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罪

欧美剧英国2021

主演:奥利·亚历山大,凯莉·霍威,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纳撒尼尔·库蒂斯,斯蒂芬·弗雷,奥马里·道格拉斯,卡勒姆·斯科特·豪威尔斯,莉迪娅·韦斯特,邵恩·杜里,特蕾西·安·奥伯曼,尼古拉斯·布兰,苏珊·布朗,Natasha Williams,塔祖·卡尔瓦略,阿什利·马克圭尔,大卫·卡莱尔,Ken Christiansen,马修·厄利,Sue Jenkins,David Fleeshman,Caroline Berry,马丁埃利斯,尼尔·阿什顿,托托·布鲁因,Andria Doherty,Jill Nalder

导演:彼得·霍尔

 剧照

这是罪 剧照 NO.1这是罪 剧照 NO.2这是罪 剧照 NO.3这是罪 剧照 NO.4这是罪 剧照 NO.5这是罪 剧照 NO.6这是罪 剧照 NO.13这是罪 剧照 NO.14这是罪 剧照 NO.15这是罪 剧照 NO.16这是罪 剧照 NO.17这是罪 剧照 NO.18这是罪 剧照 NO.19这是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20:20

详细剧情

  Channel 4的5集剧《这是罪》讲述80年代时三个男孩Ritchie(Olly Alexander饰)﹑Roscoe及Colin的故事,剧情长度将横跨10年。三名主角在18岁时离开家乡,带着希望﹑野心来到伦敦。然而当他们感染上爱滋病后(当年有发生血液污 染案,造成大量人感染肝炎及爱滋病),这在当时仍然充斥着各种谣言的病使他们在别人眼中是威胁﹑恐怖的存在,不过主角们也因此团结起来。  剧集还会讲述主角们的朋友﹑爱人﹑家人,他们将共同面对病情﹑被他人拒之门外﹑当时对同性恋者的偏见等。除了Olly Alexander外,其他演员包括Neil Patrick Harris﹑Keeley Hawes﹑Stephen Fry﹑Tracy Ann Oberman﹑Shaun Dooley﹑Omari Douglas﹑Callum Scott Howells及Lydia West。

 长篇影评

 1 ) 观剧随想

原来同一个帐号可以对同一部作品写不止一篇评论的。赞一下。

本剧是著名的英国同志编剧Russel T Davis的最新同志力作。此人基本上作品基本上如雷灌耳。除了同志入门必看的 同志亦凡人 英国版,还有英国人的西游记 Dr. Who (05-10年编剧)

此剧所有的gay角色都是gay演员扮演。问起RTD为啥要作此选择,不怕从此限制了这些演员演出straight的角色嘛?RTD说,几乎所有的gay一辈子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生活中假装straight,不觉得他们演straight会有任何问题!感觉逻辑上很合理呢。

老实说,上一次看他的同志相关的作品是Cucumber,描写了居住在曼城的一些gay的琐碎生活和中年危机,没有很好看。可能是主角不够养眼吧。哈哈。前阵子看了It's A Sin的介绍,也没有很兴奋,毕竟有Normal Heart,费城病人等珠玉在前。

还是第一时间看了,因为有我口水的Years and Years的主唱Olly Alexander啊。这是他自Skins之后第二词跨界演戏,看他mv作的那个劲儿,又跟男主经历这么贴合,想来应该会有精彩的表现。

加上演他妈的是我自从德雷尔一家之后就大爱的Keeley Hawes阿姨,还有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里面最贱的Neil Patrick Harris这样的名角儿来加持,自然十分好奇。

于是就第一时间看完了所有的5集。

中途无数次的放弃,尤其是第三集跟第五集,太催泪了。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细说了,肯定也不如专业的影评人说的好,讲几个让我最起鸡皮疙瘩的体验。

"LA!!!!" Ritchie的queen装扮出场,大家以为他要有啥激动人心的演出,没想到,就是一句简单,却是铿锵有力的,La!! 从此变成这群好友之间的日常招呼,分别,晚安,再见,都用la来代表。有点奇怪,却似乎又很合理。

互相之前姐妹相称,不管是你攻还是受还是vers,都给你起个妞的名字。让我想起了大学宿舍里面我们总喜欢用三个字名字的前两个字来称呼对方。

片中把所有的人都凝聚在一起的却是个腐女,Jill. 更惊讶的是,其他的角色都是虚构的,Jill这么善良美丽的天使却是有着真实人物的改编。而且这个人的原型在片中出演了Jill的母亲。

不得不说,此片演的最好的就是Keeley Hawes,她把对Ritchie的母爱,不解,不原谅演的如此逼真,贴切。不由得让我想起来最近看的另外一部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里面的母亲,王彩桦,同样演的如此让人动容。

