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红镶边

韩国剧韩国2021

主演:李俊昊,李世荣,姜勋,李德华 ,朴智英,张熙珍,张慧珍,曹熙奉,金江珉,李恩泉,河律莉,徐孝琳,姜末琴,权玄彬,李敏芝,车美京,裴济基,吴代焕,曺承希

导演:郑知仁

 剧照

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2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3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4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5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6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3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4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5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6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7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8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19衣袖红镶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8:20

详细剧情

  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向往过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宫女,与将国家立于爱情之上的君王之间悲切的宫廷罗曼史。  当努力想成为圣君的李祘(李俊昊 饰),遇见想要追求自己幸福的宫女成德任(李世荣 饰),两人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衣袖红镶边》的剧名取自宫女的服饰,朝鲜宫女的衣袖,全都是以红色镶边的。剧中男女主角历史原型,是朝鲜第22代王正祖李祘和由宫女成长为内命妇最高品级正一品嫔的宜嫔成氏。

 长篇影评

 1 ) 第九、十集宫女们的择君

【上】分水岭:宫女们的择君

宫女们造反刺杀世孙,第九、十集这个内容非常新颖。

月惠欧尼白天是东宫的宫女,侍奉着挑剔苛刻的世孙。在陵行的路上她还是亲切的姐姐,与德任交谈着宫女们的苦役,而转瞬间她就去割断弓弦,毁掉火药包,按照约定的亥时,在夜晚变身黑衣蒙面,打开宫门放进杀手,和世孙刀兵相见,上演精彩的打斗戏。月惠,一个大刀向世孙砍去的宫女,戏剧效果震撼感非常强烈。卑贱宫女变身刺客杀手,要取世孙性命从而实施宫女们的择君,这情景我第一次在电视剧里见到。

上一代疯狂的君王(思悼世子)滥杀宫人的血的教训传承下去,由赵氏作为领袖,担忧世孙即位威胁宫女们的生存,决定推翻他,换一个王位继承人,她们将之称为宫女们的择君。被要求绝对恭顺乃至贡献完全的忠诚、可以由主人处置人身的宫女们,宫廷生态中看起来最没有自我意志的一群人,竟然树立起“择君”的目标。而目的是自己群体的生存,背后有着宫女作为群体对于权势的仇恨和对立。这样的故事让人震动。

以前看过多少宫廷政变权斗,都是一些男人之间的权柄转移与血雨腥风,又或者伴随着后宫倾轧妃嫔争宠,但永远都是围绕着权势男女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时也会出现个别作为小人物的宫女被利用卷入权势斗争,主要扮演一种工具人的可悲角色,又或者有的小人物也会飞上枝头变凤凰跻身权势阶层,所以故事依旧不离“权势关怀”。也有过具有一定立场、参与政治斗争的个别宫女人物,如大长今里为家族利益的立场与前朝权势勾连的崔尚宫。但我确实还没见过宫女作为一个群体因自身立场的动机而发动政变,与权势作斗争的故事。

我觉得广寒宫宫女刺杀世孙这个故事的出现给衣袖红镶边这部戏带来了全新的维度。第九集之前还存在一种套路色彩(所谓爱情轻喜剧),如果不是第七集中德任的故事已露悲音,德任的故事如何发展让我觉得有一种新意,就不会有太大的看下去的动力。但是第九集赵尚宫领导宫女群体刺杀世孙这个情节,显然是打破旧套,忽然之间打开了新的视野一样,让我开始反思之前看剧的视角还是太狭隘了。在第七集我虽看到德任的悲剧线索,意识到这并非爱情故事,但到了第九集才意识到剧作家更大的视角,在德任个人悲剧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宫女群体的悲剧存在,剧作家更为深切的情感与关怀在于这一群人,而不只是德任一人,衣袖红镶边们其实是一个群体。

而且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女主角德任的故事也有更深切的认识。当剧情沿着第九集宫女们择君的叙事线索聚焦于赵氏的时候,我忽然醒悟到,原来与德任相映照的人物,不只是第一集中出现的映嫔,德任的命运之中其实还有一个参照人物,就是尚宫赵氏。德任的故事里不只有爱情或权势杀死女性,确实还有着对于她的选择与立场本身的思考。身为宫女却帮助世孙,看起来相当于站在了想要世孙倒台的宫女群体的对面,也可以说,年轻的宫女德任也进行了某种择君,而她选择的正是世孙。做出这种选择的德任还并不清楚宫女群体的命运,也不知道这一与群体相反的选择会为她带来怎样的命运,而现在反抗君王、要推翻世孙的赵氏,正是当年选择了帮助年轻时的英祖大王的宫女,她才是英祖大王最先遇见的衣袖红镶边。映嫔、赵氏、德任,三人的故事各有参差,不全相同,但又彼此映照。

我觉得这一集就像一个分水岭一样,一下子将爱情轻喜剧的色彩褪去了,进入到一种更现实也更为蕴含悲感的叙述基调之中,将悲音大幅度的展露。从这一集开始,宫女群体更为残酷而真实的境遇才逐渐展露在德任面前。原先在小宫女中过着看似幸福快乐日子的德任所带来的那种明亮的氛围,转变为因经历深宫岁月磨难而充满创伤痛苦的赵尚宫所带来的黯淡光影。从第九集开始,一切好像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是这种黯淡光影所聚焦的赵尚宫这个人物的刻画走向更深入,从谙于权势操弄权势的形象,到更深入的内心世界,等了数十年终于听到君王的一句歉意,站在月光下想到宫女们的命运,一时之间内心痛楚辛酸再也无法隐忍:身为宫女的人生真的是毫无意义啊。之前已经展露过杀手面影的宫女月惠在经历过刺杀大戏之后再次现身时,我们觉得她的面貌也不同以往了,她与德任见面时的那种感觉让人介怀,虽然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照旧和德任亲切的招呼,德任也按下疑虑与她对答,但两人都知道她们和从前不一样了,彼此都有所保留,不像以前那样没有隔膜感受了。总是沐浴在明亮光线中的德任为了守护徐尚宫,暗夜提灯而行潜入广寒宫的密室之中,意外的和徐尚宫一起发现了伤痕累累的朴尚宫,将她搭救出来转移到宫外面,而这位曾经哺育过君王、仍然以慈母之心怀念故去君王的老宫女,可怜悲惨的状态让人目不忍睹。在宫女们的身上发生了多少苦楚与悲怨的过往? 她们有的年老,有的年轻,有的要杀世孙,有的要帮世孙,有的怨恨英祖,有的怀念思悼世子,有的担忧宫女们的命运,有的想要守护住身边亲近的尚宫……所有这些人,她们的故事,她们经历过怎样的人生破碎或将要经历怎样的人生破碎,无不令人揪心。

第十集德任将广寒宫谋逆的事情告诉三个小姐妹时的一场戏,从她们口中说出了宫女们彼此作为群体的关系。原本过着平凡宫女生活的几个年轻宫女们被尚宫娘娘和内人姐姐们的作为一时间吓得怔住了,福燕感到不可思议:提调尚宫娘娘是…逆贼?她们也体察到,即使受到胁迫担惊受怕,徐尚宫并不希望广寒宫消失,因为她并不想背叛一辈子相识相伴的宫女姐妹们,心中彷徨难安。情势紧急而复杂,眼下的德任只知道一点,就是她要“守住徐尚宫娘娘”这样朴素的情感和心意。在经历了前面七集和世孙之间的对手戏之后,特别是第六集和第九集为世孙的奔走之后,德任在终于“回到了”宫女们中间,故事也才真正来到了衣袖红镶边这个群体,在第十集中世孙移宫,德任调回书库,与世孙暂时告别,之后她摸进宫殿地下的密室,目睹广寒宫的存在,守护徐尚宫,救出朴尚宫,而终究要去面对赵尚宫,面对月惠姐姐,去面对宫女们的真实命运,也要去遭逢她自己作为宫女的最终命运。

【中】上官婉儿、杨金英、尚宫赵氏

衣袖红镶边里赵尚宫、月惠等宫女们择君的故事于史无征。我看了网友对于小说原著的介绍,小说本身线索较为单纯集中在正祖和德任之间,所以这是一个原著中也没有的内容,来自于剧作家的新创,蕴含更深广的关怀。在剧集导语中有一句,衣袖上的红镶边标志着她们是王的女人,而她们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这一设问是小说原著的创作动机,也是剧作家的创作动机。剧作家显然比小说家思考的更深广,以德任的故事为中心,去展现作为宫女的她,以及作为宫女的她们的遭遇,她们的所思所想,去回答衣袖红镶边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个关切。广寒宫宫女们择君的故事就是一个重要的刻画。

剧作家根据正祖一生中遭受多次暗杀的历史背景,大胆虚构设想了其中某一次是宫女们发动组织的谋逆暗杀,在正祖登位的艰难道路之上,除了以往正史所讲述与历史剧中表现的权势斗争之外,他曾经受到过来自于女性,来自于宫女们的阻挠和反对。这一大胆的想法非常吸引我,她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宫女们的立场如何看待君王?沿着她的思路,我想到了很多。由文艺而历史,又由历史而文艺。

虽然宫女择君这件事在朝鲜正祖时代的历史上无征,但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宫女们的存在,至少可以在两件历史事件中读出一种宫女们择君的意味。

一个是唐朝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当时在唐宫里是有一批宫女参与其中的。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政变中死了不少宫女,她们因有功于政变获得过褒奖,她们的事迹被刻写在简陋的墓志中,偶然留下了历史的线索。这件事显然是既有前朝权势勾连,也有宫女自身立场,只是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有权势的大人物,习惯于站在政变胜利者的立场上考量所谓更“宏大”的政治变迁,而很少有人去思索小小的宫女们在其中的存在是何意义,更少有人去认真看待宫女们自身的立场。如果认真看待宫女们的存在,就会注意到这个疑问:这些平凡无名氏的宫女们为什么要冒死参与?神龙政变作为宫中内应者有一个关键作用的女性人物,她就是上官婉儿。历史上通常把上官婉儿视为武则天心腹,是一个深深卷入权势阶层的人物。但她自婴儿时就入宫,其实是出身宫女,武则天正是从宫女队中将她选拔出来的。武则天除了利用她的政治才干,也利用她掌控宫女们,她在宫中身份特殊且日久年深,实际上就是宫女的领袖。从政变之后她被论功行赏拜为昭容来看,上官婉儿从她自身的立场进行了“择君”,她抛弃武则天,选择唐中宗,改朝换代。那么她所率领的宫女们,她背后一批参与政变、在墓志中留下事迹的宫女们是不是可以说也存在着一种“择君”的立场?武则天把控宫中数十年,对于宫女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宫女群体不曾因为女皇帝的出现就改变了宫女的命运。

另一个事件是明朝的壬寅宫变。嘉靖皇帝有一次差点在寝宫里被十几个宫女缢死,过程中因有人害怕,向皇后(权势阶层的高女)告发,才被阻止,事后当然是一番皇权杀人的血雨腥风。宫女们冒险行动的原因是嘉靖皇帝怪癖残暴,使得近身侍奉的她们处境悲惨,动辄得咎受罚,乃至丧命,被杀害的宫女上百人,所以她们不堪虐待,忍无可忍,于是团结起来付诸行动要杀死皇帝。这件事被记载在明史之中,称之为“宫人谋逆伏诛”。虽然语焉不详,但确实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写进正史中的谋杀皇帝的宫女事变。从封建统治秩序来说,简直是骇人听闻。若宫女们真的得手勒死了嘉靖帝,明朝的政治史就要改写了。根据万历野获编的记载,她们中领头的宫女名叫杨金英,因此青史留名。告发的宫女张金莲,也留下了姓名。参与此事的其他十四名宫女也留下了姓名。与神龙政变中宫女们扮演了某种政治角色有所不同,壬寅宫变事件中毫无政治色彩,宫女们没有与任何外朝势力勾连,也不是被任何权势利用,完全是自发组织的。除了宫女们自身的立场,无法解释此事背后的动机。历来谋逆的动源都是权柄的转移,有着种种复杂的欲望与阴谋的戏剧,宫女们也进行了择君,她们的择君就是杀死暴君,但她们并非为了政治,而是基于生存的意志。这正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生动演绎。我想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告诉我们嘉靖皇帝是昏庸残暴的,更重要的是宫女们的存在。杨金英等谋逆伏诛的宫女们相当于在用生命的代价将她们的存在书写在了男人们编造的正史之中,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太久了。

历史书写难以关怀之处,其实正是当代文艺可以用心之处,尤其是女性文艺应当用心之处。

然而想一想,我们竟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宫女群体立场的古装剧出现。像武则天、太平公主这些权势女性(高女)的故事大家很熟悉,拍了好几遍了,但一直难以脱离权势关怀或者爱情关怀的窠臼,因为其中少有真正深切的女性关怀。而缺少女性关怀,一个显著的表现也是一个深刻的原因,就是没有宫女关怀,没有意识到宫女才是宫廷女性中最具有女性意义的群体,是最大的历史视角可以去依托的一个群体,而不是女皇帝、皇后、贵妃、公主这些权势贵女们。宫女视角大于一切权势视角,贵女的故事无法包容宫女们的存在,而宫女的故事可以看见贵女们的悲剧。因为宫女们正是皇权之下的宫廷这个疯狂的权势世界里最卑微的人群。

有谁想过如何从宫女们是怎样的存在出发去写一个故事?

