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追击

喜剧片英国2019

主演:连姆·尼森,劳拉·邓恩,米切尔·理查德森,迈克尔·艾克朗德,布拉德利·斯泰克尔

导演:汉斯·皮特·莫郎

播放地址

 剧照

冷血追击 剧照 NO.1冷血追击 剧照 NO.2冷血追击 剧照 NO.3冷血追击 剧照 NO.4冷血追击 剧照 NO.5冷血追击 剧照 NO.6冷血追击 剧照 NO.13冷血追击 剧照 NO.14冷血追击 剧照 NO.15冷血追击 剧照 NO.16冷血追击 剧照 NO.17冷血追击 剧照 NO.18冷血追击 剧照 NO.19冷血追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16:24

详细剧情

内尔森是基欧滑雪场的扫雪车司机,身为荣誉市民的他终日勤恳工作,以保证这座宁静小镇交通的顺畅。有天突然传来儿子身亡的消息。为了追查出杀害儿子的真凶,怒火中烧的内尔森不惜以身犯险,卷入重重杀人案,踏上了歼灭贩毒团伙的道路。复仇路上,狂妄冷血的毒枭“海盗哥”、残暴的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等浮出水面,错综复杂的凶狠敌军、险象环生的黑帮对峙、以及枪林弹雨下的生死大战,一场冤冤相报的血雨腥风席卷了这座雪白安宁的小镇……

 长篇影评

 1 ) 围绕三个儿子的三方较量

纳尔逊发现儿子死于吸毒过量。儿子的死给纳尔逊的婚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妻子离开了他。坚信儿子从不吸毒,他调查发现儿子是被毒枭特雷弗手下误杀。纳尔逊在寻找维京的过程中一个个地杀死有关人顺下瀑布。维京怀疑敌对的印第安家族杀害手下,两个组织地盘争夺战,印第安儿子被杀。纳尔逊绑架维京儿子。

 2 ) 复仇的消解

看完连姆尼森的《冷血追击Cold Pursuit》,这把虽然是替儿子报仇,但是跳出了连姆很多这种类型的片子的套路,在冷血复仇和人间温情之间反复横跳,还有一点冷幽默。这片通过很多幽默,消解了复仇的严肃性,消解了过往那些西部片里所谓野蛮人的高贵。片头连姆被授予最佳镇民的荣誉是因为他开扫雪车,给基欧这个小镇带来了一条通往文明的道路。片尾连姆和白牛开着扫雪车,一起走向文明之路。这其实也挺能说明导演的态度的,文明是脆弱的,血亲复仇是文明之外的东西,但如果文明不能给人安慰和代偿,人必然走向原始的手段。

影片里写印第安人的部分很好玩,超多梗,什么保留区和预约,印度人和印第安人这类的谐音梗。喜欢那些小弟挂了之后出现的字幕,最搞笑的是20块钱兄弟的死法,还有海盗那一伙人一边喝蔬菜汁一边看大姐头捏老大的蛋。

 3 ) 浅析冰天雪地下的挪威原版与美版的不同点

Some cause happiness wherever they go, others whenever they go.- Oscar Wilde

《冷血追击》(2019)

2014年,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Hans Petter Moland)执导了一部黑色犯罪喜剧《失踪顺序》(Kraftidioten),主要讲述了一个雪地道路清理工人,因儿子意外死亡,而被迫秘密寻找并暗杀所有杀害他儿子的嫌疑人的故事。

到了2019年,莫郎再次出手,重新翻拍该电影,而这次稍微不一样的是,启用全美版的主创阵容,在保留了几乎大部分的原版的故事与细节外,新增加和修改了部分设定,而这些细微的不同也正是两个版本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的主要原因。

《失踪顺序》(2014)、《冷血追击》(2019)