看到第3集的时候,编剧让最乖最不乱搞的Colin也感染了hiv,发病的形式还是那么悲惨的脑部感染,实在让人万分唏嘘。或许,还是编剧不想让观众把hiv跟性乱太直接的联系在一起,才编出了这个『老实人也逃不过』的剧情。后面有暗示,他应该是刚刚来伦敦住在别人家的时候被landlord儿子传染的。

当时以为编剧会放过那么阳光,那么可爱,事业刚刚起步,有着无限光明前途的Richie,让他成为那场灾难的幸运儿。然后,RTD没有那么慈悲,他用悲缓的配乐,暗沉的调色,想见却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挚友,勾画了Ritchie最后的时光。 Richie美丽灿烂的一生在Isle of Wight,他从小就睡的小床上结束了。

珍惜生命,珍惜眼前,尊重科学,不言放弃.......

 2 ) 良心英剧,值得一看。(故事梗概,注意有剧透...)

《这是罪》聚焦LGBT群体,以上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血液污染」事件为背景,虽然只有短短五集,却让人感受到那种面对未知疾病的恐慌、无助,以及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与歧视。

前面有多欢乐,有多么值得期待,后面看得就有多虐心,多绝望。

正因为剧情足够真实,所以格外令人动容。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

Ritchie、Roscoe与Colin,三个18岁男孩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奔赴伦敦逐梦。

稚气未脱的男孩们还不知道,他们的一生也会就此改变。

男孩Ritchie,想成为一名演员。

可是家人却并不同意,认定演戏找不到好工作,

特别是父亲,蛮横强硬的要求Ritchie从事律师行业。

传统的家庭不允许Ritchie做出任何偏离正道的事。

当然,也包括「出柜」。

于是,Ritchie赌着一口气去往伦敦,偷偷在大学换了专业,也开始了在异乡的狂欢。

男孩Roscoe的性取向被发现了。

这个逼仄封建的小镇根本容不得「同性恋」的存在,他们执拗地认为Roscoe是被恶魔荼毒了心灵。

Roscoe父亲更是要求远方大伯来把儿子带走治病。

他对Roscoe的嫌弃、不信任表现在各个方面,连Roscoe与男同事正常的打招呼都会再三盘问。

Roscoe深知一旦被带走,等待他的将是非人的折磨。

于是,在大伯到来的当晚,他换上一身女装,狂卷一通后逃跑了。

男孩Colin,是个典型的乖孩子。

性格沉稳,工作勤恳,善良富有爱心,几乎不会拒绝别人。

不善言辞的他也是周围人心中的老好人。

可这样的Colin却悄悄藏着一个秘密,他是Gay。

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性取向,遇见喜欢的男孩子也只是偷看几眼。

他在伦敦幸运的遇见一个同为Gay的裁缝老板,不仅教给他很多工作知识,还待他如同亲弟弟一般疼爱。

Colin满怀憧憬的期待着未来。

三个男孩就这样在伦敦玩着、闹着,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花季年龄的他们值得最好的生活。

可是,彼时的伦敦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骇人的传闻:

城市中陆陆续续有人罹患癌症,确诊者全是同性恋。

在当时,同性恋群体本就不受社会待见。

他们不愿提供工作给LGBT群体,为了获得工作,只能隐瞒性取向。

裁缝老板与男友同居,却被周围的邻居指指点点。

而传闻中,那种会致死且似乎只在同性恋之间传播的疾病则再度加剧人们的恐慌与歧视。

这种所谓的癌症其实就是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是我们俗称的「艾滋病」。

该病的好发人群多集中于男同性恋者、不洁X交者、吸'毒者、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

现代的我们对艾滋病了解甚广,但80年代的年轻人们却并不知晓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不明白,一场普通的感冒,一个微小的伤口怎么就会要了人命?

疾病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怪物,疯狂侵略着这个城市。

男孩们起初并不相信,聪慧如Ritchie只觉得这不过又是人们对LGBT的一场抨击,一次舆论的狂欢而已。

他与Roscoe还是一如既往跟众多男人接吻、「运动」,毫无节制。

可是Colin却有些怕了,他亲眼看着裁缝老板从一个精神抖擞的男人变成一个虚弱到几乎无法动弹的病秧子,而死亡也仅仅在几天之内就降临在他的身上。

Colin恐惧这种病的严重,在好友的拜托下,他也开始调查艾滋病的情况。

可还未等查明源头,Colin就被发现倒在地上,不住地抽搐着。

医生首次诊断认为Colin是患有羊癫疯,可是他的家族史并没有人发过病。

而且Colin抽搐的也越发频繁,症状并不像普通的羊癫疯。

紧接着,警方来人将Colin关进了单人病房,确认他患上了艾滋病。

可是Colin从未乱交过,他从小到大只跟一个男人发生过一次关系,就那一次,却被染上了艾滋。

Colin其实并没有犯过什么错,日常生活中也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男孩,但如今却变成了这幅模样。