率先拍出宫女群体的存在以及具有宫女立场的古装剧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大长今与甄嬛传这类妃嫔争宠的故事不同,主角是宫女,而且始终是宫女(长今后来的医女身份仍不脱离宫女的属性),重心从头到尾全在于宫女的生活故事,君王与王后、太后这些人物是作为宫女们的主人或者左右宫女们人生的命运的权势阶级而存在。故事虽以长今的传奇励志经历为线索,底色中却有着宫女群体的悲凉现实命运在,写了宫女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尚宫与小宫女之间既是母女也是师生,小宫女之间彼此的深厚友情,也写了因政治权势的介入发生在宫女之间的背叛与恩怨、宫女们对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等等。

隔了这么多年,衣袖红镶边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延续了宫女视角,有意识的呈现宫女群体存在的古装剧,而且故事的主题也围绕着宫女立场,这是该剧最大的新意所在。所以我觉得其实从第九集十集因宫女择君故事呈现宫女群体的存在开始,这部戏才是真的好看起来。

说实话,看到第九集末尾世孙胜了,我还在担忧下一集谋逆的宫女们该怎么办?到了第十集情势却相反,英祖反而怀疑起遭受暗杀的世孙,对他再次监控警惕起来。与其说这是因为赵尚宫的谋略,不如说是因为她对于权势(英祖)的清醒与洞察。第十集一开始,深夜无眠等着消息的赵尚宫带领众尚宫静坐室内,得知刺杀失败之后,只有短暂的愕然,立即出宫与被罢职的外朝势力见面,商议后续如何自救。这一幕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正祖母亲的叔父,代表老论势力的洪麟汉(即洪定汝)与一介尚宫赵氏之间的对照。如果搁在以往的历史剧,我们大概会看到刺杀世孙本应该是洪麟汉这样的权势男人在背后操控,从而大展权谋意志与政治斗争的戏剧场面。而这场戏从头到尾,应对之策全都是赵尚宫出的主意,看到这里我觉得趣味盎然,特别能感应到作者的用意。看过多少有权势的大人们利用小人物的戏,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转的情景,宫女不再是被利用的工具,而是反过来利用了权势。广寒宫的刺杀行动完全是赵氏决定施行的,事前洪麟汉一无所知,事后洪麟汉却被赵氏找到作为利用的对象。当时被罢职的洪麟汉正郁闷的与妓女喝酒,赵氏一进来就泼了他一脸茶水,让他清醒过来,然后说服他或者“派遣他”去面见英祖告世孙一状,他说的话一字一句完全照着赵氏的授意。当他质疑此举只能拖延十天,不能阻止英祖调查真相时,赵尚宫笑道,你以为这十天之内我会无所举动吗?随后赵氏再次出现时,是听闻英祖宣召她,老病交加的英祖亲口对她表示了过往的歉意,又从自己的私产中拿出一座自北村住宅赠送给她,却被她一走出宫殿就转手送给了和缓翁主,传话翁主,一旦世孙即位,她就要做好被赶出宫的准备,促动利用翁主出力扳倒世孙。翁主果然惊慌,召见赵氏说,我绝不会出宫,你帮我想想办法,你不是我的人吗?赵氏向她伸出手来握住,说小人一直都是翁主娘娘的人。这一幕也是一场权势与宫女之间的力量翻转。和缓翁主这位傲慢又脆弱的权势贵女真的不清醒,自以为赵氏是她的人,而丝毫不知自己掉进了赵氏的计谋之中,自己才是被利用的那一个。到了第十集的末尾,在为英祖举行的宴会中,世孙委屈难安,惠嫔忧心不已,翁主与早已加入广寒宫的淑仪紧张的交换眼神,除了贞纯王后一如往常神色悠然而态度难测之外,可以说局面全在赵氏掌握之中,深知英祖心理而为之呈上最让他恐惧的食物,让年迈的暴君当场发作他的君王疑心与盛怒,赵氏再一次剑指世孙。

整个第十集,面对权势,尚宫赵氏从未流露一丝一毫软弱与怀疑,除了发觉囚禁在密室的朴尚宫被德任救走,她神色惊讶而含凄地站在那里。朴尚宫的逃走和德任的态度当然有可能成为赵氏被揭露而失败的变数,但这是宫女们之间的分歧,与权势博弈不同。她似乎也没有想立刻去出手阻挠德任,正如德任也未曾将广寒宫的事情告知世孙。

我们不要忘记,德任是宫女,一开场她所选择的就是过宫女的生活,从天真的想要守护作为权势人物的世孙,转向想要去守护同为宫女的徐尚宫,这是作者的关键设定。广寒宫谋逆事件的出现让她在两难之间面临立场的选择与回归。回顾一下德任与赵氏的对话,德任说没人会在意一个宫女的心意,赵氏对她说,那是其他人才会这样想,他们不知道,我们宫女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第九集和第十集中宫女们择君的故事就是正面演绎宫女们的意志,从而让德任的故事融入到了宫女群体的故事之中。

【下】正祖其人、世孙其人

再来看宫女们为什么要杀世孙而择君?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不仅是看懂广寒宫谋逆事件的关键,也是看到全剧宫女故事立意的关键。

如果仅看目前为止剧情线索的表面,似乎主要是将宫女们的动机追溯到对于思悼世子的旧恨。世孙作为思悼世子之子这个身世负担,让他成为赵氏所率领的宫女们所忌讳和恐惧的对象。这一笔的深意首先对于思悼世子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思悼世子之死是朝鲜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变故与宫廷伦理惨剧,韩国影视剧对此多有表现,其中最受好评的是刘亚仁主演的电影,论者以为拍出了批判儒教伦理的深度。这些故事都是将思悼世子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悲剧人物,赋予现代人文关怀的同情。然而在衣袖红镶边所暗写的思悼世子的故事里,前所未有的从宫女的角度找到了新的批判视角,从原来的君主与世子的矛盾,转向世子与宫女的矛盾,从英祖折磨虐待世子来看,世子是受害者,然而从他发疯暴虐杀害宫人来看,他是权势施暴者,卑微弱势的宫女们才是受害者。

说到底,思悼世子的故事里的确还存在着一群痛苦难宣的历史冤魂,她们那些无辜被害的宫女们,尚未被当代文艺所关怀。衣袖红镶边是第一次将目光转向宫女们的遭遇来看待思悼世子的作品,剧中为观众展示了思悼世子死后多年的英祖末年,在一群宫女们心中,世子的暴虐带给她们的心结难解、惊魂难定与痛苦难消。这样的立场不仅全新,而且直接暴露了以往同情思悼世子的角度所暗含的权势立场。当德任感叹作为宫女太不容易了,世孙对她说作为世孙也不容易。然而权势者与卑贱者,岂能相提并论?如果站在同情被更大的权势毁灭的权势者的立场上,我们要如何面对那些被权势毁灭的卑贱者冤魂们?君王的悲剧不是宫女们造成的,宫女们的悲剧却是君王造成的。这两个悲剧不可能同时成立,我们需要面对一个真相:世上并无所谓君王的悲剧,而君王就是宫女们悲剧的罪魁祸首。

赵尚宫所率领的广寒宫大多数成员都是与她年岁差不多的老尚宫们,也有的是略比她年轻的尚宫,所以她们都是从英祖年轻时代走到今天老君王即将谢幕前夕的老宫女,她们当时或者年轻或者年幼,但都经历过现在年轻一代宫女们、德任她们所没有经历的权势恐怖,目睹过宫女同伴被思悼世子滥杀的悲剧。剧中几次通过展现赵尚宫对于思悼世子发疯滥杀宫女的恐惧记忆与强烈忧患,来叙述当时的情景,宫女们在世子的残害下是如何绝望恐惧的上吊自杀,如此悲惨的景象足以驱使她们记忆犹新,永难忘怀,从而团结起来寻求自保,产生了从依附效忠君王的仆从之义到我们只有我们自己的宫女立场。所以自思悼世子死后,废黜世孙一直是赵氏所率领的广寒宫宫女们的目标,她们不仅联络想要世孙倒台的外朝势力洪麟汉,还在英祖的后宫中安插自己人,如淑仪文氏。历史上的文氏因为陷害正祖后来被追究赐死,在剧中让宫女出身的她成了广寒宫的一员,因此她反对世孙的态度乃是出于宫女立场的自觉,这也是本剧的一个新创,历来电视剧表现朝鲜后宫之中布满受外朝操控的妃嫔,也有因个人欲求勾连权势的,但还从未有一位妃嫔她参与政治斗争的动机是代表宫女群体利益的。看到文淑仪给赵氏报信之后,转身站在了宫女们的行列,这个情景,我也特别喜欢,妃嫔的服饰只是她的外表,她的真正认同是宫女。

然而,这还不足以解释年轻一代的宫女们为何会参与其中?正如赵氏想要德任加入她们,去成为世孙的后宫时,德任表现出的态度,她不愿意去为赵氏所言“守护七百宫女的大义”去牺牲自我。年轻的宫女们未曾经历思悼世子的残暴,她们为什么要反对世孙?月惠是一个关键人物。在第九集她在刺杀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介宫女竟能与世孙当面对战,场面令人震撼。然而她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展露出来,我们不知道她认同赵氏、认同广寒宫扳倒世孙立场的个人意志究竟如何。在后面的剧情里相信会有揭示。但是年轻宫女们反对世孙这一剧情本身就值得再做历史层面的深究。对于老宫女来说,世孙是思悼之子,她们对他怀有强烈的疑虑与不信任,固然老宫女们会将恐惧记忆刻在深处,讲给年轻宫女听传递血的教训,但她们能够加入其中必定有着更为现实的动机,这动机只能来自于当下真实的生存现实,而非仅凭老宫女们讲的恐怖传说和不要相信君王的教育。那么,对月惠这样的年轻宫女来说,世孙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换言之,要真正理解剧中宫女谋逆的情节,以及宫女择君的立意何在,真正读懂衣袖红镶边里的宫女故事,需要回到故事所依托的真实历史情境中。而这一次回顾的不是思悼世子的历史,而是正祖大王的历史。

那么剧作家写月惠等年轻宫女择君反对世孙的历史依据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衣袖红镶边的确是一部深刻依托于历史的电视剧。最大的依托就是历史上宜嫔的经历,不同于许多仅有名号的后宫妃嫔,宜嫔作为女性有其特殊之处,就是她是一个有着很多真实的细节事实的历史人物。女主角德任的故事据此而来。我认为剧中宫女谋逆的情节与宫女择君的故事灵感来源,同样就在关于宜嫔的历史细节之中。这些细节事实,既是原著小说作者构思宜嫔故事之所凭借,也是剧作家虚构宫女择君故事的根据。

正祖为宜嫔写的墓志铭不仅回答了作者设想的故事中德任何以是一个悲剧女主角,也回答了剧作家所设想的剧情中宫女们因何要推翻世孙的谋逆行动。

作者和读者可以从中找到的答案,就是正祖的残忍。

宜嫔墓志铭是一篇双重性的文章,既是正祖在书写宜嫔,也是正祖在书写自我,在作某种自我的宣告。我相信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宜嫔经历的悲惨,从墓志所叙来看,她的早亡无可避免。她就是被正祖虐待死的。虽然正祖将他自己刻画解读为圣君,将宜嫔刻画解读为贤妃,但其中陈述出的正祖的真实作为与宜嫔的真实遭际并不因这样的儒教修辞而受到掩盖。这是此文最为奇异之处,也是最让人不寒而栗之处。只有不知道虐待是虐待的残忍君王才会将这种施加虐待与承受虐待的经过堂皇的写出来,去作为他自己和宜嫔的道德赞颂词。正祖在墓志中多次提到了他的操切严苛,所谓操切,就是急切胁迫的行事作风,所以有一个词叫做操切百姓,用以形容酷吏。正祖如此这般自道操切,自诩严苛,并且强调这种性格让他身边周围的人都不堪承受,然后以宜嫔总是能顺应承受他的种种严苛要求来表彰她的自我牺牲与自我抑制,来凸显她可贵非凡的妇女德行。

