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王毛

喜剧片大陆2014

主演:王大治,郭金杰,葛晓凤,苏丽,罗京民,徐箭,童振军,王旭东,赵中华,王蕴凡,彭纪国,美浓轮泰史

导演:赵小溪

 剧照

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2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3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4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5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6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3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4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5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6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7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8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19我不是王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20

详细剧情

  少林寺学武归来的狗剩(王大治 饰)暗恋青梅竹马的杏儿(葛晓凤 饰),但穷二代 的他遭到岳丈(罗京民 饰)嫌弃。一没家产继承,二没手艺创业的狗剩只能顶替兄弟从军,以舍身卖命的方式赚取军饷,攒钱提亲。但在从军过程中不仅被同村情敌杨三(郭金杰 饰)设计陷害,还遇到许多离奇波折……

 长篇影评

 1 ) 一个三次参军,三次当逃兵的人,居然成了主角

国产,抗日,战争...的标签,

几乎全部黑白的色调,

毫无卖点的片名,

还有这分不清是孙楠还是杨臣刚,绯闻比作品更红的男主——王大治

(图片来源:网易号 四月娱乐说)

这些标签组成了这部——《我不是王毛》

最初听到这部电影时,我内心是拒绝的。

直到把影片完整看完,才由衷地认为,和其他抗日题材的影片相比,本片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片是赵小溪执导,投资270万,历时26天拍摄的小成本电影,

主要讲述了一个有着赚钱娶漂亮媳妇的单纯愿望的青年,

一群自私自利,趋炎附势又安于现状的乡民,

在日军侵略的大环境背景下,上演的一出注定悲剧的群戏

在见识了手撕鬼子,裤裆藏雷这样辣眼睛的操作后,

观众对于近些年的抗日题材作品已经谈之皱眉了。

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本片的题材本身就不太讨喜。

但导演偏偏迎难而上,剑走偏锋。

01 脱离了光环的男主角

作为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

本片的主角既没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也没有什么优秀的出身,就是一个朴实的小青年狗剩儿,

长相中等偏下,却向往着娶到方圆百里的人都想睡的村花杏儿。

成人——赚钱——盖房子——娶媳妇,这是一个淳朴农民最简单最普通的愿望,

这样一种人物设定直接让主角脱离的高大全的光环,而变得平易近人,有血有肉

02 善恶美丑交织的群像

围绕在主角周围的,是一群在困苦与压迫中挣扎,却又各怀心思的村民的群像:

如杏儿的父亲,

作为一个酿酒的老板,他既有商人的精明算计,又有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他对男主人公这个干儿子,可以说并不薄待,下山回来后依旧收留他。

但是当担心自己的傻儿子去战场送死时,他马上想到让狗剩儿去顶替。

杨三到他家敲竹杠时,明知要大赔一笔,商人本性的他还是不忘和杨三讨价还价一番。

为了保住儿子,狗剩儿提出要娶杏儿作为参军的条件时,老王头一口答应,重男轻女的思想一览无余。

但是当日本人闯到家里时,明知寡不敌众的他却为了维护“家”的存在做最后的抗争

再如狗剩儿的头号情敌杨三。

作为乡公所的所长,杨三有着鲜明的仗势欺人,以公谋私的嘴脸。

为了娶到杏儿,他利用身份之便,以王毛的性命要挟老王头答应婚事。

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狗剩儿,杨三抓住一切机会羞辱他,甚至为了彻底除掉他,想方设法让他去战场送死。

但是朴实的本性让他守住了杀人的底线

当发现日本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杀掉杏儿一家人时,他还是用一己之力做出了螳臂当车的牺牲。

还有虽然脑袋不灵光,但是对狗剩儿言听计从,对杨三异常厌恶,对日寇深恶痛绝的杏儿的哥哥王毛

胆小爱显摆,却又单纯的战友毛小二

文弱却细心,特别准许王毛解决家事的新四军指导员...

