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钟文斌,胡艺潇,母焌成,杨澍

导演:徐晋非

 剧照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4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5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4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5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7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8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9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8:20

详细剧情

  6月17日,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由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承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分论坛上,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当天,B站还为到场者准备了一个“惊喜”——B站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正式发布。  这部集严谨纪录与脑洞大开为一体的纪录片将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正史记录的那些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历史,计划于8月在B站正式上线。  在新环境下,如何让纪录片这一严肃的媒体形式触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历史那些事》总监制金铁木表示:“重要的是选题,选题是基础。”  回顾20多年的创作道路,金铁木用《复活的军团》、《玄奘之路》、《圆明园》等纪录片作品,影响了几代人。面对拥有文化自信的Z世代年轻人,金铁木表示:“谁都年轻过,但是每一代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成长的土壤,要了解他们的土壤,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像标本一样去解剖他们,解剖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非常平等的了解他们。”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开放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的眼光,他们对新的事物,对艺术创新接受的程度,很有可能远超想象。所以,很多外在形式并不能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是主创人员创作时的最大共识。

 长篇影评

 1 ) 《我在我家偷文物》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年幼的他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但他却不肯被囚禁与紫禁城中。建福宫的大火,宫中文物的流失全是溥仪一手造成的。无数珍宝葬于火海,天价文物流向海外,有些至今毫无踪迹。“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庆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不顾芸芸众生,不顾百姓生死,一心贪图荣华富贵,这难道是帝王所为吗?乾隆用尽一生囤的文物被溥仪随意挥霍。。。真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儿啊——

 2 )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历史,历史考试也每次都考得还不错(就是说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虽然考试和看书完全不一样)。。

小时候爸爸是我的历史启蒙导师,很幸运,初高中碰到的历史老师讲课也都很有趣。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怎么不算有趣呢?

但是很多通史书却是特别无聊的,所以我看到历史纪录片也有点害怕,总觉得需要非常正经的时间严肃地看才行。结果上次无意中点开看了一会,却发现真的!特别!有意思!然后才知道这是实验性纪录片(?),而且也能说是脱口秀。昨天一口气看完了五集,第一季就结束了,看完还真的挺感慨的。历史漫长,而人类不过渺沧海之一粟。

第一集:“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开篇就是可爱的苏东坡。

高中的时候在图书馆看了太多乱七八糟的闲书,图书馆还送了我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书虽然诟病不少,不过当成苏东坡生平的科普也是挺有趣的,反正当时我挺爱看。

真的没人不喜欢苏东坡吧,《诗人十四个》里也有说,人人多爱苏轼和李白,却很少有人爱王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气豪爽,是大家都向往的文人风骨。

不过第一板块,有趣归有趣,感觉还是浅薄了点,看完只记住苏东坡的“东坡肉”和“荔枝”了,至于他的仕途坎坷,看完有人的点评才反应过来,所以只能当个楔子,吸引有缘人看下去。

妈 这个乌鸦音效真的是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哈哈
也才知道东坡肉最开始平淡无味

去杭州吃的东坡肉真的很好吃🤤

上次才看到川渝其实最开始喜欢吃甜!后面才爱辣的

节目组玩梗真的挺有意思

好喜欢这句话,潇洒,“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很适合描述苏轼的一生。

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

这一集讲的是溥仪。

就有点像对正史的补充啦。。本来觉得溥仪是挺惨的,但是看了正片和评论,又觉得,呃,好像也没有那么惨?反而是那个外国师父对他挺好的。

用的梗是侦探寻找真相,挺有意思的。

第三集:春光乍泄

中间模仿王家卫剪的那个片子我太喜欢了!非常朦胧美。

演员钟文斌极具可塑性,在这一集才觉得真帅。很有韵味的那种帅。完全看不出来就是第一集的苏轼。

杨广和杨勇的故事比较耳熟能详,这一集比较新的内容就是发掘出坟墓的房产商也叫杨勇,一些命中注定。

罗福建。。

第四集:鼎

这一集开始有点庞大了,很不错。

着实没想到秦武王嬴荡并不只是鲁莽之辈,相反的,他非常能干且骁勇,有时候野史确实会让我们对真正的历史人物有所误解。(点名批评《芈月传》啊啊啊啊啊)

好顺手哈哈哈哈

“惹铜绿”这个“惹”用得真是绝妙。

第五集:何郎傅粉

开始讲魏晋了!

