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味2021

综艺中国台湾2020

主演:谢忻,胡天兰,江宏恩,爱纱,陈鸿

导演:内详

 剧照

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2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3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4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5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6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3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4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5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6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7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8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19就是这味20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1 00:21

详细剧情

《就是这味》,节目邀请各界名人、艺人,亲自分享对自己有特殊回忆、意义或记忆的经典美味,每一道美食,都是一位艺人的真实故事,目前已邀请谢忻、胡天兰、江宏恩、爱纱及久未露脸的陈鸿等。

 长篇影评

 1 ) 请原谅只能用我最媚俗的话语来形容——这是必看的电影,神作

    我很难形容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处于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或者怎样的心情。我只能说这是神的作品,神的演唱会,神的未完成品,但是却展现了一种极度的残缺美感。

  今天广州的首映场里面有3种人,MJ FANS,表演嘉宾,打酱油者,但是电影全部放映完毕以后只剩下了一种人,朝圣者。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是一部最为简单手法的纪录片,通过剪辑技巧展现了THIS IS IT这场LIVE方方面面准备的花絮和MJ彩排的集锦。然后你就会略带惶恐的发现一个事实。MJ依旧无法超越,50岁的年龄他还能做到一切,如果他的演唱会能够成功举办,上帝才知道到底会带来怎样的轰动。

  有哪些无法超越之处?

  1.极度精英的演唱会团队,简单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万里挑一的DANCER(在场的观众在MJ未出场的情况下同样给予DANCER的SOLO尖叫),以及所有第一线的团队,从演唱会背景板到乐队人员,NB的人们只做一件事,满足MJ的所有要求。

  2.MJ极度完美主义的表演要求,“还可以更好,再来一次,还不够,这是整部电影里面MJ说得最多的话。在任何人看来已经非常完美的伴奏对于MJ来说却是不够好。我要的是CD原唱的效果带给观众。已经是天籁般的清唱完毕,MJ说请原谅我的状态,我不能发力,只是练练嗓子”其实包括MJ自己都达不到自己永远提不完的进步要求,但是所有人都在享受这种近乎自虐的排练气氛。伟大的人就是有这种力量,点燃你所有的热情,消除你所有的疲劳,只问你一个问题,MJ,你觉得这样可以了吗?我们可以再来一遍。

  3.演唱会的创意, 以前的MJ是把MTV拍成电影,把TOUR搞成最大规模的秀,而现在的MJ是直接把TOUR变成最大规模的综合秀。舞台背景的科技运用,灯光花火,我只能说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极限。

  4.MJ让人匪夷所思的状态.MJ50岁,药物依赖,体重超轻,精神萎靡?让这些流言统统见鬼去吧。或许SONY的确是运用剪辑让MJ只呈现排练中状态好的一面,但重要的是他的状态好的让我们作为FANS都不敢想象。唱功丝毫不减当年,直接就是CD音质,更可怕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嗓子还能保持那么清澈而且不变粗!至于舞蹈,虽然看得出MJ明显没有发力,但是他的表演,他的节奏感,他的脉动,让就坐在我旁边观看的某广州知名街舞团体的LEADER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痴线!(神经病)这不是贬义,而是因为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词语表达。新版的比利金,如果MJ尽全力表演是怎样的形态?没人可以想象。

  5.MJ的人格。首先现在公布的所有图像当初的途径都不是用来制作电影,而只是日常的记录和对话,为未来这次TOUR出DVD的花絮碟做准备,MJ没有任何掩饰的必要,可以还原他的本性。到底是处事怪异的巨星还是MJ歌迷心中的天使,所有人可以用眼睛耳朵去判断。MJ在这部电影里面的名言实在是太多了,我无法一一列举,其中有一段话大意我印象深刻。我们是该为地球做些什么了,地球受到巨大的摧残,已经病了,像是发烧一样,如果我们再不做什么就太晚了。有些人总说这些事有他们做?他们是谁?是组织还是政府?总是想靠别人是没用的,必须从我做起。全场立即哭到一大半。我不信耶稣,也不信佛,我没有缘分见天使或者菩萨,不过我很幸运,在我有生之年,地球曾经拥有过MJ,而最可悲的是地球人却毁灭了他。

  从电影本身来说,音响这一部分相当好,不过拍摄中的机位会觉得稍显不够,即便这样从音乐纪录片的角度来说,这部片是史上最强没有之一。感谢导演,作为最后长时间陪伴在MJ身边的人,我相信他没有参与任何阴谋论的事件,感谢他把传递爱与拯救地球,这个MJ一辈子最大的信念通过电影继续传递。

  顺便说说,HEAL THE WORLD基金会换了新的动画CG(也该换了),新版犯罪高手MJ绝美!

