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剧照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2

详细剧情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就是一段旅程的启始。踏上未知的领域,便知道天地宽阔。途中种种遭遇,是有待解读跟诠释的密码。所有的旅者也都是读者,因为阅读和旅行其实是同一种姿势。打开全部的感官,并且认真地消化和思索自己的见闻。出走,就是为了要做世界的读者。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之大唐西域记篇

玄奘西行路线

在看西游记时曾觉得唐三藏迂腐,虽知道那是小说里的人物。但除此之外,我对此人的印象便寥寥无几了。

看过梁先生对《大唐西域记》以及其背后故事的讲解,我开始为玄奘法师感到了悲凉之情。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天才,为了佛法的“空”和“有”的“真相”不辞劳苦远行印度,期间经历各种艰辛险难,也在那烂陀寺光彩夺人。最终带回了《瑜伽师地论》以及其余经书。

玄奘回到中土后开始执手译经,试图改造中文,一心想将书中印度语的思维与含义精确表达出来,将佛法传给天下人。可惜,天下人无法明白其中晦涩难懂直言究竟为何义,更不懂玄奘法师此番呕心沥血背后的意图。舍弃佛学真理的探索,浮于表面的“南无阿弥陀佛 ”更像是一种类象征主义的东西吧。

玄奘穷尽一生的求索,大概随着其寂寞的执念飘散在西凉的一抹黄土中。

 2 ) 哇哇哇

先把短评贴一下。

半年前尝试看了一下,安静祥和,没有有趣的故事、没有激烈的火花,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完全看不进,弃之。 这两天忽然想到这个节目,再次尝试,一模一样的节目,居然看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不爱吃香菇,长大后有一天忽然爱吃了且持续喜欢。 这大概率就是一种缘分,时间不到不必强求,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即可,无需抗拒。

道长所宣扬的独立思考及反思精神每每听到都会有一种哇!哇!哇!的感觉。

好想下载保存下来啊,总觉得以后会看不到了,是我想太多吗?

 3 ) 写作的黑夜

这是道长讲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到写作的黑夜,史铁生因为身体的原因,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空间有限,但是他如何能够保持创作的灵感呢?或许依赖于写作的黑夜,并不依赖于大众传统的视角,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悟和思辨,在长期的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很难得。读的史铁生的作品很少,等到把小波的作品看完,再看一下史铁生的作品,再进行补充。

 4 ) 阅读是门本事

一个好节目也要像一个好产品,不是对高日活趋之若鹜,就是创造低频多场景拉动流量。

《一千零一夜》在前两季对我来说都是前者,但是第三季开始,成了后者。

因为我发现花再多钱跟着“知识付费”搞先进,也改变不了我没有知识,脑袋里一贫如洗的事实。

每天追更,反而不如偶尔点开,刺激一下读书欲望,来得开“屏”有益。

这一年家里的书越堆越高,看过的影视综艺一直没少。想着看完这部《黑镜》就去把《铁币》读完,然而直到睡觉前,我已经转去《废柴舅舅》,在“哈哈哈哈哈”里,结束了充实而完美的一个夜晚。旁边的博尔赫斯等一众书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在我枕边陪我睡觉这一个功能。

空虚无聊的时候,“要不要看点书”成了夜深人静的纠结主题。我们越来越焦虑,本希望读点书能减少焦虑,可是书都买好了,发现自己自己更焦虑了——我他妈这一晚上又干了什么?这书得看到新闻联播停更么?

以前每天早晨起床,晚上刷牙洗脚,总要打开FM、得到之类的付费课程,想着读书读不进去,听人家讲讲多少也算有所精进。

谁不知道呢,这样自我安慰这不过是对自己的懒惰纵容罢了。

因为阅读真的是高难的体操动作啊!在文字里助跑、在词汇中跳跃、在意象和冗长铺垫里旋转晕眩。偷懒少练习一次,多一点时间看看影视综艺,一样和别人侃得火热,胸前的 “social小王子” 奖牌越来越多,完全不会失去什么。

像是在进化过程中被基因遗忘了,我的阅读能力。从生下来,就喜欢坐在电视机前、喜欢抱着手机。阅读和思考成了额外需要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的技巧。

可不是需要练习吗?

看什么书?怎么看书?这本书哪些章节需要精读,需要在什么视角下才能真的读懂?那本书需要配合若干本其他的书,才能补充自己的知识架构。看完了这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望着天,你心里真的有顿悟在心里连成线了吗? 问问在拥挤地铁上看书的双肩包青年,又有谁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呢?