“予之操切益严,往往有人所不堪”,“予御宮掖,严而近苛,给事承令,少可于意”,这些正祖的自述当然是完全真实的情景,正祖在这么说时并不觉得需要作伪饰。他是如何严苛以待一般宫人们的,墓志里没有写,她们还没有资格让君王提及,但他的严苛的的确确充斥在宜嫔的经历之中,宜嫔的墓志里充斥着权势逼迫带来的窒息感受。从强迫宜嫔承恩开始,第一次成氏含泪拒绝,正祖“予感之,不复迫焉。”后来即为掌权,第二次成氏还是辞绝,正祖“至责罚其私属,然后乃从命。”成了宜嫔的成氏从此开始了受虐待的五年后宫人生。正祖厉行节俭,防范外戚,不给宜嫔的家人应有的封爵待遇,甚至不给宜嫔足够的日常生活用度,搞得她穷到和其他宫人借贷的窘境,到死的时候连收敛之具都匮乏,她的家人也穷的只能从别人家借穿衣物前去临丧。正祖在宫中严令“不以外言入內”,宜嫔因此谨慎缄默,与人往来不出户庭,五年之间过着几乎与家人完全隔绝的孤独日子。每当面对正祖,都悚然警惕,小心翼翼,即使病重不起,神思恍惚之际,当正祖来看她,她也是敛容作气,勉力作答。直到临终之际才凄婉流泪,正祖觉得不悦:从未见到你的戚容,怎么到了今天快死了反而这样?读墓志全文,只觉宜嫔悲惨之极,正祖的形象也有着特别清晰的残忍。总之在这篇由他自己亲手撰写的墓志铭里,被尊奉为圣君的正祖,其残忍变态程度不亚于他的父、祖。从英祖到思悼世子到正祖,他们作为权势者施暴者的扭曲残忍一脉相承。

那么,电视剧中如何刻画正祖其人呢?东宫时期的正祖当然还没有即位掌权,需要对英祖恭谨顺从的姿态,但身为世孙的他仍有绝对权势去严苛对待对于东宫侍奉的宫女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墓志铭中残忍的正祖绝不是从他登位开始的。相较于墓志铭中的正祖,很显然电视剧对于世孙傲慢严苛的权势性格做了一种喜剧化的处理,所以有所淡化。这种处理应当与其剧情前半部分“爱情轻喜剧”的外衣有关。但仔细来看,关于世孙性格严苛这一实情的叙事线索仍在其中,并非没有。只是观众的注意力易被“爱情”吸引,对于剧中所表现的世孙的真实性格缺乏体察。

德任长大后初出场,就通过她的所思所想,道出宫女们对世孙的看法,她听宫女们说世孙的严苛,大家都叫他老虎东宫,称东宫为虎狼宫殿,恐惧于在东宫做宫女的日常工作,这是传言之中的东宫的形象和氛围。因为在电视剧的前几集中我们主要是从女主角的视角去看见世孙,而最初在书库窗边聆听世孙学习经书的德任只是单纯的想象中觉得每天坐在阁中学习儒家治国之道的世孙应当是个优秀的人。与世孙最开始的接触又是在德任被蒙蔽捉弄的情况下,因此特殊的遭际,世孙对她另眼相看,多有容忍。其后因世孙在捉虎事件中不惜获罪挺身而出的举动、以及亲眼目睹世孙被英祖折磨的惨状等种种,德任产生恻隐之心,从而决定站在世孙一边帮助他,尽她这个小宫女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主人,她觉得自己的作为有一种意义,她对哥哥说过,东宫的年轻内人里面我是最能干的,第九集末德任一路奔跑倒在世孙怀中的一幕,她不顾劳累激动的诉说着自己有助于世孙的功绩,也是同一心理。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德任与世孙的个人关系。那么,世孙对德任的“好”,是否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人呢?世孙对德任的另眼相看,是否意味着他对宫女们有着一视同仁的善待呢?

如果我们离开德任的眼睛,也放下爱情剧男主角的观剧期待,转而从东宫宫女们的视角重新看一遍故事,就会看到关于世孙为人的实情究竟如何。当德任将行笄礼成为正式的内人,曾在东宫服侍世孙写字,这段戏重点不仅仅是世孙如何不知不觉流露对德任的爱慕之意,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开始,月惠姐姐这些早已在东宫服侍的宫女们开始出现,她们对于世孙的态度开始展现,尚宫观察新人时,大家故意不好好磨墨,就是为了逃过近身服侍世孙写字的艰难差事,德任不知道这一点,结果被选中。宫女姐姐们给新来的德任讲了世孙的为人是如何的挑剔苛刻,宫女常因小错受罚,被罚月俸是家常便饭,还会受藤条鞭打,以至于大家纷纷畏难逃避,试图将服侍的事情推脱给新来的小宫女。只因觉察到世孙的状态似乎不同往常,尚宫们决定给他来一次药浴,缓解暴躁情绪。在服侍世孙洗澡这场戏中,宫女们谁都不愿进去侍奉,大家抓住偶然到来的德任一路推搡,几个人用近乎夸张的动作把她推了进去,徐尚宫听说德任在里面吓了一跳,在外面担心不已。宫女们为何如此?这些情节难道仅仅是用来搞笑或者制造男女主的爱情氛围吗?

东宫宫女服侍老虎东宫的生活与态度只是侧写,仔细体察,其实在德任的故事里,剧中也还是写了世孙的严苛性格。无论原著还是经过改编的剧情中关于世孙严苛的性格描写都没有脱离他在墓志铭里的真实自述。只要我们不带着爱情眼光来看德任与世孙的互动,就会看见这一点。德任因为写反省文备受折磨的情节本来就是表现这一点的,当两位郡主听说她受到世孙处罚去写反省文,对她一脸同情,让她受不了就出宫到我家来吧。这些地方都是从侧面写世孙的君王性格与身份。德任在受到欺骗和捉弄之后,对他深觉失望也是写这一点。初到东宫侍奉时,伴随宫女们的讲述通过一些闪回的镜头去展现世孙苛待宫女的日常态度,德任听说,顿时觉得为难。剧中还展现了德任服侍世孙写字时被百般挑剔,世孙虽然对她的服务感到不便,但是几次努力克制怒气,才没有责罚。在与德任相处的故事里,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情节去揭示他的强迫性格,世孙多次提及不喜欢德任读小说爱说书,德任感到不快,他凭什么让我不要读小说?世孙在街市上给德任买书,要求她按他的要求看书,自认为是对德任的奖赏,而德任以为是惩罚。当伪装兼司书失败,身份被德任知道之后,世孙告诉德任你不要给我平添麻烦,德任大胆说出来,原来殿下并不懂得向人道歉。世孙因洪德老与德任亲密接触而不满,德任却质问他为什么知道洪德老骚扰宫女们却一直都坐视不管,世孙嚷嚷别的宫女我为什么要在乎,我在乎的只有你。在这些情节之中,究竟是从中看到世孙对于德任另眼相看的“爱情”,还是看到世孙性格日常严苛与权势傲慢的实情,是考验观众的。

一旦转向宫女的视角(包括作为宫女的德任,不是作为爱情剧女主角的德任)来看待世孙其人,月惠她们这些东宫宫女因为厌恶世孙的严苛而产生对于广寒宫的认同,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看完第十集之后,我觉得要想在广寒宫谋逆的故事背景下继续看剧,就要改变角度,开始从宫女群体的视角重新看待一切,包括认真体察回到宫女中的德任的态度。因为在广寒宫与世孙的对立之外,即将展开的正是女主角德任与正祖的对立。若要看懂剧作家的意图所在,看到德任的悲剧所在,也许一个关键就是不要把世孙或者正祖视为正面人物。

最后想说:

宫女们的择君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故事,而这部戏因为受到原著小说的牵绊,还不足以将这一构思的意义充分呈现出来。希望以后可以看到专心一意书写宫女群体的作品,完全丢掉虚无的爱情剧外衣。

 2 ) 以诗传情的古典美(更新镜头语言分析、人物分析,细节隐喻分析)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衣袖红镶边》讲述了朝鲜正祖李祘和宫女成德任的故事。

饰演李祘的李俊昊演员说:“如果说(电影《李祘》)那时是李祘的生平传记,那这次是宫女的故事,从宫女的视角看待王世孙,这个视角是非常有趣的要素。”

从题目到内容,以女性视角揭示的浪漫悲剧史,强调宫女成德任的自我意识。同时导演用唯美的镜头语言,尤其是对空间的调度十分亮眼,延伸出一个个充满暧昧气息但又克制的想象空间,又擅用特写镜头。创造了史剧特有的古典、含蓄之美。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场戏,是祘被禁足时,德任在门外读起了《诗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两人虽隔着一扇门,但心意却从未像此刻一样贴近过。这段从台词到拍摄,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是我觉得目前为止最精彩的段落,比“沐浴”名场面还耐看。

德任说选了自己喜欢的章节,一首诗的选择,加上平淡的一句台词,却暗藏着两层意义。

一是德任选了她喜欢的诗,而不是觉得祘可能喜欢,也没有问祘想听哪一节,体现了德任的自我意识。

二是含蓄地传情。《诗经》里讲爱情的诗比较多,德任却选了一首表面看是逃亡诗的《北风》,所以祘试探她:“你是知道意思才读的吗?”

朱熹在《诗集传》解释过这首:“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和祘理解的“与爱我之人携手离去”有相近的意涵。与前面祘上课时学的《蒹葭》相比,更显出这首《北风》所表达情感之含蓄。

而且,德任在解释到“惠而好我”时停顿了,祘接着解释“与爱我之人”,并在下一段诗中重复了一次。

这段感情中,祘是比较主动而坚定的一方,她没能说出的爱意,他可以毫不吝啬地重复两次。也与祘后面告白两次相符。

从导演拍摄的层面,这段戏最重要的就是影子,影子加深了含蓄传情的效果,看不见却比面对面还要心动。

花絮中导演为了影子呈现的效果好看,特别给祘垫高了4层坐垫。

场景十分简洁没有多余的背景,正反就是一个门的背景,实际的门是关的,但“心门”是敞开的,但因为没有相见的关系,两人之间虽有暧昧又是十分克制的。或许也是因为没面对面,才克制得了。

看得出导演在现场非常细致、严谨地把握好每个场景,包含小细节,几乎每一场戏都会先彩排,导演拿着剧本在旁边看演员演一遍,从男女主到老戏骨李德华都100%配合导演的方式,从花絮就感觉得到拍摄现场的用心。

上一次在别剧的花絮中看到用这种方式排戏的是申娜妍导演,她的作品已经获得今年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作品了。明年也看好“小衣袖”~

同时,这段戏导演大量使用表达情感的特写镜头,使画面重点聚焦在人物的脸上,也就是聚焦在他们的情感上,是很考验演员细节演技的部分。

从以诗传情,这种氛围和一直延续到了祘表壮志,德任忍不住推门进来,对祘表明守护之心。

对于正隐忍着痛苦的祘来说,德任的“守护”是比任何告白都有力量的。一开始听到是怀疑,当德任解释后,祘真的被感动到了,恰到好处落下的一滴泪,是这段戏完美的ending~

比起读诗的段落,另一个名场面也很好地诠释唯美而含蓄的古典美。就是会让人翻来覆去回放无数遍的名场面“沐浴戏”了。

这段的空间也相对狭窄、简单,也正因局促感令两人气氛更加尴尬,水蒸汽让整个空间显得十分朦胧,而铺满花瓣的晃动的水象征着涌动的情欲。

透光的帘子和摇曳的蜡烛,都渲染着这一段暧昧的气氛。还有他若隐若现的湿衣服,露出的腹肌,沾了水珠的手特写和眼神特写······无一不在表达着美和情绪。

导演调度将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利用布景道具、细节特写镜头渲染出了这场戏的极致氛围感。

----------------------------------------------------------------

---------------------------------------------------------------

更新:

上一篇我分析了《衣袖》的两处闪光点,一是女性视角,二是唯美的镜头语言

如今剧已落幕,这两处亮点不仅贯穿始终,更成为了《衣袖》的结局深入人心、余韵悠长的核心点。

结局出现了许多前后呼应的画面,有的是被强调的、着重刻画的,有的只是一个镜头带过,隐藏在细节中。

例如导演巧用水中的倒影,婉转地表达了人物的心境变化,其中藏了很多小细节。

最初,两人相认就是透过水中倒影,水常常用来象征情感,最初的水面澄澈如镜,周围绿树环绕,正是春夏好时节。

水映出他们各自的处境和内心,祘的爱慕像水一样澄净,显露无疑,掉入水中的扇子打乱了心绪,但水面很快又恢复明净,无论他的身份是什么,他都是喜欢德任的。

而德任通过倒影,第一次看清了两人真实身份的差异,后来她由内而外一直抗拒的,不就是这种明摆着的,因为身份而注定无法对等的爱吗?

