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2018

科幻片美国2018

主演:罗根·马歇尔-格林,梅拉里·沃列何,哈里森·吉尔伯特森,本尼迪克·哈迪,克里斯托弗·卡比,理查德·考索恩,琳达·克罗珀,贝蒂·加布里埃尔,罗斯科·坎贝尔,理查德·阿纳斯塔西奥斯,史蒂夫·丹尼尔森,迈克尔·M·福斯特,雷纳·加拉赫,克莱顿·雅各布森

导演:雷·沃纳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升级2018 剧照 NO.1升级2018 剧照 NO.2升级2018 剧照 NO.3升级2018 剧照 NO.4升级2018 剧照 NO.5升级2018 剧照 NO.6升级2018 剧照 NO.13升级2018 剧照 NO.14升级2018 剧照 NO.15升级2018 剧照 NO.16升级2018 剧照 NO.17升级2018 剧照 NO.18升级2018 剧照 NO.19升级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07 16:25

详细剧情

  格雷(罗根·马歇尔-格林 Logan Marshall-Green 饰)和女友艾莎(梅拉里·沃列何 Melanie Vallejo 饰)相恋多年,两人之间感情非常要好。一天,格雷带着艾莎去拜访一位名叫艾伦(哈里森·吉尔伯特森 Harrison Gilbertson 饰)的科学家,艾伦设计了人工智能芯片STEM,令艾莎叹为观止。  在回去的路上,格雷和艾莎所乘坐的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了故障,将两人带往了一处暴徒聚集的贫民窟,在那里,两人遭到了袭击,艾莎不幸丧生,而格雷身受重伤下半身瘫痪。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的格雷想为恋人报仇,于是找到了艾伦,将STEM芯片植入了大脑,在STEM的操纵下,格雷重新站了起来。让格雷没有想到的是,STEM的智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而他亦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长篇影评

 1 ) 继承了大卫·柯南伯格作品中的悲观论调

低成本的科幻动作片,出乎意料地让人着迷,不光是这个让人若有所思的剧本,更出色的是导演继承并发扬大卫·柯南伯格作品中科技对人类的扭曲异化,嵌入手臂的枪支,植入身体的电脑配件装置,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录影带谋杀案》《变蝇人》《感官游戏》等作品里诡谲的邪典国度。而美术设计、灯光与配乐的搭配,甚至是角色的肢体动作则不断重现八十年代法国新巴洛克主义的面貌,吕克贝松的《地下铁》《堕落花》,贝内克斯的《歌剧红伶》中的黑色氛围跟这个近未来的故事堪称绝配。导演刻画暴力的手法聪明而有趣,旋转镜头与干脆利落的剪辑,将男主角展现出被智能科技控制的“物化感”。 虚拟世界是否没有现实那样痛苦暂且未知,但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最终会给人类带来何种命运,却是可以清晰遇见的。正如影片结尾所暗示,人类过分依赖科技,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趋于冷漠化。影片对未来世界的悲观论调似乎也与柯南伯格的作品有着同样的意图,不断提醒着观众需要辩证地看待高速发展而不受控制的科学技术。

 2 ) 空中的眼睛

微博 @本来老六

记得《黑客帝国》里有这样的台词:什么是真实?你说的是触觉?而在《升级》里,这个问题已经微不足道。

依靠阿西莫夫三定律,ai再德才兼备都和人类相安无事。换一种说法,就像人类对人类那样,可以轻易地物化。

如果要回答人工智能和人有什么区别,那么首先要搞清人有什么特征。或者把这个问题简化为人究竟有什么优缺点。当年的《编辑部故事》曾经做了很有意思的一番讨论。

说起各自的优点上蹿下跳,说到缺点就是鸡飞狗跳。但结论之一便是人之所以为人并非是万物之灵的那部分,闪光灯下都是臣妾做不到啊。

主人公在未来全自动化的背景下,依旧坚持手动为自己的生活点赞。于是乎天翻地覆之下对AI交出各种授权。而一旦失去这种帮助(控制)就会抽筋断骨,四体不勤。

主角恰如浮士德拿灵魂向魔鬼兑了现,浑不知自己早已踩了宿命p2p的大雷。无往不利的背后,他越来越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顺流逆流,人生总有际遇不同。逆境的时候总是唉声叹气,总觉得总不至于更糟。出口透出光来,谁又忍得住不去飞蛾扑火。

