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爱乐之程

综艺大陆2020

主演:宁静,万茜,孟佳,李斯丹妮,张雨绮,郁可唯,黄龄,徐峥,周震南,赵兆

导演:严典雅,陈智雄

播放地址

 剧照

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2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3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4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5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6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3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4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5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6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7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8姐姐的爱乐之程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2

详细剧情

  《姐姐的爱乐之程》是由芒果TV严典雅工作室打造的一档城市体验类音乐旅行节目,“无价之姐”女团乘风破浪再出发,在路演经理人和音乐助理的助力下,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音乐文化之旅。姐姐们自信、无畏,在旅行中更多展现30+女性的新风貌,同时对当地进行音乐采风,深入街头巷尾,将旅程中所有的经历与感动汇聚成一首首真挚的歌曲回馈给大家,用歌声传递祝福与希望,用音乐治愈每一位聆听者。

 长篇影评

 1 ) 11.14更新 | 走到现在的“姐姐”终于明白,姐学不是撕逼学

↓↓↓↓↓↓此为第三期评价,以后会努力每期更新

- - - - - -

昨天,《姐姐的爱乐之程》第三期里,姐姐们谈起了一些过去。成名之前。

郁可唯唱歌150块一晚,孟佳跳舞拿800,黄龄一晚上跑3个场子。 这些数字如今听起来只是数字,但对于她们来说,这些数字造就了她们的一部分。

这段聊天最打动我的,是她们的眼睛里由衷地散发出来的那种开心。

因为这跟忆苦思甜没有丝毫关系。

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喜悦感,是怎么样都掩盖不住,完完全全是她们走在一条成为「自己」的路上,那种自洽的舒适感。

看完这一期,我发现《爱乐之程》其实在做一件很冒险的事,这件事基本是在挑战综艺观看习惯的。 这也是它为什么会在风格、质感和调性上,和《乘风破浪》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个我准备放到最后再说。

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是,你会发现,不管是《乘风破浪》还是现在的《爱乐之程》,一个很关键的点,都聚焦在「看」这个事情上。 徐峥、宁静也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一点,观众到底是要来看我们干嘛的。 在之前的两期里,《乘风破浪》的观众一定会觉得有些不适应,《爱乐之程》节目的调性完全不同,没有淘汰的紧张,也没有那些竞争的厮杀,甚至连唱歌跳舞验收的任务也不再有以前那么难了。

整个节目看上去,好像就是姐姐们在做一些漫无目的的事,路演本身,也就是一个放松的行为。 在第三期的成都站里,她们甚至跑去看别人的演出了。成都有个《平凡人演唱会》,台下听众要带着眼罩听歌,于是姐姐们也带着眼罩溜进去,插入到其他音乐人的表演中。

在以前的节目机制下,姐姐们是节目的焦点,她们是最吸引人的节目中的高光和中心。 但是到这一期里,你会发现,《爱乐之程》其实是在渐渐抽离这种中心。

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们都是要去「看」姐姐们在干嘛。但是《爱乐之程》反而不让姐姐们去做特别具体的事情,完成特别艰难的任务,甚至是让她们去「看」别人在干嘛。 一直都是舞台上焦点的姐姐,现在也能坐在舞台下面,放松地听别人唱歌,听别人的故事,把自己的焦点转移到他人身上。

位置的改变在让她们松弛下来的同时,也让她们终于可以从中心,向后退到一个有更大视野的、旁观者的位置,抽离出来去看看他人和世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爱乐之程》便重新定义了「看」的意义。

我们「看」姐姐们干嘛,不再是节目的唯一吸引点。姐姐也可以去「看」别人在做什么。 这一期的节目主题「路过平凡人生」也点出了这个变化,她们在「平凡人演唱会」上成为了观众,也成为了聆听者。这种旁观者的身份,也就刚好和节目的核心——路演的形式形成了对应。

以不同的地理坐标勾连起行程的路演,本来是提供一个接触不同地域、民风和旅行的机会。但当姐姐们沉浸到不同城市文化中,在平凡人演唱会上成为观众,聆听他人音乐和故事的时候,她们也就为路演发掘出了更丰富的层次。 路过别人的音乐,路过别人的人生,路过这个世界,也重新路过自己。

你会发现她们几乎不需要什么过多的交流,音乐就可以成为彼此对话的语言。 像是姐姐们在挑选表演曲目的时候,说要选熟悉的歌,然后就一起毫无障碍地唱《Super Star》《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曲的传唱度是一方面,底层在于这些音乐也带来一种共通感受,不仅在姐姐们之间,也在姐姐和观众之间。

这是节目建立起来的音乐语言逻辑,《爱乐之程》其实是一档音乐综艺,但音乐是介质,打通的是相似的人生体验。 于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守着姐姐做看似没有目的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本身就是寻找意义的过程里,总是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让我们看见自己的人生。 看看姐姐们自己的反应你就明白了。地铁司机可以写歌,多年同桌成了乐队同事最后成了夫妻,好看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有千百种好看的方式。但最打动人的,可能还是她们被这些音乐、这些故事、这些人生触动到的时刻。

这是音乐和听者之间发生关系后,流动,激发出的能量。上期张雨绮问,爱乐之程的意义是什么?大家都说不上来,但某种程度上,这一期的节目其实通过平凡人演唱会给出了答案,姐姐们不必和少女团一样整齐划一,而是要像每个平凡人演唱会上每一个歌者一样,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

