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

战争片中国大陆1983

主演:古月,苏林,刘怀正

导演:谷德显,蔡继渭

播放地址

 剧照

四渡赤水 剧照 NO.1四渡赤水 剧照 NO.2四渡赤水 剧照 NO.3四渡赤水 剧照 NO.4四渡赤水 剧照 NO.5四渡赤水 剧照 NO.6四渡赤水 剧照 NO.13四渡赤水 剧照 NO.14四渡赤水 剧照 NO.15四渡赤水 剧照 NO.16四渡赤水 剧照 NO.17四渡赤水 剧照 NO.18四渡赤水 剧照 NO.19四渡赤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8:20

详细剧情

遵义会议以后,确定了毛泽东(古月 饰)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1月,正是南方一年中最湿冷的季节,长途跋涉的红军来到赤水河边。前后有敌人的夹击,毛泽东与周恩来(苏林 饰)、刘伯承(傅学成 饰)认真分析敌情,作出一渡赤水入滇。蒋介石(赵恒多 饰)得知派王道之(金安歌 饰)率四十万大军围堵扎西地区,而我红军借敌黔北兵力空虚二渡赤水,巧夺渡口,红军趁敌不备,率精兵奇袭娄山关,挥师遵义,解放了周边广大地区。蒋介石闻听即愤怒又懊恼,他严惩执法不力的军官,再次布重兵追剿红军,准备把红军消灭在乌江岸边,毛泽东审时度势,令红军三渡赤水然后迅速再渡赤水,将敌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长篇影评

 1 ) 浅谈四渡赤水观后感

今天偶然之间在CCTV6看到的,是高清修复过的,那电影画风一出来,那红军一出来,哎!有意思!就这么跟老爷子看了起来,老爷子当过兵,对于那个红色年代他始终带有别样感情,就这么跟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边看边聊了起来,别说,两个多小时一老一少就在电视机前没挪过位置。

估计是修复过,电影里航拍中国贵州那些大山时,那是真的壮观又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尤其是毛和周的演员,光站在那里,那气度,扮演毛的演员,那说话口音听着就亲切,虽说不是很地道,但比起动不动就现在说官腔,至少人家真实,那个年代大家说话多多少少带点口音(老爷子说的),现在的总觉得有些像演话剧一样,虽好但工匠气质太重,不接地气。

演红军的演员们的精气神是真的足,看着就精神,最后字幕一出来,我俩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直接把解放军拉过来了,还有电影里拍的实景全都是当地政府支持的。

对于那个年代我和老爷子不一样,我只能从课本上知道,电影拍的只能说年代感很强,接地气,比起肆意夸大虚构的抗日神剧,而显得诚意满满,而他作为亲历者,更多的是缅怀与感叹……

 2 )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电影了,我个人是很喜欢的。

  先说几个我比较喜欢的场面。

毛泽东知道毛泽覃牺牲在江西

假意做出向东机动与红2、6军汇合

蛟龙入海,自由遨游了

  之后李德胜在短暂惆怅之后就命令发报。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位胸怀天下的伟人此时是如何想的,但有时想来慨叹,今日衮衮诸公与以前筚路蓝缕的先人以超脱之心以启山:“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

  好是好,我个人还是觉得有些地方省略得有点多。典型就是第四次渡赤水时红军从包围圈直越二郎滩等渡口时,以及之后直指贵阳的压迫感说实话我觉得有些欠缺。其中的兵贵神速、擒贼先擒王的名场面可惜没有很好的展现了。

“将军,抽车”

  还有没处理好的地方就是与有些着墨不当了。像三渡赤水时当时在争论是攻打鼓新场(金沙)还是鲁班场(最后没有攻下鲁班场,转攻下仁怀),只有李德胜同志坚持攻打鲁班场,这场争论应该也要琢磨多一点,但是好像完全略过了。

  同样就是二渡赤水时候的名场面:娄山关。当时打娄山关,作为进攻方其实咱们是非常艰难的,当时我军战术描写也过少了。剧中不多的不错的描写是后面王家烈和吴奇伟的两个师相会时的讨论:“既是胜利之师,也是疲惫之师”。

