查过程屡屡受阻,思源计划负责人塔图尔的嫌疑越来越大;受害者、勒杜的兄弟、学校学生均提到了伤疤男,动物面具等细节出现,与塔图尔家乡风俗相符,飓风后藤架的数量也证明了罪行还在继续;

塔图尔家中找到了罪案录影带,确定了其是cult之一,该人不久死亡,此线断;

寻访曾经的女佣得知了伤疤男的身份,案发现场照片推断出其油漆工的职业(与绿耳怪呼应),根据缴税记录和营业执照找到凶手。

不难看出,破案的这条线一方面很扎实,得出结论的过程经得起推敲,演绎推理的度把握得正好,没有太无趣,也没有过于神奇,大多数时候都在拿证据说话,看来严谨作风的警察和蹦蹦跳跳的侦探就是不一样。当然,其中也有灵感迸现的时刻,比如Rust在教会线陷入泥潭后彻夜搜到了另一个受害人,这才真实反映出了好侦探的本质——勤恳调查+适当的发散思维。

这是TD带给我的惊喜之一:剧情严谨,而且没有罗里吧嗦凶手的动机凶手的悲惨童年凶手的心理状态,鼓掌。

第二重惊喜来自于角色塑造——Woody最近演了太多的疯子,比如耳熟能详的黑密曲,当我发现在这对搭档里他演了“正常”的那个后,有点意外。Rust和Marty是双男主模式里经典的互补型,一个社交达人,一个孤僻怪胎。Marty像所有时期的典型“好男人”一样,体面地生活,理直气壮地做着其他体面人士会做的一切,比如出轨,并且为自己找理由;Rust看起来颓废又怪异,唠叨着谁都不懂的东西,直觉敏锐的天才却被众人视作怪胎,尽管他三观正且责任感强。这个组合里外互补,每个人都有点问题,并且是对方无法理解的人格/生活问题,我知道这种组合会被slashfan视作心头好,官方也渐渐默许了partnership的温情走向,但让我最满意的始终是——Marty的角色非常现实,非常饱满。

各种剧集里不止一个乖僻天才,他们通常痛恨社交、嘴巴毒、不在乎别人、干什么都不讨喜。Matthew把Rust演绎得很棒,但现在这种“sociopath”类的角色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反倒让我觉得要把普通直男塑造好,比塑造freak难得多。Marty是个相当立体的角色,其生活方式和态度代表了一大堆直男(当然是直男中还算有良心的一部分):工作顺利人缘好,红旗彩旗都不倒,并且他像所有出轨的直男一样,善于为自己找背叛妻子的理由,很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我工作压力大,你还不理解我,不是我变了,是你变了”,似乎说多了就成了事实。他当然不是坏人,但却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占有欲强、善妒、受不了指责。Marty所经历的中年危机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段中年危机都有力度,不作不死,但还是忍不住作,生活不可能那么正常,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而Marty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第三个惊喜来源于叙事。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插叙和平行剪辑的风格像极了致命魔术。TD里的非线性叙事并不旨在体现哔格,和致命魔术里一样,它控制着剧情的节奏,以及最关键的:人物动机和悬念。

前6集,纵向上表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大家好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主角们如何走到今天这步;横向上是Marty和Rust的POV交替剪辑,让大家了解他们那时那刻的想法、此时此刻的疑问。而统和这些的则是一个新案件,询问人三缄其口的样子也是一个悬念——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问Rust和Marty?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不同?是他们抓错了人?难道Rust真是幕后黑手?

这种叙事的好处就是由镜头决定时间切割点,得以把平铺直叙的调查和高潮迭起的动作场景安排在必要的时刻展现;由第三方询问引导话题,得以在案情和家庭私事间无缝转换,并且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那时或现在的心理活动,体现角色的成长和改变、他们之间的分歧或默契所在,甚至能制造出喜剧效果,比如串供那一场。

交替剪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如今未曾见面的双男主之间的张力和火花越来越足,每集都更足一点,让观众格外期待真正重逢时的爆发,后两集不负众望,线索汇集,角色摊牌,剩下的就是并肩战斗了。经典的追逐动作场景,一个是第四集最后Rust专家难度的单机视频攻略,另一个就是最后一集cult总部的较量,像是在温吞水里扔进一粒泡腾片,憋了几集的劲儿一块儿爆发。

案件质量高,角色塑造好,叙事角度碉,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探最厉害的三个点,如今大多数罪案剧都做不到这个了,它们只能在苦情侦探和重口案发现场里选一个,要是艺术指导给力就谢天谢地了,比如汉尼拔这种。可惜,汉尼拔里不破案,光补脑。真探拍出了汉尼拔本该拍出的水平,如沉默的羔羊一般,破案线扎扎实实地行进着,同时具备有时炫极,有时意味深长的镜头,第四集7分钟的长镜头足以显示其诚意,布景和艺术指导美妙但又不夸张,一切都是刚刚好。

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是个温情结局,着实让人感慨海报上的白黑西部风真是大骗子。镜头掠过善与恶的决战之地,沿着时间线回溯,案发小屋、制冰据点、运河、田野、布道场、学校、把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那棵树——一切始于此,一切终结于此,Rust和Marty会回归一切发生前的正常生活,因为时间并不是个无休无止的循环,他们跳了出来,债已偿清,无需回头,因为人生有伴。

真是相当有诚意的剧集,期待第二季的双女主。

======
ps. 看到一篇观察入微细思恐的分析:http://www.douban.com/note/337958782/
这个设定很有道理啊!

