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回魂

恐怖片美国2017

主演:比尔·斯卡斯加德,杰登·马泰尔,杰里米·雷·泰勒,索菲娅·莉莉丝,菲恩·伍法德,乔森·雅各布,杰克·迪伦·格雷泽,瓦耶特·奥莱夫,杰克逊·罗伯特·斯科特,尼古拉斯·汉密尔顿,杰克·辛,洛根·汤普森,欧文·泰格,斯蒂夫·博加尔特,斯图尔特·休斯,杰弗里·庞塞特,皮普·德怀尔,莫莉·阿特金森,史蒂文·威廉姆斯,伊丽莎白·桑德斯,梅根·查彭提尔,安东尼·尤埃西,哈维尔·博泰特,伊莎贝尔·内利瑟,尼尔·克容

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

 剧照

小丑回魂 剧照 NO.1小丑回魂 剧照 NO.2小丑回魂 剧照 NO.3小丑回魂 剧照 NO.4小丑回魂 剧照 NO.5小丑回魂 剧照 NO.6小丑回魂 剧照 NO.13小丑回魂 剧照 NO.14小丑回魂 剧照 NO.15小丑回魂 剧照 NO.16小丑回魂 剧照 NO.17小丑回魂 剧照 NO.18小丑回魂 剧照 NO.19小丑回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20

详细剧情

  1989年,位于缅因州的德里市,正被恐怖的阴影所笼罩。从上一年开始,儿童失踪案接连发生,似乎某个可怕的未知存在悄然来到了人们中间。痛失弟弟的少年比利(杰顿·李博赫 Jaeden Lieberher 饰),决定和艾迪、瑞奇、史丹利等伙伴利用暑假寻找弟弟乔治的下落。不久之后,遭小坏蛋们欺负的小胖子本、被疯传放荡的坏女孩贝弗莉以及父母死于大火的孤儿麦克相继加入这个受到嗤笑的窝囊废联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超自然的恐怖体验。少年们发现,在这个被诅咒的城市,每隔27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就会飙升。狞笑着的小丑(比尔·斯卡斯加德 Bill Skarsgård 饰),深入每个人的心底,挖掘他们最恐惧的部分……  本片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原著改编。

 长篇影评

 1 ) 还凑合

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老版,听说是斯蒂芬金小说改编,又是老版重拍,想必一定很经典啊!然后。。。
看完有种被宣传,预告,海报骗了的感觉。分明是给小孩看的电影,受众人群却是成人。(因为开头杀小孩这段,注定孩子看不了)
我喜欢恐怖片,更喜欢小丑这个设定,明明是个活了很久法力无边的邪灵,却用来到处吓唬小孩,结果还被一群小孩揍了一顿,感觉好low啊。。怎么和黑色星期五杰森这种BOSS比?

    槽点太多了:
          1.说是恐惧的小孩肉最好吃,那你吓一吓倒是吃啊,吓一吓就走了,三番五次都习惯了好吗。
      2.说是团结就是力量,可里面的小孩怎么动不动就单独走开了,就这点团队意识?(对小丑也是无语:抱团打不过,单杀也这么吃力。。。)
       3.女主没死,小胖上去一吻,我以为是笑点,小胖一吻没醒,大家吐槽一顿,结果真醒了我里个去。。
     4.这么小的一群孩子,怎么还掺杂爱情元素,还三角恋?那小胖算什么?终究是看颜值的世界吗?
     5.结尾那个手心划玻璃啥意思?很不提倡这样啊,几个大老爷们这样可能有点歃血为盟,重义的感觉,可几个孩子这样超级反感,小孩千万别学啊。同样的事,成人和小孩做起来感觉是不一样的。

 2 ) 青春,有恐怖的历练,更有美好的吻

2017年,有不少令我惊喜的恐怖片,之前没听到啥苗头,但是上映后成为现象级影片,比如《逃出绝命镇》,比如年末补上的《小丑回魂》。对于《小丑回魂》,评价容易形成两级,这部看起来很美国本土风的电影,为啥让中国的部分恐怖影迷也追捧呢?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部典型的“影迷电影”,在片中,那么多经典的恐怖电影元素被调动,让我看着实在过瘾。

《小丑回魂》翻拍自1990年的同名电影,本身也是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而来,故事构思上本身有着好的底子。看这部影片的脉络,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两年大热NetFlix的剧集《怪奇物语》,一个未成年人组队打怪模式,甚至《怪奇物语》的小演员也在本片参演。

一群成年人通常因为被动事件,被迫聚众与神秘恶势力角逐,通常有一个嚣张的妞(常常是金发)先惨死,然后成员相继死去,中间势必还有内斗的人性较量,挺到最后决战的常常是一对男女,而且可能情愫暗生,最后能否生还就看导演口味了。是的,这是常见的一类恐怖片脉络,但是,少年与恐怖片也经常挂钩,这就是一种别样的趣味了,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正是孩子与成人别样的世界观,构成了此类青春恐怖片的独特基调。尽管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但是孩子依然保持着更多的纯真。所以,同类影片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群成人往往被动陷入险境,还要内斗,不但要防鬼,还要防人。而孩子们往往有着更纯粹的友谊,最本真的好奇,常常组队探索未知的世界和风险,这个过程中体现的青春友谊也少了那么多人与人之前的凶险,给人特别的感动。

在《小丑回魂》中,一个孩子失踪,引发哥哥对弟弟念念不忘的寻找,又将这种亲情线索扩展为一群伙伴友情下的寻路之旅。而本片一个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其实信息量很大,但是却有将诸多信息有机的压缩在影片中。比如“组队”的少年们,除了此类影片惯有的Nerd、Loser路线,每个人又各有特点,性格非常鲜明,而每个人的性格又都可以牵引出一种人格现象,精神病症,甚至社会话题,诸如精神性口吃、洁癖、宗教、种族等要素在片中都有着微妙的呈现,而这些又常常是恐怖片的常见元素。

