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舌

综艺韩国2022

主演:全炫茂,裴成宰,张度妍,柳炳宰

导演:内详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6-09 12:23

详细剧情

  “舌头综合格斗 三寸舌”(以下简称“三寸舌”)是在拳击台上只用故事胜负的“故事对决”。最优秀的讲故事人,不分年龄、职业、流派,以非凡的口才讲故事,然后决定谁是韩语世界中的佼佼者。  最值得关注的看点是引入了讲述故事的“切割神功”技术。“截肢神功”是指在网络漫画、电视剧中,在关键时刻打断故事,引发对下一个故事好奇的技法。讲述中,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按下“截肢神功”按钮停止后,让人好奇后面的内容,胜利的人才能讲述剩下的故事。想听的故事讲述者是通过投票决定的。

 长篇影评

 1 ) 《三寸舌》:语言类综艺还能有什么新思路?

语言类节目,是综艺市场上长盛不衰的题材之一但无法避免的同质化问题却总在让冷眼担忧。

而近日一档韩综的出现,引起了冷眼的关注。

《三寸舌》是由MBC电视台制作的一档,以“讲故事”为看点的综艺。这档节目刚播出时,正撞上卡塔尔世界杯,连MC都对节目的收视情况没太大信心。令人意外的是,节目播出后,在YouTube平台引起极大共鸣及关注,于是这档带点实验性质的节目,在决出总冠军后,又开始新的录制。

“讲故事”在语言类综艺中并不算新鲜尝试。

而在体量有限、嘉宾号召力也有限的情况下,《三寸舌》是如何在与卡塔尔世界杯同期播出时赢得观众的?节目组又通过哪些概念及模式的创新,让观众眼前一亮的?

当然,这档节目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国内综艺制作团队借鉴的?它能否与时下短视频平台上的某些风潮进行结合改造?

冷眼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让人眼前一亮的“舌头格斗”

《三寸舌》的规则并不复杂。简单来说,每期节目会有2组选手进行1v1对决,每组获胜方直接进入下一轮,再进行1V1,最后的胜者再与上一期节目的“世奇舌(冠军)”进行对决,胜者继承“世奇舌”名号,等待着下一期的挑战者。

虽然规则简单,但节目组在创新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类节目的情况下,《三寸舌》制作团队选了个颇为新颖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即“格斗”

提到格斗,大多数人脑海中反映出的画面,是肉体的激烈对抗与碰撞。而节目组则提出了“舌头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将《三寸舌》定义为“舌头格斗”

同时,节目在舞台设计上也很好地呼应了“格斗”这个概念——舞台设计仿照拳击赛场上的八角笼,观众环绕着舞台而坐,选手可以随时随地与四面八方的观众互动,而观众及MC也能360°无死角地关注选手的每一个动作及微表情。

就像格斗讲究一拳KO,《三寸舌》进入主题的节奏也很快。观众耐心有限,而以“讲故事”为看点的节目,最怕的就是讲述者因铺垫太多,导致观众情绪冷下来。《三寸舌》则通过时长把控、机制干预,将“悬念”的吸引力放至最大。

《三寸舌》一期时长约为70分钟,去掉MC暖场及投票环节,留给每个选手的仅十分钟左右,这就要求选手必须在十分钟能讲出一个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故事。在录制前,导演组会与选手一起完善故事,保证每个人的讲述可以控制在10分钟。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故事的精彩度,节目的可看性也有了保证。

比如19禁rapper女士,一上台就表明自己舞台表演大胆,歌词露骨是源自于兼职时的离谱经历。自然地从个人介绍,过渡到“少女在情趣商店打工遇到的古怪大叔们”故事。也解答了观众对于“她这么年轻,怎么知道这么多男女之事”的疑惑。

与其他节目不同,《三寸舌》的对决舞台上,有一种名为“切脉”的特殊机制。所谓“切脉”,是时下韩国网漫中很流行的设定——在关键时刻打断故事,引发读者好奇的技法。

选手在讲述过程中,要瞅准时机按下“切脉”中断故事,舞台交给下一位选手。待两人都“切脉”后,由现场观众及MC票选出胜者,被切断的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切脉”多发生在选手开始讲述的4-5分钟后,这也恰好是观众在听故事会开始走神疲惫的时间。

通过时长及机制提升了对决的精彩程度,故事讲述进入悬念快,铺垫少,5分钟“切脉”的设定让场子不至于冷下来,而是一直保持在高潮状态。

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的是,《三寸舌》不是单纯地在讲故事,而是把脱口秀与讲故事结合在了一起。节目组请来的选手,多是在网络上有一定粉丝量的网红,但他们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还是陌生的,所以在刚上场的90秒左右,选手会先做自我介绍,让观众对自己有个直观的认识。

这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充斥着大量的金句,比如第一期登场的全职主妇徐俊妈妈,在暖场时调侃“家庭主妇怎么会无聊呢,从老公孩子到邻居大婶,再到谁家盐面包做得好,我都知道,谁让我是全职主妇呢”。道出自己身份的同时,也点出了韩国主妇被要求“无所不能”的困境。还有离婚律师的“天下没有一样的不伦恋,婚外情各有各的荒唐”,19禁rapper的“对待荒唐的人,要用更堂皇的态度”等。