所以才有“每天听本书”这种“得到”式的幻觉:哇,一天我就能看完一本书的知识了,积累也还是有捷径的啊! 听别人的读书感受,感同身受,误以为自己阅读了也会有一样的顿悟。别人的东西,轻松的装进自己的腰包,终究还是别人的东西。

别人咀嚼过的食物喂给你嘴里,恶心是恶心,它容易啊,习惯就好了。

只是有些乐趣,被随机撒落在某页字里行间,在某个发呆的早晨,像豁然阳光被吹得四处溃散的阴云,不自己阅读的我们,是无缘感受了。

 5 ) 随记

《文学改良:中国的历史从此分成两截》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前后历时5年,终将中国历史分成两截(文言文/白话文)。为何白话文会成为种趋势?首先,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其次,现代国家动员的需要(部队动员)。为何要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胡适给出了三个理由: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白话文;(佛经译文)②世界通例,中国也不例外;(但丁-神曲-意大利文、马丁路德-圣经-德语)③更清晰得表达出写作者感情和思想。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的时候只有26岁,放在现在就是90后,当时他满脑子想的是要在中国掀起一场革命,果然他也做到了。道长吃卤煮的时候,隔桌的冯先生一席话十分耐人寻味,“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得有点韵味。”身为90后,觉着脸上火辣辣,心中惭愧之感犹如涌泉不断地往上冒。我不禁的问自己同为90后的我都在做些什么呢?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它是该丢的,但有些东西确实丢不得的,冯先生说得很对年轻人得有信仰,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能丢的。 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做一个有信仰有使命感的人,这个“人”才有意义。

 6 ) 第二期 《狂人日记》

本期中道长通过分析《狂人日记》这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坛巨匠—鲁迅的思想及创作状态。

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点让我印象深刻,道长说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大众之所以沉默,有三个原因:一是劳苦大众长期处于等级社会中,已经适应了这种被压迫的状态;二是在社会中,大家被隔开,类似原子化,同理心差,难以感受他人的痛苦,只能感受自己痛苦;三是文艺小说美化现实,没有批判,大团圆结局来误导大众,逃避真实的问题,以求心理安慰。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底层民众精神上的麻木不仁。现在社会呢?

现在我们仍然生活在等级社会中,传统的观念,官本位的思想随处可见,几千年的传统很难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可贵的是有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像鲁迅先生一样,以笔为武器唤醒大众,比如我喜欢的王小波先生。现在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加虚拟化,相比之前我们仿佛更加原子化。至于文艺作品,看看现在的偶像剧,真的让人无力吐槽,青少年在影视作品方面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也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观众品味的提高必然会伴随着相应市场的健全,目前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的国家文艺的成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开始,处在当前社会我们也许只是需要努力做一个清醒的人即可。

第二点就是在视频的结束时,道长讲到狂人通过观察月亮悟到了吃人的哲学,而身处现世的我们如何去发现社会的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并且在《狂人日记》的最后鲁迅是处于一种绝望中,狂人回到正常人的行列中,成为了吃人的参与者。而我们自身呢,也在努力的进入体制之中,以求庇护。虽然现在我不知道具体如何做才能清醒,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追求智慧,多读好书,善于思考,最好还能行万里路,这也是我以后的生活方向。

 短评

听梁叔叔读书

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希望出走季能来成都读一读李劼人,巴金。

8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继续挑着看哈哈,道长

10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终于等到道长了,激动的想哭

12分钟前
  • 晴天☀️
  • 力荐

希望理想国越来越有钱 装更远的逼

16分钟前
  • 青年瘦白鼠
  • 力荐

【2018.115】

18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有点韵味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23分钟前
  • 阿难
  • 力荐

出走季评价偏高了,个人感觉不如以前,评分高可能因为这种节目太少了

24分钟前
  • 黑择明V
  • 还行

你是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的一粒尘埃,你掠过消失的身影深受我辈敬仰。

27分钟前
  • 无邪小神
  • 力荐

模式更新,以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两位先驱开头,振聋发聩,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回顾胡适、鲁迅们了。非常喜欢每期节目后面的花絮部分,添了几分烟火气。

30分钟前
  • 南方的北瓜
  • 力荐

已经第三季了,还记得当年道长说的那一句,我们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海枯石烂……

35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专治失眠的《一千零一夜》终于回归了。就看他像布道的传教士又像呓语的梦游患者,在巷弄,天桥,地铁上、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袭素衣一本书,在夜幕下喧嚣的人间烟火气里,娓娓道来。

36分钟前
  • 阿牛
  • 力荐

等了一个学期,你们终于回来了!说好的一千零一夜,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千零一夜

41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非常喜欢/钟意《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的北京篇和敦煌篇;京都篇就稍作了解也是和中国有关的呢…梁文道,人如其名,(梁)姓知识分子有(文)化有品味地娓娓(道)来…京都篇

42分钟前
  • 🌻樂芃☯️
  • 推荐

这一季的想法真是吊炸天了!比前两季都出色,一个文化节目,做到第三季竟还能更上层楼,不禁让人觉得看理想整个团队都牛逼闪闪,闪闪发光。

43分钟前
  • 悄悄一线光
  • 力荐

道长的出现简直是每年小屏幕上最大的指望!

45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不是节目有多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是国内同类型的没有。

47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出走,去北京,去西域,去伦敦,去京都。

48分钟前
  • 钵中衣
  • 推荐

等待了半年,新一季《一千零一夜》终于播出了。2018年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101周年,是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前两期节目就从这两位80、90后大师讲起,面对这几年火起来的“女德班”和一些反智媒体,再读胡适、鲁迅真是再好不过了。

49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鲁迅的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读,只有经历过很多事 读过很多书 走过很多路 见过很多人 之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懂得他的好。可惜的是,那些歇斯底里的呐喊,被掩埋在装睡的呼噜声里了。

51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