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上进的玉子

喜剧片日本2013

主演:前田敦子,康巢恩,铃木庆一,中村久美,富田靖子,藤村圣子

导演:山下敦弘

 剧照

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2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3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4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5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6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3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4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5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6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7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8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9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5

详细剧情

  出生在甲府一座平凡小镇的坂井玉子(前田敦子 饰),完成了东京的大学学业后返回故乡,成为终日懒散度日、百无聊赖的家里蹲。玉子的父亲善次(康すおん 饰)经营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他早年和妻子离婚,长女出嫁有了自己的生活,日常里善次和这个23岁还赖在家中的小女儿相依为命,虽然对玉子穷发牢骚与五体不勤的人生作派颇有微词,却似乎又甘愿为了女儿做牛做马。经营、洗衣、做饭,善次马不停蹄,而另一边的玉子看漫画、睡懒觉、吃剩饭、发呆,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父女俩习惯了如此寡然无味的相处,期待生活有所转机的同时,也静静注视着周遭一切的自然消亡……  本片荣获2013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九名。

 长篇影评

 1 ) 《玉子》:和你在一起

山下敦弘导演曾在被问到受哪些日本前辈导演的影响时说,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的电影,加在一起看过的不超过十部,他自认还是更受美国片的影响。
但是看过《玉子》之后,却无法不想起小津的电影。类似的故事内核,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好像是一个变奏曲,令人感觉到小津的重生。
父与女,在同一屋檐下相依为命,是相似的。
照顾与被照顾的角色上,是相反的。山下的是父亲要照顾女儿,小津的是女儿照顾父亲。
女儿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小津的女儿是贤惠、勤快、温婉的,有很多日本女性的传统美德,不嫁是担心无人照顾老父,父女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
而山下的玉子,对父亲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毕了业就回家做啃老族,固然也不愿,但是学国际学不好找工作,也就索性每天赖家里,好吃懒做,不肯面对现实。
其实玉子也是爱父亲的,她说过,想和父亲一起生活。但是,她所能够表达出的,也就是这么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或许这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人的变化。如今的年轻人,所能够表达的爱,不是去付出,反而是享受父辈的爱,撒娇、任性,以此来明确被爱的事实。
所以,在这部没有什么情节——如小津一样——的电影中,最情节化的就是在得知父亲有了相亲的对象后,玉子的一系列举动。叫小男孩去打探手工课老师的情况,后来自己也到了手工课教室,与女老师面对面,说父亲的坏话。结果弄巧成拙,女老师发现父亲是一个不错的对象。
在小津的电影里,是否出嫁是个问题,而至于出嫁的过程,几乎都是被省减的,毕竟重点不是怎么嫁,甚至嫁给谁都不那么重要,而女儿嫁后老父的寂寞往往被渲染。在山下的作品里,父亲有了结婚对象后,却对女儿说,你还是搬出去吧。这与小津的电影里,父亲为了女儿安心出嫁,骗她自己有了结婚对象是多么不同。当然,也有可能这是父亲为了女儿找工作祭出的撒手锏。毕竟,一直在付出的是父亲,甚至连内衣裤也要帮女儿洗晾。
不管怎么说,山下的电影用一个类似小津作品的形式,在讲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讲时代的变化。
小津的作品,剧本是非常讲究的。笠智众说,剧本写好后,几乎就不会改了,而电影也差不多完成了。所以,剧本写作往往耗时几个月,精雕细琢,小津和野田高梧两个人要喝很多酒,反复讨论。
而山下却对自己的故事很期待,即使在拍摄中,也不是很明确故事会去往何方,往往是跟着感觉走。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想在电影中对观众做出任何答覆,而且我在拍的同时,还会一直想着故事该如何发展、结局该如何处理,往往连我自己也很期待电影最后会变成怎样的作品。”
小津的剧本精心构筑对话和细节,相同的意象会前后呼应,形成一种平行的结构,丰富和呼应主题。
而山下的风格,则是更加生活化,甚至很少对话,如生活本来的样子,很多是通过动作、画面来展开。对于今天的观众,习惯了纪录片观影风格,看他的电影,极像看纪录片,又像看到自己本来的样子。
如果说小津是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通过精心的架构和对白加以表现的话,山下则是通过生活化的表现,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去觉知,使电影更加私人化,而不被灌输观点。
其实小津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电影评论家唐纳德·里奇感觉到,看小津的电影,往往会更加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太多强加于人的东西,他只是展示,把对生活的观察经过提炼后展示出来,交给观众去思考、去感受,著名的如对空镜头的运用,往往就是可以让观众去思考的时间。
在山下的电影里,甚至不需要对白,只提供画面、人物的无表情的脸,而全由你自己去感受。他说:“我拍电影的目的不是想传达任何意念,也不在于做出任何回答。我们现实生活一直在解决问题,今天的问题就算解决,明天仍会出现新的问题。时间一直在流逝,人生没有绝对的快乐或悲伤。”
电影应该是一个好的容器,会容纳各种各样的方式,而不拘泥于一种,每个人可以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被明确的告知,何处该喜,何处该忧。它应该是让你发现自我的一个容器。所以好的电影,应该是开放的,充满着无限的可能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半个多世纪前的小津的电影,又与山下的电影是一致的。
如果说这部电影里有什么特别有存在感的,或许就是父亲的那一道道“家常菜”——精心烹制的美食,从秋刀鱼到汉堡,而摆盘时用香菜、橘片等作为装饰,像饭店一样,就是玉子在跟女老师抱怨父亲时提到的,这里却让人觉得父亲是一个很不普通的人,就在这种小事上显现出来。这是这部电影里特别令我难忘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这给电影加了料,让一部格外素朴的电影,显得妩媚起来。山下导演说,我拍电影常会以趣味性为关键。没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但这一部,却从这一点感觉到导演的童心。曾被问到有什么感受深的电影时,他的回答是《e.t.》。