这些人物虽然出场不多,台词不多,

但是每一段简短的情节都折射了人物的不同侧面

构成了一个个鲜活而又立体的形象。

03 张弛有度的黑色幽默

虽然是抗日题材的影片,

但本片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悲壮的气氛,也没有特别突出家国仇恨,

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

为我们讲述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轻喜剧

狗剩儿少林寺学艺十年,没习得任何功夫法门,却练就三点一线的神枪法。

询问习得的原因,他说因为他师父经常三点一线偷看对面尼姑晾衣服,而他则三点一线偷看练功。

狗剩儿每次去参军都是为了赚钱,

周围的人每次送他上战场都是报着有去无回,甚至人死了还能领到抚恤金的心态。

但每次狗剩儿都能死里逃生,枪林弹雨中总能全身而退。

虽然拥有百发百中的枪法,但是狗剩儿在战场上却从来不积极作战,

甚至三次逃回家中,他参军的目的单纯是为了那几个铜板。

还有征兵的队长侯七,他从一开始就瞧不上狗剩儿,处处针对他,

但是每次阴差阳错又总能碰上这个冤家,

俩人几次参军就这样在打打闹闹中同生共死过来。

本片是16年上映的,如今也过去三个年头了,

就像注定平凡的片名,

电影如今也只是在小群体中流传着。

有人说从《我不是王毛》中隐隐约约总好像看到了《鬼子来了》,

也有人说它是一部注定会被遗忘的电影

但有着八一制片厂根正苗红的加持,

有着大于票房无数倍的口碑,

这样的电影,也不能单纯以成功或失败来定性吧...

毕竟,拍电影的人也罢,看电影的人也好,

总会有些名利以外的因素在吧!

 2 ) 王大治:许二和&狗剩

  我非常喜欢《士兵突击》,其中许三多的的爹许百顺(罗京民)和二哥(王大治)这两个角色给我印象很深,没想到他们两个在这个电影里面又饰演父子,让我觉得很是惊喜,尤其是王大治饰演的许二和。

  在《士兵突击》里面,王大治饰演的许二和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二流子,花花衣裳,吊儿郎当,啥都看不上,一直要外出闯荡。在许三多参军前,二和是个二流子,对父亲的话满不在乎,踢拉着鞋叉着腰抽烟,对史今毫不客气满脸的不耐烦,不屑一顾地晃悠着走回屋里,那神情、那动作,直令人叫绝。但他同时也有温情在。在许三多被成才率众围打的时候,许二和举着锄头就冲过来了。二和对许三多的爱护,还是很有哥哥样的。最喜欢的是哥俩在水边草坡上的谈话,那时候的二和跟那一汪秋水和那一抹夕阳一样柔和。家庭剧变后的二和是个作困兽斗的男人,父亲在牢,大哥出逃,三弟遥杳,在炸成一片黑灰瓦砾的家的废墟里风餐露宿,面对这一切需要何等的勇气!买烟的二和落魄中仍带足了流氓气,独有那一句“我现在只能硬,不能软”暴露了他的内心,那个红了眼眶强忍泪水故作硬气的二和,值得赞叹。后来主动要和三多一起还债,“两个人一起还得快”,这句话,看似平和,却足以令人泪下。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我不是王毛》里面,王大治饰演的是狗剩,他自小被收留在王毛家,从校暗恋青梅竹马的杏儿,但穷二代 的他遭到岳丈(罗京民 饰)嫌弃。少林寺学武归来后,一没家产继承,二没手艺创业的狗剩只能顶替兄弟从军,以舍身卖命的方式赚取军饷,攒钱提亲。在战场上,狗剩意识到自己天生是个神枪手,并结交了一些战友,与他们经常在生死线徘徊。每次日本人压上来了,他为了活命都会装死,等日本军队走后,再爬起来跑回家里。就这么装死,逃跑,再参军,再装死,再逃跑,来来回回参了三次军。最后一次参军,他跟着八路去打仗,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心事,准许他回老家料理好自己的私事。狗剩在经历这么多生死考验之后,终于能高兴地回家准备娶杏儿,却没想到悲剧马上就发生了。原以为结局会好一些,没想到最后还是让人那么的悲伤,喜剧变成了悲剧。但是王大治的演技演的是真好!

