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三年

欧美剧英国2016

主演:朱迪·科默,阿奈林·巴纳德,娜塔莎·里特,斯图尔特·格雷厄姆,理查德·兰金,彼得·麦克唐纳德,玛丽娜·马修斯,尼古拉斯·法瑞尔,瓦伦·凯恩,乔雷顿,凯瑟琳·罗斯·莫利,马克·弗利顿,阿利安·巴克瑞,科林·梅斯

导演:琪娜·木杨,凡妮莎·卡斯威尔

 剧照

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2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3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4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5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6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3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4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5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6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7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8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19为奴十三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8:33

详细剧情

  艾薇(朱迪·科默 Jodie Comer 饰)有着一段悲惨的过去,她曾经被人囚禁在地窖之中,长达十三年之久。十三年后,艾薇终于逃出魔窟,报警求援,艾利尔特(理查德·兰金 Richard Rankin 饰)和搭档丽莎(瓦伦·凯恩 Valene Kane 饰)受理了此案,他们想从艾薇的口中获取更多的线索,然而,艾薇的证言仍旧缺少着最有力的支持,那就是确凿的证据。  除了要应付警方的讯问,艾薇还必须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和社会的扭曲与不公,更重要的是,她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庭之中。一位名为菲比(Isabel Shanahan 饰)的十岁女孩的失踪吸引了警方的注意,目击者将矛头指向了名为马克(彼得·麦克唐纳德 Peter McDonald 饰)的男子。

 长篇影评

 1 ) 关于被囚禁的,关于被解放的,关于被误解的

这部迷你剧一共五个小时,我花了一个月才看完。最初是看到毒舌电影的推荐,又正好刚刚看完《房间》,就兴致勃勃找来看了。总体来说,及格分吧,对绑架案受害者Ivy的刻画绝对要比《房间》真实得多,但这种真实也主要是来自电视剧的更为宽裕的时间,至于“神作,”我觉得还远远算不上。

导演的野心很明显,绝对不是要讲一个勇敢少女逃出魔窟,有爱家人帮助她重建信心面对生活的故事。第一幕就是主角Ivy逃出一栋房子,然后打电话报警。这个看似惊慌失措的少女带出了一件十三年都没有破获的绑架案,下一幕就是她与亲人激动地相拥的情景。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Ivy身上的疑点却越来越多,一直到另一个十岁女孩Phobe的绑架,让她与她的家人,帮助她的警官,她昔日的恋人都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导演想通过一个被关在地下室十三年又归来的女孩的故事,折射出各种人性。例如父母之间的裂痕,母亲隐秘的情人,自己与初恋男友之间的美好……我最喜欢的部分仍然是对主角Ivy的设定,她满身伤痕,脸色苍白,显然是受了很多折磨。但是当警察的调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竟然发现她曾经与嫌疑犯去过商场,在明明有机会逃跑的情况下又回到嫌疑犯身边。其实这不是什么让人大跌眼镜的情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悬疑剧快要玩儿烂了的梗。但是这部电视剧高明的地方在于从来没有直接提出过Ivy回到嫌犯身边的真正原因,就当所有的观众都和剧里的警察一样认为Ivy一直在骗人,甚至还有可能是帮凶的时候,Ivy的第二次绑架发生了。同样的嫌疑犯,同样的手段,但这之后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Ivy这十三年来所过的生活。嫌疑犯把她当成一只小狗那样训练,乖乖被绑在那里不动,就是“good girl;” 他们应该是一家人,她应该为他生个孩子,甚至还强迫她相信“她爱他。”比起粗暴地展示受害人对嫌疑犯的感情,观众被放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我们是旁观者,只能通过想象来揣测Ivy对嫌疑犯的真实感情。