本文将列举挪威原版与美版的部分不同点,并聊聊这些区别背后所暗藏的实际意义。


1. 在挪威原版中,男主角的名字叫尼尔斯·迪克曼(Nils Dickman),而Dickman本身也可以拆分为Dick(男性阳具)和Man(人),故在影片里,许多角色都曾嘲笑过Dickman这个名字;而在美版中,这个类同的设定也有被保留下来,男主角的名字改为了尼尔斯·科克曼(Nels Coxman),而Coxman与Cockman音同,Cock除了公鸡外,也有男性阳具(J8)的意思,而毫无疑问,美版片子许多角色也没有放弃这个好笑的谐音梗。

《冷血追击》(2019)

2. 两部电影都有一个桥段,便是代表了反派集团的敌对集团的塞尔维亚人(在美版中为旧印第安人),来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挪威版并没有太多戏份,而在美版中,办理入住的酒店服务人员误用了Reservation(有预定服务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的意思)这样的敏感词汇,造成了一定的笑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笑点的设计也算是体现了美版实质上是对挪威版的进一步的完善。

《冷血追击》(2019)

3. 在挪威版中,当格瑞文-奥尔·福斯比(Greven - Ole Forsby)成功掌掴了他的前妻,而在美版中则没有得逞,前妻不但躲开还给予其一个饱满的偷桃;某种程度上既是削弱了美版中“维京人”特雷弗·卡尔科特(Trevor 'Viking' Calcote)这个角色的威严度,强化了女性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使得美版的整体氛围更加诙谐幽默。

美版这一幕十分解气

4. 挪威版中有提到尼尔斯·迪克曼是个移民,但并未提及来自哪儿,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尼尔斯·迪克曼之前的故事,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如此擅长狙击、杀人、藏尸等一系列非常人能轻易做到的事,而他与其兄弟之间的故事也并未过多描述,而美版亦没有对此有解释,可以说在这方面影片绝对有着超强的bug。

《失踪顺序》(2014)

5. 两个版本都有集团首领的手下与首领的儿子吃牛奶麦片的桥段,而美版在这个片段中则增加了该手下与儿子探讨赛马博彩业的事宜,这段小小的对话的增加,既是完善了该手下的性格特点,又对犯罪故事本身的氛围增加了一份反差萌的戏谑性。

《冷血追击》(2019)

6. 尽管挪威版中也有出现两位警察的身影,但其戏份远远没有美版中来得多,美版不仅修改了其中一人的性别,增加了许多两人互动的戏份,使得这两名警察的存在并非像挪威版那样的“可有可无”。

美版的两位警察的相处模式为典型的职场模式

结语

在电影业中很少会出现同一导演拍摄同一作品的两个版本,也较少会有同一导演翻拍其自己的作品,而汉斯·皮特·莫郎与他的《失踪顺序》、《冷血追击》就是非常特殊的例子了。

整体来看,《失踪顺序》的气氛与画风都偏严肃冷酷,演员们不苟言笑的表演与人物冲突所造成的黑色幽默,都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感,而美版的《冷血追击》则更像是一出犯罪喜剧,新增加了大量台词与包袱都显得非常滑稽幽默,对部分角色的扩充与完善、以及对挪威版故事的美国本土化等举措也让这个发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多了一份人情的味道。

《冷血追击》(2019)

 4 ) 以暴制暴!北欧犯罪片与美式喜剧片的冷血融合,连姆大叔又揍人了

连姆·尼森,这个身高1.93的爱尔兰老男人,在50岁之前用儒雅刮起了一阵绅士风,摇曳了无数人的魂。在《辛德勒名单》中,他有一眼勾魂的魅力,一个又一个女人流连于他的温柔,备胎都当的心甘情愿,只愿与他春宵一刻。

50岁之后, 连姆·尼森突然被激发出另一种潜能,体内的爱尔兰热血开始激荡。打开了任督二脉的连姆·尼森在《飓风营救》(Taken)里为营救女儿大杀四方。影迷恍然大悟,原来看连姆·尼森揍人也如此爽快。随后一连出了两部续集,三部影片在全球刮起中年大叔狂潮,一共拿下惊人的9亿美元票房。整个系列,为了营救亲人,大叔在片中手起刀落共击杀了200多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见神杀神遇佛斩佛。