魏晋虽然政治方面不怎么样,但是出了很多文人墨客,骈句等等我也非常喜欢,就是一种非常阴柔又格外大气的氛围。要是有武侠写竹林七贤那段时间就好了。

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看评论说其实曹叡也是个帅哥,演员选得不对。

omo,渴死了

但是这集用的爱情保卫战的梗我不喜欢,有点出戏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真的反应了好久。。之乎者也。。郫县豆瓣酱。。。
语c的笑死我
这人好像大张伟

不过弹幕有点道理,“卧冰求鲤”极有可能是散热,鲤鱼是顺便的事。

魏晋年代的故事还挺奇诡的。

第六集:竹林七贤

三字是很帅啊😎(不好意思跑偏了)
好高👉👈
看成了柴 笑不死我
哈哈哈哈哈哈金柴银柴
配字。。不错

我的座右铭:早起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早起

工作的我暴言:工作是不可能的

这个演员!杨澍!也很帅!!

啊啊啊啊啊啊啊帅死我了

不过没想到嵇康入狱还有钟会的一份功劳,从此广陵散绝唱。

没想到五石散是毒药,对魏晋人士又多了一份敬佩(非褒义)。感觉那个年代的他们有点神秘,追求玄学和虚无…就非常的神奇。

还是很喜欢魏晋年代的。很风流。

第七集:乾隆,别作诗(死)了。

还挺帅?
没一首要背 听我说谢谢你
哦 好丑
哈哈哈哈物理诗中有画
哈哈哈哈哈
边城。。。笑不死我
救命啊 官方玩梗真的很搞笑!
古玩这个词我还是觉得挺有意境 那时候大家可不就是收藏来玩嘛

清照!第二季我要看!

好吧 世界线收束

这一集很搞笑,科普了很多小知识。

最后一集: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哔哩哔哩笑死我了

最后一集又宏大起来了。真正创造历史的都是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里一颗璀璨的星辰。

演员演得很生动,每个角色虽然都是用同样的几个演员,但是可塑性非常强,不会出戏,很有趣。

剧情玩梗也是费劲心思,不过还是觉得小剧场有时候太多,喧宾夺主。

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按时间线来记录,略微混乱。

最后就是还是像那种娱乐性的纪录片,科普的内容不多,有点遗憾,对于历史的切入点太小,以至于没法了解到更多更深入的东西。

总的来说,很有实验性,很有趣!很值得一看,还是有学到东西的。

历史嘛,学史明智。一切过往都是如今的序章。

 3 ) 写作业

《历史那些事》是一部面向年轻受众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每集不足30分钟,共8集,在年轻人的媒体b站播出,一经播出,受到b站用户的拥护和好评。 这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网生化新媒体纪录片,兼具宜教与年轻化的审美。具有微时长,微体量,碎片化,年轻化,创新化,趣味性,新潮性,形式感,互联网化,亚文化的网络特色。在内容形态上呈现了与传统纪录片严肃格调迥然不同的特色。适应了年轻受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在传播领域实现了纪录片拓张的可能性。 从叙事视点来看,完全代入年轻人的网络视角,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诠释历史上的趣味故事。是一部真正实现了内容年轻化,类型多元化,商业多元化的新一代纪录片典型。 选题是该片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从基础上来看,主创团队着力于从历史上选取年轻人“吐槽点”,比如乾隆的弹幕行为,苏轼的东坡肉等等。在创作形式上,该片选择了流行配乐,流行热梗,比如鬼畜,动漫热梗,相亲节目,搞笑解说词等等。 作为纪录片,严谨的记录是基础,本身选择的题材事件充分尊重了历史,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非常重视故事化的演绎和表达,首先选题故事化,然后在悬念设置和人物叙事层面也非常戏剧性,内容中采取了情景再现以及蒙太奇的方式更具象的将美学呈现。很好的强化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点。 这部片子的解说词非常幽默,尊重了年轻人的很多梗点,也擅长用差异化的表达带动情绪,非常有实验性。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这部片子的戏剧张力占据了主要的美学基点。悬念的设计,节奏的把控,矛盾的冲突都围绕目标用户设计的恰到好处。 在商业模式上,历史那些事与游戏逆水寒进行了内容的结合,这种深度广告捆绑的形式也为纪录片行业拓展了新的盈利可能性。另外,片子也有持续系列性开发的潜力。该片的娱乐属性,适合于泛次元的各个行业做融合发展,商业潜力非常巨大。 不过该片上线后在呼声较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声音的探讨,即商业性集娱乐性的过度化,是否会让年轻一代对历史不够那么尊重。在历史文化类型的纪录片中,基于题材特点以往都是严肃的,突破了传统之后,在追求商业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受众精神层面的影响程度,避免引导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差。