印象很深的是黄龄的哭,追节目的人应该都知道,黄龄其实是不太哭的。孟佳说跟她录节目五个月,只有成团夜那天她哭了。 成团之夜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是七人之一,哭里更多的是意外和激动。但平凡人演唱会上,坐在最后一排听《后来》一直哭的黄龄不一样。 她说:「我就很容易被音乐感动。」然后带着哭腔,把「很感动」又重复了一遍。

之后她说是因为想起,她跟蓝盈莹在唱《后来》,白冰听到之后,就跑去角落哭。 这就是被节目勾连起的过去。

再像是宁静在台下哭泣,等到她上台的时候,那紧张又有点慌乱的眼神,说自己总是会在奇怪的地方觉得很感动。仔细看,你也能够注意到她的确在大口吐气,控制呼吸和情绪,显然,她并不是因为唱歌本身为紧张,而是因为歌曲让她想起的那些私人时光。不过以她的性格,我们或许要很久之后才知道原因。

这其实就是她们和少女向的女团之间的最大区别,年龄是外化的数字,就像一开始说的出场费和跑场次数,背后是每个姐姐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生活沉淀。

举个例子,X-Sister的歌,或许就应该是像触动到白冰的《后来》,又或是不断被谈论、被她们重新诠释的《兰花草》。 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共性,节奏性的,刺激感官,动能也激发力量;情绪性的,交缠人生,触发情感共振。姐姐们通过平凡人演唱会显然已经找到了一些表达的方式。这些表达都和过去、经历、时间有关,最终指向自我。

有的过去和自我也散落在这一期节目的别处。就像我开头说到的,那些成名前,她们驻唱、跑场,却只觉得好玩开心的日子。 郁可唯要开着电瓶车转场,还得跟店家借充电插板。孟佳被妈妈跟着看到底在酒吧里跳什么舞,记不清自己赚五百块还是八百块,还被郁可唯说「什么?你们怎么赚那么多?」

所以,讲到这里你也就发现了,《爱乐之程》其实是一档串联起了过去和当下的节目,它自己的本身,也有点像从路演延展出的「公路片」模式。 一个猜测,她们之后要表演的《今夜的雨》里面,也可能正是因为有那份古早,才让姐姐们有对过去的共鸣。 由此看来,郁可唯的《路过人间》就像是点题,同样的歌曲,在不同的人听来会被解读为不同的情感,那背后就是不同的人生。

成都的旅程还剩一半儿,唱什么是个问题,这是节目留下的悬念。比起一期一会的综艺节目,它甚至有点像个连续剧。 一方面,是路演的形式,本身像个大型公路片,在不同的城市遇见不同的人和事。 一方面,是这种勾连姐姐过去与现在,从各种细节里发现她们情绪脉络的草蛇灰线,也带来种连续剧感。 这样的节目是需要时间,串联起来看的。

到这里,终于就可以回到一开始的那个话题了,《爱乐之程》其实在做一件很冒险的事,这件事基本是在挑战综艺观看习惯的。 现在的大众看综艺,本质上还是遵循一种类型片模式,被强刺激、高戏剧性击中,选这种创作模式是保险的必胜法则。 但《爱乐之程》不强调这种高强度刺激,反而用「慢」的方式,来试图让我们进入到他人和姐姐们的人生体验中,这本身就是在挑战观众的注意力、甚至「看」综艺的基本法则。

所以我会说它重新定义了「看」的意义,不仅是我们看综艺的方式,也是我们看这些女性,以及这些女性看自己/看他人的角度。 女性已经被审视得够多了。转移下焦点,让看这件事,变得简单点,是对她们的松绑,也让她们可以慢一点。 姐姐们飞来飞去录节目,张雨绮杀完青才能赶回来参加路演,没成名的她们都有开着电瓶车赶场的共同记忆。 这是个大家都走得很快的时代,但总有点时间,可以留给这档节目。

第三期评价完(原载虹膜)

---------------------

↓↓↓↓↓↓此为第二期评价,以后会努力每期更新

----------------

说实话,《姐姐的爱乐之程》第一期的确没有那么尽人意,原因我之前说过,因为节目采取了这种路演+旅游的形式,重点在享受,是放松,让姐姐们享受音乐,所以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戏剧性不如《乘风破浪》里的真人秀斗兽场。

要看撕逼的观众,《姐姐的爱乐之程》可能就不再能满足这部分需求了。

但是这些女人们身上总有话题,这种话题,或者换句话说,不同的女人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不同的能量场,会在这种路演/旅游的场域中,激发碰撞出新的能量场。这在第一期里,还没有真正路演的时候其实是看不太出来的。

到了第二期里,姐姐们踏上第一站的路演,状况就立马不同了。

一句话总结:能量场的不可控。

大家最喜欢的部分,应该都是最后半小时,路演完了以后,张雨绮提出要求说希望和姐姐们单独待会儿,“赶走”了其他人之后的那段聊天,姐姐们的微表情,彼此之间的揶揄也好、不同意见的交锋、大家的迂回试探、最终试图找到某个方向,笑点最多,爆点也最多。