 2 ) 请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待废柴状态自然消亡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不想努力,只想做个废柴的日子,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付诸实践,害怕被嘲笑,害怕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落下,被这个社会抛弃,到那个时候,就成了真正的废物了。但不求上进,停下来的生活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日本有部电影带给了我新的思考:请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待废柴状态自然消亡。

01

《不求上进的玉子》讲述了一个23岁的女生玉子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回到老家成为了一个小清新废柴。四季轮转,一年后的夏天,父亲做出了让玉子离开家的决定,没有异议的玉子,即将在夏天结束后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这部电影所有的镜头都极具生活气息,剧情、场景单一,叙事节奏缓慢,将“春夏秋冬”作为时间推进线,呼应玉子看似缓慢,实质发生的变化。

运用正反打镜头和固定镜头这两种最简单调度,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角色看似不经意实际细腻的表演。

导演山下敦弘总是用反常规的拍摄方法和选用反常规的人物角色来营造影片的虚无感,好像什么都没讲,但已经全部说尽了。

02

玉子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玉子回到故乡和父亲住在一起,日上三竿才起床,整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漫画打游戏,什么活也不做。父亲做饭,打扫房间,甚至连她的内衣裤都由父亲来洗。

在大多数人看来,玉子就是个废物点心,大学毕业了也不找工作,躲在家里啃老,不上进就算了,还懒成这个鬼样子。

但在我眼中,玉子是当代一些年轻人的缩影。他们迷茫,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选择家里蹲不是要一直做个废物,而是暂时停下来,不在逼迫中,让自己彻底失控。

看着整天不干正事,百无聊赖的女儿,玉子的父亲终于在饭桌上爆发了。

对于女儿他没有多大的期望,只希望她能好好找份工作,不是养不起女儿,而是人终究要学会独立生存。

看着发火的父亲,玉子也生气了,她大吼大叫,说“等时机到来我也是会行动的!”。自此之后,父亲断了鞭策女儿的念头,一心一意经营着体育用品专卖店,每天还是会把饭菜做好,叫玉子来吃饭。