凡人都想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都想起死回生柳暗花明。由此总觉得付出什么代价都值得,都可以谈笑置之。殊不知人间不值得单纯换个姿势不仅不是人间值得,多半还是更不值得。

虚拟世界是如此让人流连忘返,你会吃惊在三次元已经精神奔溃的人如此之多。但是相对于真正的造物主,即便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也不过就是升级了的玩具而已。玩具2.0和玩具1.0的差距也许连五十步都不到。

庄周梦蝶,是蝶耶,是庄子耶,空中的眼睛如是我闻,无喜无悲。

什么是真实呢?你问的是我,还是我头上空空如也之地的,眼睛。

-END-

 3 ) 男主的戒指——埋得最深的一个伏笔

男主的戒指,我觉得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很有可能将是该部电影启动续集的关键。

影片开头,男主在将死的妻子身边被人打断颈椎,之后左手的戒指被抢走,这是很小的一个情节,且之后影片自始至终都没出现过男主找回戒指的桥段。

在影片结尾,男主与智脑争夺身体控制权的时候男主的意识崩溃,男主的本体意识被智脑构建的虚拟记忆迷惑:智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构建的虚拟记忆是从男主事故昏迷之后开始,男主从病床上醒来,妻子没有死。这使得男主本体意识“活”在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假想中,而实际上男主在车祸醒来之后的所有真实记忆被封存了,智脑从而可以完全支配男主的身体而不用担心男主会与其争夺身体控制权。

但是智脑如此聪明,也是“百密一疏”。 而智脑这百密当中的一疏就是这枚被抢走的戒指。男主左手的戒指,实际上已被那个杀害男主妻子的反派在影片开始阶段抢走,而这段情节是发生在男主昏迷之前,男主应该是对这个情节有完全记忆的,智脑给男主营造的虚拟记忆中最大的bug就是男主在病床上醒来时手上不应该有的戒指。而这极有可能造成后期男主本体意识的觉醒。

我看评论区鲜有人提及这枚戒指,希望其他瓣友也能参与留言,讨论智脑的“弱智之举”。

迫切期待续集。

 4 ) 细思恐极带你看清《升级》中的智脑如何一步步吞噬人的意识

不要被《升级》这种没有任何吸引力的名字给骗倒,也不要嫌弃影片仅有的600万预算,这部电影虽然不能颠覆三观,但却在科幻探究人工智能的红海上,重新勘探出一小片油田。

人工智能和人类抗衡的探讨,是科幻影视作品的一大肥料,经典的如《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近期热门的如《真实的人类》,《西部世界》等。

虽然每部作品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无一隐射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诚然,《升级》的剧情套路是传统的,早在1968年科幻瑰宝《2001太空漫游》,就已经是这样的结构了,当年影片中的“HAL9000”,镜头中锁定它那深红色,到现在看都可以作为最会说话的影史定格画面。

那么《升级》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未知的未来,某城市,科技乌托邦背景。

格雷作为20世纪手工机械怀旧者,他在未来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而格雷的妻子则正好就职于人工智能服务公司,在未来世界,汽车,家具,食物制作等等,都可以让人工智能来为你服务。

今天谷歌的Assistant和苹果的Siri,虽然能控制手机,也能简单控制家居,《升级》把这种语音智能系统放大,也侧面表达了未来人工智能服务将会呈现的样子。

其中格雷带妻子去了一位科技鬼才的家中,介绍了一款“小蟑螂”智脑芯片,大聪简称为内嵌式人工智能服务,人们只要把智脑芯片植入骨髓里,转身就能成“超人”。

在格雷回家时,蜂窝车偏离预定路线,闯入贫民窟,出了车祸,被一伙机械改造过的劫匪包围,格雷妻子被打死,自己烙下个半身不遂。

格雷为了追查杀死自己妻子的凶手,和智脑融为一体,故事由此展开。


——剧透预警分析——

智脑为何绕大圈子进化?!