内心的恐惧常常如深海中撒出的鲜血,诱出吞噬人心灵和肉体的恐怖之鲨,而本片走的也是一种心灵恐怖路线,整个结构让我想起了《猛鬼街》,而光不同孩子的内心恐惧和恐怖意象的互动,就展示了很多经典恐怖桥段。比如,片中少女一段血喷场面,让我瞬间想起了《魔女嘉莉》,而小丑张口生出獠牙的过程,则很有《异形》的感觉。而片中也有些充满创意的吓人桥段,比如投影仪电影一段,很有带入感,以至于在你做了被吓的心理准备后,还真的猝不及防被吓一跳,但是大呼过瘾。其实,这片进入正题很慢,铺垫很长,但是正因为种种令人回味的恐怕桥段,让这个过程如过山车一般,一点不闷。

当然,这个过程中,当然需要一条恐怖的主线串起,那就是小丑,一个如同《猛鬼街》中弗莱迪一般,可以制造各种恐怖意象的大魔王。整部影片,这个小丑继承了美国恐怖电影中传统恐怖形象的光荣传统,但是又显得高一个层次,他本身是一个恐怖要素,更是恐怖效果的总设计师,简直就是本片编剧导演的投影,亲身上阵,带着观众经历一场刺激但是又似曾相识的恐怖旅行,这种收放自如的恐怖元素调度,是影片成功的根本。

奇妙的是,本片尽管刺激不断,但是最终还算一部青春感十足的电影。正如前面所述,这片信息量很大,一边恐怖信息玩命往里填,这边还要忙活展现青春的美。其实,本片的孩子都多少有生活的不幸一面,但是即使经历了恐怖摧残,本片也并非一出青春残酷物语,而是青春美好元素的重拾之旅。导演一边给他们的生活与友谊以恐怖元素的考验,但是又随即将其撕去,马上贴上生活的美好片断。影片摄影风格也是在恐怖场景的高清狰狞,和青春美好的朦胧光影间切换,如那段少年们跳湖嬉戏与被少女之美拨弄的小心肝乱跳的场面,有趣而美妙。

《小丑回魂》是部主线依然温情,但是恐怖元素却充满诚意让人看着过瘾的奇妙电影,一路跟着孩子们一惊一乍,最终,他们还是不离不弃,给观众一个温情的故事。

这种温情如同影片尾声的吻,是的,青春,有各种生活困顿投射在心中与梦境中的噩梦,但是,毕竟,青春充满更多可能,更多美好,比如,初吻的单纯与美妙。

原文地址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3 ) 莫选片单丨万圣节来了,来看观众用钱包投出的“恐怖电影全球票房排行榜TOP10”

电影的票房并不总是与质量正相关,但高票房意味着电影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而且至少在商业性上做得不错。

就像街上排队的饭馆一样,可能味道不是最好的,却八成不会太差,还很懂得包装营销,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临近万圣节,苏莫再带来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恐怖电影片单:恐怖电影全球票房排行榜TOP10。

好电影多到看不完,建议先收藏了再看。

担心片荒,关注苏莫就够了!

《招魂》(2013)

全球票房:3.20亿(美元)好片指数:78分

罗杰一家人搬进了历史悠久的古宅居住,接二连三的怪事相继发生,他们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沃伦夫妇帮忙。

丈夫埃德是天主教会唯一认可的驱魔师,妻子洛琳则拥有窥见灵体的超能力,然而这场驱魔却并不顺利。

乍看起来,《招魂》只是传统的鬼屋恐怖片,可温子仁为影片注入了全新的标签,把这个古老的题材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是根据沃伦夫妇驱魔的真实故事改编,二是把氛围营造做到极致,将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场景做切入口,更注重心理层面的惊悚。

作为只有2000万美元成本的R级恐怖片,电影取得了3.19亿美元的惊人票房,也开创了这个最赚钱的恐怖片电影宇宙。

《招魂2》(2016)

全球票房:3.21亿(美元)好片指数:75分

首部电影上映三年后,《招魂2》上映。虽然3.21亿美元的票房不算低,但几乎与第一部持平,显然没有达到预期。

电影口碑依旧强劲,讲述了沃伦夫妇调查的另一个灵异案件。

同样是鬼屋,同样的灵异案件,比起前作的恐怖指数却有增无减。无论是红衣小女孩还是鬼修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鬼修女》还开辟了全新恐怖系列,票房超过了正传。

同时《招魂2》作为“招魂宇宙”的正统续集,拍完《速度与激情7》的温子仁回归导演职位,足见对影片的重视。而本片也确实是“招魂宇宙”中极为关键,是承上启下的一部。

《寂静之地》(2018)

全球票房:3.40亿(美元)好片指数:74分

地球被外星怪物侵占,他们没有视觉,却有极度敏感的听觉,他们无处不在,任何动静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非常喜欢美剧版《办公室》,完结多年后,约翰·卡拉辛斯基终于想起搞事业,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让他再次事业起飞的《寂静之地》。

他找来了妻子艾米莉·布朗特出演女主,虽然电影逻辑上有不少漏洞,但仅凭“出声就得死”的高概念设定就足够独特了。无声的世界和肃杀氛围的营造,让任何一点声响都会让观众心跳加速,我们习以为常的声音本身就取代怪兽,成了全片最大反派。

尽管我们能找到电影很多的毛病,然而这仍是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在影院的话效果极佳。

《汉尼拔》(2011)

全球票房:3.51亿(美元)好片指数:76分

梅森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他曾接受过汉尼拔的心理治疗,虽然从他手下侥幸逃脱,却半身瘫痪和严重毁容。