  THIS IS IT DVD必入手,蓝光迟早入手,一星期内必定再次影院观赏。

任何对MJ没有偏见,有条件是时间的人请去电影院观赏。对得起票价的每分钱,重看次数请适度。

 2 ) 就是这样

据说跟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称赞他平易近人而且谦虚,看过这部片子会让我们无缘得见的人有所体会,不过谦虚谈不上,在舞台上他是绝对的主宰真正的王者,他只是非常有礼貌地表达出来。觉得特别遗憾这样一场演出未能如期举行。
全世界有无数音乐家用作品宣扬自己的精神,有的关乎自由,有的关乎爱,有的关乎平等,还有的关乎热爱自然等等,但michael的作品却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所有美好的期盼。如此认真的筹备自己的演唱会,事必躬亲,却在距最终问世仅有7天的时候离开了世界。每次想到这点 我都会遗憾难过不已。他本可以成就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唱会!要是他做完了伦敦演唱会该有多好,要是他现在还活着该多好!向天王致敬

 3 ) 看不见的帝国史


 “我喜欢这道光,是的,要再多一些” 影片中的Michael Jackson有点激动的轻拍着导演的肩头,用另一只手指着监视器,这是他们在共同录制《Earth song》的片头,形象是在两颗星球运转交替的缝隙之间,刚被遮挡的曙光一点一点放射出来,正像我们后来看到的一样,这个帝国最伟大的荣耀,从它的艺术家头上升起。这个帝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在帝国再度复兴前陨落。

让我们回到帝国建立之初,那时各种声音渐渐汇聚起来,为筑城师杰出的才华而赞叹不已。人们关注他如何指挥自己的工人将音乐作为围绕着城墙的护城之河,并使它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时而蔓延铺张、时而聚拢在一起唱出忧郁的歌,没有人看清这其中的细节,也渐渐不在关心。顺着台阶下去,到达平铺如镜面一样的广场、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尖顶和穹顶的房屋,依次指向最高的钟楼、无数大大小小的钟挂在不同的高度、每到黄昏时分万钟齐鸣,这是帝国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所有建筑都按照舞蹈的节奏和音乐的美感排布,在十二平均律的严格界限内精确的不差分毫,人们说,这个城市是流动的,是音乐的,是舞蹈的,毋庸置疑,他首先是 Michael Jackson的。

 一切赞美有其原因,也必有其归属,人们需要有这样一个人来接受崇拜,很自然的,筑城师必须承受王者的称号,他不会有哪怕是一秒钟离开过构筑帝国的那些元素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自然之美,那更像是他体内一种基因,让他的帝国之格局渐渐稳固了下来,而这也并不足以维持帝国的运转,甚至,后来我们感觉到,帝国的掌控权也并不在他的手里,类似帝国都需要一个有钱的买主和赞助人,他们的资金即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侵蚀,相比筑城的艺术,他们更想赢得帝国之外的人的关注。那怕最后呈现的并不是国王想要的城。这样我们也就更加在意自己的关注了。