但这个我会放到最后来说。

先来说这个能量场的不可控。

这一期里最好玩的另一个段落,是在路演开始的时候,徐峥一直在外面走流程,姐姐们觉得太阳要落山了,等不及最好的表演光线,直接就冲出去的场景。

换了其他的节目,其他的艺人,哪会有这种场面,这几乎堪比今年《乐队的夏天》上,五条人临时换歌,把导演组整蒙蔽的名场面。

但姐姐们的“冲”和五条人的“换”完全不一样,后者是未经驯化的随性,自有自己的一套舞台逻辑和表演逻辑。

但姐姐们是从名利场和规则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在冲上舞台的过程中,你其实也能看到张雨绮是最主要的那个调动情绪的人,郁可唯、孟佳等姐姐其实都有点试探。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敢。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心酸的,在她们冲出去和等待被cue的这个摇摆间,其实是艺人们长期以来“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惯性,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即便节目在一开始就说了是让姐姐们享受音乐来的,这是一个比《乘风破浪》自由得多的舞台,但她们还是会在行动的时候,被这种过往的“惯性”限制住。

好在她们冲出去了,那一刻真的很美,倒不是说她们是在抵抗着什么,而是在那一刻里,我们,或者甚至她们,真的觉得了拿回了一些主动权和自由。

用她们对自己的控制,对舞台的控制,带来了节目走向的“不可控”。

所以回到节目本身,它选择这种音乐+路演+现场全开麦+旅游的方式,从形式上来说绝对是大胆的,甚至在国内你好像没看过这种形式的节目,音乐作为一种表演,都是在舞台上的,被包装的,美化过的,和观众有距离的。

比起真人秀,它其实更像一档音乐节目。

但选择这样的形式,势必意味着它要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这两期来的一些声音和反馈。

终于要说到,最后半小时的那些聊天中来了。

宁静说,你要怎么留住之前的那批人看节目。张雨绮觉得,我是要吸引更多的人啊。

保守派和锐意派。

为姐姐们做一个新的团综,其实也存在着这种划分,如果还是走《乘风破浪》的那种竞赛、角力、残酷的路线,戏剧性当然很强,但那是保守派。

选一条新的路,不管是什么,都属于锐意进取,但态度上的锐意进取不等于结果上的“前进”。所以节目一开始被说节奏慢、不撕逼没意思了,这些声音是很正常的。

我反倒是觉得,节目用这种零竞争性、低戏剧化的方式,是决绝地走了另一条路,它可能会付出很大代价,可能会彻底失败。

这也是我说的“不可控”这件事,对于一档节目是否成功的评价层面而言。

但至少,姐姐们在那四个月之后,终于有了松一口气的机会,这件事不是本身就挺治愈的吗?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还是再看看吧。反正一共12期呢。

最后来说说,姐姐和节目交互之间的不可控。

最后大家探讨节目的意义,张雨绮说如果只是唱个歌,那成这个组合没有意义,“我又这么红”。

然后她自己先笑了,全场都笑了。

类似的段落还有张雨绮觉得让七个人一起去做一件事可行,宁静觉得难,张雨绮说不难,宁静笑了一下,说:我觉得你这个自信,我非常喜欢。

这几段场景中透露出来至少两个信息。

首先,张雨绮叫宁静主心骨,张雨绮又是宁静之外,整个团队中最有主意的人。这种“主”的地位,一在阅历、地位、咖位、流量。一在性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即便是再生活化的场景,再自然的相处,再没有竞争的节目形式,女艺人们聚集在一起,这种天然的分层,或者说分级。是会自动呈现的。

这是娱乐圈的天然规则,怎么样都没法避免的,

所以说,之后的这种生活化漫谈环节,应该会成为支撑《爱乐之程》戏剧化,甚至说整个节目最戏剧化、最有冲突性的部分。

而第二个部分,就是姐姐们其实在主动为节目寻找和自己寻找意义。

她们谈到的女性力量也好,之后去到不同地方和当地的人文、民风、文化、音乐结合也好,有点像是一个盲盒,你大概知道它里面有东西,但是具体是什么,不知道,得去打开才知道。

换句话说,这其实是姐姐们在“倒逼”节目生产意义,或者说她们和节目一起生产意义。

这个部分从戏剧性和冲突性来说,肯定不是最强的,我甚至都能想象到,它可能会是一些比较治愈的、温暖的段落,这不仅和《乘风破浪》的气质完全不一样,和上面说到的“第一”部分的那种源自娱乐圈基本规则的,漫谈部分的冲突性,又是完全不同的气质。

一个温暖,一个现实。

节目组又要处理一个全新的,从吸引观众层面上来说不如“撕逼”的放松模式式,又要在这种放松模式里同时放进温暖和现实的对撞。

挺难的。但应该还是有观众和我一样在意吧。

娱乐圈是名利场,放松的旅游音乐节目同样是,不回避“撕逼”,不回避名利场层级与残酷的商业规则,但至少,把一部分目光放在这之外。

(第二期评价完)

--------------

↓↓↓↓↓↓↓↓此为第一期评价,之后会努力每期更新。

————

在成团夜一个多月以后,姐姐们终于又踏上了新的旅程。但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姐姐的爱乐之程》里,依然还是问题。那就是,成团夜之后,姐姐们要向何处去?

一个30+女团,在形式上可以存在、集结,但在意义上,它真的存在吗?这些各自已经有了自己事业的女星,所组成的女团,团魂到底是什么?