随后,连姆大叔又先后在《空中营救》、《通勤营救 》、《天龙特攻队》等动作片里完成了“海陆空”全天候救援,把中年男人的荷尔蒙燃烧到了极致。

一年没有揍人的连姆大叔最近在新片《冷血追击》(Cold Pursuit)中再度亮相。

影迷一看简介,为子报仇,黑帮杀戮,雪地枪战,估摸着一定是连姆大叔又开发了新的凑人方式和场所,而且洁净的白雪和鲜红的热血一定蛮般配。影迷们和胖哥怀着同样的观影期待迅速入坑,结果看了一半发现导演不按套路出牌,当头棒喝之后一阵眩晕,发现连姆大叔原来还能演暴力黑色幽默啊。

《冷血追击》其实改编自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的另一部电影《失踪顺序》

影片特有的北欧暴力和地域文化,以及影片中不时杀出的黑色幽默令人记忆犹新。但影片极为小众,观看过的人不算多,这为《冷血追击》留下了一定的观影空间。《冷血追击》从风格到故事几乎就是《失踪顺序》的美国落地版。把地域空间搬到了美国的冰雪小镇,男主角换成连姆大叔,核心的黑帮火并,城市利用毒品侵蚀小镇等元素背景直接嫁接使用,让北欧暴力美学在好莱坞开出了异样的花朵。

平心而论,出自同一个导演,且故事分割高度类似的作品,《冷血追击》比《失踪顺序》显得更加工整,处处带着好莱坞修建过的痕迹,但同时也失去了《失踪顺序》那种粗糙的凛冽感。影迷们各求所需,两部影片选择观看其一,都可获得不俗的“反类型”体验。《冷血追击》中,连姆大叔饰演一名平凡的扫雪车司机尼尔斯·考克斯曼。才获得小镇年度人物奖,却意外得知儿子因为吸毒过量死去。

人生大起大落,中年丧子,让他的家分崩离析,人生触底的他差点在家中选择饮弹自尽时,突然得知儿子的死原来有蹊跷。他顺藤摸瓜,希望一步步抓到幕后黑手,报仇雪恨。

按着这个套路,《飓风营救》的戏码看似就要压不住火,可导演偏偏剑走边锋,不断打破叙事套路,让偶然性反转取代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膨胀。靠着自己“干净”的身份,无害的外貌,考克斯曼不太好看地击杀多名小毒贩,但离黑帮头目却“咫尺天涯”,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却永远也够不到对方。但毒贩的相继失踪却引发了“维京帮”头目的猜疑,觉得是多年宿敌印第安帮派在宣战。

于是维京帮以杀死印第安帮派头目儿子作为警告。这一挑衅撕毁了两个帮派多年的“和平协议”。印第安帮派头目决定“以牙还牙”,势必要杀死对方头目的儿子报仇雪恨。

无名小辈考克斯曼就这样引发了当地两个黑帮毒品组织的世纪火并。高潮时刻,双方混战,考克斯曼上演了精彩的“黄雀在后”,一连串的偶然推进故事,把结局引向了令人瞠目结舌又捧腹爆笑的惊喜结尾。

按照影片的发展模式,主角考克斯曼在后半段其实渐渐隐退“幕后”,两位性格特征强烈的黑帮大佬浮出水面。一个看似强硬,实则懦弱无厘头,遇事犹豫不决,有时候还比不上自己印第安裔的前妻;

另一边却是实打实的老派硬汉,看上去被时代抛弃,在现代环境中格格不入,但印第安人的果断作风又让人物充满了独特魅力。三对父子关系还发生了奇妙的重合,考克斯曼绑架了维京帮老大的小儿子,最后还和印第安帮老大惺惺相惜。