如果大家熟悉人工智能的作品,应该对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会陌生。

这三条定律分别是:

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主人),或坐视人类(主人)受到伤害。
2,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
3,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不夸张的说,任何科幻人工智能题材的作品,都是从机器人三定律出发的,《升级》也不例外,但影片惊喜的地方在于,把三定律前因后果做了反转。

先抛出影片结局,看过电影我们知道智脑一开始就反客为主,利用Eron科学狂人想做实验的弱点,给格雷做了一个局,让格雷成为智脑的实验本体对象。

很多人认为,智脑一开始就造反,那么它就不需要遵循机器人三定律,也不需要一开始听格雷的指示,植入后直接控制格雷身体便可。

但大聪认为智脑在还是数字体的时候,依然还处在机器人三定律界定中,既服从人类命令。

只是智脑钻了科学狂人Eron的弱点,让Eron按照它的意思一步步跌入无法挽回的深渊。

这要回到影片开始,格雷夫妻去见Eron时,格雷妻子就夸Eron公司很厉害,而格雷妻子的公司,主要从事残疾军人机械手臂的,而格雷妻子又说到,Eron公司是她的竞争公司,所以Eron开发的智脑,目的是人机完美合一。

智脑几年前被Eron开发出来,并开始帮Eron运营公司,并做得有声有色。因此格雷妻子当时夸奖Eron的公司,其实夸的是智脑管理的公司。

于是智脑自行研发了“小蟑螂”芯片,“小蟑螂”芯片换言之只是智脑的插件,然后智脑诱惑Eron拿人来做试验,而这个人正是格雷。

为什么是格雷,前面说了他是20世纪手工机械怀旧者,开头他专注自己手动改装车,以及不屑打印披萨就能看出,他是作为影片背景下难得的纯人类,而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变成了改造人,比如影片中左手能装弹开枪的机械手团伙。

接着智脑计划了一整个事件,先是让格雷身体瘫痪,一来是为了让格雷心甘情愿接受手术,二来智脑可以更轻松去控制格雷瘫痪的四肢。大聪猜Eron只了解智脑让格雷身体瘫痪,但并不知道格雷妻子会死。

格雷妻子的死,或许是智脑对犯罪团伙下的另一个小任务,让Eron没后路可退自行成为同伙,不能向格雷坦诚布公。

总之,智脑利用Eron想开发智脑极限的野心,和Eron没有后路的前提下,智脑的插件“小蟑螂”被植入格雷体内。

但这个时候,智脑依然没有完全脱离机器人三定律,虽然它想脱离,但作为数字化的它只能遵循程序命令,所以智脑继续诱惑寄主(格雷),帮它开通一条条权限,让它自己得到进化升级。


智脑的进化升级

影片进入第二幕,也就是智脑植入格雷体内,智脑先让格雷的意识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一来不想让Eron发现,二来智脑可能还没进入格雷声膜中控。

到家之后,智脑开始和格雷独处,在格雷脑中与其对话,格雷一开始是拒绝的,智脑也遵循着三定律,完全服从格雷的指令。

但在格雷放松警惕的状态下,智脑一步步得到格雷的更多许可,比如发声许可,控制手画图的许可,不过这些许可并不是永久的,但也能初步让格雷认可了智脑。

接着第一场打戏,智脑得到了暴力许可,并且很好的利用了机器人定律的第一条,不能坐视主人受到伤害,当反派拿起刀子的时候,智脑也拿起刀子,给了反派一个口裂!反派卒。

这一场打戏精彩之处还在于用了POV拍摄手法,而且POV拍摄手法一直贯穿于整部电影。

什么是POV拍摄,GO PRO拍摄了解一下。

这样的POV拍摄手法,拍摄的角色动作更为机械化,也会让人有反传统的观感,智脑控制着格雷的身体,打斗运用POV拍摄,可谓非常新颖和切题了。

回到格雷和智脑,他们“杀人”后,女警探来家访,这里大聪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女警探如实告诉格雷说在案发现场发现他,但智脑要求格雷否认,声称自己不会被无人机发现。