这也直接意味着,这个团,至少现在是没有团魂的。从这一期里的很多内容里,我们都能看出来这一点,姐姐被分成不同的组,表演不同的曲目,进行验收后再在当地进行路演。

但她们显然配合得并不好,训练更不能说有很大成效。万茜、孟佳、黄龄在练习《跟姐去看海》的时候,进歌都进不齐,也会忘词。宁静在唱《在风中》的时候,总是很难处理好rap的感觉。张雨绮唱《遥远的歌》的时候,简直没有一句在调上,在场者表情都耐人寻味。

这样的团,连基本的业务水准都难说及格,谈团魂确实有点超前。《爱乐之程》其实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路演开始之前,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一直在谈论这档节目是要「做什么」?选秀选手成团出道后有演唱会,但那是为新人团体争取更多曝光量的必选项,并非姐姐们的充要条件。

所以张雨绮问:那我们是什么?

这问题其实等于,姐姐们的「团魂」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比如宁静就说,是因为「我们带来了可能性和能量,一种超级有精神力量的东西。」

徐峥的一番话也可被视为一种侧面解读。

他说一开始节目组找他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是要来干嘛,我们不知道观众要干什么,观众要看我们什么?

你会发现《爱乐之程》的节目形式和《乘风破浪》就有非常大的不同,《乘风破浪》表面上看是女团选秀的真人秀竞赛类节目,是舞台,更是娱乐圈女性残酷规则的战场。比赛性质决定了它的残酷性和淘汰制度,女性友谊和互助当然存在并且感人,但最终选出这七个人,一方面是业务能力的体现,比如孟佳、李斯丹妮、郁可唯、黄龄等人;一方面则是实打实的观众支持度和流量,宁静、张雨绮、万茜可视为代表。但是《爱乐之程》却完全不是这样。

从节目带着点旅游性质,以城市为地标点,路演,开放式现场表演的方式来看,姐姐们,终于得以从舞台上走了下来,也从那种竞争的、残酷的战场中走了出来,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场域里。这是在尝试用另一种形式,在寻找「我们是什么」的答案。在海边的民宿唱歌、去「偷」一个烛台到房间里,一边吃大排档一边跟当地的南音传人学习音乐,这都完全不同于之前那种争分夺秒的竞赛状态。你好像从来没见过她们这么松弛。

第一期里一个很有意思的部分是,姐姐们去拜访了泉州当地的「尚好听」乐团,这个把梨园戏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的团体,身上的那种热情、外放、活动,一度让场面有点「失控」,但这也刚刚好,就是「尚好听」团魂的体现。

「Double明」组合也是一个例子,作为传统南音和民谣结合的新闽南风民谣乐队,音乐特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乐队,他们身上显然也是有某种共通的核心存在的。

拜访别的音乐群体,能够让姐姐们更快找到自己对音乐和现场表演的感知,也让她们更好地享受音乐。

不是在这种状态里,你哪能看到,张雨绮脱了鞋来学怎么在鼓上打出音阶?又或者是在梨园子弟们跳无价之姐的时候,姐姐们冲出来battle。

《爱乐之程》的这种旅游+路演的形式,和它的节目任务存在某种挂钩关系,《乘风破浪》也可作为这种挂钩关系的参照。《乘风破浪》,是在竞争和突破自我中,让大家看到女性的更多面。而《爱乐之程》则是通过跟地方音乐和生活方式接触的形式,重新体验、认识音乐之美,以及看到更多的女性关系。

旅游的形式起点在《花儿与少年》,但关键并不是游玩,而是进入一个开放的、不可控的、充满变动和可能性的场域中。打个比方,《乘风破浪》有舞台,有灯光有舞美,这些东西都会成为姐姐们表演的补充和辅助,甚至会帮忙掩盖她们业务上不足的问题。加上这些外在的包装和舞台离观众的距离,《乘风破浪》的舞台,是封闭的。为什么我们说旅游最能检验人,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开放的场域,环境、接触到的人都是变动的,换到《爱乐之程》的路演这里来更是如此。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民风和文化,姐姐们要根据这种地方性去选择表演曲目,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表演,面对完全不同的观众。在这一期里我们也能看出,在海边直接演出,就是姐姐们都没有尝试过的形式。「沙尘暴」是个问题,风对表演的声场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指不定就会车祸。这种与之前的「封闭」完全不同的「开放性」,对她们是更大的考验。

所以「尚好听」唱队才会说现场表演最需要的是经验,这经验不仅指向表演本身,也指向表演者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依赖。当然,这绝不是说姐姐没就没有这些,只是,作为朋友和女性之间的信任支持依赖,要走到一个女团之间的团魂默契,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这个问题,《爱乐之程》还真的未必能解答,但这正好就是这档节目「真人秀」的意义所在,大家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只是在尝试着去回答。

第一期的节目里,当宁静被问到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节目时,她的回答让人印象很深。她说,「我想做一个艺人,不是一个演员。」之后她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作为演员她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了,一辈子做演员不可能天天有好角色给你,十年八年可能才遇到一个,但演员一辈子没有几个十年八年。

