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箱2019

科幻片美国2019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伊莫琴·普茨,乔纳森·阿里斯,奥尔加·韦尔利,EannaHardwicke,ShanaHart,SenanJennings,MollyMcCann,DanielleRyan,JackHudson,MarkQuigley

导演:罗根·费纳根

播放地址

 剧照

生态箱2019 剧照 NO.1生态箱2019 剧照 NO.2生态箱2019 剧照 NO.3生态箱2019 剧照 NO.4生态箱2019 剧照 NO.5生态箱2019 剧照 NO.6生态箱2019 剧照 NO.13生态箱2019 剧照 NO.14生态箱2019 剧照 NO.15生态箱2019 剧照 NO.16生态箱2019 剧照 NO.17生态箱2019 剧照 NO.18生态箱2019 剧照 NO.19生态箱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8 20:2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不同人看了会有不同的体会

也许欧美文化里对于结婚买房这件事儿跟这边的观念还是不太一样吧,如果把剧中人物都换成黄皮肤黑头发,对白换成中文,估计不能过审的,讽喻现实讽的有点太明显了。

年轻的小夫妻为了装下爱情想去买房子,结果被一个看着怪异的房产经纪人带到了一处仿佛画出来的住宅区,然后经纪人突然消失了就再也出不去了。这里所有房子都一模一样,连天上的云每天都一模一样,每天都会出现没有味道的食物,整个卡通式虚假的环境让人躁郁到想发狂。某天来了一个孩子,让他们来经行程序化的抚养,稍有不和程序,就会发出刺耳的怪叫,孩子长大的速度也快的惊人。

男主想通过挖洞逃出去,结果只挖到了尸体,最后整个人崩溃死掉。女主尝试逃离这个空间,结果却在类似的空间里滑了一圈又绕回原地,最终还是被那个怪异的孩子埋掉。怪异的孩子变成了新一代的房产经纪人,继续忽悠别人。

整个影片氛围有点压抑,尤其房奴们看了更有点绝望。

很多为了摆放迫在眉睫的婚姻,才不得不在乏味而无趣的城市买房置地。看似有了自己的房子,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走进了虚假而乏味中,而且再也难走出去。那个怪异的小孩就是房贷,每个房奴都不得不得按照银行定的规矩来养活那巨额房贷,稍微不按照银行的规定来,那刺耳的尖叫声一样的催贷就会让你觉得无法忍受,只能默默的接受。直到被熬到油尽灯枯,自己最终被房贷送进坟墓。而获得了房贷收益的那些开发商和银行,则更加壮大去坑骗更多的人入坑。由此进入一个循环,就像鸠占鹊巢一样。

也许有点过分解读,但在以房为本的时代,很难让人不往这方面联想。这样一个隐喻性的影片,在不同文化里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北欧那样一个房价收入比并不特别夸张的社会里,这部影片也许就仅仅式想表达人们对于千篇一律的程序化社会生活的厌倦,并没有太多别的意思。

怎么想都行,反正又不能改变什么。

 2 ) 浅显乏味的爱尔兰诡异浪潮作品

爱尔兰导演罗根·费纳根(Lorcan Finnegan)第二部长片作品,奇幻惊悚题材,入围去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这部影片很像是希腊诡异浪潮的风格的延续,用荒诞的手法建构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与运作系统,同时制定好游戏规则(把孩子养大就可以获得释放)。然而,费纳根远远没有兰斯莫斯那种复杂文本的构建能力,提升故事的寓言意味而延伸出耐人寻味的现实批判意图。

费纳根野心太大,生硬地把一部短片的内容扯出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尽管摄影和美术有着怪异和谐的美感,看起来像是后现代艺术家的绘画,然而,核心的讽刺对象显得廉价浅显:年轻人梦想拥有的房子千篇一律,夫妻的婚姻生活乏味无趣,养育小孩的过程又令人心烦气躁,以及父母养大孩子后被无情唾弃而走向自我埋葬的宿命结局。

这些一眼看穿的隐喻太过表面,而这些隐喻情节之间似乎缺乏连贯的逻辑,像是东拼西凑随意搭建起来的框架,其中缺乏生动的细节去填充。一味重复噩梦般的日常生活最多只能营造压抑气氛,却不见得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缺乏人性的角色塑造与枯燥无味的对白令观众难以从人物身上找到太多共鸣,也自然逐渐失去观赏的趣味和耐性,尽管男女两位主角施展浑身解数也无力挽回这部失败之作。

 3 ) “生态箱”——用来培育或实验的环境

这部电影一些片段让我印象深刻:1.雀占鸠巢的隐喻。2.房产经纪的诡异表情和假殷勤。3.古怪孩子的生长速度和知识获取方式。4.天空中非常规则的云和地面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及地下一层树脂类的垫层5.怪物孩子遭到攻击后的躲避方式和女主看到的其他圈养场景。4怪物孩子去接房产经纪班的场景。6.怪物孩子处理老房产经纪尸体的方式。7.老房产经纪的老化速度 8.结尾处关于选举的旁白。尤其是第八点,选举相关的旁白一定有其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是在隐喻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是某些后台力量通过所谓的制度(如选举制度)搭建起的以夺取别人劳动价值并推动自身进化(小怪物比老怪物表现得更自然,也许会更长寿)为目的的世界。揭露了几种手段:以房子等资产诱人进局,以衣食圈养以使入局者为他劳动并快速创造价值,当价值实现后消灭这些痕迹。