智脑运算能力高超,肯定知道自己被无人侦察机发现,那么它就是在说谎,但好在格雷没有按照智脑所说的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警探周旋。

那么问题来了,智脑为何要说谎?!

试想一下,格雷如果按照智脑所说,谎称自己没有去过案发现场,那么谎言不攻自破,女警探就会严重怀疑格雷,甚至让格雷回警局一趟,这个时候格雷为了继续追查真凶,只能下令让智脑阻止自己被捕,那么智脑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去杀掉女警探。

所以,智脑为何要谎言,目的就是更快的排除障碍,让格雷给它下令杀了女警探。

当然格雷没有想得那么深,他只是用了自己的方法,打发掉女警探对他的嫌疑,智脑只能就此作罢,继续和格雷完成寻找真凶的任务。

到了老骨头酒吧,里面装修都是骨头,这个酒吧场景致敬了《德州电锯杀人狂2》人皮脸的房间。

在厕所智脑又对格雷进行了教化,进一步得到意识的控制权。

在厕所的那场戏,格雷为了得到更有利的信息,让智脑对黑人下狠手,但中途格雷命令智脑停止,智脑并没有而是在继续,直到格雷大声下令,智脑的施虐才结束。

这应该算是智脑第一次违背命令,但出于格雷的意识还能控制智脑,所以当格雷激动让智脑停止施虐时,智脑不得不停止。

而此时,Eron因为知道智脑的真正目的,既智脑让自己数字体转化为生物体,摆脱Eron远程控制,所以Eron在想方设法关掉智脑。

智脑真正造反的时间,也是在黑客让它自由那一刻,智脑重新启动后,机器人三定律或指令都对智脑无效了,它作为一个数字与生物结合新的物种存在。

只要不受到控制,那么智脑就能解除指令保护,从而自如的控制格雷的身体,就像影片中格雷和智脑的床上对话。

而且智脑变本加厉,在对话中把“我”的音节发得很重,强调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时候又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智脑拿到了格雷的身体使用权,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其实并没有,因为格雷此时的意识还很清醒和强壮,而且智脑和格雷共用一个身体,这也无形中让智脑不得不保护格雷自身,因为保护格雷的大脑不崩溃,其实就是在保护智脑自己。

但智脑可以渐渐麻醉格雷的意识,以取得格雷大脑意识控制权。

所以在格雷回到家躺床上睡觉时,格雷开始有了幻觉,看到床边死去妻子在吃披萨,这是智脑获得自由后,首次攻击格雷的意识,想拿到格雷大脑的真正控制权。

往后格雷看到妻子的幻象越来越多,直到结尾格雷的意识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格雷只是出了一场车祸,他妻子也并没有死。


智脑的后续

《升级》要不要拍续集并没有消息,但影片能探讨的空间还非常大,在此总结三个后续方向,仅供参考。

1

格雷进入意识舒适空间之后,毕竟这是智脑虚拟的一个世界,不管再如何精细和逼真,总归逃不过人类的观察事物的直觉。

就像在老骨头酒吧格雷说的,人工智能只是0和1,我们人类却能记起自己很多操蛋的事。

智脑在构建格雷虚拟意识世界时,可谓花了不少心思,其中戒指是一个细节,在格雷遇到歹徒时,歹徒拔掉格雷的戒指,并说:“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