她想尝试更多的可能,做有更多体验的艺人。

这些事都有一个前提,宁静很微妙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可能你特别早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些可能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做完了之后,就不晓得干嘛。」年少成名的宁静有底气说这个话,因为在宁静以及成团的姐姐们身上,是成名和成团的倒置。

新人可以将成团作为阶段性的目标,但对姐姐们来说,成团反而是一个不知道走向何处的开始。这个何处和名气知名度这种「务实」层面的流量数据无关,因为她们早就已经拥有这些东西。它指向的,反而是音乐、团魂、女性友谊、女性力量这些「务虚」层面的东西。

四个月的《乘风破浪》,是今年的文化现象,制造了姐学,也带来了更多思考,比如女明星们是否能真正代表「三十而已」的女性,比如节目中潜藏的「撕逼」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它的本意是撕掉女性标签但却最终可能还是落入某种女性成功学的争议。

《爱乐之程》没有忽略这些探讨,它这种路演的方式,其实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离开舞台,也离开达尔文优胜劣汰规则,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中,去重新切入音乐、切入团魂、切入观察女性友谊。就像这一期里我们能看到张雨绮搬进孟佳和李斯丹妮的房间,饭桌上孟佳调侃李斯丹妮口水都要喷出来了,你大概会想到自己的闺蜜,这是一种更生活化的、去赛场模式、去竞争性以后观察女性关系的视角。

同时,享受音乐。

竞赛场是戏剧化的,它带来张力,当然也可以让我们以某些角度去察看女性关系,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音乐和姐姐们是舞台式的,它有更多的包装、耀眼,但可能也因为舞台的灯光有了一些看不真切的炫光。

但现实并不仅仅是赛场。就像《爱乐之程》呈现给我们的,是她们松弛的样子,那是另一种靠近音乐、感知音乐的方式,当然,也是更靠近她们、感知她们、体察到她们之间那种女性关系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姐姐们的爱乐之程》更像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学舞台之后,冷静下来的一种自我反思。

我们越去定义「姐学」、「撕逼学」,反而可能会远离那些难以「学得」的东西,那是女性之间,有着无数种迷人关系的可能。

 2 ) “一朵花一颗树一座房子一条路”下半生这样过,好像也不错

“一朵花一颗树 一座房子一条路 一座山一条河 一支小船一个我” 第一次听安与骑兵这首歌是在初三的期末考试上,学校的广播在考试间隙放了这首歌,我记得听了这首歌以后,后面的每一堂考试都没法认真考了,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房子,一条路”。那时候其实也没认真地理解这首歌在写什么,直到《姐姐的爱乐之程》又把它翻出来。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好像突然理解了,那些当年觉得太好笑的音调,那些背着背篓在山间石板路上蹦蹦跳跳的放学路,那些等着每堂考试的时光。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孟佳说下半生就这样过,好像也不错。万茜说好像突然理解了这个音乐。我想姐姐们的心里也应该也有“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房子,一条路”,只是在突然长大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早在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时,已经离那条路好远了。 习惯一个人,站在风中,也站在雨里。我们长成无坚不摧的模样,却在见到“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房子,一条路”时,瞬间卸下盔甲。我们还是那个我们。

 3 ) 不舍的看完了…

终于还是把这个节目看完了,非常舍不得的一点一点看完了。

一开始看浪姐是因为好奇和凑热闹,想看看这些已经出道多年的姐姐还能弄出什么花样。虽然节目设计的确实不太行,但我还是喜欢姐姐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她们那股子劲儿。

这个爱乐之程,刚播的时候反响一般,本来准备不看了,但实在没什么综艺可看就勉强点开了,却由此开启了新世界,这节目也太好看了吧!

本来我就比较喜欢慢综艺,贴近生活,真实舒服。这个节目应该是第一个都是女嘉宾的慢综艺,姐姐们的各种生活日常我真的可以永远看下去。女人之间真的不是大家吃瓜等着看的扯头花,而且互相关心照顾、一起戏瘾上身化身“小作精”、互损互相嫌弃、臭美自恋…这些小日常感觉就像平时和身边姐妹的相处方式一样,会不自主地跟她们一起笑出声。而且姐姐们个个还都那么好看,也是非常养眼哈哈哈(对了,我还发现这个团短发率超高,4/7,本i短发一脸满足)。

节目里也唱了很多歌,几次路演真的是视听盛宴,看得我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跟着音乐一起摇晃,我空虚的歌单又膨胀起来了,姐姐们贡献了蛮多的好歌。

这节目,主要的两部分,一是相处的小日常(尤其还是女生之间的),二是音乐相关的,把我最喜欢的两个元素都包括了,还有漂亮和有趣的姐姐们,真的是我的宝藏节目。

X-sister,不仅在一次次的磨合中越来越有团魂,也仍然保留了每个人自身的性格特点,看完节目我想说,我是你们的团粉(虽然团现在就已经解散了),这个节目我也觉得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一个综艺了。

(不是拖,节目确实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让姐姐们自己磨合的时间太长了,团魂刚开始炸裂节目就结束了…不深究节目的安排,就单纯来看姐姐们的表现来讲,我很满足。)

现在浪姐2已经开始了,不管以后的节目再做成什么样,我永远爱浪姐1,浪1的姐姐们就是最棒的!

 4 ) 我竟然想不到具体的一个形容词,像遛鸟一样遛姐姐?