 2 ) 我只想单纯的咂么一下那个长镜头

卡斯啊什么我就不说了,就单纯说一下那个拉高了整个剧集平均分的长镜头,我反复看了五六遍,简单说点感受吧,这个长镜头六分钟,我大概数了一下,其中依次出场人物大概有三十人,四辆车,一架直升飞机,因为是火拼追杀,所以是所有人都在运动中拍摄,镜头是在一个真实的街区拍摄,因此不能拆东拆西的配合剧组,镜头的设计上也只能是因地制宜,摄影师扛着机器跟着主角的这个过程,还得穿过晾衣绳,翻过铁栏杆,此处幕后花絮说是用类似吊车的东西把摄影师连同机器一起吊过去的,这一个镜头走下来,加上幕后制作,估计连台前幕后要五六十人一起运作还不止,六分钟啊,有一个人跑错位重新来过,直升机开错重新来过……据说所有人光走位就练了一个月。(想想看包括开吊车的兄弟,开车的,开飞机的)


这个镜头可以入美剧史……美剧好多大场面都是演员室内表演后,后期PS上背景,有个视频专门说这个的,省钱省时间,再说外景拿拍摄许可证也麻烦,可是这个镜头是现场拍,问题是这只是个电视剧啊,说点俗的,这都是钱啊都是钱啊,人工啊,飞机啊,车啊,社区租用啊,样样都烧钱啊,你想想这个镜头的成本啊,这只是拍个电视剧呀。这镜头之奢侈就等于你去农家乐突然吃到了大观园里的茄子。稍微了解点美剧的制作,就知道他们也是有一套套路的,相比之下。《真探》绝对不是行活儿,像这个长镜头一样用心之处还有很多,实在是拍得太讲究了,这个长镜头是个极致的代表。看这个镜头两分钟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不对劲,WTF!竟然是个长镜头!然后再往下看就high了,这种感觉就是你本来以为吃的不过是高档点儿的农家乐,结果吃到了大观园里的茄子,看到HBO一群人在那里架着大炮打蚊子,那种爽,就像一个蛇精病遇到了一群蛇精病一样的快乐。立刻又找到组织的感觉,从此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顺便说一句有人跟我说长镜头有啥了不起,现在电影里到处都是长镜头,我只想说一句,你要觉得摄影机往那一戳拍个十分钟就是长镜头,那你要把你家小区,超市那监控录像都理解成长镜头,我也真是没辙。


好吧其实我只是为了重温一下那种爽翻天的感觉,再咂么一遍……

 3 )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8531/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looks-back-on-season-1/1


《True Detective》创作者Nic Pizzolatto回顾第一季访谈

——为什么这么结束?整个阴谋规模有多大?关于第二季?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3月10日


今晚早些时候,《True Detective》播完了第一季,随之结束的还有Rust Cohle和Marty Hart的故事。我在此回顾了季终集,也是为了给我们在季度开播前就进行过的对话做个了结,我和该剧创作者Nic Pizzolatto再次对谈,话题涉及季终集和整个季度(以及关于第2季模糊而有趣的暗示,它还没有被正式预定,但我怀疑只是因为HBO希望等到签好想要的演员时再宣布)。现在马上进入正题,以免你觉得相比行动派我更像是个空谈派【原句是That's coming up just as soon as I strike you a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没把握译对】。


问:该剧的结构就意味着你可以对结局做任意安排,甚至杀死两个主角,因为你可以在下一个季度全新开始。为什么你在结尾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方式?

Nic Pizzolatto:这是一个刚开始时就已经构思好结尾的故事,那就是Cohle会很清楚地表达,没有感伤或者错觉,以乐观的方式。采取那种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正义获胜,那是本剧最初设想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想通过角色的真实需求,来跟着故事走。要杀死一个或两个家伙将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甚至有一个想法,让更加神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凭空消失,Gilbough和Papania【那两个黑人侦探】不得不收拾残局,没人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或者完全走超自然的路线。但是我认为这两种选择都太容易了,这样会否定本剧一直在追问的现实问题。退回到超自然的方式,或者走杀死一个角色这样的简单戏剧化的路线,以迎合观众的感情,我觉得会伤害整个故事。我觉得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人能获得一种解脱,让Cohle能够认同这个世界存在幸福的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共同失败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承认幸福的可能,我并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我们这样安排Cohle,他并没有做180度的转变,也许只改变了5度,但是他在结尾处所做的乐观暗示,并不是一种感情用事,而是完全基于现实。考虑到这些角色的经历,对我来说好似很难想出一种办法能让他们活下去,在八集结束后还能活得更好。然而现在他们将在剧集之外继续永远地生活下去,他们并没有做非黑即白的转变,只是在黑暗的心灵中获得了一定的解脱。他们并没有闭上眼睛,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失败。当他们离开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变化。


问:关于Cohle在结尾处的顿悟,剧中大量涉及虐待,有时来自有组织的宗教,其中的一半又是通过没有宗教信仰的Cohle的视角讲述的,他在描绘人类存在的毫无意义方面极具说服力,而且富有激情。

Nic Pizzolatto: 他的抗议确实太多了。这是整体编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类似在整本书还没读完之前就提前评论个别章节,一些关于Cohle的哲学和信念的问题我不会过多谈及。我从不认为Cohle在撒谎,我只是觉得他希望绝对的虚无就是真理,就如同一个重生派基督徒会希望耶稣的重生是真的,对不对?这就是那种如果你本来就确信的事情,你就不会到处一直说个没完,对不对?


问:你给了Cohle很多机会,特别是前5集,来表达他的信仰系统。读到关于本剧的大量评论,有些人被Cohle的言论深深打动,有些人觉得他说的都是扯淡;有些人认为剧作者也觉得Cohle很有天分,而其他人觉得作者知道Cohle说的都是在扯淡。你希望观众对Cohle的言论持什么看法?