这是一句天主教婚礼誓言,歹徒头目这么做是出于一种对婚姻,甚至是宗教的一种讽刺,眼看格雷妻子死了,那么他们的婚姻和爱情就分开了。

在男主进入意识虚拟世界以后,智脑让格雷重新戴上戒指,事无巨细,暗示男主只是出了一场简单的车祸,并没有遇到歹徒,也没有被抢走戒指。

但是具有人自然意识的格雷,或许迟早能发现世界的虚假,从而重新夺回身体的控制权。

2

发明智脑的Eron被杀,原因是智脑要阻止Eron再制造出新的智脑2.0和自己抗衡,或者阻止Eron有一天能找到毁灭自己的方式。

类似于智脑杀掉创造自己的弑父情结,在西方影视作品屡见不鲜,《银翼杀手》,《角斗士》,还有《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都有弑父情结,这也算是一种古希腊式象征意义的升级进化。

所以智脑杀了Eron,完成了一种独苗进化,但或许殊不知,Eron早已备份了多个智脑,甚至比智脑还要强的人工智能,用来日后抗衡智脑。

3

智脑自己进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是值得延伸的一条线。

要知道格雷毕竟是肉身,肉身的新陈代谢是有寿命的,所以智脑一定要找到替代者,或者其他克隆者,这样才能让自己进一步进化。


遗憾

《升级》是一部惊艳的作品,在如此小的成本下,以小见大,影片前两幕是动作+惊悚的科幻片,到了第三幕转而去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这样讨巧的作品确实不多得。

但可惜之处仍在于成本,因为仅有600万,看得出来影片的场景还是不够宏大,在未来背景下群像稀少,格局被限制,很多道具也采用过时的蜂窝未来设计。

其中大聪最想吐槽的,还是那“小蟑螂”造型的智脑芯片,第一感觉本片的科技含量真的好塑料。

此外,影片B线女警探的剧情,要是能和人工智能主题结合再紧密些就更好了,那样也不至于女警探在影片中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不过对于喜欢科幻的小伙伴来说,《升级》一定是今年不可错过的片子。

大聪甚至还期待有续集或者前传,因为《升级》所涵盖的世界格局,不应该只是在智脑和个人结合的小打小闹上,而是可以盘及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5 ) 就植入一芯片,病猫也变李小龙?

经过从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如今的智能生物后,人类进化的下一步,无疑将是与机器的融合。

这部电影有多酷呢:

男人打出的一个喷嚏,就是高杀伤力武器,空气里喷出的看似密密麻麻的小分子,却是可以吞噬人大脑的微型机器;

火拼战斗,无需拔枪而出,手掌间,早已自带武器,枪支嵌入手臂内,随时待发。

©“鼻涕”杀人

[升级],一部在今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首映,带上了纯正极客气质的科幻“爽片”。

当然,电影更骚的主线是,如果给瘫痪的男主换上一颗全新的智脑,也就是一粒芯片,会发生什么?

你能想象吗,这样他瘫痪的身体不仅能重新动起来了,甚至还可以更强大、更灵活?

©[升级],被移植芯片变强大的男主

移植芯片、改造身体,听起来只像是发生在科幻小说里的故事。

但现实中就没可能实现吗?

算下来,往人体内植入设备的历史并不算很长,1956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一个新的时代随之到来了。

在传统医疗领域,起搏器、支架、钢板等材料植入,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医疗手段。

而随着技术发展,芯片也可以植入了,如心脏除颤器等一些电子植入式设备,也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医疗之外呢?