梅森用自己庞大的财富要挖出汉尼拔复仇,两大恶魔无可避免地展开了较量。

《沉默的羔羊》上映十周年之际,续集电影《汉尼拔》面世。故事依旧改编自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小说,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回归饰演汉尼拔,加里·奥德曼则出演他的对手梅森。电影依旧精彩,变态惊悚不输于前作,两大反派对决也很有看点。

但是朱迪·福斯特换成朱莉·安摩尔,气场上就逊色一筹,故事和观感也显然不如《沉默的羔羊》震撼。但是凭借优雅食人魔的IP和超强班底的加持,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鬼修女》(2018)

全球票房:3.65亿(美元)好片指数:51分

罗马尼亚一间修道院出现了修女自杀事件,梵蒂冈派出伯克神父和见习修女艾琳前去调查,发现了隐藏在修道院的恐怖秘密。

这是《招魂2》中惊艳亮相的鬼修女的外传电影,虽然节奏混乱剧情无聊,影片却意外拿下“招魂宇宙”至今的最高票房。

这样的票房佳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作的积累,以及鬼修女令人印象深刻的惊悚造型,激起了观众的兴趣。

分身乏术的温子仁越来越受好莱坞大制作青睐,挂名制片的电影质量自然变得极不稳定。

《驱魔人》(1973)

全球票房:4.41亿(美元)好片指数:79分

华盛顿一个普通的公寓里,女儿芮根的举止越来越怪异。母亲克丽丝只好求助于莫林神父,经验丰富的驱魔人就这样与魔鬼展开了连番较量。

根据1949年一起真实的驱魔事件改编,虽然故事层面看似是模式化的驱魔电影,但《驱魔人》上映于1973年,正是后来众多同类型恐怖片模仿的对象。

而且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可能觉得故事没什么可怕的,西方观众内心反应可能会更强烈一些。

影片不但票房上大获成功,还在第46届奥斯卡上10提2中,几乎是恐怖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小丑回魂2》(2019)

全球票房:4.73亿(美元)好片指数:63分

在首部电影与小丑大战过后,废柴联盟的小伙伴们各自长大。当黑暗再次来临,他们重返噩梦之地,与更强大的小丑做最后的决断。

影片首集大获成功,《小丑回魂2》不但成本从3500万美元暴涨到7900万,是榜单中最高的一部,还请来了詹一美、劳模姐等明星主演和客串,是恐怖片里比较少见的顶级配置。

虽然编剧和导演都没换人,质量却退步明显,票房比前作低了2亿多美元,浪费了第一部好不容易积累起的好口碑。

《大白鲨》(1975)

全球票房:4.76亿(美元)好片指数:83分

海边度假圣地迎来大批游客,一只大白鲨却出现在附近海域。当地官员担心影响旅游收入,不愿封锁海滩,人类和大白鲨不得不展开正面搏斗。

《大白鲨》在1975年,以700万美金投资取得了4.76亿全球票房。影片不但让导演斯皮尔伯格名声大噪,还直接催生出“暑期档”的概念。

电影中,人与自然对抗的故事相当复古,斯皮尔伯格却用高明的视听技巧,硬生生把B级怪兽惊悚电影,拔高到A级票房炸弹,还带火了鲨鱼这个冷门题材。

《我是传奇》(2007)

全球票房:5.85亿(美元)好片指数:74分

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变成只能夜晚活动的丧尸。罗伯特曾是军方的科学家,也是对病毒免疫的幸存者。

白天他带着狗在纽约街头寻找食物,和研究治愈病毒的方法,晚上则要藏在屋子里,躲避丧尸的追捕。

这天罗伯特活捉了一只丧尸做研究,其他丧尸却循着踪迹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处。夜幕降临,他们开始了疯狂的进攻。

《我是传奇》的前半段尤其出色,把一个人的纽约城拍得妙趣横生。如日中天的威尔·史密斯跟一只狗搭档就撑起了全片。

反而是女主出现以后,故事有点失控。虽然还是好看的,但把前面的独特设定推翻,影片就回归了一部正常科幻片的水准。

《小丑回魂》(2017)

全球票房:7.01亿(美元)好片指数:75分

小镇上的儿童接连失踪,痛失弟弟的少年比利决定利用暑假时间,与废柴联盟的小伙伴们一起寻找弟弟的下落。

影片根据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成本仅有3500万美元,却砍下超7亿美元全球票房,是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恐怖电影。

《小丑回魂》全程高能,但影片的成功绝不仅是因为恐怖氛围的营造,还在于赶上了好莱坞近几年流行的复古风潮,以及对孩子们友情和成长的刻画,都让人觉得无比美好。

好了,以上就是票房最高的10部恐怖电影。下一篇咱们来聊点别的,最近《黑亚当》上映热度很高,但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媒体差评但观众买账。

我想聊一下我心目中最好的10部超级英雄电影,不知道有没有人感不感兴趣?

 4 ) 史蒂芬・金的恐怖:牠有一管潮濕的萬花筒

史蒂芬・金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牠》(IT)時,形容這本小說是他目前人生的總和。這部花了四年時間煉就,洋洋過千頁的小說,寫美國緬因州一個虛構的城市德利,潛藏著一隻能自由改變外觀的喫人怪物,垂涎童肉的「牠」每隔二十七年就會為求飽餐而為德利市帶來災難。一九五八年,市內孩童接二連三遇害,主角一行七個孩子察覺到異樣,決定與牠決一死戰,並重創了牠。他們約定如果有朝一日牠捲土重來,「廢柴同盟」一定會再次回到故鄉,手刃怪物。一九八五年,牠自沉睡甦醒,七名長大成人的孩子也自遺忘驚醒,必須重新面對童年夢魘。

牠雖千年能變化

小說的改編電影《小丑回魂》今年上映了,和二十七年前的影視版取同樣的譯名。這當然是個讓人一目了然的題目。但小丑潘尼歪斯只是「牠」的眾多面貌之一。在電影裡我們也看到,牠會閱讀我們的心,化身成我們最大的恐懼以擄獲我們。可以說,You are what you eat是千真萬確的。因為牠的食物決定了牠的形相。