我们这些帝国之外的乡下人对原本符合常理的筑城效率失去了耐心,至少我一个人暗自呆着的时候也不免想想,我们这儿的人实际上并不在意帝国是否美好,我们永远也搬不进那个地方,但我愿意它闹出点动静,很大的动静,说白了,我就是只想知道国王在干什么?后来我出门时会发现,帝国之外的酒馆和饭店里到处都可以听见这样的议论,人群中涌动着一种怀疑的冲动,原来并只有我才阴暗,直到有一天,不少人心照不宣却等待已久的丑闻终于出现了,关于国王的笑话被最善于说笑的酒鬼和掮客们编写出来,人们渴望看到伟大的不存在、崇高的破灭、大家最好都保持在平均的水平,自我安慰,缓解身份焦虑。我们对弄清所谓的真相有着革命般的狂热,再也没有比把一个王者从宝座上扔进猪圈更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了,现在就动手吧。筑城师曾得到荣耀,得到金钱,也得到了国王的称号,他不知是否愿意接受下来,或者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显然这个帝国之外的不少靠他吃饭的人选择了别的方式,帝国的影响力体现在他所谓的国王越来越引人注目上,买主和赞助人借此实行着他们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在帝国之外的集市上,知情人穿梭期间,交换着各种关于国王的消息,以换取口粮和片刻的心理满足。在消息不太多的情况下,流言和污蔑产生每天都在不间断的产生。评论家推翻之前关于筑城艺术的论断后,还不忘断定这位筑城师是个妖怪、拥有变态的内心,他们不无遗憾的认定帝国实际上一钱不值,至于筑城师本人更是时代脸上的一道伤疤,对天才的没落报以同情,并且心安理得的感到愉快。

可他们全都忘了,在Michael Jackson这里,这个帝国是存在的,在Michael Jackson的控制下,音乐会变成一种宗教。这部叫做《就是这样》的电影记录了这之后发生的片段,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作为一个观众,面对这部在Michael Jackson不注意状态下自然流露的影片,我认为它已可能包含了建筑帝国所需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称其为优雅卓绝的纪录片,也应该成为一切筑城者收藏和研究的珍贵资料,这其中有诸多的问题需要理清,比如看得见的荣耀是否真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大多数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态度和能力才会成为一个掌控全局的人?帝国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如何排布、修葺、趋向完美,并最终嘎然而止。把评论写成小说是因为我过去对国王议论的太多,并且一遍的浏览不足以准确记住他说的每一句话,而现在我得想想,是否更多时应该像他那样跟随直接的直觉,跟随自己的心,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关于《JUST IT》这部电影,在此之前,那段关于历史的描述你最好不要轻信。

稍微整理一下本片内在逻辑中的时间顺序,本片的开头实际上应该是几个月前MJ出现在发布会上的那天。

“我会在从英国开始巡演,这是我的谢幕演出,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MJ式转身后,这个被受惊媒体奚落和观众质疑的瘦弱背影渐渐离开,返回属于自己的疆域,流行音乐之王,我们把这个虚名慷慨的赠给他,更像是一句广告宣传,而在这一转身后,这个音乐帝国复兴计划浩浩荡荡的开始启动,现在你要期待你从来没有见过的帝国,这不是我们所说的一个演员,一个天才、一个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而是由他和他的工匠、军队、和支持者共同构成、由绵延不绝的爱和幻想共同构成,由帝国之内的人渴望向帝国之外的人传达的一切构成。流行音乐在这里,配得上被称作一个帝国。并不是由于他的国王是谁,而是他的国王做了什么。要领导这样庞大的一个复兴计划,从纵向看,他作为设计者、执行者、管理者、表演者融入入了全部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横向看,仅仅靠才华和人格魅力还不足够,国王这个时候更像是一个最后坚守在温泉关的老斯巴达战士,保持着一种坚守的姿态,流行音乐的帝国,已走向黄昏的彼岸,在丑闻、诽谤、流言的干扰中,帝国越来越像是个笑话。而MJ既天真又坚毅、即谦逊又清醒的性格在此过程中展露无疑。这部资料片的宝贵之处,在于它基本遵循纪录影像客观呈现的原则,要记录者自己的声音发散出来,毫无疑问,与天才保持距离才是对天才最大的敬意。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帝国寻找最称职的艺术家作为它的臣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舞蹈家涌向这里,在舞台上用尽全力的表现,生怕还不够出众,因为MJ已经出现在了舞台的下方,开始了真正的选拔。被宣布通过的舞者喜极而泣,幸福到昏厥,他们挨个着眼讲述着自己为进入帝国而付出的艰辛和无法言语的幸福感“因为他是Michael Jackson,我能和同台”还需要多说什么吗?帝国既然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艺术家愿意在它新的复兴计划中与王者并肩作战。  