Nic Pizzolatto: 我不想通过告诉观众“这是这个意思”、“那是那个意思”来限制他们的想法,我的意图是挖掘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认为Cohle的理念是狗屎的人请注意,你就是把叔本华和尼采叫狗屎。他并不是像一个大学新生在吃披萨时的夸夸其谈,那是叔本华对生命的思想,我认为那就是Cohle的吸引力,或许直到你看完整八集才能获得解脱。确实,这些言论极具说服力,也是说得通的, 但这并不比Theriot牧师在帐篷下进行宣讲时告诉你的故事更真实或更虚假。有人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明显,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很讨厌这种问题。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询问一个主旨——一个围绕所有发生的事情的主旨,所以我必须想明白。对我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主旨的话,这个剧告诉你的是——不断告诉你的就是——一切都是故事。Cohle告诉你你自认为是谁,你的身份,这是你自己告诉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宗教和哲学就是我们编给自己的故事,Cohle把它们描述成自我解脱的方式。在审问犯人时他就特别擅长让犯人认罪,因为他给犯人提供了获得解脱的空间。Marty说侦查就是在犯罪事实发生后再拼凑故事,当他在第五集中重温自己的故事时,你可以看出来Marty曾经告诉自己这个版本,而到了现在他又告诉自己另一个版本。本剧从来不关注超自然现象,但它却关注超自然的想法,这影响到了故事的进展。所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统领全局的主旨的话,我可以说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仅仅就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故事——所以当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时,请一定小心。


问:我总是在回想我们在剧集开播之前的采访,当我让你和其他关于连环杀手的电视剧做比较时,你说你根本不关心连环杀手。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如何严肃对待选择Dora Lange这种案件?还是仅仅为了表现两个人的办案水平 ?

Nic Pizzolatto: 这并不是一个空的载体,这就是我在此要说的,这并不是从他俩办过的案子里随便挑的一个。这与他们所追捕的人既是罪行的受害者、也是行凶者是休戚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凶手是剧中所反映的文化风貌的肉体表现,剧中的背景多次描绘了那些被污染的地貌,也提供了暗示。某些人是在自然的状态下慢慢被腐蚀的,就是这个恶棍(没有更合适的词形容他了)是杀害女人和小孩儿的凶手,那么他的价值观是和错误的信仰紧密相关的——我确信如果你能重温第7、8集,可以拼凑出足够的历史信息,Sam Tuttle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了Errol Childress在新千年头十年的经历。这绝不是凭空出现的,我认为凶手的价值观和具体罪行是地方特有的,不仅源于性格,也与生存的环境有关。在1995年,如果仅仅安排一个无法侦破的抢劫案【所以才设定了连环杀人案】是行不通的。Cohle、Marty和Errol,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父辈的再现,如果你留意他们的背景的话。


问:在第七集中,Cohle向Marty讲述了他所调查出的罪证,以及在录像带中所看到的,都表明有一群人在犯罪。但到结局时,只抓到了在棚屋里的Errol和他的父亲。还有其他哪些人涉及到了Cohle和Marty调查的案子?

Nic Pizzolatto: 录像带中大概有十来个人。你可以看到邪教组织好像很快就开始分裂了,然后在当地总是存在着亡魂。如果你跟着Childress这个名字,你会想起Childress治安官是Marie Fontenot消失时的治安官,一个叫Childress的警官在2002年Guy Francis自杀时曾经接触过他。我曾经研究、了解的那些阴谋论,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当阴谋论有存在的需要时它们就变成了阴谋论。如果让Marty和Cohle把经过50年的历史沉淀才形成Errol Childress这种罪犯的土壤突然彻底清除,或者把录像带中的所有人抓获,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Cohle所说的:“我们并没把他们全抓住,Marty。”然后Marty说:“我们也没打算全抓住,现实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你能把一切都清理干净的世界,我们尽职尽责,但是显然有我们无力触及的层面。


问:在第八集的开始,我们看到Errol走进大房子,正在放《西北偏北》【1959年由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悬疑电影】,他开始学着James Mason【片中演反派的演员】的口音,然后又换成一些其他的口音,这是什么意思?

Nic Pizzolatto: 这是创作他这个角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的设想是,当他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时,因为脸上的伤痕所以声音含混。我给他设定的背景是,他是通过观看这些老电影才学会正确发音的。这就把我们带回了讲述故事的理念,是不是?一分钟前,他听上去像Andy Griffith【美国喜剧电视明星】一样的好男孩儿,下一分钟他听上去像James Mason,而当他想用真声时,他听上去就像被伤害、被损坏过。当Cohle来到Carcosa时,他又换了完全不同的口音。


问:这是一个讲述两个男人的故事,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经历。其他角色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映衬Cohle和Marty。在全剧中仅仅塑造两个真正重要的角色,到底有多大的挑战性?

Nic Pizzolatto: 确实很有挑战性,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如果安排一个角色组合,会容易得多。在组合中,你可以切换到其他人的故事里,你至少有半打角色在经历个人问题。但本剧只关注塑造两个性格,透过两个视角。在结尾的场景中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视角动摇了。在Marty告诉了我们“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之后——这也是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真正的罪恶得不到惩罚,这很难被人接受。如果有人曾经读过我的散文,他会发现文章里都是富家女类的角色。我的另一个挑战是,如果某些角色仅仅与Cohle或Marty单独存在关系,那么他们只有一、两句台词,就需要只通过这一、两句台词生动体现出角色的经历和立体感。


问:我不知道第二季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对第一季的反响会不会对你如何处理第二季产生影响?

Nic Pizzolatto: 只有一个影响,就是我意识到我需要保持神秘感,不能太直白。


问:关于第二季你能透露些什么?

Nic Pizzolatto: 好吧,现在说还早些,但我可以告诉你,第二季是关于坚强的女人、坏男人,以及美国运输系统的神秘历史。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凭空写了整个剧,而且对于电视界来说你也算是个新人,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响。当此剧一出,观众为之疯狂, 产生了很多关于the Yellow King、 Lovecraft【美国恐怖、奇幻小说作家】以及其他事情的复杂理论,看到你的作品能有些反响是什么感觉?