眼神呆滞,流着口水。

出现幻觉,说着胡话。

疾病彻底击垮了这个正值青春的男孩。

不只是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出现病状,一个个离开了伦敦,葬在家乡。

Ritchie也没能逃过。

他在与一名男子激情过后,惊恐的发现男子背后有一块创伤,那是艾滋病患者都会有的伤口。

Ritchie采取了各种方法试图控制艾滋的发作,吃各式各样奇怪的东西;

买任何有益于艾滋病的药物;

每天盯着镜子查看自己每一寸皮肤。

因为担心传染,他悄悄远离朋友,不再与任何人做运动。

因为放不下家人,他跑回去给家人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却在做好后故意爆粗口逃出家门,不与他们同桌共进晚餐。

深知生命所剩无几的他,也放开了自己。

例如勇敢向初恋表白;

大胆参与了游行,躺在马路地上,任凭警方如何打骂都坚守着不退缩。

“我以为生活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快乐,还有梦想可以去追求。可是快乐的生活突然就消失了,连同我自己都消失了。”

真心觉得这部剧适合所有人观看,在了解艾滋病的同时学会尊重。

无论是人种,还是性取向,都值得平等对待。

首发:微信公众号「美剧院线」

ps:剧荒了?别怕,不知道看什么优质英美剧,就快来关注公众号“美剧院线”(MJyuanxian),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3 ) 短评写不下了,来这里mark

蛮有深度的,看完第一集的感受,转眼看了看豆瓣评分,果然不出所料,这种剧对明天要答辩的我来说还是无法忘却紧张和压力,反而更加depressed😅,或许可以等一个正常心态的时候看看剩下的几集。/答辩结束,在看到Richie因为自己得到了“后果”时候心情是复杂的,我知道这里有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错误,但是我不能跳出上帝视角来侮辱他。Colin正如Roscoe所说,他behave,no sex and we love him,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尊严的die of AIDs。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难受,总之看到后面为了自己的权益strike,突然又觉得眼角湿润,尤其是看到Paul说的,fight with AIDs,no gays…这大概是最让我头痛的一部剧了,因为我无法客观的描述分析我的感受。/还想写,所以补充,我希望第二季看到Jill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I love u 不是只存在于情侣之间的甜言蜜语,而爱是一种力量,我也很希望拥有Ash和Jill这样的伙伴,当你负重前行的时候,说没关系,都没关系的。这才是真正的love is love。ps,全剧最戳我的一幕,Ash躺在Richie的旁边,如果你想,我愿意被你带走。这种可能看起来很愚蠢的自我奉献和牺牲莫名打动了我,他们的爱是超越情侣,爱人甚至家人的。

 4 ) 恐同是罪

看同志剧集,每次看到恐同内容我都有点conflicted,一方面这是必要展现的一部分,特别是艾滋背景的八十年代;另一方面看的时候不免会有PTSD。我必须承认听到有些台词我有点感到不适,但是RTD总是不过分渲染,而是恰到好处;而且恐同是各式各样的展现。

有很明显的恐同情绪——比如Gloria的恐同家庭,艾滋病刚开始时候的几乎无人进行研究以及把病人彻底封闭隔离,还有抗议时候周遭路人的恐同言论。

还有比较深层可能不让人察觉到的,比如Ritchie的妈妈。

在刚开始时,Keeley Hawes的这个角色非常不引人注目,不禁让人思考她为何会演这样一个配角。而最后一集,她几乎撑起了大半集的戏份。

在大量的剧情交织下,我们大概在最后一集早忘了Ritchie从未和他的家人出柜。这似乎不太像这个角色的设定,他不像是会隐藏自己性取向的深柜。其实性少数群体都知道,出柜是一件自己的事情,每个家庭的情况完全不同,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时候甚至是否出柜,而潜意识里你是知道出柜的成功率的。看起来Ritchie应该不会特别困难出柜,他的家庭似乎并不关心同性恋或肆虐的艾滋病,但是你可以看出他的妈妈还是特别爱他的。不过,他没有出柜肯定有他的理由——最后一集便完整的展现了潜在的原因。

诚然,你的孩子直接丢出出柜和艾滋两个信息,做父母的势必都需要时间来消化;但在听到消息后不久与Jill的对手戏里,Ritchie妈妈始终不相信儿子是同性恋,甚至惹得旁边病房的阿姨不得不说“如果你做妈的到现在都没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只能说你瞎了”。