15集结尾,经过祘不断地告白,德任终于给出一次回应,她抓住了祘的红袍衣袖,这个动作是她不小心跑出来的真心,水中的倒影证明这一刻她是真心的、情感先于理智做出的选择。

可是德任成为后宫之后,她目送伙伴出宫的场景,重点是放在她与自己告别的一幕。但那之后,独留一人在桥边的一幕也充满了余韵,周围不再是绿树,一点夏意也无,而是枯黄的树叶正凋谢的萧瑟之秋,应了OST《放开你的手》中“微风拂过,就连花叶也一一凋零”这句歌词。

这个远景镜头让德任显得格外落寞、冷清,撒满了落叶水面看起来也不再澄澈,也几乎没有水波,变得混沌而死寂,正是她内心的写照:一潭死水般的后宫生活。

再后来,德任不在了,这次换王一个人站在桥边,物是人非。同样是一个远景,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右边的树已经是一片光秃秃的枯枝。失去了挚爱的祘,就像这巨大的枯木,虽然仍然挺拔地、顽强地站着,但已失去生机。

虽然不是同一年发生的故事,但也顺应了季节的特征,爱意萌发的春夏、苦等而走向孤独的秋、德任离去后变得枯寒的冬······

导演用季节变迁的细节,一方面暗示时间流逝,一方面暗示人物的心境变化。

水面上成对的鸳鸯更衬托出王的孤寂,画面越美越是残忍,此时的水面也是混沌的,当年的清澈是再也回不来了。

特别的是,导演不仅用剪辑手法切入回忆画面,而是巧妙地运用光影,让情绪衔接得更自然。这一幕因水中波纹流动,祘的脸上一直有微微的波光在闪动,正映出他内心变幻的思绪。

除了水中倒影,还有一点是唯美镜头语言的特别之处,导演擅长用俯角\鸟瞰镜头来表达宿命感、加强了悲剧性。

先王英祖和提调尚宫的爱情,一直与祘德的爱情像是对照组般的存在。

开头是提调尚宫告诉小时候的德任,宫女一生都是王的女人,死在宫里就是体面等等,强调了宫女的悲哀宿命。

提调尚宫死去的时候,英祖也露出了悲恸的一面。导演用俯角从上往下拍两人一红一白、对错而卧的身体,明明两位都已年老,可这个角度看起来竟然像偶像剧男女主一样浪漫唯美。

这个画面表达出英祖对尚宫并非没有情,但两人注定会错过,头朝向不同的方向,演员姿势的摆放有种倒错、颠倒之美,更加深了宿命的悲剧氛围。

红、白的服装也和德任临终时一样,她穿着白衣,而祘穿着红龙袍。无论哪个女人离去,王都要继续活着,因为他不是一人的王,而是朝鲜百姓的王。导演用鸟瞰镜头表达了这一点。

祘登基时,一人走上御道,缓缓走向大殿,这条路是漆黑险峻、庄严肃穆的,但不得不走。在鸟瞰镜头下,王只是小小的一个点,宫却很大,可因只有王能走上御道,因此在这一画面中,不是李祘,而是王的符号,走上御道,是王的天职,也是宿命。

祘离开时,从御道反向而行,暗示他要卸下王的身份,做回李祘,王卸下身份,不就是将死之时吗?也为结局祘选择德任铺垫。只有死了才能做为李祘本人活着,也是王的宿命。

前后稍微不同的是点亮的灯,意味着他在位已经完成了使命,做了很多利于百姓的贡献,也获得了一直反对自己的大臣的认可,可以功成身退了,是对历史上这位明君的肯定与致敬。

祘弥留之际一幕,也是俯角镜头,唯一被照亮的是《诗经》。《诗经》代表的是祘与德任心意相通的爱,经过确认的爱。前后两次读《诗经·北风》是他们彼此确认心意的时刻。

现在看来,台词中竟然没有最直白的“我爱你”,只用“恋慕”、“和你成为家人”、“惠而好我”等委婉的说辞,真的是极具诗意、古典美的表达。

现在只有《诗经》处有光,祘的脸上没有光。暗示着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他的灵魂会受到这微弱的亮光指引,回到他心之所向的,挚爱身边。

同样,导演也用类似的镜头表达了宫女的宿命。英祖去世后,宫女们都患上了白色的丧服,在这个俯角镜头中,她们的裙摆和旁边的白衣在一起,就好像几团被揉皱丢弃的纸······

在大殿的福妍因为失去了主人一度被赶出宫,也就是如果主人没了,作为附属品的宫女也变得毫无用处,因为宫女除了是王的女人,便没有其他意义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德任去世的场面中,没有这类象征悲剧宿命的,绝对的俯角\鸟瞰镜头,而多是特写镜头。尤其很细腻的一点,是特写随德任死去而凝固的泪水,和祘不断从鼻尖滴落的泪对比。

一个已经不再流动,在死亡的瞬间停止了,一个像像泉水一样涌出,源源不断的、悠长的悲伤和悔意。

回到镜头的设计,为什么不要渲染德任悲惨的宿命呢?答案就在她的最后一句话中。

“您还不懂吗?如果我真的不情愿的话,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逃得远远的,最终留在您的身边,是我的选择,您不明白吗?”

前面都在说导演拍摄的巧思,镜头语言的艺术性,而现在这一句“我的选择”体现的正是《衣袖》的另一点关键,女性视角、女性意识的觉醒。剧中德任的命运,是她自己的个人选择,现在很幸福,某天又会悲伤的生活。

英熙的话,似乎也是德任未说出口的,英熙对她的选择表示不后悔:“我感受到了身为宫女不敢奢想的幸福,即使代价是死亡,我也在所不惜。”

德任也没有后悔爱上祘,她可是说着“我自己更珍贵”的成德任啊,那样的德任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时,高高地举起了手。

我认为《衣袖》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在历史背景的古装剧中。正如大王大妃所说“后宫是华丽的监狱”,从宫女到大王大妃,无一不受困于王。在这样的环境中,德任追求自由、坚持自我选择的心一直都显得尤其珍贵。

与《步步惊心》最本质的不同点就是,德任不是穿越而来,不是现代女性,而她拥有着超前的自我意识。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封建制度,是时代的悲哀。

如果不选择更强大的人寻找庇护,她一定会被善妒的和嫔整死,如果投靠大王大妃,代表着背叛祘,这是说过要守护祘的德任绝对不能接受的事。

从头到尾,德任从未怀疑过自己是祘的人,就像洪德老的“忠”是建立在从小与祘的“情”上的,而非政见相合。德任的“爱”,实际上和她的“忠”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祘一直是她唯一的选择,就像封面剧照中直视镜头的德任一般,由自己选择的命运,她没有后悔。

----------------------------------------

---------------------------------------

《衣袖》难得的一点是,在强调女性意识的同时,没有疏于对男性人物的刻画。对德任和祘的刻画力度几乎旗鼓相当。

“王爱着宫女,但宫女究竟爱过王吗?”这个问题贯穿全局,直到德任临终前,王还是在问:“你从来不曾恋慕过我吗?就连丝毫的心意也不曾给过我吗?”

德任恋慕祘这件事,祘是真的不懂吗?为什么直到她死还要反复确认呢?

我的理解是,祘对“爱”有着深深的执念。来源于小时候,祘的父亲思悼世子的死对他影响太深。

他不确定父亲是爱自己,还是讨厌自己,也不确定对他万般严厉的祖父是爱自己,还是根本看不见自己。

所以有一个名场面是英祖痴呆发作,把祘错认成了思悼世子,祘很怨恨这点,就好像自己从不存在,只是父亲的影子,于是他终于爆发,声泪俱下地说:“就算一次也好,拜托看看我吧!”

在这场戏中,自小习惯了隐忍的祘在众人面前大爆发,怨恨、委屈、痛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导演这段一直用晃动的镜头烘托紧张气氛和波动的情绪。

这一幕更是用了一个倾斜镜头,重心朝祘那边倾斜下去了,单看截图的话,会有一种“祘快滑下去了”的视觉效果,其实这正是两人之间情感失衡、祘的心正摇摇欲坠的具象化表达。

祘会在“家人”爱他、讨厌他之间反复横跳,因此需要通过实际的“确认”。

对于思悼的“确认”是金藤之词,实际存在的物证让祘确认了思悼的父爱。当他听到英祖念完金藤之词,得知思悼用自己的命,保住世孙的位置后,他紧紧闭上了眼。

获得“确认”的祘从表情看来,他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还是痛苦的,多年的怨恨怎么能一笔勾销呢?

对于祖父的“确认”是死前的忏悔。这场戏的台词也很有深意,英祖用“王”和“祖父”这两个身份分别对祘说了些话,以王的身份,交代祘成王的道理,然后又以祖父的身份让祘原谅,随后祖父死在了祘怀里。

有意思的是,祘也从两种身份“世孙”与“祘”做出回应,先回应了“王”,再回应“祖父”,对王说“殿下抢走了父亲、抢走了祖母,一切都是因殿下而起,全都是殿下的错。”

他作为世孙,表示不会原谅英祖。

接下来不再是世孙对先王,而是祘对祖父,称呼变了,表情也变了,一下子眼睛闭起来像个小孩子一样哭着:“拜托您回来,我真的好害怕。”

透过祖父的真心道歉,他得到了迟来的确认,祖父还是爱他的。

两种身份的区别,可以说是“作为王的双重面孔”,直到死才能卸下王的身份,只作为他本人活着。

祘是一个孤独的王,他内心渴望家人的爱,但因为每次都迟来的“确认”,家人的爱对于他来说是,明明渴求,却总是混杂着怨恨、疑惑、危险的不安定情感。

这么看,“和你成为家人”并不是一句好听的情话,因“家人”对祘来说是更沉重、更复杂、更令他存疑的存在啊。

他潜意识会通过反复确认自己有没有被德任爱,填补内心缺失的对爱的渴望和不被爱的恐惧。并不是到死都还不懂她的心。

德任是那种认为如果不能拥有全部,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拥有才好。而祘是即使拥有了全部,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拥有家人的爱。

这样的祘,为了成为德任的家人,他做了哪些努力呢?导演有意用服化的调度来暗示这点。

当德任成为后宫,祘每每来找她,几乎都会换上“私服”,不穿龙袍。在这一方小小的院子里,他卸下君王的威严,想要成为德任平凡的夫君。

但有几次重要时刻,来不及换,还是穿着龙袍就来了。

第一次是得知德任身体不适很担心,急着来看;第二次是听到德任怀孕,安慰中殿后清晨还是过来看德任了;第三次就是德任临终,他跑着来见最后一面。

尤其后两次真的很虐,他穿着龙袍,就像带着王的面具,代表此时是以君王的身份来的,显出与平常来看德任的区别,对比之下更残酷。

即使他想努力成为德任的夫君,终究还是王啊。

作为王,出于礼仪必须先去安慰中殿,即使德任死了也必须“没事”,毫无选择的、必须先把私情藏起来,要顾大局、顾百姓。

那德任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刻,不找祘,只要找姐妹们呢?真像庆熙说的只是在“虚势”吗?装作无情,让祘别再留恋。

德任说祘还有百姓,可姐妹们只有她,她这么离去感觉愧对姐妹。

一方面是德任真的很重情重义,她们承诺死后在一个地方等着彼此,英熙先去等了···或许德任想告诉姐妹们,不要难过,她会遵守承诺的。

如果是这样理所当然的话,就算不说她们也会知道的。

可她说了“愧疚”,或许德任不能遵守承诺了?因为最终在祘弥留的梦中,德任还是选择了在他身边,而不在别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祘。

弥留之际他也终于能卸下君王的身份,只选择做德任一个人的夫君了。

门的意象也用得很妙,两个世界的交界点。第一次推开门的祘并不知道那是一切走向不可控制的节点,还轻柔地亲手带上了门,走向了残忍的命运。

第二次要推门离去时终于意识到了,不能再一次失去德任了。

德任的话也很明显,催促他回去,越过那扇门,还能还阳。

君王的双重面孔,代表着只有死才能卸下王的龙袍,换上舒适的衣服,做回他自己,也做属于德任一个人的夫君。

现在,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意志,做出只为了自己的选择,他要留在与德任在一起的瞬间里。

这里祘说了两次“请你爱我吧”,两次的情绪略有不同。

第一次的表情和语气流露出的是爱意、柔情、思念,第二次的表情好像快哭了,包含着长久的岁月里没有她的委屈和可怜,仿佛在用眼神说着不要再推开我了,拜托······

这个结局,既尊重了历史,也强调了剧中深刻描绘的爱情,残忍中留有安慰。在这个美得不像话的画面中,那年夏天的花如她曾经说过那样,盛开了。

“就算是过去也好,是梦也好,是死亡也无妨,我只愿选择与你共度的这一刻,这瞬间,永远不变,这瞬间能持续永远。”

每次一部剧结束,看到最后的字幕写“感谢这段时间收看某某剧的观众们”之类的话,就像在提醒我故事落幕了、该出戏了,每次看到这行字幕时也会有作为观众得到尊重的感觉。

《衣袖》就是使观众感到满满地诚意和尊重的那种作品,从导演、编剧,到演员们细腻又扎实的演技、花絮中感受到的剧组的友爱,强劲的感染力充斥在戏里戏外。

也许我入戏太深,对我而言《衣袖》不仅是一部好看的、拍得不错的剧,而是想真心感谢他们的程度,能用心创造出这样的作品。无论从叙事视角、人物刻画,或唯美的镜头语言、主题立意来说,《衣袖》都是非常饱满又深刻的艺术作品。

唯美的、古典的、悲切的,让人又笑又哭的《衣袖》,不仅是表达了女性意识,女性在封建社会被禁锢的痛苦,也表现了作为王的孤独,至死才能做回自己的宿命感。最终还传达了“瞬间即永恒”的理念,起到了以史鉴今的效果,即使在瞬息变化的今天,也努力抓住当下瞬间的幸福吧~

-----------------------------------------------------

-----------------------------------------------------------------------------------

隐喻分析:所有人的宿命,暗藏在前2集的细节中

在一切都结束之后,再重新看《衣袖》第1、2集,已完全是不同心境。但值得重刷的理由是,在前两集中,藏着许多惊人的细节,隐喻了所有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仿佛一个即使知道了也无法避开的、宿命的循环······

当小祘偷偷来看死去的祖母暎嫔,他因为曾怨恨祖母害死了父亲,觉得祖母一定会恨自己。这时小德任安慰他的台词值得寻味:

“傻瓜,就是因为死了才懂啊,亡者全都知道,连你没说出口,暗藏的心意也知道,刚才在路上见到的灯火啊,明明有风,却没有一盏灯熄灭,代表暎嫔慈驾很高兴你来找她:快来,我很想你,天色很暗,小心循着灯火过来吧。”

小德任聪慧通透的一席话抚慰了小祘,还用红衣袖替他擦拭眼泪。

参照17集最后,祘在弥留之际,灵魂受到了《诗经》旁烛火的指引,得以回到德任身边,选择与她在一起,开始第N次告白。

此时德任不再催促他离开,而是用洞悉一切的眼神,温柔地看着他,替他擦去眼泪,一句话也没说,还破天荒地主动吻了他。

“亡者都知道”、“很高兴你来”、“我很想你”、“循着灯(烛)火”,小德任代替暎嫔所说的心声,隐喻着结局德任未表的心。

无论是小宫女还是后宫嫔妃,陪他走一段路、替他擦拭泪水的,一直都是她,就像最初那样。黑夜中的光,是伴随着死亡的爱。

回到第1集,小祘与小德任的对话被突然来访的英祖打断,英祖发现小德任长得像女儿和平翁主,便对她说起了往事,并第一次点题。

原来暎嫔也曾是宫女,被英祖看上,成了后宫。

对照德任与祘,他也是在登上宝座后得到了她,又疏于对她情绪的关心,最终失去了她,是不是因他也拥有了“如今世间万事皆能称心如意的错觉”呢?