Nic Pizzolatto: 我觉得这很棒,我真的这么认为。对我来说,这就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观众会从作品中影射自己。我曾经喜欢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的私人感情层面产生联系。我曾说过我对Robert W Chambers【美国恐怖小说家,1895年发表了恐怖故事小说集《The King in Yellow》】的作品唯一的兴趣就是它作为一个故事在美国传说中存在一定地位,而且它是关于通过一个故事让人变得疯狂的故事,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还对奇幻恐怖小说营造的气氛感兴趣,关于奇幻小说我只想说这么多。我也确实察觉到了这个故事与奇幻小说更相似,这不是我的初衷。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在看《True Detective》第一季时想读一本书,我会推荐英国詹姆士国王钦定版的旧约全书。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去买Robert Chambers的书,那本书并不怎么样。我认为康拉德和福克纳比Chambers和Lovecraft强多了。我希望当这八集故事整体呈献出来之后,能够引起新一轮的评价。即使没有,对于现有的反响我也很高兴,不能更美妙了,我已经很惊喜了。我还记得三个月前和你谈话时还要说服你:“这个剧只是听起来和其他剧类似”,“我知道,我知道”【原文如此,不明白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妻子有一天读到过一个评论,说我是生活在荒漠中,而且还组织了某种邪教,(笑)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对于这个剧希望你去探寻的所有问题,剧里都做了回答;不希望你问的问题,最好自己去思考。

 4 )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5199/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on-matthew-mcconaughey-woody-harrelson-his-gripping-new-hbo-series


《True Detective》主创Nic Pizzolatto谈Matthew McConaughey、Woody Harrelson以及他扣人心弦的 HBO新剧

——一个只写过两集电视剧剧本的小说家是怎样得到掌控如此雄心勃勃剧集的机会的?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1月7日


在创作HBO的新悬疑剧《True Detective》之前,Nic Pizzolatto只是为《The Killing》的第一季写过两集剧本。这样的履历竟然能让有线收费电视台的标杆HBO把一个耗资庞大、雄心勃勃的剧集让他来掌控,而且由Matthew McConaughey和Woody Harrelson这两个电影明星主演,第一季全部8集的剧本也都是由他独立完成。

《True Detective》不是一个普通的剧集,它出色的品质——我明天要重看一遍,它是这几年来我看过的剧里最扣人心弦的剧之一——无需旁证。和《American Horror Story》一样,它是一个选集剧【每季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路易斯安那州警察Rustin Cohle(简称Rust ,McConaughey饰演)和Marty Hart(Harrelson饰演)调查一个连环杀手案件,最终跨越了从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时间。Cohle像一个备受折磨的哲人,但却对处理这种案子很有天分,Pizzolatto和McConaughey创造了一个迷人的新角色,而Harrelson饰演的直肠子Hart相比他的老朋友也毫不逊色。Pizzolatto不仅写了全部8集的剧本,而且都是由Cary Fukunaga【凯瑞•福永,新晋美国电影导演,代表作2011年版的《简爱》】导演的,让该剧有了一种前后统一的悲伤美感。

我和Pizzolatto进行了谈话——这个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小说家,话题涉及剧的起源,他从《The Killing》这个剧中学到了什么(包括不喜欢什么),《True Detective》的第二季会怎样,等等。


问:你只有这么浅的电视界资历,到底是怎样获得制作这个剧的机会的?

Nic Pizzolatto:我觉得这是因为这个剧是我写的,而且我还拥有版权,如果电视台想要拍,就必须让我拍。等到我们出来寻找拍摄意向时,我已经到西部【搬到洛杉矶】一年半多了,我明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也知道我能胜任。推销这个项目时我的任务就让别人相信我的能力,说实话,汇集了这么多明星、这么多钱的项目,如果我干的不好,我想他们肯定会把我拿下。这只能说你每天的努力表现决定了你的成就。


问:在此之前,你是怎样获得制作一个选集剧的灵感的?

Nic Pizzolatto:有多个因素。在2010年的夏天我写了《True Detective》的一个版本,我觉得可以做我的下一部小说,就是通过两个人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Cohle和Hart的视角。按照章节交替,他们轮流讲述17年间合作的故事,和现在的版本区别很大,而且将是一本厚书。但当我打算把它搬到电视上时,我开始考虑如何改成电视剧本,而且可能拍成电视剧会更好,故事的时间跨度和大量线索可以提供给观众一个很好的视觉影像。2010年7月,我写了6个剧本,其中之一就是《True Detective》的首播集,我等了一阵,直到我了解的足够多,等到我们可以拿出来推销时已经能确保按照我们的想法制作了。

选集剧的想法来自于几个方面。我喜欢有第三幕、有结局的故事,对于连载的故事让我不爽的地方就是许多电视剧没有第三幕,只有没完没了的第二幕,当剧集拍到最后一年不得不仓促地进入第三幕,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深思熟虑好的。 我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端、有过程、有结尾。许多从前电视剧黄金年代的选集剧给我的启示是,只要剧本足够好,我们可以吸引到电影界的人才。多数电视剧都需要演员签4到6年的长约,但是选集剧最多只需要5、6个月,我认为这对严肃的演员是有吸引力的。在电影界,饰演优秀严肃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他们对扮演超级英雄没兴趣,在我这儿他们可以来演自己真正感兴趣又能提高演技的剧。电影演员很少能得到演这种长篇叙事的机会,而且又不需要被电视界通常需要的多年长约所束缚。


问:我听说一开始是打算让McConnaughey演Hart,然后他说:“不,我想演Cohle,你应该去找Woody去演Hart。” 是这样么?

Nic Pizzolatto:差不多。我希望他演Cohle,我也很高兴Matthew能演Cohle。但事实是,Woody已经是我们想要签的少数几个演员之一了。他刚演完电影《Rampart》和《Game Change》,贡献了两个非常棒、非常不同的表演。Woody一直是我们想签下的演员,而当Matthew让我们考虑他时,我们就说:“是啊,当然,也许你还能帮我们,毕竟你俩是朋友。”


问:看到他们俩演得这么棒,而且在他们的演绎生涯中演过形形色色的角色,我有点儿想看第二季让两个人换一下角色再来一遍,我觉得他们能演好。

Nic Pizzolatto:哦,是啊,那会很棒。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合作,我们也在寻找今后继续合作的机会。对于电影演员来说(演这个剧)是很累的,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有这个时间他们都能演两部电影了,或者演一部后和家人一起休假。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我都持绝对开放的态度。人们也在问他们会不会回归,我必须说这完全取决于演员,只要他们愿意我立马就同意。我喜欢看他们一起表演,让我不经去想:“为什么之前没人把他俩放到过同一个严肃电影里?”他们彼此的互动太美妙了,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就是——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你会觉得换成任何其他演员都不合适。


问:Woody有过演电视剧的经历,但那是20年前,演的是多镜头的情景喜剧【我记得是在《Will and Grace》里演过女主角Grace的男朋友,幽默感强、性欲十足】,比起这个剧应该轻松多了,在拍摄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得他比Matthew 更驾轻就熟,还是说两个人都是新手上路?

