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1974

战争片大陆1974

主演:祝新运,刘江,刘继忠,高保成

导演:李俊,李昂

播放地址

 剧照

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2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3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4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5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6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3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4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5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6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7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8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19闪闪的红星197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祝新运 饰)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长篇影评

 1 ) 短评最高赞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鲁迅《友邦惊诧论》 同样地,国民党在苏区实行“茅草要过烧,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 的时候,某些人视若无睹;地主恶霸在粮荒时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们也心安理得;等到一朝被压迫的人忍无可忍起来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不寒而栗了! 短评最高赞那位以及给他点赞的人都是我见过的最厚颜无耻的双标。

我不否认这部电影有缺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时代因素,包括个人崇拜和一些过分的集体主义宣传,的确在我们今天看来会感到有些不舒服和不适应。 但是我对这部电影更多的遗憾在于,可能是由于面向儿童以及宣传红色力量的原因,电影大大淡化了真正历史上斗争的艰苦性。纵观全片,牺牲的只有冬子的母亲一个党员——为了掩护群众转移而牺牲,而其他群众没有受到更多的直接伤害,只是处于压迫之下;胡汉三尚在时,普通群众的生活似乎也只是穷苦了些,受气多了些——还没有到完全生活不下去的地步;而游击队的发展尽管遭到地主民团的打压遇到不少困难,但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援助下也较快克服了,并且还迅速里应外合取得了一系列战斗成果。电影的最后更是让潘冬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伊始就得以和父亲团聚,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但是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国民党军在根据地实行的“蒋式三光”毫不逊色于日军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当时的历史资料还是同期的文学作品对此都有直观反映。在这样丧心病狂的进攻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残酷远远超出了电影表现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不是我们和平年代的人所能想象的。当时参加革命跟随中央红军转移的当地农民,绝大多数在之后十余年的战斗中牺牲,部分逃散或失踪。即使有部分幸运者得以百战归来,回到家乡,也更多是在1949年渡江以后。有些人回家或许还能看到残存的一两个亲朋,很多人根本是连家的一砖一瓦都找不到了,亲人更是不知所终。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绝大多数被消灭或打散,能够坚持到1949年迎接解放大军的老游击队员少之又少。如果不是这样,你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几行“永垂不朽”仅仅是说说而已吗! 某些精赵在屏幕前可以尽情幻想,幻想他们如果穿越回民国必然是胡汉三们,甚至是蒋宋孔陈们;但是现实迟早会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凛冽的风暴一旦来临,99%的人都不会比潘冬子好到哪里去。到了那个时候,曾经的精赵们是选择“作安安饿殍”,还是“效奋臂螳螂”,当然听凭自便。

 2 ) 小英雄

这个,还有个运盐的,这两个电影是我小的时候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小英雄电影了,这个电影没有运盐那个电影印象深刻,但也还记得当时潘东子的父母被杀的那个场景。当时应该还是小学的时候学校统一组织看的吧,还是很不理解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当时人们的生存处境和被迫反抗的情节都十分感触,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吧

 3 ) 小朋友们听过《映山红》看过《闪闪的红星》吗

最近突然回忆起儿时看过的一部电影,而引发这段回忆的引线似乎就是《映山红》这首歌。

对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教育类的儿童电影。

笔者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应该是小学二年级左右,那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的1997年——突然有了沧桑感。

电影的内容讲述的是潘东子的人生蜕变,由一个普通的少年,蜕变为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电影中潘东子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山上砍柴,听到远处枪声响起后,他爬到树上向枪响处眺望,眼中含着期待兴奋与欣喜——此时的潘东子看起来也就10岁上下的样子。笔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比潘东子的年纪略微小一点点。

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了,因为从娱乐性上,这部电影不会满足小朋友们的需要,但是这部电影应该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认认真真的看一遍。

