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备区

战争片韩国2000

主演:李英爱,李秉宪,宋康昊,金太祐,申河均,赫伯特·乌利齐,克里斯托夫·霍夫里希特,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

导演:朴赞郁

播放地址

 剧照

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7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8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9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9 12:20

详细剧情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

 长篇影评

 1 ) 也谈《共同警备区》

板门店朝韩共同警备区,朝鲜中士吴敬必捡起风吹过境的游客帽子,笑着递还,在他身后,是在列队中转过头来的郑于真。镜头左移,韩方,是戴着墨镜值岗的南升值,以及用手阻挡镜头的李秀赫。 最后的定格,是四个人唯一的合影。南北方四个士兵的友谊,只维持了短暂的美好,最后二人死,一人伤,一人革职回家。他们拼不过政治。 影片传达了深深的痛感,几个士兵的跨界友谊,根本无法逆转朝韩的冲突,而朝韩,也根本无法左右国家的命运,在这之外,是六方会谈,是中立国协调委员会,是中国和美国的斡旋。 我深爱几个士兵初识时的片段。韩国士兵李秀赫踩到了地雷,被朝鲜人民军吴敬必和郑于真所救,为了报恩,李秀赫频频往朝方扔烟盒。一座大桥,这边是韩国,那边是朝鲜。李秀赫在月明如镜的夜晚,像孩子比赛扔石子一般,奋力给朝鲜的救命大哥扔着烟盒。烟盒划过月空,像流星般。而洋溢在李秀赫脸上的笑容,也很好看。 烟盒上还绑着字条,就这样,几个士兵在值班期间,玩起了传纸条的游戏。因为郑于真的一张开玩笑的字条,李秀赫鼓足了勇气,拉开了朝鲜人民军值班室的大门。吴敬必和郑于真吓傻了,我也惊呼:疯了。 我不住的念叨,玩过火了,赶紧回去吧,这多严肃的政治事件啊,逮到要被枪毙的。可这几个傻哥们,还是抵不住新鲜的友谊,共同聚在朝方的地下室里喝酒聊天。后来,南升值加入三人队伍,二对二,朝韩士兵大联欢。 这些片段都出现在几个人后来的回忆中,受伤后的回忆中,死亡前的回忆中,是他们觉得最美好的时刻。所以,宁愿一言不发,宁愿被定罪,宁愿死,李秀赫都不愿意出卖大哥吴敬必,不愿承认四个人曾经有过友谊。如此,才能不给吴敬必背上私通资本主义敌人的罪名。 私通资本主义,叛逃,投敌,在我们看来十分遥远的字眼,在朝韩之间,却一直存在着。尤其在板门店,各自坚持各自信念的士兵们,最忌讳这些词语,也最警惕对方这些举动。戒心,敌意,让这两个原本血溶于水的国家,怒眼相向。在电影中,也有这样的镜头。当李秀赫试探地问吴敬必想不想去韩国时,吴敬必吐出了口中的韩国巧克力,严词宣布:“我只说一遍,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我们朝鲜,有一天,能造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糖果。” 兄弟友谊,在触及到国家关系时,依然还是有雷区,这是根深蒂固的。就像最后一晚,南升值给三人照相时,不时变换角度,只是想遮住后面墙上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照片。他们各自爱着自己的国家,只是在不触及国家敏感问题时,才能肆无忌惮地交往。 所以当又出现一个朝鲜军官时,阴谋论、圈套、诱降等念头出现在韩国士兵的脑海里,友谊被当作了意识形态的有意渗透,于是南升值失控了,他开枪了,打破了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让整个局面走向不可挽回。这是P民的悲哀,我们始终都带着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身份,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这些,只是朝韩双方的责任么,显然不是。这两个国家,在偌大国际上,其实就是那几个士兵的翻版,他们更是无法左右自己的事情。有强大的美国,有临边的日本,俄罗斯,有屁关系没有非要横插一杠子的中立国瑞士,有这些国家在他们身上压着砝码,朝韩又怎样毫无挂碍的重新开始? 影片中的索菲,以瑞士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身份出场,她的调查让整个事件越加清晰,却也将几个士兵逼上了绝境。就像另一位委员会成员所说,你还不认识板门店,在这里,维持和平的方法就是掩饰真相,因为朝韩双方没有人希望闹大,而索菲的调查,却在将双方引向不可调和的一触即发的敌对状态。索菲不能理解,那人说,当年“朝鲜战争”中有76个朝鲜战俘,没有选择留在韩国,也没有回朝鲜,他们想去中立国瑞士,但是瑞士却拒绝了他们的入境。每当想起这76个战俘,我就在想怀疑所谓的中立国到底有多人道。 一语道破天机。 也许,让这两个国家,自己坐下来,好好谈谈,会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