Nic Pizzolatto: 倒也没有,我觉得这对他俩都是新鲜事物。他们都是专业人士,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天啊,他们一定累坏了”,但他们会继续坚持演下去。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同的表演经历,但结果很出色,他们确实做得很到位。如果你能发现他们有任何懈怠的地方,就说出来,我是没发现。
 
问:你只是在《The Killing》编剧剧组里的短暂地待过,那儿的经历是怎样的,有多大用处,那时有没有开始准备这个剧呢?

Nic Pizzolatto: 我在为《The Killing》写剧本之前,就已经写完了《True Detective》的首集剧本,这也是我得到编剧机会的展示作品之一,为了那个工作我举家搬到了洛杉矶。最好的一点就是Veena Sud【《The Killing》的主创】)允许编剧们随意进入拍摄场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电视剧制作速成班,教会你谁是做什么的、一个剧的掌舵人需要做什么等等。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这就是我从那次经历中主要学到的事情。可能一开始是源于(我作为)小说家的生活体验,但在播出之后,我对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结果感觉很复杂。我意识到如果我想署名上去,就必须自己来制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成品。在第二季开始时我就辞职了,但我必须承认这是很棒的经历,四个月前我还在大学教文学,突然间我就到了电视剧组,这很宝贵。等到我推销这个剧并开始制作时,我已经驾轻就熟了,我觉得“是的,我能做到。”


问:你在拍这个剧之前有没有特别的风格参照,或者有以前看过并且喜欢的一类电视剧、电影,让你想说:“我也想借鉴一下”?

Nic Pizzolatto: 很奇怪,当我仔细去想,很多作品都对我有影响,像《Playhouse 90》、《The Twilight Zone》、《The Untouchables》所有这些黑白电视剧。但说到确定叙述风格,绝不是草率就定下的。也许Errol Morris【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细细的蓝线》、《战争迷雾》】对我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大,Errol Morris和Mike Leigh【英国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秘密与谎言》、《维拉•德雷克》、《赤裸裸》】能够用一部电影完成最高水准的角色塑造。对我来说角色就是一切,这也是相比电影我更喜欢电视剧的原因,你要和角色共生。Errol Morris的伟大之处以及他完美塑造角色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尽情述说。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每个人都极力解释自己的故事,解释他们做出的决定,为了更契合现在而粉饰过去。这都让我很感兴趣——回忆以及关于客观事实的想法,这就是让我着魔的地方。我也很乐于把一个好的角色交给一个好演员,然后就让他尽情演。不需要任何特效,表演本身就是特效。这也许源于我对剧场的热爱,就是对话。如果你富有创新精神,就可以把戏剧式的对话融入到电视剧中。我喜欢让角色自由发挥。


问:在前几集中,Cohle这个角色很熟悉连环杀手的想法。他有许多理论,也说了很多让Marty发疯的话。让我们回到Thomas Harris【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沉默的羔羊》、《汉尼拔》】,依据他在流行文化中对连环杀手的描述,你是如何处理的,以避免被称作又是一个复制品?
 
Nic Pizzolatto: 评论都还没有出来,所以没准也会被抨击为复制品。对我来说不同之处就源于我的个人坚持,我想要探寻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与连环杀手没有任何关系。我对连环杀手不感兴趣,我对通过描述血案来吓唬、恶心观众完全不感兴趣,在流行文化中塑造连环杀手的方式或多或少都是幻想。对我来说,在第一集中你看到的这些熟悉的桥段——从发现尸体开始,两个关系并不融洽的警察,他们不得不在一个车里交流——这些都是常用的桥段。然而每次我们用到熟悉的桥段,本剧都希望能颠覆它,事情从没向着我们通常以为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是凭空的颠覆,事情没按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的原因是角色的行动,角色的行动又源于他们的性格。我用了一些观众熟悉的元素,希望用类型片中常用的故事桥段把观众留住,作为一个所谓的“procedural”【每集剧情独立的系列剧】我也能做一些完全不同的处理。

本剧的节奏在第3集之后其实变化很大,你能在前几集中看出来,这个剧在何处发力,和系列剧通常发力的地方并不一样。通常仅仅是在他们两个角色之间爆发冲突,或者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意义上,我对连环杀手没兴趣,而且我也不想陷入——谁能想出最恶心的连环杀手——这种创意比赛。无论那种题材——科幻小说、爱情小说、严肃文学——我最关心的都是在场景中角色的人性。这个系列剧的案件和剧情满足了所有这一类型的基本元素,确实有悬疑,确实有真正的危险,调查的过程就是层层解开谜团的过程,而且我相信结尾也是合理的、令人满意的;但是这都是为了让剧情更有张力,利用这种叙事结构来达到本剧真正的主旨——对这两个男人、两个角色的探索。不一定非要有连环杀手,唯一的规则就是——会有一个疑案,有人会去破案。这一季只不过是采用了追踪凶手的形式,而实际上,只是假借犯罪调查的方式,让两个主角来探索形形色色的角色。我就是我的抱负。


问:在前几集中,关于Cohle我们了解了很多,非常坎坷的经历导致了他奇怪的性格,你是怎样塑造出这个角色的?以他的遭遇、言论和信仰而言,你不会让他跨过的底线是什么?

