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香港剧中国香港2019

主演:吴绮莉,林祖辉,骆振伟,吴海昕,麦芷谊,陈炳铨,胡卓希,杨偲泳,王敏奕,何故,杨淇,林建明,刘天兰,刘天赐,岑建勋,黄秋生,张蔓莎,吴肇轩,黃奕晨,陈子丰,李昭南,周祉君,邹凯光,骏雄,李英涛,张同祖,岑寧童,张进翘,谷祖琳,欧锦棠,张天爱,麦子乐,廖子妤,潘福行,卢觅雪,陈健朗,林千渟,林超荣,万斯敏,王咏珩,陈欣健,谢虹,萧焕金,程国根,黄胜慧,梁耀忠,李建邦,梁业,麦咏楠,郑宇澄,林卓彦,梁柏坚,周志辉

导演:谭惠贞,麦皞年,朱健安,陈志昇

 剧照

理想国 剧照 NO.1理想国 剧照 NO.2理想国 剧照 NO.3理想国 剧照 NO.4理想国 剧照 NO.5理想国 剧照 NO.6理想国 剧照 NO.13理想国 剧照 NO.14理想国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3-08-11 00:21

详细剧情

13个关于未来的故事《苟延残喘》、《爱的替身》、《后美好时代》、《极乐太平山》、《春日里的温妮莎》、《1.2米的距离》、《千针百孔》、《机械人三原则》、《BFGF》、《坚尼地公审》、《没有悲伤的世界》、《裂缝》及《声音监狱》,透过不同单元,探讨人性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理想国---脆弱的希望,从现在开始

故事的开篇是母亲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电视,孩子坐在一旁客厅的餐桌上写作业,愤怒一点点升起,扔下笔走进了厨房,坠楼而死。

因为极度的痛苦,夫妇二人前往互助小组(丈夫觉得心理辅导和互助小组是因为太痛苦而不得不做,也许在这个程度上,他并未从中获得帮助),得知了有一个科技公司可以制造出仿真人孩子,拥有基本生活能力,可以吃饭、聊天、做运动,反应和脾气也可以做到99%的相似。

丈夫在看到妻子极度的痛苦后(每日昏昏沉沉没有生气),即使租赁成本非常高昂(购买一个机器的价格可以在香港购买半个单元,科技公司有租赁业务),还是将孩子租回来一周。租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妻子想要和孩子完成的清单(科技公司的人介绍自己公司的目的时为了给那些突然遭遇亲人离世的人一个机会能够说未说完的话做未做完的事情)以及希望妻子能够从因为自己的缘故使得孩子自杀的负罪感中解脱。

当与孩子相处一周后要送回去的时候,母亲在临别时刻询问孩子那个晚上在厨房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回答想去厨房拿开心果吃(在后面剧情中揭露孩子是不喜欢吃开心果的),站在椅子上不小心失足跌落。孩子醒来时躺在床上,父亲说这是个噩梦。可以推测这个记忆是丈夫给加入的。在这第一周的相处中母亲也并没有因为孩子说要吃开心果或者孩子主动要做习题并拼写对了之前不会的单词而发觉这不是之前的孩子了。(觉得这里母亲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希望和孩子有这些经历,其实孩子真实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

送别孩子后,母亲还是想要与孩子相处,丈夫为了让妻子意识到这并不是真实他们的孩子,给第二次租赁的孩子加入了更顺从的脾气,妻子也因为与孩子接触中的习惯和回忆而认识到与之前孩子的差别。妻子甚至因为孩子没有一段他最喜爱的玩具的记忆而带出门(机器孩子的禁忌,机器孩子还处在试验状态)。但是记忆中的乐园却再也找不到了。一开始我觉得是一个象征,用客观事实来让母亲承认孩子已经离开,用现实中找不到乐园来告诉她再也找不回和孩子的回忆了。但也许可能是母亲的记忆发生了错乱,也许她并不记得这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到底是在哪里得到的了。

这对夫妇的肖像是比较俗套却可以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地看到:母亲应该是一个专职家庭主妇(机器孩子带回来的白天她在看电视,和孩子在家度过了一周);丈夫应该是工作比较忙,除了孩子死亡,参加互助小组、将孩子带回来、送回去等重要时刻外从来没有出现;当机器孩子第一次到家里的时候,说让爸爸陪他玩,他也是说自己没空,妈妈会陪。