  王大治长得很普通,也就是这种普通,造就了许二和和狗剩,显得十分真实。从那小小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眼神,有玩世不恭,有淡漠,有温情,也有愤怒和绝望。

  就凭这两个角色,我觉得他是个好演员。

 3 ) 小人物大英雄

      故事总能在荒谬的时代背景找到基调成功塑造一个历史性的英雄。

      这个傻大个”狗剩“的角色让我想起了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的女主人公葡萄,葡萄是个童养媳就跟“狗剩”一样不是亲生的,一样愚昧朴拙。正是因为不是亲生的,所以都更怀感恩之情,报恩之心;就是这些被别人看来都是一根筋傻到底,不懂功名利禄只求扎扎实实过日子的小人物还原了生活的本真,人性的善,时代的荒谬。

       《我不是王毛》从整个片子来讲,几处对经典致敬,没有质的超越,所以好看但始终致敬痕迹太强。

以下有剧透

       电影刻意使用黑白效果使得画面的呈现更具有旧时代感,可以更好利用光和阴影给气氛加分。
人物的角色都各有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那杨所长的角色,形象设计得是那头发一看就是知道此人必成汉奸,“狗剩”和杨所长斗来打去也没打出个伤大雅的事儿来和杨所长怂恿“狗剩”第三次去当兵的卖乖样倒是让人觉得他们俩是一对好基友。

       电影的台词才是重点,时刻不在搞笑,只是搞笑的风格多变。

       电影的配乐有一处特别深刻,在新四军与鬼子交战那一刻的音乐开始响起,画面切换成慢动作,硝烟战场上蓬头垢面的“狗剩”慌乱躲避子弹时回想起指导员对他说的那句话 “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倭寇不驱国难当头,我们怎么会有好日子过呢。”之后,望着自己手上的枪,回头反击鬼子...这是赤果果的爱国啊。

       “狗剩”不忘指导员的让他打探鬼子有几个枪几个炮几个人的敌情,趴着墙上数着围着篝火转的鬼子时,数了一遍又一遍,把自己数晕了的情节...顿时大笑。

       当杨所长带着太君进入狗剩家里大开杀戒的时候就觉得:哎呀不好,画风变了。太君用日语讲了第一句就觉得:哎呀,终于不用听到中国人扮演日本人讲着不像日本人说中国话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这样讲中国话的中国话了。(联想一下抗日神剧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之后第二句开始太君就一直在讲中国人扮演日本人讲着不像日本人说中国话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这样讲中国话的中国话了。
     
       进入高潮部分用镜头认真告诉你日本人侵华的无情与残酷,小老百姓无奈,面对日本人一向懦弱自私的“干大”终于拿起了镰刀,临死的“狗剩”用一个巴掌把太君收了,也是不枉“狗剩”挑了10年的水,最后新四军拿着枪冲了进来。

      “狗剩”为打鬼子立下功不可没的功劳。

       

 4 ) 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了三间瓦房

确实很像姜文的《鬼子来了》。但是相较姜文的憋屈、冷漠、无力,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更加主旋律,更加鲜活生动,更active。

中国人总是爱钱的,爱幻想的。盯着月亮看,因为月亮太美好,月亮上的嫦娥就是狗剩的杏儿,狗剩一生挚爱。三间瓦房盖成了,杏儿也就娶到了。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所谓国仇家恨,狗剩真正懂得的那一刻,永远不是指导员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的那一刻。是因为现实杏儿嫁给了他又被夺走的那一刻。

杏儿嫁给狗剩,是因为三间瓦房吗?不是。是爱情的美好,或者说,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当美好幻灭的那一刻,三间瓦房没改成,月亮上的嫦娥也没了的那一刻,各人的选择就值得品味了。

王毛说:姐,快跑。老丈人亮了镰刀(之前杨三强抢杏儿的时候一直藏在身后),干妈调转枪口牺牲自己,连杨三,自己可悲又可气的小人,都男人了一次,握住刺向杏儿的刀。

中华民族的魂啊,是在这里的。

至于结局,和《鬼子来了》的区别无过是狗剩练过武。要是马大三练过武,《鬼子来了》最后那抹色彩还会不会有呢?

魔幻确实魔幻,现实也确实现实。

我不是王毛,我大名叫狗剩,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化身。(编剧用狗剩这个名字很神,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少有大名,小名狗剩的何止千千万)

就是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中国人乐意自己叫个狗剩呢?