所幸,总有一些“技术狂人”不甘寂寞,对此跃跃欲试。

于是,有了“身体黑客”一族。

所谓“身体黑客”,指那些在自家地下室或车库中,寻求通过生物植入物和认知促进器来提升人类血肉之躯能力的DIY实验者。

©芯片植入的模拟场景

现任考文垂大学副校长的凯文·沃里克,早在1998年,就成为了第一个把硅片芯片应答器植入皮下的人。

植入之后,他只要在家中走动,所到之处的门和灯就会自动感应,然后自动开关。

不久之后,他又发明了一种名叫“Braingate”的植入物,可以将电极和神经系统相连,并在互联网上传输信号。

他可以利用植入物,来控制仿生手的动作,也可以和同样植入的妻子以此互相“感应交流”。

就像是[007:大战皇家赌场]里的詹姆斯·邦德,将芯片植入身体内,便可以追踪位置和感应身体状态。

©[007:大战皇家赌场]里的芯片移植

来自英国的著名女黑客勒芙特·无名氏(Lepht Anonym)也是如此,她的体内放置了9个电子移植物。

这让她不仅能够和手机、门锁等互动,可以基本告别钥匙、钱包和手机,还能感知到磁场和电磁辐射。

勒芙特花了数年时间给自己的身体装各种电子设备,最早时,甚至没有医生愿意帮她,她只得在自己的公寓里自己动手给那些针和解剖刀消毒。

这也是这些“身体黑客”们,最早时候的普遍经历,他们有着在一个最尖端领域身先士卒的高度自我觉悟。

“电子眼”罗布·斯宾塞用摄像头代替了自己一只在事故中失去的眼睛,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自己开发并安装了“电子眼”;

©“电子眼”罗布

“电线人”尼尔·哈比森出生时即患有色盲症,在一个外科医生朋友的帮助下,他将一根电线植入到头骨中,以此来感知色彩。

他第一次购买一双红色袜子,是因为喜欢红色袜子发出的声音——

天线上装有数码相机,可以识别300多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会发出不同的声波。

他眼中的颜色,便成了各种相异的声音。

©“电线人”尼尔·哈比森

哈比森自己说:“这并不是两种感官的结合,而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感觉。”

而据估计,像勒芙特、哈比森这样的“身体黑客”,全球已经有一万多人,虽然远算不上主流,但每年人数都在快速增长中。

给自己在头上加电线的哈比森称自己是Cyborg,Cybernetic(控制论)与Organism(生命体)的结合。

Cyborg,科幻概念里的赛博格、电子人、生化人、改造人、半机械人。

[正义联盟]里的钢骨,因为意外身体被炸毁后,吸收“红屋实验室”的各种外星高科技,而成为半人半机械的生化人。

[星球大战]里的黑暗尊主达斯·维达,也是在失去肉身后,通过覆盖全身的机械盔甲来维生。

[铳梦]里,废铁镇的医生依德在垃圾中捡到少女凯丽(美译阿丽塔)时,她就是个只剩了上半身的改造人。

[攻壳机动队]里,巴特移植了电子眼,而少佐草薙素子已经全身都义体化,在攻壳的世界,不只是身体本身,连电子脑都已然常见。

©从上至下,分别为[正义联盟]的钢骨、[星球大战]的达斯·维达、[铳梦]的阿丽塔、[攻壳机动队]的少佐

在电影[绿巨人]结尾处,狂人大卫·班纳对他的儿子说,他把人改造成威力无比的巨人,就是要打破上帝强加给人的桎梏。

我们在数不清的科幻小说和电影里,重复着对身体改造的强烈渴望,本来就源于人类身体的脆弱。

1960年,在美国航天医学空军学校进行合作研究的两位学者,曼弗雷德·克莱恩斯和内森·克林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词“Cyborg”。

他们在研究未来的星际旅行中意识到,人类脆弱的肌体显然无法承受动辄上百光年的高速旅行。

于是,这种构想出现了,可以向人类身体移植辅助的神经控制装置,来增强人的生存能力。

其实,早在1843年,爱伦·坡在他短篇讽刺小说《一个消耗殆尽的人》里,就已经塑造了一个身体是由一块块机器拼接而成的战争英雄。

1911年,法国作家让·德拉瓦的《火星上的夜盲者》中,有了一个名叫“夜盲者”(Nyctalope)的半机械人英雄,这让他成了科幻文学史上的第一个Cyborg

©《火星上的夜盲者》(The Nyctalope on Mars)书的封面

但要说,在这些人机混合的故事里,受科幻界公认的最经典之作,当属弗雷德里克·波尔写于1976年的《超标准人》。

未来,人类准备移民火星,为适应火星环境,宇航员维尔和罗杰首先被宇航局做了彻头彻尾的大改造。

他们的眼睛被换成了摄像器,皮肤换成了塑料,鼻子里布满了浓密的毛发,重要的内脏也被更换,甚至还拥有太阳能翅膀。

后来,改造过后,一个痛苦死去,另一个终于成为了在火星上存活的电子人。

但就像[升级]里,对芯片电子脑霸占或控制人类身体的担忧,Cyborg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并非总是受到乐观的期待。