在和平而又繁荣的时代长大,是每个人的幸运,也是每个人的不幸。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需要向潘东子一样小小年纪就去山上砍柴,也不用与敌人斗智斗勇,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母亲牺牲在自己眼前。

笔者对电影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电影主角潘东子的母亲被敌人烧死在屋里的那一个场景。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东子的母亲壮烈牺牲。而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映山红》便是此处的插曲——时隔23年,笔者现在还记得这首歌的一部分歌词——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 · · · ·映山红哟映山红,英雄儿女哟血染成;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染红旗哟旗更红;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洒红旗哟旗更红;高举红旗哟朝前迈,革命鲜花哟代代红。”

而此处场景也是故事中潘东子的母亲给潘东子上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这堂课的主题便是——信仰与期待。

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强大;期待可以让一个人向死而生。

当时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在创作之初想要表达的也应该就是这个主题吧。

找到那个属于你的、让你发自内心承认和接受的信仰与期待。

信仰和期待,这两个词十分的古老,大概是人类最初创造文明时,就有了对这两个词的认知。

那时候,人们信仰着太阳、月亮、生殖、力量或是其他的什么;人们也期待着自己能更强大一些,这样就能捕猎更多野兽,养活更多孩子,让家庭以及部落更强大。

渐渐地,人类创造出偶像、人类期待自己可以像偶像一样伟大,然后人们又创造出宗教、学派、党派,人们的信仰也从人转向了各种复杂而又系统的理论。

而人们的期待开始变化——期待渐渐不再纯粹,而成为一种停留在口头的自产自销的安慰剂——

期待今年夏天可以穿上漂亮修身的小黑裙——其实这名小姐姐一天吃七八顿、吃完就躺着,除了加肥或是男款,其他衣服都无法包裹她的身躯;

期待今年年底可以拿到部门的年终冠军奖——其实这名小哥哥每天晚上吃鸡吃到凌晨两三点,平时日日顶着黑眼圈到公司上班,上班迟到是常事,一年下来全勤奖都没拿几次,也就更是稳定在部门倒数第一的位置上。

这样的期待,怕是没有什么效果吧。

电影中潘东子的母亲信仰的是什么?

她信仰的是那一份可以让世界变好的事业。

为了这份事业、这份信仰,她努力地做着每一件对这份事业、这份信仰有益的事情。

而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她更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份信仰,让信仰可以不被破坏继续生长壮大。

那潘东子母亲的期待是什么?

她期待的是她的信仰、她的事业能够成为更多人的信仰与事业;她期待着她的儿子潘东子能够坚定地继承她的信仰、她的事业;她期待着有那么一天,世界可以真正的变得美好;她期待着冬去春来、百花盛开。而如今看来,她的期待,被她用生命来奋斗的期待,实现的很不错。

那我们应该寻找什么样的信仰去坚守,寻找什么样的期待去奋斗?

不过像是电影中的这种宏大的信仰和期待很难有人可以有自发的觉醒力去寻找到,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对细小具体的地方入手,由小及大的去培养信仰和期待的成长与壮大。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从信仰和期待更好地自己开始——

从最最基础的自律开始,比如每天完成10卷腹,每天读一章自己喜欢的书,每周完成一次5公里跑,每天早睡半小时,以及等等所有可以让自己慢慢改变、变得更好地事情。

一切都从和自己有关的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向对自己有益处的方向进行改变,然后一日日一夜夜的去积累这些改变,时间会把这些量变变为质变。

到那时,你会发现你会想要更宏大的信仰与期待,因为你已经有能力去为更宏大的信仰与期待做有益的事情。

《闪闪的红星》虽然是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电影,但是他的故事内核——关于信仰与期待的内核——却依然可以让今天的你和我受益匪浅。

可能现在的你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但是如果你没有为自己树立信仰与期待,那么你只能仰望那个电影里只有十岁的潘东子。