 2 ) 到底是谁惹的祸

  一直很喜欢看韩国电影。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电影再过三十年都比不上韩国电影。我非常同意。倒不是说技巧或者设备甚至导演水准上有什么不如。说穿了,无非是限制多多。曾经看过类似的韩国电影,比如《太极旗飘扬》,或者《华丽的假期》,等等,都有一种对历史的有些残酷的客观在里头。很精彩,同时也很感慨。
  政治永远是大人物的游戏,可是牺牲流血的往往是什么都不懂的小人物。就像他们说的“我哪儿知道什么军事秘密啊“。
  无论是男人女人,是军人是警察,无论你是什么之前,你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血有肉。他们不谈战争,不谈南北归属,只谈感情,只玩游戏,抽烟喝酒。也许,从最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开始了。
  最后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悲剧?也许是时代,也许是政治。最最悲哀的,莫过于你压根不知道应该去怪谁。
  罪恶感折磨人吧,生不如死,两人都想把命还给郑军士。当时的开枪是必然,是无奈。可之后良心上的折磨却愈发不能忍受。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而事实是,他们杀了自己的朋友。
  世上从来没有好战争,也从来没有坏和平。

 3 ) 铸成残酷的是人性还是体制?

《JSA, Joint Security Area》讲述四位在南北韩双方士兵之间如何从对立的驻守边界军人尝试摆脱敌对的思维而渐渐发展成为好友,再以残酷的悲剧来终结四人之间的情谊,背后所要传达表现的着实引人深思。而对于两个常年处于敌对状态的同胞国家,电影用跨越禁忌的题材来表达人性个体与国家体制之间交织的残酷与各种不必要的历史障碍。全片以来回倒叙时空交错的方式制造悬疑的剧情,让人看得丝丝入扣。用温和的黑色风格揭露在意识形态下的政治立场对人性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而人性在巨大沉重的历史包袱底下尝试摆脱那些该死的政治体制,其背后的残酷在意识形态的体制下最终还是显得异常的渺小。

我相信当年南北韩人民(据知这是首部得以在朝鲜上映的南韩电影)看此片所受到的感触是异常巨大的。我更相信当他们看到戏中四位原本已经摆脱那该死的意识形态体制的好友,在最终还是被心中长期所灌输的敌对怀疑之心而拔枪那刻,还有两方军队为了那本不存在的危机而互相开枪扫射必然感到痛心疾首,为本是同胞的互杀感到心寒。
 
喜欢电影利用那仅仅一米之隔的警备区界限,来表现出现实中的人性荒谬。一切只是相隔一线之差,会造成巨大的分歧到底是人性还是体制?要坦然放开胸怀的微笑,还是紧扣枪械死守那历史包袱长期处于互视敌对的无谓状态?对生命来说,从生活角度出发,对本是来自同样血液的民族同胞来说,这不正是现实中最大的荒谬吗?

导演在表现四位好友之间的情谊部份刻意加强其人性简单纯真的一面。原本都是无时无刻提高警戒严肃不可胡戏的驻守边界军人,每当四人趁夜聚在一起时,开心毫无避忌的互相嬉戏,之间的友谊早已把意识形态的包袱抛掷脑后。但残酷的现实最终还是迫使四人以死亡的方式将他们分离,铸成大错的是人性还是体制?

影片最后把那张照片转黑白色然后把四人同时插进在同一空间的画面可说是高明的结尾。这画面不单是缅怀四人曾经的友谊,当中更广义的交织暗示了四十多年來同胞互相對立的身份只要换个积极的人性角度来看待,所有的一切都不该被时间空间的历史包袱所约束,就如照片中的其中三人如果没有死,当他们像照片般同时出现在同一时刻,站在那共同警备区,但心中不再是体制下的敌对而是心中都有一份同胞的情谊,那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4 ) 朝鲜上映的第一个韩国片?! 别逗了!!!!!