電影版裡牠的不同造型,與小說稍有出入。畢竟最新的電影版為了增加觀眾的代入感,把主角的童年設在八十年代,從而不得不把過時的怪物造型摒棄。牠在小說裡,曾化身木乃尹、狼人、巨鳥、科學怪人、吸血鬼⋯ 一路羅列,不免有種萬聖節的既視感。事實上較為嚴肅的恐怖電影總是傾向聚焦在單獨的怪物身上,兩個怪物容易轉向戲謔和實驗,兩個以上(如果仍然情理兼備的話)通常是為了成就更大的論述,例如《私營旅舍》(Cabin in the Wood)。另一個容易出現怪物嘉年華的情況,就是兒童片。《怪誕城之夜》(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和一九六七年由Jules Bass執導的經典動畫《怪獸大聚會》(Mad Monster Party?)就是例子。

小說裡,牠的造型可說是美國五十年代文化的另類圖錄。例如狼人是由一九五七年的電影《狼人》(I Was A Teenage Werewolf)而生。巨鳥是參考一九五七年的電影《巨爪》(The Giant Claw)(而這電影本身亦受哥斯拉系列出現的巨型無齒翼龍影響)。一九五四年《黑湖妖潭》(The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和一九五五年的《異變》(Tarantula)也是怪物原型之一。二零一七年新版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新怪物,想必是畫中吹笛的女人。畫中女人的臉孔揉合意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和伊藤潤二的風格(可見由五十年代至今日本仍是恐怖文化的其中一個重大輸出國),也順道把導演Andy Muschietti自己的前作《屍人保姆》(Mama)引入史蒂芬・金的宇宙。

那為何牠最常以小丑姿態示人呢?皆因牠最愛的菜餚是孩童,而小丑的造型更易讓孩童放下心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七十年代出現了該國史上其中一個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人犯: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六年間他對大量青少年進行性侵和謀殺,最終被控三十三項謀殺罪。由於他參與了當地社區的小丑俱樂部,經常以小丑的造型出現在當地的聚會和慈善活動中,被大眾給予「殺手小丑」(The Killer Clown)的外號。蓋西於一九九四在監獄裡被處決,意味著在《牠》成書的時候,蓋西仍然在生。即使金從來沒有直接承認過《牠》是以蓋西為原型,但這無疑使這部作品蒙上一層更深厚的暗影。無獨有偶,蓋西曾透露自己喜歡裝扮成小丑的原因,是因為這使他有「回到童年」之感。而這正是《牠》,以至金的書寫裡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

童年你與誰渡過

童年於史蒂芬・金的小說世界非常重要,像《穿黃外套的下等人》(Hearts in Atlantis)、《燃燒的凝視》(Firestarter)、《鬼店》(The Shining)、《寵物墳場》(Pet Sematary)等作品,孩童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這就是為甚麼,當他意欲書寫一本「集大成」之作時,會寫出這個發生於某年夏天的成長故事,不止於此,更有作為成人重新經驗和思考童年的部份,因為童年的價值最能從回憶裡體現。童年的感官何其燦爛,而且(理應)遠離邪惡,金為之著迷不已。

而與《牠》最接近的,想必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魔女嘉莉》(Carrie)。《魔女嘉莉》講述一名在專制虔誠的家庭成長的內向少女,在青春期發育時發現自己擁有魔力,受盡欺凌的她最終以這種能力報復她周遭的世界。

《魔女嘉莉》和《牠》其中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主角都是位處社會邊緣的「失敗者」,絕非耀眼的菁英和萬人迷,甚至被明顯的缺憾所標記。《牠》裡的七名孩子能擠身「廢柴同盟」,各有所長:威廉口吃,理查四眼,艾迪病弱,班恩癡肥,麥可是黑人,史丹利是猶太人,貝芙莉是女人。(是的,在《牠》裡,女人也是一種原罪:「女兒比兒子更需要管教。他沒有兒子,貝芙莉隱約覺得是她的錯。」)而他們都受市內同一群壞份子狙擊和覇凌。

另外,孩子或青少年也成為誘發超自然事件的主要因素。牠為何鍾愛童肉?一般以食人(Cannibalism)為題的故事,不外乎重點推介童肉的鮮嫩,或可收回復青春之效云云。但牠則另有心得:「大人有大人的恐懼,內分泌也能被開啟和擷取,讓恐懼的化學成份彌漫全身,替肉加味。但大人的恐懼往往太複雜,小孩的恐懼比較簡單,通常也更有力。」一切攸關想像力和信念:「小孩不只很會害死自己,還很能接納難以解釋的人事物。他們下意識相信不可見世界的存在。」「食物或許是生命的來源,但力量的來源卻是信念。而說到信念,有誰比得上小孩子?」所以金如此解釋主角的弟弟喬治的死亡:「他要是再大十歲,就不會相信眼前所見的東西。但他只有六歲,不是十六歲。」

另一個類近的地方,就是它們都突顯了孩子和成年人的對立。他們的父母要麼缺乏覺知,疏於照顧,要麼過度溺愛,勤於操控。在金的小說世界中,成年人往往是腐敗和冷漠的,他們對於孩子所經歷的痛苦完全幫不上忙,有時更積極加劇它。最好的例子就是,當牠以幻象恫嚇孩子,孩子所看到的著魔畫面,父母完全視若無睹。金沒有清楚解釋他們是不願看見還是無法看見,但總之,那不是成年人的問題。甚至孩子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時,也鮮有考慮過向成人申訴。