有出柜的性少数人士应该都知道,如果你有传统意义上性少数的特征,比如说你是个“能歌善舞的男孩子”“喜欢潜艇的女孩子”等,父母,特别是妈妈,一般都会恍然想到潜意识里其实一直都知道。Ritchie就是很典型的一个形象,那为什么他的妈妈似乎无视了这些特征呢?其实我很能理解,因为我的妈妈就和Ritchie的妈妈一样。因为在这些父母的意识里,他们自己的恐同让他们觉得性少数群体是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的“低劣一族”,而在八十年代,他们对被艾滋污名的男同性恋群体的想法更加是如此。所以,尽管有所察觉到孩子与其他人的不同,他们从内心否定自己的孩子会是性少数,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和这些群体有所接触而“变坏”。

所以Ritchie的妈妈是怎么反应的呢?她很愤怒,愤怒Jill这么多年以来和自己的儿子骗她到现在,愤怒自己这么多年不了解真正的儿子的生活,似乎她被这些人隔离在了儿子生活的外层。你似乎觉得这都很正常,毕竟家长接受这些消息都是需要时间消化的,更何况Ritchie的妈妈依然明确的表示了她依然爱自己的儿子。因此我们在最后期盼着看到美剧式的结局,Ritchie的朋友们与他道别以及与他的妈妈的和解。

然而最后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会是Ritchie妈妈冷冰冰的一句“He passed away yesterday.”这时我们才发现,Ritchie的妈妈是多么的冷血。其实早就有预示,当Ritchie说到他不想让自己的病情隐藏在外人面前他妈妈的沉默,而当她和Ritchie聊天时说到的都是曾经在他去伦敦之前,“回到以前多好”。她这么说着,而从未问过自己儿子这些年真正做自己的故事,试图真正了解他的内心。可能她愤怒于她这么多年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失去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所以她不想让Ritchie的朋友们见她最后一面;不过,我依然倾向于这是因为她的恐同。很多性少数人群因为原生家庭的恐同而不得不离开而找到了自己的queer chosen family,对他们而言他们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人。确实,如果你的家人连真实的你都无法接受,你有权利找关心你的家庭。而Ritchie妈妈可能始终觉得,都是他们的错使得自己的孩子变成了这样,并且没有向自己袒露实情,所以即使儿子临终要求见自己的朋友,她依旧没有答应。

而最后Jill对她所说的“都是你的错”,一语中的。Ritchie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他一开始不相信艾滋,到后来无比害怕自己得艾滋,他即使去做了测试最后拒绝得知结果,不停尝试偏方希望能预防,到后来得知病情依旧疯狂性爱。你当然可以judge他的所作所为,但是这些举动的背后的原因更加重要。直到今天,LGBT青少年比起异性恋青少年依旧有三到四倍更大的可能得抑郁症甚至自杀。即使成人后,LGBT人群有更大的可能会进入toxic relationship和self destructive behavior,而原因依旧是这个即使再改进依旧有很多恐同存在的世界,以及恐同的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

最后,感谢RTD。年轻一代似乎总是忘了艾滋时代性少数群体经历的那些遭遇。我们忘记了那些来自小镇的Colin们,他们可爱无害,什么都没有做错,在人生即将开始时被剥夺了生命。像一位豆友说的,我们总是说英国是腐国,但是我们忘了这是用血泪换来的。如果有一天没有一个同性恋的青少年会因为出柜而痛苦,或有“如果是异性恋生活就容易好多”的想法,那这个世界才真正去除了恐同。艾滋不可怕,恐同才是。

 5 ) 这是罪?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近3800万人口感染艾滋病。

截至2020年6月,2600万艾滋病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未能接受治疗者无法统计。

之所以摆出这两组数据,是因为这次我想推荐一部与爱、同性、以及艾滋病相关的英剧。

借此和大家共同了解,距离现在二十多年前,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恋群体,究竟处在怎样的困境中。

这是罪

故事发生在艾滋病尚且没有一个确切名称的年代。

1981年,三名英国小镇青年用不同的方式,离开了原生家庭,来到繁华的伦敦生活。

王开朗,大学生,人生理想是当大明星,有一对典型的严父慈母;

黑美人,不想被信奉天主教的家族束缚,出柜后毅然决然离家出走;

李憨厚,老实本分,在伦敦一家高级成衣店实习。

这三个年轻男孩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喜欢同性。

也许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并不觉得同性恋有多稀奇。

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LGBTQ中的任何一类人,都难以被大众接纳。

除了勇敢做自己的黑美人,王开朗和李憨厚都没向家人坦白。

刚刚到达伦敦时,他们甚至不敢向任何人透露性向。

幸运的是,有人愿意为这些懵懂的男孩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王开朗通过女闺蜜张有爱的介绍,与阳光帅气的许校草进行了人生第一次亲密互动。