与完整的故事讲述相比,这些金句有记忆点,能引起群体共鸣,更适宜网络传播。这或许也是,这档节目YouTube频道上的拆条视频能够获得200多万的点击量的原因。

此外冷眼发现,《三寸舌》的制作团队是一群会从观众角度思考问题的人。

根据规则设定,只有在“切脉”对决中获胜的一方,才有资格把故事讲完,败者则黯然离场。但通过票数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对决双方的票数很接近,也就是说败者的故事同样具备吸引力。

所以败者离场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请到另一演播室把故事讲完,观众能获得有头有尾的故事,想听故事的人的需求被照顾到了,选手们的故事与准备的心血也得到了尊重。

从讲故事对决中,冷眼发现有些选手的讲故事能力一般,却很有观众缘很能调动现场气氛,比如徐俊妈妈。这些选手的闪光点也没被节目组放过,在经历完整赛季后,这些有观众缘的落败者,会以特邀身份出现在新赛季的MC席位上。

或许也正是这些细节方面的打磨,让《三寸舌》在卡塔尔世界杯播出期间仍有不错的点击,并顺利获得“追加制作”的资格。

《三寸舌》中国版是否可行

单纯从节目中讲述的故事来看,《三寸舌》中许多故事及笑点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壁垒,也涉及韩国的双关语、谐音等,作为外国人的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节目中的观众在笑什么,但这档节目的思路,对于国综存在启发之处。

如前文所说,语言类节目一直在综艺市场长盛不衰,这几年脱口秀热使得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同质题材,但脱口秀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从业门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上台特别是出现在综艺节目上进行表演,这也导致了“脱口秀演员快不够用”的现象出现。

《三寸舌》对选手的要求却没那么高,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只要能讲好故事就能登上舞台。而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擅长讲故事的民间高手很多。选手储备量足够大,新面孔带来的新鲜感,能引发观众的好奇。

“平底锅文学”真假难辨,却从知乎火到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不难发现,无论经历是真是假,“故事”永远有人买单。这也是冷眼认为,《三寸舌》模式可以为国内市场所用的原因之一。

说到以“讲故事”为卖点,以民间高手为选手的节目,国内有一档以《三寸舌》底层逻辑很像的节目——《故事王storyman》。

这档由B站联合笑果文化、青豆结冰共同出品的节目,自我定位为“卡牌故事接龙竞技真人秀”,选手则全由B站UP主组成。所谓“卡牌故事接龙”,即选手根据随机发放的卡牌编故事,而评委根据故事精彩程度等维度打分。

那么为什么《故事王》却遗憾未能出圈呢?

冷眼认为,规则过于复杂、参赛人数太多、内容过于圈层化,这三点是导致其折戟的原因。

《故事王》的参赛选手多达78人,而且规则很复杂,除了常规讲故事打分,后面还加入了幸运大转盘这种纯看运气的机制。

参赛人数多,意味着选手只能讲段子而非故事,想听故事的人势必失望而归;随机抽卡编故事,固然是在考验选手的讲故事能力,但这种考验机智的做法,也会让导致故事精彩度下滑,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手更难设计什么高潮或悬念,能把故事讲得自圆其说就很考验人了。

规则复杂,则意味着对于观众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门槛,而且以UP主为主体的选手群,故事内容更偏二次元,有些故事很是天马行空,对于非二次元圈层的人来说,不够友好。简而言之,就是赶客。

反观《三寸舌》规则简单,每期节目出场选手也不过4-5人,故事内容多为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观众不存在理解门槛。题材和内容都足够接地气,也利于后期传播。

不过在看过了几期节目后,冷眼发现了《三寸舌》的遗憾之处,也是该模式在国内落地时可以规避并升华的地方。

离婚律师的战无不胜,说明观众爱听男女之间那些事。从故事精彩程度看,律师的故事并不比其他人高明太多,纯粹靠题材优势。对于选手而言,这是个偷懒的捷径,最近几期讲男女之事的选手明显变多了。

冷眼认为既然节目主题是“讲故事”,那一方面素材的选择可以进一步拓宽,不局限于两性题材,而是放眼更大的地方。

社交平台平台上,本身就有着大量的好素材:比如“特种兵旅行住在海底捞是什么体验”“淄博烧烤火了以后,当地人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95后花钱租道观”等。这些素材本身足够有趣,且与时下的社会情绪契合,观众甚至看到标题就会感兴趣。

另一方面,综艺不止可以提供笑声与放松,也可以肩负起社会责任。

像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红虐猫事件,就可以作为故事的素材,选手通过讲述引发人们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或许一些乱象就有被关注甚至改变的可能。

一档节目,特别是语言节目,是可以做到兼顾趣味性与正向价值的。韩版《三寸舌》留下的遗憾与缺失,希望未来在国内同质节目中得以改变。

 短评

说明大家还是爱听男女那点事

4分钟前
  • 威利威利
  • 还行

一个还可以的模式

8分钟前
  • 酱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