例如當貝芙莉家中的浴室,被洗手盆的排水管噴湧出來的鮮血染紅之後,父親的無動於衷使貝芙莉轉向同齡的孩子,證實他們都看得見那些血跡,並願意與貝芙莉一起清理。小說裡有一幕是電影版沒有的。他們在清理浴室時,血都沾到衣服上,他們便一起前往自助洗衣店,把身上的血污洗掉。由於要操作機械,涉及一定的技巧和危險性,洗衣通常不是孩童會分擔的家務。孩子總被要求「繳械」,讓母親藉衣服上的蛛絲馬跡,去監察你日常的活動。背著父母洗衣不免與羞恥連結,因為孩子通常在甚麼情況下這樣做?最常見是為了掩藏遺精和經血的痕跡。在電影版裡,導演故意加插了貝芙莉在藥房選購衛生巾的畫面。一整牆的衛生巾極具壓逼感,貝芙莉一臉茫然。導演將貝芙莉浴室的鮮血,解讀成青春期少女對經血的恐懼。這可謂相當準確的判斷。《魔女嘉莉》的故事就以女主角經血來潮展開,懵懂的她不知月經為何物,在學校的淋浴間看到腿間的血,以為自己有性命危險,橫衝直撞,崩潰尖叫。

青春是一本太殘酷的書

性和性別是恐怖類型一個大主題,史蒂芬・金處理這個元素的著力非常明顯。青春期的身體總有種恐怖感,因為熟悉的身體驟然變成陌生,聲音變了,某處腫了,毛髮長了——所以孩子面對變形膨脹的小丑如此驚恐,他們也意識到無法制止自己變成另一個人。而你知道,這種恐懼不只是肉身層面的。成長的盡頭,就是成為你的父母,成為一個無趣的大人,成為這個世界的幫兇。像電影裡麥可那般,成熟就是冷靜地執起槍,毫無猶豫地處決掉眼前的家畜。

牠是如此了解這種失去童真的焦慮,所以才以「你也會飄。」(You will float too.)作招徠。史蒂芬・金在小說裡提到不少童話故事,強調故事裡成年儀式(rite of passage)的面向。當中《小飛俠》被提到的次數為最多。懂得飛翔的男孩不會長大。著地就是妥協,就是接受此世的法則。(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亦會點頭稱是。)所以牠的建議是這樣的,你也會飄,你也可以不長大。當然這魅惑也被極速瓦解,因為孩子立即明白到,只有一個方法可終止成長的進程,那就是死亡。

在德市下水道騷擾的怪物,也可理解為青春期內分泌的暗湧。二十七年的週期在書裡帶點彈性,可能二十五、二十八,不免讓人想到月經週期。雖然單位由月成了年。另一種解讀是此乃占星學的土星回歸——例行的業力發作掀起重大考驗。原著小說將牠的源起與宇宙星相的科幻層次連結,但電影改編均沒有處理這個面向,在此不贅。

而城市就是我們的家屋,隱藏的下水道也帶有地窖的意味。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 )的《空間詩學》(Poetics of Space)如此描述地窖:「他其實最主要還是家屋的暗部,在家屋裡,它分擔了隱藏在地下的力量。當我們在地窖裡做夢時,我們跟深淵的非理性相互呼應協調。」下水道是整個城市的賤斥物(尿、糞、蟲、菌、餿)的歸屬,看看語言學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裡,納奇(William Nagy)所研究的上下空間譬喻(up-down spatialization metaphors)就可以更清楚地說明。我們會說「起」床,催眠狀態「底下」,好「起來」,病「倒」,「高」尚,「低」劣⋯⋯ 因為一直一橫,踏實的地面是潛意識、世俗與死者的領域。

肉體突然浮現的慾望是如此非理性,讓孩子感到不安,有時它也採取侵略的姿態襲來。例如小說中艾迪遇到的痳瘋流浪漢,不斷向他抛出性交易的邀請,而貝芙莉則在睡房傾聽父母交歡的聲音:「想聽母親會不會尖叫」。書裡沒有貝芙莉遭父親性侵的情節,也許不如電影殘酷。但整體而言,電影版對青春燥動的描寫還是比較溫和,甚至不如一九九零年的舊版。舊版的性象徵頗為明目張膽,例如當艾迪在學校的淋浴間遭遇牠,我們看見他身邊的條狀花灑自己變長,伸展,追逐著艾迪瘦弱的身軀無情噴灑,然後牠在很窄小的渠口硬擠出來,以調侃的語氣說「好窄」、要「作出調整」,並取笑艾迪是「娘娘腔」。

在新版電影裡,一群男生對女子的身體眼甘甘,好像很惹笑。仿如《那些年,我們一些追的女孩》。如此純愛,性的解讀會否是讀者心術不正?史蒂芬・金的版本最久遠但也最讓你無法推諉。在五十年代與怪物的對決後,主角一行人迷失在地下水道,他們暗暗知道要解除這個為孩童而設的網羅,必須喪失某種純真,他們要以自己的方式長大成人。貝芙莉提出了要與他們逐一交歡的要求。在污穢的下水道裡,他們全心交付而獨立自主,重新奪回被污名醜化,使人壓抑畏懼的性。當然他們尚未成年,這段孩童群交性愛的段落寫得細緻露骨,多年來引起無數爭議。電影因尺度考量,只以血掌盟約取代,讓他們交換另一種體液。那末我們終於明白,為何艾迪手上的石膏上,把LOSER改寫成LOVER。把他們連結在一起的,已經不是他們的缺憾,而是愛慾。

不得不道成肉身

沒錯,史蒂芬・金就是如此極端。愛不只以心相許也要身體力行。金在小說裡闡釋了他對鬧鬼(haunting)的觀點:「閙鬼:經常有鬼魂或幽靈出沒。/難以忘懷:不斷浮現心中,很難忘記。/縈繞:經常出現或重現,尤指鬼魂。也指經常造訪之處。/還有一個定義:動物獵食之處。」這一席話可謂總結了史蒂芬・金如何理解恐怖。