他总是什么都要做到极致,我忘不了《They Don't Care About us》之前,MJ到现场时,边编舞边亲自带着这些刚刚被选上来的艺术家排练,根据他的构想,舞蹈将和电影特技结合,制造出一百万机器警察列阵的效果。每一位艺术家都经过精挑细选,他们或许在自己原来的地方都已经作出了不小的成绩,但在MJ身边,他们无比臣服的注视着MJ的每一个动作,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他突然停下来要求背对屏幕时,导演问他如何看清屏幕上呈现的图像以配合自己的动作,他想了想后说“我去用我的背感觉吧”敏锐的直觉和掌控全局的自信令人折服。

 在《Thriller》片头的拍摄中,他盯在显示器的旁边,大声指导着演员该如何演戏“抬头,看一眼屏幕,太棒了”当在《beat it》上登到升降机上,导演说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别这样,你知道,我只会要求更高”而在这之前不久,他还刚刚因为这种装置受过一点小伤。

在和键盘手反复磨合的过程中,他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乐感和听觉记忆力,对一个乐手来说,MJ的提示描述是如此的准确,而要求又严苛到了严酷的程度,“对,是这个,你刚才弹的那个半音“要在慢半拍”“开始要像月光铺洒开一样”他边投入的自言自语,边用自己细微的肢体语言不厌其烦的做着解释“要像这样,在柔和一点”

他也指导年轻的女吉他手应该如何表演,并且把被世界瞩目的机会慷慨的赠与她“这个时候灯光会只照着你一个人,你需要在这个时候弹出那个高音”他‘敖’的喊了一声,难以想象,嗓音发出的恰好是吉他把位上的那个超高音,对音准和舞台表现效果的熟悉让我看到了经验和表现力,对新人耐心的提携和照顾让我看到了他一位导师应有的素质。“当你在那儿的时候,我会跟你站在一起的”

 无数次的强调爱的重要,即便是音响师弄疼了他的耳膜时,他也没有像一般国王一样暴跳如雷,而是拐弯抹角的说“要是混音太过严重,我的耳朵会像被一直拳头捅进去一样,要爱,全是因为爱,你们知道,这样我无法使用我真正的听觉”

 “MJ,你感到有什么不对吗,你需要什么样的混音,你可以直接说,那里有问题”

 “你看,我们要彼此相爱,这会像一个拳头捅进去一样”他做着拳头往耳朵里伸的动作,像个被大人误解后委屈的孩子,
  
 “MJ,你要音响怎么样,可以直接提出来”

 他犹豫了很久后,有点委屈的说出令人笑中带泪的话“我只是想让你把音响调小一点”

你并不是经常能遇见这样会换位思考和照顾别人感情的艺术家,他选择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并且为自己的稍显特殊的要求感到难为情。  

我不能忽略他的年龄,他和一群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人在排练中倾尽全力,在地板上翻滚像燃烧的火焰,即使是在现场工作人员凑成的观众中,他也会为歌唱中稍稍的放松惭愧的道歉“对不起,我要稍微节省一点嗓子,我后面还有很多,我要稍微节省一点”

“可是,MJ,你已经忍不住了”台下的工作人员怂恿着他,全都把手举在头顶鼓掌。
    
“这个……别这样,我要节省一点嗓子,你不用节省”他指着身边与他一起合唱的女歌手,结巴着难为情的说“但是我要节省,我后面还要唱,我就节省一点”

他在键盘的弹奏中边跳随意哼着曲调,键盘师紧张的跟着他弹奏出来“要我记下来吗?你刚刚哼哼的”看!要是没有这个纪录片,我真无法想象国王就是这样作曲的,连铅笔都不用,更别提什么学院教材。在与和声演员的排练中,他也是随意哼出一点布鲁斯的旋律,两个人你来我往,完全凭借感觉和经验在和声框架内寻找音符,不需要记谱,也不需要录音。就可以把刚刚对好的音乐原样搬到正式演出上。