 3 ) 一脚香蕉皮

电影一开始便是扑面而来的熟悉的湖南话,接着便是周总的地方话,不开玩笑,和我一亲戚说的一模一样,以至于我在接下来的观影中一直觉得我那亲戚在指挥战斗...然后是朱德总司令的方言,总之是各讲各的方言,就是没讲普通话的还没字幕,但是一下就把人拉近到几十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役中去。不得不说,这电影选角是真选的好,演员也演得好,至少让我觉得,好像毛、周、朱平时就是这样的。看完电影后还补充了四渡赤水的沙盘推演,对这场战役有了更深的认识。最重要的离不开毛的天才指挥,周建立的电台情报局也很关键,屡屡截获关键情报从而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整个领导班子天才且团结,确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福音也是战役取胜的最关键因素。这里就不得不提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新旧党之争,两位都是彪炳史册,万里挑一的读书人,生于同一时期,且当时执政的皇帝也算得上贤明,却把彼时北宋的政坛变成巨人的角斗场,两人没有像毛,周这样合作,真是中国历史巨大的遗憾。

我觉得整场战役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便是走错一步棋便是万劫不复,以三万对四十万,我想校长想的都不是优势在我,而是胜利在我。虽然从今天回头看,每一步都走对了,但其凶险程度,天才指挥仍然令人叹服,毛泽东真是无与伦比的天才。又让人想起北宋的宋钦宗赵桓,在金人展露头角的时光里,但凡作对一个重大决定并贯彻下去也不至于靖康之耻,但是偏偏好像错过了每一个正确选项,可怜李纲、种师道,或有于谦之才,赶上个这样的君主,哎...

 4 ) 评分问题讨论

可能由于导演经验不允许,部分剧情非常的生涩,对于领导集团的刻画也因为编剧问题十分的生硬。不过依旧有很多后续电影作品缺失的底层士兵的细节,因此本片的内容是十分可贵的。

那么此影片评分不佳原因为何?而我为什么没给满分?

我看此片原因是知道教员说的 四渡赤水是最得意之作。可是本片却并没能有力刻画出四渡赤水真正的困难。而只是抛出了3w:40w的数字让观众自行理解。事实上,看完此片我花了大量时间看知乎逛B站。发现其实四渡赤水的军事,政治牛逼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及影片的刻画。

此片不仅缺乏军事谋略上的完整刻画,仅用小篇幅带过来德胜公的战略宏图,也缺乏政治上的完整刻画,只是对李德胜等正向领导集团做了简单的正面刻画。而没有刻画内部矛盾。对于蒋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更是有巨大缺失。

因此再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小伙伴看完此片后,可以作为框架,在框架中填入以下内容:

知乎关键词:四渡赤水的高明之处在哪

B站关键词:沙盘推演,四渡赤水 详细拆解。(沙盘上的战争)

相信你看完一定是泪牛满面。

另外附上感动的词句(与标题无关):

为了进攻而防御 为了前进而后退 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 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天下的事 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你想这样 偏一下子办不到 等转一圈回来 事情恰又办成了 ————————李德胜(渡金沙江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德胜(攻娄山关后)

 5 ) 无比珍贵的80年代大片

2016年10月11日晚上CCTV6上偶然看到这个电影,只看了后半部分逐渐被影片吸引,越看越觉得珍贵无比;原因:1、在当今这个烂片泛滥的年代,很难有诚意之作,四渡赤水算是诚意之作,当年是没有电脑特效的,群众演员非常庞大,动作一致、组织、调度都是考验;2、影片反映了80年代演员的精气神,影片里面除了朱老总有点点发福,其它演员均是瘦瘦的身材,但每个演员的精气神都非常好,远远不是当今这个浮躁、臃肿、追求奢靡之风的社会所折射出来的那种庸俗之气;3、由于拍摄于80年代初,那时的中国大地山清水秀任何污染也没有,特别是影片里涉及的城镇,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民居的特色,看不到任何现代农村那种杂乱无章的农民房;4、对于喜欢毛主席的观众来说,80年代初的古月演出了毛主席的气度不凡,其实后来的唐国强版的毛主席根本就是个怨妇形象,丝毫看不出一个领袖应有的气度。5、国军将领也是气度不凡,表现出了专业军人应有的气质。所以,这个电影是难得的诚意之作,和当今所有的战争片有明显的区别。