所以,真实细腻,就是这部剧对这样一起长达十三年的囚禁的受害者的尊重。Ivy重新回到社会后处处格格不入,有时甚至有点儿绿茶婊,在最后两集嫌疑犯出场后都变得可以理解。导演没有一味煽情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或者眼泪,而是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受害人被洗脑十三年,回到社会后重新开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非常艰难,十三年,早就足矣摧毁一个人,但Ivy的第二次逃跑象征着她的胜利,她终于摆脱了恶魔的控制,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比起奥斯卡电影《房间》,这部剧才是真正地在讲一部关于囚禁与解放的故事。我一直认为《房间》这部电影如果要靠表演获奖,那应该是给那个小男孩最佳男主角,而并非最佳女主角。片中有一个片段,是母子二人获救后躺在医院的床上,电话铃响起,母亲很自然地就接起来。这一幕当时甚至刺痛了我,我觉得这非但不真实,甚至还体现了导演的一种傲慢。一个在地下室与世隔绝七年的人,怎么会如此自然地面对电话铃声。导演或许只是太着急地去呈现走出房间这个主题,却没有在细节上下足功夫。

如果说起Thirteen的缺点,我觉得也是细节的物极必反。导演设置的人物关系有点儿复杂过头,到最后有点儿覆水难收的感觉,例如Ivy母亲和Ivy以前就读的中学校长之间的暧昧,没有对情节起到任何帮助,无非就是说明了“每个人都有罪”,实在有点儿多余。这样一来,整部剧每个人的形象都过于立体,反倒削减了戏剧张力。或许,现实就是很无趣吧。

 2 ) 失落十三年,啾的神演技和背后女性从业者的敏锐视角!

看豆瓣7.8又是我啾主演的立马就看了,一共五集,剧情有点拖(但是很少有剧不拖),卡司都不是很有名一看就是不是很大的剧,但是立意真的很好。

体现的就是family和alone这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人想要be alone,而family永远是归宿。发现英剧美剧真的很爱这个主题。就像艾薇在接受心理治疗里说的,十三年后回来自己身边的人每一个都有了归宿,都有了所谓“自己的人”,她自己就显得格格不入。当她逃出来了,所有人的生活被打乱了,小女孩儿菲比被抓走了。为什么她迟迟不肯向警察说出真相,没错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症,也是因为,她差点儿就觉得世上只剩这个绑架犯be her person了。她只是想不孤独啊。绑架犯又何尝不是一个缺爱至极、一生都被童年的阴影笼罩、想要得到母亲原谅而心理变态的可怜人。(但这人确实是可恨,自己救赎不了自己就强行绑架别人并且让人质爱上自己,典型的变态哈,还是那种不像我V一样有人格魅力的变态)看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剧当V的前传也不错,被一个男变态铐了十三年最后一枪崩了他然后走上变态之路???

想吐槽这剧警察,过于无能,无能到气人,无能完了还能叭叭。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整部剧对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刻画真的很准确,而且整部剧里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是silly girl,善良又不忍孤独的艾薇,一直想要挽救破碎家庭的妈妈,很爱这个家三观很正的妹妹,沉着稳重又温柔的女警察,看透生活和男人的闺蜜。(向整部剧背后的女性工作人员致敬,太了解女人啦哈哈哈哈)

在女主艾薇身边有四对男女,妹妹和妹夫,男女警察,初恋和闺蜜,爸爸和妈妈。男警察一开始对女主充满同情心以至于他在调查案件时被主管意识影响,后来意识到女主在骗人时又非常rude、情绪化和女主永远有了隔阂,就像他说的,I let you down。而女警察则自始至终很清醒,没有与女主建立任何personal relationship 并且敏锐察觉到女主的斯德哥尔摩症,办案时一直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推动剧情发展),而且虽然她不认可艾薇的做法,但是她在对待艾薇的时候永远很温柔。在男警逮捕艾薇那里的时候我就一下子把这个角色拉黑了,直男并且情绪化,最后还凭一腔热血把车拦在道路中间直接把女朋友送进ICU。我都替女警心累。