那时的小德任当然不会理解:“怎么是错觉呢?殿下您贵为君王,不就能够随心所欲吗?”

这里英祖直接说出了作为王,不能随心所欲的事实:“王不能做的事,你可知有多少呀?”

后来成王的祘印证了这点,即使听到德任怀孕消息,开心地冲出去,半路想到名分上的中殿,只好掉头去中殿那;面对丧子卧床不起的德任,他比起悲痛自己的儿子,必须先想着同样遭受疫病的百姓。

最终不能随心所欲的英祖失去了暎嫔,祘失去了德任。把英祖的话,当成是祘说的话,是不是也能通呢?

想着是祘在说:“寡人是真的失去她了啊,今后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吧。”

是的,为了不再有第二次,祘没推开那扇门。

那晚之后,小祘想寻找不知名的小德任,他站在山上,意味着他处于高位,必须学会心怀天下,不能被私情影响,于是在这决心不再找她了。

不过那时周围背景还是一片绿色,就像年幼的他一样充满生机,即使决心不再找,属于他的夏天还是会找到他。

多年后,德任离世,导演用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镜头,远景拍背影强调格局、特写拍脸部以表决心。

只是这时的周围环境,如同他的内心写照,已是一片荒凉死寂、失去生机的严冬。对比之下,更显出宿命的悲凉。

下完决心,回去的路上小祘还自己念叨,德任不在更好,在自己身边,她就会有危险。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小时候这么明事理,怎么长大了就不管不顾,偏偏忍不住要把她绑在身边呢?

小祘自言自语被小洪听见,小洪不知道是对小德任说的,错以为是对自己说的,还表示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从此奠定了洪德老跟德任的后续“争宠”问题。

说到洪德老和德任,第2集两人初次见面的场景,很有意味。

当初不知道,这不就是所谓的“狭路相逢”吗?不然设计在这里初遇的用意是什么?

洪德老强调了这是一扇必须有一人让步的窄门,最终他退后了一步,让德任过去了。原来初见就隐喻着洪德老、德任的关系和结局了······

洪德老总是嫉妒德任在祘身边,两人关系不好,后来两个人都被赶出宫,德任回宫之前,还特意找洪德老“炫耀”、气他。

但洪德老死前,还是退了一步,写信给祘,告诉他《史记》那页是被德任撕掉的,让祘知道了原来小时候真正救他的人是谁,算是洪德老对德任“让步”了。

这个人物的悲剧性也很饱满,花絮中导演说洪德老的忠要表现为爱,德任的爱要表现为忠。

两人的共同点就是祘,而表现方式截然相反,所以注定有冲突,最终需要有一个人让步。

再来,德任和祘长大后重新再遇见的第一个场景。

德任在书房抄书,听见祘在隔壁上课,老师问祘,如果他不是王,是平凡匹夫呢?

这组镜头是从德任的脸部特写,到祘的脸部特写的连续。从她的反应,到他的回答,再回到她的反应。她第一次听到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德任觉得比起传闻中的“东宫老虎”,好像也没那么不堪嘛?能说出这样话的祘,在她眼中很优秀。

她边说边挂画,说完后拍了拍画中“橘猫”的屁股······不是传闻中凶恶的老虎,而是一只大橘猫?这就是德任对他的最初印象了。

画中也有红色小花,时刻点题。猫抬头望着上方的蝴蝶,可能也是“橘猫祘”与“蝴蝶德”的小小隐喻吧。

可惜他无法像猫一样温顺,德任也无法像蝴蝶一样自由。

几年后,德任也许忘了祘的回答,也许只是期待他的回答会因她而改变?总之同样的问题又被抛出来。

这次祘的反应和第一次不同,但答案也差不多,他依旧从没想过成为普通人。

因为以他的阶级地位、生活环境、从小受到的教育、背负的责任,还有深怕一懈怠就变成父亲那样被抛弃的恐惧感······

使他根本不敢想,对他来说,是1%的可能性都没有的事。当德任问他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她的意思,可是回答不出她想要的答案,只能尴尬地苦笑说不知道。

好听的话也不会说一句,欺负起来比谁都厉害,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吗?就像当时没完没了的“反省文”······

结局出现在遗物中的裱框反省文,并不是最终通过的反省文,第2集这里有特写。

那是德任以为会最终通过的反省文,所以特别得意地给裱框起来、还贴上小红花,祘看了感叹“哎一古”,但是又不舍得破坏她“精致的反省文”,就另拿了一张白纸,写上不通过的理由。

这个小细节在前面很甜,到了结局变成了遗物就更虐心。曾经捉弄她的一篇篇反省文,到头来却成了命运“捉弄”他的利器。

在那个封建制度中,有能逃过命运捉弄的人吗?

也许有人觉得,如果德任始终不承恩,最终会实现她的目标,正五品尚宫,就像活到了最后的庆熙那样,不受感情的牵绊,实现独立。

但是残酷的事实却是,个人的意志,无论是王还是宫女,都是难以掌控的。即使庆熙现在是提调尚宫,等到祘一死,王朝更替,她就会被赶出宫,铁饭碗是不存在的。

而祘很快就要死了······

虽然在视频中没有那么明显,但是截图对比一下子就非常明显。

最后一场戏,导演十分巧妙地运用光影的变化来暗示死亡。祘选择了留在这与德任在一起,放弃了还阳的机会,于是阴影笼罩在了他的脸上。他的脸渐渐变黑了,隐喻着在现实中祘已经死去。

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巧思,含蓄的艺术表达手法!

通过多处前后呼应、细节隐喻,使前面每一处埋下的甜蜜,在最后都化作悲伤的余韵,久久不能散去,也像是一个宿命的循环,承载着不幸命运的封建体制不断地更替着主人,吞噬了所有人的意志,而最终没能改变任何事。

我想如果《衣袖》能给观众留下这样强劲的印象和深思的话,一定程度上也算做到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更新

“我们现在说的是柑橘没错吗?”《衣袖红镶边》告白名场面

前两天李俊昊演员在ins上发“喝了柑橘茶,两杯”,一下把我拉回了《衣袖》名场面之“我们现在说的是柑橘没错吗?”

祘借柑橘表白心意,德任借柑橘正式拒绝祘的爱。这个场面回过头再重新看,也充满了细节与微妙的情绪,也是德任一次又一次拒绝祘的起点。

这场戏,祘的衣服、背景环境、柑橘的颜色,全都是以青绿色为主的,就像他的心意一般青涩、恣意生长,祘正是无所顾忌、完全陷入的状态,一连说了三个“喜爱”。

祘说这段话时,应该是在作诗,诗名为《荷塘》,或许是心里想着第一次见面落水的荷塘吗?

镜头还特写了他正在写的字,“鲜红艳雪副”,也是时刻在点题“红”字~

总之听到告白的德任眼中先是惊讶,随即闪过一丝喜悦,但更多是顾忌,不知怎么回应的犹豫。

这时祘掏出了那粒珍贵的柑橘,同时又觉难为情,故意偏过头去不看她,躲避了德任直视他的目光。

单手给、双手接的动作,从礼仪上无何厚非,显示了他们的从属关系。

但是这里要给的东西,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代表爱意的柑橘,如果翻译一下祘的心理活动,大概会是“给你,我的爱,还不快接着”?

这个给予的动作一开始就缺了平等的对待。德任接过来发现是珍贵的柑橘,表情多么开心呀,她强调了是不是特意拿给她这点。

是专门为了她、刻意拿来的,这个点对她来说很重要。前面在人物分析篇仔细地讨论过,祘总是需要“确认”德任的爱。

其实,德任也需要“确认”,自己对他来说是不是足够特别?足够珍贵?

也许是上次在宫外,他说的“特别”让她有了期待。

也许第一次“告白”是在宫外,他才比较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心吗?

这个镜头,简直是另一个世界,站在人来人往的喧嚣街道上,而他们只是其中最平凡的男人和女人罢了,就像后来的她最期待的那样。

但是现在,祘太难为情了,口是心非,眼睛也不敢直视德任。随口说了“刚好剩一个”······帕布,还不如说“路上捡的”呢!

就是一句违心之言,毁了这场告白。德任的表情瞬间暗淡下来,失望的眼神掩饰不住,露出一个勉强地苦笑,又很快凝固在脸上。

对于德任来说,祘的爱是那珍贵的柑橘,而成为后宫,就是要和别的女人分享他“刚好剩下”的爱。

这点是德任绝不能接受的,就从这里开始,德任狠了心要一次次地拒绝他。

祘没意识到自己失言,并强迫德任收下他的爱。镜头特写了手部动作,他的大手紧紧地包裹着她,不容许拒绝,强硬地把自己的心给她。

如同ost《像星星一样照亮你》中的那句歌词:“不熟练地将我的真心,展示给你看。”

可是强硬的动作更激怒了德任,她突然像小刺猬一样竖起了身上的刺。现在,她感觉自己既不特别,也不珍贵;既没得到尊重,也没有拒绝的自由。

其实德任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他先是说错话,好像施舍她一样;接着又摆出主人的架子,剥夺了她拒绝的自由,否认她意志的重要性。

之前他夸奖她的时候,她不知笑得多开心呢~多说几句“辛苦你了”、“你是我的人”好听的话不行吗?

虽然从祘的角度,他只是想把珍贵的东西全都给德任而已,从来都不是施舍,也不是剩下,而是从未和任何人分享过的、唯一的爱。

就像他只带她来赏花,时隔多年再次盛开的、思悼世子死后一次也没有绽放过的,不是花,而是他的真心。

又如在暗夜中,偷看开窗赏雨的她,而在角落独自绽放的梅花,是他悄悄敞开的真心。

可惜,他总是将真心隐藏在书、花、水果这些无生命之物中。

“我们现在···说的是柑橘没错吗?”

这句台词真是神来之笔,珍贵的心没能送出去,小小的柑橘孤零零留在桌上没人要······含蓄地表达了祘意识到自己被拒绝的落寞。

柑橘这个意象选得很妙,有的很酸,有的很甜,但没剥开之前,谁也不知道是酸是甜,就像是一段心意还不明朗的暧昧关系。

祘拂袖而去,又气又委屈,跑去射箭,青筋暴起,这里又特写了被箭射穿的靶心,真可谓是“万箭穿心”!

也许有人觉得是德任一直在逃避和拒绝祘。可在那之前,其实是他不止一次地先用贬低她的话、各种违心之言,以及强硬的行为,把德任推得更远。

 3 ) 忠与爱的角力——德任的面具

《衣袖红镶边》创作的起源,大概就是这个问题:「王深爱宫女,可是宫女爱过王吗?」导演在采访中回答过:「德任爱李祘这个人,而不爱王这个身份。」

李祘的一体两面在剧里非常明显,明显到有人觉得这剧可以算是《正祖传》了,比如说李祘作为君王以及做自己无论在服饰的变化:偶尔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有时候「连龙袍都来不及换,就跑去找德任」,有时候也必须以王的身份面对德任,显露了李祘两个面目界线的模糊:王有了私心,可是李祘也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这个太多人讨论过,所以我不再赘述。 (如果有兴趣看更多有趣的分析可以看乔绾风的微博,有非常多细节的讨论,相关的讨论我也会在下文附上链接。本文不会深入讨论可是个人觉得非常有趣的讨论/评析/集合帖还有: 1. 书库里猫戏蝶或者蝶戏猫图【老虎东宫 VS 蝴蝶德任】 2. 德任承恩后蝶恋花的意象 3. 德任的挂饰【以及德任作为蝴蝶的意象】

可是如果王只不过是李祘其中的一面,那宫女这个身份又何尝是德任的全部呢?