每一次排练,都像是一生的最后一次一样用力用心,不放过演唱、不放过舞蹈、不放过舞台装置,不放过效果呈现、不放过烟花、火焰、升降机、LCD显示屏、不放过服装、不放过吉他手、贝司、鼓和音乐总监、不放过3D制作,不放过电影呈现、不放过道具、不放过片头、不放过观众是喜欢看背影还是正面、不放过音响、不放过和声、不放过说唱演员、不放过提示下一动作的暗号对接、不放过该在舞台上该更往右面一点还是左面一点、不放过点燃全身的准确时间、不放过任何与工作人员交流的机会、不放过一切对观众的考虑,即便帝国之外的人认为流行音乐只是一场商业的操纵,也不放过品质和涵养、即便帝国之外的人还在议论从来没有过的丑闻和诽谤,也不过不放过爱和幻想、与生俱来的单纯。

要是你真正跟着他的旅程再走一走,你的眼泪一定会涌上喉咙,让我来把这个音乐帝国史的最后一章续完,这更像是个寓言,国王死后,我们这些帝国之外的乡下人纷纷涌到城门口,有一天,其中一个胆大的人第一个推搡了一下城门,发现已经可以自由出入,帝国的赞助人和买主欢迎所有人,他们也开始举行纪念国王的各种活动,模仿国王的演员开始吃香,甚至其中有一些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容貌整成了国王的样子。我们这些帝国之外的乡下人,忽然一下子就开了窍,纷纷从城门里涌入,在帝国高高低低的台阶和大大小小的穹顶之间,我们高呼着国王的名字,所有的人在一夜之间都成为了国王的簇拥和支持者,然后,慢慢有人开始质疑帝国的门槛是否已经变低,有人开始清查其他人的历史,给假冒者和刚刚转变的人揭底、有人开始炫耀自己拥护国王的资历,有人在撰写自己与国王相关的历史,在帝国之外和帝国之内,所有人都变成了一种人,再也不容许任何对国王不敬的言语和攻击,就仿佛我们一直都对他那么尊敬一样。

可是他已经死了,这是目前在一个人的帝国史中我唯一能确信的事情,他近几年一直没睡过多少好觉,却死在无人陪伴的床上。

 4 ) 人民的荡妇,我的杰克逊

开始听杰克逊歌的时候,我十三岁。

    十六年后的清晨,得到他的死讯,我有些发懵。据说还有两个月他就五十一岁了。
    直到那天下午再次听到他的歌声,一种不能自抑的悲伤令我瞬间浑身冰凉。一个小时里我独自坐在电脑前,不停地给朋友们发出同一条短信,像是一个过于悲痛的人情绪失控神经质地需要再次确认这个事实。
    我的这份难过在朋友们中间显得孤独而怪异。甚至可能有些“过分了”。

    这该如何说呢?这真是件奇怪的事情。
    像我这样一个有着土匪面容的人,居然真的为一个流行偶像难过了。

    好些年里,我都不听他的歌了。他也在公众的视野里异常安静,仿佛早就死了。
    他晚年这般沉默的状态令我欣赏,甚至带着祝福。

    十多年来,每每有人说起他的皮肤,他的鼻子,他的猥亵儿童案,人们都会突然抬高声调,素不相识的人也会一唱一和,脸上都一如既往地带着摒弃和厌恶,语气里充满了事无巨细的自信。
这气氛总是统一而整齐的,多少年来不可动摇。
    每当这时,我都是沉默的。有时候想为他辩解几句,在那样的气氛里却又失了勇气;偶尔有了勇气正欲开口,他们却抓了把瓜子,又开始了另一个热闹的话题。