初恋看到艾薇回来了把婚戒拿下,自己沉溺于跟艾薇在一起的轻松氛围,也沉溺于自己的初恋情结,这已经是典型的灵魂出轨了啊,到后来越看越理解妻子为啥能气成这样,每个男人都抵挡不住初恋的诱惑啊……(初恋一哭,现任必输)而染着黄毛打着唇钉的小闺蜜则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btw这个角色真是太讨喜了,啾子,妹妹,和闺蜜这仨简直天使女孩儿)在初恋与闺蜜开着车停在警局前,初恋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想保护艾薇时,小闺蜜一语点醒他,你不该这么做了,你不该再往上贴了,艾薇是爱情,而妻子是生活,向你的妻子道歉吧,grow up and take your responsibility!(妈的哪个女孩不想拥有这样三观正还勇的闺蜜!!!)而且闺蜜还说就是因为没有承担起生活的勇气才一直单身的,而初恋boy在没有想通之前就结婚了,他本以为艾薇不会再回来,没想到她回来之后他根本招架不住。最后这个男人向妻子忏悔的时候,妻子都不用他说就已经原谅了,并且她也同情艾薇。(就说是不是女人对女人的理解能力永远比男人对女人的理解能力强!)

妹妹和妹夫这一对,妹妹看到姐姐回来了所以想要多花时间陪姐姐,甚至都把婚期往后拖了,妹夫觉得自己被驱逐出了妹妹的世界,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发飙了。女主与妹妹的谈话让妹妹意识到她确实很爱他,但是爱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都不是妹妹自己想要把手机屏幕换成两个人的照片的,而是男朋友想让她放的。没错两个人确实很相爱,可这位好好男友连自己的女朋友陪自己姐姐几天都觉得受不了...感觉这也是位天天要让女朋友照顾着的巨婴。当然这位在这部剧里算好的男的了。还有一点这个角色令我非常气愤的是,全家人在一块儿看影片时,他明明知道妹妹白天看到爸爸跟情妇在一起晚上又跟家人在一起而觉得很讽刺,她当然对她爸没好气儿,她也是迫不得已把爸爸出轨这个事情跟艾薇说了,因为她觉得姐姐有权利知道,而俩姐妹发飙后,这位男朋友竟然对自己女朋友说“看看你做的好事”、“让你爸喘口气吧”,看来你的理解能力全用来理解她爸出轨这件事儿上了……合着家庭的和谐就要建立在女人的容忍之上吗?妹妹就应该不告诉姐姐让姐姐永远蒙在鼓里?甚至一气之下还搬出去了,没有与妹妹一块儿承担这段风雨........“真男人”啊......

最后再说爸爸妈妈,这也是体现男女家庭地位体现的最准确的一对了。大女儿被绑架后爸爸找了个年轻的情妇,而期间其实妈妈因为长期没有人陪伴就找了隔壁一老头聊聊天,而也仅限于聊聊天而已。而就因为这事儿妈妈以为爸爸搞外遇、家庭支离破碎是她收到的“惩罚”?由此可看出女人在婚姻里永远不是问题,因为女人连自己拥有一个能够聊天的异性都觉得是背叛了自己的老公。而爸爸呢?找个西班牙的年轻姑娘同居并且在大女儿回家之前仍恬不知耻……但是也能看出来妈妈对面对整个家庭的无奈和疲惫,她什么都做不了,只有爸爸想要真心悔改的时候整个家庭才能重组....多么可悲的现实,而家庭重归于好后妈妈第一时间竟是向爸爸忏悔她以前有个说话的老头,这块儿我真是看的气得我火冒三丈,真希望所有女性都不要在婚姻里跪了,男人老了以后搞外遇这种事不能原谅也不可原谅,他搞外遇是他不仁他不义他对不起天对不起地而不是什么你该收到的惩罚!这位父亲在看到菲比和爸爸重逢之后又重新燃起保护女儿的热情然后出去和别人失智打架........这里也真是.....啊怎么说才好.....

写到这儿感觉这四个男的啥也不是....抵挡不住初恋的诱惑婚内精神出轨……女朋友因为陪刚逃出绑架犯的囚牢的姐姐没时间陪他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大女儿被绑架对家庭失去信心在外搞西班牙情妇……被女主的漂亮柔弱吸引充满同情心和拯救别人的心情而蒙蔽了双眼以至影响案件调查..........男人啊,每个人都在逞英雄,都想要保护别人,可结果呢??后来这四个男性角色都在为自己犯下的蠢事而赎罪,而当他们想赎罪的那一刻,女人就已经永远原谅了他们...........