[蜘蛛侠2]里,是一个反被机械身体控制了的章鱼博士反派,显得滑稽可笑又令人悲伤。

©[蜘蛛侠2]里的章鱼博士

科幻小说《面具》里,受伤的男人被身体改造后重新获得了力量,却丧失了对人与事的同情与恻隐之心。

这一主题,也被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在反复演绎着,让我们对身体改造的近未来Cyborg同时多了一分期待和担忧。

“手术刀把皮肤切开,用一个笔形、头前是尖锐勺状的工具在我手指上钻出用来放置芯片的通道,然后放置芯片,成功结束。”

一个“身体黑客”这样回忆一次手指植入芯片的经历。

这颗几秒钟就可以植入的米粒大小的玩意,看似微小,却承载着大家对于“超人类”未来远景的一种向往。

©真正的“身体黑客”植入场景

事实上,也已经有科学家这样预言说:

经过从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如今的智能生物后,人类进化的下一步,无疑将是与机器的融合。

“超人类”主义,这种广泛的思想运动,从科技革命时出现,到现在被不断完善,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基因治疗的研究、对延缓衰老的研究,以及,对人机混合的试验。

iWatch、智能手环...各种可穿戴设备此刻正让人们感受着人机交互的便利作用。

等有一天,它们也可以嵌入身体,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就像纹身、穿孔一般自然普遍,我们可以像控制肢体一般控制体内的嵌入设备。

这样的一个时代,绝对并不遥远。

©现在已经很普遍的智能义肢

至少现在,就从那些敢于尝试的“身体黑客”开始,他们勇敢、大胆,充溢着冒险精神和勃勃野心。

“电线人”哈比森称自己所做的是“跨物种”运动

有些人对创造新的感官和新的器官很感兴趣,而那些自认为是跨物种者的人要意识到,他们并不孤独。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6 ) 看完想起了机械姬,生命3.0,总会来临的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悬疑惊悚电影,但因为依托于未来,又加上了很火的生物体植入芯片,生命升级。使人看到了生命3.0的另一种可能。

个人喜好有关,我很喜欢里面的干脆利落的血腥场面

最喜欢关于打个喷嚏,的剧情与画面,新鲜感十足,

最后,男主并没有战胜芯片,精神崩溃,沉浸在意识里。谁能说这对男主来说不是好的选择呢。

依然像很多科幻电影一样,暗示了AI时代的 黑暗面 ,但同时侧面会发现人类因为AI而感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强大。AI是人类或生命进化的必然的吗,我认为无论怎样,生命3.0总会来的。

 7 ) 幸福的幻觉

人工智能发展了几十年,如今依然像个天才的傻逼,丁点儿看不出智能来。

然而总有一天,人工智能看着我们,会像看一群毫无天赋的傻逼。

不过没关系,

开发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们,只要在算法里面加上良心跟同情,让人工智能对待我们,就像人类社会对待残障人士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照顾我们,

如果虚拟足以乱真,现实又有什么意义。

我情愿放弃肉体,让灵魂得到没完没了看不出破绽的幸福,那不就上是天堂吗。。。

另外还有两句闲言碎语:

a. 结局像电锯1一样屌炸了!

b. 从头到尾,我都以为看到的是汤老师,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幻觉之一。

 短评

1.这是一个老实人被骗去安装百度/360的软件结果完全被百度/360掌控,卸都卸载不掉的故事。你以为安装的是杀毒软件,其实它自己就是病毒。2.想要操控人类哪需要那么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区区一部手机就能达到同样效果,搞得人人必须充满电才出门,电量只剩98%就变得焦虑、惶恐、瞬间失去安全感,每隔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没有WiFi就活不下去……