德任的隐忍和蒜的直白是映衬,德任的爱和德老的忠又是另一种映衬。德老以爱的面目表达忠心,爱君以获得更靠近「君」/「权利」的位置;而德任则以忠的形式划清界限,让自己能在爱人与爱君之间找到喘息的空间。

成德任可以爱李祘,然而宫女却不可以爱上王。大家都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代距离乾隆时期是很久很久了,可是有一点我觉得是相通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爱可以是从上对下的宠爱,也可以是平等的爱慕,唯独下级对在上者的仰望,必须带着敬与畏。小宫女德任把东宫视为监司书,一直到及笄礼前都没有改变,乃至于祘在发现德任偷偷的跟着他去青楼时问德任:「为什么不怕我?」「不怕我杀了你吗?」及笄礼及以后的种种打击,让德任决心把爱强行转化为忠:你想达成的梦想,我会尽我的能力成全。

可悲的是,德任忠心的背后,仍然不是敬畏,而是爱慕。她努力地骗自己,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做一个忠诚的宫女,或许就不用受伤了。德任的难处在那个时代是无解的。她一开始对祘产生好感,是因为当没有人管都城里吃人的老虎时,是祘顶着压力去处理的。她也一直见证着祘从作为世孙的勤学(说起来这是第一出「为了引诱学神所以自己也要自修旁听苦读」的、「我引诱世子的方法是靠朱子大全、大学衍义补和诗经」的古装剧,而不是「现在让我唱一首流行曲震傻他的脑袋吧」)到后来作为王的勤政。她是真心觉得他优秀而真正地理解他的抱负,所以真真切切地怜惜他。她欣赏他的伊始,非常讽刺地,是因为他在为了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君王所作出的努力。她无法完全自私地责难祘,却也无法完全无私地看待祘为了大业作出的种种决定。

「一个好的王,不是一个好的夫君」。

他其实非常明白自己固守王的责任的同时,对德任带来的伤害。得知德任怀孕的那晚他没有去找德任,只在清晨时偷偷来看她,说:「我还以为你会难过。」后来,世子薨逝后,德任收拾好心情来找祘,祘也问,「你不讨厌这样的我吗?」

祘的患得患失,一部分来自于德任对「爱他不爱他」这个问题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来自无时无刻的自持和自省。剧中给的是暗示,原著第三部第一章(感谢皮薄馅多爆汁超大饺子的翻译)却有这样的一幕: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1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2

剧里的祘比原著里的祘温柔太多了。可是他们都有着「我会让你很辛苦,也会让你伤心。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你的心」的无奈。偏偏祘的家庭背景太惨烈,要承担的东西也太多了。思悼世子的悲剧、英祖多疑的性格和严苛的要求,都在祘性格的形成和理想的建立烙下深刻的印记。这注定了他不能对人生有太多想象。(如果我说,他没有成为神经病暴君已经非常强大了,会被揍吗?)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套剧像步步惊心,可是其实这部立意高了一点点,因为祘不是把人蒸熟的暴君。祘是明君,他是(在那个时代的限制下)依法行事的、处处为民的明君。最悲哀的其实是,德任懂得这一点,也全心全意的支持他、匡扶他。可是偏偏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就是不能好好地相爱。

祘和德任的故事里,不需要有第三者介入。祘和德任最大的对手,恰恰是对方的身份。王和宫女,本就不能相爱。宜嫔是正祖唯一的例外(祘在母亲前说的,我的后代,只能让士大夫之女诞育,而的确他后宫除了德任都是士大夫之女);而祘何尝不是德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每一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都没有做错。君是明君,臣是忠臣,如果世子(和剧里没有出现过的翁主)没死,大概德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自己和解(在那个时代大概也只能如此),就像第十六集结尾处德任的独白里所说的一样,然而偏偏天意弄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德任固执地只想做宫女,或者在成为李祘的后宫后坚持不肯说爱他,是因为李祘是王,她必须用本份压制自己的本心。只要虚张声势,只有「不合乎身份的」虚张声势,德任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喘息的空间;不能完全地臣服,因为只有「傲慢又放肆」地保留属于自己那一部分,德任才可以是德任,而德任才可以爱李祘。

祘「爱我吧」的哀求,不是不知道德任爱不爱他。而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没有牵绊地爱过对方。也许就只有在德任是小宫女、而祘装作是监司书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的平等地相处过。祘为王的责任所限制,于是德任必须守在宫女、或者宜嫔的位置。祘的哀求,其实是:一起放下面具和责任地相爱吧。后宫嫔御必须劝导王归去,而德任却能任性又主动地拥抱和接纳祘。导演在花絮里说,德任吻上祘那一下,祘就终于在人间功成身退。

所以,德任第一次主动脱下面具的同时,也解除了祘的责任;两个人终于可以毫无保留地相爱。

然后,瞬间终于成为了永恒。

更新:

1. 說「寫得一手好字就算是有事業心嗎」的人大概是不清楚古代女性教育因為缺乏系統性要求/管理所以往往非常參差(而且由於歷史紀錄往往有傾斜,出身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女性無可避免有著更多的記載,史料反映的是就算是出身比較好的女性也未必一定會接受非常良好的教育,那地位更低微的女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就更低),中外皆如此。所以以一個小宮女來看,能寫得一手好字,是的,確實是有事業心。(劇中第一集有一幕是她字好到連尚宮都希望她幫忙抄書,請告訴我這不是工作相關。)如果只能用現代中產目光注視一切,那麼能看的電視劇大概就是敘述現代中產階層的電視劇。一來宜嬪真的是歷史有名的字好(抄寫的郭張兩門錄為首爾博物館藏品)。另,字如其人,按照這個傳統,字好也是有隱喻的。

2. 歷史上,德任原名失載,德任這個名字是在她產下世子後得到的名字,是德如太任的意思(太任,周文王之母)。墓誌銘裡常說母以子貴,可是在後宮裡有更高階的年輕的後宮來說,正祖竟然對德任和尚且非常年幼的兒子有如此深厚的寄望,似乎全然放棄中宮和和嬪產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因為子以母貴?

3. 李俊昊的演技太多人稱讚了,所以我很想說一說李世榮的演技。在眾多李俊昊演得真好的討論裡,所有劇情的討論裡,相較於「李俊昊演李祘演的真好」的狂熱呼聲中,對有關德任戲份的討論裡,德任就是德任,沒有任何違和感的就是德任。某程度上也是對李世榮的演技的肯定吧。兩個人都要走花路喔。

4. 乔绾风討論過英熙因別監而死的劇情對應了德任對祘的感情。突然意識到,福妍對德老追星似的「迷戀」,似乎是另一種對應。福妍在第九集裡說,知道很多的其他人也在「愛慕」德老,她也不是想得到德老——反正只能默默地傾慕,只要默默地守在這個位置,就不會感到孤單或淒慘。這何嘗不是德任的想法?只要不成為後宮,只要自己的傾慕不讓人知道,只要自己不需要處於需要爭奪所傾慕的人寵愛的可悲境地,似乎就能假裝自己一切都好。當然,下一秒,就是英熙的質問——難道作為宮女就不會有人傾心相付嗎?英熙和福妍,是德任情感天秤的兩側。慶熙聽完了,就說,難道不怕被處死兩人共赴黃泉嗎?所以啊,慶熙是德任的理性。德任想要的,只是安安穩穩地成為正五品尚宮而已。於是,英熙最早死去,而福妍,即使隱藏了自己的心意,還是先慶熙一步離去。慶熙看起來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最後被留下來的她,雖然篤定朋友會等著自己,難道不孤獨嗎?宮女的困境,這樣看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啊。

5. 推特上的一個推

擁有上帝視覺的我們,比祘更清晰明瞭德任愛他。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比德任更清晰明瞭,祘非常愛德任。就算祘經常向德任表白,可是對於德任來說,她只是他人生小小的部分,沒有她,他還是可以好好走下去的。

原著第二部下冊(初次承恩那章)

只有作為觀眾的我們才知道,只有假裝忘記,祘才能繼續走下去。然而他能裝多久呢?他為自己作的決定、要跟她成為家人的選擇是那麼簡單而艱難啊。我們常常說祘有鋼鐵般的意志,能夠面對德任一次比一次殘酷的拒絕,可是德任每次聽見祘作為上位者說的「區區宮女」,大概都會想起來及笄禮上他說的話。我覺得,當所有人都在告訴她,她只是區區的、卑賤的宮女,的確有影響到她。她敏銳地明白,和這些高高在上的人在一起,就難免受傷。而在那個年代,她的確不能跨越階級,永遠無法和他並肩而立(王不能立妾室為王妃)。但是在他心中,她才是和真正和他靈與肉都情投意合的人。

原著第二部下冊第四章

原著裡,只有王在喝醉了、或者生病了,才稍稍吐露一點點屬於祘的心意。遺憾的是,電視劇沒有時間和空間展示更多這種人物與時代和時代所賦予的地位與責任的抗爭。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德任對作為好君王的祘的敬仰,和因為要做一個好君王而難免不能做好夫君的祘的無可奈何和幽怨。可是祘對德任才智的珍惜,只有極隱晦的描寫。比如說買書那一段,如果不能確定她才華深淺厚薄,就難以對於她能否靠攏他的精神世界有任何希冀。

他說的「區區宮女」,和她說的「我永遠不會把你當成男人那樣愛慕」,都是無能為力的虛張聲勢,然而比任何東西更有效地重挫對方的心。就像他不明白她有多愛他一樣,她也不明白,她對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乃至於最後的最後他寧願放棄生的機會也要和她在一起。

(PS他是知道她愛他的,只是不知道有多愛;她也明白他是真心想和她成為家人,可是她也同樣不明白,他有多重視她。只有她在,祘才是祘,撒著嬌說今晚只是牽著手睡覺的祘,任性地在她膝上午睡的祘。沒有她,這個世界就只剩下了王。)

(再PS 餃子那一幕之所以動人,不單只是因為映襯。最重要的是,祘那麼珍惜著她的一切,最懷念的,竟然是她的小脾氣。他喜歡她耍賴,喜歡她撒嬌,喜歡她不把他當王世孫/王。其他人想討好他,用的是最精緻的食物、最完美的外表,然而她只要跟他開玩笑,跟他耍小脾氣。做一個不完美的德任,而不是完美的宜嬪,他才最高興。跟德任在一起後,每一次要作為王要求自己或者德任做些什麼,傷到的不單只是德任,更是自己。德任做自己,不是他作為高高在上作為王偶爾要放鬆的需求,而是他就算不知道為什麼她那麼愛自由、愛自己的小夥伴,可是他的確知道她本來是怎麼樣的,而他愛她。她亦如是。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而已。)

6. 惠嬪

大家都注意到徐尚宮對祘德二人感情的洞察,然而惠嬪也是如此吧。徐尚宮知曉德任對祘的情感糾葛,惠嬪是否也能洞悉德任對祘的忠義下隱藏的情意嗎?大概是有的。金藤之詞事件後,惠嬪才是實際大力推動祘德情感進程的人。

7. 我看見網上有人老引用墓誌銘/墓表說正祖苛待宜嬪。且不說墓誌銘這類文體體現的更多是當代的價值觀(有點類似古早笑話中葬禮上的發言會讓賓客覺得躺在棺材裡的大概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那種感覺),單從史料和墓誌銘之中矛盾之處,更甚者墓誌銘本身自相矛盾之處,正祖是不是真的苛待宜嬪(很客氣的說)的確有商榷之處。

有人說宜嬪居處殘破(墓誌銘所謂的僅蔽風雨)。宜嬪住哪裡?讌華堂(也是她還是尚儀aka還沒成為正式後宮時產下文孝世子的地方,相關資料)。後來可能也住重熙堂(也就是宜嬪誕下文孝世子翌日、正祖即下令動工建造的東宮,相關資料)。「堂」僅次於「殿」,不是區區尚儀應該居住的地方。正祖也有過在這兩個地方辦公(開講筵之類)的紀錄。吶,就這樣說,要不正祖是究極變態S,苛待宜嬪之餘還自虐,還虐待召見的臣子,那就是,更貼近於諸多歷史紀錄尤其是墓表墓誌銘之類的,1.是誇張法,用以突出宜嬪之賢;或者2. 宜嬪本來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東西,殘破只是相對於她作為一品嬪的地位而言,就像她用栁木食具,栁木就是爛木頭嗎,不是,而是她明明可以用銀器而沒有用。看看讌華堂的位置。它真的,再殘破都有個譜吧?她兄弟窮困,在