    看凤凰卫视《文涛拍案》杰克逊的专题节目,其中有几段杰克逊接受采访的镜头,当他张嘴说话时,我暗暗倒吸一口凉气:如此羞涩和纤细的声音!竟然这就是他的声音!
    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第一次听杰克逊说话,长期以来,他都是那个光环中的神像,不可撼动;而当亲眼看到他居然在记者的逼问中如一个乡下孩子般窘迫而笨拙、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时,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尤其是他被问到“你还是一个处男吗?”这样明显带有侮辱性的问题时,一个几近五十岁的人还如此毫无遮拦地活着,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样的情形对于我来说有着熟悉的痛苦,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也曾如杰克逊一般真诚而笨拙地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漩涡之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渐渐为自己建立起坚硬的外壳,从身后随时摸出一副甚至几副面具遮挡住自己脆弱的真实。
    可是他,杰克逊,一个中年男人,居然这样的活着?!
    我无法想象这双闪亮的眼睛究竟是如何在这个沆瀣的世界里存活下来的,我无法想象这样的真诚每时每刻所面临的孤独与绝望。但当听报道说身高一米八的他死的时候体重只有四十几公斤,我不得不相信了。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玛莱娜,在那个封闭的小镇里,是一个公认的荡妇。她所有的诉求和挣扎都在“良民们”的红口白牙间落入了深不见底的口实中。
    导演刻意将玛莱置于一个被远离和被旁观的位置,她所有真实的哀愁与美丽都只通过那个孩子不离不弃的眼睛来流露。
    认同一位朋友给《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影评中的一段:
    “人民说:要有上帝,就有了上帝;人民说:要有荡妇,就有了荡妇——人民需要一个荡妇来显示自己的道德和忠贞,来显示自己是社会的大多数和领导者。社会人的本质就是恐惧和焦虑,人存在的全部内容就是恐惧和焦虑:我们是孤独的,我们是弱小的,我们是短暂的;于是聪明的人类很快发现了一个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原因——制造符号。这个符号可以是国家、民族、主义、道德、信仰,甚至可以是某种爱好、某种流行的行为方式,符号的本质就是为了区别敌我,它制造了敌和我——事实上制造“敌”的意义就在于划分出“我”。“我”是众多的、强大的、永生的——于是我们的恐惧和焦虑得到缓解,我们由于压力所产生的敌意得到释放。而事实上她到底是不是荡妇,她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放荡堕落,这并不重要,人民不需要真相。”
    杰克逊就是这样一个人民的荡妇。
    当我们需要一个娱乐的对象时,我们离他而去,在一个足够远的距离上欣赏他的精彩,意淫他的辉煌,指戳他的私密;当他死去,一切繁华落尽,万物噤声,我们才能听到他孩童般低声的自语。

    杰克逊四岁便成为了世界级的明星,这完全得益于他的父亲。据说这位伟大而强壮的父亲常常如给鸡褪毛一般抓过小杰克的一只脚,倒悬在半空中抽打。小杰克就是这样带着满身的伤痕一步一步走向星光璀璨但空无一人的世界舞台。
    成年之后的杰克逊在接受采访当提及他的父亲时,言语和神态中依旧能看到他的胆怯——这是一个令人心疼的细节。

    对于我,一个快三十岁的人,一个问题常常会悄然出现:我也会是一个父亲,我的孩子将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偶尔会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些类似“星光大盗”或者“侩乐女生”式的选秀节目,那里面出现的孩子或少年都口齿伶俐、身怀绝技,要么如训练有素的猴儿一般博人惊讶,要么如谙熟世相的小三儿一般娇媚勾人。这样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愈发常见,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怜爱上这样老气横秋的孩子。用一个已经做了母亲的朋友话来说就是“我的孩子如果变成这样,我就一把掐死”。凶狠的话语里实则流露出对世俗的厌恶和源于真爱的坚守。
    同这位朋友的态度一样,我也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般,我希望她的双眼能够永久地清澈明亮,坦诚而无畏。可是在这个愈发强势和凶险世界上,我的孩子会不会像杰克一样孤独而悲凉?

    我已经过了为一个庞大而空泛的主题去盲目高呼和游行的年龄了,但我愿意为他,愿意为这样一个真性情的孩童痛哭一场。

 5 ) MJ娈童案缠身的时候,你们都在干什么?!

回答我两个问题!

MJ娈童案缠身的时候,你们都持什么态度?!

MJ在2001年出专辑Invincible的时候,你们都有认真听么?!

现在人死了,都开始捶胸顿足地表示怀念了。我算是服了。

让我想起2002世界杯来了,一下涌现出无数不同性别的球迷来。

还有一窝蜂地追悼季羡林。

如果祭奠逝去的人只是生者的一项精神娱乐,我觉得逝者是不会rest in peace的。

分明就是“人情冷暖,事态炎凉”的真实写照嘛!

得势的时候恨不得把命拼上去表达赤胆忠心,失势的时候就墙倒众人推,一群没良心的。

========================补充分割线======================

祭文写完了。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73611/

 6 ) 看点大总结THIS IS IT

说说让我从昨晚一直激动到现在的This Is It!