 3 ) 难得的心理剧,足够细腻而不乏悬疑

      我一直尽量避免看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承受影片所要传达出来的沉重和悲伤。但是这部剧却让我欲罢不能。它不仅仅是对绑架和心理题材的呈现,更融入了惊悚和悬疑的元素,每一秒你都想知道女主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过去的十三年里她到底经历了什么,犯人逃走后究竟在做什么,最后Ivy是否能够走出自己心理的围墙。
       最后一集,真相,仅仅是一部分真相被揭晓,就足够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让人万分心疼女主。
1. 女主的心理
      然而,依然没有人知道,过去的十三年里她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一切都是观众的推测。
当然,作为一部绑架题材相关的作品,心理动因是不可缺少的。绑架犯是一个做事缜密,行为反复无常,控制欲强,自以为是且缺乏母爱的人。对于他来说,Alison既是他的猎物,又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想要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精神避难所,绑架Alison并进行控制是他自我补偿的方式,补偿他为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也许一开始Ivy是反抗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她慢慢对犯人产生了亲近、认同、依赖的心理,她内心的一部分认同着Alison这个角色。她一直害怕自己只是一个人,而犯人对她来说是她唯一的依靠,是她在地下室中与世界产生的唯一的联系。即使在超市去卫生间的路上,她也没有真的逃走,因为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犯人变成了她唯一熟悉的人,回到犯人身边是再自然不过的。
      感情的变化从犯人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开始,她痛恨自己,这个懦弱的毫无办法的自己。但她必须继续做一个good girl,亦真亦假不自知。犯人对他们死去的孩子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依旧不得而知,但是那给了Ivy充分的心理动机伺机逃出了房间。也许是犯人对亲情的决绝让她感到了绝望,她内心对原生家庭的渴望终于战胜了对犯人的依赖和对外界的恐惧。她内心属于Ivy的部分终于见到了阳光,努力地向着那个会在商场里握住犯人的手的Alison说着再见。

(未完)