影片中有大量父女两个一起吃饭的镜头,他们会在吃饭之前,说一句“我要开动了。”之后两个人都不说话,各怀心事,各自慢慢吃着碗里的饭,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无聊的镜头,串联起了影片的精神主线。玉子的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玉子看似无意,实际上是刻意只吃不发胖的食物,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真正的不求上进,对自己不会有要求。

仔细观看影片,我发现玉子并非真的不求上进,四季轮回,她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她开始写简历,偷偷去拍了艺术照,偶尔会帮父亲把广告牌搬到门口去,晾衣架前也有了她的身影。

她看似废柴的背后,藏着一颗等待时机的心。她从未放弃过重新开始的希望,她一直都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慢下来是为了找到自己,正如她在简历自我介绍栏中写的那样:“现在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只要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某个角色,我成为别人时,是最为自然的,请给这样的我,取一个新名字。”

03

当时的日本经济不景气,电视新闻中的报道都散发着“丧”的气息。玉子总会在看电视新闻时,嘴里嘟囔着“日本不行了。”

由此看来,玉子的不求上进,在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是一种不抵抗的抵抗,一种另类的抵抗方式。

我们每天步履匆匆,忙忙碌碌,看似拼命努力的背后,是对人生无力的慌张和无声抵抗。

崇尚奋斗的社会氛围中,多少人活得矛盾又纠结,即便懒得像猪,也无法懒得心安理得。

不允许自己虚度时间,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不睡觉,干什么事情都追求二倍速,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一场拼命奔向终点是死亡的马拉松。

影片的最后,玉子还是没有出去找工作,但父亲让她住到夏天结束就搬出去,她没有生气,也没有向上一次那样激烈对抗,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废柴状态在毕业之后的这一年,终于自然消亡了。

等待目前的状态自然消失,是我们缺乏的能力。我们没有等待的耐心,更没有允许我们消化“不良状态”的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敢慢下来。但很多时候,往往是慢下来,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找回自我。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丢掉不得不扮演的角色面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没有哪一种活法理应成为标准答案。

生活之所以迷人,不在于我们把时间都用所谓有意义的奋斗填满,而在于我们有允许自己放空,允许自己“浪费”时间的勇气。

人生不必活得那么拧巴,松一松心里那根弦,遵循自然状态,不逼迫自己,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完)

 3 ) 生活最美就是含糊的时候

       玉子整天窝在乱糟糟的被子里,吃饭、睡觉、看漫画。爸爸拖地的时候抬下脚,开门的时候猜下拳,看新闻的时候吐槽下社会。爸爸没有抬手就是一巴掌,又或者说,“来来,孩子,给你讲讲爸当年的奋斗史”。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打理店铺、做饭、不咸不淡地让玉子找工作。导演颇大胆地拍了很多淡然无味的日常,装配成温情脉脉的生活。想想也是,那些源起无踪的斗嘴,或敷衍火枪期盼的人情往来,事后都羞于启齿的撒娇卖萌……凡此种种就构成了我们平庸也快乐的日常。

       玉子偷偷做着爱抖露的梦,躲躲藏藏地写着天马行空的简历。玉子不想让别人知道,大概是害怕别人笑话掺着点避免失败后的难为情。说想要成为偶像,大概和说想要成为作家一样会遭人白眼吧。或许说了会有人给你帮助、建议,但受不了关切带来的压力和试图改变你的“前辈”的“人生道理”,于是干脆统统不要好了。侥幸成功了最好还可能因此不知所措,不成是没有关系的反而会松一口气,偶尔想起便继续做梦。不能说玉子是很认真地想要当爱抖露、入职什么的。只是想在那个安全、舒适的小天地里,试一试那些自己有点想做的事。玉子不着调的做事风格,竟是我二十年的生活。