 6 ) 名场面

蕤琻团团长高翔:向主席建议,我们来个十八里猛插。 毛先生:先遣工作团的团长改行喽? 蕤琻团政委卢青松:这本来就是我的老本行,是归队了。 毛先生:在第二次渡赤水河时,我们就在电话上见过面啦。刚才你们说想插向哪里去? 高翔:敌人的指挥部在忠庄铺,离这儿十八里,我们想插到那儿,打乱他的指挥系统。 毛先生:我正想和你们商量这个问题,你们看,是十八里好呢,还是八十里好? 高翔:八十里?直插乌江渡口? 卢青松:关上门打狗! 高翔:主席,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吧! 毛先生:说说看,你准备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呢? 高翔:部队一率轻装,以秘密、神速的动作,从敌人缝隙中插过去,破坏掉乌江上的桥梁,切断两岸敌人的联系,然后,全团展开,从敌人背后,突然发起攻击。 毛先生:遇到敌人怎么办呢? 高翔:避开,或者以乱对乱。 毛先生:遇到有利可图的战机呢? 高翔:决不因小失大。 毛先生:打敌人的指挥部? 高翔:留给后续部队收拾它。 毛先生:政委同志,有什么补充啊? 卢青松:您过去跟我们说过,红军作战一般是奇袭,我们尽量做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毛先生:要记住,争取时间就是胜利。

 短评

最中間的部分略有拖沓,結尾不夠高昂

9分钟前
  • 恨嫁少女獨孤冰
  • 力荐

这个电影的拍摄规模实在是太惊人了。场面之宏大要向大决战看齐了。但是其实通过本片并不能很清楚的明白四渡赤水的形式和路线。

14分钟前
  • 幽若/ty
  • 还行

学习强国重温。算是革命战争题材拍的比较好的一部了,印象比较深的是佯攻贵阳吓坏老蒋……

18分钟前
  • 北风来袭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A411e7Qj 看了这个就知道,四渡赤水多牛逼了。。。

21分钟前
  • 未满達人
  • 力荐

“老班长,感觉到没有,过去咱们那种打法又回来了!”基层官兵从细节变化也能感觉到大形势改变。整体还不错,特型演员团体依旧表现出色。

23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推荐

教员牛逼教员千古值得反复研究的军事教材属于模拟千百次也不可能成功的操作,在实战中做出来了怪不得教员说此生最得意的手笔不是三大战役,而是四渡赤水3W被40W包围,尤其是结合当时的部署、调动和地形来看,太难了。值得反复学习。

25分钟前
  • 瑶琴
  • 力荐

中规中矩的红色经典,伟人的方言口音非常好,让人不出戏,战争年代的还原感比较好!现在很难拍出来这种年代感了,一个二个服化道都新的,像刚出厂的一样!PS:最大惊喜彩蛋是毛古月和唐孔明,两代毛爷爷特型演员居然在这里有了对手戏!哈哈哈

27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虽然拍摄方面很落后,但是仍是难得的好片子。革命片就应该这么拍,重重群众基础,不能把敌人拍得太傻,最主要是能激起人的共鸣。

32分钟前
  • Dick Best
  • 力荐

昨天重温了一遍,里面太多明星配角了,唐国强演瑞金团政委,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成了演毛泽东的专业户,陈佩斯的副官,雷恪生的伯令兄……

37分钟前
  • pin
  • 推荐

“那时候没有资本进驻的电影是多么的好啊!” —— 战斗大场面气势恢宏,摄影构图有艺术感,画面色彩光影都很到位,演员有舞台感。这才叫电影嘛,这才叫艺术嘛。现在人拍的那些商业电影能叫电影吗,都是垃圾。