看之前我以为这是“团综”,看之后我不知道要怎么形容它。

我看他们在拍mv的时候我觉得还挺像模像样的,后面他们开始搞什么谁合格了就能出去玩,谁不合格就留下来的时候,把张雨绮留了下来,从这里开始我的感受就很微妙了。

张雨绮在节目里面说她辛辛苦苦从雪山上下来,她那么红,要是这个节目没点意义,她来干什么。她很清楚自己唱歌不行,五音不全,她也大可不必搞什么女性地位提升,她把自己的业务水平精进就完全够了。在这个节目,学会唱歌,这个完全可以成为她来参加这个节目的目的。

然而,她没有留下来练歌,她出去玩了。我很想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标准,没有一把尺子,那么这后面的全部都会是乱七八糟的。

这个团刚组建起来的时候,人员实力有差距,在这段时间里面补足不足,是最起码对观众的尊重。然而他们急不可待地就举行了团综,马上就要向观众们展示姐姐们的实力。实力?我没看到姐姐的实力,我看到的是导演对歌曲的傲慢。

三四天的时间里面练好一首歌,放眼整个世界,这个标准都很可笑。这句话说出去,不管是欧美还是日韩都会觉得定标准的人疯了。路演很好看吗?导演一定觉得很完美。完美个鬼!

我看的是时间很赶,过场像云烟一样,泉州路演就像是在做任务。但大家还是对泉州路演有赞许,全靠氛围烘托。老实讲,她们几个人开口开始唱歌之前,我的脑袋里面还停留在浪姐这个节目里她们的表演水平,当她们开口唱歌,我觉得我的耳朵被灌进了水。

我不禁开始怀疑,这真的是“团综”吗?

我以前对路演的印象是去各个不同的城市反复表演同样的东西拉票,比如《驴得水》这个节目,路演就一直表演这个节目,反复演,演几百回。我小时候看路演,那都是演的同样的东西,唱歌,一个节目单,上面的歌曲不变,还是那些歌,然后换下一个城市。

这次路演要加入地方特色,要加入特有的民俗风情,请把这个任务交给中宣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很多这样的节目,从《鸟瞰中国》到《舌尖上的中国》,民俗风情从来都是央视的重头戏,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导演一定又很高兴地认为她创造出了新意,我没看出你的新意,我看出的是你没有任何匠人精神,甚至怀疑你的职业资格。

我喜欢民俗风情,我自然会去看这些纪录片,你想要提及,就简单提及。中国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用金钱在维护,用政策在实行,对那些戏剧学院是有特别国家补助金的。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黑暗的世道,那些可怜的孩子一点钱都没有拿到,请你把这个交给普法节目。这不是你们要去操心的事情。

而且这也都不是重点,因为导演把南音加上去也不是想要说明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是利用。如果不是那些粉丝愤怒地打着“严典娜”的名字,我真的怀疑这个节目的导演是个有着直男癌视角的可悲男性,郁郁不得志,才会借此抒发情感。

不要把你的政治抱负加入到这个节目里来,因为那些一切都很多余。我看得尴尬得不行,这已经“团综失格”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团综,这是遛鸟。

到最后我都没看出来这个节目到底在拍什么,标准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语文倒数的理科生因为就业困难转行去拍电影,因为有后门所以连连晋升当了导演。那么,把你的故事拍出来我想都比这个节目感人。

 5 ) 难道这就是女团???

看了第一集,居然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看到第二集,完全是姐妹淘在KTV打打闹闹,勉强有一点点综艺搞笑的感觉,反正没有一丝一毫女团迹象。杜华当初组团时说的“唱跳”不见影踪,浪姐喋喋不休说的“团魂”荡然无存,赵兆锲而不舍严格9要求的音准……一切、一切,一切的一切,似乎完全跟“乘风破浪”割袍断义了。

 6 ) 宁静、张雨绮又“撕”上热搜,浪姐能有团魂吗?

作者/请秦

《浪姐》热度气势如虹,姐姐们出道后的故事依然乘风破浪。

旅行综艺早就玩出了花:姐妹们、父子们的旅行不够,夫妻们和爷爷们的旅行来凑。音乐综艺不是没有,只是好像总是惨淡收局。

隔壁的旅行路演综艺《BEGIN AGAIN》开播多年,眼看着韩国团队走遍世界各地,把KPOP、公告牌热歌带到远方,华语地区却至今没有哪一个团队学习制作出同类综艺。

但没想到,风浪偃旗息鼓之后的姐姐们,在完成了女性意义的重塑之后,还要扛起旅行路演的重任。

等了这么些年,没等来华语版本大获全胜的《BEGIN AGAIN》,反倒等来了呈现最野生跑调的旅行路演节目——《姐姐的爱乐之程》


比begin again多了点“局促”的治愈综艺

说《爱乐之程》“野生”,最表象的原因可能是现在还长在热搜上的“张雨绮没有一个音在调上”了。

实际上,自浪姐收官之后,节目组就已经明确这是一档《begin again》+《花儿与少年》式的旅行路演团综。立意和结构很清晰,既然是爱乐之程,那就得先上点跟音乐有关的呗。

于是在昨晚第一期正片里,《爱乐之程》就设置了验收路演歌曲的流程:每个姐姐都被抓出来遛一遛提前练习的路演曲目,和第一次见面的乐队合一合。合格的前往伯勒剧场观看非遗梨园戏,不合格的留下来练习。

