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魔人

动漫大陆2015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戒魔人 剧照 NO.1戒魔人 剧照 NO.2戒魔人 剧照 NO.3戒魔人 剧照 NO.4戒魔人 剧照 NO.5戒魔人 剧照 NO.6戒魔人 剧照 NO.13戒魔人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1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經典化成經典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是名導演Peter Jackson用了十四個月時間,一口氣把J.R.R. Tolkien’s的經典長篇小說 The Lord of the Rings 拍成三集共九小時的第一集。這本經典著作在西方流行已久,它在西方的地位超然,極之備受西方人喜愛。從他們的一句說話便可知這部著作的普及程度:「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喜愛 The Lord of the Rings 的人,第二種便是將會喜愛 The Lord of the Rings 的人。」本片的導演也是因為十分喜愛這部著作而把它拍成電影,當中遇到不少波折。因為所有人也知道拍這齣電影很難,做得好要很高成本,做得不好便遺臭萬年,所以一直也沒人敢接拍。

The Lord of the Rings 的故事就像一部歷史書,甚至有人稱它為故事中的《聖經》。因為作者除了說故事,還為故事加添歷史、語言和種族起源等資料。就是這些東西令西方的電影不敢拍攝,試想一想怎樣把一部《聖經》用數個小時的菲林演繹出來?

故事背景是虛構的時代,一個有很多不同種族的中土世界,如人類、精靈、矮人、哈比族人等等。中土世界有一批魔戒,其中一隻更有無比力量,擁有它的人可有凌駕於一切的力量,所以千百年來被無數人爭奪,不少人被他迷失心智。主角佛羅多無意中得到這枚魔戒,但憑著他善良的心,竟可抗拒這枚魔戒的迷惑,所以各個種族的人只好靠他帶著這枚魔戒到末日山脈把它毀滅。因為只有末日山脈的火焰才可以把這枚魔戒毀滅,但末日山脈便是魔君索羅的大本營,他亦派了不少怪物獸兵奪取魔戒,所以中土世界的其他種族便組成了魔戒遠征隊來與佛羅多同行。

相信大部份入場的觀眾也是被它的特技、動作、場景等方面給引而入場,大家又知不知道導演是花了長時間在這些地方?幕後人員也花了很多心血把這些東西盡量變為真實,令大家有一種親臨中土世界的感覺。當中每一個細節也一絲不苟地細心表達出來,例如矮人驕傲自大的性格、精靈的高貴和他們仙境般的地方、人類貪婪的本性、哈比族人的與世無爭等等,甚至每個種族、怪物的動作、走路方式等也是經過本片的電影工作者的努力成果。

可能西方世界跟我們文化上的不同,而我們亦很難像西方人般愛戴這部巨著,所以觀眾的反應很不同,有些覺得他們喜愛的中古世界,終於拍出來了;有些驚訝於它雄偉的場景、宏觀的世界觀;有些覺得故事太長,前半部份太沉悶;有些覺得故事太複雜,太多支線未能了解;更有不少女仕們覺得怪物太恐佈、醜惡。但如果你喜歡中土世界、角色扮演遊戲、D&D故事和電影特技,千萬別錯過這齣電影。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2/02/02/70/