 4 ) 三星及格分

说说看完的感受吧。第一集关于苏东坡的让我有点惊艳,后面看标题也让我觉得很有兴趣。什么我在我家偷文物,爱发弹幕的乾隆等等,但实际看了却不是那么回事。 我脑子里有n个问号,这个片子到底拍给谁看的?在看之前因为片名和b站评分,我曾将这片子推给上小学的表弟。看完之后,我觉得一点都不合适,不适合小孩子看,里面很多梗,很新潮,但是小孩子能看懂吗?不懂去了解梗了呢?他们会去了解历史还是了解视频里梗的出处?这样的制作会影响孩子的态度吧! 拍给年轻人看。这部片子的历史知识又过于浅了。苏东坡这一集,我觉得串得很好,其它则不然。历史知识不够深是一回事,有几集梗太多,或者恶搞部分太多,有几集广告的时间太长。如果看梗,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片子呢?如果了解历史,为什么要来看这么浅的“历史”纪录片?如果是激发兴趣,为什么总盯着八卦猎奇的部分呢? 打三星是及格分,一部分为了最初我看到的苏东坡那集的惊艳。一部分是鼓励创新,创新是好事,但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到底要传播什么?传播给谁,寓教于乐的想法是好的,方法内容还有待考量。

 5 ) 东坡肉已备好,历史开门迎客

看完《历史那些事儿》第一集,想写点儿什么,正巧是在酒后微醺的时候。

眼前仿佛觥筹交错,一张张桃花脸,都对着改良版的东坡肉傻乐。

一个比我们早生了900多年的老饕,把被宋朝人嫌弃的猪,安排的明明白白,

把市场上贱卖的羊蝎子,注入烧烤的灵魂

而这个不惧痔疮,大规模日啖荔枝的吃货,

却正是历代骚客心向往之的苏东坡!

但,这却并不是历史课本中深陷政治斗争的苏东坡,也不是用诗文折磨初中生的苏东坡,这是一个rap很溜,厨艺超神,好玩有趣的东坡大大。

讲苏东坡,讲了一集“吃”?节目组喝大了吧。别急,先看一段儿文字: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评价。1930年代应该还没有“吃货”这个词,如果有,我相信林先生也一定会跟本作编剧一样,最后来上一句,“一个自诩平生只为口忙的吃货”。

《历史那些事儿》创作者们的初心,与林先生相似,就是要让在案牍中板着脸孔的苏东坡,活起来。片子里的苏东坡,会恃才傲物,“虽千万人吾往矣”地大力推行猪肉烹饪;也会如被贬到基层的公务员一样,吃荔枝生蚝羊蝎子寻开心;虽然屡遭贬谪,一路向南,却也自得其乐,海阔天空。这也许不是我们最熟知的苏东坡,但却是我们最愿意亲近的苏东坡。

因为,一个这样的苏东坡,才是古往今来茶余饭后的八卦主角,才是万世一系的开心果,甚至,就是喝酒撸串的时候,絮絮叨叨吐槽个没完的我们自己。

我们天生爱八卦,无论再严肃的历史事件,譬如动荡,战争,革命,在学术研究之外,就是比文字记载更为浩瀚,口耳相传的掌故、野史和谈资。我们关注谈判桌子下面的灰色交易,谈论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觊觎帝王将相的奢靡人生,就极端境遇下的个人选择交换意见,归根结底,在微醺的时候,与三五好友一起讨论的,是赤条条的普遍人性。