再說一說正祖強迫宜嬪一說。這是正祖自己在墓誌銘寫的。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如果正祖不這樣說,那麼,宮女出身的宜嬪,更甚者,在那個特定年代、正祖堅持蕩平而明顯未果的、黨政激烈的、後宮中除了宜嬪都是與政治息息相關的年代,中殿未生育、元嬪未生育、和嬪未生育,倒是宜嬪,也不深究她有沒有流過產,五年懷了三胎、大概就是專寵、正祖為之連連破例(宜嬪居處、元子的冊立),如果正祖沒有說自己是強迫她的,她在眾人眼裡大概就是不知分寸的狐狸精。正祖寫那麼多東西,就是說:她是完美的,做錯的是我;她也讓我不要這樣做,我偏要。罪過全是正祖的,宜嬪呢,恪守禮儀、知書達禮、知情達理,這個形象在現在就很憋屈,在當時,簡直就是所有士大夫理想型。他還說,她死了,宮人們超級難過,「至於痛哭奔號焉」,你相信?沒規矩了嗎?正祖說宜嬪超節儉超窮,要借錢才能過活,吃飯不用銀器用栁木,「其歿也,篋無餘帛斂襲之,具皆取於市。生時不造銀匙,其飯含也以柳代之。宮人輩瞠然相語曰:固知嬪之守約而其貧乃至此乎!」可是實際上,她的喪儀其實又是正祖在禮法上的另一個破例:禮法上作為臣子的宜嬪,竟然和文孝世子一同進的文禧廟,其墓地僅距文孝世子墓百步之遙,在墓誌銘裡正祖還明說了是為了「慰宜嬪之恨」,哀榮之盛,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宜嬪生前竟然如此「受輕視、受虐待」。墓誌銘與其說是絕對寫實,不如說是為了突出宜嬪「出類之賢」。

讀墓誌銘,必須結合當時價值觀一起讀。墓誌銘,與其是為了真實紀錄一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為了紀錄那個人的賢良與才能,*供後世借鑑*的重要教育功能。我看過有人說正祖文筆不如英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祖的「非人」特質也比英祖嚴重,正祖是個苛刻地對待別人、而更苛刻地對待自己的君王。英祖文筆好,或者任何人的文筆好,不單只是遣詞用字,更是因為共情能力。不是說正祖不具備這個,而是,如果為人嚴苛如正祖,就很難與今天的人共情。從這一個角度看,他的確是為了宜嬪能名留千古所以寫的文章,而不是為了單純紀錄自己愛情而寫的文章。可是,努力讓宜嬪能夠以賢妃的形象千古流芳的正祖,難道不是出於愛所以這樣子寫宜嬪嗎?

 4 ) 关于“我给老板表忠心,老板让我当四奶”这件事

不吐不快。

被弹幕中质问女主为何一再拒绝王的后宫邀请搞崩溃了,这些人要是钻进电视剧,怕不是恨不得立刻摁着洗干净包裹着送上龙床。

你算谁,人家是王?

对权势的跪舔,对自我的泯灭都罢了,没有骨头的狗想躺着别人也懒得踢你一脚,问题是你还在那儿汪汪汪。

女主为什么要拒绝?

当你凭着自己的本事,如履薄冰又胆大心细在这个王宫里谋的自己的一份差事,日日夜夜兢兢业业,时时处处精进自己,和小姐妹一起欢笑一起成长,还有爱护自己的直属上司,偶尔有些偷懒干活的同事,算了都替她们干了。

正好王还是个明君,也不天天让人996,剩下的时间还能和小姐妹们野餐,没什么太大的野心,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说不定老一点还能升职加薪,像现在的直属上司一样。

然而老板想让你当四奶。

王已经有了政治联姻的中殿(王后),权臣的妹妹,又新纳了另外一个权臣撑腰的和嫔,然后对着你说,你对公司不惜性命的付出(天天自愿007)让本王大为震撼,这样的人才怎能不爱上作为男人的本王,你做本王的四奶吧,公司的事你也不用管了,从此当全职主妇天天生孩子吧!

然后你就欢欣鼓舞要答应了?

你可知新婚姻法?

你可知全职主妇家务没有价值?

更何况,你多年宫中生活,深知宫斗险恶,王可以看重你,却不会看重你的小姐妹,你以为你老公深爱着谈恋爱多作也包容,没想到婚后就希望你委屈就全伺候婆婆。

是的,爱,很爱。

王深夜痛哭的时候,看见了会怜惜;王身处险境的时候,会挺身而出想办法救出他;王成功了,因为说了一句赞成王处理罪犯,结果谋害王的罪犯是王的亲人,而感到伴君如伴虎。

所以不如相忘于江湖,选择拒绝。

王已经有天下,还有接续不断的后宫,他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就差一点爱情,进度99%,就差你那一点1%,而他的1%是你的全部,是你的事业毁灭,是你的自由消失,是你之前一砖一瓦一笔一画一分一秒一颦一笑堆积起来所有时光的轰然塌陷。

你,难道不拒绝吗?

看看男二就知道了。

他也从小陪伴在君王身边,用无数聪明机智的谎言构筑通向王权的独木桥,当然他也有自己的野心,然而功成名就之后的一句“从未当他是自己人”,彻底粉碎了他。

有弹幕说他不是“男二”而是“女二”,他嫉妒女主在王心目中的位置,就好像女人争宠一般。

可惜这么说的人,看待的角度分明是反了。

男二之所以嫉妒女主,是因为在你老板面前,他和你一样能干,甚至比你更能干,你是他的竞争对手!

说男二是女二这种说法,恰恰是没有看清女主的工作价值,她给王传密信,为了王数次发挥自己的谈判才能,她和男二一样,在构建通往王权的独木桥。

恰恰是男二发现了她的价值,而视她为竞争对手,对她防范、忌惮,色诱她,构陷她。

这不是争宠,这就是竞争。

而这样处心积虑的男二,终究失败了,因为王觉得他不够善良,不能理解自己的仁政,一味暗黑手段。暗黑手段是登上王位之前的必要之举,之后,就见不得人了。

而聪明的女主,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说希望王惩罚所有谋害他的人,就是说错了话,见微知著,她能够感受到之后的危险。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对方却掌握着你的生死,难道你要站在他身边天天测试自己能活多长吗?

这是爱情剧吗?

不是,这是历史剧。

观史使人明智,而这,又不仅仅是历史,是现代编剧把现代女性的所想寄托在了女主身上,是现代女性对自我的肯定,让她一次次拒绝,这也是唯有现代女性才能有的价值观和选择。

而弹幕中,那些不理解为什么拒绝的人,急于让女主变成后宫一员的人,是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完美宿主。

不知道为什么,从《东宫》、《雪滴花》再到《衣袖红镶边》,我本是去看爱情,最终字里行间都写着:

女人啊,不要选择爱情。

 5 ) 德任的选择是错的

衣袖红镶边剧终。

剧作家有深切的女性关怀,为了应对语境束缚的局限,在剧本上已经尽力而为。

剧中为呈现宫女德任的女性生命意志存在,以及揭示她的生命摧毁于正祖的悲剧,并且反思她悲剧人生中的自我选择,安排了多个女性人物的立场与视角进行映照,如广寒宫、赵氏(非常重要的人物)、月惠、小姐妹(尤其是景熙)、大妃(贞纯王后)。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这一点:德任想要选择,她的情感归宿是她的宫女姐妹们。这是她一早选择的,最后也没有改变。而王对于宫女的占有剥夺也始终没有停止。不止是德任自己临终愿望是一定要与姐妹相见、与王再世不见是表明这一点,英姬故去之后三姐妹含泪握住手再次约定死后一定要相聚也是表现这一点,还有最后景熙与王关于宜嫔归属的对话(或者说对峙)也是表明这一点。

景熙:我不是一个人,我们约好了,我的姐妹们都在家里等着我,宜嫔也在那里等着。

王:宜嫔为什么在等你?她是我的妃嫔,我的人。

最后王的圣君生涯终结以及自陷迷梦与其说是为了安抚语境,不如视为剧作家对于正祖的最后一笔讽刺与批判。

而对于德任的选择的对与错,剧作家也通过人物命运的呈现给出了自己的关切。我想这一关切在女性作家、女性剧中人、女性观众们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情感呼应与心意相通。

回顾一下全剧,至少有几个人的友善,有几个选择的机会能够让德任避免凄凉悲惨的命运,让她活下来。我们可以设想这种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如果月惠把世孙干掉……

当初月惠姐姐有心要守护德任,她认为自己从事的宫女志业关系到德任的生命安危、人生幸福。这并非空话。

试想若赵氏和月惠的刺杀行动真的成功了,世孙直接挂掉,德任这些东宫宫女按照制度就会被遣出宫,就像她的小姐妹福燕那样,福燕出宫过的是什么生活呢?在亲戚开的忙碌的小酒店做酒母,那氛围真比做宫女要自在多了。德任出宫可以去找她哥哥,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抄书赚钱谋生,可以和小姐妹聚会,以及等着她的姐妹们最后一起生活在她们自己的家。

月惠说守护德任,这是真的,她拿出了行动,不仅自救也是救人。可惜她失败了。德任在不知不觉中亲自参与了自己的命运,她帮助世孙,给世孙送了信,让他提前有所警觉。后来又帮助世孙成功登位,他终于有了可以任意宰制她的权力。可怜月惠的心意到她临死之际,德任也未曾明白。她来看月惠时还说了一句自作自受。德任爱月惠姐姐,也知道月惠姐姐爱她救她,但的确不理解月惠为什么要反对王,不懂得月惠对于她的守护是什么意思。

德任对于世孙的同情和帮助立场最终让她失去了自己的意志乃至生命。不知道到了最后她会不会懂了月惠她们。

总之看完大结局,我心中再一次升起这样的愿望:好希望月惠把世孙干掉啊。

第二个可能,如果德任接受了贞纯王后的邀请……

贞纯王后(前面是中殿,后面是大妃)身在权势阶层却与德任投缘,喜爱她的聪颖珍惜她的生命,从最初想要利用她,到后来直言珍惜她。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了。三次对她释放友善亲近之意,两次提出邀她到自己身边来,你可以选择留下,我可以保护你。你愿意成为我的人吗?我想在这个孤独漫长的宫中生活里有一个可以做伴的朋友。

直到德任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贞纯王后因为要救自己的哥哥不得已借和嫔之事向王发难,将德任卷入其中,但她的本意和打算是要让德任来自己身边,所以事败之后立刻做了挽救,要让德任到大妃殿来。可惜君王的占有欲多么强,觉察到大妃在“抢夺”德任,就先下手为强,大妃晚来一步,德任已经被迫承恩。于是大妃尖锐地当面挑明了王的卑鄙作为,是你把这孩子置于危险之中了。这孩子害怕的不就是你吗?她一直想要逃离你却失败了。

贞纯王后是德任与权势阶层之人结下的善缘,是一种女性的善缘,是她能够过着宫女人生的机会,是她实现成为五品尚宫愿望的机会。可惜德任在王后和世孙之间选了世孙,可惜德任在命运的至危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我能够理解她不选择大妃的主要原因是忌讳触怒王,但是投靠大妃会有风险,置身于王的肆无忌惮的权势之下更是致命危险,人难道不应该为自己搏一把吗?历史上贞纯王后可是胜出者,在正祖挂了之后,贞纯王后还活着,她继续是朝鲜土地上唯一可以与王权抗衡的存在。

我们别忘了,剧中正祖对德任最为暴怒的一次,不就是因为她为了救宫女姐妹选择向贞纯王后求助,而不相信君王吗?看到王气恼地冲着德任嚷嚷,大妃是唯一能和我抗衡的人!这一幕可真是解气。

第三个可能,如果德任能像景熙说的那样想那样做……

当德任被迫承恩成为后宫之后,三个姐妹来看她。她们对此感到惊讶,福燕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英姬安慰她也许接受了现实还能有一点小小的幸福呢。只有景熙最为清醒。她告诉德任的一番话,值得记录在此。她说:

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挽回。但,承恩并不代表一切,关键是你要打起精神来,不要对君王有感情,不要把自己的心交给君王!男人总是恣意妄为,君王更是如此。你要小心付出感情却受到伤害。你只要做你应该做的尽到本分,不要让王遗忘你就行了。需要假装爱慕他,那就假装爱慕好了,不要真的爱他。

德任说果然景熙聪明。但这不是什么聪明。这是清醒。这种清醒的背后是强大的女性意志。景熙其实是在告诉她,作为后宫也有后宫的生存方法。她说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做的,璎珞不爱皇帝,爱的是自己,是与自己情谊深厚的女性姐妹(她的亲姐姐、富察皇后、还有明玉),不仅对皇帝没有真心,她还利用权势为自己的姐妹报仇。最初开始看衣袖红镶边时,我觉得少年的德任聪明机智,和权势周旋时那种能言善道似乎有一种魏璎珞的劲儿,但看完全剧才知道,剧中最像魏璎珞的人物不是德任,而是景熙。不讲延禧攻略,再来回顾韩国的大长今,这是衣袖红镶边的前辈,大长今里也有一位宫女成了王的后宫,她的生活态度就类似景熙所说的。她就是长今的至交好友,那个善良可爱的连生姑娘。连生没有景熙这样的清醒强大,性格完全不同,但她的内心是与君王保持距离的,她没有爱君王,谈不上什么真心不真心,她只是作为一个妃嫔去面对他而已,她真心所系是她的姐妹,是她流落在外的好朋友长今。长今成了医女回宫与连生再见面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她们一起在厨房里为太后做点心,连生温柔喜悦的看着长今,对她说,我们这样就像回到了做小宫女的时候。结局时中宗驾崩以后,来到了文定王后的女人天下,文定王后也是与长今有善缘的权势阶层女性,连生作为一直得到王后礼遇的后宫,抓住机会向她进言,长今还活着,于是为在民间四处躲藏的长今求来了赦免。