 2 ) 心灵的力量

人的内心都潜伏着一股力量,力量有大有小。这股力量就是人的情感,在平时的生活中这种力量在我们的心中隐藏,只有在绝境中才会爆发出无限的力量。
       一枚戒指统领众戒,尽归罗网;一枚戒指禁锢众戒,昏暗无光。魔多大地黑影重重。这句话是《指环王》这本书中第一的一句话,这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电影内容:在传说的中土世界里,霍比特人弗罗多得到了他叔叔传给他的一枚戒指。可是他的一位巫师朋友甘道夫却发现这枚戒指是传说中的“至尊魔戒”。为了不再让历史重演,他决定让弗罗多和他的朋友山姆把魔戒送到末日山脉毁掉。为了拯救整个中土世界,于是他们踏上了毁掉魔戒的旅程„„
  我们都理解错了“TheLordoftheRings”中的“lord"应该是主人的意思,翻译过来应该是“魔戒的主人“的意思,体现的是魔戒对人的诱惑,只有能抑制诱惑,掌控欲望的人才能成为魔戒的主人而不是魔戒的奴隶。
   在《指环王三部曲》中,你一定会被那宏大的场面所吸引和震撼得无以复加,以至于电影结束之时可能还会产生一时的不适应感——刚刚经历了一场结果分明的正邪之战,脱离了那个自成一体的世界,我们自身所处的世界反而显得那么不真实。然而,场面在宏大、气势在磅礴,能够深入人们心中的还是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精神,和信念。
       人类的心灵是脆弱的,这使我们很容易收到引诱而堕落。戒指的能力一方面既是外在的,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另一方面,它也是内在的,就像人类内心世界的放大镜,每个看到这枚戒指的人,都产生拥有它欲望。虽然这个的故事是发生在虚幻的世界中,但权力指环的概念,早在文明产生时就开始出现。当人们拥有一点小权利并从中尝到一点小利益,那么紧接着他们就会产生获取更大权力的欲望,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白鸽是正义和和平的象征,那么魔戒就是邪恶和战争的象征,它还象征着贪婪,欲望和权力。弗罗多和他的同伴们在一起去往末日山脉的路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兄弟之间的感情,来自戒指的诱惑,信念的迷茫,道路的选择,但是弗罗多和山姆到最后没有放弃毁灭魔戒,而魔戒的力量也因为友谊而被打破。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命运是相连的,我们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向目标前进!
   这部电影体现黑与白,美与丑,邪恶意图压制正义、而最重正义战胜邪恶,故事就是如此简单。不简单的是,如此简单的主题框架之下,我们看到了友谊、爱情、亲情、团结、勇敢、善良、忠诚、责任、承诺、牺牲……在彼得的笔墨之下,却缠绕成了片中最惊心动魄的情感力量,从头至尾撞击你的灵魂。
  人的内心只有拥有这些心灵的力量,才能在遇到任何危险时才能发挥出入无与伦比的力量。

 3 ) 重大战术性失误

认真的复习了一遍全套,发觉前期的挫败完全是由于组团的战术性重大失误。

敏捷型猎人不认真远距骚扰和吸引仇恨,反而常常近身搏击,就算你身手灵活热爱耍帅,你也不是扛把子啊,我靠,还真的只有这货从头到尾屁伤没有,最重要的是,精灵不会补血不会生活技能,你的副职呢!!!

战士分工不清,往往是一起清小怪,要不一起扛boss,就是不肯兼顾,往往逼得任务NPC处于千钧一发的境地,要是他没有被动防卫技能就真的over了。

另外,没有奶妈,喵了个咪的!

最无法接受的是,法师当团长!!!!!!这不是求团灭么我擦!!!!!!!!!!!!咆了个哮的!!!!!!!
还有,法师还跟boss近身搏击,就算你是半神不死不灭也不带这么来的!!!!!!!!!!!!!!!!你的群技能呢,必杀技呢!!!!!!!!!!!!!

还好后期有所改正啊╮( ̄▽ ̄")╭

 4 ) 我为什么这么失望

      魔戒以前是断断续续看过一些,但是第一部一直没什么认真看过。不过魔戒的盛誉早有耳闻,于是今天特地将它下下来认真看了下。说实话,看到最后半个小时时,感觉是煎熬、不断地再点快进。最后的感觉是相当的失望。
      不是说这部电影很烂,它当然是一部好片。但是远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精彩。可能因为是02年的片子,那时候看到这种特技、这种恢弘的场面会感到很精彩,但是现在是14年了,这些东西都见怪不怪了,所以我对里面那些怪兽、那些唯美的风景和魔幻的世界其实不怎么起劲,我关心的还是剧情。但是说实话,魔戒1的剧情真的很牵强,可能是因为魔戒本身是作为霍比特人的续集写的,而霍比特人本身是少年读物,所以原著者在写小说时没有考虑那么多逻辑性的东西,更多的是 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场景、情节。但是这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特别是当过了很多年以后,电影中的那些场景已经不稀罕了时,电影要仍然保持它的吸引力,就得靠人物、靠剧情了。
       那我就说说它剧情哪里牵强了。首先说魔戒对于比尔博应该是很重要的东西吧,他戴在身上几十年了,最后走的时候怎么会就随手丢在地上。护送魔戒这么重要、关系到整个中原存亡的事情,怎么会让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当护送者(那个矮人和另外三个霍比特人是在算不上什么精兵强将,在电影里的作用也只是导演强加进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拖后腿的角色)。甘道夫既然有大鸟,为什么不直接和弗罗多一起飞过去就好了,非要像唐僧那样徒步走过去,又不是去取经。那些半兽人的战斗力也太弱了吧,按理说霍比特人身材那么矮小,而且从来都是与世无争的种族,战斗力应该非常弱的,但是同样能够一个砍死好几个半兽人。。。。诸如此类的儿童读物的细节非常多,所以看到后面一直很痛苦,怎么突然又冒出一堆怪物了,而且又没什么战斗力,就是一路傻打。