曾经听过一位学力深厚的政治学者感叹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基本的社会结构还是那几样。”每个时代都是限制之网,每个过客都在带着锁链跳舞,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选择,才具有了人性的意义。《历史那些事儿》的创作者在第一集,就抛给了我们一个人性中的普遍难题——当时运不济,“人间不值得”,你是否仍能兴高采烈的活着?这个问题,隐藏在片中时不时冒头的,尼采的格言中,“在孤独中,孤独者将自己吃的一干二净”;但同时,他们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精彩的答案——“吃货”苏东坡。

“平生为口忙”,整集节目所谈论的“吃”,超越的是中国文人“出世”还是“入世”,“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难题。认真对待吃喝拉撒,跟认真在基层体会民生一样,都是苏东坡对待生活变故的坦然自若。可以说,节目围绕“吃”这一线索地展开,恰恰逼近了一位中古时期行走在东亚大陆上的精神贵族的真正气质。他不完美,有瑕疵,被抓的时候同样“三秒怂”,遭遇了种种生活和事业上的磨难,但他同样洒脱,通透,拥有强大的包容心和生命定力。你能从对“吃”这件事情的执着中感受到,创作者没少跟东坡先生彻夜长谈,也许也被顽皮的他摆了几道,被逼无奈做了这么刁钻的一集,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段,估计他老人家磨破嘴皮子也要学会的说唱。

说到彻夜长谈,就不能不说说,历史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历史应该是发生在漫漫长夜中的,一场永无止境的对话。既然我们无法穷尽时间,那就在杯盘狼藉中,勾肩搭背,一起喟叹造化弄人,一起感怀民生多艰,一起大笑往事如浮云,人生如梦幻 。此间,李白可以是仗剑天涯的夜店king,杜甫可以是个拧巴的朋克,好玩如苏轼的多面体大神也会捉弄你,正如片子里一处精妙的设计,你伸出现代的手想跟苏大文豪握手,人家的手却伸向了早在明代就变了口味的东坡肉。

《历史那些事儿》,恰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对话备好了酒,也开启了一个好客的门。 如果你多看两遍,在笑声中怒吞一口酒气,多问几个胆大妄为的白痴问题,从细节处按图索骥,你也许不仅能看见歪坐在对面影影绰绰的古人,更能透过醉眼,瞥一眼自己,和我们置身的这个时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们都是短暂的,但希望这样的对话,能够长存。

 6 ) 献给杨广(第3集,请回答,604)

1

导演真是太任性了,在其中肆意的播了一段翻版的王家卫,从文案到镜头甚至打光,几乎撷取了王家卫大多数电影的精华,呵~

片尾也竟用了一首科恩的歌,可说是有些丧心病狂的浪漫了。

“一切过往,皆有序章”,不过是杨勇挖了弟弟杨广的坟,却演绎的甚是文艺性感,以及有些许的幽怨。毕竟杨广做了那么多旷古大事,修大运河造福后世,兴科举始破门阀,三征高句丽,及西北巡察的首位皇帝,为唐朝盛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却被自唐的史书以“暴君”二字掩盖……,当然其劳民伤败之过也是难谢其咎。

他只是太心急了,一心想着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帝,把巨大的工程都集中的那短暂的年月里速成,必然伤民,亦伤国。就像短片中杨勇所说,“做工程是要讲究进度的,进度跟不上,资金链也会接不上,做人也是一样。”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换)雷塘数亩田”,时间(正史)将会渐渐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吧(央视已经公允的评价他了)。

他与哥哥太子杨勇之间的争权之事,也不过是每一个上位君王的那些乏善可陈的事。导演也让他们在一个穿越的小故事中扯平了。

一千多年后,一个同样叫杨勇的人挖到了杨广的坟。

“历史的那些事”,字幕把“些”字,拆成了“此”字和“二”字,历史的莫名其妙也大约就是如此吧。

请回答,604.