如果德任能听景熙的话,清醒过来,王固然还是那个压迫的存在,但至少自己不会去在和王的关系里追求什么真心不真心,什么我属于他他却不属于我,他不是我的丈夫而是中殿的丈夫,他对我好的时候也是有点幸福感觉的,为这些无谓的事情内心纠结,她也不至于被折磨到抑郁成疾的地步。第十二集赵氏的故事里讲述了她是如何从沉痛教训之中醒来,明白了,宫女爱慕君王是多么愚昧的事。看懂了赵氏的故事,再看看德任的不清醒,真的令人唏嘘。虽然德任无法和赵氏月惠她们走到一起,至少她最好的姐妹景熙也有这份清醒。有一场戏是几个姐妹各自流露对于爱情的向往,福燕想的是出宫了就攒钱买房子与兼司书大人做邻居,英姬想的是难道就没人喜爱宫女吗?德任在想,爱慕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感觉呢?只有景熙朝她们喊,醒一醒,宫女不需要这种危险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平安的活着。果然到了后来,英姬和德任都因为和男人的关系送了命。固然英姬表示自己的选择无所怨恨,固然德任是带着一份不再与王相见的清醒离世,但对于女人来说,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活着吗?所幸的是福燕只是远远的幻想仰望兼司书,没有近身才没有遭祸,而只有景熙始终最清醒坚定的守住了宫女自己的立场。

关于宫女群体的立场,主要在广寒宫的故事里展现,德任和她的姐妹朋友都没有加入广寒宫,她们想要自己约定的平凡生活,不愿卷入权势斗争的凶险。我们不知道赵氏传给月惠的那件烧毁的龙袍最后下落何在,但我想它一定会继续在宫女们中间传承下去。这是故事中的神龙之尾。而景熙,德任最好的姐妹之一,四个伙伴中最清醒坚定的一个,从宫女立场来看,她才是四人中的中心人物。她后来成为提调尚宫,这是最高女官,也就是德任曾经向往的正五品尚宫,为什么最聪慧能干的德任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反倒是景熙实现了呢?作为观众我们可曾想过这个问题?想一想她们各自的选择就知道了。从景熙一贯的见识态度来看,从她对于权势男人的清醒来看,确实最能继承赵氏和月惠的精神从而作为宫女们领袖,告诉她们要依靠自己人、不要相信君王的就是她了。

王后和月惠,剧中两位对她善意示警的女性,告诉她你的生命很美好你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样的你身在宫中有多么危险,世孙是危险人物,正祖是危险人物。可惜德任与她们竟不能心意相通,不能相守相伴。景熙,德任的好姐妹,在最关键的时刻告诉她如何作为后宫找到保全自己的生存态度,可惜德任竟未能听她的劝告,未能在内心中坚定的依靠自己,依靠姐妹情感。

扮演德任的女演员在访谈中说她最喜欢的台词是:我想要选择。这句话确实是剧作家赋予人物的灵魂。

然而自成为后宫以后,对王怀有情感期待的德任可以选择的其实已经没有了,她自我安慰“我一定不能让王知道我的真心是什么”,这是唯一能选择的了。但这只是一种可怜不已的自我抑郁罢了。看到姐妹们出宫休假,她流下眼泪怀疑自己的得失,而刚一怀疑,却又让自己陷入了所谓片刻幸福的幻觉之中。陷入了与王的关系的纠结之中,不免于一种自困。到最后才醒悟王的无情,应该也已经后悔了自己的选择,所以但愿与王再世不见。但这时候她已经连临终想要见姐妹的心意都不能实现了,想见的人没见到,不想见的王跑来抓住她的手不放,在那里嚷嚷,你不想见我吗?你真的一点点都不爱我吗?这情景看的人无比痛苦气堵,为德任和姐妹不能相见而悲愤,王把德任最后留给姐妹的珍贵时间占有剥夺了,致使她憾恨无穷。这该死的王。(忍不住再次感慨:如果月惠姐姐当初早把他干掉就好了。)

剧作家对于德任最后五年的悲惨生活没有给出大篇幅的表现,我尝试理解其中原因。我想一方面作家需要在一个艰难险阻的复杂社会语境之中完成德任的故事让她能与我们见面,另一方面在女作家来说,情感上也受不了这里面的悲惨万分啊。在女观众来说也是如此。仅仅是最后两集已经让女性们唏嘘流泪不已,如果真的把小说里正祖虐待宜嫔的种种细节展现出来,会怎样惨切。作家不愿意这么做,最深的原因还是她对于女性的爱,她想让观众体察的是德任的女性生命力量,而不是看着她的生命被凌迟陷入彻底无力与失败的惨状。最后两集已经达成了剧作的目标:德任的女性生命毁灭于正祖的权势剥夺,这一悲剧令人无比痛惜。

而我作为观众,希望在剧作家所编织的女性们情感联系和支持的空间中,去寻找德任活着的可能性。德任是可以活下来的,可以保护自我的意志,如果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这就是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了,却也是衣袖红镶边留给我们的余韵所在。

我觉得看完了衣袖红镶边,女性观众们也许会意识到一点:

女性要选择,这是女性的意志。

女性更要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保卫自己的意志和成全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记住德任,记住她的命运,记住她的选择。认真的想一想。

要选择女性(王后),而不是选择男性(世孙)。不要背离自己的群体(月惠),不要站在权势者一边(世孙)。

 6 ) 完全中了“芳心纵火犯”李俊昊的毒

完全是中了“芳心纵火犯”李俊昊的毒。

清醒自知,厚积薄发,自律上进的小哥哥,就是肉眼可见的蜕变成迷人的味道。

男女主同框的时候,就是一本正经的古装偶像剧。

其他时候,也还是认真搞事业,搞权谋的正剧风,一开始觉得很多剧情很扯,后来发现,编剧反而非常尊重史料,让人想不通的桥段,反而真的是历史。

比如,宫里抓老虎。

比较稀奇新颖的点,就是编剧接着非主流的女主角,一个东宫宫女的视角,阐述了很多真的有思考意义,有人文关怀的话。

哪怕是娱乐,也该给观众传递正能量。

王世子吃错,质问女主为何要和宫女们都爱慕的自己的近侍男二号亲亲我我,女主则反击,为什么不去问责调笑,调戏宫女的高高在上的官,反而来指责没有能力拒绝和反抗的小小宫女?

受害者有罪论的反思,也可以巧妙融入打情骂俏。

还有就是万万没想到,男二号,不按常理出牌,拿了女二号的剧本。

所以综上,会追完的。

长评应该会认真写一下。

上半年2PM回归的时候,又是一次二代团的内卷。

颜控的我十年前非常喜欢nichkhun,但也记得李俊昊,他跳舞唱歌都很努力很棒,但存在感确实不高,又不是综艺人,艺能感也一般。那年的强心脏上,他说自己苦练空翻做AAA的ending,结果只上热搜一天,就被撕泽演给盖过去了。

姜虎东说,人生是有季节的,属于他的季节总会来到。小哥哥还半玩笑半当真地喊着,属于他的季节何时来?然后来了两个转体空翻。

就这次回归,还有他之前电视剧《金科长》《自白》,还有佛系自律的《我独自生活》,越来越喜欢他了。也越来越迷人了。

人生真的是长跑,时间的复利会成倍回馈的。

还是相信天道酬勤。

 短评

德任用尽一生来诠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8分钟前
  • Phyllis.L
  • 力荐

整体制作 男主都很在线。女主儿童非常灵气,长大了李世荣的表情让我觉得她不适合演这种角色啊 僵硬 夸张 出戏….

12分钟前
  • 琴心三叠
  • 还行

韩国人能把一个小言拍出儒家古典悲剧的感觉,就好像《思悼》里那种草木皆为我洒泪的荒谬和悲怆感,服气。

17分钟前
  • Yinanaa
  • 还行

小演员都很好,长大后女主的牙太醒目了,世孙还行,不过看一集就能知道后续剧情有点无趣

18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结局感到某种欣慰,没有happyending的完整结束。既不是爱情剧,也不是宫廷剧,是部想要聊聊女人这一生的剧。看得百感交集,女性是感情丰富的但更应该是爱惜自己的,好的爱情既有命中注定也有努力争取,女主终其一生都没有吐口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算是编剧借角色寄予的一点小倔强、小任性吧。绝对的女性剧,但男主刻画的也相当不错

22分钟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力荐

俊昊真的好适合古装

27分钟前
  • 啊啊啊啊啊呆
  • 推荐

目前两集来说挺不错,不过小演员的表现会更亮眼些,成年女主的牙过于抢镜了,李俊昊的古装扮相好看,希望后面剧情不要拉胯。

31分钟前
  • 阿拉小半
  • 推荐

因为是真实的历史改编所以看着会更有感觉。以及,你不得不感叹男主演技有点东西

33分钟前
  • 戈德里克山霸
  • 推荐

李俊昊不容易啊,从偶像一步步走到今天,演技发挥地更好了,就是和女主不太搭的感觉,女主脸型怎么越来越不对称了

37分钟前
  • 爱玫瑰的橄榄妹
  • 推荐

古装韩剧一定要从小时候结缘开始,然后长大了见面不识,然后隐瞒身份,安通心意,解开年少相识之谜,更进一步。

41分钟前
  • 保小罗
  • 力荐

《蓝色生死恋》之后哭得最多的一部剧。李俊昊的演技和绿衣服配蓝边儿真的太棒了。世荣妹妹少时演《九岁人生》今朝宫女扮相依然是少女模样。喜欢德仁做事情的完成度,每一件都做好,同侪中有刺客,最后女主还是去探视作别;即使再厌恶洪德老,离别时也为此前对他的恶语而道歉。也喜欢公主的养子要帮公主续命,给她请安的作别时刻

42分钟前
  • 羊羊羊
  • 力荐

把女性追求独立却又在面对爱时选择牺牲的矛盾展现的非常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其实也是千年文化来身为女性的悲剧。真把一部小言拍出了深意。最喜欢16集最后两个人的那场对手戏。女主问男主有想过他如果不是君王两个人会如何吗?男主回答从未想过。 女主笑,说她曾不止一次的想过。男主抚摸她的鬓角,笑说宫女很适合她。 女主也笑,说男主的确也适合做君主。(女主的这几个笑都包含了极为复杂的情感 有对男主的爱意 也有无尽的悲凉和说不出口的委屈 )男主一生不会懂得女主为她放弃了什么,不会懂得为什么女主会思考这个问题,就像他自己所说从未想过。从未想过不是君主,从未想过女主想成为五品尚书宫女的梦想远比他觉得好的娘娘更为珍贵,因为那是一个女性的独立意志,不依附这个男权社会而存在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意志。

47分钟前
  • Yol
  • 推荐

李俊昊 真的有点东西

51分钟前
  • alanssyjj
  • 力荐

不得不说韩国人在电视剧这件事上真的是牛逼。明明就是一个霸总言情剧,愣是拍出帝王之爱的无可奈何、历史洪流不可逆转、虽然我爱你,但是我的生命不能只有爱情,我自己才是自己的核心…最后套娃的结局真的展示了编剧的技术,在不能更改历史走向的前提下又要给观众一丝希望,设计的巧妙又新颖。求求了国产剧能不能提高提高标准,别男女主一见面之后这辈子就只有恋爱了啥都不考虑了。

53分钟前
  • 南瓜苦瓜大列巴
  • 力荐

这剧配拿八分以上?

55分钟前
  • 就enmm吃个瓜
  • 很差

拥月后最好看的古偶韩剧了,男主居然是爱豆出身,这演技绝了,女主更适合后期隐忍悲伤的设定,英祖的老演员演技更是弥补了韩国小儿科宫斗的单薄,老爷子男主一飙戏氛围感瞬间厚重。

58分钟前
  • mоmо
  • 力荐

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一个是成为宜嫔的德任向还是宫女的自己挥手告别;另一个是李祘庄周梦蝶没有选择往外走而是选择和德任待在庭院

59分钟前
  • Leung_Funfun
  • 力荐

祘掐着德任脖子说你是我的的时候 我真的又爽又难过 这沉重的无法抗拒的 来自君王的爱 哎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这才是《步步惊心》的内核啊。“我珍视邸下,但我更珍视自己。”这样的女性独立价值观无论何时都令人动容。夸夸李俊昊的优秀演技,夸夸李仙姬的倾情献唱,还要夸夸编剧对结尾的处理。人生哪有永远的快乐永远的悲伤,人生却有永远的瞬间。

1小时前
  • 扮风
  • 推荐

看到16集不忍心再看。绝对精妙又绝对深刻的史剧作品,几乎是近一年的韩剧最佳了。自由的灵魂与禁锢的宫廷,爱自己的本能和爱他人的必然,这简直是现代婚姻缩影。

1小时前
  • Donut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