【我不乐意,我很惭愧】

 5 ) 泰山是他垒的,黄河是他尿的

全片黑白灰的画面似乎是在致敬鬼子来了,相较起来画面明快很多似乎预示片尾不至于让人太过唏嘘。
一个妈疼dā不爱的信球货被送到少林寺挑了十年的水练成了据说是一巴掌能拍死个人的绝技。然后就是替瓜娃子王毛参军打鬼子。一子弹爆了钢盔引来一辆坦克。坦克压过来不跑就是死。跑不过只能赶紧躺地上脸上胡蹭两把血双眼失焦装死。鬼子返身来回扫射 只有火苗滋滋的声音,看见子弹打在尸体身上是连呼吸都不敢的恐惧,说不定下一个就是自己。幸好没有下一个。之后替日本人打共军,逃掉了。再后来一脸懵逼加入新四军,被一口一个“狗剩同志”的指导员感化后,带着任务回家娶了天仙一样的杏儿。
可是那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是悲剧,娶亲并不代表幸福终于来了。再明快的画面,都会被失去的人命带走色彩。所以鬼子来了和我不是王毛都不需要有色彩,黑白片里看到的血都是黑色的,在那个时代里血就应该是凝重的黑色。狗剩终于一掌拍死了向杏儿一家开抢的鬼子,画面也在那一下变成了麦浪温暖的金黄色。

之前我会有意淡化一些历史加于我的负担,因为我觉得世界在一个一个的时代里都是不停变化的。
看了王毛,我觉得可能有些东西想想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比如没有温度的人性。所以我愿意选择去记住一段特殊的历史,无关乎民族仇恨这样过于庞杂沉重的话题,可能只是有关复杂的人性吧。

 6 ) 惊喜

无意翻到这电影,差点被电影的老土名字给骗了,黑色幽默充斥整个影片,简直不能更逗。
虽然是低成本小制作电影,还有鬼子来了的影子,但仍旧是惊艳到我。电影很好看!黑白色调有一种看三毛从军记的感觉,幽默也很到位。恰到好处地揭露人性,还原真实。
王大治的演技真心不错,刚开始以为是喜剧,结局太惨,抗日战争期间的爱情是无比可怜的。拍的真好,愿更多人看到他们的表演!

 短评

广院点映。超乎意料的好,相比电影本身的质量,电影的宣传倒显得廉价了。整个故事的结构很完整,脉络很清晰,特别是开放式结尾很干脆。此外,笑点密集,反派不话多,屠杀部分干脆利落,因而显得特别逼真和残暴。总而言之,是非常出色的小成本电影,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

3分钟前
  • 豆友49329563
  • 还行

果然过誉,做作的角色设计和所谓形式也盖不住国产电视剧审美情趣,不过最可怕还是角色体现的作呕幽默感,配合着演员生硬台词表现好灾难。即便有电影创作理念,但依然属于国内电影最自恋,保守,原地转圈的那一类。

8分钟前
  • 蓝笔风
  • 很差

这在国产片里可算次级神片了。因为这片也是一直黑白,最后彩色几分钟,就被一堆人往《鬼子来了》头上靠,别啊,不要一看到两瓣红的,就铁定说那是猴子屁股成不。仔细看了《鬼子来了》再下判断成不。不仔细看也成,别见风就是雨成不。——我就说说,你们随便。

12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审片以来难得看到不是烂片的国产片。虽然挺明显有鬼子来了和美丽人生的影子。但还是蛮好的。

17分钟前
  • 鲍伯甜心
  • 推荐

一部注定被忽视的佳作

19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哈
  • 推荐

#上海国际电影节#2014.6.15现场观影人数不足两位数。能在国产商业片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影院看到这样有趣的小成本制作实属不易。这也是影节的意义所在吧。影片通过三个政权下主人公三次“逃兵”反映了战乱年代不同政治统治对民众的影响。构思巧妙而合理。荒诞、讽刺、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突出。实属佳作