结果可想而知,初体验总是带着生涩和尴尬。

好在王开朗和许校草后来成为了朋友,那一晚不太美好的回忆,也随着时间逐渐化为可以在茶余饭后拿来打趣的话题。

没想到,同性之间的情感转变倒是比异性之间自然。

另一边,李憨厚所在的成衣店店长,一眼就看出李憨厚是他的同类。

店长不仅和李憨厚分享了他的爱情故事,还把李憨厚请到家中做客。

李憨厚十分感激店长,当他看到店长和男友三十年如一日般相爱,他突然懂了,就算是同性恋又如何,他也有权力追求幸福的生活。

没过多久,李憨厚在一次同性恋的派对上遇见了王开朗和黑美人。

李憨厚本来就在找房子,他和两个新朋友聊得投缘,立刻决定和他们合租。

三人再加上另外两个好友,张有爱和许校草,四男一女租下一栋租金便宜的老房子,正式开始搭伙过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有个耸人听闻的坏消息从美国传来。

据说有一种病毒,只在同性恋之间蔓延,美国最近就有四十多个同性恋因这种病毒死亡。

几个月后,病毒比消息更快抵达伦敦,店长中招了。

那时即便是伦敦最好的医院,也无法查明那是种什么病毒。

医生猜测病毒源头在某种鸟身上,患者病发后身上的皮肤会一块块溃烂。

医院无法确认病毒的传染途径,只能把店长隔离处置。

他得不到有效治疗,身体每况愈下,男友也离他而去。

李憨厚去看望店长,他难以置信,三十年的感情到大难临头,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没过多久,店长就去世了,病毒则悄然在伦敦扩散。

不过仅仅一个人的消失,并没能引起什么重视。

王开朗和黑美人的生活愈发纸醉金迷,没有家庭的束缚,他们彻底放飞自我。

两人几乎不做安全措施,对男人来者不拒,也从不控制欲望。

当“艾滋病”进入他们的视野,王开朗白眼一翻,觉得这不过是医药商为了骗钱想出来的新噱头。

也对,在那个谈艾滋色变的时期。

很少有人试图去了解艾滋病通过什么传染,病症是什么,该怎么治疗。

又因为艾滋和同性恋绑定,导致大多数人都对艾滋嗤之以鼻。

如果你去问医生,艾滋到底是种什么病?问出口的瞬间就会被医生轰出办公室。

就这样没过多久,又一个朋友患上了艾滋病。

五个室友中只有唯一的姑娘,张有爱知情。

她特别想照顾朋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她对艾滋病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既然在伦敦无法收集相关的信息,张有爱就拜托去纽约出差的李憨厚,找一找艾滋相关的资料。

毕竟美国更先发现艾滋病,纽约的社会舆论也更开放。

李憨厚不负张有爱所托,却也因为和艾滋病扯上关系,丢掉了工作。

哪怕他只是买了几张报纸,几本杂志。

李憨厚并没有因失业难过太久,他找到了新的目标。

李憨厚来到一家打印店,继续做打工人,并利用工作之便印刷海报,组织艾滋病患者聚会。

不仅如此,他还和张有爱一起,为艾滋病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可是命运何其残忍,它就是不肯让好人有好报。

李憨厚突发癫痫,母亲从老家赶来,把儿子接回家照顾。

李憨厚在老家的小医院验了血,院方推测他的癫痫源于艾滋病毒。

当地警察怕传染,便直接把李憨厚关进一间小黑屋,连上厕所都只能就地解决。

变故发生的太突然了!

室友们也不清楚他到底是通过谁,什么时候感染了艾滋病毒。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李憨厚回伦敦的大医院,及时接受治疗。

张有爱和许校草请了律师和警方谈判,把李憨厚从小黑屋里解救出来。

王开朗和黑美人终于感觉到艾滋病毒就潜伏在他们身边,稍有不慎谁都有可能感染。

接着,李憨厚在母亲和室友们的努力下,终于转入了正规医院。

艾滋病毒迅速在他体内流窜,李憨厚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直到他甚至无法承受一次小小的感冒。

他终日精神恍惚,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那个单纯、善良、总是为他人着想的李憨厚,再也回不来了。

某个清晨,李憨厚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朋友,因艾滋病失去了生命,令室友们终日活在恐慌和悲伤中。

王开朗、黑美人和许校草纷纷去医院验了血。

黑美人和许校草是健康的。

三人中只有王开朗不敢承受验血结果,又害怕体内已经有病毒潜伏,所以他开始背着室友们病急乱投医。

一般艾滋从感染HIV病毒到病毒发展成艾滋病AIDS会有一个过程,而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长达8-9年。

鉴于HIV是一种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王开朗便选择吃生鸡蛋,吃亚麻籽,吃各种增强抵抗力的药。