 4 ) 一个回顾

如果同有b站党,并且已成年,建议关闭弹幕使用。。或者多多举报。 一口气撸完5集,趁着记忆还新鲜记录下碎碎念,没理论,纯感性,可吐槽,不撕逼。 当我觉得一个剧还不错的时候评价基本正面。 涉及剧透。 1.女主 直到最后开始接触犯人之前,逃出来的女主自我修复的心路历程简而言之就是“寻找依靠”。 其实女警一开始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13年,斯德哥尔摩怎么着也给练出来了。女主被绑架的时候并不是心智尚缺的儿童,加上本身就交的那么酷炫的朋友,所以内心对于生活的常识规律和对错的基本判断都是有的,这也说明了她一直想救Phoebe的心情;但她缺失的是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人与人的互动方式和事情的面对与处理方式十三年来只有一个人陪她完成,潜移默化里自然会将这个人的行为作为重要参考,理智和三观对于她来说可能根本不存在,我觉得女主没黑真的已经非常牛逼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个槽点,确实恢复得有点儿太快了。。)生理和心理拯救了自己两次,还救了差点弄伤自己的爹的闺女一次,还间接团结重组了自己的家庭。模范代表。什么不配合调查,妨碍执法,警察在这片里从头到尾是负分设定吧? 哎。还是希望全天下的男孩儿女孩儿都能远离性骚扰和变态。 2.警察 那就再来说负分们。头儿没什么戏份典型官僚,不管。 去年的屎剧From Darkness我第一个记住的就是Richard Rankin,一口浓厚苏格兰口音太清新了哈哈哈。这次从警察老公变成警察,依旧状况外。情绪全写在脸上,没有行为标准,除了最后判断出女主所在位置我已经不记得他还做了什么。你说你从开始愚到结束地同情女主不动摇多好,阻止搭档的是你,支持搭档的也是你,差点弄死搭档的还是你,你说Lisa怎么这么瞎摊上你个坑爹队友兼紧急联系人。 Lisa是好感度略高的,毕竟人家总是穿的很美尤其鞋(重点错)。尽管对各种人的问话引导性过强,有点自负,但作为警察探寻真相的态度没跑偏(这里可以讨论),而且她的自负没有引起偏执,可能就真的只是想破案升官呢。要没有女警的部分坚持,凭Elliot那退缩的态度,估计十集都问不出话找不到尸体。 讲真,你们警局的profiler屌用没有,需不需要我给你们criminal minds的联系方式。 3.家人 家庭伦理什么的最喜欢了。 按时间轴看,是女儿出事了之后,家庭内部分裂,父母各自心思?这真的太能理解了。。所谓逃避现实最好的方式,无非寻找可以给予安慰的新怀抱。让别人告诉你没事的,不是你的错,你可能就信了。 先说爸爸吧。爸爸第一时间赶回了家,也和对象断了关系,因为女儿彻底让自己回归,且不论以后怎样,至少在这五集里,他是个好爸爸。为了给女儿安慰去联系Tim,全家陷入无措时提出要大家一起出去去找,够体贴也够man。 妈妈就显得敏感很多,前期controlling太强,导致整个家里的气氛都有点诡异压抑,不过如果没有妈妈,那个让Ivy感受家人原谅了自己的转折点也就不存在了。最后自己也说了,为了让自己好过,把错误全转移给别人。 妹妹。妹妹!妹妹嫁我!发现Ivy危险第一个冲出去护住她,察觉姐姐对自己敞开心扉后说”You came first“,陪她做以前做过的事。俩人躲在帐子里笑的画面看得泪目。评论有说是不是以前妹妹比较受忽视,所以开始不能接受Ivy回来了。我不认为小时候会受到忽视,否则她对姐姐后来不可能那么真心,没有一起走过青春期的姐妹算什么姐妹。但是在Ivy回来之前Emma觉得当下的生活很不错不想被打破普通的平静与幸福倒也许是真的。 4.朋友 Tim太软了。温柔是好事,软弱不是。对牵涉自己的人都会说对不起的人,还是离远一些好,你永远没法在关键时刻指望ta,说不定还被留下不必要的记忆负担,帮ta擦屁股。 Eloise在车里对Tim说的“Nostalgia with a side order of guilt”正戳红心,剧里的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围绕着这一点在活着,闺蜜简直上帝之眼。人总是对于自己的行为三观跑偏,却对于别人看得透彻,所以放纵也不代表她不善良不正直,传说中的我抽烟喝酒纹身穿孔但我是个好姑娘。这概率也是有的呵呵呵。 5.其他 老校长这个角色真让我觉得有点划水。撑死也就提供了一个证词而已,即使和妈妈有过一段儿完全用嘴说的就可以,何必浪费发这个工资。 妹夫就一打得很心酸的酱油。好好的准新婚生活被小姨子搅合了,差点扫地出门,你说我给你们当个免费劳力容易么我。 变态White不说了,除了变态我也说不出什么,恋母是扭曲性冲动的源泉,倒霉家庭出的倒霉孩子,被炸死算他光荣。

 5 ) 谎言

可以说是剧版<房间>,但本剧没有过多刻画女主在被囚禁的十三年里发生的事,而是着重讲述其逃出来后的心理重建过程.朱迪的表演可以说是合格了,但也没有多亮眼.
对于一个受过严重伤害的人来说,她周围的人究竟应该如何与之相处,在本片中,我看到的是他们用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女主的父母假装还在一起,女主的初恋隐瞒了自己已经结婚了的事实,当这些谎言被揭穿时,女主再度受到了伤害.而女主在面对警察的询问时也隐瞒了一些她不想面对的事实,也可以说是谎言.但她的谎言是因为另一个谎言在她的内心中根植,她害怕失去.终究,所有的谎言都是因为害怕,因为爱.绑架犯的谎言也是如此,他也是一个因为家庭而受过伤害的人,他害怕失去女主,骗她说经历了这样的事,女主的家人就不会爱她了,她必须保持沉默.那么,人们要真正重获自由,首先要做的不是应该驱除心中的恐怖与害怕吗?只有真相,直面事实才能真正让所有的人走出来.正如女主的谎言让警察对她产生了怀疑,而当真相浮出水面,我们知道一切都情有可原,事件才能进一步推进.
所以,真正的心理重建应该从直面事实开始,而不是谎言.