首先我很喜欢这个影片,多次观看,感慨万千!以下进入正文。
很多人都说这是在《朝鲜上映的第一个韩国影片》。带政治色彩的影片怎么能在朝鲜上映?!出于疑惑和震撼我查遍了中国和韩国的网络,都没有查到这一新闻。
可以明确的是:
在朝鲜“上映”的第一个电影是“阿里郎”,发布会在朝鲜平壤举行(2002,2003年)。
第二个是“黃眞伊”,只看到了在2007年左右韩国努力推进在朝鲜上映的工作,到现在没有结果。
“黃眞伊”是朝鲜作家写的剧本,而且是历史剧,不带任何政治色彩。连这种影片上映都这么困难,更别提这个影片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传出这个消息的,希望自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个电影在朝鲜上映的概率跟描述“Tian An door 事件”的影片在北京上映的概率一样大。

 5 )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电影

看完韩国电影《JSA共同警备区》,精神受了点刺激,想说些什么。

1.韩国人真是拍情感剧和民族主义电影的伟大国度。

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只是宣扬民族主义不应该太弱智。我讨厌银幕上中国式的民族主义,比如那该死的《举起手来》(看这电影我真感觉智商和人格受到了双重的侮辱)。 民族主义电影拍到《共同警备区》这种程度,确实蕴含导演真挚的感情。 “分隔了半个世纪,跨越屈辱与痛苦的岁月,打开统一之门”是电影里主角们对自己违反军队纪律私自聚会的安慰。想一想朝鲜半岛的历史,主角们以浑厚低沉的声音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确实会让身心俱疲的Korean们鼻子一酸吧。

2.国人应该反思自己的民族主义了。

近来网上大陆粪青和台湾粪青吵得热闹异常,大陆人说早晚打倒台湾总统府,台湾人说就怕不来打。似乎国仇家恨到了必须要屠光台湾人民才能雪掉的程度。不知道为什么本来的一家人会仇视到如此程度,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导演敢于站出来反思一下国人的爱国教育。同样是民族主义电影,《共同警备区》致力于渲染那种韩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而国人还只是停留在那可笑的阿q精神上……

3.这该死的政治。

记得《阳光小美女》上,一家人坐一辆破巴士去加州,路上爷爷谈起“年轻人的追求”,谈话内容真的是少儿不宜,这时,戴着耳机的“小美女”摘下耳机,问爷爷在谈什么,爷爷脱口而出“Politics”,委实让人只有冷笑的份。《共同警备区》上,因为意识形态而分隔的人们,相聚的时候总是想努力摆脱这该死的政治,他们拍照的时候会努力不让金家二主的画像成为摄影背景;“大哥”听到李秀赫的“劝降”,会把吃进嘴的巧克力派再吐出来,然而玩笑过后却会再吞进去。然而人终究是摆脱不了政治的,要不然,郑于真不会死,李秀赫也不会死…… 当画面定格在那张四人同时出现在板门店的照片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是很残酷。“片尾的画面由动转静,由彩色变为黑白,他以那张游览者无意间拍下的4位主人公在一起的照片结束。他把4个士兵的友谊永久的定格在胶片中。”