人物之间关系发生着让人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故事在反转中“横冲直撞”,这种反套路的叙事方法的确让人惊喜连连。另外,《冷血追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暴力中不断插入的喜剧元素。比如维京帮老大身为毒贩,却给自己的小儿子制定了严苛的营养餐,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比毒品还丧尽人性。自己崇尚暴力,而儿子却温文尔雅,喜欢大师古典乐曲,把暴力看作儿戏和冲动的表现。

影片甚至对美国式的“政治正确”进行了调侃。一群印第安黑帮去到酒店,不靠暴力,不洒美金,不骂脏口,仅仅凭借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威胁大堂经理要在网络上“写差评”就获得了VIP入住的资格。

这类角色与行为的“反差”笑料充斥全片,很好的缓和了影片的节奏氛围,同时丰富了人物性格层次,将北欧式的黑色幽默融入到了美国语境之中。看片之前,抛弃自己的固定类型成见。看片时,保持着接纳一切的“放空感”,相信你能从中获得新奇的观影体验。

完成了“海陆空”营救的连姆大叔也算跳出了既有的类型舒适区,让我们看到了他冷幽默的一面,中年动作明星的转型,难道就要从这部北欧剧情片开启“融冰”之旅了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5 ) 出乎意料的无聊

"反套路"…国内宣传海报上的标语没骗你-真的是反套路啊!连姆大叔的戏看过不少,但像这次快看不下去了的之前还真没有。

本以为会像是《飓风营救》那样,再次也得到《通勤营救》或是《飓风3》的水平吧(毕竟这部的分比它俩要高出那么一点)。没想到它这次想要走的是《极线杀手》这一路,虽然我对《极线》这种调调不是太感冒,但走就走呗,走得好的话看得也刺激啊。可显然有连姆大叔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在镇场,导演也不太敢往那方向上去冒险。

于是在看这四不像的过程中几度昏昏欲睡!要动作没动作,要剧情没剧情。以前是连爸开挂,这次仅仅是对手太蠢。这反派你说你狠点就狠点吧,完了做事还不过脑子,蠢完就做,做完还蠢…又蠢又狠的真是没救了。好奇这黑老大咋混了这么久才被干掉?除了警察以外片里的哪个角色不都能杀他个几百回?!

邓恩大姐在影片前三分之一时的戏倒还挺足,演了不到一半人就闪了,也不给下文,这结束得也太莫名其妙了吧-这不欺负人家没拿过最佳女配嘛!不过如果这片子放到今年奥斯卡之后上,导演百分百得让她回去补戏。

看到结尾后才发现这竟是黑色幽默电影?!也是,回想之前反派一次次的浮夸表现以及处处不合时宜的镜头编排与对白内容都是想要在极力地提醒我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动作电影,可当时的我是真的没get到,以为只是编导处理方式以及水平的问题,对不起,看来是我"低估"你们了。

一星给连姆·尼森,一星给摄影(这片的画面挺美的。甭管怎么样,老美拍片硬件还是齐的),最后一星给……………….…...….…..….…………………………………………………………………………………………………………………………………………………………………………………………………………………………………………………………………………………………………………………………………………………………………………………………………………………………………………………………………………………………………………………………………………………………………………………………………………………………………………………………………………………………………………………………………………………………………………………………………………………………………………………………………………………………………………………………连姆·尼森(你说我咋就这么贱呢?)

 6 ) 兴奋拖太久不是好事,会疲软

我没有看过挪威版,所以看时非常新鲜,这是好事。

电影首先出现的是一句话,毒舌王尔德说的:“有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给别人带来欢乐,而另一些人则是一离开就让别人快乐。“大意如此。我看到这句话就忍不住喷笑了。这是我喜欢的调。

接着出现的画面是茫茫雪地,远处露出冷峻岩石的连绵雪山,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有一辆车孤独前行,开出一条新的路。我这么详细地说是因为,这时的背景音乐很奇怪,非常不搭调的带着法国味的欢乐活泼一听以为故事已经完美结束或着配着暖暖炉火镜头远去的音乐。