孩子死亡当晚:母亲在旁搁静音看电视(不想打扰儿子做作业)。

警察问起自杀孩子的近况:母亲说开心的时候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要是不努力学习,以后怎么会有好工作。

回顾一次母亲指导孩子作业:expectation,问ex后面是什么?答不出便说你有用脑子在思考嘛?你是我儿子嘛?不要用铅笔,用原子笔。孩子因为不知道怎么拼写,写下了Gundam。母亲责备地问为什么却能记得Gundam。孩子反抗道:放假的时候只有我有这么多作业,从早写到晚,不停。

不知道这里Gundam是否对应的是Seed系列,人类具有了更高的基因工程水平,能够在孩子出生前便选择喜爱的头发颜色,虹膜颜色等等,还能够识别这个孩子的特长等创造出更优秀的新人类。在初中观看时我并没有理解种子的象征之意,而是沉浸在没有一个最好的社会秩序能够建立起来的无奈中,因为功能上更优越的新人类,更有效的社会秩序并不能创造一个更有意义、光明有希望的社会。(整个社会秩序一直到听到Naval Ravikant和Joe Rogen的访谈以及Jordan Peterson的书籍中才让我意识到了一个更自治,脆弱但是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的方向)

这里联想到购买一个可以自由编码情绪和习惯的孩子需要花很多钱似乎就在说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要花很多很多的代价,而这完美的符合别人要求的孩子却没有记忆,而人的意识和人格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和记忆塑造的。符合别人要求和自我独立意识是不可共存的。

这里刻画的是比较典型的传动中国母亲的印象,丧偶式地承担了所有家庭工作和抚养孩子的工作甚至时是孩子死亡的双倍谴责。觉得学习是工作和好生活的保障,但是自己却没有身体力行,当要求孩子不停学习的时候,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觉得只要没有声音就算不是打扰了。也许这种言语和行为的不一致是无法让孩子理解为何要学习并且获得一些理由去学习的。

孩子天性就喜欢玩耍,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记得不同的英文单词,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母亲完全按照大众最熟知的道路来要求孩子,做习题本,不停歇地努力,用高压(人身攻击、威胁)强迫孩子与孩子本身是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导向的探索有很大的矛盾。但是可能想探索的是自杀的倾向到底是什么?母亲在询问机器儿子那天到底发生什么的时候,问到是否是生自己的气?

母亲在参加互助小组的时候说丧失孩子如同内心有一个大洞,要去填满。希望能够陪他读中学,读大学,到结婚的时刻。这些都是传统大众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然后与机器孩子完成的清单却是包饺子,看电视,玩拼图,煮饭,玩机器人,影相留念一系列生活中平凡不过却才是生活的真谛。

正在看《人生十二法则》第二条,觉得与这个故事非常契合: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给孩子们糖果可以让他快乐,但这不代表你只需要给他吃糖就可以了。“快乐”和“好”绝不是同义词。你需要让孩子学会刷牙,或者让孩子在天冷的时候穿上他们不爱穿的羽绒服。你需要培养孩子具备道德感、责任心、自我觉察的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品质,这样他长大了才能照顾自己和他人。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些就是可以接受的?

你需要放眼未来,想想看如果你真正照顾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变成一个有价值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我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应该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学识,强健我的体魄?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规划好之后的路线;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平衡好自身的优缺点;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乱程度,重建秩序,让世间充满希望带来的神圣力量。“

最后的最后,想着如何突然告别这个世界,会意识到想做的事情此刻便开始,真诚面对自己和他人,便可以随时随地面对混乱也没有那么多遗憾。

 2 ) 各方各面的幻想

共有十几个故事,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演员的演技简直了,作为一个对演技毫无要求可言的人,好几次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第一《苟延残喘》8分

有没有可能,那晚争吵后儿子跳了楼,妻子也跟着跳了楼。(1)因为妻子多次问老公儿子跳楼的那晚自己干了什么?老公却永远都转移话题。(2)老公的年纪其实明显比老婆要大些,加上老婆记忆里的游乐园早已拆迁多年,其实有可能是妻子其实已经去世多年。

观众视线全程放在妻儿身上,母与子的温情、救赎、遗憾、过错……父亲仿佛是最理性和置身事外的存在。他只在旁边默默的看着、续费、善后。

妻子背负的是对儿子的道歉、弥补。而老公除此之外,还背负着妻子无底洞般的自责,妻儿双双离去,他同样需要一个解脱,于是他租来了假的妻儿,假妻子在假儿子身上得到了解脱,而他,也从假妻子身上得到了他的解脱。

所以,还续费吗?