 6 ) 房间和外面的世界

这不是BBC版《房间》,乍看剧情简介易让人误解,其实这是一部犯罪惊悚剧,探讨的不仅是受害者逃离后如何融入外面的世界,更多的是如何寻找罪犯揭露真相,以及受害者与绑匪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愈接近真相却愈发扑朔迷离。

【以下满满剧透,没看慎入,后果自负。】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世界各地,毫无人性的连环杀手却有大批拥趸追捧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是一种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心理疾病,患者与绑匪共同生活,对其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感,亦称为“人质情结”,得名于1973年发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起震惊世界的银行劫案,获救后被劫持者不仅为绑匪辩护,其中一名女人质甚至爱上劫匪,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六天之中。

同本剧更接近的一起案件是:1998年十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坎普希上学途中神秘失踪,直到2006年侥幸逃脱,由此揭开了长达八年多的地窖囚禁生活。坎普希逃出后绑匪随之自杀,然而,当她听到绑匪去世的消息时却失声痛哭,随后为躺在停尸间的他点燃一支蜡烛,她不认为自己因为被囚禁失去很多常人的快乐,她说:“我的童年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可是我觉得我没有错过任何东西。我已经原谅了他所做的一切。我想,他小时候曾经受过很深的伤害,扭曲了他的心,这让我可怜他并同情他,他曾是我生活的中心,所以我会为他的死而感到难过。”后来她甚至搬回那所房子居住,“不管怎么样,这里曾经是我的家。”

【疑团重重】
上面提及的那套理论与案件有助于解开萦绕在Ivy身上的几大疑团。

一、Ivy为什么没有逃走?
2013年7月5日,Ivy曾被绑匪带到商场,有充分的时间逃走,可她没有选择那么做。长期的囚禁生活令她恐惧人群,对绑匪产生依赖,这点在剧中有多处表现,然而还有一点剧中并无明确指出,只在最后一集中两句话带过(P.S.最后一集的信息量极大),“我们的孩子现在都该3岁半了,你哭了好久”“把一个孩子带到那种地方”,时间往前推算,恰好是13年她被带到商场那段时间,由此推测,很可能是那一天绑匪带着她将他俩的孩子遗弃到某个地方,可能是收容所。在环境简陋的地下室抚养一个婴儿非常不切实际,她自身已艰难存活,何况婴儿,营养无法满足,患病无法医治。之所以带她到商场,可能是绑匪需要购买东西。

二、Ivy为什么逃走?
她对绑匪处理孩子的方式极不认同,“把一个孩子带到那种地方,有你这样的爸爸”,孩子被带出房间对她来说是种解脱,同时也对“那种地方”表示愤怒,这令她觉得绑匪根本没有打算“组建家庭”,不过是一个谎言。此外,2009年绑匪弟弟因帮她逃跑而死已令她清醒许多,绑匪身上“唯一的优点”由此消灭。一如坎普希究竟还是逃了出来,对外面世界的模糊记忆,对家人的渴求,千载难逢的逃生机遇,诸多因素促使Ivy选择逃离。

这是Ivy第一集逃离的原因,在成功之前有过多少次失败的逃离不得而知,最后一集她选择回到绑匪身边,是想取代Phoebe重新夺回自己的位置,亦是对父母挚友的种种谎言的失望与逃离,可是两人的关系已不复从前。在外面的世界,她叫Ivy,她被重新训练用刀叉吃饭,躺在床上睡觉,学习使用触屏手机,她的亲人好友以及这个社会要求她重拾正常人的生活模式,一如十三年前她被训练习惯房间里的生活,如今新的习惯再次改变了她,这个世界不会因她而停止改变。当她再次穿上旧衣服,看到柜子里的过往,她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三、Ivy为什么不道出真相?
寻找绑匪的过程中,面对警方询问,Ivy始终有所保留,即便发生Phoebe被绑的突发事件,她仍然隐瞒她与绑匪之间的过去,她对Phoebe有着矛盾的情感,一面希望找回小女孩,一面又为绑匪担忧,同时疑虑小女孩是否就是自己的替代品,自己是否已被绑匪抛弃。Ivy多年来都恨自己,担心家人知道真相后不会原谅她,她以为是外面的世界变了。