 4 ) 这也可以是一部讽刺"圣母"的电影

人性的懦弱,母爱的泛滥,男主象征对生活的抗争,而女主象征着妥协。。。男人女人对婚姻截然不同的态度,阉割版本其实更符合这个主题,而不是"鸠占鹊巢"。那些高维视角根本没必要展现,怪胎是不是外星生物也不重要,女主最后也没有步男主后尘,或许阉割版本就是隐喻"好死不如赖活着"。。。。。。。。。

 5 )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生态箱

开头女主遇到一个朋友,让她快点看房,说房价在涨,学校见面不聊孩子,只聊房子,看出房子在她们成人世界里的首位。

然后死了两只小鸟,女主说是巢穴被占,寓意房子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终事后房子也是其他人的,后来他们不情愿但还是去参观了郊区的房子,如果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又怎么会考虑郊区的房子,有钱人不会跟着去看也就不会被困,而男女主最终被困房子,中介又不知所踪,又何尝不像现在的房奴,不管他们怎么逃避,都躲不过房子。

房子给他们的巨大压力还在困扰着男女主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打算要孩子,可此时突然给了他们一个孩子,还说养大他就能自由,这当然是大多数父母一厢情愿的最初看法,从男女主第一次看到婴儿的温柔眼神,到孩子逐渐长大后男女主不耐烦的眼神,虽然是夸张手法,但却像极了普通家庭。

其次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像一部复印机,男女主干什么,孩子耳听目染跟着学,而孩子看的电视和书籍,对男女主来说如同天书,这寓意着代沟。还有男主日复一日的辛劳工作,挖出了一具尸体,可能是之前房子的上任主人,也跟片头男主埋的那两只小鸟相呼应,男女主不是第一个为房为儿死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每日的机械工作最终挖的也是埋葬他们自己的坑。

最后女主发现类似多维度的场景,其实在说还有许许多多为房为孩子而深陷日复一日机械工作的家庭,最终父母没有因为孩子长大而自由,反而劳累到死,孩子像毫无感情的机器埋葬了父母,可能是从小也没有得到男女主的爱,父母的死,在孩子眼里理所应当。

孩子走出家园,为了工作的机械笑容,而在工作中又继续影响其他未来家庭。 当然这只是纯粹为我个人解读,比较自我主观性,影片导演的表达方式比较枯燥难懂。

 6 ) 企业理解!!!(从知乎上看到的

抽象一下,换个叙事方式可能就明白剧情了:1.一对农民工夫妇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被房贷捆绑的他们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自由,什么事情都是围绕着房子房贷,失去了探索其它世界的可能性,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这个房子转3.试图挽救自己生活的他们意外有了一个孩子4.有外人告诉他们,虽然苦点,孩子养大了就自由啦5.他们觉得有道理,努力扶养孩子6.父亲只想逃离这种生活,用努力工作(外出打工)作为自己的信念的支撑。也因此疏于对孩子管理7.因为只有母亲教育,孩子性格扭曲变得不是个人8.父亲辛苦劳作一辈子,发现什么都没得到,自己的劳动除了换来一身伤痛,最终只是自掘坟墓而已(体力劳动者老了标准结局)9.孩子养成了个白眼狼,也不救爸妈,就想他们死了继承遗产,开始新生活。10.孩子成了房产销售,用话术勾引类似自己父母的客户继续入这个大坑。[捂脸]

 短评

《黑镜》的风格无疑,导演就是该系列的剪辑手,大概是一集短片长度的体量,做成90分钟的长片,一直没有有效细节填充就会越发空洞无趣,比如卷毛不打嘴炮,开始无止境的刨坑挖地,作为在困境中的寻生,逻辑反应还是欠缺单一,比如重复聚焦在男女主角被迫充当父母喂养孩子的日复一日,可以再精简速化,本片概念式寓言,讲人生遭遇逆境,受困现实,以及对人类生养观念循环往复的投射,但空有形式主义,立意单薄,废戏堆叠,浪费了好题材。迷宫一般的境地,着色明媚又冷调,兼具荒诞与惊悚,尤其女主结尾梦境般坠落于几个空间的色彩布置和视觉安排,应该算全片最华彩的段落,可惜这种未知的的神秘感没有持续太久,在首尾做了最俗套的呼应和贴合后,概念设定的高级感又默默跌落几个层级,导演空有野心,但能力和执行有限,完全是高开低走的典型范例。★★

3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这算是反婚反育的广告片?