不续了。

第二集《爱的替身》10分!!这部真的还不错

男孩爱上了女歌手,兼职当出租车司机的时候有幸载到她,经纪人带来一款神奇眼镜,带上它,所有女人都会幻化成女歌手。歌手不屑走这种旁门左道将眼镜丢出窗外,被男孩捡到,于是,故事拉开了帷幕……

男孩找来的备胎有两个,代表着两个极端

一个是暗恋自己很久的快餐妹,代表的是垂手可得,送上门的无辜女孩。

另一个中年妓女,代表着各取所需的知己。

【分界线】前两集一过,接下来的,一落千丈

《后理性时代》0分,通过一个虚拟女主播和一个社会底层女孩的视角,共同揭露社会新闻媒体的虚假罪恶。想法是好的,但,有一说一,很弱智、很浅显、很廉价。此集一出,这部剧是个啥水平就败露无遗了。拖沓的剧情、蜻蜓点水的所谓的“揭露”、老套的故事发展流程、配上两位“素人”女主角让人不知所措的可怕演技。还愣是拍了整整两集???

《春日里的温妮莎》0分

呵,往生前因为记忆太多太沉重无法投胎,所以要分担记忆给生者?一男一女被一条“记忆传输”线缠着,来了一场为期7天的减重救赎?怀才不遇的男歌手、女主刚好是歌迷……一系列狗血又老套的剧情……啥啊?有病吗?理想国?谁的理想?前面的亲情理想、爱情理想、第三个社会理性,虽然拍得毁了,但起码是合主题的。这是啥??很迷,弃剧了,坚持不下去了,一集比一集垮

 3 ) 理想国:生于焦虑,亡于虚幻

理想,是人进取的主要动力之一。理想国,是人群的一种理想,或者说一种奢望。

历史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理想国流传,最知名的大概要数柏拉图的乌托邦。

至于这部剧,虽然叫《理想国》,其实却处处都体现着人们当下的焦虑。


教育 、婚姻、恋爱、养老、房价、社交障碍、网络暴力、新闻虚假、人权自由。。。

剧中每一集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当下香港人最焦虑的所在,所谓的理想国,看似通过虚拟科技提供了解决的办法,然而其实所有理想都是虚幻,都逃不过欺骗。

其实,剧中点题的地方有好几处,比如第三集《后美好时代》中,AI用自我毁灭来保存真相,她选择相信人类,并对对方说“虽然我是虚假的,但我追求真实。”

然而,人类最后对已化作虚无的她,却给出“对不起,我或者是真实的,但我追求的是美好的生活,即使它是假的”作为回应。


有人说《理想国》像《黑镜》,或者说是港版的《黑镜》。

从题材上来说,两者无疑是相似的,都是假定在一个未来时代,一些高科技如何将人类生活推向一个更大的黑洞。但《理想国》其实远没有《黑镜》大气和魔幻。

如果说《黑镜》是描绘着整个人类的飞跃,那么《理想国》只描述了一个香港的焦虑,虽然也有玫瑰水、遗忘针这种可以涉及人类的假想科技,但整个剧集的所有描绘依旧比较贴地,贴近港人所思所想的现在。

如果说,两者还有什么相似的话,那也许莫过于对人性的不信任了。不像很多人工智能电影,最后都是暗黑的(比如《机械姬》、《普罗米修斯》之类的),AI最后反杀人类,《理想国》中,数次在AI身上表现美好人性,而人才是最不值得相信的那一个。