Ivy不是绑匪的性奴。绑匪说过“完美需要时间”,等到Ivy成年,才与其发生性关系,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性,还有对家的渴求,对爱的憧憬,在十三年中,他如父母一般照顾她,记录她的成长,活在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世界,与《狗牙》里的父母圈养孩子有所相似,只是后者的世界呈现出乌托邦景象,满是对现实的反叛,而前者更切合现实,满溢扭曲的悲情与剧痛的绝望。在房间的世界里,她叫Alison,就像《千与千寻》一样,她被剥夺了原本的名字,封存了十三岁之前的记忆,可这不是童话故事。直到最后Ivy举起枪,可并不想伤害绑匪,他也是她的家人。

四、绑匪为什么绑架Ivy?
由果逐因,回溯绑匪的童年经历,剧中并未交代,只借曾经的邻居之口说他母亲曾再婚,生下一个和他同母异父有智力缺陷的弟弟,并在他16岁(1986年)时将其赶出家门,后来可能是母亲02年死后弟弟找到他与其一同生活(06年弟弟曾到学校找他)。而绑匪是03年绑架Ivy,不应只是巧合,Ivy极可能是他母亲的替身,成长过程中女性角色的残缺造成了他的人格缺陷,以致于他要亲自塑造培养一名女性家属,将恋母情结移植到她身上。可以说,Ivy集母亲、女友、孩子三位一体。

他母亲说过弟弟是“一瓶杜松子酒喝出来的”,可见母亲酗酒,毫无责任感,生活在社会底层,推测其有暴力倾向,因为弟弟有智力缺陷,照看起来比常人更繁琐,也更容易惹麻烦,这种家庭在英国电影和英剧中常有展现。Ivy说他永远得不到他母亲的原谅,他一直假装母亲活着,大胆推测母亲的死与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母亲住养老院期间,他应当一直保持联系。由于绑匪是Ivy学校里的员工,警方怀疑Ivy早已认识绑匪,倒不见得,一来,若已认识何不找个理由诱拐,何必半路绑架,他应当早已密切关注Ivy一举一动,找准机会下手;二来,应当是母亲死后他才开始物色目标人选,时间上不会超过一年。

五、Ivy与绑匪之间发生过爱情嚒?
在2010年《卫报》采访中,坎普希拒绝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标签。她解释说这病没有顾忌到人们在特殊情形下会做出的理性选择。“我觉得你调整自己去认同绑匪是很自然的事,尤其是你花了很长时间和那个人待在一起的话。这事关移情和交流。身处一桩罪行里,寻求常态可不是一种综合症。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存在一个生理学上的条件反射原则,即面对外部强大的压力,尤其是死亡威胁,所有生物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服从。这造成的结果是,每一种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有被驯养的可能。基本需求是一个底线,有吃有喝,生命得以延续,面临暴力的强权,只有低头才能获得延续生命的可能,这或许是源于本能反应。

Ivy与绑匪之间的关系不能称之为爱情,她如同新生婴儿一样与最靠近的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她至少能生存的可能,甚至令其成为理想父母。经过绑匪数年的驯养,或者说洗脑,Ivy逐渐形成了角色认同的防卫机制,绑匪取代了原来父母的角色,他训练她劳动,使她服从,用奖赏与惩罚机制塑造她的行为模式,一如父母教导孩子。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施以驯养,另一方形成依赖,由此达成互相交流的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打破,必将两败俱伤,根本不存在出路。Ivy出逃后,对男警产生莫名信赖,就是将其视为绑匪的替身,以此修复之前被打破的平衡。所以她不会信赖女警,甚至视女警为维持平衡的障碍。

【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绑匪一如《蝴蝶梦》中的幽灵,前四集中从未现身(除却照片和监控视频),却时时刻刻如影随形牵动每一个人,甚至连对十三年生活的闪回都没有出现,即便最后一集绑匪终露真容,却始终以当下的时间线展开剧情,至多是Ivy重回绑匪身边时对过往的重现与二者对峙时只言片语的提及。这十三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就是不告诉观众,让观众猜。其实,幻想比实践更刺激,你害怕的并不是鬼魂狰狞的面孔,而是你根本不晓得鬼究竟长什么样。所谓无声胜有声亦是这个原理。