短片以小剧场的方式给予了杨勇安慰,一种被遗忘或委屈的安慰。但私以为导演也是为杨广说话的,一切不言而喻尽在那几乎占尽全集的向王家卫致敬的小电影中了。极致,而澎湃逼格。

最后那首科恩的《here it is》,也可说是一种恰当的抒情吧。

《here it is》

你的皇冠于此,

你的封印和指环

你的车驾于此,

还有车上的纸板和污秽

你的烈酒于此

你醉酒而卧

你的恶疾于此,

还有你的床榻和痛楚

暗夜于此,

夜幕已至

黎明于此

在此你行色匆匆

现在你早已离去

这里有你的十字架

你的受刑钉和苦行山

你的爱于此

它生长于所愿存在之处

任众人生

任众人死

---献给杨广的歌

2

历史的那些事。

历史是由许多的叉路口构成的,充满了偶然性。当历史把一方推到亮处的同时,更多的是灯下的晦暗。但使其晦暗的是他们彼时的立场,并不代表其本身就是晦暗的,历史的光总是打在胜利者的身上。

这个系列的小历史纪录片,大约就是想说那些历史隐没的角落吧。或者是历史“面子”之后的“里子”,于是,苏东坡主要是个吃货,他的流浪之程就是他的一生。而末代皇帝其实是个中华文明的贼。毫不yindang的赢荡其实原本可以更早的统一六国的。而被后世知识分子仰慕的魏晋名士,其实是一群病态的奇葩……

18年的小纪录片,似乎可以出挑的,越来越是那些方案写的好的,《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甚至《风味人间》(但风味人间的文案在逻辑上似乎觉得那里不对劲,或许是主题太突出细节有点牵强吧)。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有细节,有情感,有文化,简洁而凝炼,亲民而又有思想。

历史的那些事,这一系列,看似简单有趣,其实也是有认真的观点和态度的。

只是,似乎有点低幼。如果娱乐点再减一分,认真再多一点,或许就更好了。

不过,片头也说了,这是一种“实验纪录片”。实验嘛,自是为了追求一种新奇的成功的。如果不成功,自然也就不再实验了嘛。

一个可爱的剧组吧,全组皆是演员。演的也不错,可自称“我就是演员”了。

3

历史不是虚无主义。

历史是个能量库,当人类遭遇困难之时,就会本能的回望历史。它的能量不仅在那些历史经验之中,更在当下的人看历史的态度和情感之中。

历史是开放的,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能在相同的历史材料之中找到不同的见解和情感。或许这个小历史纪录片便是这样的一种表达吧。

或许历史有时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难道片中的杨勇总是做着同一个梦了,哈……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作家们也说,历史只是颗挂小说的钉子。可我觉得,历史是个高深莫测的大师。它不是个任人操控没有主见的小女孩,相反,它是个表面随和,海纳百川的老人。当人们以为已经三下五除二的清理掉时,其实或许只是断章取义,盲人摸象,而此时历史抬脚向前走去,身后传来“道可道,非常道”的声音,人们只是看着他扬起的袍角如沐林风,莫名其妙。

在历史深处,光明与黑暗,是两股永恒交错的力量。因果由人,又不全由人。这大约不是一句“历史虚无主义”可以概括的。

4

“历史的重要性”

前几天,在台湾的金马奖上,因有人公然在台上讲台du的话,着实引发了国内一阵不小的骚乱。而在此事的几天后,便是台湾的公投选举。

彼时自己曾说,为什么他们那么想独立啊。独立了他们的历史怎么办法啊,要自断几千年的源头,还是从此向中国上交历史的版权费啊(如果中国愿意)。

但事实上,无论是曾经的港du,还是台du分子,有一些是二代移民,即越南,马来之类的移民,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历史。再是,想拥有政权的人,为了政权,他们什么也可以放弃,因为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几十年,只要拥有这一段时间的权力,可以不必考虑国家的历史。

但,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历史。

在别的国家,历史是比较低的学问,最高的学问可能会是,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他们的权力的合法性也不用历史学来解释,而是哲学或宗教。

但中国的历史里,包含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学问,政权的合法性,也来自历史,为此,每一个新的朝代都花上十多年的时间来精心的为上一朝代修史,在修史中延续并理顺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以此来说明,他们是承继了上一个朝代的政权。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爱记录历史的国家,连帝王的起居都记录的一丝不苟。但也正因此,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长久的,最完整的历史。这些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血肉躯体,所以,文明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5

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我也任性的把这一集“请回答,604”,和其中的《here it is 》理解成了是献给杨广的歌。