我想这足以体现出,如今的这些创作者有多么绝望。


第五集和第十二集是两个异类,不知第十二集没给美好结局,是否是为了风格的统一,但还好可以让整个剧集的调性没有那么灰暗。

如果说理想国会亡于虚幻,那理想大概就会亡于欺骗。

而最可怕的莫过于“太多故事都是自欺”。

 4 ) 观后感

点开前不知道是什么题材的剧,点开后感觉又新又旧,这种题材少,有产出就挺好。单元剧但每集都会提点呼应其他单元集的消息。

一【苟延殘喘】因为没想到这部剧要扯科技啥的,没有很在意,情绪给好足开头算紧凑的,妈妈角色塑造很完整。整体很扣苟延殘喘的标题。

二【爱的替身】演员懒音好难听,开车不看路踩我雷点上了,有种最近看虚拟主播粉丝的感觉,爱魂还是爱皮...喜欢的魂不喜欢自己,拿上不喜欢的魂批上喜欢的皮做代餐...最后还整上鸡虫与鸡的情节...

三【后美好时代】媒体做假为了糊口做坏事,正义不正义普通小市民真的蛮难,就虚拟人才能那么pure。

四【极乐太平山】处理老龄化,把老人骗去安乐死,这集和第一集一样开头想到结尾,但是第一集的故事情节不太重要,主要看她的情绪,这集倒是感觉水了大半集,有效的就是最后发现阴谋试图逃脱和失败..

五【春日里的温妮莎】这群演员年轻香港人的粤语口音好重好捞好难听,特别那个女的普通讲句话感觉叼了人300遍,私货好满好柒,踩踩梁祝就算了然后加段捧外国片的剧情,又特登加段凶普通话人的戏码,这集灵异挂,无感,死掉的人带女作家回顾了一下生前,给了点灵感她写作

六【1.2米的距离】好喜欢这个概念,喜欢一些距离感。但素可远观不可亵玩有点...感觉不会发展得像剧里那么离谱拍戏都不能接触去依赖这个120,有这个科技直接后期换脸方便多了吧。又想了要有这个技术想solo拍片,但想想技术那么发达谁要看虚拟人虚拟拍片,估计都能虚拟定制了。

七【千针百孔】这个标题好,不只是打针的孔,还指代他们的感情。香港婚恋思想那么传统落伍的,女主朋友对女主那番劝说,还有男主妈上去家里那番操作真的好low,最后还是打针去凑合结婚了

八【机器人三大原则】看前面都觉得普普甚至有点烂,到女主说我不跟人类遵守原则笑了一下,没想到最后反转了,有点惊喜,但再复看一遍其实根本没有太能呼应到。

九【bfgf】剧情男味太重了,那男的好恶心...又很现实,感觉有一堆这种人,我有偏见对这集很难评.jpg

十【】我这集看不了 略过了

十一【没有悲伤的世界】玫瑰水这集还行,但我看得时候一直理不清,到底那水是怎样的...以为是精神控制让大家都很和谐,不喝后为什么大变样,看了其他帖子才更加稍微理解了,其实男主行为也不一定好,只是脑内美化了所有...最后逃出去又喝了其他水,根本就没自由。老实说换我可能就一直喝那个玫瑰水了,对痛苦的真实没有那么执念。

十二【裂缝】看得好难熬,看一半都还没引出概念,最烦爱情故事了,就最后有点意思,压缩到半小时左右就刚好了。

十三【声音监狱】把人困进小房子用声音施压虐待,把人口除掉...

 5 ) 纯粹地从剧情简短说说每个故事观后感

(尽量做到不剧透)

1. 《苟延残喘》 要接受现实,机器人模仿得再像都替代不了真人。

2. 《爱的替身》故事不错,叫人不要沉醉在虚拟中,那个眼镜我也想要一个哈哈。(小吃店妹子也不错啊,被当成替身好可怜)

3. 《后美好时代》 虚拟的人追求真实,真实的人追求哪怕是虚假的美好生活。里面有个角色说“虚拟的世界更快乐,为什么要最求追求真实?”一下子答不上来,但如果是我的话,还是会拼命追求真实。

4. 《极乐太平山》 不是很懂,搞那么多为的是消灭老龄人口?为什么不在老龄人角度多想办法呢?