任何道听途书的偏方,只要对HIV有效,他都愿意一试。

在这个过程中,王开朗试镜通过,即将成为真正的演员。

他还和张有爱一起贷款买下了现在居住的房子。

想着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王开朗再次鼓起勇气,第二次去医院验血。

验血数据不乐观,王开朗深知自己被判了死缓,但他还是选择笑着面对。

王开朗得知患病的当天,第一反应就是和过去告别。

他突然回到老家,久违的给家人做了一顿饭,把父母都吓了一跳。

然后,他来到镇上的小酒吧,向他上学时暗恋过的男同学表白。

就算男同学是个钢铁直男,王开朗也不在乎,他只是想完成最后的心愿。

他要给青春期时令他魂牵梦绕的男孩,跳最后一支舞。

与此同时,张有爱和许校草组织了一次以艾滋病和同性恋为主题的游行。

他们走上街头,为身患艾滋,却仍然备受歧视的朋友们发声。

一开始,游行进行的很顺利,还有路人给予鼓励。

可是很快就有人报警,当警察赶到现场,暴力逮捕参与游行的朋友们。

几十人的队伍瞬间被打散,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挂了彩。

就在这时,王开朗赶回来了,他冲上前阻止警察。

王开朗知道以自己的小身板肯定谁也打不过,可他就是要为游行出一份力,要为朋友们疯狂一次。

事后王开朗和室友们说明了他现在的身体状况。

但他也请朋友们不要担心,他不会被病魔打倒,他会瞒着家人,积极接受治疗。

王开朗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一天三顿按时吃药,直到病魔略胜一筹。

在闻讯赶来的父母面前,他露出愧疚的神色,却只能一次性把事实和盘托出。

儿子的几句真话对人到中年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王开朗的父母决定把儿子接回家,保守治疗。

母亲在极度的愤怒之下,只能朝王开朗的几个室友,尤其是张有爱发泄。

她认为是张有爱诱拐儿子当同性恋,是黑美人、许校草让儿子感染了艾滋病。

张有爱无力反驳一个即将失去儿子的母亲,她只能和黑美人一起跟到王开朗的老家,只要王开朗的母亲松口,他们就会陪王开朗走完最后一程。

王开朗无疑也想和朋友聚一聚,他在家中卧室的小床上,第一次和母亲说起,他爱过的那些男孩们。

并告诉母亲他从不后悔,因为他曾拥有过那么多欢愉的时光。

说完这些话的那天下午,王开朗走了,他最终还是没能和朋友们好好告别。

母亲为完成儿子的遗愿,才约张有爱见了一面。

张有爱当然无法接受好友就这样离开了他们。

她知道眼前这位母亲正承受丧子之痛,可她必须让对方认清,如果王开朗一直在伦敦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他不会走得这么快。

如果没有那些拒绝承认孩子性向的父母,如果没有那些认为同性恋有罪的人,就不会造成无数像王开朗这样的男孩,把艾滋病当做对同性恋的惩罚。

母亲几次试图反驳,但她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她不得不承认,张有爱是对的。

故事最后,包括张有爱在内的所有朋友们,都在怀念那个热情,勇敢,梦想成为大明星的王开朗。

还有许多像王开朗一样的男孩们,他们爱过,被爱过,他们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是罪》看上去是个肯定句,但整部剧都在阐述一个否定句,这不是罪。

HIV是一种病毒,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有病咱就治病。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性取向只决定恋爱对象,并不是艾滋病的成因。

现在想来,剧中的主人公们何其勇敢,他们愿意接纳自我,并愿意为同伴与外界抗争。

他们何罪之有?

就在完整追完《这是罪》之前,我还打算给大家科普一下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或是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但此时此刻,我已经不想再聊那些百度、谷歌能查到的,冷冰冰的知识。

对于LGBTQ群体,或是艾滋病患者来说,我们都不过是局外人、旁观者。

而《这是罪》就是想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告诉观众,一个人的性取向如何,是否生病,并不能作为判断他或她的标准。

大家都是生活在这世界上的平凡人,和你我一样。

不过当小众群体需要帮助和支持,我还是希望能看到大众友善的目光和包容的态度。

没有嘲笑、没有轻视、少一些恶意的揣度。

毕竟爱是无罪的,爱什么人也是无罪的,唯一有罪的大概只有该死的艾滋病毒。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也有所感触,不妨留下赞吧。

以一个在看作为鼓励,我也会推荐更多冷门好剧,聊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咚咚

 6 ) 感观

1.艾滋病登上历史舞台和同性恋密不可分。但这个密不可分的里面,有待去深扒吧?(虽然我也不知道是啥 总感觉需要我探索的东西)

2.ash真的爱Ritchie的吗?要死了都说工作忙不去岛上看他?还是说我和西方情人观念不一样,爱情里也强调独立的个体?