4分钟前
  • Torrilla
  • 还行

#Cannes# 7⃣️反生育教案,视觉奇观部分挺impressive,循环往复的设定简直就是对人类生养观念怪圈的最强投射。

7分钟前
  • 井戒
  • 推荐

一辈子给自己挖坑,养儿育女为送终,哪对夫妻不是“只想有个家”之后就从此被困出不去了;玛格利特异世界塑造得挺不错,如果能在表现主义穿越里反杀出各个家庭的不幸就更好了

12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对话和节奏很赞 整部电影就像那个推销员一样 荒诞的那么自然

13分钟前
  • reb
  • 推荐

带你来到一个毫无温度的“童话世界”,送你一所大房子,送你一个怪儿子,送你衣食无忧的生活,然后,撕裂你的人生,就像是开启了你内心深处的自毁装置一般。整体上是拍的很高级的影像寓言,强有力的反婚反育宣传片,超现实主义的气质融入到了每分每秒,让观众和主角们一起陷入那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当中。

1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那个怪异boy每次一尖叫我就头皮发麻

20分钟前
  • 🍜 𝗟𝗼𝘂
  • 推荐

原以为那个诡异的男孩会把“爸爸”杀掉,和“妈妈”孕育出下一代自己,然后去迎接下一代“爸爸妈妈”。看来我还是太重口了......生态箱其实就是奇奇怪怪男孩的老巢,人类只是它们的精神养分。这繁殖方式看似诡异甚至有点变态,却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鱼缸,甚至动物园,好像都是如此,只是那个奇奇怪怪的男孩变成了人类罢辽。

22分钟前
  • 电影Mark
  • 还行

故事格局小,寓言体也没做好,奇观还不够。但优点就是氛围出色得很。75

23分钟前
  • 长袜子
  • 推荐

据导演在见面会中的解答,本部影片的场景复制于导演家乡爱尔兰的一座刚刚开发却无人居住的鬼城。崭新却压抑的绿色房屋,每一户都一模一样,呆板无趣。导演的初衷是借此影片描述当下年轻人的恐惧: 贷款买了不合心意的房子却不得逃离,如同坐监。音乐选择恰到好处,与场景有呼应有对比。最惊艳的炫技是最后15分钟,女主在不同的场景间遁逃。这部电影作为《黑镜》的一集或许不错,但作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稍微空洞。片头鸠占鹊巢的镜头把这个故事的主题过于直白地表现了出来,以至于让后面的电影失去了乐趣。中间一段花大量时间描述生态箱中的母性(照料)和父性(攻击)过于繁琐,可以缩短。

26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还行

这部可比心愿房间惊悚了许多,越是平常的生活,越是完美的一切,越是诡异!

31分钟前
  • 爱尔兰的天空
  • 力荐

#72nd Cannes# 视觉系奇幻惊悚片。影片在视觉,尤其是美术、用光和调色都上有着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参考,如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房子起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房子的画,特别典型的马格里特构图)和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绿色、光线等等),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住宅区初看养眼,越看越令人压抑,无论是光线还是草坪(其实是假的)还是天空中的云朵(假得跟绘画一样),以及那个迅速发育的的婴儿都在强调这种所谓“Uncanny”的感觉。另外临近结尾处有一段穿越戏拍得极其华丽,每个场景的设计与场景之间的匹配衔接都很优秀。故事层面倒是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开头那段“鸠占鹊巢”暗示了整个故事。就创作脉络而言,算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一路。虽说格局小了些但还是值得一看。

3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多么好的隐喻(在我看来其实已经是明示了)题材电影,简单说几个点:1.看的时候可以仔细想想,为什么引男女主入局的是房产中介? 2.为什么自从有了9号房之后,他们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3.为什么自从有了孩子后,两个人就更烦恼了? 4.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变得更冷漠了? 5.为什么最后为他俩收尸的人,是那个长大后变冷漠的孩子? 6.为什么男主一直在挖坑? 7.为什么女主最后在异空间里看到了其他人的生存现状? 8.为什么小孩长大最后又成为了房产中介? 9.为什么我只写了九条?

36分钟前
  • Done_
  • 力荐

“不生孩子是反抗体制的最佳方式”,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没必要专门写篇文章。

40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惊为天人,不止鬼打墙,开创了一个清明梦新纪元。不去深究,单纯从生理上做到了好看,相当冷静的惊悚效果。完成度相当高的当代艺术,不说什么了,得去睡了。

44分钟前
  • thintoy
  • 力荐

两个年轻人如果相爱,国家认为应该买套新房子,统一刷成韭菜绿,再生一个孩子,你努力去挖坑,国家会帮你把孩子教育好,社会主义的天是明朗的天,社会主义的房贷慢慢还,等孩子长大了,就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你送终

4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拍成短片会稍微好点吧

51分钟前
  • 方枪枪
  • 较差

看预告片着实惊艳 最精致“漂亮”的ghost town 开头的设定很有创意 可惜中间太无聊了 一个45分钟刚好的故事硬扯成了长片

56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10分钟短片拉成长片了

59分钟前
  • 江寒园
  • 很差

得多恐婚恐育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啊

1小时前
  • Solusvicia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