       春夏秋冬溜达了一圈,还是窝在被子里的玉子被爸爸半劝半逼地要离开家。而玉子也少有地频繁出门要坏了爸爸的好事。到这里,影片还是不温不火地进行。爸爸没有吼”你滚出去“,玉子的”侦查“,”破坏“也是笨笨拙拙,萌态尽显。父女两个像是很默契地在演一场戏。玉子似乎就在等着父亲赶自己出去,撅嘴的一句”合格“藏满了如释重负,期待与留恋,迷惘与坚定。父亲虽是想要玉子离开自己独立,但其实有着照顾玉子的想法的吧。

       整部电影讲的是死宅的故事,却一直是阳光明媚、熙和怡人的光景。就像人生,它最美的时候不是高歌向前,波涛汹涌,锦衣加身,而是懵懵懂懂,模模糊糊的时候。而可以这般洒脱,漫不经心,大概也就是呆在爱自己的人身边的时候吧。玉子终究是走出来了,只是这个过程不励志,不热血、不发人深省,甚至是很残缺、很拖沓的。它没有讲吃货努力站在C位的故事,撒西乱世登基,咪酱卧薪尝胆这样的故事,他讲的可能就是啃老的,拖延的,一事无成的,吊儿郎当的,没有出息的我们自己不甚明晰的向上冲动,和爱着我们的家人。这是日常,平凡而温暖的日常。





       最后摘录一段刚好翻到的自己的文摘,可能不太贴切,但隐隐约约地有点我想表达的东西:
普通人的人生,看上去永远是那么延绵不绝,没有一个明显的句点的。分手的人要分好久才能分掉或者分不掉继续生活在一起。准备在一起的人要走很远的路,还不一定在一起。这是日常生活的本相。它是如此地拖泥带水。有如此反映我们精微的、惶惑的、不安的内心。它没有句点,只有省略。这是现实最令人尴尬的部分,也是最温柔的部分。
(PS 祝阿酱在女优的路上越走越好)

 4 ) 等待“时机”的玉子和我们

   《不求上进的玉子》配合着弹幕一起看的话可以看到很多人相同的生活轨迹。这些人生都交叠在一起重复着玉子的经历,一年为单位循环着。为什么百分之七十的镜头都在吃东西,因为在那样一个整个人生都停滞的状态下,只有吃东西带来的饱腹感会让人真的开心。

记忆中这样的生活最适合发生在夏天,很多治愈的故事,也都是在艳阳高照的季节下完成的。太阳照在身上的热度会瞬间中和掉人原本有的激情,除非热血澎湃的少年,阳光底下没有的不只是新事,还有一个人的斗志。但《不求上进的玉子》截取的是玉子在家混吃混喝的整整一年的光阴,头发由长变短,又由短慢慢长长,由冷兮兮的冬日到热哈哈的夏天,不求上进的玉子就这样完成了一个松散的循环,然后走出自己懒惰的窝。

这样平淡的生活电影看似很简单,处理起来却很麻烦:真实人生中有无数的琐事可以打发漫长的岁月,吃西瓜、吃汉堡、吃零食;打游戏、看漫画、盯手机。只是截取每个会引起共鸣的片段,又不能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太过萧条是一件很难的事。好在《不求上进的玉子》并不冗长,又有大量的食物镜头用味蕾支撑,加上前田敦子个人的魅力,总算没有变成一部拖沓的“宅女发霉记”。

《不求上进的玉子》中几乎没给玉子本人什么告白的机会,但有过相同经历的人自可以明显的捕捉到玉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2013年日本政府曾发布过一个针对15到34岁的年轻人调查,没有就业也没有上学的“啃老族”约在63万人左右;而在国内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使很多人不得不面对“待在家”这一尴尬的生活问题。玉子并没有超高的人生斗志、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与我们多数人一样过着慵懒而有些随意的生活——会有想要去争取些东西,但生怕因为太过主动失败后的尴尬而遮遮掩掩。而在旁边的家人,无论是全力的支持还是烦心的唠叨,看上去都那么的碍眼——因为不管起因是什么,家人的态度着实会干扰到自己的轨迹。这样的人是敏感的,对残酷社会的洗礼要经过漫长的心理建设才能接受,等待时机义无反顾的走出去。