这就尴尬了。

很显然,接下来姐姐们要展示的一定是蹩脚的、不充分的准备成果:

《跟姐看海》组的和声延迟卡上拍子,南音部分万茜直接唱普通话,孟佳自己都直言“打架的感觉”;

笑点担当张雨绮就更简单了,拉了宁静作陪但依旧阻拦不住她音乐细胞的匮乏,直接进歌失败。

并且保守估计,全曲大约只有20%在调上,最后还是以熟悉的自我鼓励“还挺好听,真挺好听的。”“搞定!”收尾,精彩万分;《想去海边》组平平常常,大VOCAL郁可唯也阻止不了成曲不熟练而拉胯;宁静也因为即兴部分而尴尬尴尬眨眼转椅子。

看,姐姐们爱乐,奈何音乐之神不是眷顾每个姐姐的。

社畜代表赵兆老师说是验收考核,基本也都不玩真的,只能徐徐引导之。

说好的旅行,还伴随着一堆考核+路演,换谁都要懊丧一下。姐姐们身段不低,但面对工作,倒还是短短正正拿起小本子,前排落座,虚心记笔记。

不过姐姐们的反应并不像嘴上说的那样“紧张、害怕”,经历了大风大浪和女团选秀的各位女士,在面对路演前的“考核”“验收”“battle”时,基本都延续了浪姐里的“小作怡情”。

表面上看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你拿我跑调合不上拍怎么办,但实际上隐隐包含着一些虚心向学的怂感,还是乖乖坐到老师膝前端庄有礼,耿直万分:“哪儿都没学呢”。

这就和begin again差很多了,那边艺人音乐人张口就来,提起乐器就能freestyle,这边姐姐提前练习都还能音不达意,少了一点一爽到底,多了不少接地气。

《爱乐之程》不再为展示姐姐们的靓丽年轻做注脚,和常人有多么不同,技艺多么精湛。和《浪姐》一样,这里同样希望传递出,普通人在面对不擅长事情时的局促和努力。

而在浪姐时期就以“艰难”表情包出圈的吉祥物赵兆老师,依旧是看似手握姐姐们“去玩or练习”的大权,但实际上满头大汗满脸假笑的男性弱势社畜。

比如骄傲歌姬张雨绮女士完成跑调喜剧人演出后,冲赵兆老师抬抬头:“我觉得我可以唱的!”,赵兆老师僵硬配合:“对啊。”

说《爱乐之程》局促,不只体现在姐姐们的技艺之上,还体现在整个路演的客观条件上。

第一期正片留下的难题,是路演场地的简陋和自然条件的严苛:沙滩上没有舞台和坐席,演出的人背对着大海,一开口就吞下海风,观众席地而坐,薄薄的布垫实用性几乎为零,设备收音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还要担心会不会被风刮走。

看,和Begin again的治愈系不一样,爱乐之程简直就是在自己给自己设置难题,再皱着眉头沟通解决。借此释压,曲线救国,也算是治愈了不是?


比花少少了些“弯路”的旅行综艺

纵观过去的女性综艺,花学、婧学前赴后继,常品常新,展现的氛围非黑即白,不是姐姐妹妹一家亲,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暗流汹涌,胡扯头花。

似乎女艺人们要么就逛逛街,吃吃小吃,做做不成任务的任务,其乐融融,夜里说说心里话,眼泪一堆,没有棱角。

要么就互相不顺眼,一不小心就火药味十足,一个分房都能发展出十来种衍生视角,全员恶人。

但女艺人们到了《爱乐之城》,“作”就“作”得直白,“作”得无所畏惧。

先是先导片里,大家聊到黄龄前些日子在演出时不慎摔倒,宁静想要发去慰问,但发现和黄龄没有互加微信,只通过微信群在保持联系。从黄龄口中轻描淡写抛出的“一直没加”,得到宁静若无其事点头附和。

同事情谊昭然若揭,不熟得光明正大。

再是迟迟不能定下来的分房。

黄龄和孟佳早早抵达,但在先前《浪姐》中同属万茜组的黄孟二人在决定房间时,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住上面还是住下面”成为这一行人背着行李站在门口许久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分来分去,考虑到“可能会有一些微妙的配对”和“可能要先扯一会头发”,最终结果是“希望最终7个人来了一起分”和石头剪刀布的解决方式,让徐峥就差把“大无语”写在脸上了。

落座后的尴尬,姐姐们倒是也欣然面对。寒暄过后,孟佳还是以“这好像第一集在美容美发专区”打圆场,试图调节冷场的山争,也在“(浪姐)节目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之中败下阵来。

而宁静更是直接。

不知道是不是经历过“花学”的培训和锤炼,这次静姐一上来就先声夺人,直接去选定房间放好行李。“我和可唯一起住”更是三分钟内,替自己和还未到的郁可唯完美击穿分房困难。

“不按常理出牌”和主动出击一直是这些姐姐的常态。

她们似乎不忌惮于让冷场和尴尬蔓延,更不害怕糗态百出的“社死现场”,因为她们好像总能不知不觉把矛盾化解,成功“社会性复活”

遇到懒得“复活”的时候,反而会直接“翻白眼”,佯装打电话说:“妈妈,这里有个人在搞事情。”或者干脆默不作声,总之事情会解决,何必扯头花、耍小心眼呢?