Ivy的身份在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多次反转,甚至被逮捕,极大地增添了剧情的复杂性,将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给予观众极大的预留空间,并没有照顾观者智商讲得一清二楚,留下细节让观众自己思考。

最后一次逃离成功,别以为就此尘埃落定,Ivy脸上的表情,是笑,是解脱,是茫然,还是什么,一切在家人的拥抱中戛然而止,仿佛又回到了原点,根本不存在出路。想想坎普希在绑匪死后的言行抉择,看上去还有戏可讲。然而,没有第二季。


外面的世界就意味着自由嚒?外面的世界是个相对概念,自由亦然,你眼中外面的世界也许就是别人的房间。

【未经作者本人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短评

为了显示男警也可以共情安排了个很容易移情的男警,但是有同理心不代表没脑子不专业啊!还害了女警,简直就是个不合格警察!当然女警也有问题,反复质问女主为何不逃,13年啊,几天就可以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别说13年了……想想真的很可怕,不知道她的13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还有,她的回归其实也改变了身边的所有人,让大家都陷于回忆和愧疚感中走不出来。小变态演技真棒啊。

4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失望

8分钟前
  • futurejoy
  • 较差

虽然女主心理变化细节不够到位,但是最后一分钟真的让感受到了力量。

9分钟前
  • mini pocket
  • 力荐

storytelling烂到家。

13分钟前
  • Echookaku
  • 很差

英剧很好,没有那种美式天真。最后一集编剧左右摇摆,终于给了人一条活路。受害者的拯救之途,要靠他人的爱,也要靠自救。

14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第一集女主逃出来之后就感觉一块石头从始至终一直压迫在你的心口无法呼吸,直到最后结尾才真正的搬开。朱迪演技真是厉害!

1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英剧版房间,被救者还有漫长的心理建设,需要爱来拯救。

19分钟前
  • 七色光
  • 推荐

比电影房间节奏更舒缓因此故事讲得更细腻的被绑架人的故事,看多了这题材整个人都不好了。女主角朱迪·科默!从肥瑞一路看过来的演技大增,成长很快的姑娘,相貌也有点特殊,看好你~

21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关键时刻靠父母没用,靠朋友没用,靠姐妹没用,靠爱人没用,靠警察叔叔那是害你没商量,你只能靠你自己。

24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

冯远征老师又中枪了。

26分钟前
  • 午睡
  • 推荐

神剧。配色看得出是英剧,例如黑镜;摄影和配乐、音效都是完美。全是女性的编剧导演制作团队让剧里的台词的设计、和情感主线副线的冲突格外细节与人性。剧里最喜欢的角色是女警察

31分钟前
  • 里拉
  • 力荐

可能只有我一个喜欢女警察,理性有头脑,那男警察简直就是任性无脑又偏执。女主好可怜,还好结局逃出来了。

32分钟前
  • 更擅长摆烂
  • 推荐

水准之上,剧版《房间》,这些没什么可说的,但是b站看弹幕太可气了,这部剧里面查案也是男女搭档,但女警是冷静刻薄聪明的那个,反而男警感情用事没脑子,结果一堆人骂女警cold bitch,我在想这要换个男人来演估计很多人又会觉得高智商毒舌傲娇萌了吧,改善女性偏见,真的任重道远

3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纯粹因为killing eve没看够,才来看另一个剧里的villanelle的。

39分钟前
  • Emanuelle
  • 还行

一段时间之前看的了竟然忘了收 一直以为女主才是大boss我真是一个阴暗的人啊

40分钟前
  • Neko酱
  • 推荐

三集过后节奏成问题啊。

45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还行

小变态的粉丝可以选择性观看…主要villanelle太酷了而这部剧里没什么性格…另外jodie comer好惨总是被监禁😂

50分钟前
  • 豆瓣认证江湖骗子
  • 还行

女主美美哒,越来越喜欢英剧了。短小精悍。罪犯看起来还挺高智商。欲罢不能。

52分钟前
  • 剑气凌厉的江南
  • 推荐

又压抑又丰富

55分钟前
  • 简里里
  • 力荐

事实上,直到最后,她才逃了出来。

57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