 

1.全新的4个MV

They don't care about us:电脑特效制作的万人齐舞背景相当震撼,MJ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了卸枪的动作,更加流畅潇洒,男子气概十足。身边的人都在感慨MJ太瘦了,心疼!!!

Smooth Criminal:和20年前相比,MJ丝毫未老甚至更帅,一样的白西服蓝领带蓝肩章,黑白画面和复古场景都是在向偶像Fred Astaire致敬。(场景、情节、女舞伴甚至服饰细节都源自Fred1954年的舞蹈电影The Band wagon,可以说MJ一系列黑帮题材的MV都来源于此,咱家小迈是超级专一的粉丝啊~\(≧▽≦)/ Dangerous里的歌词The girl is bad,the girl is dangerous就是当年电影里Fred的台词)

Thriller:造型和布景都让人耳目一新,MJ从蜘蛛肚子里爬出来的设计很巧妙。

Earth Song:一开始忘记了这个,多谢星期六同学提醒。小女孩代表了MJ所理想的那种真善美。前奏加长了些。以往演唱会中的坦克被推土机取代了,由政治完全转向环保主题。遗憾的是推土机前的MJ是电脑特效,我们永远也看不到那个真实的血肉之躯挡在轰鸣的机械之前了,泪。

 

2.重新编曲的4首歌(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听出来)

Jam:旋律性更突出了

HIStory:穆索尔斯基的The Great Gate of Kiev前奏被替换,我还是更倾向原版,俄罗斯的人古典音乐真是有气势啊。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MJ自己指导乐队说前奏要轻一点慢一点,就像人们刚睡醒慢慢起身,新版效果比原版更好。

Thriller:前奏和低音配器都有所改变,不过Vincent的Rap还保留着,老头子的声音一出来就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栗。另外MV里Thriller的字体也不一样了,字间距好大,感觉原版更好。

 

3.超大惊喜

Speechless:MJ在这次演唱会里没有安排任何一首Invincible专辑中的歌曲,但是在彩排间隙,MJ对工作人员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Your love is magical, that's how I feel .But in your presence, I am lost for words. Words like, "I love you." 超完美清唱,CD音质也不过如此。

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彩排之前有一段MJ用西班牙语清唱的,这似乎只能在2001年发行的“Bad Special Edition”里找到,罕见版本,更何况是现场清唱版,特别献给西班牙裔导演Kenny。

 

4.只要是MJ迷都会哭的部分

开场字幕:黑底白字缓缓打出“2009年春……这本来只是工作记录,然而因为MJ突然离世,遗产管委会和AGE决定把它制作为电影……”MJ走了,我被再一次这样提醒着。物是人非、斯人已逝,眼泪开始奔涌。

Wanna Be Strating Somthing:和20年前Bad巡演完全一样的开场,全力以赴地舞蹈和演唱,一切都那么完美,只是130天以前那位仍旧活力充沛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哭。

Speechless:跟着MJ一起清唱的感觉就像在听演唱会现场,本来就是催泪歌,当结尾MJ念到I love you时,眼泪奔涌。

J5串烧:J5的心形Logo一出现,全场就激动了。似乎只在Bad巡演里出现过的Shake Your Body这次被重新加入作为串烧的开场,紧接着是I Want you Back,MJ的耳朵不舒服所以几乎什么都没唱,不过没关系,如此熟悉的旋律我唱了J 后来的The Love You Save很完美,不亚于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的水平。真正的哭点在这里——I'll Be There,前奏响起很多人就发出了“哇”这样的声音,MJ的嗓音还是那么棒,King of Soul不是吹出来的,自由发挥的部分让人又惊喜又感动。MJ还是一样的喊着“Just look over your shoulder,Honey!”并且指挥观众挥手,台下的伴舞已经疯倒了一大半,我们天朝人民就太拘谨,没有动作安安静静的听着,不过很多女生开始抽纸巾。

Beat It:电影放到中间,太投入到现场关注音乐本身反而忘记了MJ已逝的事实,直到Beat It,导演Kenny说这是MJ重回升降机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次高度只有一半,并再三叮嘱MJ扶好。天呐,MJ上一次在升降机上刚好是整整10年前的德国友好演唱会,而且那一次MJ摔伤了。远离巡演10年,再次站在舞台上需要怎样的实力和勇气?感动与敬佩再次浸湿纸巾。