3.Ritchie的妈妈真的很可恶。Ritchie要死了,还要强权不让他朋友见面?并且弄些他不喜欢的“in hospital”。很中国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强制给孩子不喜欢的东西。

4.Colin这个小天使,我是真的心疼死了。没有乱来,最后还是走了。而Roscoe和那么多人滚过,就他一个人幸免。命运啊,你是那么地无解,那么地无情!!!!

5.都说全集jill没有自我,然而我不觉得。从最后一集来看,医生都和他熟悉了,遇到一个人在病房的艾滋患者,她在给予,帮助那些因为羞愧而不敢告诉家人朋友的艾滋病人,在人生最后一刻得到温暖。他在利他,他在自我实现。

6.权利是靠自己争取的。

 短评

“这是罪”和“每分钟120击”中间大概隔着一百个“平常心”。作为一部时间充裕的英剧,它在群像塑造上是失败的,轰轰烈烈、沉默即死亡的运动沦为年年的个人秀,角色基本无新意,女主动机更是无法自洽。当然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看剧会给我更多剧外的感慨,尤其是那句台词:“如果这场瘟疫发生在异性恋身上,全世界早就翻天了。”——我们正在经历的大流行就是证明。它说明人类在同理心上先天的自私和悭吝:只要与我无关,少数群体怎么死都可以,这才是罪。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后面三集开始疯狂飙泪,那个时代真的太不容易。jill是真天使;collin的遭遇最让人觉得命运不公;richie在车灯前跳的芭蕾太好哭了......看之前觉得题材是不是有点俗套了,看完后觉得有些东西确实需要被常提起,因为即便是身处不同的年代和环境,但总有人在经历着相似的抗争。

8分钟前
  • yee
  • 力荐

别再拍艾滋相关的剧了吧!随随便便瞎jb拍都拍得这么好看哭都哭不过来!谢谢RTD

12分钟前
  • Ryan
  • 力荐

RTD真好,这可以放到教科书里供所有高中生都看一遍的历史教材。其实这部剧用一种敬畏的态度记录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和死去的男同性恋们。我们似乎都忘了80年代LGBT所经历的,他们本该在终于可以活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很多人就这么突然的没有征兆的死去了,而这和他们的性生活是否“放荡”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是运气,看剧里那些多乖的偏偏就死去了。剧也没有回避性,似乎性总被作为艾滋的原罪,但就像Ritchie说他想着那些他有过的男孩感到快乐,因为性本身不可耻,可耻的是反同的社会和家庭,用艾滋作为诋毁的工具,使到现在为止很多的同性恋依旧感到shame(也是为什么同性恋青少年比起异性恋更容易有抑郁症或有self destructive behavior)。所以Ritchie妈妈的角色KH诠释的太好。

17分钟前
  • Walker
  • 力荐

最震一刻是Ritchie的那句"I'm gonna live"。最近几天英国gay圈炸开了锅全在看这部剧,说对年轻一代gay们来说这就是他们最好的历史课。你在微博上在豆瓣上叫英国腐国,但是你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用血用泪换来的。

19分钟前
  • Unlucky Strike
  • 推荐

年年里的IT小妞成了年年主唱的闺蜜

21分钟前
  • bohegao
  • 推荐

最难过的地方永远是看见母子交谈时显露出的那道巨大豁口。人是该停止用爱把自己和别人这样不合适地捆绑在一起啦……(不过RTD真是去神秘博士剧组借了几只打雷来么orz

23分钟前
  • 河口
  • 推荐

83年发现HIV病毒,87年有了AZT,95年有3TC,96年提出鸡尾酒ART治疗,中间的故事值得一讲再讲。到今天HIV治疗和预防水平已经发展如此高度发达但还是远没有脱离污名化,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28分钟前
  • Geographer
  • 力荐

个人觉得几个珍贵的瞬间:Ritchie给心爱的男生跳了一小段抒情芭蕾;Roscoe偷偷去看妹妹的婚礼;Colin临终前在妈妈(天使)身边的微笑;Ash在病床前深情瞩目说出那句「我爱你」;游行时,Jill躺在地上大喊告诉大家不要害怕等等。不知不觉就跟着第五集Ritchie家庭关系那一part哭成狗,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太生动了,台词硬核,不经意间揭露现实,毫不做作。最后Jill跟Ritchie妈妈在桥上的对峙与控诉也是隐忍中蕴含巨大的力量,尤其是那个you,指向所有在LGBTQIA+人群成长过程中缺席且漠视问题的人。好演员,好剧本,真的特别重要。tough but sorrow的基调才是社会问题剧最真实的照面。

30分钟前
  • Kikuhiko
  • 力荐

这里面有多少RTD的朋友、他们每个家庭、他们的隐秘和终身的痛憾的故事?You have to tell their story. 人类没有学会理智对待疾病,如今又来一个机会学会过这个坎。最喜欢 Jill,居然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这么好的人居然是存在的(Jill 的原型在剧中演了 Jill 的妈妈。。