所以對金來說,把恐懼實體化是舉足輕重的事:「牠不是像電影裡的鬼魂一樣慢慢消失,而是一眨眼就不見了,但艾迪聽見啵的一聲,很像香檳的開瓶聲,證明它確實存在。那聲音是空氣填補牠留下的空間而發出的巨響。」而且不但實體化,而且帶有原始的動物性:「手套裡的感覺不是手,而是動物的利爪。」連金另一長篇鉅作《魔島》裡的妖物,終極的殺手鐧也是⋯⋯ 咬。被咬真的有那麼恐怖嗎?世上有太多比被咬可怕千倍的事情。你只能接受,這是非常史蒂芬・金的一種表現方式。

新版電影裡,牠的牙齒明顯比舊版多,咬的場面也處理得繪形繪聲。除了是特技化妝技術的進步,這也是西方怪物理所當然的演化。西方的怪物總是加法。《侏羅紀世界》裡的科學家說得很明白:「顧客們希望它們更大、吼叫得更響亮、有更多尖牙。」與亞洲怪物的節約和簡潔大異其趣。看看造型俐落的貞子小姐你就明白了。金的恐怖明顯是歐美思潮的產物。

另一種使金迷醉地書寫的肉體經驗,是味覺。在書裡,幾乎每次牠出現,金都不厭其煩地重申牠的臭,且不省筆墨去細述它的豐厚複雜:「他聞到洪水、腐葉和深水溝的味道,感覺又濕又臭。那是地窖的味道。」「肉桂、香料、古怪藥物處理過的裏屍布、沙子和已經乾涸碎裂的血的味道⋯⋯」薩拉馬戈在《盲目》裡說到,地獄中最痛苦的刑罰,是其中駭人的惡臭。因為你無法拒絕嗅覺,它無孔不入,揮之不去。味覺也是五感之中最為抽象的,也許文字已是最能夠與之接近的媒介。這也是電影改編的局限(且讓我們忘記那些聲稱能讓你親歷其境的4D電影)。

人世一隅,歷史如河

除了那相隔二十七年的兩條故事線外,金也額外寫了大量的「插曲」,借一九五八年後唯一留在德利市的「廢柴同盟」成員之口道出。他在那二十七年間沉浸於研究德利的歷史,寫下了《德利:城市野史》一書。那些插曲就是自那本虛構著作節錄出來的段落。

金把德利的暴力史娓娓道來,數落德利這個城市的恐怖履歷,但肯定伴隨否定以來。因為甚麼東西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呢?鬼必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沒有歷史的地方是沒有鬼的。牠總在呼喊著重新審判,但同時被維持原判,定定的釘在那裡。那些未被回應的公義,未被答允的禱告,被侮辱和被壓逼的,拒絕逝去,而且慢慢演變為擾人甚至致命的病變。金把德利與倫敦和羅馬相提並論:的確,德利沒有它們古老,美國是個如此年輕的國度,但我們也有我們的鬼。

鬼也往往與對發展的批判扣連,因為鬼與牠們的棲息地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在這一點上金與鬼連成一線。其中一段歷史插曲寫德利市二十世紀頭二十年,德利被急劇開墾,金以異常暴力的語言寫工人伐木的景況:「用斧頭和鉤梃強暴嫩綠的新木」、「破開大片森林的處女膜」、「這些穿著蕾絲的惡棍強暴了森林,在森林裡播下殘株與雜木」⋯⋯金刻意挑明,當被牠所操控的施虐者抓住從圖書館裡出來的孩子,在欺凌的過程裡狠狠踐踏地上的書本,那本書的名字就叫《推土機》。

所以金在《牠》許多個章節的開首,都引錄了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的詩〈派特森〉(Paterson)。威廉斯在「要事物,不要慨念」(no ideas but in things)的原則下書寫〈派特森〉,引用不少地方史料,詩文並置地寫這個位於新澤西州小城的過去和當下。金曾在他的回憶錄《史蒂芬.金談寫作》(On Writing: A Memoir of a Craft)提到他對威廉斯的喜愛,並他對他語言風格之影響。在《牠》裡,威廉斯的影響甚至來到了形式的層面,以至內容——城市就是人。

讓我們撕碎沉默之幕

既然這個故事是史蒂芬・金目前人生的總和,也無可避免帶有自傳的色彩。這在金的作品也並不罕見。例如金絕大部份的作品都發生在他的故鄉緬因州。又,如《危情十日》(Misery)、《秘窗》(Secret Window)、《黑暗的另一半》(The Dark Half)、《1408》等,金有超過十部作品都以作家為主角的職業。《牠》中的男主角威廉以寫驚慄小說為生,所以很多人認為威廉是金的分身。加上,金出生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八年時他十一歲,與書中的主角相同。所以金鉅細靡遺地記載的五十年代,是他的親身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金在二零一四年在與《滾石雜誌》的訪談中透露,他記憶所及最原初的恐怖體驗,就是迪士尼的動畫《小鹿斑比》(Bambi)。當森林大火困住斑比,牠拚命逃跑時,年幼的史蒂芬・金心中湧現無法形容的恐怖感。自今仍然強烈。這個情景也在《牠》裡出現。當主角尋探牠的本源時,得知它是隨殞石降落地球的,隨著爆炸,「一陣強風將森林大火的味道吹到他們面前,煙霧越來越濃⋯ 動物也在逃命,躲避濃㮒煙、大火和死亡。」