 

5.几个遗憾

Heal The World:本来应该被列为惊喜的部分,但是被我错过了,我不该为了早一点回到宿舍而放弃MJ隐藏到最后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Dangerous:我认为这是MJ舞蹈中的集大成者,甚至超越了Smooth Criminal,只要看过1995MTV的表演,这辈子就不可能忘记这个舞蹈。

Earth Song:在升降机上没有做大动作,更没有出现双手吊在扶手上跪下向外伸出躯体的标志性舞蹈。不过没关系,我们仍然在这里听到了最美好海豚音真唱。

Billie Jean:虽然绝大部分舞蹈都一丝不差,但是精华部分的Moonwalk和旋转7圈半足尖点地却遗憾地没有被表演,毕竟这只是个彩排。台下的伴舞虽然已经是世界顶级舞者,但依旧看得目瞪口呆。导演Kenny不断在重复:Michael,you are King!You are King!

You Are Not Alone以及Invincible的新歌均没有列入表演范畴。This Is It说来就是Bad+Dangerous+HIStory三次大巡演的集合,曲目安排还是以大众认知度高以及公认经典的曲目为主,甚至曲目顺序都和以前的巡演保持了一致。于是This Is It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MJ的演唱会,更是整个演艺生涯的大总结。

 

最后想说,能有MJ这样的人做偶像是我莫大的荣幸。万分期待This Is It的DVD早日上市!

 

 

 短评

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广告片,在向人们播报:你们已经永远错过了一场最最出色的演唱会。

9分钟前
  • 御手洗街
  • 力荐

很認真的他。很不好的結果

12分钟前
  • 思言。
  • 还行

从纪录片中,你能看到MJ品性中的真诚。作为音乐的使者,他也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15分钟前
  • chefin
  • 推荐

在电影院里和大家一起又唱又叫又鼓掌 估计一辈子也就这一次了 只为了这一个人

19分钟前
  • Flea
  • 推荐

谢谢你。

20分钟前
  • 豆维
  • 力荐

just so so··

25分钟前
  • 雅克BacK
  • 推荐

没准不久将来也可以来影院看一场足球赛之类的。

2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字幕升起,全场没有一个人起身退场,默默注视着银幕,直到黑屏……一切因为MJ,一切因为爱。“生活很艰辛,我一直在寻找能给我震撼我的东西,能给我的生活一点意义,让我去相信,就是这样。”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Michael~撒由那拉

31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对MJ和所有的参与者感到敬佩,这是一种谦逊隐忍而又精彩迸发的状态。这太迷人了。

33分钟前
  • 正刚
  • 力荐

为什么,我当年对迈克尔杰克逊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那时候的我是太大还是太小?还是全中国都是比较盲目的追逐着,我觉得后者成分比较大,因为彼时中国的物质贫困,精神享受还仅是对港台的追逐,对迈克尔,我们还消受不了

36分钟前
  • 陶子冬
  • 推荐

Gentle,不可冒犯

40分钟前
  • 王卡
  • 推荐

最后一场演唱会彩排工作的详实记录,对流行之王最后的缅怀。“It gives some sencse of awareness and awakening and hope to ppl ”结尾抱着地球的小女孩出现时,直接肉牛满面,杀伤力太大了。

41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现场感超强,就像看了演唱会,很可能作为伪粉丝进影厅,看完后就成了真粉丝

4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全场每隔五分钟一次鼓掌,影片开始至字幕滚动、黑幕无一人起身,很多学生、上班族在二点结束后因打不到车在麦当劳和影院大厅坐到天亮,就是这样

44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或活着,并且演唱会顺利的举行会是什么场面

4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This Is It

52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每个音乐人都应该看 做音乐先学做人

55分钟前
  • yoyo姐
  • 力荐

我的手和脚都在颤抖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冒汗其实我的心情就像个穷人家的小孩偶然间得到一块糖果,含着它,爱它的美味,又担心它化的太快,很快就没有了我没有机会再得到第二块糖了因为你已经永远走了,MJ

56分钟前
  • 米团
  • 力荐

平庸甚至糟糕的纪录片,技术粗糙的电影。所有四星都归于MJ。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