姐姐们生活里“作”得理所应当,工作上也不扭扭捏捏。

在验收时,张雨绮因为担心自己表现太差,邀请宁静和自己一起演唱《遥远的歌》。宁静嘴上说着“诶?什么!”“我就坐在这陪你我不唱”,身体却已经第一时间站起来,走向张雨绮,缓缓落座,开始看谱。

在伯勒剧场感受到“尚好听”唱队的热情和battle邀请时,孟佳、黄龄和一向喜欢热闹的张雨绮,甚至是带着伤的万茜,都立刻站起身融入到他们之中,不论歌曲会不会唱,舞蹈熟不熟悉,总之,在她们眼里,端庄和面子都不重要,一顿Happy就完事。

回顾之前的综艺,往往都是男艺人和节目组以及客观条件“斗智斗勇”,展示蹩脚、搞笑的一面。前有极限挑战、后有元气哥哥,反正接地气都是男艺人的事,和女艺人关系不大,不大。

但在《爱乐之程》里,这些乘过风浪的姐姐们,似乎从不在乎矜持和优雅,身段不高不低,敢于自嘲,敢于面对“没有团魂”和“跑调演出”,这已经能为奔波在Z世代的社畜们,带来不小的治愈,和面对不完美自己的理想方式了。

至于姐姐们在走遍中国的路上,能成功完成几次漂亮的路演,宁静和黄龄能不能躺在对方微信列表里,薛定谔的团魂到底几时能满点,那就且看着吧。

-END-

 短评

相比乘风破浪的姐姐,喜欢上了万茜~

8分钟前
  • 斯德哥尔摩的火
  • 推荐

我喜欢宁静和郁可唯小姐姐

13分钟前
  • 我是一只郁
  • 力荐

感觉豆瓣如果再这样,被各种外来因素绑架,不从电视制作本身,包括灯光、摄影、现场采音、后期制作等等来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那就只能被主流大众所淘汰!

15分钟前
  • ok9864
  • 推荐

第二期引起极度舒适,全程嘴角上扬,看了是让人感到幸福感,音乐很美好,我爱七位姐姐!

20分钟前
  • 仓海一木
  • 力荐

捧油腻蝗族、老赖的下场,糊穿地心!可惜了认真奋斗了一整季的姐姐!

21分钟前
  • 砂糖橘猫
  • 较差

znn不能上,就算他还了钱也不能上。因为那些被他耽误的户口,没法读的中学,没能抵押得了房子治的病,那些错过的正常童年,一个个本该幸福的家庭,不是还了钱就能追回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人原谅他们一家,永远没有。

26分钟前
  • wboy
  • 很差

芒果台内心OS: 你们这些贱民真是不自量力,你说剪就剪?资本才是老大,就喂你们吃💩怎么了!

29分钟前
  • happier
  • 很差

撇开社会事件不谈,这部团综的故事线、定位和剪辑本身就很有问题,全程尴尬乏味,和《花儿与少年》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有了人物冲突和竞演压力的调配,宁静的自我中心、自鸣得意和惺惺作态在前两集里暴露无遗,真的让人身心不适,很难看得下去。张雨绮和黄龄倒是依旧可爱。也再次为没成团的王霏霏张含韵感到可惜。

32分钟前
  • 般木般木
  • 较差

先导片真的连让人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35分钟前
  • 及川彻夜不眠
  • 较差

徐峥的“受难之旅” |不追了 没啥兴趣

36分钟前
  • momo(ツ)
  • 较差

呵忒,取消会员自动续费+卸载芒果TVapp+举报三连走起

38分钟前
  • 根号派
  • 很差

抵制👋🏼

43分钟前
  • Jely
  • 很差

狗芒一生黑,老赖还钱!

45分钟前
  • 豆友62310612
  • 很差

看得出节目组在调整,把周震南一剪梅了,第二期以演出为主,姐姐都是重点,镜头和滤镜也比第一期好看,但也如宁静所说,觉得节目内容会不好看。“雨中的安琪儿”真的是最重要的,既需要调节气氛,还要给节目组上价值~到了云南站的散养模式!比跟着徐峥焦虑一直要cue流程,好看多了!!!虽然节目整体一般般,可还是为歌单贡献了一些冷门好听的歌曲~

49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这是纪录片吧,内容好无聊

53分钟前
  • 今天早睡了吗
  • 较差

本来想打个低分,但第一个地方是我们小胡建,怎么忍心呢!?就是想告诉大家,湾湾的可爱,我们胡建都有

54分钟前
  • 沈鹭京
  • 推荐

赖二代的镜头一点不剪 资本的力量牛逼

57分钟前
  • 很差

全员被迫成为老赖儿子洗白工具人?要点脸别拉静姐和老赖儿子炒作豪门姐弟啊。静姐说得对,团综确实很无聊,难怪要带毛线去。/把老赖儿子剪掉也不会看了

60分钟前
  • …………
  • 很差

无聊

1小时前
  • 张哈代
  • 较差

评论完全跑偏 没有周震南 节目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甚至调性是否合适电视端上星呈现都值得关注 贪一时热度却没赶上乘风破浪 一把抓住的全是风平浪静后留在浅滩上的那点儿泥沙

1小时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