5. 《春日里的温妮莎》 不是很喜欢男主角的造型,不过就是有点催泪,其余没什么特别的。

6. 《1.2米的距离》 和《后美好时代》有点像,不过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所以我还是一样觉得要追求真实。

7. 《千针百孔》 打了针就可以忘记烦恼?但真实发生过的事就是发生过,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8. 《机械人三原则》 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警察最后说了一句“不讲原则的就是人类”挺耐人寻味的。

9. 《BFGF》 男主角演得很尴尬,但那个本来就是很尴尬的角色,所以他成功了。里面的约会指南貌似挺有用。

10. 《坚尼地公审》 网络暴力真的很可怕,特别结合近期因肺炎而在网络上求助的人的遭遇。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能看到的往往不是事实的全部,很多事情都是反转再反转,不要轻易一边倒。

11. 《没有悲伤的世界》 太直接了,但是有好像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主要是探讨你是喜欢吃屎味的雪糕还是雪糕味的屎这个问题?)

12. 《裂缝》 好像没有刻意想要表达什么,不过故事情节是最好的一个,美中不足的事看完之后搞不懂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

13. 《声音监狱》 最终想要消灭对社会没贡献的人,和《极乐太平山》有点像,从头到尾只有黄秋生露面,影帝级演技。

个人评分从高到低:《裂缝》《机械人三原则》《爱的替身》《坚尼地公审》《后美好时代》《苟延残喘》《声音监狱》《1.2米的距离》《春日里的温妮莎》 《BFGF》《千针百孔》《极乐太平山》《没有悲伤的世界》

最后我想推荐一下自己新开的的公众号酱爆碎碎念,偶尔发一下自己对港剧、粤语歌或者平时身边生活的感想。刚开始写,可能水平不高,但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相信自己能越写越好!

 6 ) 科技与人性

1.苟延残喘(吴绮莉)

借机器人平复丧子之痛,用高昂的代价来弥补与忏悔,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宽慰。

2.爱的替身(吴海昕)

AR5(第五代AR眼镜)带来的究竟是渴望还是失望,是理智还是沉沦,是选择看清现实还是沉迷虚拟?

3.后美好时代(王敏奕)

1).如果虚拟的生活更快乐,为何还要清醒地做人?

2).安装R Plus,虚拟世界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3).你不可以说是假的,只是把残酷的真相掩盖,只报道美好的一面,新闻就是这样。即使知道真相,都不可以报道,我们那些不是净化新闻吗?

4.极乐太平山

人口老龄化-强制安乐死-老年人口清除计划

5.春日里的温妮莎(岑宁童)

在灵魂往生的途中,痛苦的回忆便成了牵绊(羁绊)前进的沉重行李与枷锁。

6.1.2米的距离

「120」——虚拟修容技术

美丽容貌的维系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阂,而亲密与接触只会使“美丽”原形毕露。

7.千针百孔

1).结婚是恋爱的坟墓,而失忆针便是坟墓的月光宝盒。

2).有些事不是忘记就等于不存在。

8.机械人三原则

不说原则的就是人。

9.BFGF(杨偲泳)

本想借助人工智能收获爱情,最终却爱上了人工智能。

10.坚尼地公审

起底即公义?

11.没有悲伤的世界

1).再没有悲伤,玫瑰凋谢的盛放,谁在燃烧的泡沫。

2).你想吃粪便味的雪糕,还是雪糕味的粪便?

12.裂缝(张蔓莎)

2012.07.07&2018.07.07

如果人觉得自己跟对方是命中注定,是因为他们很珍惜他们之间的每一个巧合。

13.声音监狱(黄秋生)

设立声音监狱的初衷便不是为了改造犯人以重获自由,而是为了不拖累社会发展和不浪费公共资源的一种暗示性自我毁灭。

 短评

只看了黄秋生那集,原来岑建勋父女都有演出。对黑镜的模仿显而易见,但是世界观不闭合和制作层面的贫穷(显示器假装计分板)都是巨大的伤害

5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理想国,因焦虑而生,因虚幻而亡,13个短故事,涉及到当下最引起焦虑的方方面面,教育、婚姻、恋爱、社交障碍、网络暴力、新闻虚假、人权自由。。。有人说像黑镜,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补一补黑镜了。。。