 5 ) 只剩下强烈的失望与疑惑

看到豆瓣的九点几分,真的让我惶恐。惶恐的原因是我get不到大众高分的点。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无论有没有看过原著与介绍,都能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而它,我觉得没有到能让我全面欣赏喜欢的程度。 恕我直言,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烦躁。也许对于2001年来说,确实是能够让原著党满意的电影,精致的服装,宏伟的场景,强大的特效。但到了如今,2019年,留给我看到的,尤其是对一个完全新手的我,我能看的故事里只有剧情与人物,而剧情简直是致命败笔,尤其后面,我直接快进拉完了。两个半小时,繁冗无脑,其间我已经出现了N次黑人问号脸了。

聊聊我看到的剧情和人物。 对于剧情,简单毫无起伏。光明与黑暗对立抢戒指守戒指,一路送戒指,打打打,死,打打打,完。毫无逻辑,戒指那么厉害,为什么一开始会被人类用刀砍下来?戒指到底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在Frodo身上只看到隐身能力,历届拿到它的人也没说因此得到了什么强大的力量。而且既然戒指认主人,只有魔王索伦才能用,那其他人不能用,又为什么会受它的力量的诱惑,反正大家又使不上?而且这样危及存亡的重要任务,让一群乌合之众来守护,高个子的除了巫师和射箭的,其他的看不出除了肉搏之外有什么技能,矮个子的简直毫无战斗经验,尤其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有四个霍比特人,大概是没了他们情节也没办法推进了。。每次危机的到来都是那几个无脑队友自找的,生火贪吃、砸石头引水怪、推掉尸体巨响引来半兽人...每次看到都想破口大骂,找死啊无脑剧编。这种水平的队伍,对一条火龙就跑得不要不要的,还想去魔王那里销毁戒指,是去送戒指的吧??而且,打斗的特效呢?都是一刀一刀砍的吗?大家都没什么技能,拼肉体的吗?而且团队内根本没有分工合作,还有四个霍比特人需要保护,一旦有人受伤就全都瞪大眼睛悲伤痛苦开始高潮感情戏。。还有人可以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Frodo才能拿戒指吗?为什么别的霍比特人不可以?然后本片最后只剩两个手无抓鸡之力的霍比特人带着戒指去挑战大魔王?? 人物塑造上,甘道夫是个亲切正义的智者形象,法力好像不高,但是比队友高出一大截。Frodo弱小无助,看不出任何能力,但是自己拼命决定自个带戒指离开大家,他只给我一个模样,就是影片里无处不在的忧伤眼神和紧皱眉头。不知道为什么他可以拿戒指,也许是心地纯净?电影中也没看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Sam也很纯净真挚啊。。至于其他人的人物塑造就更笼统了,漂亮的女演员出场了十几分钟,大概能看出身份地位善恶罢了。演员演技别说了,这片子全靠体力啊。 我的两颗星,全部给在那雄伟壮观的风景,给那认真细致的室内布景,给那让人不出戏的人物化妆衣着。不会再打算看二三部,很suffering,现在再回顾,只剩下强烈的失望与疑惑,对一部期待和收藏已久的九点几分的电影失望,对一部令人失望透顶的电影的高分疑惑。

2020.8.26补充:

自发表到现在有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和反驳,我在评论里也有辩论,如果看完了我的辩论还是觉得我不能被你们理解,最后,我还是想说,我不否认我看不懂的这个缺点,但我也有表达我看不懂而且不喜欢不好看的权利。我认可权威,但我也想保留我自己的喜好。我发表了经过思考后的观点,而不是盲目跟风无脑喷,所以我应该有权利表达我与大家不同的态度。我想就像漫威电影一样,圈内人和路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作为指环王的路人新人,我希望能够保留我的不喜欢。

看以及写下这个影评的时候19岁,我很抱歉,或许以后重看会有不同的进一步的体会,但我当时记录下这些确实是我当时的感受,即使偏颇和幼稚那也是一个我,希望大家如果不能认可,那就笑笑就好,毕竟人具有差异性,对一部电影有不同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其他人可以用道理来说服我,我会试图从喜欢的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部电影,但没必要嘲讽我的立场,也没必要妄想控制别人的喜好