39分钟前
  • Design ' 伍哥
  • 推荐

很好的表现出了当年的精神面貌,体现国共两党的指挥差异。可惜的是,没能更直观的表现出四渡赤水具体战术变化的运用,看不明白地形图就无法更好的理解几次渡河走位的神奇之处。唐国强的演员梗:红军有两个毛,总部有一个,瑞金团还有一个,怪不得老蒋打不赢。

4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可能由于经验不许,部分剧情非常的生涩,对于领导集团的刻画也因为编剧问题十分的生硬。不过依旧有很多后续电影缺失的底层士兵的细节,而这个是我十分感兴趣的。打草鞋:一个士兵准备四双草鞋,因为预期要打运动战。王道之,道公:为人圆滑,笑面。a:共军这是声东击西。b:也有可能是声西击东呀。声东击西之策其实还是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主动,我两边都打,但是你猜我打哪里。a1:等我们到了,他们困居坚城之外,必死无疑。a2:他们先到了?胜利之师也是疲惫之师。攻上去。前后矛盾,毫无策略,所有军事理论只是为了用于说明自己的直觉。这大概就是孙子兵法的错误使用方法。囤米:用裤腿子来囤米,烧饭时候放进去一裤管子。收缴报纸:太好了,好久没报纸可看了盐:百姓缺盐,而贩盐,贩盐而发现过破娄山关之路。

44分钟前
  • Feem
  • 推荐

看得有点儿云里雾里,地名很多,结合着地图看应该会更清晰。

45分钟前
  • 安澄素
  • 推荐

众多不足中,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对史实的过度修正。但也需看到,这部片子拍摄于1983年,距离WG结束也只有七年,无论是对于历史整体的说明,还是对于领导人的塑造,都还有很多把握不准、心有顾虑的条条框框,甚至也不得不在国共双方都塑造了一些虚构形象。但如果抛开这段史实,片中角色的塑造、一些微观情节的安排,还都是不错的,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很多东西。另外推荐一篇论坛帖,算是在看完电影后,自己简单搜了些周边资料中写得最好的——老电影《四渡赤水》背后的故事-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https://lt.cjdby.net/thread-1960217-1-1.html

48分钟前
  • Risshine
  • 还行

还是高清看着舒服,历史感强啊。同时,还是当年的八一厂有能力调动这么多部队啊,场面是真的,观众才入戏啊。四渡赤水是基于毛泽东对国民党军队的一种习惯性认识:即在国民党军队的调动中寻找机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此举是毛泽东平生最得意的指挥杰作,当时必须这样做。

51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我羡慕他们,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我尊敬他们,毫无保留的为理想奋斗由此可见,自我完善的路还有很长

54分钟前
  • 不在焉
  • 力荐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5分钟前
  • 旅行风景
  • 推荐

封神之役,此役战斗不多但博弈前无古人,蒋校长展现的真实力可圈可点也才造就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个真战神,电影没很好展示这点。脸谱化也照样好看,美中不足没字幕 没人物简介

60分钟前
  • 恶魔的呼唤
  • 推荐

看过一幅毛主席长征胜利后的照片,想来古月此时的形象很符合史实。各位领袖的方言也带来真实感受。希望有高清字幕版本。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本片大致可以讲清这一战役的调度过程和伟大之处。但是自从听取左力老师的演讲后,都会觉得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过多正面情绪,而对战争残酷性表现不足。

1小时前
  • 十月彼岸
  • 推荐

小时候CCTV6看过。再看感想如下:1.电影旁白补充不够,没有相关知识补充的情况下很难单凭电影理解这场伟大的战役。2.脸谱化严重,很多桥段太像样板戏,但是放到今天和糟粕遍地的垃圾电影比竟然颇有点弥足珍贵的意味,甚至这么说,让现在的影视作品复刻这样的程度也难如登天了。3.主席是神。

1小时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