 4 ) 闪闪的红星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5 ) 闪闪的红星

2017-1-7 21:09
#老电影# 《闪闪的红星》(1974)。
多少人心中的“潘冬子”和《映山红》。
197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红军打进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镇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一部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展现主人公的逐渐成长过程,清晰刻画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成就经典银幕形象。12岁的祝新运因该片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

 6 ) 小时候看过

好像是上个月,还是上上个月,央台放了好多老片,今天想起来评价一下,一搜,居然还有几个版本的红星。反正我也就只看过这一部,感觉里面的景啊人啊,都很有生命力,最后小主人公和爸爸相遇,虽然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舞台剧式表演,但真的真的很感人。

小时候看过,算是很好的回忆。

不知道等以后再看是个什么感觉,记录一下。

 短评

原来20年前看的经典,现在看来竟是那么假俗。

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毛主席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9分钟前
  • 白面书生吃白面
  • 还行

长大后的潘冬子不用化妆 仍然可以演GCD。。。

13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江的意见一部分在视听上绝对正确有一些则矫情还一些确实无法剥离政治。想来盘妈和田转发时都没有意识到政治性,为何没有意识到,猜想微博上说说没细想二来自己关注的领域不在此三可能和时代与经历有关。但张老就此抓住,随后强加和跑偏。张老地位让他在本该公平的讨论上有点强势。因此事翻篇偷写在此。

14分钟前
  • 豆友38137057
  • 还行

小学时学校集体去俱乐部看电影的第一候选,似乎只要放映员没新拷贝放就会拿这部顶,如今看倒觉得其实可看性还挺强,叙事表演都过关,潘冬子算是中国银幕上最出名的小男孩之一,胡汉三也是经典反派阵营里的重量级人物,虽然也有那年代电影的固有缺点,但能让几代孩子都乖乖坐在影院座位上也是挺光荣的。

15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推荐

一个带盐人,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近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把道理讲得透透的。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党,以后我是党的人了。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1分钟前
  • 陈大强bigwall
  • 还行

上世纪的戏曲化、话剧化的表演风格倒不是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和滤镜难道很生活化?),让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对阶级压迫的深重、阶级斗争的残酷表现并不怎么到位,能成为唯一一部如今还允许在电视上播放的WG电影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23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主题曲好听,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7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母亲喜欢这个娃,父亲喜欢唱里面的歌。父母青春时的偶像,哈哈。每次电视上播,都会看。

28分钟前
  • yukainju
  • 推荐

儿童片里比起小兵张嗄还是差了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祝新运这张大肉脸,完全不象被胡汉三和米店老板压榨的穷苦孩子,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电影里,比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魁梧健壮,女儿李铁梅肉墩墩的,也不像穷苦的无产阶级

3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绝不给儿子看的暴力电影系列之一,要问为什么,你看看李双江大大的儿子有多暴力就知道料

35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潘东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经典啊经典

36分钟前
  • 居北望南 9¾
  • 力荐

他妈宣誓是党的人的时候,我记得礼堂充满了猥琐的怪笑,虽然当时是六年级儿童节,哎,可见男生从多早就开始ws了,啧啧

3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儿时写的第一篇观后感就是它

39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推荐

这他妈也是我偶像~红星闪闪放光彩

42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60 years later

47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小小竹排江上行。。。胡汉三现在确实又回来了 而那红星现在只出现在小资青年的帆布挎包上

5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很多人就是吃饱了饭闲的,再饿十几年就不一定有你们了

54分钟前
  • 敎徒
  • 力荐

本身题材就涉及儿童,阶级之间的抗争还这么简单化处理。一提红军就是MZX,在剧情中植入意识形态的洗脑,对个人的崇拜更是无法自恰。更有“把自己交给了党,当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赤裸的台词。红军消灭了地主压迫就好好说红军军队呗,组织上的人给母子两说什么会议,一个孩子能理解什么左倾右倾?野菜野果当干粮,军队能活得下去?贴合实际了吗?

5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