 6 ) 漫谈《JSA共同警备区》

作废言论:http://shawnj.blogone.net

好莱坞有个定律,如果一位导演接连三部影片票房惨败的话,他基本可以离开这行了。按照这个定律来看,2000年对朴赞旭来说俨然是决定命运的一年。在此之前,他的《月亮……太阳之梦》,《三人组》由于成本低廉题材另类而不被人看好。明电影(朴赞旭所在电影公司)按捺不住,接连枪毙朴赞旭交上来的数个剧本,干脆摊牌要求他接拍一部商业片。处于事业关隘的朴赞旭权衡再三,最终接受提议。这种建议对一位追求艺术理想的导演是莫大屈辱,历史上有很多导演拒绝为自己这样的影片署名,他们将其视为艺术生涯的污点。但朴赞旭并未因此感到压抑羞愧,毕竟过硬的剧本吸引并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JSA共同警备区》的剧本改编自小说,故事由一起枪击事件引起,从而探讨朝韩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朴赞旭运用类似向《罗生门》致敬似的多视角拍摄手法,从朝韩两国军人不同信仰与价值观入手,穿过扑朔迷离亦真亦假的回忆,直逼他们血浓于水的不争事实。影片可以说应运而生,军人政府倒台兼电影分级制度的推行为这部再早几年甚为敏感的政治影片大开绿灯。并且1999年已有姜帝圭的《生死谍变》证明了朝韩政治题材影片具有的雄厚市场前景,而且该影片首次不再妖魔化朝鲜政府。种种大胆尝试兼机遇为《JSA》的诞生铺平道路,即使朴赞旭更加直接地指责韩国政府,《JSA》与生俱来的帝王相也不因此减损分毫。对于这部决定命运的作品,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演员方面请来了实力派的宋康昊和申河钧,以及偶像派的李英爱和李秉宪,这群人通力合作,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的精湛演出使自己无一例外成为朴赞旭随后影片的御用班底。在拍摄手法上,朴赞旭大胆尝试了之前不曾使用过的商业片拍摄手段,同时也克制了自己惯用的手法。这种妥协在《我要复仇》、《老男孩》和《割》中虽然遭到颠覆,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被其称为“高成本B级片”的《老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日后批评朴赞旭是一位平庸的导演,《老男孩》的成功得益于日本漫画原作的出色。而《JSA共同警备区》又得益于众多明星出色的演技和制作公司干净利落的剪辑(公司名字忘了)。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作为韩国最善于讲故事的导演,朴赞旭除了把故事仔细讲给观众听外,更重要的是他把感情剥离的无比真实和纯粹。也正是故事中这些真实撼动了每一颗麻木的心。《JSA》结尾的那张黑白照片,四个同民族但分属两个国家的军人,他们各异的表情足以触动每一位观者。原来民族可以撕裂成这样,仅仅一米之隔,一边可以坦然微笑,而另一边竟如此紧张肃穆。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悲哀。





后续:周末这两天看了两遍《JSA》,还看了美国战地摄影师拍的《朝鲜战争风云录》。他从美国人的视角评论了这次战争,美国大兵一反咱们抗美援朝影片中的丑陋形象,变得生气而充满人性。当然就像《JSA》中,宋康昊和李秉宪眼中的事件总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部纪录片对战争的定性和结局自有他们的看法。什么保卫人权与自由,什么为了和平而考虑谈判,说的道貌岸然。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几个不是道貌岸然的呢?

作为我所喜欢的两位韩国导演,金基德和朴赞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个写意,一个写实。拿类似题材的《海岸线》和《JSA》比较,前者固然有政府施压的原因,导致影片中的军服完全不属于韩国任何一个兵种。而后者中朴赞旭事无巨细,对朝韩两国的军服和配备做了详细考证。从影片风格上来看,金基德更强调灵魂层面的刻画,很多道具其实更多起到象征的意义。如《漂流欲室》中的鱼,《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无墙之门,《空房间》中的球杆。他不讲究故事的合理性,一切服务于个人理念。到了朴赞旭这里,他便将万般情感溶于故事本身,大块鲜艳的色块囿于精细的线条之中,计算准确,不差分毫。后来我想,是不是他们的风格跟早年的经历有关?金基德是学画的,朴赞旭是学哲学的,我看有点儿道理。

 短评

最好的韩国电影之一,最后一幕绝了。

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幸亏是十多年前的作品,这要搁现在,绝对是腐女拯救宇宙的完美注解。

8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荒谬的政治扭曲了人性.