 短评

实在感慨,连纪录片都有了“实验性”。这本就是年轻人的创新,也是给他们看的。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正经纪录片有很多年轻人看,他们对新式的也包容得很。网络梗的融入是当下的记录,又和历史交织在一起,今后一定可以当作这个时代的文化风格代表。真的不用太苛刻。而且监制竟然还是代表传统的金铁木,佩服佩服。

6分钟前
  • 素问咩
  • 推荐

尽管形式上借鉴了《糟糕历史》,制作也比较粗糙,但至少做到了内容有趣。这是一部必须一在B站配合弹幕观看的历史纪录片。

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这种形式呢,喜欢那就是真喜欢。不喜欢那就很多毛病了。

13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看了豆瓣的一些评论,只能用“迂腐”二字评价,这种实验式的纪录片,除了有点恶搞外,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严谨是不足,你们那么喜欢看严肃历史为什么不去读论文?看着众多固步自封的批判,真是为这些人可悲,拥有年轻人的支持才是拥有未来

15分钟前
  • 虾呵呵
  • 力荐

有点魔性 这也算一种以丑为美的形式吗?不过也是走心了~为了让更多人走近历史 费脑筋了

17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还行

糟蹋历史,low而且无聊

21分钟前
  • 卷心菜王
  • 较差

缺少主题和干货,主要还是玩梗比较有意思而已。

23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3.5。端正的纪录片拍得太多,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很值得鼓励,破次元壁、真人或动画演绎、化用流行梗、融合当下媒介,都让知识传递的过程变得有趣了。

2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非常棒的小成本纪录片有趣

30分钟前
  • 猫儿腻
  • 力荐

严肃的人搞笑起来是最骚的~有人认为这部太恶搞不严肃,纪录片就该有纪录片的严肃,历史就要厚重。这是一部实验性的纪录片,其实谁规定过纪录片就是那样?这个团队拍过《圆明园》《复活的军团》都是又优质又正派又大气又严肃的,不是不会拍好东西的人,我每期都看了,虽然干货比那类型的较少,但是确实很有趣很下饭,吸引年轻人和孩子喜欢历史,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片,值得鼓励。

34分钟前
  • 雪中来客
  • 推荐

与其说纪录片,不如当个历史综艺看吧

39分钟前
  • 暖晴
  • 还行

最喜欢东坡和嵇康的两集,太可爱惹~~总体很不错啦,一是消遣,二是消遣之余让人知道点儿历史趣闻,甚至兴头起来了自己去上网查资料,这不都很好吗,应该值得鼓励啊

40分钟前
  • RainbowCannon
  • 推荐

年轻真好,我是说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从创意到文案到表达意图,以流行活泛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的纪录片。不过因为取点以猎奇为主,不免也有碎片化的特质,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虽然大多时候浮于表面,但能让人有一丝丝的收获和思考,已经不容易了。

41分钟前
  • 粽人府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并且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创造的形式,科普性还是不错的。

44分钟前
  • hela
  • 还行

历史纪录片和网络流行语相结合很有新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第一集笑尿,后面就……麻麻,两集弃

50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还行

bilibili的尝试,作为给入门的人看,不错

53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还行

我觉得很好,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会只看这个,说糟蹋历史人物也是过分。苏轼是在信件中会写呵呵的人,难道历史人物就应该是语文书里苦闷的形象吗?我相信苏轼本人也会乐呵呵的。国内能让人笑得开心的节目并不多,当有人打破僵局时,我们不应当一味驳斥

54分钟前
  • Ayo_whale
  • 力荐

即使是不愿从日不落帝国旧梦中醒来的英国都出了扯蛋英国史,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耍耍小聪明的节目?扎根新时代守望旧文化的骚气节目组,认真花心思研究历史,更足够有胸怀演绎它。我们的历史没那么肃穆光鲜自然也没那么禁不起调笑。阳光正好,希望某些说糟蹋历史的好好学习六学去吧。

55分钟前
  • 力荐

作为正经学习历史的材料固然不合适,但如果在已经了解史实和传主很多周边情报之后当作补充素材来看,特别是配上弹幕,真的是爆笑。小剧场有的可爱有的特别尬,几个演员都演得好好啊。东坡你值得一首rap(

59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