这部影片在一开始就在告诉你,它不按常规出牌。

中年丧子,去确定尸体,很悲伤很沉重的啊,可是在推开门进去时先看到贴在门口的工作提示:放进冰柜的尸体头一定朝外。这个细节我真的觉得超赞。现实与现实之间出现的不接轨在这里开始,接下来,本以为从冰柜一拉就可以看到儿子,观众也大概这样认为吧,可是却需要你等待工作人员吱吱哑哑地摇着。悲伤的情绪与镜头语言不协调地一起出现时,好像就是喜剧。喜剧从来都不是把开心的事情说给你看的。

细想起来,可以谈的细节很多,即使像打酱油般出现的警察,也是在回应杀手说的那句,因为警察总是慢一步得到消息啊。一部基调是仇杀、贩毒、歧视的暴力片,杀人是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黑帮片,有如此多的不尴尬的笑点,我觉得作为一部商业片,它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讲故事,如果出现了一把枪却不响,这把枪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部电影里,我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因为他已经把他想要的那棵树的雏形画出来,像画画那样,我们一开始都会从模仿开始,我能看到昆汀与科恩的影子。只是与他们对比,还不够利落,节奏还不够在点上,有点含糊。它没有累积的快感,没有瞬间高潮的爆发点,兴奋拖太久不是好事,会疲软。

3.5分给电影,加0.5分给我喜欢的连姆尼森大叔,帅得来又挺拔的老人没有那么多的,要珍惜啊。

 短评

连姆尼森:飞机火车地铁各种交通工具都试过了,我不知道还有啥?导演:你开过铲雪车吗?尼森:好吧~我每次都是救儿子女儿,这次一上来就玩没了还怎么救?导演:你试过救别人的儿子吗,我们这次安排你救的是你仇人的儿子。尼森:呃,可以试试~但是为什么最后弄成了个黑帮片啊?导演:其实本来就是个黑帮仇杀片,为了您出演我们给加的戏~

10分钟前
  • Quester
  • 推荐

7分,有点意外小惊喜。前面是连姆·尼森为儿子复仇,以为又是超级老爸冷血灭黑帮那种套路动作片。结果,后面突然就变成黑色幽默了,各种卖梗与搞笑,片子也突然就好玩了,虽然大决战有点随意,但是,还是蛮有趣的一个电影。连姆·尼森也算是打破个人角色框架了。以及,黑帮为啥每个人都要有个外号,确实是个谜。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部片实在有意思,提前看了完整版真好,连姆大叔不在营救,中老年丧子老无所依化身愤怒老爹外冷内热为子复仇,连消带打痛杀毒贩,铁丝网裹尸one by one 扔下冰河瀑布不用挖肠剖肚也不会涨尸,电影要捎带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昆汀八恶人又有科恩兄弟的影子,豆瓣条目电影类型里确定不加上喜剧吗哈哈哈

18分钟前
  • 寡狗
  • 推荐

意外好看,今年第二个惊喜。冷峻收敛黑色幽默的风格跟《Wind River》如出一辙,笑点与利落交错。然后反派角色塑造很好!可贵!而且因为 R 级外加 Liam Neeson 受众群体都是中老年妇男妇女所以观影体验超棒,既没有看阖家片时候的屁孩又没有漫威片的 rap 团,更没有国产片的电影院当自家疯狂解释显摆和玩手机团,整场连爆米花声都没有,大家该笑笑该静静,观影体验可以排前五了。

20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没想到是个爽片哈哈哈哈笑点有如John Wick深得我心当然还不够贱冷也冷不过Fargo但还是看得挺开心挺爽的【另不知道Liam Neeson上周的丑闻对这片票房影响如何…片方上周可能在哭…】