11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推荐

朝鲜南北士兵的地下友谊,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反映的却是苦涩和更荒诞的现实,fucking war。

15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分多次才看完整的片子,曾经差点就被我否定了,只是后来看网上评价实在很好,就重新完整看了一遍,发现真是好片,看来看片一定要完整连贯啊~~

16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1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民族的哀伤啊。电影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可以寄托所有的思想。最后的一张黑白剪影配上哀伤无奈的音乐,是全片的灵魂所在。朝韩问题一直是半岛人民的痛点,无奈身为普通民众对此无能为力,好在还有一些能为此努力的人制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共同警备区就像一首诗,代表了许许多多半岛人民心中的痛,和共同的期待。想想我们曾经的历史,想想我们的人民,连作诗的权利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23分钟前
  • 等等我
  • 力荐

剧情翻转做的很棒,两千年的作品呀,不比诺兰差。

28分钟前
  • zym16zym
  • 力荐

朝鲜的世袭独裁统治才是阻碍南北统一的障碍,而南北人民都是善良的,最后的照片也是点睛之笔。★★★★

33分钟前
  • Q。
  • 推荐

其实没觉得多好多震撼

3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A】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会被感动地一塌糊涂,尽管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虚伪且违和的,但通过被创作者精致包装的情感内核,观众仍然会坚信这个“罗生门”中最悲情的“真相”。当观众下意识做出这一反应时,也间接证明了韩国电影在类型片元素的借鉴与学习中成功将富有韩国特质的题材与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并开拓出独具本土风格的商业特质和艺术主题。另一方面,朴赞郁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芦苇丛的摆动将「风」这一元素视觉具象化捕捉;板门店的界线与对立的窗口都是两方友谊的证明;剪辑上对动作/剧情的省略反而创造出内在的影像活力;而结尾那张唯一的合照更是神来之笔,永不过时的手法。但朴赞郁拍的实在是太工整了,所以总感觉把导演名字换成奉俊昊好像也不违和....

42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有着相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却不得不把自相残杀作为政治正确。这样一个被撕裂的民族,流的泪中都带血。Make love, not war。愿望越美好,现实越残酷。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大赞朴赞郁,结尾那场持枪对峙戏对人性表现的太他妈精彩了,还有那张旧照片,和那首伤感的歌,这些都是战火中比杀戮更闪光的事。

4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重看《共同警备区》,不管这个立意的三观多正,多么韩式煽情,隔了十年再看,还是太假了。韩国士兵因误踩地雷被朝鲜士兵相救而结识,两韩两朝士兵成为四兄弟,在共同警备区里开Party,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属于典型了为了创作而把政治问题简化。当人性议题放在一件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里时,从开始就是不可信的,也就缺少了艺术作品的分量,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把纳粹集中营当成一场游戏同理,也是虚假的虚构。想用两方阵营来代表渴望半岛统一的和平愿景,同时加入李英爱这个北朝后裔瑞士人做第三方视角,人物是功能化的,缺乏真实基础。朴赞郁使用了大量摇镜、相似场景的镜头渐变来过度衔接回忆插叙不同的时间、空间,交叉剪辑是比较个人特色的。但一些星空特效镜头看起来特别假,放入这种严肃题材很违和。

46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见微知著的大气结构,人物情感饱满细腻,手法上虽然看出明显刻意安排的痕迹,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戏剧安排都不会显得过分。一张照片中的四个人,最后只能死在不该自己担承的内疚里。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这是一个圣诞颂歌式的温暖故事 芦苇地雷那场戏很赞 chocopie的梗 李英爱美....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确实能拍电影,侯导说的对,本世纪只剩韩国还能拍出这种男子汉气质的片子了;剪辑功夫相当了得

52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两次拍照:“角度总是不对”、“靠紧一点”的三人和因此被挡去的两金、南成植的缺席(隔世四人合影,无奈缺一);被递还的飞过界的帽、美国游客在屡次劝阻下执意拍照,拍下了四人没法独立完成的、唯一的同框相。政治原因的不允许,隐秘人情的被记录。感动。

5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应该算是第二部让我感动的韩国电影吧,作为中国人,我想对于这部电影会有异常深刻的感受...朝韩 / 海峡

57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最后那张照片让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60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这是朴赞郁在视听语言上表现最平庸的一部电影,却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可见艺术本体和大众趣味之间总有很大的鸿沟。最后照片的一幕很动人,又是整部影片的缩影。以一个旁观的视角目睹一场非常环境下的兄弟情,我们都是游客,看见了这不可能发生又很能够共情的情义。

1小时前
  • 子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