 6 ) 托尔金笔下的宿命论与英雄主义:从为什么阿拉贡要放走弗拉多说起

阿拉贡与弗拉多的告别,与摄政王子波罗莫之死是这部影片的高潮,也是相对原著,我认为电影改动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与原著不同, 阿拉贡不是放任弗拉多离去而停止追赶,而是确认了弗拉多从队员的威胁中独自守护魔戒的动机,并克服了魔戒的诱惑;而相应的,在电影版中,波罗莫在死前得知了阿拉贡成功抵抗了魔戒,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在最后的时刻向对方宣誓效忠。此事件后,远征队分崩离析,分头行动,进入一下一阶段“双塔奇兵”。

但或许会有读者存在疑问:为什么阿拉贡等人(尤其是原著中未与对方沟通的情况下)会放任弗拉多一人逃走,没采取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措施保护?他为什么相信弗拉多一个人会比自己更不容易受到诱惑?为什么会说“持戒人的命运不再由我掌控”而放弃守护魔戒的任务,宁愿去追赶当时看来并无战略意义的梅里和皮平呢?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会知道弗拉多与山姆的确具备完成使命的能力,会知道梅里和皮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追踪梅皮二人的阿拉贡拯救了洛汗和刚铎,并成功登基为王。但从当事人的视角,魔戒决定中土世界命运的关键所在,失去魔戒就等于失去一切,一时杀死再多的敌人,守住再多的城池,救回再多的霍比特人也无法挽回这一损失。为什么他们要将这一重任扔给两个毫无战斗力的半身人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背后,恰恰是原著作者托尔金价值观的体现:与崇尚拼搏与改变的现代理念不同,在托尔金的世界中,对命运的顺从与信仰才是真正的美德所在。

宿命与本分

托尔金所定义的美德一言以蔽之,就是忠于“本分”,接受你出生之时便注定的命运。守本分者都是正面人物。这体现在三个彼此嵌套的领域:血统、社会阶级与预言。换言之,你的出身血统会决定未来的社会地位,并跟据你对命运的态度实现预言。

例如阿拉贡是王室血脉的继承者,所以他有资格承担拯救白城于危难之中的救世主职责,成为了刚铎的正统继承人。在这里,被注定的命运通过血统转化为社会地位,从而印证了圣白树再度开花、圣剑得以重铸、王者回归刚铎的预言。

法拉墨同样拥有西方努曼努尔血统,而且体现得异常鲜明(原著中甘道夫语),但他是宰相的后裔,血统相对阿拉贡不那么高贵,最终成为了新国王的宰相与左右手;而他的哥哥波罗莫血统则没有那么鲜明,为此结局更差,人物形象也更糟一些(尤其在原著中);

而洛汗的伊欧墨与伊欧玟同样是善良正直的好人,但他们没有努曼诺尔血统,是所谓的中民(middle man),所以分别成为了一方诸侯与宰相的妻子,他们养殖的马匹同样也具备高贵的血统;

而全书中表现得人性最纯洁质朴、甚至可能是最能对抗魔戒之人的山姆,他的美德同样则是忠于本分:面对魔戒的诱惑,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弗拉多老爷的仆从与友人,对不属于自己的财富权力坚决说不。

而与以上人物相反,那些不忠于本分,想改变出生以来注定命运与阶级的人则是反派。他们逃避命运的态度同样也会验证预言,走向悲惨的结局。

例如白衣萨鲁曼不满足于贤者的身份,想要成为中土的统治者,从而遭到了毁灭;

埃希铎、咕噜、波罗莫想获得不该属于自己的魔戒之力,最终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索隆与其主人米尔寇反抗西方诸神的意志,想独占中土大陆,最终被毁灭;

而前传精灵宝钻中的费阿诺东征与努曼诺尔的毁灭,也都是违背诸神意志、想超越自身命运的结果。

综上所述,托尔金作品中是非善恶的标准根本上为是否遵循命运,或者诸神的意志:那些遵守命运安排,严守本分的都是好人,那些想超越自身命运,挑战诸神的,则是贪婪的叛逆者。托尔金这套价值理念从何而来?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上三个源泉。

宿命之源

一是民间传说中的“禁忌”主题。禁忌和追寻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的传说主题,表现为某种强大的诱惑通过激发人类的原罪与恶念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指环就代表某种禁忌的力量,一如其雏形《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给每一个主任带领了毁灭的厄运。与敬畏相对的原罪,则是好奇与贪婪。这一影响如今则体现在恐怖片中,了解这类影片的读者都知道:有多少恐怖事件是因为某个手贱的人触发禁忌机关造成的呢?