21分钟前
  • 逢澶Ty
  • 推荐

很出色的翻拍片,好莱坞化的同时没有丢掉原版的风格气质,节奏和剪辑都比原版好出很多,非常值得一看,有点担心大陆上映又要大幅删减。

2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当黑帮老大找一个不是同性恋的手下很重要

27分钟前
  • 讲故事的男同学
  • 还行

导演可真好玩,自我翻拍还找来连姆尼森,恶趣味玩得更顺畅了,比《失踪顺序》好看很多啊,这片能在国内上映好好宣传下,票房一两亿起···

3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6.0/10 分。翻拍自挪威的《失踪顺序》。2个月前看的原版,如今大大的失望。基本上都是照搬原版的,但完全没有原版的那种北欧的冷峻气质。从画面到音乐,都比较粗糙。室内设计更是差太远了。原版的配角,每一个都很有特色,翻拍的差一截,特别反派BOSS,原版的太有特色了。。。总的来说,除了连姆·尼森比较符合人物气质外,本次翻拍比较粗糙,只能说勉强凑合,唯一稍微出彩的,是那个20美元的笑话。。。更黑色幽默的是,导演是同一个人。。。

36分钟前
  • Lonely
  • 还行

7分左右吧 感觉还不错的一部片子……但是前面节奏略慢……里面每挂一个drug dealer就出现一个带名字的黑幕到后面莫名点燃观众笑点……尤其最后一个滑翔伞的……看前面本以为是个复仇杀戮片…看后面成了黑色幽默喜剧

38分钟前
  • 爱死香蕉船
  • 还行

中国的观众大家好,我是🇮🇪利亚姆🇮🇪,这次我又在替孩子报仇。

3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Liam的再一部复仇故事,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热血沸腾。幽默有的subtle有的in your face,尤其是那个毒贩头头Viking,完全是个嬉皮士毒贩哈哈。还有印第安毒贩打种族牌订酒店也是醉了。缺点是节奏比较慢,有很多角色完全没有意义。切掉那些没必要的支线光留下主体可能反而更好看。最后再说一句:本片把唯一出现的亚洲人,一个曾经在“按摩吧”工作的女人,描述成一个无情无义的年轻拜金女,和老年白人毒贩恋奸情热到在他坟头吐痰只用了一天哈哈,真实到令人牙疼。坐等Constance Wu之类只date白人的亚洲女发文抨击说本片种族歧视哈哈哈哈。

42分钟前
  • 疯中飘摇
  • 推荐

黑帮老大看腻了《飓风营救》《空中营救》《通勤营救》,为了防止连姆·尼森再拍一部《冷血营救》所以一开头就派人把他儿子杀了。既然儿子被杀了,就不再是救老婆孩子的故事,也不再是老掉牙的硬汉孤身一人单挑整个帮派。而是老大爷哭诉无门、想要自杀之时,竟然阴差阳错之下导致两个帮派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一方疑心太重,另一方绝不和解,不争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一方过于自大,另一方不只是心疼儿子,更是把儿子的死当成合理反击的借口,让男主有了可乘之机。本以为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恶战,没想到还没怎么动手就完成了复仇,而且还为民除害立了功,不费吹灰之力粉碎两大黑帮。有时候运气比动手好使多了。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这已经算是Liam Neeson意料之外的作品了吧?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我居然看到了一丢丢《杀死比尔》和《猎杀风河谷》的影子。

44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有点黑色小幽默,但没多少意思,基本没怎么打。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后半段渐入佳境,有点收不住了,最后的结尾随意了点

52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还行

连姆大叔也救不了本片的无聊

54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影片根据2014年挪威电影《失踪顺序》改编,讲述了……”嗯??《失踪顺序》不也是这个导演拍的吗?我改编我自己?(其实是重拍,至于为什么重拍……我也不知道)

5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一部适合午夜场的电影(看午夜场的由衷感叹..),顺序杀人的墓碑和荒芜的冰天雪地的另类感掩盖了故事重复的单调(让人感兴趣的只有铲雪车和冰瀑),如果用它寻找孤独的人的共鸣或治愈失眠倒是不错的选择...

57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超喜欢啊,fargo式案件,昆丁式人物,脱口秀(政)式(治)社(不)会(正)嘲(确)讽梗,每个笑点都是日常槽点,小dark twist超密集。

1小时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