24分钟前
  • 宽松睡裤又如何
  • 推荐

算得上国产抗战题材佳作了,总比雷剧要好很多了。尤其还有一个爱讲大道理的指导员,非常出彩。

2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虽说有抄袭《鬼子来了》和《举起手来》的嫌疑,但是真心算是良心之作。简直笑到停不下来,黑白画面充满了荒诞幽默。王大治刻画的狗剩这样胆怯又勇敢,愚笨又聪明,渺小又伟大的小角色真的挺让人难忘的。演员演技都很好,故事再有点深度就完美了。

31分钟前
  •  离岛。
  • 推荐

最爱八一厂片头,炫酷不让闯将令。一寸山河一寸癣,十万狗剩十万兵,青天白日满地爬,乐土抗日苦哈哈

3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看完《我不是王毛》的首映,真的是觉得导演太大胆了,用着抗日这个题材,全片几乎全是黑白色调,却透过大屏幕真实地把那种中国味儿给演绎出来了。全片都是河南方言,不过很好听,除了那几句“信球货”以外都听懂了。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林河村的生态,许许多多的大事隐约让你看到却又不刻意展现出来

39分钟前
  • 周周
  • 力荐

小格局版《鬼子来了》,八一厂难得生产这样一部“歪”气电影。剧本创意、镜头呈现和艺术表达都足够特点,有人性的直观架构,如相同的人参不同的军,也有掺杂其中的符号隐喻,如唐僧式的新四军指导员。一部先笑后泪的佳作,在华语电影顶峰的《鬼子来了》面前,只能割舍一星,1%的排片让良心又凉了一回。

41分钟前
  • 杨零度
  • 推荐

刚刚看的深圳福田区保利影院大中华店的点映场,8号厅虽然不大,百来号人也是基本坐满了。笑声比较多,看过后还可以引发一阵子思考。远远超越《小兵张嘎》,向被禁的姜文的《鬼子来了》致敬的电影。93分钟,节奏明快结构谨严。一众演员都很出彩,王大治和狗汉奸、杏儿的爹娘,等等,都演得很到位。

46分钟前
  • 五烟散人
  • 力荐

最近看过最喜欢的国产片,小成本制作,但感情真挚,各个点和节奏也控制的不错。全程无尿点,很喜欢

47分钟前
  • muan
  • 力荐

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已然算是上乘之作

52分钟前
  • word999
  • 还行

连指导员都算命了你们还不给点面子?当然、少了臣刚、董路、孙楠、不能给五星。

57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推荐

带爷爷奶奶去影院看的。神奇的是这种类型的影片全场居然座无虚席并且几乎全是年轻人。放映前段虽然镜头摇晃笑点留白部分又太过刻意,但是依旧全场笑声不断。后半段沉重和搞笑之间分寸拿捏不错,最后结局刚劲有力直刺人心。这个故事如果被余华写出来一定是部佳作。

60分钟前
  • Ms.Warm
  • 推荐

笑点多,但力度不是很足,其实不能叫做喜剧,人物刻画的很真实,三次在田野里的奔跑,小人物的蜕变,都刻画的很生动。音乐非常好,构图、镜头转换都可见是高手。全程黑白色,看得出导演是个内心很自信并且骄傲的人。电影节奏也不是很慢,是一部好电影,但估计票房达不到太高。

1小时前
  • 铜钱会头目
  • 推荐

把当时整个时代的愚昧与残酷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大腕明星,但每个角色发挥得都很好,很出彩;投资小成本,但战争场面精良,镜头运用讲究;剧本很扎实,不迎合,少做作。难得的抗日佳作。

1小时前
  • 叫我伯伯哈
  • 力荐

知道自己不算阅片无数...但是这个电影无论从节奏,流畅度,可观赏性,演员的表演,都属于上乘.....不矫情,不做作...毕竟就算电影发展到现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了黑色幽默,拍的出意味深长……

1小时前
  • celia
  • 推荐

三星半。三月院线小片,挺有意思,做工不差,小成本战争题材,黑白,河南话,晃动跟拍镜头,拍出了不太一样的反战味道,荒诞诙谐,粗咧咧的野草精神,打不死的小强,屡屡服役,屡屡逃跑,只为赚几个银元盖房结婚。王大治的屌丝气质,刚刚符合片子本身,如果请杨臣刚、孙楠来演,也是成立的。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