二是中世纪的封建价值观。在中世纪中,对王权与教权的服从是真正的美德,为此才出现了以罗兰为代表的骑士精神。指环王原著中,希优顿受朱红令箭的约束而对刚铎的效忠本质上也是中世纪分封附庸关系的体现:洛汗先祖伊欧以盟友的身份获得了刚铎赠与的北方国土,平时两国高度独立,互不干涉,但承诺在刚铎遇到危机时施以援手,依旧有主君与封臣分封关系的色彩。而推广到整个社会的统治秩序,每个阶层的人也应做与自己身份相符之事,国王当好国王,封臣当好封臣,贵族做好贵族,农民做好仆从之事。在始终保留王室与贵族体现的英国,这一思想的影响更加深远,直到现今,阶级的鸿沟依旧巨大。

三是基督教思想。索隆与其主人米尔寇宁愿中土而王,不愿西方为奴的思想就是撒旦形象的衍生。为新王加冕的甘道夫扮演了教皇的角色,也是实质上神的使者,众人的精神导师;贤者与精灵领袖组成的圣白议会则更像世俗王权外的教廷。一如教义权威不容撼动,诸神的意志也在事实上代表着绝对的正义。在神的威权下,服从与信仰胜过质疑与叛逆,比起个人的思考与欲望,虔诚与信仰坚定才是这一道德体系下的真正智慧。

三者合一,则形成了托尔金世界中的宿命观——对禁忌之诱惑的抵抗、对中世纪封建道义的遵守、与对西方诸神的意志的信仰,铸就了遵守本分者的道德高地,使得忠于命运的安排成为了一种“大智慧”。

这也是为什么托尔金小说中的好人都表现得随遇而安,因为他们坚信世界的有序性,冥冥中一切自由天定,为此桥到船头自然直。为此原著中爱隆在众人走时让他们相信命运的指引,可以毫无计划,随波逐流,甚至适时解散;甘道夫也预言咕噜也会扮演关键作用,这种信念的背后是对诸神所创造世界之秩序的坚信。而与之相反,坏人往往功利心强,不信天、不信神、不信命运,只信自己,靠着魔法、工业、指环等黑科技,做一些僭越自身身份地位之事,结果弄巧成拙,自取灭亡。

而用中国化的语境诠释,这一天命观颇接近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下的理想统治秩序,一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田园牧歌。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所以成为反派,就在于他窥伺神器,试图攫取他继承权中本不该拥有的皇位。由于曹操本身甚至连世家贵族身份都不具备,去掠夺本分之外之物,自然是封建道德下的政治不正确。而刘备之所以是正派,则在于汉室血统给予了他统治的合法性,一如阿拉贡的血统保障了他的继承权一样。某种程度上,这种强调命运之威权的观点不是东西之分,而是源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催生的意识差异:在活动范围极为有限的农业社会,阶级更为固定,雄心壮志受到打压,乐天知命则是美德;但到了高节奏的工业社会,工商业资产阶级超越了故步自封的封建地主成为上层阶级,胆识、眼界、与辩才成为了成功人士的标配。但显然,托尔金更怀念那个田园牧歌世界的道德观。

命运的有限责任制

所以,什么是托尔金的命运观?

那就是命运由天注定,体现为你的阶级、血统与在预言中的角色。一个人不该反抗命运,或试图超越他出生之时被赋予的角色,否则会受到命运的诅咒。而忠于命运的安排,则会得到水到渠成的报酬。

那什么是托尔金眼中的英雄人物?

就是坚定遵守命运安排,自我克制、严守本分的人,这就是托尔金英雄观的本质。托尔金认为即使是小人物也能完成的英雄般的伟业,其实是在说小人物想要成为英雄必须始终是小人物。山姆之所以是英雄,因为他在魔戒的诱惑前遵守了命运的本分,始终是弗拉多的忠实仆从,如果他想改变命运,妄想超越原有阶级成为国王或领主,就可能屈从于魔戒的诱惑,变成萨鲁曼那样的反派。

为此我们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阿拉贡为什么放走弗拉多?