34分钟前
  • 🔒⛓️Nemik
  • 力荐

恐惧、羞耻、悔恨、孤独,每一样都比疾病带来的生理痛苦更让人痛苦。最残忍之处在于,自由本应是你沐浴快乐的通行证,却瞬间成为你接受审判的墓志铭。让人动容的当然是剧中的每一次握手、拥抱和亲吻,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爱的力量。表达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本身。永远记住,污名化不会让病毒消失,只会让其以更猖獗的速度肆意蔓延。

3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rtd就是最屌的 科林在亨利面前承认自己是gay 里奇给喜欢的男孩跳一小段芭蕾 罗斯科穿着女装宣告离家出走 科林的妈妈说你的朋友有些古怪但没有关系 这些都太好哭了 他们坦诚接纳自身 集体面对艾滋恐慌 对抗世俗偏见 性并不可耻 吵闹热烈的生活在伦敦 虽然底色是死亡 但他们的人生是上升音符la! rtd太会了

37分钟前
  • cat
  • 力荐

虽然RTD的故事越讲越远,但我好像反而越来越能产生共感了。La!

39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RTD有多狠心呢,他一开始给你美好给你温柔给你自由给你快乐,然后他一点点撕碎给你看。不是某一集,是每一集,每一集都让你心碎一次。最般配的一对生离死别,贺卡寄出烧给了天堂,最循规蹈矩的没有真爱就睡去,未来刚有光亮就宣判死刑。/Ep4 Ritchie回家到车灯舞那一整段写得太好了,Olly的表演也闪闪发光。

41分钟前
  • 五加皮
  • 力荐

看了好多80年代AIDS大爆发的故事了,几乎每个主人公都是依靠朋友或是社群撑过最后的日子,家人要么缺席,要么变相折磨。今天的医疗水平已经不会再有这样严重的集体灾难出现,但是家人却大多仍然扮演着当年的角色。

44分钟前
  • Edith
  • 力荐

RTD新剧,必追!哭死我了。人人视频看的,有的弹幕真让人无语!怎么看到最后还有人说洁身自好?请问你到底看懂了吗!!乖孩子Colin也能得病就为了告诉你这跟人“乱搞”没什么关系。那个时候大家都不了解艾滋,所以不知道防护。Let me get this straight, 这是一种病,需要治疗而已,跟其他疾病没有区别。If IT’S A SIN, it’s the disease that is the SINNER, not the people who get it. Ritchie的妈妈气死我了,正视疾病才能好好治疗,逃避不承认只会带来羞耻和更多死亡。最后,感谢现代医学,让艾滋不再可怕,其实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按时吃药,这个病没那么可怕的。这也是我看了很多电影如同船爱歌知道的。

48分钟前
  • DONT_BOTHER
  • 力荐

剧中的他们就跟RTD一般年纪,亲历了八十年代烟花般璀璨与短促的快乐,然后坠入长夜的恐慌与煎熬。如此一个世代,被他们反反复复回望,这次核心凝练到一个“罪”字,外界的污名化与内在的认命感把人勒得无从呼吸,Richie带有耻感的享乐主义致命地成为某种表征。难过的是Colin这些羔羊被献了祭,更难过的是那么多男孩倒下,送回老家,被家人以种种方式遮羞,直至不复在世上遗留存在感。好喜欢Jill这一家,但人间天使的存在,把那些满心幸灾乐祸、满嘴封建礼教的大众衬得格外不堪。

5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集与集之间的割裂感极强,乍看起来热热闹闹的群像,实则塑造得非常失败,男性角色不是工具人就是不讨喜,唯独刻画了一个女神般的完美女性角色。男主向中学时代暗恋的直男confess的段落是全剧华彩,片尾女主质问男主母亲的段落荒谬至极。

57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Neil Patrick Harris加盟是噱头,Keeley Hawes参与“演技竞技”是骗术,本质上还是把主视角与着力点交还给五个经历着时代浪潮却又充满爱与情感的新人身上。剧集很像一颗“炸弹”(褒义),在熬过了大家以为的复古金曲、文化梗、“去纽约”等种种陈词滥调后,突然把情绪全部剧集在最后时刻触发,颇有力量也留下惊人一笔。这不是「Ryan Murphy剧集宇宙」的华彩篇章,也并非一众美剧美国电影对历史的溯源与表达;它关于在这个时刻下的每个人,受到伤害的、承受不幸的、勇敢活下去的。是临摹,也是记住。

5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RTD永远的神!最后一集真的治低血压,母亲一边说对不起一边一副对不起的样子都没有,太trigger了,天下父母都这样子

1小时前
  • 氦气制造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