書中有一段講六十年代,夢想成為作家的威廉在大學選修了寫作課,當時美國的民權運動如火如荼,政治也理所當然地介入了課堂。每一個同學的作品都包含了大量的社會批判,「輻射量」很高。威廉不明所以,作出這樣的評論:「小說為甚麼一定要和社會有關?政治⋯ 文化⋯ 歷史,這些元素不是只要把故事說好就自然會出現嗎?」究竟金是否同意這段話?與《牠》一樣,金在《魔女嘉莉》和《撒冷地》(Salem’s Lot)等其他作品也引用了大量的虛構文獻、報導、訪談,去把超自然的恐怖事件變得更確鑿,更具社會性。金對現世的批判是明明可見的。所以這個提問的答案既是也不是。應該說,比起從社會大氛圍出發,金更常從個體生命出發去開展故事,而認為政治批判會自然併生。恐怖類型的作品經常給人輕蔑生命的印象,角色的經營總是乏善可陳,只充當祭品或獵物,以滿足作者的目的、餵養讀者觀者的快感。金卻經常花極大的篇幅書寫人物,每一位主角、施虐者、受害人,都絕不輕忽。當然這樣的書寫使讀者迎來另一種恐怖:對角色生命細節的掌握成了煎熬。他確保你以體驗生命去更好的細味苦難。

金是相信寫作的力量的。金認為,德利的邪惡,源於居民的善忘,而小城本身也缺乏有素質的傳媒,去幫助居民理解和記憶罪惡之繁。沒有歷史沒有文字的世界將更容易成為邪惡的囊中物。於是德利市的圖書館成了孩子們的燈塔,他們從書本裡慢慢爬梳出對付牠的辦法。除了老套的「團結就是力量」,金更想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而知識也不得不道成肉身,成為可供傳承的文字才行。我彷彿聽到史蒂芬・金呢喃:寫吧,寫吧,否則我們便會迷失。

(原刊01周報 06/11/2017)

 5 ) 与其说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现实主义的教育片!

“走进这间房子,对于我来说,比回到我的家更容易!”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是bill在进入别墅前说出的这句话。 看许多恐怖电影的时候,常常会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主角为什么要作死?为什么明知道进房子可能会死,还要进去?而一般的恐怖电影,给予的回答是,因为年轻,因为想要寻找刺激,因为要证明自己这种让人感觉主角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回答。 但是小丑回魂里的回答是,因为比起这个现实世界给予孩子的残忍,死亡这个恐惧看起来不值一提! 房子里的,是可怕的小丑,最坏的结果,是死亡! 而房子外面,每一个孩子都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恐惧,这份恐惧,是校园暴力!是种族歧视!是面对逝去弟弟的愧疚!是变态父亲的迷恋!是这个世界的恶意中伤与流言蜚语!是父母因火灾的意外丧生!和这些比起来,小丑与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变得不值一提! 因此,在我看来,这群孩子第一次进屋,是逃避!这个世界有太多甩不去的阴影,和面对这些阴影相比,也许面对死亡更容易! 第二次进屋,看似是为了Beverly而战,而事实是,每一个主角都下定决心,要去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小丑因恐惧而生,战胜恐惧,小丑也就不堪一击! 在现实世界里,你的恐惧不会变成小丑。但这不代表现实的阴暗带给你的恐惧不会把你吞噬。所以我可以理解那些选择自杀的人,不是面对死亡没有恐惧,而是当自己一步步被心里的负能量吞噬,死亡在痛苦面前也就举重若轻了。‘

现实中有太多人,在无法面对自己心里对于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恐惧时选择走进那间房子,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幸运,有好友在身边坚定陪伴自己度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离开那间房子,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最终直面自己的恐惧。

因此,我很感激这部电影最终给了一个好结局,主角们在这场与恐惧中的恶战成长,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与更好的友谊。 最后,主角们约定,27年后,如果小丑再回来,我们也会回来! 小丑是心底的恐惧,漫漫人生,如果有一天,你再面对这个世界的残忍,我们必定回来陪伴你!

当阴影一扫而空,电影最后的画面色彩鲜艳的让人觉得,这才是这群孩子本该拥有的面貌。 最后,说说豆瓣评分。讲真,看了豆瓣评分7.7,个人角度觉得是低了的,我一直不太喜欢欧美的恐怖片,因为都是血腥+卖肉,这部恐怖的点也一样,但是不太一样的是,它比起一般的恐怖片,主角有更多的思想,每一个孩子的恐惧都那么真实,每一个孩子面对的问题也都那么现实,这部电影,有它想表达的很多方面,重点是,看完真的有让我想到一些自己的童年恐惧的东西,例如金川馆长……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有9分的! 最后,想说一句《激战》的台词 惊,你就输成世!

 6 ) “它”是谁?

从未有过一部恐怖片,像这样看得我热泪盈眶。

《小丑回魂》的预告,说实话,并不恐怖,于是就有很多人带着放松的心情提着爆米花拿着冰淇淋走进电影院。我,就是其中一个。

恐怖片的恐怖在于画面和音乐,但是《小丑惊魂》的恐怖首先就在于剧情,因为片中的主角们都是孩子,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一群弱不经风的孩童面对恐怖又残忍的恶魔,光是想想都觉得慎人。

但是,片中的孩童却比我们勇敢,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主角一群孩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弱势群体”:有口吃的男主角、被女生排挤的女主、因为肥胖被嫌弃的胖子、被过于保护的“妈宝”………他们是孩子,但都没过上天真烂漫的生活,“失败者联盟”是电影里他们小团体的名字。就是这样一群孩子,还碰上了每隔27年就会出现的虐童杀手。怎么办?

只能迎面而上。

所以说,这些孩童比我们勇敢。他们不是天生的勇者,刚开始他们也会被吓到,也会放弃,也抱有侥幸,但是,他们很快领悟到,逃避恐惧,只会加重恐惧。当朋友被抓走时,他们一同主动来到鬼屋,步伐没有那么坚定,心里也还是战战兢兢。可是却从未退缩,之所以这部恐怖片看的我热泪盈眶,就是影片的最后他们每个人用刀枪棍棒把恶魔小丑打的节节后退,他们终于明白,观众也终于明白:恐怖本身也有恐惧啊!