了解托尔金的命运观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因为那不是他的本分,不是他命运的一部分。

阿拉贡的命运就是回归米纳斯提力斯,登基为王。托尔金给他安排的命运里不包括守护魔戒。作为一个正派人人物,他也感悟到了这一点。用中国人的话讲,那就是:“此乃天意。”既然弗拉多已走,剩下的事他就管不了了。

所以这就是托尔金的宿命论,个人对命运的有限责任制——每个人只需完成命运给予你扮演的角色。就像小人物无法成为大人物一样,大人物也只能完成命中由大人物来做的事,所以阿拉贡能成为国王,拯救国家,但不能碰魔戒,而应该把这一任务交给小人物来完成。换言之,即使身为国王,阿拉贡却也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是已注定预言的执行者,一个只关注自己任务的细分项目经理,接受来自命运的有限责任,只做好自己的部分,而不会插手其它部门的命运任务,更不会妄图改变整个组织的战略走向。为此,阿拉贡的抽身而去自然合情合理: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中,将未来交给命运定夺,绝不是懒惰与不负责,而是智慧与内心坚定的表现。

电影重构下的命运之路

所以托尔金的道德观歌颂的是对现行秩序的捍卫与对欲望的克制,批判的是野心与贪婪,宣扬乐天知命、顺其自然,反对人定胜天、征服命运。这与文艺复兴后不断发展的西方个人主义观点有所冲突:比起自我克制,现代社会更关心的品质是成功,“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在逐步演变为褒义词,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也取代了血统论,改变命运成为励志的代名词。这一观念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梦: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野心与实力,任何人都能在米利坚发迹。如果托尔金复活,他多半会排斥好莱坞的美国价值观,所幸这部电影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

但比起原著保守的宿命论,我认为指环王在命运设置上最大的问题是预言的无趣与单调。体现命运力量强大的方法不是让角色遵从命运的安排,而是让他们不断怀疑、反抗,乃至逃离命运,却依旧会让预言以别的方式实现。例如俄狄浦斯的父亲为了逃避其杀父娶母的预言试图杀死襁褓中的孩子,但这预言却以更诡异的方式实现;麦克白在预言下所向无敌,但预言中能打败他的荒谬意外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一一化为真实。

而指环王的预言相比之下过于平铺直叙,缺乏艺术性,唯一的波澜只有甘道夫对咕噜的预言。而关于断剑重铸、圣白树开花的歌谣都极度直白,与其说是预言,更像是角色持有的游戏攻略说明,非但没能增强悬疑,反而以一种“钦定”的方式降低了紧张感。

而更大的问题则在于,如果你和托尔金没有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你会无法理解许多人物的动机与情节合理性。例如虔诚的基督徒、佛教徒或宿命论者,可能会在阿拉贡放走弗拉多一事上和托尔金达成共鸣:命中注定的事就不要在插手了。但如果不自行脑部一些宿命论的补丁与设定,这就不是一个合理自洽的桥段,因为单从文本中,你找不到足够坚实的证据解释阿拉贡此时的高度不作为,而更像是为了情节发展生搬硬凑的转折。同样,其它情节也是如此——按原著的逻辑,既然阿拉贡早就打算重回米纳斯提力斯继承王位,为何要一直等到七十多岁,城破在即时才现身?仿佛通过命运算到了登基的最大阻碍——摄政王迪耐瑟会在此时身死使他能够顺理成章地登基一样。至少在我看来,在一些较真而又现实的读者来看,托尔金的作品中人物动机斧凿感颇重,脱离了他所宣扬的,应在奇幻中建立的真实感。

所以电影版的阿拉贡送别弗拉多的改编,至少更易于现代观众理解,这个情节一箭双雕:一方面,弗拉多“你能否从自己手中保护我”的质问让阿拉贡了解了其一人出走的原因,使阿拉贡与护戒任务的脱离显得不那么生硬;另一方面,阿拉贡得以克服诱惑使他获得了波罗莫死前的效忠,不仅丰富了波罗莫的形象,也促成了阿拉贡的第一次成长转变:他第一次将刚铎称为“我们的人民”,并许下了米纳斯提力斯永不陷落的誓言,从自我流放中迈出了第一步。这其实是电影三部曲的共同特点:大量原著中的传奇人物被世俗化,并增加了其变化成长的过程,刻画了更纤细而个性化的心理转变(详见第二世界的再造伟业——论指环王电影三部曲对原著的重构与传承)。