10分钟前
  • 陈轮
  • 力荐

港版低配版黑鏡...故事的完成度參差性比較大...其中第五和第十二個故事是比較另類的人鬼愛情故事,完成度都比較高...另外幾個AI故事里比較喜歡第二第三第十

13分钟前
  • 完美不美
  • 推荐

《苟延残喘》软科幻的背景太软,情节又不够奇崛,故事总显得温吞了些。但拍得很稳健,节奏和表演都很不错,尤其是母亲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对其心理有很细腻的展现,触动人心。

17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看了评论里相对好评的4个故事。总体感觉就是太过于简单,像是一个不成型的概念还没来得及更加的完善就去着急拍了,很多故事都没能深入没能升华,空留一个开始一个引子就结束了,如果是学生作品那还说得过去,但是如果真的是在社会平台上去播放真的还是不要这样创作了吧,毕竟问题已经够多了,需要的是一个答案或者是相对的新视角阐释,而不是一味的抛出问题试图让大家思考,看多了很幼稚也很不负责。而且不同题材的片子竟然都拍出了一种风格,好像在剧组吃的餐盘,无论什么菜都做成了一种味道,虽然制作的不差,但是从视听角度来讲无疑是失败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22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12集那个女主好像陈怡蓉 有几集真的挺戳的

2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苟延殘喘》、《愛的替身》两个都太平,故事平平,探讨人与科技的关系也没有太深入,算起来,只能是个低配版的“黑镜”,具体后面的几个故事如何展开,暂时三星观望。理想国,其实并不理想,美丽新世界不美丽,看上去很美的背后也有很多肮脏,

2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太低成本了,而且編劇太沒想像力,只是把一些有趣科學想像放進現有的世界,而非想像出一個未來世界。沒有世界觀,背景沒好好設定,結果是完全沒有科幻感,變成一部沒有仔細內容的《黑鏡》,淪為對科學和未來恐懼的破碎小故事,但大部份時候又未如《黑鏡》般嘗試深入人性和哲學。這種純粹奇談式的手法毫不討好,唯一一集比較好的是《裂縫》,最難看的是最後一集。

28分钟前
  • Mr. Fahrenheit
  • 很差

驾驭不了,显得很狗血

29分钟前
  • vvv
  • 较差

「所有嘢都喺假嘅」

32分钟前
  • ooooooh
  • 推荐

看了聲音監獄,壓抑得滯,全程聯想到1984。看得出這種新類型的劇還在摸索中,導演也有很多東西想要表達,拍得算是不錯了。「呢個世界,有咩好得過自由呀?」唉。

34分钟前
  • 離島咖哩
  • 还行

港版黑镜。港剧模仿日剧,韩剧,美剧,一直在摸索新的道路。。。

36分钟前
  • L'AmourPerdu
  • 推荐

有些片的手法可能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反思性和实验性真的很不错。华语地区这样的作品是太少了呢。

38分钟前
  • 吗嘛女士
  • 推荐

太过平庸

39分钟前
  • SnAuSr
  • 较差

看了黄秋生那集声音监狱,剧本还是太差,男声为批判政府完全不考虑AI设定,急赤白脸无法直视,女声为引出男主身世背景完全不考虑监狱设定,不如不存在。。这么短的一个戏都不连贯,转折生硬,发展混乱,结尾更是莫名其妙。。(就看到抽生还是好的

40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第一二和秋生最后那集声音监狱搞笑直白,其他真睇唔落去无眼睇。

4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整体还是很不错的,类似《黑镜》,有几集的立意非常好,拍的也很棒,而且《太平山养老》暗示以后的老龄社会,人肉搜索,ai主播控制媒体,等等吧 很可能是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的

43分钟前
  • purevirtual
  • 推荐

3.5分。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又不够深入。

44分钟前
  • 康熙队长
  • 推荐

幾有喻意的單元故事,以不久的未來可能會發生之事來作故事,《苟延殘喘》父母對喪子之痛的描寫令人感動,《愛的替身》以眼鏡幻想愛人在身邊,《裂縫》的愛情故事及《聲音監獄》一個威迫利誘的世界,都是較令我印像深刻,其他故事其實亦不錯,值得深思。

49分钟前
  • 小空
  • 推荐

很多故事的设定类似藤子·F·不二雄的《异色短篇集》,最喜欢《爱的替身》和《声音监狱》,求而不得的绝望窒息。

54分钟前
  • 夏卡兰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