《小丑回魂》的英文名字叫《它》,根据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早在27年前就有翻拍,但因太吓人最终被列为禁片。为什么叫“它”,因为不知道它是谁?是什么东西?从哪来?但不管它是什么,它都能洞察到你所害怕的一切,品尝你的恐惧,恐惧,就是它的美味。

片中的孩子们之所以能战胜小丑,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片中大人们的“无能”,成年人看不到小丑的存在,也从不相信孩子们的话,当浑身是血的女孩躺在血泊中哆哆嗦嗦向父亲求救时,父亲一脸疑惑:“血?哪有血”?

只能靠自己。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充满了恐惧,每个人的恐惧都千姿百态,怕贫穷、怕死亡、怕丢脸、怕失败……………,唯独我们不怕的,好像就只有放弃和逃避。

片中的孩子们想着如何活下去,我们想着如何痛快的死去。我们还不如一群孩子。

很高兴在国外能在电影院看这样一部“励志”的恐怖片。片尾没有彩蛋,只有导演轻描淡写的一句“chapter one"

但或许

这就是最好的彩蛋。

 短评

肯德基爷爷眼中的麦当劳叔叔

4分钟前
  • 资深迟到专家
  • 推荐

太“怪奇物语”了!太“怪奇物语”了!太“怪奇物语”了!感觉就像在看美剧,还有一个共同主演,这是在逼我串戏吗2333333333(看的时候好想掐死小丑,片尾字幕出来发现原来是四妹子,一秒转心疼)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没看过原著。充满着浓重80年代气息的电影,隐约让我想到ET外星人。一个小镇里几个孩子的生活五味杂陈,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成长…以及恐怖的小丑恶魔随时准备在孩子脆弱的时候夺取他们的生命。imax惊吓效果满分。另没想到此片颇为血腥暴力。真难为这些小演员了

13分钟前
  • 吃芹
  • 力荐

全程高能,同一场电影院有个妹子带了一个红色气球🎈,每逢关键时候就举起来……很6

18分钟前
  • 末微
  • 推荐

小丑每次出场都精心布置,非常敬业,看到他被群殴竟有一丝同情…

23分钟前
  • 还行

与其说是单纯的恐怖片,不如说是一部兼具幽默和让你直面恐惧的电影。孩子眼中的一些恐惧在大人眼里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小时候的那部分自己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莫名害怕。LOVER和LOSER就差了一字母。女主真是太美了,青春版的迪斯科风,简直酷到骨子里!以及小孩暴力起来,也是非常凶悍的

28分钟前
  • pat-paddy
  • 推荐

吓得我喝了旁边座的饮料…

31分钟前
  • 个人练习生
  • 力荐

That's really fucking awesome!年度爽片,得益于各种花活的Jump scare被做到了极致,小男生们萌蠢嗨,停不下的飙脏话与撒血浆尺度让人讶异,时不时透露出来的复古恐怖片质感与重金属摇滚的突然混搭让人猝不及防的被爽到。看完感觉对排水沟和窨井盖有阴影了。

34分钟前
  • 裸奔的芒果
  • 力荐

犯我朋友拐我弟弟者虽远必诛了,真鸡儿好看!

37分钟前
  • 明安
  • 力荐

IT和哈利波特里的博格特一个原理

40分钟前
  • \t^h/
  • 还行

恐怖版的伴我同行,作为一部主角是孩童的电影,这部电影也太残酷太恐怖了,弑父,恋女童,校园霸凌,扭曲的亲子关系,种族问题,朦胧的性启蒙和初恋,孩子们的友谊.主创放了很多的素材在里面,但讲得有条不稳,步步惊心

44分钟前
  • nakedgun
  • 力荐

本片没有任何流畅感,不停在“吓人”“搞笑”“感人”三种模式中随意切换。小丑脸上就大写着“我也不知道我从哪来,到哪去,我要干啥,但我就是要吓人”,一群小孩本着不作不死的心态闹了两个多小时。我服了,真服了,美好的周一夜晚我何必想不开去看这个??!!

46分钟前
  • 较差

俄罗斯汉堡王要求禁映《小丑回魂》,理由是小丑太像麦当劳叔叔,有打广告嫌疑。

5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Stanley是唯一一位爱惜自己自行车的小朋友(。ì _ í。)

54分钟前
  • NamesPitt
  • 推荐

别的恐怖片是让你害怕,这部告诉你不要害怕。好的恐怖片未必要讲一个特别恐怖的故事,或者可以讲个特别好的故事,并适当放入恐怖元素,也是棒极了。跳水那场戏拍得真是太青春、太美好了。几个小演员非常出众。史蒂芬·金原故事就好,电影版也到位,校园暴力与家庭暴力的对抗,团结与友情。等第二部。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童年阴影最吓人,兄弟情最感人…这部电影也太残忍了,让这么多小孩直面恐怖,根本不给任何相助。从Loser到Lover,让你想起几个童年恐怖往事?@布拉格 Cinema City

5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其实是小孩对抗成人世界的故事,太伤感了

60分钟前
  • 体育学院学会计
  • 推荐

肖申克,闪灵,Stand by me,魔女嘉莉,Misery,绿里,迷雾,1408,纳粹追凶,IT

1小时前
  • 花泽累
  • 推荐

史蒂芬·金的小说一直是这样,故事并没有多恐怖,而是在讲别的,有种看恐怖版“与我同行”的感觉。当恐怖片看,可能会有点小失望,不过有几场的戏拍的很不错,特别是这种孩子内心的恐惧,小丑冲出银幕那场戏,裸眼3D般的恐怖感不输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是太吓人,但是小孩子们都好可爱。旁边坐了一对尖叫基侣,最吓人的一幕无暇看银幕就看他俩表演了

1小时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