但如果托尔金本人复生,我猜测他不会喜欢这些改变。托尔金似乎偏好静态的人物,恒久不变的命运,意志坚决、始终如一的形象,以及人物在广阔历史版图中的壮美与忧伤,并不热衷于微观视角下人物的自我改变与细腻的心理发展,尤其是试图挣命运的野心。可以说,托尔金崇尚的是适度的奋斗与努力,在被命运所安置的阶梯上做好本职工作,而厌恶对自己角色权限的僭越。也是出于这一原因,阿拉贡坦然遵从命运的指引前往洛汗与刚铎,而将守护戒指的使命交给了弗拉多,中土大陆最艰巨使命的真正负责人,而踏上迎接自身命运的路途。

首发于B站专栏:

//www.bilibili.com/read/cv5659886

 短评

甘道夫掉下桥的那一刻,真的落泪了…

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人性与其他生灵都有自身的脆弱性,所以,即使是选择了善,也有可以脆弱导向其他的方向,就像森林女王。更可怕的是,用恶的手段达到善良的目的,本质上的以毒攻毒,以恶抗恶,就像人类国王贡多的儿子,都是人类信念不够坚定,内心的力量越来越弱时产生的。

10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Frodo和Sam史诗般的真爱历险记。

1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重映后,居然好多人说是烂片😅这到底是《指环王》烂了,还是这个时代越来越烂了

16分钟前
  • Layoo
  • 力荐

在弗罗多说希望没有遇上这事,甘道夫告诉他,“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但这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我们所应决定的是在仅有的时间里该去做些什么。”二十年后再看,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和弗罗多一样,平淡的人生对于每个人,都是艰难与困苦,我们背负的虽然不是决定人类命运的责任,但是魔戒的欲望,与人类今日的欲望也无差,我们只有在与它的抗争中胜利,才能走好这段人生路。

21分钟前
  • 蛋的壳
  • 力荐

All time favorite!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只为~~奥兰多布鲁姆

27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场景好美!!特效好棒!!但是剧情我真的不是很感冒,差点看睡着了。

28分钟前
  • 庄小龙也有尾巴
  • 推荐

看过几十遍了,新西兰去过了,weta去过了,取景地去过了,正版碟买过了,周边买了一堆,原著买了三个版本,电影设计📖也买过了,20年后来补上电影票,真的好好看啊,20年也没有什么什么片子可以取代你

30分钟前
  • 芳菲弥章
  • 力荐

无限的生命并不能给精灵带来永恒的快乐 更残酷的是 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身边的美好一点点消逝 或许有限的生命才是命运之神对人类最大的眷顾我宁愿和你度过凡人短暂的一生 也不愿一个人看尽这世界的沧海桑田

34分钟前
  • 死鬼
  • 力荐

太长了。看得我昏昏欲睡。

38分钟前
  • 阿底
  • 还行

在拒绝好莱坞N年后,一次意外的走入影院,我成为了LOTR的死忠,总有一个绿衣服的弓箭手在眼前晃悠,我冒着花痴般的笑容,历史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41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每次看魔戒都会被奥兰度惊艳到~

44分钟前
  • 颜良辰
  • 力荐

Gandalf: Saruman believes it is only great power that can hold evil in check, but that is not what I have found. I found it is the small everyday deeds of ordinary folk that keep the darkness at bay. Small acts of kindness and love.

46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有些电影太烂配不上观众,但也有些观众太烂配不上电影。指环王,yyds。迟到了五年的好评。不管怎么说,有生之年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你,就是足够让我开心的一件事了。

47分钟前
  • 阅读理解零分
  • 力荐

改编的地方比原以为的多,除了时间线的缩短外,故事线的改动也有好几处,最大的一点是——多了一整条故事线。倒不好说好坏,但就视觉还原来说,这曾经“不可能作影视改编”作品的影视改编,水准是一等一。

50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于我,魔戒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史诗。

52分钟前
  • sherry Q
  • 力荐

波洛米尔牺牲的时候,就是人类找回高尚、荣誉和希望的时刻。

53分钟前
  • YLXC
  • 力荐

一口气看完三部白金加长版,对于这样的片子,只有两个字形容:经典。相对于骇客帝国,这三部的连续性非常好,值得称赞。

58分钟前
  • 推荐

“指环王”三个字,就是“史诗”的代名词。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