Nic Pizzolatto:我从不考虑客观的道德底线。可以说我知道Cohle的底线在哪儿,他会告诉我他的底线,在某种意义上,他对自己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道德底线不是建立在观众看法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Cohle的个人荣誉感上。一切都由角色决定,所以Cohle会走多远取决于角色本身。他对是非有着非黑即白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虽然他的灵魂和性格很残忍,但也很高尚。他从不妥协,至少有足够的勇气不留假象地合理评价自己的人生,即使那本身就是假象。

开始有灵感是在2010年的初夏,我正在写别的东西,思考我下一本书要写什么。我已经不怎么读小说了,近来更愿意去读哲学类和非虚构类的书。我正在本子上写草稿,突然Cohle的声音浮现出来,他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这就是我下一本书里的声音,Cohle正在讲述发现尸体的故事,而这与他女儿的生日是同一天,他一直讲述这些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想法,这让我很着迷。我几个月前找到了那个本子,翻了翻我最初写下来的文字,三年之后从Matthew的嘴里说了出来。所以Cohle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个声音,打动了我的内心深处。这个角色生动表达了很多我自己的妄想,但又不是我。他的外型和內在的积淀都可以演这个角色。

接下来,“Well,如果你想为大众消费做点儿什么,最好有个故事附加在上面,对不对?”要是让两个人整天在车里闲聊,肯定没多少人看。所以,我最关心的是探索角色,又希望能找到一个卖点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探索角色的同时,叙事结构本身就是探索案件,这二者完美地契合。然后我们就寻找买家,而HBO在重新解构美国的类型片,让其重获新生方面有着辉煌的履历——《The Sopranos》之于美国家庭肥皂剧,《Deadwood》之于西部片,《The Wire》之于都市犯罪系列剧。【《火线》、《黑道家族》是俺的最爱美剧第一、第二,口味一致啊】


问:在选择案件开始的年代时,你是对90年代中期特别钟爱,还是说只是因为十多年前恰好是那个时代?

Nic Pizzolatto:两点因素都有。我希望是17年 ,因为我想展示角色生活的时间跨度,能够看出他们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而且1995年时,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所以身处这些景色中让我很有家乡的亲切感。通过17年的跨度,我们能够看到发生在角色身上重要的或者有时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说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探索角色。


问:你现在对第二季怎么拍有哪些想法?假设HBO还想拍的话。

Nic Pizzolatto:如果他们还让我们在拍一季的话,我已经在写了。我不能透露太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大概思路。如果继续下去,每年都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新演员,风景也是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构思一些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至少在一季的某些部分使用。前面我已经提到的那些原因:用优秀的演员,让他们尽情去说,你只需要在旁边拍。另外,人们讲述的故事与真实真相的会有出入。人在讲故事时会说谎,但影像不会。所以我想你能非常有效地对比发现——事实的真相和人们的描述往往是不一样的。人们不说真话会有无数的原因,甚至可能不是故意的。也不一定非要以警察询问的形式表现,如果你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可以是有人在做告解,可以是有人通过广播说话,有无数种选择。所以我认为上面那些元素会保持下去,成为这个剧的特点。

 5 ) The Mystery of Mythos——神经与神探

好吧既然最后光明战胜了黑暗两位马里安叔叔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了这篇评论可以不必看了噜!

1891年,记者安博罗什•比尔斯突发奇想写了一篇恐怖小说《一位卡尔科萨城的居民》。Carcosa这个地名,有可能是来自于中世纪阿尔比派在法国的据点卡尔卡松,但这就是丹布朗的考据领域了,先不越界。总之这篇恐怖小说写某人在一片陌生的荒野上醒来,不记得自己是怎样离开家的,身处天寒地冻却不觉寒冷,四周明明黑夜却视物如白昼。后来路过一片坟地,忽然醒悟自己已死,而身处的荒原是数百年之后已遭废弃的古城、他曾经的居所卡尔科萨。比尔斯在文末表明,这个故事是由亡灵自己通过灵媒之口讲述的。

四年后,某言情作家罗伯特•钱伯斯偶然看到这篇小说,惊为天人,于是借鉴了卡尔科萨这个地名、以及同样出自比尔斯之手的牧羊人之神哈斯塔和哈利湖等,写了一系列12篇恐怖小说结集出版,名为The King in Yellow 。中文版2005年由百家出版社出版,译名黄袍魔王。钱伯斯的主角们都是在读过被诅咒的禁书The King in Yellow 之后陷入了半疯狂的境地,”被黄色咒符所标记“。尤其是前四篇《名誉修复者The Repairer of Reputations》《面具The Mask》《在龙宫In the Court of the Dragon》和《黄色咒符The Yellow Sign》。黄袍之王小说中对于这本虚构的书提及不多,仅有几段“引用原文”,如下面这首诗《卡希尔达之歌》。

Along the shore the cloud waves break,
The twin suns sink beneath the lake,
The shadows lengthen
     In Carcosa.

Strange is the night where black stars rise,
And strange moons circle through the skies
But stranger still is
     Lost Carcosa.

Songs that the Hyades shall sing,
Where flap the tatters of the King,
Must die unheard in
     Dim Carcosa.

Song of my soul, my voice is dead;
Die thou, unsung, as tears unshed
Shall dry and die in
     Lost Carcosa.

出自黄色咒符篇首,但中文版没有收录。朵拉的笔记本上可以看到她抄写了第一和第二节,还有'the king's children are marked"以及闭着的眼睛。眼睛这个意象似乎无法从钱伯斯这里找到出处,期待编剧揭秘。但是这个mark就是黄色咒符,在原文里是黄衣之王背后的标记。

回到钱伯斯,文中对于黄衣之王这部剧作,其他就都是片段的侧面描述了,斥其为邪恶之书却让人欲罢不能,比如:

我祈求上帝诅咒这作者,因为他以其绝妙、惊人的作品诅咒这世界。文中的坦率令人发指,它蕴含的真理无可辩驳——世界正在黄袍魔王的面前颤抖。

还有:

是谁写出这等词句,像水晶般晶莹,似涓涓泉水般清澈悦耳;如邪恶的宝石,虽施了毒还那么耀眼夺目。啊!那应受诅咒的恶灵,竟用这等文字啃食心灵,这字句,无论愚氓还是智者都能深谙其意;这字句,比珠宝珍奇,比仙乐更令人心怡,比死亡更加可鄙!