    电影最后的“自然消灭”也很有意思,至少我是非常理解这种“自然”的,感觉上同玉子说的“时机”很像。时机是什么?其实就是人心念一动的时刻,在内心决定“还是不要这样”的时候,这时候只要外界轻微的一推就足够了。
  
   而《不求上进的玉子》最暖心的地方就是不仅玉子在等待这个时机,她的父亲也耐心的等待着这个时机。而等到玉子的时机到了他的春天也就真正的来了。这样的等待是很“慢”的,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和强大的耐心,每天都在碎碎念的急功近利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慌。这种慢也暗合了电影整体的基调,一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交给时间去慢慢打磨了。

 5 ) 嘛。玉子是有这样沉默而温柔的爸爸呢。

我大约是端着跟玉子一样的表情。若可以被算作一种表情的话。花一个小时又十七分钟看完了《不求上进的玉子》。
上次看日本电影还是半年前。跟美国朋友恶补了各大超级英雄系列后回归高语境文化倒颇觉得心旷神怡。于我来说。再炫丽的特效也抵不过琐碎的缓慢日常。抵不过单个细节的逐帧播放。抵不过玉子蒙着头对鼓励着她的爸爸大叫着“不要说了!我就是讨厌这样子!”便瞬间心领神会的别扭劲。

不过真好。玉子。你有这样温柔的爸爸。
他都没有皱着眉头说。你这姑娘怎么这样怪?没有顿顿在饭桌上数落你的懒散。也没有以世俗的成功学来催促你的不思进取。而是捧起来你的相片。以不可思议女儿已经出落成可爱少女的模样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又或者连眼神上的压力也不愿意给你而故做淡定地看着另一处微笑说“玉子就这样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很好了呢”。哪怕你不过是从夏到秋四仰八叉的日常中。写了两页揉成团的简历。以及偶尔提一句买件正式的服装可好。他便默默为你挑了一只精致的手表。抚平你在特长栏上填的“人间观察”的褶皱。为你显露出仍然有想要做的事的小迹象感到欣喜。若听到你歪着身子撅着嘴与手工教师吐槽自己做家庭意面也一定要撒上香芹。仍旧会站在你身后莞尔一笑吧。

嘛。玉子是有这样沉默而温柔的爸爸呢。
等你懒洋洋地撇着脚将这个夏天的棒冰吃完。他仍然将用温柔如昔的日常包裹你。无论你自然消失去哪里。

 6 ) Tamako in Moratorium

兼Repo

等了一年她又回到了鹿特丹电影节。去年的黑百合公寓来的时候下了大雪,今年下了大雨。刷完第三次Seventh code接着就是タマ子,还在门口排起了长队。后来知道原来是山下监督悄无声息地来了。

原本是M-ON!的短剧加长成了短篇电影,秋冬春夏四个段落。是一部什么都不会发生的电影所以也不怕剧透,只是来看这位前偶像的首次丑角。可以看到敦子各种狼吞虎咽,各种懒散不修边幅,这也是诸位尼特在家时的真实写照让人膝盖略痛。毕业之后不工作回到老家和父亲住,吃吃喝喝这样有点微妙的单亲父女关系。秋冬篇就尽情展现了这种生活在暖炉边的懒散生活状态,以及父亲对这样不求上进的タマ子的愠怒。

进入春夏之后两人都开始改变,タマ子偷偷地拍照写简历,父亲也不再唠叨她找工作顺其自然。杂志取材和电影之后的问答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晚春》。两方都想维护这样的关系,年轻的不走,年老的不再婚。不过タマ子并不像《晚春》的结尾嫁女儿那样伤感给了父亲孤独的镜头,而是结束在了恰到好处让人舒服的地方。父亲终于说出了“请你从家里搬出去”,也让人很乐意去想象第二年秋天以此为动力的タマ子会是怎样的样子。