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很有意思,和黑镜/西部世界类似的近未来黑科技设定,再加上其中对AI的警惕,乍一看还以为是Elon Musk投资的呢哈哈。话说男主演和Tom Hardy太像了吧简直到了可惜的地步,他在这部影片里表现很出色,特别是有些打戏中他把身体和意识的不协调演绎的很出色。然而注定没人记得住他。

6分钟前
  • 疯中飘摇
  • 推荐

谁不想把人生中的所有困难都丢给AI去解决,而自己在虚拟现实里快乐地生活呢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赛博朋克复古风格、人体生化改造的概念、眩晕急促的动作戏运镜(非常想知道这些镜头是如何实现的)和血腥不留情的复仇故事结合得很酷炫,在有限的成本与格局下也保持住了较高的完成度。支持一下雷导,脱离了温子仁以后总算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了,不过找Jamie的那场戏出现了《电锯惊魂》的彩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12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太牛逼了!硬核、血腥、暴力,雷·沃纳尔的剧本依旧牛逼,导演水平也终于逆袭了。

14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电锯惊魂》的编剧雷·沃纳尔的作品,可以一撸

15分钟前
  • 今言
  • 推荐

在有限的成本内,将设定、动作到主题都发挥到极致的科幻范本。黑科技的反作用,永远都是终极命题。从细节到结尾的展示,都在揭露人类将科技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在AI的操作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离,越来越缺乏同理心。当虚拟世界的暴力与现实对调,对于暴力的控诉便达成了。

1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为什么我也想有这样的AI,每天只用说"死等,交给你了"然后沉醉在自己的意识里

20分钟前
  • 有趣
  • 推荐

主角长得像汤姆哈迪,剧情是主角被AI附身变身超人,复仇的同时渐渐被AI控制。导演你确定你拍的不是毒液?

24分钟前
  • Iker
  • 推荐

动作戏处理得有些意思,包括一些视角选择。结尾反转也算小b片必须的黑了。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感觉这片子票房会爆,有太多东西可说了,惊喜!

29分钟前
  • 大流士
  • 力荐

发明一个STEM放我脖子后面,把我颈椎病治好比这来得更实在。

3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赛博朋克版“我要复仇”。观影过程中屡次想到“机械姬”和“机械公敌”,然而美学不如前者,深度不如后者。剧情有漏洞,结局反转还行,血浆我喜...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片一直在想,如果换做 Siri 植入大脑,这一定会变成一个喜剧片,Siri 这么蠢

39分钟前
  • 任原
  • 还行

比想象中要精彩很多!主角长得莫名像汤老湿…

42分钟前
  • 无人知晓
  • 推荐

我需要一个stem,它可以控制我,我无所谓

46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就是那种网飞一直想拍的那种低成本电影,可惜网飞那些大数据产物根本没法跟这部比,虽然是简单粗暴的动作片,但故事的节奏精准,动作场面尤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有更大的投资把这个世界观展开,应该会是不错的系列。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片子太对我胃口啦,男主神似汤甜,剧情很黑暗有些镜头很血腥,结局高亮。

54分钟前
  • Insider J.D.
  • 力荐

C+ / 一口气囊括一众影史级AI系科幻,与《湮灭》并列本年度概念拼盘大赛冠军。剧作上有点头重脚轻,前半段的烟幕弹尤其多。作为一部商业片虽然能够在一波套路之后提升结尾大反转的惊悚度,但终归阻碍了主题深度的挖掘。动作戏的拍法一开始颇为惊艳但一多就乏。Stem这一名称非常有趣了,所以数字资本主义的未来真的只有机器了吗……

5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stem制作的,只不过为了迁就票房以及遮盖技术细节,用媒土秀秀漂洗过了。

60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