很爱伦坡吧。

后来来自星星的洛夫克拉夫特先生偶然看到钱伯斯的小说,也惊为天人,于是借鉴了很多梗融会贯通在克苏鲁故事里。比如让人发疯的禁书The King in Yellow变成了死灵之书Necronomicon;比如第四篇The Yellow Sign里面,监视着叙事者,追问“你可曾见过黄色咒符”的守夜人化成一滩脓血,验尸的医生表示这人死去至少好几个月了,这个梗也被洛夫克拉夫特改头换面成The Thing on the Doorstep里意识清醒地被锁在腐烂死尸中、忧伤溶化在基友门前的爱德华•德比。

第五集,在Reggie关于黑星、黄王和时间轮回的一番话【黑星升起,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在梦里见过你。你现在在卡尔科萨与我一起。他看见了你。时间是个圆圈】之后,黄衣之王忽然间在各类评论中人气飙升,甚至有克苏鲁粉讨论起本片会不会笔锋一转搞成supernatural,两位真探会不会转型代理灵界事务。你们脑洞大的可以召唤旧日支配者了拜托。查理在第三集不是说过?有个地方叫做卡尔科萨,是有钱人举行邪教仪式、献祭女人和儿童的。而且信众Reggie和Dora背后也有着”黄色标记“。非常有可能,这位杀人如麻的黄衣之王只是某个头壳坏掉有钱人的代号,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片尾出现的tuttle。但是,在意识到剧集和克苏鲁的关联之后,好像突然找到了Rust那段关于提线玩偶评论的出处。

“德尔和帕波第曾阅读过《死灵之书》也看到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根据《死灵之书》所画下的那噩梦般的图案。当我提到远古之物时,他们肯定会知道。神话中声称它们出于一个玩笑、或是错误而创造出了所有的地球生物。”

from 洛夫克拉夫特《疯狂山脉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洛夫克拉夫特的世界里对于人类的藐视可见一斑。这位来自星星的男人认为人的价值与蝼蚁无异。在那些异形神明面前,人类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绝望地妄图固守住思想中最后一丝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平凡和正常的观念。而对于少部分拼命想一窥混沌诸神一鳞半爪的越界者们,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发疯这个永恒的结果。诸神的秘密得以被失智的狂人守住,然后新的越界者再次出现,时间又将陷入一个衔尾蛇般的轮回怪圈。正如Rust一边玩儿易拉罐小人一边说的,“这个维度外的一切都是永恒,永恒俯视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天球,而他们”【指指头顶青天】”看我们只是一个平面的圆圈“。

仅仅第五集,我们还不知道Rust和小马最后到底看到了什么。但2012年Rust的精神状态其实无限接近于那些不小心碰触到宇宙本质的克苏鲁重症患者。他追寻凶手Yellow King的过程,延续了克苏鲁主角们无一例外沉迷于黄衣之王剧本/死灵之书/混沌知识的自毁之路。他和克苏鲁故事的主角们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记忆力超群,但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所探究出的真相实在太过严酷,以至于累计数十年的常识和兢兢业业遵守的法则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他意识到了人心无可名状的神秘与恐怖,对于命运的必然性产生无与伦比的悲观,从此变成一个混吃等死的虚无主义者。

Rust说:人生如梦,总有一只怪物在最后等着你。虽然我们肯定的是这只怪物不会是结合了章鱼和蜘蛛特征的异形,但造就了2012年两眼空洞Rust的,是和远古众神一样深深根植于人类模糊本性深处的黑暗。

PS. 第五集片尾曲ELI的歌词, Eli, you can't tell left from right; Eli, your eyes are black and white, 让我想起了混沌之神阿萨托斯⋯⋯
PPS. 说到底编剧也没解释为啥这个教的教徒见人就说I know you,还有rust为啥叫priest?

 6 ) 星辰的意义

故事在1995年路易斯安那沼泽地区的潮湿气氛中铺陈开来。Rust和Marty两个刚刚成为搭档的州警奉命调查一桩有着恶魔崇拜的仪式性谋杀。Rust像极了从“黑色革命”中劳伦斯•布洛克笔下塑造出来的侦探角色,独身、忧郁、桀骜、敏锐、虚无主义、左眼里透着深入骨髓的狂热,右眼里又寄宿着一股悲天悯人的劲儿。搭档marty则是典型的cowboy,爱啤酒爱棒球爱艹年轻的姑娘,有家有室,能用种族主义的笑话逗得办公室的同事哈哈大笑,同时又面临着深刻的中年危机。在查案的过程中,两人从来没有看对方顺眼过。Marty对Rust满嘴哲学词汇的神神叨叨忍无可忍,而Rust则对Marty的轻浮做派嗤之以鼻。直到这两个家伙在巨大的结案压力下出生入死,“第一次”破获了案件成了英雄才使得搭档间的关系缓和下来。随后的日子里,Marty的出轨得到了原谅,重返幸福的家庭生活,Rust也在Marty一家人的撮合下找了个姑娘过日子。直到在一次审讯中,Rust才得知他们之前击毙的不过是犯下大量连环杀人案的庞大邪教组织中的一员。平静的日子崩塌了,Marty的妻子因为他的再次出轨毅然决然的离婚,Rust则放弃了之前的生活重新投入到邪教案件的调查中,致命的是Marty的妻子为了报复丈夫的不忠,诱奸了对自己动情了的Rust,让7年的搭档最终反目成仇。辞去了州警工作的Marty开了一家私人侦探所,Rust则是干些杂活并私下查案,剩下的钱用来抽烟喝酒。十年之后,警方重启卷宗,早已冷静下来的两个人又重新为了真相并肩作战。在经过了多方调查、周密筹备和最后开膛破肚的打斗后,终于将那起谋杀案的犯人击杀。