在山下监督喜爱的面部特写中,敦子总能精确地缓慢变化表情,从眼神到嘴型,都很自然贴切。随着她表情的变化,剧场里的荷兰人时常不自觉地笑起来。片中对白大部分发生在餐桌上,山下导演在放映结束后的问答里表示,这个场景在日本家庭中通常是一天中父女之间唯一面对面的机会,因此很重要。有个老爷爷发言说,这个孩子和他家孙女一模一样,吃睡打游戏其他什么也不干,在这一点上全世界是共通的。山下监督听后笑了,把这部电影的主旨稍稍拉高到了国际社会层次w

很希望敦子能借助这样其他女演员并不太愿意演的邋遢角色,把人们心中偶像的头衔摘掉。片尾过后的making完全展现了这位女優桑在哪儿都能睡着的特性,也没有什么人会讨厌这个如此随性可爱的角色吧。

 短评

如果要在剧作上找一个参照物,我想应该是《深夜食堂》。一个女孩的秋冬春夏,就像并列的四个短片,它摒弃了传统故事片的三幕式结构,故事里也没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它只是以一日三餐和玉子的虚度光阴来记录女孩这迷茫的一年,手法朴实,大象无形,也许这才是最普通人的青春与成长。★★★★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平平淡淡的生活。在NHK的纪录片《年轻人的求职青春》后看这个片挺有点微妙的感觉。PS:整个电影77分钟,和吃有关的段落目测超过40分钟……

7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软趴趴的那种可爱。特别像之前闲置的那八个月。懒癌,不求上进,胡思乱想,躁郁,神经,宅,没朋友。荒废了后半场的夏天,没劲的早已过期的自己。但还是喜欢那时的。因为只有自己,而且不怎么需要努力…

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玉子既不惊艳,也不难看;既不讨人厌,也不讨人喜欢;既不能干,也不无能。电影本身也是这个感觉。

13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在一个闲散的下午用一个闲散的态度看完了闲散的自己一年都在干嘛。

18分钟前
  • 梁氏佑卿
  • 还行

日本人好像特别擅长拍这种“好像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什么”的片

19分钟前
  • 大懒糖
  • 还行

有点小意思,但拒绝跟风,我一定是太不求上进了~~~~

2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必须是属于夏天的电影,懒散+颓废+无聊,各种莫名其妙但戳中痒处的笑点。阿酱你一个月电影真没白看,新一代女汉子代言人,走路时还敢再外八一点儿么?逗比的玉子,以及比玉子更逗比的弹幕,某意游!!!

24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继续山下敦弘的无聊人生,却又带着些亲情。总感觉在呼应小津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家里蹲是多多少少和过分宽容的家庭有关系。话说前两天日本消费税是长了啊。(前田是要再去一次AKB么笑尿~

29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专注屌丝三十年的山下敦弘最棒了。

3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這什麼玩意,這也配叫家裡蹲?中二不是loser,不要拿小清新來冒充頹廢啦 with Anana

34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萌萌哒 心疼那句“我跟她生活简直一样就是比她胖比她丑” tag:青春

38分钟前
  • 和也也也也也n
  • 推荐

《晚春》爱豆版!

41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女主角跟我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我有一台电脑。

42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叫做玉子的女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电影是有多么的无聊!最后还硬生生牵扯了一下小津...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山下敦弘擅长拍“无”胜过“有”: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成功”无人问津“,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可“无可置疑”,他怎么拍都是一副“无为而治”的高手模样。

4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70%的镜头都在吃东西,因为在那样一个整个人生都停滞的状态下,只有吃东西带来的饱腹感会让人真的开心”所以我最近胖了!!“终日吃和躺,开空调裹被子,无所事事看电视…… 最后的“自然消失“也很有意思。最暖心的地方就是不仅玉子在等待这个时机,她的父亲也耐心的等待着这个时机。

48分钟前
  • 沙力兔
  • 还行

岳父大人请放心我会养她的!

53分钟前
  • 九段、²º¹⁴
  • 力荐

前田敦,家里蹲。啃老族,嗜睡猪。不喜言,软绵绵。

5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