“导演可能没有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拍大银幕还是小荧幕”这是《真探》给观众的第一感受,两位领衔的卡司都是戏精儿级别;剧集的节奏也是犹如电影般缓慢却有着大的吓人的信息量;那段完全感觉不出是长镜头的6分钟更是展现了导演教科书般的调度能力;阴郁的色调和极富感染力的原声将美国南部的气氛带到了观众面前;更关键的是编剧吸收了来自黎哥提、钱伯斯、洛夫克拉夫特、萧沆等人的作品,使得剧情和台词充满了严肃文学、哲学和神秘学的气质;最重要的是那熠熠生辉的季终集。

M:“你以前会编点星辰的故事。”
R:“是的,那是我在阿拉斯加的时候,在浩瀚的夜空下。”
M:“你躺在那儿往天上看?遥望星空?”
R:“没错,你还记得我17岁前都没有看过电视,平时也没事情可做,只能到处走走看看,以及...”
M:“以及仰望星空编点故事?比如那?”
R:“那不过就是个故事,最老的故事。”
M:“那是什么?”
R:“光明与黑暗之战。”
M:“我知道我们不在阿拉斯加,但是看起来黑暗占了上风”
R:“是啊,你说的对。”
......
R:“你知道,关于天空的故事你错了。”
M:“为什么?”
R:“很久以前,夜空中只有黑暗,所以要我说,是光明占了上风。”

这最后3分钟的台词,直接扫除了充斥已久的黑暗、窒息、冰冷和绝望。什么才是True
Detective story,正如Rust所说,那不过就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圣徒与恶魔的战争,是最古老的故事。而天上的星辰正是双方交锋的沙场,亦如人们的灵魂。当Rust与自己的父亲决裂时,当自己的女儿死去时,当自己被派到贩毒组织卧底时,当自己见惯了残酷的凶杀和极端的邪恶时,当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的执着是发疯时,他有的只是家徒四壁、血丝充眼、臂上纹身、口中烟酒,但仍在燃烧着自己那有着极度责任感与正义感的灵魂,永远不会被黑暗打倒,只会为爱的温暖哭泣。而Marty不管他如何的玩世不恭,风流好色,甚至有点世故圆滑,当他看到Rust给他的邪教徒献祭少女的录像带时,他狂叫着“FUCK!FUCK!我特么看不下去了,不用看完了,我特么跟着你干翻他们!”正义与勇敢才永远是侦探故事的主题。

为什么人们能够在黑夜中前行,因为头顶有着星辰一直在与黑暗较量,只要凝视着繁星的光明便不会迷路。一如多深的黑暗里,心怀正义与光明,便必有占上风的时候,这大概便是星辰的意义。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头顶的星辰和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伊曼努尔•康德

 短评

2014,HBO献上两位迷人的马脸男主角,祝您马年行大运!

3分钟前
  • 香蕉豆丁
  • 力荐

德州素以三大特产全世界闻名:扒鸡,扑克,马修·麦康纳。

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马修帅到吐血,案情慢到吐血,用半辈子来查一个案子真是要把人怄到内伤的节奏,这剧不给Netflix发行实在天良丧尽!!!!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导演你确定你拍的是小银幕啊喂!片头黄暴宗教爱国SM一个不少,配乐鼓点洗脑,节奏慢的刚刚好。两位叔的假发和演技一样闪闪发光。明知看的是春番还是想颁奖给这剧怎么办……唯一想吐槽的是,看见鹿角出现的时候,没人考虑过要查查受害人有没有内脏失踪的么?可能已经被汉尼拔博士拿去炒肝了啊!!!

17分钟前
  • ANNA
  • 力荐

纸牌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20分钟前
  • 米四张儿
  • 推荐

竟低于预期,没传说中那么好。从双主角多层次的表演、对观众起到绝佳诱引作用的配乐到精致无死角的画面,都让“电影感”在一部剧里发挥到超越多数电影的程度。但故事缺少了实打实的东西,着重腔调,风韵有余扣人不足,最后甚有装逼嫌疑的文末升华。惊艳,但远不足称神。

2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在电影越来越像命题作文,美剧越来越流水线的情况下,《真探》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滴水不漏的故事,整部剧的三幕式结构完全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人物的对白写的聪明极了,双雄最后都划出一道魅力十足的人物弧光。这种剧就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由本格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调性题材都像十二宫,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马修伍迪两位戏精,表演能放也能收;摄影运镜完全是电影规格;节奏虽慢但不磨人,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满格,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Rust是基督再临,导演是变故事为意境的高手。

3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电影水准的高级剧,台词酷到没朋友,俩男主角之间的火花比案子精彩多了

32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看了四集以后,我确定,像<真探>这样不主打噱头不主打男色女色不主打卖萌卖腐卖肉不主打大场面不主打多角恋而以慢却后劲十足的叙事方式和冷峻的氛围还有主角的化学反应为主打的良心剧,真的应该多一点

3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后劲太TM足了,越回味越上瘾。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38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这就是被神夏脑残粉黑惨的剧啊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啊,打个五星再看好了(。【——真爱———看前与看完的分割线———如探———】哈哈哈哈看完真探结局的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听说过有部剧叫神探夏洛克了!!等等....什么,你确定夏洛克是神探?!

40分钟前
  • 9C拜卡搞学习
  • 力荐

一部480分钟的电影,两个孤独男人的半生。兼备剧集的细节空间与电影的镜头语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幽暗尽头寻光。牵扯人心的并非追捕真凶,而是两人与时间的搏斗,以及对自我的重建。

42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神探夏洛克》跟这个比起来就变得好幼稚。。

43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再好看也是上乘的通俗文学,《真探》则已然是严肃文学了,它的行文之慎重,笔力之内敛,叹为观止

44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49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我问苍天,这剧为什么这么屌?

52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力荐

好处不多说了 noir 南方 克苏鲁 哥特 这几个主题凑到一处 再将探案的务实交织于务虚气氛当中 想不好看都难 一季一个案子 两个主角 在路上式的探案节奏 即使拍成三部曲式电影也并无违和感 那个六分钟长镜头未来或可称为模糊电影与剧集界限的里程碑 可惜反派渲染稍有不足 长镜头若放在最后来用 或可更好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在Matthew McConaughey 身边,Woody Harrelson都显得正常无比

58分钟前
  • Z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